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第一军阀(落雨)-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华民国在电影业方面的发展非常兴盛,随着全国上下看电影的习惯愈加普及,同时在附属国的汉化程度的深入,市场变得越来越大。

民众收入增加后,看电影的票价也随之上涨,此时看电影的票价从5分钱提高到了1角,商业大片是2角到3角不等。

往往一部产生轰动的大片,能够狂卷上千万票房。

全国建立了电影审核制,血腥暴力、色情电影被限制,可能引发犯罪的电影也被限制,国内的电影一般都会加入了一些这样的元素,但在国内放映的版本会将这些镜头删除,而在境外放映的版本则全部保留。

在电影技法理论方面,从中华民国发展出有声电影起,电影有了声音,这时电影从创作到理论都发生了一次极大的震动。画面有了声音,不再是单纯的视觉的解释,电影能够更逼真地反映生活,原来无声片合法的许多假定性的东西,以及作者直接表达自己见解的方法,不再适用了。

这时候江渝剽窃了蒙太奇学派,并且将后世成熟的电影技法写入了《电影技法大全》一书当中。

这使中华民国的电影业呈现出一种艺术手法上的成熟。

为了保证电影的产量,中华民国率先创建制片厂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每一部影片的产生都经过严格的计划、预算、最后由厂商批准。制片人监督电影制作的整个过程,再把这个环节打碎分成几个步骤,交给不同的专业人员分工合作,流水作业。

这种制度尽管限制了艺术的发展,但中华民国也有专门拍摄艺术电影的制片厂,这些制片厂可以做一些大胆的尝试。

但是,电影这东西,要想生存,就得有市场。

所以商业电影还是主流,只要做到足够的商业,才能在国际电影市场的竞争中立足。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整个欧洲的电影业,使欧洲电影业从此一蹶不振,而美国这一时期的电影业非常繁荣。

只不过美国的电影技术已经完全落后于中国,有声电影技术在美国还未普及,更别说是彩色电影了。

历史上,美国在一战过后,向国际大量输出他们的电影,国际上各国的电影院中放映的电影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美国电影。

但如今的情况却不一样了。

中国的电影院投资遍布亚洲,那些附属国就不用说了,电影院全是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所控制。

在伊朗、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中国也投资建设了电影院。

在加拿大、南美洲,中国的电影院也在各大城市投资修建起来。

在秘密协议签订后,中国也开始计划在英国、法国兴建电影院。

中华民国还组建了针对各种语言的翻译、配音小组,各种商业电影持续输出,每个电影院每个星期都有新片上映。

对外输出的电影片当中也包含爱情动作片,这些爱情动作片一般是找日本女人和一些白种女人拍摄。

然后向全球各国输出。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中国这样完全禁止色情片的上映,顶多只是限制未成年人而已。这些爱情动作片投资成本低,剧情简单,市场却不小。

在各附属国当中,也就是日本允许放映这些爱情动作片,其他附属国出于教化原因,也一样禁止上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输出的电影数量远比美国高出不少,而随着有声、彩色电影的持续输出,黑白无声电影逐渐失去市场,美国电影更加吃不开了。

中国电影的发展,是一种国家干预的模式,也是一种大力支持的模式,有些影片甚至不计成本,但却拍出了许多精品。

这是一种国家形象的包装,大量用来包装国家形象的电影输出到国际电影市场,也让其他国家的人民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一个没有辫子,繁荣强盛民主的中华民国。

第014章:攻略埃塞尔比亚

ps:第二更,。。。比较晚!抱歉!

