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第一军阀(落雨)-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科技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只要内部能团结,加上强大的生产力,中国从新站在世界巅峰,重新问鼎天朝上国的宝座并非幻想。

去接电话时,江渝正在飞机研究所参观风洞的第一次实验。

经过三年的计划,中国终于制造出了第一个用于研究喷气式飞机的风动。

超前?

后世开国时期,中国就开始研究激光、电磁炮等超前的军事技术领域了。

现在中国越来越有钱了,江渝正打算等生产力宽裕一点的时候,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科研,先把什么基因、火箭、卫星、制导技术等等项目上马再说。

此时的中国在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了孙子兵法中说的那中‘势’,这中势一旦形成,就会越滚越大,最后‘势大难制’。

江渝接通电话后,得知英法俄三国对中国发出了一份联合照会,要求中国停止对同盟国的物资出口。

“哈!这不是扯淡吗?不停止他们又能拿我们怎么样?”江渝楞了片刻后轻蔑的笑了起来。

“副总统担心引起外交争端,若是把中国拖进欧战,会得不偿失。”袁世凯笑着说道。

“现在美国被无限制潜艇战搞得焦头烂额,而且我们还在不断为德国人造潜艇,就算美国要参战,咱们加大对同盟国支援,那么战争依旧难以结束。若是我们参与战争,加入同盟国的话,就算打不了美国,英法俄是肯定完蛋的。”

江渝分析道,接着非常霸气的说道:“现在中国才是世界裁判,而且能够亲自上场肉搏的裁判!他美国已经不是了!”

敢说出这样的话,自然有所依仗。

单说欧洲战争,美国和中国都参战的话,美国和欧洲毕竟隔着一个大西洋,美国佬除了靠船只运输外,难道还能游过去?

中国就不同了,亚欧大陆是相连的。

现在铁路丢修到俄国伏尔加河下游了,也修到伊朗沿海了,中缅铁路也快要完工了。

从陆地上中国就能打到欧洲去。

美国佬要打欧洲战争,其船只必然受到潜艇的攻击,虽然不能完全封锁整个大西洋,但总是有比较大的损失,而且完全依赖于造船,美国造的速度也许都跟不上被击沉的速度。

另外,美国佬会打仗吗?

用中国的话来说,美国佬的陆军就是一群少爷兵!装备都没中国陆军好,还没有顽强的战斗风格。

一旦中国参战的话,美国就是渣渣。

求月票,求包养!(。)

第151章:中国‘维和’行动

历史已经因为中国的崛起而改变了,首先是骄横的亚洲殖民国家日本被中国打趴下了,现在只是垂死挣扎。

同时因为俄国能够从中国进口物资和军火,使得协约国在95年并未对奥斯曼土耳其发动加里波利战役。

不过没有改变的是,同盟国在95年把塞尔维亚灭了,此时的塞尔维亚已经被彻底占领,就是灭国了。

但协约国方面的俄国虽然得到了中国出口的作战物资,但俄国的后勤还是那么烂,好在修了一条铁路到伏尔加河下游,尽管改善了一些俄军的后勤补给,但德国的实力却是加强了。

德国此时的火炮应用因为中国提供的技术,不论从硬件上还是作战思想上都开始趋于成熟。

而且德国的轰炸机数量正在不断增多,特别是在东线对俄国的作战当中,德国的轰炸机让俄国全然没有什么办法。

通过5年的东线大反击,俄国被打得头破血流,被歼灭的兵力达到两百万之巨,如果是一般的小国,两百万人一完蛋,那如果对于一个人口在两千万的国家来说,基本上就完蛋了。

十个人里面死一个,十个人里只有五个是男的,年龄上能参军是三分之一的样,排除掉一些身体有问题,或者特殊的重要人群,如知识分等等,算两个人能够参军,二这两个能参军的人当中死了一个,十个人当中只剩下一个人能参军,等于说有一半家庭失去了亲人,那么战争自然是打不下去了。

