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第一军阀(落雨)-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此时的中华民国,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大量的妇女走进工厂,使得更多的劳动力能够被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扩大军火产能的建设当中去。

尽管没有加班费什么的,但是绝大部分国民都爆发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工作热情,这是一种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全体参与到民族利益的时候。

当然,社会秩序还是维持得比较正常,还没有真正的全民动员的时候,商业活动依旧在进行。

只不过人们多去劳动了,消费的时间少了,让很多行业一下冷清了不少。

而出口方面,则依旧保持正常。

战争爆发后,欧美各国都十分的矛盾,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阻止中华民国武力干涉俄国,从而在战略上保存这个缓冲区。

但是,如何阻止呢?

威胁吗?

而唯一能够威胁到中华民国的,就是欧美正在进口中国的商品,但是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他们是出口商品到欧洲,然后进口原材料回中国。

原材料中国又不是没有。

如果一旦停止从中华民国进口商品,那么中华民国完全可以自己迅速的形成原材料产能。

这样一来,那么也就没有任何效果。

而且甚至是会引起反效果,届时中华民国也许会因为商品出口欧美已经没有利润,从而展开全面动员。

一旦全面动员,那么局面就将一发不可收拾。

要知道,一旦全面动员了,相当于是停下了民用经济建设。既然已经停掉了,那就要达成战略目标再结束战争。

鬼知道中华民国的战略目的是不是击败欧美,如果是的话,那欧洲肯定是保不住的。

所以欧美国家在这样的尴尬局面当中,都谨慎的没有立即吱声,面对各自本国记者的询问。那些政客们都闭着嘴不发表任何立场的言论。

而在背后,却是一场接一场的会议。

但这些会议都无法解决这些无解的问题,每一个国家都不知道中华民国的底线是什么。

就连之前死撑着要援助俄国的罗斯柴尔德财团。此时也是心里直打鼓,不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罗斯柴尔德财团只希望,俄国人能够争气一些。

只要俄国人能够成功的阻挡中国人西进的脚步,那么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了。

……

话说克鲁巴夫率领的步兵师遭到中华民国动力化步兵师的包围之后,收到了一张张如雪花飘落的传单。

那些士兵们拿到传单后,很多士兵不由直挠头。

没文化。看不懂!

不过俄国人的文化比较浅薄,学起来不需要花多少精力,因此很多士兵还是认识字的。

当他们看到了传单上写出的待遇时。都不由目瞪口呆。

“1000公斤面粉或200公斤肉类,这是真的吗?”那些士兵们一个个都被惊呆了,1000公斤面粉啊!一个人一年都吃不完,而这只是一个月的收入。

这些普通士兵很多都是刚刚被动员上战场没几个月的普通人。他们经历了两年的恐怖大饥荒。对于饥饿是心有余悸。

就算是职业军人,也在那场大饥荒当中看到了那些吃不饱饭的人民,那一时期,他们也吃不饱,只不过有粮食供应,不会饿死罢了。

对于苏军士兵来说,能吃饱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何况是吃撑着!

这样的军饷待遇。足够让他们天天吃饱饭了。何况参加小父亲尼古拉二世的沙俄救**,吃军粮是不要钱的。那些军饷可以寄回家给家人,也可以自己留着。

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流血!

此时,就算是傻瓜也能看得出来,他们被包围了,而且是被彻底的包围了,如果不投降,不,是加入沙俄救**,就要被消灭。

而对于那些军官们来说,这份传单显然更有诱惑力。

在苏军里面,军官和普通士兵所享受到的物质条件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只有高级军官才有享受更高的物质条件。