己未年夏季,埃塞尔比亚摄政王海尔塞拉西带着两头狮子和三头斑马来到了中华民国。

这次访问,受到了中华民国总统宋教仁的接待。

作为中华民国总统,宋教仁此时的任务就是政治作秀。

政治实际上就是一场表演,在民主国家更是如此。作为实际统治者选出的台前人物,总统的作用就是进行各种政治作秀。

而江渝作为实际统治者,只需要定下大方向、大原则,平时那些政务都是由宋教仁去处理。

宋教仁热情接待下,让海尔塞拉西感觉到,中华民国是一个真诚的第三世界领袖。

来到中华民国的海尔塞拉西,住进了豪华酒店,吃到了中国的传统美食,还见到了各种奢侈品。

在一番接待之后,海尔塞拉西便开始在中华民国到处参观起来。

中华民国官员带着他参观了军事、文化、经济、工业,当海尔塞拉西见到一个如此繁荣的中国时,双眼中掩饰不住他的羡慕与向往。

“我们埃塞尔比亚,也能发展成为中国的程度吗?”海尔塞拉西对陪同参观的外交部副部长伍廷芳问道。

“可以的,只要埃塞尔比亚愿意改革图强,我相信埃塞尔比亚能够发展起来,要知道当初的中国,并不比埃塞尔比亚好多少。”伍廷芳用十分肯定的语态回答了海尔塞拉西的问题。

“而且我们中华民国愿意帮助埃塞尔比亚发展起来,愿意帮助埃塞尔比亚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并让我们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海尔塞拉西大喜过望,接着又向伍廷芳请教起了如何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以一种十分谦虚的态度前来取经。

伍廷芳当即讲述了许多要点。

“最关键的是制度上要能够具备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前提。其次就是发展工商业,埃塞尔比亚人民没有足够资金这并不是问题,我们中华民国愿意到埃塞尔比亚投资,只要工商业有了发展,国家税收才能增加。要想发展工商业,首先得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埃塞尔比亚政府没有钱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借钱给你们发展基础设施……”伍廷芳开始大灌**汤。

当然。埃塞尔比亚如果彻底倒向中国,也确实是有利益的。

首先海尔塞拉西作为统治者,生活将过得更好。各种奢侈品都能享受到,各种奢侈的设施中华民国都可以帮他们修建。

其次,埃塞尔比亚人民,尽管要承受中华民国的经济殖民盘剥。但作为一个与中华民国没有仇怨的非洲国家。江渝还是有些同情他们的,尽管这种同情不值一毛钱,但为了树立起一个投靠中华民国的榜样,中华民国还是会让埃塞尔比亚发展得比较不错,以此鼓励更多的国家倒向中华民国。

生产力越发达,所生产出的商品就越多,建设起来的东西也越多。埃塞尔比亚人民在中国的经济殖民下,会被盘剥许多劳动成果。但是他们所保留下来的劳动成果,却比现在的贫苦生活好得太多了。

海尔塞拉西非常相信伍廷芳的**汤。因为事实摆在眼前,中华民国只成立了九年时间,却飞速的崛起了。

这种崛起速度,对于此时的世界各个弱小国家来说,无疑看到了希望。他们都希望找到中华民国崛起的秘诀,从而引导他们走出被殖民、被压迫的困境。

对于一个统治阶级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正所谓屁股决定思维,作为一个屁股座在统治者宝座上的统治者来说,他们考虑的更多是统治利益。

反抗外国侵略,很多时候也只是确保自身的统治利益。

当外敌太过强大时,就如日本统治阶级一样,会低头向敌人屈服,特别是小国家,他们更加软弱。

他们发展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更高档的生活。

要想有更高档次的生活,那么就需要有更多的税收,国家工商业就得发展。至于这个税收是谁交上来的他们并不在意,是民族资本也好,或是外资也好,只要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税收,都是符合他们的统治利益的。

于是,引进外资这种政策就在很多从统治阶级利益角度出发的国家中出现了,所以中华民国提出愿意帮助海尔塞拉西在埃塞尔比亚进行改革的时候,并愿意借钱给他们发展,并到埃塞尔比亚发展工商业,让海尔塞拉西十分欣喜与振奋。

“不过埃塞尔比亚女王方面也许是一个阻力,不知道您有没有办法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呢?”伍廷芳对海尔塞拉西问道,显然也有些挑拨离间的意味,埃塞尔比亚女王是一个守旧派,不利于中国经济殖民埃塞尔比亚,能踹开最好。

“您是说那个胖女人吗?”海尔塞拉西不屑的撇了撇嘴,如果没有他的支持,那个胖女人根本不可能登上王位,“没问题,那个胖女人如果阻碍改革的话,我会让她滚到一边去的。”

