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第一军阀(落雨)-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干的比牛多,吃得比猪差,这就是经济殖民下的产物。中华民国此时根本不把日本人当人看,认为日本人没资格过太好的日子。
知道为什么后世的日本漫画、av产业、韩国的娱乐产业那么发达吗?
那就是当一个国家的物质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只能满足国民的精神了。物质与精神,都是一种‘粮食’,可以使人满足。
中国古代的物质也不丰富。而精神粮食是比较正气的那种。而当世界彻底的进入后天社会之后,所出现的精神满足形式就产生了变化。
而在此时的中华民国,物质逐渐丰富,人们对精神上的需要则逐渐的下降。
物质、精神,是相冲突的。
如果从命理上来解释,物质就是‘财’,精神就是‘印’。财是克印的,当一个社会的物质非常充足的时候,精神是被削弱的。
后世的美国大兵之所以意志力薄弱。也与美国的那种放纵物欲的生活方式有关。
中华民国此时相比美国的那种消费文化来说好得多,民众没有太过执着于物欲,很多家庭还是提倡节俭。
但是这种模式,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市场规模。
万事万物。总是充满矛盾性的。
中华民国此时随着物质的丰富。江渝这群掌权者也在物质、精神的侧重上出现了一定的迷茫和摇摆。
基本能确定的论调就是,物质占上风,这是战争的需要。
另一方面,战争的需要又使得中华民国不太愿意丢弃精神上的优势,过去的中国,士兵因为长期生活艰苦,所以作战时吃苦耐劳、意志力顽强。
军方已经发现,尽管在学校教育上狠抓意志力。但新兵还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意志力下降的情况。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物质得到丰富的同时。意志力却是开始下降的。
中华民国的士兵,也逐渐对先进的军事技术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军方对此有一定的忧虑,如果物质腐蚀掉了下一代,也许日后中华民国的士兵,很可能成为少爷兵。
但江渝对此还是看得比较明白的,传统靠意志力来进行的战争,在大工业时代面前,竞争力已经下降了。
物质的发展潜力更加强大,一颗核弹就能杀死几十万人。而意志力呢?一个念头能杀死几十万人吗?
但是意志力却是军队素质的体现,一群意志薄弱的军队,是绝对无法适应艰苦的作战环境的,也打不出勇猛的气势。
所以江渝只能尽可能的通过学校教育来保持青少年的意志力,而他们未进入社会前,也正是参军的年纪。
传统的作战模式,比较简单粗暴,成本是比较低,但伤亡率比较高。所以中华民国没办法使用红色毛熊那种模式,中华民国只能走德国那种军事模式。
德国的军事模式是比较精密的模式,靠的是娴熟的单兵作战技能、高素质的军官指挥作战,以及强大的装甲单位。
越简单的东西越有竞争力,越精密的东西越经不起折腾。
二战中,这种道理在德国和毛熊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德国的工业被炸上几遍之后,德军就迅速呈现出败局了。当德军精锐士兵、军官都拼得差不多的时候,德军也就完蛋了。但是,德军那种精密化的战争模式,在前期却是能够爆发出极为强大的战斗力,能迅速的击垮敌人。
红色毛熊的战法比较简单、粗暴,一开始被打得节节败退,但是后期却打出了气势,一路高歌猛进。苏联的模式即是人海战术、大炮兵主义。靠人海,以及大量爆技术含量不高的炮兵来打败敌人。
美国也是施行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战术,那就是对敌人粗暴的倾泻炸弹、炮弹、子弹,靠庞大的工业来击败敌人,越打到后面竞争力也是很强大的。
中华民国当前却可以选择两种模式,即德国模式与美国模式相结合。
即组建德国那种精密模式的闪电战部队,又可以组建美国那种靠炸弹、弹药堆死敌人的模式。
两者并不冲突。
即常备部队是闪电战模式,而全面战争爆发后动员的普通步兵。则组建成美国模式的陆军。
闪电战模式,也可以用强大的工业来配合,向敌人倾泻大量的弹药。
这样一来。战争一开始的爆发力比较强,而持久能力也很强大。
定下了模式之后,中华民国的军事发展路线就很清晰了。在军队素质与军事技术、工业规模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尽管有一定的矛盾性,但可以依靠学校教育及军事训练两个方面尽量克服,能克服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不像美国那样,把劳动力全部都投入到经济发展当中。从而忽视军队素质的提升。
美国那种模式,也就适合后面跳出来摘桃子。
因为美国的前期爆发力很烂,不到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他们的士兵是打不了仗的。等于说完全依靠美国那种模式,战争初期是啃不了硬骨头的。
美国有大西洋、太平洋做屏障,自然能那么玩。中华民国在世界岛上,与美国的国情又不一样。很多时候得这个各附属国的大哥挑大梁。如果自己啃不下硬骨头的话,那就完蛋了。
美国有英法做炮灰,中国却是只能先自己打,然后再让小弟们把炮灰送上战场,那些小弟们是挑不起大梁的。
……
日本政府这一年也开始商议你建立陆军的问题,因为老大有需要,需要一大堆的炮灰到前线打仗。
中华民国要日本组建一支100万兵力的巷战部队,专门把这些日军训练成打巷战的部队。
不过军费谁来出呢?
