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第一军阀(落雨)-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粮价虽然有所压制,但还是抬升了二分之一,而粮食出口价格就高得多了,但粮食出口的关税也很高。
中国的粮食出口则是有江渝的军阀寡头控制,很少直接把谷物拿去出口,而是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食品再出口。
卖给日本一些救济粮是完全没问题的,而在财力方面,财团有大把的钱没地方花。
但是现在的中国,暂时不需要太多日本代工,因为中国也还未完全发展起来,很多产业对中国自身还是有用的。
毕竟中国要确保就业。。。
而且产业发展还不像二战后的时期,中国的劳动成本也是比较低的。不过中国要想成为一个世界大超级大国,人民收入是肯定要提高的,到时候中国就不得不丢弃一些毫无技术性的低利润产业。
然后把这些毫无技术,纯靠卖力气的产业丢给日本。
也就是说,中国负责大规模的原材料生产,并抓住那些中高利润的产业,像电器制造、汽车制造、飞机制造日本都是别想的,那些没什么技术性又没什么利润的配件生产则可以交给日本。
毕竟那些产业放在国内虽然还能创造就业岗位,但是财团却没有多少利润。但以战略考虑,国内还是要保留一些的,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例如纺织业。把普通的纺织业交给日本发展没问题,那中国就把那些利润高的高端服装生产保留下来。
尽管把那些产业交给日本会造成中国的就业岗位减少,但对于一个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来说,这并不是问题。
这边没有就业岗位,可以增加其他的就业岗位。
并不是一个人有工作,别人就会少一个就业岗位的。整体上来看,如果每一个人都有在生产商品。同时每一个人都能有合理的财富分配,那么不存在缺少就业岗位之说。
把那些利润低的产业放到日本去,日本的劳工成本低。财团就能赚到钱,财团拿到了利润之后,可以把利润投入到中国的大工程建设当中,从而不就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对于财团来说。钱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一堆废纸。我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
重要是一个循环,财团把钱花出去了,能够建设起多少产业,这些产业建设起来了,才是财团真正的财富。
另外建设产业花了钱,这些钱只要不外流,同时不被那些民间资本赚走多少,那么工人们拿到钱。在财团垄断的情况下,这些钱最终还是会循环进财团的口袋。从而就避免过度通货膨胀。
但钱回流到财团的口袋,财团又可以把钱拿出来建设新的产业。
从而整个国家始终保持在不断建设的状态下,那么这个国家必然以极高的效率在发展。
因为中国又寄生在日本等这样的国家身上,那么便能以牺牲日本等经济殖民国家的利益,使中国有更多的力量投入高端产业、战争产业的建设。
很快中国就确定了几个在日本的工业投资项目。
首先一个是稀土提炼厂,同时开始把普通造纸、食品制造、化工往日本转移,造纸、食品业的污染占废水污染的很大比重,化工污染也是很难处理的,那就不仅仅是污水的问题,化工厂处理不好,是大面积的污染,连地下水都会被污染。
中国的那些污染大的产业,能转移的都开始向日本转移,但也有一些涉及到技术机密的问题,所以无法转移。
什么石油化工厂之类,都开始大量往日本转移。
后世世界十大污染事件当中,日本占了四个,成为世界上重大污染最多的国家,而且多击中在二战后的二三十年里。
美国在日本投降后,显然也是这么做的,把各种污染严重的产业往日本转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日本将到处都是烟囱。
而中国的污染严重产业减少了,加上中国在污染治理方面有些花费,所以中国的污染问题将大大降低。
但工业污染却同样是现在中国面临的大问题。