“那就太完美了。”伍廷芳微笑着赞叹道。

……

两天后,海尔塞拉西又拜访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大元帅江渝,江渝在中华民**部大楼里与海尔塞拉西会面。

江渝见到海尔塞拉西时,发现这个埃塞尔比亚最后一位国王确实不是那么简单,从面相上就能看出一些门道。

海尔塞拉西的相貌长得很周正,看起来很干练,有种军人的感觉,不似那种大腹便便。

一个能在宫廷斗争中胜出,成功谋夺王位的家伙,自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江渝在与海尔塞拉西见面时,他对海尔塞拉西说道:“非洲的情况让人痛心,整个非洲只有一个埃塞尔比亚没有被欧洲殖民者统治,除埃塞尔比亚之外的所有非洲人民,都在白人的殖民下挣扎、哭泣。南美洲于十九世纪就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亚洲也在二十世纪初取得了反殖民战争的胜利,如今世界上唯一没有摆脱白种人殖民的只剩下了非洲,你有想过解放非洲人民吗?”

“我时刻都在想着解放非洲人民,但是我没有力量。”海尔塞拉西有些激动的回答道。

“我们中华民国立志于解放每一个被殖民的国家,非洲将是我们援助的重点地区,所以我们能够帮助你。”江渝一脸真诚的说道,他确实比较同情非洲的黑人们,但是真的为非洲人民谋福利什么的,跟他没有一毛钱关系,他所做的只不过是为了打击白种人世界对非洲的殖民,从而用经济殖民取代白种人在非洲的利益。

中国资本需要向外扩张,而非洲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潜力也是比较大的市场。白种人世界对非洲的奴役,实际上是很脆弱的。

只要中国点上几把火,再给黑人撑撑腰,基本上没啥悬念,就能把白人赶出非洲。

埃塞尔比亚是东北非的一颗钉子,中国要纳米比亚,则是在西南非再安插一颗钉子,只要中国经济殖民了非洲,那么等于中国从战略上包围了欧洲。

当然,这个过程要慢慢来。

海尔塞拉西激动不已,接着江渝又许诺,只要海尔塞拉西愿意改革埃塞尔比亚,可以支持他当埃塞尔比亚国王,并且帮助埃塞尔比亚建设军事。海尔塞拉西没想到自己来中国会有如此巨大的收获,整个人都仿若置身梦中。

他发誓,也要让埃塞尔比亚像中国一样快速崛起,成为非洲大国。

这一刻,他的改革信念无比坚定。

……

当海尔塞拉西返回埃塞尔比亚的时候,中华民国向埃塞尔比亚派遣了一个顾问团,或者说是给海尔塞拉西配置的顾问团。

这个顾问团还为埃塞尔比亚带去了一头‘大熊猫’,这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决定的,向埃塞尔比亚赠送一头大熊猫。一来是海尔塞拉西赠送了两头狮子、三头斑马给中国,二来也是为了表示与埃塞尔比亚之间的‘深厚友谊’。

宋教仁还决定,向埃塞尔比亚提供一笔价值三百万元的军火援助,实际上这笔军火是用来武装海尔塞拉西所控制的部队。

三百万元的军火,在非洲可是非常少见的。

有了这些军火,就像是在埃塞尔比亚内部掌控了核武器一样。

回到埃塞尔比亚的海尔塞拉西,立即主张埃塞尔比亚进行改革,但却不叫全面改革,因为他听取了顾问团的意见。

“狂风暴雨般的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只要和风细雨的改革才能获得成功。”顾问团这样对海尔塞拉西说道,这让海尔塞拉西十分佩服这个顾问团。

埃塞尔比亚女皇是反对改革的,因为她是既得利益者,本身有得统治就可以了,统治者的劣根与惰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一开始的改革还未触动她的利益,所以没有大力反对。