“八嘎。支那人是要让我们大日本子民到俄国战场去送死。”大正倭王在王宫里破口大骂,“这些陆军又不是在日本本土组建。我们为什么要服从?”
“倭王陛下,上国的旨意是不容违抗的。”寺内正毅首相面色毫无波澜的对大正提醒道,说起话来语气平淡,但却让人感觉到了一种阴恻恻的气氛。
昔日谁敢这么和天皇说话?当然,现在不是天皇了,而是倭王。带着一个倭字,就像是日本称呼中国为支那一样,是一种蔑称。
大正被寺内正毅这种语气呛得鼻子都气歪了,拍着桌子再次连呼八嘎,指着寺内正毅问道:“那么军费谁来出?”
“自然是由我们日本王国来出的,这是作为藩国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上国作为宗主国,其敌人便是我们的敌人。如果我们不全力帮助上国打败敌人,日后欧美鬼畜就会再次入侵日本。”寺内正毅打着官腔说道。
大正气愤的问道:“那么我们大日本帝国能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倭王陛下,大日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请注意您的言辞。我日本王国乃戴罪之身,自然不能妄图回报,应该将功赎罪才对,这样才能取得上国的信任,从而取消当前的诸多管制。”寺内正毅入戏得很彻底,在他看来,要骗人,先得骗自己。
至于最后会不会把自己绕进去,寺内正毅只能指望日本的家庭教育了。
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日后大日本帝国能够重新崛起,就像是汪精卫的‘曲线救国’主义一般。
大正倭王被气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他指着寺内正毅八嘎呀路、八嘎呀路的骂的半天,这才气呼呼的问道:“那么我们日本每年需要支出多少军费?”