西方人搞的先污染再治理,中国之前也只能走这种路线,毕竟昔日的中国并不是很富裕。
政府没有那么多钱去治理污染,财团同样也没有那么多钱。
不过现在政府和财团都开始有钱了,同时污染产业开始往日本转移,中国已经进入了治理污染的阶段。
此时的中国生态环境还是很好的,全国各地都还有大片的原生林,并未被人们砍伐掉种植经济林。
原生林里生活着很多野生。
在南方的原生林里,猴子随处可见。
全国各省沼泽湿地未被破坏,长江流域的树木同样也没有被人砍伐。
国家每年都在成立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数量越来越多,那些原生林很多都不允许人们继续砍伐。
至于木材的产地则暂时放在东北等地。
等中国扩张到西伯利亚之后,木材产地就可以转移到西伯利亚了,那里有大片大片的森林。
同时各省也加大经济林的种植面积。
野生动物也受到了保护,除了个别种类的野生动物还允许捕杀外,很多野生动物都被纳入了保护行列。
由于城镇化的展开,农村劳动力开始减少,人们对自然资源也没多少心思去索取。一个国家如果失业人口太多。人们普遍没什么事干,那就会到处偷猎了。
西北的自然环境更是受到了严密的保护,西北依旧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草原。而且还种上了很多树木。
而且每年生产兵团在西北还要对戈壁滩、沙漠进行一定区域的绿化,而不是等着沙漠来围剿人类。
不过如钢铁、火电厂这些产业,产生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只能等到技术发展到有无污染的程度才能将其淘汰,这年头的国家要想强大,还是必须得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是一个拼钢铁的时代。
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依旧在是主流,只能说是尽量避免污染,并将严重污染的产业转移出去。
像那些钢铁冶炼、火电厂的废气什么的倒是容忍一下。废水就是重点治理的东西,江河的鱼虾很容易被毒死的,地下饮用水也容易被污染。
同时在挖矿挖煤这方面。古代的很多王朝都是禁止人们到处乱挖的,因为中国古代的传统理念和印第安人是一样的,都认为地球也像人一样是一个生命体,必须与地球和谐相处才能长久。
乱挖也会破坏山川地脉的行气。从而影响到龙脉什么的。
不同的生命的时间感是不一样的。人能活一百岁,乌龟能活上千岁,蜉蝣朝生夕死,地球的寿命则以亿计。
但实际上每一个生命体可能都差不多是一百岁,各自感觉过的时间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时间感觉有快有慢而已,等于是生活在不同的时间频率中。
人们感觉乌龟很慢,然而感觉自己的速度却很正常。就像是人类感觉自己的速度一样,只是在乌龟眼里。其他事物的速度都非常快。
人类感觉苍蝇的速度很快,实际上苍蝇感觉自己的速度和人类感觉自己的速度是一样的,只是它们眼中人类的速度很慢。
如地球这个生命体的一个呼吸,就是人类的一年,因此地球的反应速度在人类眼中是很慢的,但终究会有回过神来的一天,人类在地球身上乱搞,到时候地球就可能一巴掌拍死这些人类。
不过人类看待地球,也就是像是蜉蝣看人类一样,‘短暂’的生命如何能够理解人类的存在?
时间这个东西,从哲学角度上来说,实际上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是绝对的东西。
所以那些修道之人感觉改变人世间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意思,人不过是自然演化出来的一种极复杂的东西,功能就是产生一种变数。
自然就是充满变数的,如果自然的演化已经定型了,那么这个世界就结束了,人类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修道之人不甘只做一个因素,他们想溯本返源,他们想去看看最真实的自我,想去看看自然之外的世界。
不过江渝的思想还没有到那么高级的程度,他还只是一个凡人,一个有执念的凡人,他的穿越,他身上的外挂,何尝不是自然演化出来的一个变数呢?