不过俄国的人口却是参战国当中最多的,将近亿人口,十个人当中抽出一个劳动力去打仗,也能拉出将近一千三百万兵力。

沙俄在一战期间,确实是动员了上千万兵力。

战争将为平民带去无与伦比的创伤,特别是在这种十个人当中就抽一个人去作战的动员下。

也正是因为大量士兵在前线阵亡、残疾,才造成了俄国十月大**,以及德国政变。

对外战争这个东西,如果你能胜利还好,老百姓还会继续支持你。

但如果节节败退,却还要继续把人送到前线送死,那么老百姓就会造反。

相比之下,中国与美国也许是这个时代士兵与平民比例最低的国家,此前美国陆军也才十万人,因为一战的爆发,美国佬认为自己是个裁判,正在为随时下场亲自肉搏做准备,所以增加了陆军规模。

中国则有四亿多人口,而且人口开始出现了一个快速增长。

但中国此时只有20万一线陆军,以及50万二线陆军,加起来只有270万,加上空军、海军、地勤等人员,总人数00万。

也就说,每00个中国人当中,还不到个人参军。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动员能力就比较低,中国在各地还有训练民兵,同时还有武jǐng、防空。

同时大部分学校都是男女分校,男校基本都是军事化管理,那些儿童从小就接触队列、枪械,同时还有战术动作训练等等。

随着中国的生产力的提高,这个国家的物质供应会不断的增加,物质的增加必然削弱意志。

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未来只会出现一群少爷兵。

男校进行军事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这些学生的意志力,以及让这些学生从小接受军事训练,让他们拥有良好的纪律,并具备团队作战意识,同时也是为日后向军队输出精兵做准备。

尽管上去此时中国的内部社会比较平静,但是在下一代的培养上,却是不留余力,国家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营养,同时在学习之余,不断的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对他们进行cāo练。

同时男校里有军中退伍兵做教官,并还有武术教师教他们习武强身。同时每个学校都有靶场,每个学生都能不时去靶场打靶。

这些学校里的退伍兵都是一些较为战斗经验的士兵,他们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还将教他们一些战场上的生存经验以及作战技巧。

经验是可以传承的!

不仅作战是如此,就连机械制造等等都是如此。

并且每一个公立学校,都在不断的对学生们灌输着民族主义。

当这些学生从学校里走入社会,一旦战争到来,就能将他们动员起来,只要强化训练个半年,他们就是精兵。

实际上在全面战争到来时,各国都是把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平民,训练上三个月就投入战场。

和中国这种模式相比,其临时动员的兵员作战素质和意志都非常差。

中国的每一所学校的教室里,都挂着‘忘战必危’四个字,以此提醒每一个学生,中国随时可能爆发对外战争。



用昔日中国被异族侵略的血泪史来教育学生,忽略无力的结果就是被奴役。

这使中国每一所男校都充斥着一种时刻准备打仗的气氛。

良好的营养,加上充分的运动和训练,让这些学生的身体变得非常强壮,身体素质同样是一种能够改变个人命运的东西。

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到十是养生,越到后面的项目也是越容易做到的,排在第一的命则是几乎改变不了,除非是那些世外高人。

一个人血气充盈,命运自然会得到改变。

个人的命运改变,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量变产生质变,从而改变国家气运。

日后若是发生战争,中国的动员能力不仅恐怖,而且动员的质量极高。

此时的中国时刻都在为将来的战争做着准备。

没有人明白江渝的紧迫心情。

至于要不要参与如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江渝很矛盾。

一方面中国确实具备了世界裁判的能力,但另外一方面,中国老百姓经历长期的贫困、愚昧。

此时正是整个民族最需要休养民力的时候。

中国确实有能力参与战争,然而一旦陷入战争,那么老百姓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呢?

现在老百姓尽管吃穿逐渐不愁,但普遍还是没有房的,而且文化普及也不高。

现在老百姓手里确实有钱了,但生产力很多用于对外出口,老百姓只等着欧战结束后,盖个房,好好的过日。

如果此时陷入战争,那么生产力又要投入到战争当中去,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不过战争同样也有发展,为了战争可以全面建设,只要不存在患不均的情况,整个民族的基础设施都将得到巨大的发展,但这样民族复兴领域仅限于军事、工业,文化等方面就会拖后腿了。

“貌似两条路线都有利益,来还是顺其自然吧!哪一个利益更大。”江渝在结束了通话后心里思忖道。

……

在英法俄发出联合照会的第二天,中国政府政府就做出了表态,中国外交部宣称:“国际贸易是自由的,中国作为中立国,有权对任何阵营的国家进行出口,若有国家蛮横干涉我国出口,一切后果自负。”

jǐng告意味十足!