但是中华民国开出的物资条件,显然不是这些这些军官在苏军当中的物质条件能够相比的。

再加上尼古拉二世这个台阶给他们下,不一会苏军阵地上就哗然一片了。

让包围着那些苏军的中国士兵目瞪口呆的是,宣传弹打出去不到二十分钟,苏军阵地上突然响起了枪声。

这些子弹不是打向他们的,而是苏军在内讧。

投降派和死硬派发生了激烈的内讧,那些投降派在交火之后迅速占据了上风,死硬派份子寡不敌众。

那些普通士兵根本就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念,与其拼死,还不如投降了。

而那些苏军军官,实际上很多都是沙俄时期的军官,这些军官享受过以前那种舒服的日子,很多都很怀念的。

很多军官并非是真正的接受红色毛熊的思想,只是在军队投靠红色毛熊的时候,或押宝、或不得不顺应着军队走下去。

现在机会一到,马上鼓动士兵投降。不,是加入沙俄救**,是去投诚。

此时苏军内部还未进行大规模的清洗,那些押宝和被裹挟的军官太多了,都有官僚思想残余。

所以那些死硬派完全就是寡不敌众,克鲁巴夫一见情况不对,连忙也带头打起了死硬派。

一场内讧之后,苏军阵地上升起了白旗。

一个个苏军高举着武器从堑壕当中走了出来。

如果苏军的意志真的坚定的话,显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刚开始入侵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苏军投降了。

后来实在是因为德国佬到处屠杀俄国人,让俄国士兵们明白,投降也只是死路一条,这才拼死作战。

此时中华民国祭出尼古拉二世这面大旗,让他们又有了台阶下,再加上一番利诱,投降也就理所当然了。

第082章:包围,再包围!

克鲁巴夫成荣幸的,成为了这次开战后,第一个带头投降的苏军师级长官,因此他享受到了树立典型的优厚待遇。

当投降的苏军被收缴了武器之后,这些苏军立即被送进了集中营里,不过集中营里的待遇却是非常不错。

马上就有丰盛的食物送上来了。

接着一个个都被送下了前线,送到了后方。

在后方,他们被安排进了一个军营当中,他们享受到了热水澡,还换上了新军装,接着还当场领取到了一个月的军饷。

而克鲁巴夫,则在当天就被送去见尼古拉二世了。

相机一阵狂拍,克鲁巴夫投降时的样子,克鲁巴夫与尼古拉二世握手,克鲁巴夫享受到的待遇……

接这一篇篇软文就这么被写出来了。

然后马上送到印刷厂,印刷厂疯狂的印刷了一捆又一捆的新传单,然后用飞机紧急运往前线。

……

战争的发生,让红色毛熊根本就没心理准备,当他们接到战争爆发的消息时,前线部队已经失去了联络。

指挥系统几乎完全瘫痪。

瘫痪成这样了,还有个毛用啊!

“情况很糟糕,中国人的空军把我们的各种军事设施都袭击了,我们刚组建的空军基本上全军覆没。我们现在连最基本的有效抵抗都无法组建,两百万陆军在伏尔加河以东完全没有作为。我们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尽快的命令他们撤退。”托洛茨基一脸无奈的说道。

“问题是现在能撤得下来吗?”列宁双手有些颤抖的问。

“尽量吧!我们应该尽量把他们撤下来。然后依靠伏尔加河组织第二道防线。”托洛茨基说道。

“好吧!那就按照这个计划。”列宁已经有点乱了分寸了,谁都看得出,此时列宁处于一种恐惧之中。

……

战争已经开始一天了。中华民国野战军第一装甲师,第一天挺近了七十公里,后面的步兵师也挺近了五十公里。

这个钳形,已经有七十公里长了。

相当于这七十公里内的苏军都被处于半包围状态,只差多国联军扎紧口袋,就可以完全包围住了。

装甲师的意义,首先在于突破敌人防线。打开一个缺口,接着就在于阻击那些试图突围的苏军部队,并碾碎一些硬骨头。

那些突围的苏军。为了获得更高的速度,就只能丢弃重装备。

一群没有堑壕,没有重装备的苏军,在平原上碰上武装到牙齿的装甲师部队。其结果可想而知。就是被轻松宰杀掉。

中华民国出动625万大军,对付200万苏军,是其三倍的兵力,足以对其进行合围。

只需要两天时间,一南一北两个钳形,就可以将这两百万苏军全部包围。两百万苏军,只剩下一天的时间了。

但是,真正有机会跳出口袋的。只有位于口袋边缘的那群苏军。其他的苏军,很多都已经被包围了。

他们要想跳出口袋。那就得在三倍兵力的包围下,走出堑壕向中国陆军发动冲锋,但中国陆军的火力之猛,加上还可以随时呼叫空中火力和炮兵火力,这些苏军突围就是个扑,而他们唯一的选择,不是饿死就是投降。