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世界,就像是玻尔所认为的那样,上帝(阳性基本粒子)总是在随机的‘掷骰子’,人类的精神很多时候也影响着骰子得出什么结果,当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所渴望的东西,未来便很可能出现那种东西。
修道之人认为追求真我是一种最有价值的追求,凡人则认为其他才是最有价值的追求,这只是一种观念的问题。
就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
世界的道理多得说不过来,以柔克刚是一种道理,以刚克柔何尝又是错的呢?当力量达到一种无比恐怖的程度,弱小的柔是无法抵挡的。
只不过江渝在追求一个全球大国理想的同时,也尊重那些修道之人的选择,发展物质文明的路线是肯定要走下去的。
就算未来遭到自然报复,也比被欧美人奴役要好得多。
而且人类是一种自然演化出的既复杂的生物,对万物的命运是有一定的掌握能力的,例如人类养殖那些牲畜,那些牲畜在什么阶段能长到什么程度等等,说明人类对这些生物的命运掌控已经很清晰了。
未来人类是否能够清晰的掌控‘地球’这类生命体的命运呢?
人类的发展cháo流如滚滚巨浪,同样也是自然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变数。
此时的中国如果跟不上这个变数就要完蛋。
先污染后治理确实不可避免,因此只能尽量转嫁到日本身上,让日本变成一个污染大国。
财团在日本的圈地运动也开始了,日本那些铜矿等为数不多有价值的矿产都被财团控制。
耕地也被财团掌控了许多。
掌控耕地是很有必要的。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民。
此时中国控制了日本人的粮食,中国就控制了日本人民。
后世的美国就是这么搞的,他们不让南美和非洲人种植粮食,而是让他们种植那些不能吃的经济作物,如棉花、可可、大豆等,本来像非洲人民好好种地还是能吃饱饭的,结果那些经济作物又卖不了多少钱,又要拿去高价买美国佬的粮食,自然就吃不饱了。
而对于那些听话的统治者,美国则以粮食作为奖励,向这个国家提供一批粮食援助,帮助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巩固政权。
不听话,粮食援助没有,还封锁你!
根据《中国对日二十一条》规定,只有中国商船可以进出日本海域,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商船是不能进入日本的。
投降后的日本,只能在中国的cāo纵下展开进出口贸易。
买谁的粮食,买多少粮食都是中国说的算。
中国掌控日本的粮食供应已成定局,中国一天不衰弱,日本一天就别想摆脱中国的掌控。
日本统治者在这些制约下,什么样的跳江现在只能照单全收。
此时日本的到处都是失业人口,这导致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人口红利比中国高得多了。
中国在日本办厂的利润还是很高的。
只不过当前除了高污染的产业,其他的产业暂时还很少往日本转移,中国实际上也并未完全发展。
中国的很多省份还是十分落后的。
起码在几年内,日本的工业是别想大规模发展,日本自身原先就被炸得乱七八糟的。
倒是中日停战之后,原本的琉球王国的王室后代做不住了,连忙从日本坐船前往琉球,结果闹着要袁克权下台,把琉球王位让出来给他们。
不过就被中华民国的jǐng察秘密带走了,谁也不知道人被带到什么地方去了。
九洲、四国两岛也在日本投降后,与日本本州岛一起商议组建一个新的日本内阁政府。(。)
第176:迅速崛起中
PS:第一更到!
