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之中华帝国(月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这份五年计划,中华帝国在李鸿章在位的五年之内,主要施政内容如下:
第一、恢复农业生产,减免农业税赋;国库有七百亿白银,已经给军机处三百亿,剩下四百亿,农业部投资一百亿;
第二、在五年之内,拨款一百亿帝国要建立并完善教育体系。
第二、宰相府成立专门的人口迁移部,联合军机处专门处理帝国境内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行动。第一个迁移对象是在五年内在陕甘宁等人口密集之处迁移人口一千五百万到邦子省。
第三、拨款一百亿两白银,逐步建立帝国的工业和商业体系,由商业部负责,在商业部下面专门成立传统手工业部,规划帝国传统优势的陶瓷、丝绸、制茶等手工业,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严把质量关!
第四、拨款五十亿两白银,帝国实施马政,在全国划分为六大牧区,东北草原区、蒙古草原区、陕甘宁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高原草原区和江南草坡区,在这六大牧区之内,退耕还牧,保持水土,以发展畜牧业为主,战马的饲养更是重中之重!
第五、拨款五十亿两白银修建帝国城市市内道路,以公路为主,统一规划,提前设计!双向八车道设计!而城市之间则以铁路为主,由英法普三国负责修建!
这里面的教育直接投资了一百亿两白银,争取在五年内全国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
首先、普及免费的帝国国民基础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编辑专门的教材,教授国文,政治、法律、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等学科;
其次、大力普及职业教育,也是免费,争取每个城市都有至少一所职业教育学校!高中教育学校则暂时设立在各省的省会城市!
最后、大学教育逐步建立!中华帝国皇室共建立了六所大学,由帝国皇室出资,不在帝国政府的规划范围之内,分别是皇家春秋大学,校址紫禁城;皇家艺术大学,校址在圆明园;皇家孙思邈医科大学,校址在颐和园;皇家孙膑大学,校址在北京三海;皇家张衡大学,校址在承德的避暑山庄;皇家范蠡大学,校址在帝国皇帝的西湖行宫!
而中华帝国政府直接也是在北京,设立十所所所大学,分别是帝国大学,综合性大学;帝国科技大学大学、帝国农业大学、帝国语言大学、帝国商业大学、帝国军事大学、帝国师范大学、帝国手工业大学、帝国海洋大学和帝国武术大学。同时在福建、天津、大连、青岛、海南和台湾设立六所船舶学院,招收海军和船舶工业人才!
同时鼓励民间办学,办理一定学校规模着,可以享有一定的税收减免,皇室甚至可以授予爵位!
而中华帝国的工商业体系也是拨款一百亿两白银,在全国范围内划分西北大工业区,江南、中原、东北和西北。京津塘为教育区,江南以上海为中心,中原以青岛为中心,东北以大连为中心、西北以太原为中心四大工业区,南北响应,东西相顾!
因为帝国境内禁止开矿,所以,这四大工业的选址打破了矿产的限制,主要的是考虑交通和人口因素!帝国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同时投资设立四个国有公司,属于宰相府产业局领导,主要业务范围以国外为主,分别是:中国宏达银行,中国宏益矿业公司,中国宏远工业公司,中国宏安商业公司。这四家公司独立于政府之外,归宰相府产业局领导,人事独立,政府监管,独立经营,利润国有,划归国库!
第五十五章 工业巨头的成立
对于中华帝国工业体系的建立,路少峰在思虑再三之后,最终决定以民间私营公司为主,围绕银行等金融机构,扶持一批,带动一批,自由发展一批,逐步建立帝国的工商业体系!此时的中国已经落后了西方列强半个多世纪,如果让民间公司自由发展,由于中国的零关税政策,那么中国的民营公司永远不会有发展起来的机会!怎么办呢?很简单,政府扶持!在整个世界还沉浸在自由资本主义中难以自拔的时候,帝国神武皇帝决定加大政府对经济的支持、干预力度!
1861年六月五日,来自全国的主要商人、地主、手工业者云集西湖行宫参加帝国第一次华商大会!现在的西湖行宫已经是新成立的范蠡大学的校址!参加这次大会的人都是受到帝国神武皇帝的邀请而来,当他们在帝国日报上看到神武皇帝的诏命时,这些人都显得非常激动!因为这份诏命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兹尔商民增朕国富,保朕子民衣食无忧,念其功载,特邀我中华帝国商民到西湖一游,勿忘圣恩,以此永念!”