英法俄自然听出来了。

而这也在他们的预料之中,中国怎么可能放弃到嘴的利益,何况是协约国在中国面前显得十分被动的时候。

之前英国的让步,并未消除中国对协约国的威胁。

这才造成了如今‘得寸进尺’的局面。

英法俄互相讨论了好几天,也没拿出一个好办法,如果对中国进行报复的话,那就是削弱其对协约国的出口贸易。

那么结果将把中国彻底推向同盟国,加大对同盟国的出口。

惹急了中国,甚至把那些先进的飞机卖给德国人都有可能。

正当协约国一筹莫展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所占领的伊拉克地区发生了暴动,那些阿拉伯人开始趁着土耳其人的主力击中在欧洲战争时,在后方谋求**。

这让英国马上意识到,这将是切断中国对同盟国出口的一个契机,于是立即从埃及调集军力,英国少校劳伦斯组织游击队进入伊朗地区对阿拉伯人的暴动进行支持。

同时英国开始三管齐下,一方面派遣埃及驻军进入伊拉克地区进行游击战,同时威逼利诱罗马尼亚对同盟国进行宣战。

最后,英法决定对加利波利半岛进行登陆战,以期望从陆地上切断中国向同盟国的物资出口,并打通海上对俄国的出口。

不过英国的游击队还未到达伊拉克地区,中国驻中东省却迅速抽调了两个师的兵力,打着‘维和’的旗号,进入了伊拉克,镇压中东人的暴动。

因为这种暴动已经影响到了中国对同盟国的贸易,已经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江渝接到伊朗地区发生暴动的消息后,立即联系土耳其政府,提出可以帮助土耳其镇压暴动。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喜过望,现在他们的兵力主要击中在巴尔干半岛,后方出现暴动让土耳其非常棘手。

而且那里是与中国贸易的重要交通线。

当然,中国也提出了条件,那就是要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的石油勘探权,同时中国在该地区开采石油,必须给与出口税方面的优惠。

德国和土耳其商议之后,决定答应中国的条件,石油勘探权算什么,倒是交通线极为重要,德国绝不能眼着刚打通的对外贸易路线被切断。

第152章:留美学生回国

。。。:

维和!

真是一个无比先进的旗号。

中国陆军两个师打着维护区域和平的旗号,直接开进了伊朗地区,并与土耳其军队一起对暴动的中东人进行了镇压。

那是一场血腥的镇压!