玩权力斗争,埃塞尔比亚女皇显然在中国顾问团出谋划策的海尔塞拉西面前显得十分稚嫩。

海尔塞拉西首先着手控制了军权,并且首先在军队内部进行改革,在军中安插了中**事顾问,并扶持亲信将军权牢牢掌控。

同时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培养足够的改革人才。

第015章:国家形象建筑

ps:今天就一更。。。今天早点睡觉,调整时间。。长期以来都是日夜颠倒,有点吃不消了。。。

己未年,中华民国也对北京进行了城市改造。

这次城市改造,一是改造传统建筑布局,二是要正式建立一个总统居住行政的地方,也就是美国白宫那样的建筑,同样还要建一个大广场。

“北京城市改造的主要问题就是那些古建筑的保护,因此北京城应该扩建,增设二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

宋教仁听着下面的报告,然后点了点头,批准了扩建北京市区的方案。

北京作为首都,自然人口是不少的。

不过这个时代,制度不同。人也不是一定要往北京挤,国家发展经济也没有太侧重于北京的发展。

北京只做为政治中心。

北方胡化比较严重的问题,中华民国决定将文化中心放在南方。

之所以还把北京当做首都,还是因为气运问题。

北京的大三元格局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有的,定都北京起码不会出岔子。

南京就完全不适合做首都,南京尽管号称六朝金粉之地、王气之城。但是南京仅是对比江南地区而言,相比江南的过于柔和的问题,南京那里确实有王气。

但是相比北方地区的地形来说却是差了点,南京这座城市气运比较怪,几乎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都要被血洗一下。

近代除了日本在南京搞了大屠杀。之前还有张勋入南京大肆抢劫等事件。

定都南京的朝代,也大多是比较短命的。

因此中华民国还是定都北京,也仅仅是将北京当成政治中心来建设。文化中心则放在了苏杭一带,经济中心则放在上海。

人太多挤在一起,就会造成北京人太多。

想想后世那么多人挤在北京,都搞出了六环出来。后世北方也就是死保着北京、天津几座城市的繁荣,其他城市则全面衰弱。

主要是缺水。

北京、天津等城市能支撑,主要还是政策倾斜。

几千万人挤在北京,一会闹风沙。一会闹毒雾,普通民众喝的水还是泛黑的。

北京经济靠的无非就是权贵们的支撑。

技术、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四大支柱。

技术、文化创意这两个支柱是政策倾斜,金融、服务业是权贵们带动的。

此时中华民国没那么多的权贵。而且也不是全往北京挤,起码军方是不往北京挤的,目前军方大本营还是在淮安。

政界人士虽然聚集于北京,但中华民国的政界比较廉洁。除了总统等少数要员有财团‘资助’外。其他部门的政客都没什么法外收入。

因此在北京,金融业并非经济主力,服务业虽然也在蓬勃发展,但市场不会显得那么极端。

技术研发方面,中华民国是显然不会在北京成立类似‘中关村’这样的区域,美国搞硅谷不也没有放在首都。

在文化创意方面,同样没有放在北京。

作为一个首都,首先就不能显得过于繁荣。繁荣的背景下,必然会加大对金钱、权力的**。

权贵什么的都挤在一起。各种权钱交易等各种龌龊就出现了。

一个相对宁静、平稳、环境优美的首都才是最好的,那么多人凑一起肯定出问题。

中华民国的国情,北京显然不可能太多人。

国会于这年夏季开始商议修缮承天门,及修建‘承天门广场’的议案,承天门,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明成祖修建承天门,明末被毁,后满清重修。

这里也就是后世的**。

中华民国成立后,这里依旧叫承天门。

修缮承天门和修建承天门广场,是江渝在这年夏天定下的,因为中华民国建国十周还有两年多就要到了。

十周年,总得搞点阅兵式什么的。

如果不修承天门广场的话,北京城内没地方能摆得开。

“之前我们没钱,没精力修。现在钱是够了,也能抽调出足够的建设能力,战后也得对外宣传,是得修一修承天门和广场了。”江渝决定当天,给宋教仁打去了电话。

“确实得修一修,现在中央政府挺寒酸的。”宋教仁感叹道,“不如也把国会大厦之类的办公地点也修一修吧!”