天下卑商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这些推着独轮木车行商天下的中国商人终于走上了历史舞台!第一次华商大会共有五百名,都是各省富甲一方的巨头,不但有钱,而且有德,因为当时到国外经商的商人很少,所以主要以国内的为主!
大会由内廷大总管亲自主持,并颁布了神武皇帝的特旨,因为这道圣旨,这次华商大会史称儒商大会,因为神武皇帝的圣旨中提出了有责任、有格局、有心胸的儒商概念!而商务部尚书沈桂芬和国家银行行长文祥的联袂参加,而龙康钱庄大掌柜胡雪岩男爵的出场更让这次大走向了高潮!
在这次大会上,国家银行行长文祥,宣布打开国库,通过竞标信贷的方式,鼓励这些商人无息贷款!什么是无息贷款?就是没有利息,到时候你只管归还本金就可以了!这相当于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白送钱吗?这些商人立刻围绕竞标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这次大会一共开了整整一个月,而中华帝国国库共发放了一百亿两白银,用这一百亿两白银初步架构了全国的工商业体系!
银行成立的四家:江南银行、中原银行、西北银行和东北银行四家,分别由四个地区几个商业大号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帝国国家银行属于政府机关监管全国银行业,而龙康钱庄则是早已经通过通达银行在全国建立了各个银行分支机构!这样,中华帝国就形成了五家银行共同竞争的局面!
军事工业公司五家:江南军工、中原军工、西北军工、东北军工和通达军工;
重型工业公司也是五家:江南重工、中原重工、西北重工、东北重工和通达重工;
轻工业公司五家:江南轻工、中原轻工、西北轻工、东北轻工和通达轻工;
农业公司五家:江南农业、中原农业、西北农业、东北农业和通达农业。这些工业公司不同于地主,他们通过雇佣农业工人的方式进行生产!
船舶公司五家:江南造船厂、中原造船厂、西北造船厂(可以在沿海建立)、东北造船厂和通达造船厂!
报业公司五家:帝国日报是官方日报,报业公司的五家则是民间的,江南日报、东北日报、中原日报、西北日报和东旦日报!所有的报纸都需要收到帝国宰相府直接管辖的新闻总署监管!
……
大大小小,各行各业,帝国政府一扶持,就扶持五家,这样就保持了竞争,避免垄断!
而这些公司也纷纷仿效龙康钱庄东旦大学的模式,纷纷在中国各地建立了江南大学、中原大学、西北大学和东北大学!
这些大大小小的公司分别从国库得到数额不等的贷款,无息,但是以十年为期限,十年之后必须归还本金!以这笔贷款为启动资金,在中华帝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立刻兴起了兴建公司的热潮!场地,只要不是农业用地,各省巡抚优先划拨,工人高薪诚聘,实在没有人的,中国人不会的,则是重金聘请洋工!购买国外的设备,聘请国外的人才,至于从那国购买和聘请,由各个公司自己决定,政府不会干涉,政府关心的是十年后你能否把本金归还!这些,中国民间商人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基本完成了帝国工商业体系的架构!但是要想形成竞争力,那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只能交给时间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去解决!
这次华商大会,史称儒商大会,有因为一百亿两白银的信贷,又称百亿大会!正是这次大会,中国的工商业的格局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最后,这次华商大会决定成立华商联合会,总部就设立在皇家范蠡大学校内,在全国各地设立四个分会!第一届华商联合会在第一次华商大会闭幕之后立即举行选举大会,来自西北银行的乔镇远成功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当选为第一届华商联合主席!乔镇远在当选为华商联合会主席之后,立即根据帝国神武皇帝路少峰提出的“有责任、有格局、有眼光的儒商”概念,费时半月制定了华商商业行商规则,这些规则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是,凡是华商联合会的成员都要遵守。
这份华商行商规则规定,华商必做三事:建学堂、修善堂、造林木;华商在中国境内不得做的三事: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和欺行霸市!华商禁止三事:不忠皇室、行贿、勾结官员!
在制定完华商行商规则之后,乔镇远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连夜赶往中央省,拜见了中华帝国都察院终身左都御史李鸿藻,并代表华商联合会自愿接受都察院在商人行贿方面的督察!这样都察院的对于帝国官员的廉政督察从政府涉及到了民间!而乔镇远的理由也很简单,一个廉洁的政府是商人行商的最大助力!
中华帝国神武皇帝在得到终身左都御史李鸿藻的汇报之后,立刻下旨召见了乔镇远!就这样乔镇远成了帝国历史上第一个能目睹天颜的商人,而神武皇帝路少峰也很大方,直接授予乔镇远男爵身份,并准许其建造男爵府!而乔镇远也成了帝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商人公爵!消息从帝国皇宫传出,通过帝国日报的宣传,天下商人顿时举国欢腾!