中**队只负责击溃暴动的阿拉伯人,但土耳其军队却开始大肆屠杀,对此中国陆军好似没看到。

对他们来说,唯一的使命就是保护对外贸易交通线。

当英国劳伦斯少校带着游击队进入伊朗地区时,伊朗地区的暴动基本上已经被镇压下去了。

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但劳伦斯还是坚持不懈的在伊朗地区展开游击战。

面对作战迅猛的中国陆军,劳伦斯的游击队不到两个月就损失惨重,尽管他在伊拉克其他地区闹得依旧很欢,但在交通线上却是屡屡碰壁。

反应过来的同盟国,派遣了不少军队在铁路线巡逻,同时土耳其军队为了镇压游击战,开始大肆屠杀中东人。

劳伦斯的游击队逐渐失去生存的养分。

而且英国进入伊拉克的军队毕竟不是真正游击队,行动规律还是很好预测的,不像真正的游击队那样没头没闹,误打误撞。

劳伦斯最终在阿拉伯半岛上连半年都没有坚持下来,最后只能撤出阿拉伯半岛,回去时也变成了一堆残兵败将。

而中国则趁着这场暴动,陆续攫取了后世伊拉克、叙利亚地区的石油勘探权,又掌控了世界不少石油。

获得了这个勘探权之后,在这一地区只有中国能够对石油进行勘探、开采,而且土耳其对石油出口的关税近似于零,只是象征性的收上一点钱。

这也是同盟国为了和中国搞好关系。

现在的同盟国能否有长久作战能力,就看中国愿不愿意加入战争了。

从当前局势来看,中国是比较倾向于同盟国的。但同盟国也清楚,这实际上是中国的平衡战略。

同样美国也再搞平衡战略。

问题是现在协约国减少了从美国进口物资,美国人自己组建商船队前往欧洲,每一次都要蒙受较大损失。

英国将船只租给美国,被击沉了之后,船上的货物损失要美国承担,第二,日后还要换给英国相应排水量吨位的商船。

这使美国对英国出口的利润大幅度降低。

运去的时候,货物沉入海底,返航的时候,黄金沉入海底,利润一下就缩水了许多。

相比中国却不是这样的境遇了,很多英国商船都跑到中国来运货了,他们把黄金运到中国,然后再把货物运走。

基本上都是英国人在承担中国向协约国出口的海上运输。

同时铁路的陆续修通,使中国向协约国的物资出口也方面了许多,对同盟国的物资出口更是方便了。

现在美国是天天都在向德国发出抗议。

严重的抗议!

措辞激烈的抗议!

甚至是以参战相威胁的抗议。

只不过德国对此总是做出搪塞的回应,声称战后可以弥补美国的货物损失,谁听了都知道这是哄骗三岁小孩的。

不过让世界各国无语的是,美国虽然跳得欢,但却一直没有向同盟国宣战。

因为现在的美国,还没赚到什么钱。

现在参战对于美国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的利益,各国都还未向美国借款什么的,而且交战国对美国的订单数额现在已经不如中国了。

不过美国钢铁产量毕竟摆在那里,中国的钢铁产量因为不够,所以一直再向美国进口钢铁。

太平洋航线则十分安全,没有德国的潜艇。

钢铁卖不出去的美国,只好把钢铁出口到中国,也算分了一杯羹,因此情况还不算太差。

但对于这场战争的裁判权,却逐渐的落入了中国的手中。

但是美国国内对于参战的呼声却是越来越高,美国国际财团内部也出现了是否参战的分歧。

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都意识到,现在的世界已经有了两大财团阵营。

一个罗斯柴尔德财团,美国财团则是其小弟。

二是德国容克财团,以及刚刚崛起的中**阀寡头财团。

中**阀寡头财团与德国容克财团的关系比较让他们无语,容克财团对中国寡头财团的控制力近似于零,不像罗斯柴尔德财团对美国财团的控制,美国财团就像是罗斯柴尔德财团的看门狗。

容克财团不仅对中**阀寡头财团没有控制力,而中**阀寡头财团的掌控者江渝却还拥有德国容克财团的股份。

而且还是股份排在容克财团第八位的大股东,而且还和排在第五的容克大股东的儿汉斯合办了德国远华集团,以垄断德国**、火药生产,并垄断部分军火及飞机制造业。

这个远东小,在德国也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要知道德国容克财团,是一个股东奇多的财团,并非是什么寡头财团。世界上最寡头的财团,也许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中**阀财团。

这四大财团分成两个阵营,这次欧洲战争,也等于是两大财团之间的争斗,因为国家暴力机构,是财团扩张的急先锋。

战后,其长久的商业利益都是归财团所有的。

但是美国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各有不同的意见,摩根财团则认为应该参战,否则美国财团将面对全面崛起的德国容克财团和中**阀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则认为,现在参战之会让他们深陷战争泥潭,而且罗斯柴尔德财团如果完蛋了,那他们不正好摆脱了罗斯柴尔德财团的掌控。

“至于属否面对容克财团和中**阀财团的问题,我想在同一块大陆上,出现两个霸主,那么他们必然不会和平相处,到时候我们美国只需要在其中挑拨,也许就能让他们之间发生一场更为残酷的战争,而我们可以继续卖军火。”洛克菲勒财团的叙述了他们的意见。

“这个计划太可笑了,你难道能保证,他们不是想把我们吃了,然后再进行火并吗?”摩根财团反驳道。

“那你们能确保美国参战后中国不会参战吗?”