就算是他们能够冲破包围圈,其结果就是继续被包围,因为他们缺乏机动力,中国陆军动力化步兵师一天可以前进六十公里,如果丢掉一些重型装备,一天前进七八十公里都没问题。

苏军靠脚丫子能跑多远?日行百里,很牛逼了吧!爆发出极限的苏军,也许一天能够跑出六七十公里。但是中华民国陆军却是有办法,先派一支快速的部队在后面使劲追,让苏军剧烈消耗体力,这就跑不远了。

基本上没有哪支苏军会愿意饿死在堑壕里,而中华民国的空军则又开始散发传单,这是克鲁巴夫带领手下投降后经历的描述。

这种传单,只是为了让那些苏军快一点投降罢了,这样中华民国就能把负责包围的兵力抽调出来,去执行其他作战任务。

很多苏军部队看到这些传单后,也立即就内讧投降。这主要是那些军官起到了领头作用,此时苏军的军官还是有很多并非是坚定的红色毛熊拥护者,他们也看到一个因为战争而残破不堪的俄国,也看到俄国人民在红色毛熊大搞重工业建设下,人民吃不饱饭的现象。

加上个人**被限制,这也是他们最为不满的。而投降,不仅还能保留待遇,而且还是更好的待遇。

总总原因之下,很多苏军部队被包围后都投降了。

但也有一半左右的苏军部队被包围后,看了传单也拒不投降,但是他们的弹药和食物却是不断的在减少。

中国士兵挖出了堑壕,挖到了那些苏军堑壕几百米外,双方的开始对射。在苏军弹药没消耗掉之前,中国陆军不会进行冲锋。

对射的时候,炮兵还在持续的对苏军进行轰炸。时不时的还能呼叫空军进行精准轰炸。

一些苏军部队被揍了一顿只后,立即投降了。

一些苏军则还在死撑,但是普通士兵在肚子很饿的时候,他们都会想投降的,最终都还是要投降。

这天夜晚,苏军无线电台通了,他们没有接到上级的命令,而是接到了最上级的命令,命令他们撤退。

一群还未被包围的苏军,立即把重装备丢了,撒丫子跑路了。

苏军撤退的时候,简直就乱成一团,重装备不要了,阻击部队基本上也没有,甚至是整个师的建制都乱了。各营各连,自己跑自己的,至于战友们是否能跟上。那已经不是他们考虑范围之内的问题了。

一支军队是否训练有素,从撤退中是最能看出来的。

因为这意味着一支军队承受失败的能力如何,如果一支军队无法承受失败,那么就是一锤子买卖,永远无法东山再起。

苏军的素质显然比较差,沙俄的军事体制还未改变,沙俄的军队。就是这样比较低级的玩意,有点像中国的清军,只不过比清军好一些。

红色毛熊还不能改变这一问题。毕竟成立时间太短了。刚安安心心的停下来发展一年多,这又打仗了。

大约有五十万苏军从口袋里跳了出去,夜里比较黑,但却到处都是枪声。装甲师部队夜里简直就是在屠宰。

到处都是试图突围的苏军。照明弹打了一个晚上,战斗也持续了整整一个夜晚,跳出口袋的五十万苏军,被拦了二分之一下来。

实在是天太黑了,没办法完全拦下来。

第二天一早,当装甲师继续运动,并在当天下午,a方面军的装甲师部队与b方面军的装甲师部队成功回师。彻底的扎住了口袋。

当钳形两头的装甲师成功会师的消息传回指挥部,不由一阵欢声雷动。

“报告大帅。最新战报,a方面军与b方面军成功会师。”蒋方震欣喜的报告道。

“围住了?好!围住了多少?”江渝连忙问道,蒋方震回答道:“大约在160万左右,另外有30多万成功的被突围过河了,那边有苏军主力,不好追击。”

伏尔加河现在还在封冻,苏军士兵可以直接过河。

“30多万不用去管,先把眼前这些苏军歼灭了,足以让苏军大出血了。”江渝不由笑了起来:“不知道等歼灭了这些苏军后,红色毛熊那群高层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估计很是精彩啊!”蒋方震等人不由哈哈大笑。

在中**方最高统帅部里一片开怀大笑相比,伏尔加河对岸的苏军却是一片沉重,东岸苏军接到撤退命令后,竟然只有三十多万撤出来,相当于有170万兵力要被折损在对岸。

救?