天下卑商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一个崭新的画卷慢慢地在中华民族的面前静静地展开!
在天下卑商时代结束的同时,而帝国对农业的重视并没有减少,对教育的重视也更是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第五十六章 人才计划
在授予乔镇远男爵的次日,中华帝国神武皇帝路少峰在中华园的御书房召见了农业部尚书骆秉章和教育部尚书大人孙家鼐,分别授予两位尚书大人子爵身份,并准许建造子爵府邸!
骆秉章以“老成硕望,宣力弥勤”而著称,年龄渐长,但是一个性格稳重、老成持重的大臣主持帝国农业生产是必然的选择!根据宰相大人李鸿章提交的帝国第一个五年规划,用于农业的资金高达一百亿两白银!
路少峰先是听取了骆秉章自己的规划,而骆秉章也充分做了准备,立即把将来五年的农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汇报!这份农业规划,大体不差,可见骆秉章这位尚书大人也是用心了,路少峰深感满意,并做出了几个细节的指导:
第一、兴修水利,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在五年内农业部要和军机处合作,通过人事公司招收劳工,争取在五年内,挖掘一条贯穿南北,南起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水系、经过三江源、横贯青海,联通长江和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的陕山西甘蒙,最后注入海河的宏大工程!这条人工挖掘的河流就叫南北河,一旦挖掘完成,将会成为中国的第三大水系,彻底解决黄土高原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
第二、退耕还林计划,未来配合人口迁移部往邦子省移民的同时,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青海和陕甘宁蒙地区,大力推广种植经济林木,移植草皮,使裸露的土地重归绿色!对于造林有功的人士、公司等农业部可以通过宰相府请示帝国皇帝授予爵位!
第三、六大草原牧区水土保持,经济调研,争取建立可以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畜牧业!
第四、对于产粮区,特别集中的产粮区,则是通过信贷的方式,鼓励建立各种规模的农业公司的模式,取代地主模式,购买土地券,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第五、加大对帝国农业大学科研经费,进行重点攻关,解决化肥和种子的问题!
这五条,不管那一条能够成功,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那么五条一起成功呢?那么农业的尚书岂不是帝国第一尚书?
这是农业,路少峰在关注农业同时,也没有忘记教育!教育才是帝国的根本问题!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教育领域更是破天荒地划拨了一百亿两白银的巨额经费!教育部尚书大人孙家鼐也向路少峰汇报了未来五年内的教育规划,路少峰也是感到很满意!新朝新气象,看来中华帝国的这批官员还是能做到勤劳王事的!路少峰照例强调了几点:
第一、教材问题。原来的学院只是教授四书五经,而华西帝国的学校教材则分为公共教材和专业教材。通用教材包括国文,历史、地理,外文和法律等科目。国文则是教授四书五经为主;历史则是介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法律则是教授帝国的法律!帝国不再设政治思想科目,没有必要!这些通用教材由教育部的教材司专门负责!而专业教材则是各个行业的行业基本知识!大学、职业学院阶段的专业教材由各个学校自己汇编!
第二、教师问题,特别是国民基础教育的教师问题,则是在帝国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在各省的省会城市再建立各个师范学院,培养帝国的教师队伍!
第三、教育差异化:现在中华帝国从幼儿园到初中列为帝国国民基础教育,全部免费,高中、职业、和大学教育除了公办的大学免费之外,其他私立学校自己决定!
皇室六所大学全部免费,而路少峰早先命杨勇选出的青年根据兴趣全部进入六个学校,六岁儿童则进了帝国的幼儿园!皇家春秋大学,校址在紫禁城,历代皇帝居住、办公的地方,主要以培养帝国的大思想家为主,下设商鞅学院、儒家学院、墨家学院等思想学院。日后历代帝国宰相基本都出自春秋大学的儒家学院,因此儒家学院又有宰相学院的美名!而都察院督察御史、法院法官和检察院的检察官则大都出自春秋大学的商鞅学院,因此商鞅学院有三院摇篮之称!帝国大学的法律学院则被称为律师的圣地!帝国科技大学、校址在承德避暑山庄。咸丰皇帝虽然还没死,但是你享受你的,但是你也别耽误帝国大学的建立!目前皇家张衡大学已经能进行正常的教学秩序,张衡大学,以培养帝国的大科学家为主,偏于理论研究和高端科技!而帝国科技大学和五所民间的五所大学则是偏重于实用性科技的研究!