“每年只需要支出2亿炎黄币军费。”寺内正毅平静的回答道,此时的大正毫无权力,向大正汇报政务,只是出于对大正的一种‘尊敬’,或者说是习惯,但并不意味着寺内正毅会害怕大正。
作为同一个民族,昔日的天皇是整个日本的精神支柱。寺内正毅还是希望这个精神支柱继续存在的,一个国家不能失去精神支柱,否则就会沦为一盘散沙。尽管他知道,如果和大正闹翻,后果只会被指责成为卖国贼。但是寺内正毅非常精明的意识到,此时中华民国实力强大,只要抱紧这棵大树,就能获得荣华富贵,自己也不用怕被国民报复。
“呐呢?才两亿?日本有几个两亿?”大正一脸怒其不争的拍着桌子质问道。
“尽管现在没有,但以后会有的。在上国的指导下,日本经济非常繁荣。我们未来,将会有很多个两亿的。”寺内正毅此时也有些迷信于中华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
日本,在战后仅仅几年,经济就恢复了成了现在这模样,成就可谓巨大。
而大正听到寺内正毅的话后,已经气得快要吐血了。
第062章:内忧外患的红色毛熊
ps:第一更!晚上还有一章。,。
日本政府的开支项目是不断增多的,而此次每年两亿元的陆军军费支出,就是其中一个较大的开支项目。
日本政府除了军费开支外,还有那些非盈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是最大的。
中华民国还会借民众这个借口来盘剥日本政府,例如日本民众吃不上饭了,日本政府连忙就得采购一批中华民国生产的粮食去赈济。
加入亚洲卫生组织之后,日本还得建设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平时还得掏钱买高价疫苗。
各种各样零零碎碎的开支加起来,日本政府的债务是越来越高。
但是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却也从中华民国那里获得了很多钱,使得当前的日本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要想养肥一头猪,就得先喂饱了。
另外日本政府借的钱虽然多,但实际上拿到的就只有80%左右,另外那些建设工程、采购都是中华民国分包,利润非常高。
相当于日本借了1亿,真正用到的钱,还不到5000万,而日本要还的不止是那1亿,还有每年6%的利息。
这样的持续盘剥下,日后日本的经济就算是再繁荣,每年也得流失掉大量的财富,从而实现日本生产、中国消费的模式。
大正倭王也知道,此时中华民国要这样不断的坑日本,日本是没有任何反抗的办法的。
但大正气的是寺内正毅太软了。难道这家伙不会抗议一两下吗?就算知道是无法改变,争一争也是好的啊!起码下一次中国人不会那么得寸进尺。这么软的骨头,岂不是让中国人以为还能继续占到便宜?
但是不管大正怎么生气。组织一支100万兵力的陆军到中华民国中亚行政区去训练是已经确定下来的了。
在日本,那些作战技能过硬的日军士兵再次被动员了起来。很多日本士兵刚从欧洲回到日本,又再次被动员到了中亚行政区训练。
很多日本士兵的作战意志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思想就是服从纪律,管理上也非常方便。
所以日本人即是绝佳的奴隶,也是绝佳的炮灰。
日本政府的动员速度很快,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动员了上百万人到中亚行政区。这些日军被中华民国打散,分成十个军。
每军十万日军,为一个作战战略作战单位。
每个日本巷战军专门训练巷战技能。中华民**方给日本巷战军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等巷战装备。
那些日本士兵还以为打巷战是十分容易的战争,此时的世界战争,巷战还未大规模的发生过。
因为各国都没有那么强的组织能力。
如果说此时的世界,巷战最残酷的地区。那就是日本、俄国、中国三个国家。日本是军国主义,有日本天皇作为精神支柱,十分的狂热。因此如果遇到外国入侵,日本民众很可能会在城市中与敌人打巷战。
只不过,日本的房屋多是木构房屋,所以日本的巷战是可以用飞机、大炮来对付的,但日本人的疯狂、韧性是不可小觑的。
俄国,有**做精神支柱。打起来舍生忘死,只要红色毛熊的最高领导人下达命令。下面就会不断的抵抗。俄国的城市多是钢筋水泥、石头构筑,飞机、大炮的作用比较小,就算是把房屋炸塌了,依旧可以躲在残垣断壁中作战。
中国,此时民族主义气氛浓烈,一旦遭遇战争,中国的城市也将成为敌人的坟墓。只不过,暂时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入侵到中华民国的本土。
至于欧美,巷战能力就比较弱了。欧美国家的民众,在战争打到本土后,民众一般不会选择强烈反抗。唯一可能激烈反抗的也就是德国,但也不是所有德国人都会激烈的反抗。
特别是美国,美国个人主义强烈,美国人的意志力也最为薄弱,在美国是最不可能发生激烈巷战的国家。
中日战争当中,中华民国是靠轰炸、封锁,扶持革命政府等方式让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加上日本城市多是木构,飞机大炮一炸就烧成白地了,日本人没有多少残垣断壁可以当掩体,因此中日战争中并未发生惨烈的巷战。