怎么救?

河对岸的苏军尽管也有500多万,但是这么庞大的兵力,是分散在伏尔加河沿岸的,如果用添油战术去救,那完全就是送死。

中国的飞机、大炮、战车、机枪,哪一个不是多到苏军几乎无法正面打野战的地步?

苏军根本就没有主动权,战争节奏完全被中华民国掌控,中华民国有着很高的自由选择性,下一步不管往哪边都可以打。

170万苏军最终被留了下来,有些被击毙,有些则投降了。

到了第三天,这一天40多万苏军投降,包围圈内的苏军只剩下100万左右了,但包围他们的,却是600万中**队。

这一天,中华民国装甲师,又在炮兵、空军、工兵的配合下,从伏尔加格勒强行渡过了伏尔加河。

伏尔加格勒保卫战打响了,只不过在中国的空军轰炸、炮兵打击下,保卫战成了笑话,装甲师部队迅速通过了封冻的河面,工兵开始搭设浮桥。

伏尔加格勒,也就是后来的斯大林格勒,但此时的伏尔加格勒还不是斯大林格勒,还是一座小城市,人口也不多。

之所以选择从这里突破,是因为这里离乌克兰最近,仅有三百公里。乌克兰显然是很容易解决的,只需要抛出乌克兰独立的甜头,乌克兰人就会配合中国陆军,最起码也不会抵抗。

最高统帅部下达了最新战略意图,调出200万兵力成立c方面军,从伏尔加格勒渡河,然后封锁伏尔加格勒到黑海沿岸这400公里的地带,从而将整个高加索的苏军都堵死在里面。

外交部同时与土耳其交涉,要求土耳其不能让苏军通过高加索山脉进入土耳其境内,同时派出两个空降师师堵住高加索山脉以东的走廊通道。

另外400万大军,则对包围圈内的100万苏军展开歼灭。

高加索苏军大概在100万左右,跨过伏尔加河的两百万中国陆军,暂时只要围堵就行了。

200万人封锁400公里虽说看上去有点少,但是那里有一个狭长的湖泊,其长度就达到200公里了,相当于只需要封锁200公里就行了,另外200公里不需要太多兵力进行封锁。

中国陆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红色毛熊根本就没有心理准备。

渡过伏尔加河的中国陆军,把日本陆军推到了巷战之中,十几万日军向伏尔加格勒发动了进攻。

巷战打得很惨烈,但是反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剧烈,这主要是由于传单洒得比较多的缘故。

日军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在巷战中占尽了便宜。尽管最后日军付出了一万多人的伤亡才拿下了这座城市,但伤亡却是大大的出乎了江渝的预料,这样的伤亡在江渝看来并不是太高。

夺取了伏尔加格勒的同时,装甲师迅速的进行纵深穿插,对高加索苏军进行战略包围,100万苏军想要跳出口袋基本上在中国陆军渡河之后以无可能。

伏尔加河是l型的,伏尔加格勒位于这个l型的转弯处。相当于被封锁在高加索的苏军要想跳出封锁,就必须抢先从l型底部运动一段路程,以苏军的机动力来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抢先完成的任务。

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这100万苏军已经不可能跳出封锁,尽管这个包围圈有点大,但是高加索的地形已经是一个天然包围圈了,这些苏军的生存空间也将会随着中华民国抽出兵力越来越多而被不断压缩,最后从战略包围变成战术包围,并进行战术消灭。

苏军还没反应过来,高加索苏军就已经陷入包围之中了。

而战略轰炸机、战术轰炸机,同样也轰炸了伏尔加河西岸的苏军,使得伏尔加河西岸苏军也陷入了一定程度的休克之中。

此时的苏军要想顺利的调动,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中华民国空军的威胁。

在这一片茫茫草原上,那些正在调动的苏军部队,简直就是秃头上的虱子,太过显眼了。

在平原上,尽管中华民国过河的两百万大军分散在封锁线上,但苏军要想从北部调集军队打破这个封锁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让苏军战斗力持续下降的是,中华民国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连续四天下来,对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轰炸。