1916年全年,中国主要的出口贸易对象还是协约国,因为在地中海航线相对安全许多,协约国从中国进口的物资超过了美国。
但美国还依旧承担着向协约国出口钢铁等物资的角色。
中国的钢铁产量太少了。
虽然说中国在其他行业已迅速超越美国,特别是中国拥有众多美国没有的新兴产业,但在铁路、钢铁两个方面却依旧比不上美国。
但总的来说,这年头的美国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此时的美国工业设备落后,完全无法和依靠先进工业技术追赶上来的中国相比,美国也就是铁路多一点,钢铁厂多一点罢了。
而且美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在中国眼里早已落后了,美国依旧在使用平炉钢技术,而中国已经开始使用转炉钢技术。。。
尽管比起质量来说,平炉钢的质量比转炉钢的质量好那么一点点,但差距十分微小,转炉钢的生产效率比平炉钢高得多。
也就说战后的中国不需要更新工业设备,而美国在战后需要来一次工业设备大更新。
年末时,已经连续有三大批的德国技工来到了中国。
那些德国技工来到中国的时候,都是松了一口气,因为不管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开始用生手工代替熟练工,然后把熟练工投入战争。
因为战争时期对于那些机械设备的生产需求大大减少了,工厂不需要那么多的熟练工了。
制造炮弹什么用不到那么高级的工人。
当江渝询问起这些工人的情况时。周子跃向他报告道:
“这三批德国技工的数量达到了近五万人,他们技术水平比之前什么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俄国的技工强多了,他们的精密加工技术完全超越了这些国家。有了这些工人。我们中国的工业很快就可以崛起了。”
“看来德国佬没有用滥竽充数的手段坑人。”江渝顿时放心了许多,中国得到了这些熟练的机械制造工人,超越欧美已不是幻想。
以这个时代的各国来说,德国的精密制造技术是最先进的,规模也是最大的。另外如瑞典、比利时那些小国的精密制造业的水平也是不错的,但不如德国的规模那么大。
相比之下,美国靠的是自身庞大市场的发展路线。不像德国那样只能靠机械制造出口等优势产业来发展,美国的精密制造业实际上并不是很发达。
特别是美国本身自身工业设备就比较落后,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美国机械制造实际上还是更多的停留在制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物的阶段。
得到这些熟练技工之后。中国的精密制造业水平将超越美国,并迅速追赶德国。
中国毕竟是一个四亿人口的国家,而且在吞并老挝、柬埔寨、红河金三角地区的中南省,控制朝鲜、越南、印尼。并且经济殖民了日本之后。可动用的人口资源已经超过了5亿,并且逼近6亿。
整个欧洲加起来,再加上美国,人口也未必有这个数字啊!
尽管这些人口大多数都还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产力模式,但现在中国并不缺钱,缺的就是先进生产力的普及。
而这些技工到来后,中国马上就有能力对那些先进生产力进行大规模普及了。
因为有了技工,就能制造出大量机床、设备。
同时也因为中国此时的工业管理模式已经完全适应了‘福特制’。当然现在不叫福特制,而叫‘军工制’。
因为这种模式是江渝在德国就早已施行的一种生产管理制度。首先应用的就是子弹生产流水线。
有了这种制度,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美国现在也仅仅只有福特等几家公司采用了这种制度,而在中国则是普遍采用了这种生产制度。
这些德国技工的到来,让中国的很多工业规模扩张速度变得更快了。
简单的说,现在的中国,机械、设备的需求量太大,以中国那点高级技工根本就造不过来。
以至于很多不需要消耗太多钢铁的优势产业的规模都无法扩大。
这些技工一来,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同时中国还从德国那里弄到了不少工程师,这些工程师到来之后,中国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了。
中国不缺劳动力,缺的是高级人才。
自己培养需要时间,尽管正在大力培养,但要想收到效果还是要等些年头的,好在这年头的专业技术并不是很深,加上特殊时期的人才培养只要求基础教育打个基础就能直接上大学学专业知识,培养速度也快了许多。
搞工程什么的,都是需要工程师的。
中国的工程师缺乏,对于一个如此大的国家来说,到处都是要建工程的,那么点工程师哪里够用啊!