双方各持观点,但也都知道

对方说的都有道理。

这正是让他们非常矛盾的地方,不管选择哪一条路线,都得付出许多的代价,而两大财团之间的分歧,主要是选择与舍弃的分歧。

战争进行到这种程度,已经因为中国的崛起,而全盘打乱了美国的计划。

在争论中,美国一直还未宣战。

……

1916年开chūn,北海道战场上的中国陆军采取了欺骗战术,在山中挂出了日本天皇已宣布投降的告示。

不好日本人看到后,瘦骨嶙峋的走出了山区。

去年那个冬天,饿死了很多人!

山里的日本人缺少粮食和衣物,不仅是饿死,还冻死了不少人。

而山里那些拥有无线电的日军在告知他们天皇并未投降的消息时,还是有很多日本人下山投降。

投降不杀!还能有吃的。

很多日本人的信仰已经崩溃了,天照大神并未保佑日本不受侵略,战火已经燃烧到了日本。

所谓天皇代表天照大神,那不过是个谎言。

一个chūn天走下山的日本人多达八十多万,加上被突突掉的,以及之前俘虏掉的,整个北海道的山区里已经没多少日本人了。

随着开chūn的到来,段祺瑞开始从北海道抽调兵力登陆库页岛进行作战。

库页岛上的日本人就少得多了,兵力也是很多,在库页岛的作战相对轻松,国内已经开始向北海到展开移民活动,库页岛的移民也将陆续展开。

消化地盘不是那么容易的。

此时中国连自身的地盘都还未完全消化,加上运输力量用于对外出口,现在确实有点一口气吃得太多了,已经消化不良的感觉。

九洲、四国两岛经过半年多的**,**政府已经完全控制了九洲、四国,岛上的日本人逐渐安定了下来。

两岛各分成两个**政府,互不统属,等于说日本现在被分裂成了三个国家,而北海道和库页岛则被中国割裂。

九洲、四国两岛的**政府,此时各自建立了‘民主国家’,他们发行了纸钞,然后把收拢上来的贵金属大部分交给了中国,作为中国支持他们进行**的回报。

因为缺乏粮食,他们开始贩卖人口。

一个健壮的倭奴能换两百公斤大米,妇女、小孩另计价格。这种交易都是放在暗中进行,被贩卖的多是一些顽固的日本极端份,以及一些自愿去中国谋求一口饱饭吃的日本人。

没错,只有一口饱饭,其他的没有!

但依旧吸引了不少日本人。

这些日本人到了中国之后沦为了奴隶,尽管这已经不是奴隶社会了,但不要以为奴隶这个东西就真的退出历史了,只是隐藏在暗处罢了。

那些取得了政权的日jiān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正在尽可能的对中国进行巴结讨好,卖点人口算什么,日本资源这么少又养不起。

正好把那些贫民卖到中国去,也不会因为饿肚而到处捣乱。

此后倭奴成了中国的一大特色,这些倭奴手背上都被烙了一个‘倭’字,雇佣他们做事只需要给他们饭出,再给点零花钱就行了。

那些强悍的倭人,则被关在工厂里劳动。

……

呜……

一声汽笛在上海码头响起,一艘客轮缓缓靠上码头。

当梯放下,从客轮上走下了许多中国年轻人,这是一艘从美国到中国的客轮。

“离开祖国三年了,现在终于是回来了。”侯德榜站在码头上,神色有些兴奋。

“致本,我们的学业还未完成呢!”边上一名叫林志生的学员有些惆怅的说道,侯德榜笑道:“学业没完成可以在国内大学继续完成,既然国家让我们回来,那我们还待在美国干什么?”

从船上陆续走下了几百名学生打扮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是第一批返回中国的留美学生。

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用庚赔款保送到美国的,意图通过这样的手段培养出一批精英人才,以改变中国高层的形态意识,使中国逐渐沦为美国经济殖民地。

“想不到仅仅三年,中国就发生了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