道路、桥梁遭到轰炸,工厂、仓库遭到轰炸。

这使苏军的后勤补给无法从后方运到前线去,苏军本来就缺少汽车什么的,运输主要靠畜力。

运输效率很低,加上被轰炸过后,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那是五百多万人的吃喝拉撒啊!苏军可没有太多的储备。

此时罗斯柴尔德财团就算是再多援助,也运不到前线了。

……

第五天,中华民国对包围圈内的苏军已经失去了耐性,决定对包围圈内的苏军倾泻火力。

第083章:歼灭

清晨,待机室内的飞行员穿好飞行服,接到命令后便冲了出去。

空军指挥部内一片忙碌,大量的飞机在指挥部的指挥下从跑道上飞上天空,并组成轰炸编队,向苏军阵地飞去。

这些战术轰炸机,在伏尔加河以东的苏军被包围后,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精确轰炸任务,因此被调去轰炸包围圈内的苏军。

与此同时,炮兵阵地早已忙碌起来。

大量牵引炮、自走炮被集中了起来,对准苏军阵地一阵狂轰滥炸,上万门大口径火炮齐声怒吼,苏军阵地霎那间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炮兵发射了不少燃烧弹,白磷弹则因为太过残忍而未使用。

此时中华民国把苏军围在包围圈里,苏军投降是早晚的事,也没必要用什么白磷弹,打点燃烧弹过去就行了。

空军战术飞机组成一个个庞大的轰炸编队,从苏军阵地上呼啸而过,丢下了一颗颗航弹,形成了地毯式轰炸的效果。

炮弹和炸弹,简直就像是下雨一般。大量的泥土被炸得飞溅起来,躲在堑壕中的苏军很多不是被炸死就是被活埋。

这一场火力倾泻持续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各苏军部队所在阵地,普遍遭到了超过二十分钟的火力打击。

大量苏军被炸死。

当火力倾泻停止后,苏军阵地上才恢复了平静。紧接着,又是一堆宣传弹打到了苏军阵地上。传单如雪花般飘落下去。

苏军士兵们看着这些传单,士气已经跌落到了冰点。

他们知道,他们不会有支援。能撤退的部队都已经撤退了,他们这些来不及撤退的,面临的结果不是战死就是投降。

那些普通苏军士兵,大部分都已经想要投降。

只是一些顽固的军官在阻挠,但是在这场轰炸过后,那些顽固派军官也动摇了,谁能真正无所畏惧的面对生死。

当然。伟大的**战士确实可以。

但并不是谁都那么伟大。

特别是苏军内部,即有俄罗斯人,也有乌克兰人。还有白俄罗斯人,民族本身就不一样。

“乌克兰人民、白俄罗斯人民,都站起来,我们不为残暴的红色俄国卖命。我们将让乌克兰、白俄罗斯独立。我们的命运要自己做主,我们所生产的小麦,不允许被别人夺走……”

这样的传单,顿时瓦解了那些乌克兰、白俄罗斯士兵的意志。

特别是乌克兰人,他们在两年的大饥荒当中,所生产出的小麦被收走了大部分,以至于让他们自己都无法吃饱,甚至还发生了灾荒。

这让那些乌克兰人非常不满。因此希望能够摆脱红色毛熊的统治。

有一次内讧爆发了,那些不想死的士兵们。以及没有任何战意的乌克兰士兵、白俄罗斯士兵,将枪口对准了那些顽固派军官。

一阵黑枪之后,局势就失控了。

一群群苏军士兵举着白旗走出了堑壕,随后被送往集中营或野战医院。

仅仅一天时间,上百万苏军就这样崩溃了大部分,剩下的十几万苏军,也不成气候了。

最高统帅部命令那些抽出手来的步兵师,向高加索地区进军。第二批过河的兵力达到三百万。

原先渡河的两百万大军,开始向高加索苏军扑去,第二批渡江的步兵师当中有一百万负责支援高加索作战。

相当于高加索战区,集中了三百万大军,用来对付苏军的一百万兵力,以力求全歼这些苏军。

这三百万大军中,很多都是附属国步兵,这是考虑到高加索苏军很可能会发动巷战,到时候就需要这些附属国步兵上阵了。

还有两百万渡河的大军,则向乌克兰扑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