中央政府的办公地点确实寒酸得很,只是一座很普通的大楼。

之前要建设,要发展经济、民生,在江渝控制中央之后,中央是能省则省了,很多部门的办公地点都是随便找个房子,然后挂个牌子就成立了。

“修就修吧!顺便也把新华宫修一修。”江渝同意道。

新华宫是总统住的总统府,袁世凯一家人已经从新华宫搬出去了,回老家盖了个大房子,袁家子孙有的混政界,有的混商界,算是此时中华民国比较显赫的大家族了。

新华宫,也就是后世的中南海。

作为是中华民国总统居住、办公的总统府,这里也将是经常出现在新闻上的建筑,因此修一修也能包装一下国家形象。

……

修建承天门广场、国会大厦、新华宫、国务院的议案在国会表决中陆续通过,仅在经费问题产生了一些争议。

“我认为,这些建筑虽然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但是却不能花太多钱来修,我们得将资源用在建设方面。”

“既然是国家形象代表,就应该修得恢宏一些。其他部门的办公大楼,倒是可以修得差不多就行。”

两种声音在国会中都有不少市场。双方从不同角度出发,就改用多少钱来修这些重点建筑产生了争论。

最后表决过程中,还是以支持修得恢宏些的议员们占据了上风。

最终决定。财政部拿出1000万元来修这些建筑,相当于清末时期2000万银元,相比满清修园子,这点钱还真不算什么。

主要还是修广场、国会大厦这两个项目占的钱比较多,一个一千万元却是非常足够了。

一个月后,第一批审计方案提交了上来。

但这些设计方案却送到了淮安,让江渝挑选。

这些建筑工程自然也是江渝的财团一手包办。因此财团下面提交了设计方案上来。

江渝看了这几个方案,都不是很满意。

有的设计虽然搞得很豪华,但却显得太俗气了。就像是个暴发户一样。中华民国的形象建筑,自然不能那么俗气。

“我们要的是一种大气磅礴,而又有民族特色,且具备含蓄风格的设计。而不是那种炫富的建筑。国会大厦则要突出现代化建筑的特点。让下面重新设计吧!”江渝对这些设计批评道,然后把这些方案又打回去重新设计。

“好吧!”周子跃点了点头,这次中央修广场、总统府、国会大厦虽然花的钱不如那些大工程,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因此周子跃亲自过问。

周子跃把设计拿了回去,然后让下面的设计师重新设计。

又过了一个月,第二批设计方案提交了上来。

周子跃再次亲自送到了江渝手上,江渝接过设计图纸看了起来。一边一名财团顶级设计师开始为江渝讲解这些图纸的设计理念、结构之类的内容。

“承天门广场的这一份设计是这次提交的设计当中最好的设计,各种设施都已经考虑了进去。这将是一个可以容纳一百万人的巨型广场,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内广场。同时在承天门广场,我们将建造一座高大的民族英雄纪念碑。从古至今的民族英雄的民族都将铭刻其上……”

“嗯!这个广场设计方案不错,就这个吧!马上提交给国会审核。”江渝点了点头。

“是,大帅。”

“接下来这个总统府设计方案……总体上采取园林设计,建筑内部以简洁为主,建筑正前方将开辟出一个大草坪,供总统与公民进行互动。”

江渝听着设计师的讲解,然后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方案也不错,不过园林方面修改一下,要把总统府的园林设计成一个旅游景点,我们可以将总统府的园林在星期六开放给游客参观,可以收取一笔门票钱……”

作为一个财团为实际统治者的国家,总统就是用来作秀的,因此要有作秀的平台,平时在总统府前面的草坪上和公民搞搞互动,做做秀是必须的。

至于把总统府当成一个旅游景点以谋取盈利,以财团的行为方式来说这是肯定的。

在普通人的眼中,总统府就是一个国家权力最高象征的所在,如果开放给游客参观,相信生意肯定不错。

“呃……”设计师有些愕然,困惑的问道:“如果游客可以进入总统府的话,总统的安全问题可能会受到威胁的。”

“完全没有问题,就这么办了。”江渝也不解释,直接决定道。

在财团控制的国家,总统死了一个可以选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