此时的世界各国,都还未认识到巷战的残酷性,这种‘老鼠战争’也还未有成功应用的先例。
所以中华民国让日本打巷战,在日本士兵和日本政府看来都是轻松的任务。中华民国不要求他们当先头部队,不用冲在最前面。因此他们看来,自己并没有被天朝上国当成炮灰。
实际上,他们就是炮灰。
只是当前未意识到罢了,等对俄战争开始后,他们就会明白,巷战的残酷之处。
除了日本组织了一百万士兵派到了中亚行政区训练之外,中华民国还让其他各附属国也组织军队,派遣到中亚行政区以准备配合中华民国对俄国展开的军事行动。
当然,这个军费问题,却是要商量商量的。
不过最终的结果,军费还是各附属国出的。
因为中华民国给出的解释是,中华民国这是在帮助他们训练军队,以巩固国防。平日中华民国保障他们的国家安全,但这种安全必须各附属国靠支持中华民国的军事行动来获得。
也就是说,各国组建的陆军,都不是放在他们国家内部的,而是受中华民国指挥、调动。
他们国内也就保持可以维持内部稳定的军队数量就行了,抵御外部入侵由中华民国统筹负责。
没钱组建陆军没关系,中华民国可以借钱给他们,然后每年慢慢还。
经过与附属国的一系列的会议之后,朝鲜确定组建20万陆军,越南组建10万陆军,暹罗组建10万陆军,波斯组建20万陆军,阿富汗组建5万陆军,总共为75万,加上日本的100万就是175万。
另外,尼古拉二世也组建沙俄救**,兵力为100万,也是一支炮灰部队。
南华共和国的陆军则是与中华民国不分家的,南华共和国没有多少陆军,主要是参加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
中华民国在南洋地区布置了60万海军陆战队,随时威胁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缅甸这些英国殖民地、自治领。
至于那些附属国,以及尼古拉二世没钱都没关系,中华民国可以借给他们钱,以后慢慢还。
特别是尼古拉二世的沙俄流亡政府,算是中华民国的一次风险投资。
如果无法帮助沙俄流亡政府复国,那么这些钱相当于是打水漂了。不过这显然问题不大。
至于尼古拉二世自己出不出钱,显然这家伙是不出的。
那些黄金换到的钱,在尼古拉二世看来是沙俄皇室资产,与沙俄流亡政府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沙俄复国,这对中华民国来说是有利的。
沙俄复国后,中华民国可以靠经济殖民手段盘剥俄国人,并掌控俄国的资源、金融、商业等等领域。
相当于那些俄国人也将成为资本奴隶,不断的被压榨劳动力。
还不钱没关系,到底是卖力气,还是卖资源,反正到时候拿方案,能还多少还多少,十年还不上,还一百年。孙子还不上,让孙子的孙子继续还。
两百多万附属国兵力动员都中亚行政区,中华民国在中亚行政区可谓是集结重兵了。
红色毛熊为此感受到了巨大的军事压力,俄国这个国家此时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1。3亿人打得只剩下7000多万,而且以老弱居多。
这一年俄国的灾荒还在持续,大量的俄国人被饿死。
饥荒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了。
然而红色毛熊对此却是束手无策,因为红色毛熊因为感觉到了统治地位遭到外部的严重威胁,因此将重心放在了重工业恢复、发展方面。
重工业又不能吃不能穿,红色毛熊也还未发展出机械化农业,就连拖拉机都造不出来,使得俄国农业生产依旧没什么起色。
粮食供应不足的后果,就是饿死人。
当然,民众可以欺骗,通过宣传,红色毛熊将主要矛盾转移到了中华民国头上。但是中华民国也进行了反制措施,中国轰炸机、运输机不断开到俄国腹地,从天上洒下大量的传单,以及用尼古拉二世的名义给俄国民众空投一些粮食。
这些手段搞得红色毛熊一个头两个大。
尼古拉二世的煽情攻势,已经成功的影响了不少受洗脑的俄国人,使不少俄国人的思想开始转变。
在这样的情况下,红色毛熊能做的也就是不断的堵,一发现传单就没收。
为了抵抗中华民国随时可能对俄国的打击,红色毛熊一边发展重工业,一边只能将紧缺的劳动力动员入伍,然后派遣到边境上驻防。
红色毛熊动员了近四百万陆军出来,其中三百万驻防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以南、高加索东北部这三个区域。
另外一百万陆军,则一部分布置在波兰边境,一部分布置在莫斯科附近。
此时的红色毛熊,感觉处境非常不妙,一种内忧外患的困境始终缠绕着红色毛熊,对于红色毛熊来说,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太重要了。
但是中华民国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以爆炸。
请假!~
晚上那更不更了。。刚才朋友来家里玩,没码字。。
本来想写完这章睡觉的,但不知道怎么搞的,突然好困好困。。。落雨坚持不住了,我先去睡觉了,顺便调整一下作休时间,明天早起码字。。。
第063章:红色毛熊的战争准备
ps:五千字大章。。。
“根据从中国传回的情报,尼古拉二世的沙俄救**的规模达到一百万。你们有什么看法?”