与同盟国的贸易,获得的最大财富不是那么黄金,而是这些德国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和高级工人。
另外中国还从德国那里获得了很多高校教师,那些教师也扩充了中国理工学科的师资力量。
坐着德国的顺风车,中国正在加速崛起。
……
汉阳钢铁厂。
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钢铁厂,曾被日本收购了许多股份。
中日战争过后,汉阳钢铁厂被江渝的财团全面接收,并经过两年的扩建,汉阳钢铁厂第一期建设工程在16年顺利完工。
谢广晟是汉阳钢铁厂的一名普通职工,此时他正被巨大的幸福所围绕。
汉阳钢铁厂第一期工程竣工后马上投入了生产,当时谢广晟就仔细的观察自己所负责的铁渣清理的工序。
琢磨了大半个月,终于让谢广晟琢磨出了门道,提出了一个处理铁渣的思路,这个思路很快被厂里的工程师证实可节约钢铁厂生产成本,这个技术在厂里实施之后,每年能够创造20万元的收益。
很快谢广晟就被表彰了,上面派了代表下来核实。
核实也很快通过了,中央工业部随即对谢广晟奖励了一辆小轿车,还有一套八十平方米的商品房,并且奖励了他五百元的现金。
此时在中国的工厂中,只要工人提出的生产改进方法确定有效,就会根据其意义的大小来对工人进行奖励。
这种奖励十分丰厚,这大大增加了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毕竟以前工人不断的重复则劳动工序,都想着下班早点到来。这个奖励制度出台后,工人们开始认真观察生产环节,注意力也转移到了工作上,工作乐趣首先提高了,再则这年头世界各国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也才刚开始而已,很多东西并不复杂,工人就算是没有专业知识,只要肯花脑筋去想,那些八字奇葩一些的工人总是能够改进生产工序。
中国四亿多人口,各种命格的都有,可称奇的命格更是世界最多的,但由于国家教育跟不上,导致这些人的层次就低了些。
随着中国也迎来工业时代,这些命格的人有的通过自身努力,靠夜校、自学,有不少考上了大学。
也有许多工人在生产劳动中对生产工序进行了改进,这些细节性的小技术虽然乍看不起眼,但数量一多就恐怖了。
永远不要忽视工人的力量。
高级人才只负责高级的技术,但高级技术并不足以构建整个工业骨架,那些细节方面的技术那些高级人才是没有精力去研究的,倒是工人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很容易对这些技术做出改良和创新。
谢广晟是个农村的孩子,之前一直找不到对象,直到了进了钢铁厂,才有了些媒人愿意说媒。
不过相了几次亲都不甚满意,这下谢广晟算是彻底的有了底气。
很快谢广晟就通过媒人的介绍,在医院找了一个当护士的漂亮媳妇,一个美满的家庭就这样组建起来了。
厂里还特别关照他,给他多放了几天假。
不过谢广晟却是急匆匆的跑回厂里上班去了,现在全国都忙着搞大生产,他也不好意思偷懒。
经过这次对生产技术的改进,谢广晟彻底意识到,知识就是财富,于是他每天都上厂里办的夜校。
而且他媳妇是个文化人,在媳妇的帮助下,谢广晟很快就成功扫盲,并且开始学习钢铁冶炼的专业知识。
几年后,谢广晟成了钢铁厂的初级工程师之一,并且谢广晟并不满足于触及工程师的水平,依旧在不断的努力学习着知识。
而像谢广晟这样的工人,在中国各行各业却是越来越多,工厂不仅通过鼓励技术创新的方式使工人有了发家致富的渠道,同时还通过夜校的方式,使工人能够学习到相关领域的高级知识。
很多工厂不仅办夜校,而且还抽出更多的时间让工人进行专业技术学习,而且还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让老职工教新职工。
这种模式在江渝的军阀寡头财团的各个企业当中最为普遍。
这种制度使中国处处都是学校,军队是学校,工厂同样也是学校,而且社会上到处都是扫盲夜校、汉语普及班。
以此形成了浓烈的全民学习风气。
报纸舆论的宣传原则,也遵守着首先以知识衡量一个人的成就,而不以一个人有多少钱来衡量成就的特点。
从而提高了全民的学习积极性。
诸如学习无用,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思想在报纸舆论上却是严厉打压的。(。)
第177章:提前布置战后产业
PS:第二更!今天就两章了……
1916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依旧打得非常残酷,协约国在索姆河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结果死伤惨重却毫无进展。
与此同时,德国西线指挥官法金汉也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
这一年德国把重心又放到了西线,法金汉发动了凡尔登战役。
不管是索姆河战役还是凡尔登战役,都是非常惨烈而残酷的战役。
索姆河战役中,英法死伤百万,英国死伤近六十万。凡尔登战役,法军损失了近六十万,而德军损失四十五万。
双方都在拼消耗,大量的炮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