莫斯科,列宁对托洛茨基、斯大林等人问道。
“依我看,这肯定是中国人想要再次对我们俄国动用武力了,否则不可能让尼古拉二世组建什么沙俄救**。要知道以资本家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必然是要有回报他们才会去做的。尼古拉二世没有任何的税收,完全就是靠中国人养着他们。中国人不可能永远养着他们,也不会去养一群没用的废物。”托洛茨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斯大林也赞同的点头道:“中国人肯定是看上了我们的土地,他们对土地也有浓烈的兴趣。”
“也就是说,接下来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列宁脸色有些难看的问道,他的手有些抖的感觉。
托洛茨基扫了一眼后之后,不由默然。
红色俄国身边的中华民国,就像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也难怪列宁会露出一些恐惧。
“我想一般是不太可能让中国人停止下一场战争的准备的。”斯大林回答道,他侃侃而谈的说道:“尼古拉二世已经做了中国人的走狗,他们肯定会计划如何打回俄国,从而建立一个受中国人盘剥的傀儡政府。我们应该发动苏联人民,对中国人的入侵要坚决抵抗,只有把中国人打疼了打怕了。我们苏联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可是我们拿什么去打呢?”列宁头疼无比的问道?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列宁,中国人从苏联掠夺走了大量的劳动力。欧洲战争和俄国内战又死了大批的劳动力。现在俄国的劳动力已经非常紧缺了。
“我们要发动人民,让人民去和入侵者斗争,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淹没敌人。”斯大林狂热的喊起了口号。
人民,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当战争打到了俄国,损失最大的都只会是人民,斯大林就是要用人民去和敌人拼杀。
“可是人民没有武器。没有什么战斗力,那样一来牺牲就太大了。“托洛茨基迟疑说道。
斯大林挥手反驳道:“没什么战争,是在不想付出代价的情况下取得重大胜利的。人死得再多又怎么样呢?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是努力的争取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人的军事体系成本越来越高。他们的抚恤金额度之大,已经注定了他们承受不起太大的损失,只要能够给中国人足够的杀伤,那么他们就会知难而退。”
托洛茨基无语的看着斯大林。非常厌恶的说道:“你知道中国人一定会知难而退吗?你确定发动人民就能够给中国人足够的人员杀伤吗?那么中国人组织那么多的附属**队做什么?他们正是知道自身军事成本已经比较高的缘故。所以才组织了那么多的附属**队,那些附属**队的意义就在于,替代中国人去送死,减少他们的人员伤亡。另外,你认为我们俄国还能够承受得起那么巨大的伤亡吗?”
一大堆的问题把斯大林问得脑子有点转不过来,托洛茨基继续说道:“现在我们俄国只剩下了七千多万人口,中国人却有四五亿的人口,真要是靠人海战争去拼。最终死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中国人虽然有四五亿人口,但是他们不可能把全部人口都动员起来发动战争。他们也要发展自身经济。”斯大林反驳道。
“好了,你们除了发动人民战争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吗?”列宁对两人问道,他已经接纳了斯大林的建议,真要是打起来了,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人民战争是必然要发动起来的。
发动起来的话,他们的统治地位还可能保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