第四、鼓励国外教会在中国设立各种教会学校,但是所建立的教会学校需要接受帝国教育部的审查;
第五、恩科归帝国皇室内廷管辖,教育部配合,也就是说,中华帝国的考试权归皇帝所有!恩科也不再是几年举办一次,而是每年办,月月办,合理安排好各种考试!主要有帝国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帝国教育高中教育入学考试、帝国大学教育入学考试、帝国公务员考试、帝国法科考试以及帝国各行各业的从业资格考试!
中华帝国教育经费提交国会审议,并确定,每年占当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五十,最低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帝国的法律规定每年帝国国库都要向教育领域拨款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在安排好帝国的农业和教育之后,路少峰当天晚上召见了中华帝国皇室情保卫卫长、侯爵杨勇,并给了杨勇一份绝密的计划卷宗,卷宗上写着“人才储备计划”,命令杨勇在全世界建立暗卫体系,从各个国家招收人才!其中三个人,诺贝尔、爱迪生和特斯拉,这三人极其家人,必须要请到中华帝国来!
暗卫体系建立所需的经费直接向内廷要,而这三人及其家人要什么给什么,要钱给钱,要爵位给爵位,实在不行,就采取特殊的方式,坑蒙拐骗,只要能把他们能到中国来就是大功一件!
这份人才储备计划是路少峰特别制定的一项计划,关乎帝国百年、千年、万年的大计!所以对执行这些计划的暗卫,路少峰采取了无条件支持的态度,并指示内廷总管劳乃宣和龙康钱庄大掌柜胡雪岩,只要是杨勇的要求,一切照准,并且还得从快办理!要一百万,给二百万,要别墅给园林!只要能满足的都要第一优先满足!
第五十六章 选妃
中华帝国与各国列强签订了各种合约之后,帝国暂时赢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和平时期!中华民族,也许别的本事没有,但是只要有个和平时期,她的恢复能力非常强大!
转眼间,神武元年和神武二年过去了,到了神武二年根底下,帝国宰相李鸿章给路少峰做了最后报告,根据统计报告,神武元年帝国岁入一亿两白银,而神武二年是三亿两白银!这种增长速度简直就是几何时的增长啊!
按照帝国法律的规定,当年的财政收入要实行“四分制”,四分之一给农业,这是帝国最重视的产业,民以食为天,这也是帝国发展的最大掣肘!四分之一给教育,帝国始终坚持教育为本,完善帝国的教育系统,而这两年教育投入基本都放在了帝国的师范学校和引进国外人才上了;再四分之一给医疗,因为帝国境内西方医术不是很流行,老百姓也不大相信这些洋玩意儿,所以这些投入全部投到中医性质的医院的建设上;再四分之一是帝国的其他各种费用!
神武元年,帝国还勉强度过,但是再经过一年的时间,到了神武二年帝国工农业生产基本恢复了过来!
农业生产方面三个地方最为显著:邦子省,东北和江南。因为帝国连续两年多投入,来自中原陕甘地区向邦子省的两千万移民基本完成,并恢复了农产,并不需要帝国再投入了!当然这得益于农业部骆秉章遵从圣旨,花了大量的经费鼓励农业学校和农业公司扩大种子和化肥的研究!帝国民间的化肥公司花了一定的代价从英国引进了一种叫做磷肥的东西,这种磷肥可以高效的增加土地亩产量,所以帝国皇帝路少峰迅速下旨加以推广!效果也很显著,东北三省的两千万移民生产恢复,当年大丰收!东北的黑土地就是强大,到了神武二年,黑土地加化肥,东北竟然能够做到向内地输入粮食了!由此看来,路少峰的决定是正确的!
也许路少峰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经验,甚至更没有带兵打仗的本领,但是路少峰可以在这个时候告诉这个善良的民族,发展所谓的“奇巧淫技”是正确的,因为他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那可是共和国时期伟人说的!
帝国南方地区,虽然遭到太平天国连年战乱,但是一旦稳定下来,再加上帝国的支持,恢复神速,当年农业生产便有盈余!神武二年,加上帝国的支持,江南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时的顶峰时期!
而工业方面,不管是重工还是轻工,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注意这只是“一定程度”!经过两年的努力,帝国工商业体系基本建立了起来,但是由于和西方相差太大,所以还处在弱势地位,但是在军工方面,却是能做到生产来福枪和火炮了,一般军舰也能制造了!上万吨的排水量制造不了,但是四五千顿的蒸汽机动力还是可以制造的!还有风帆动力的船,这个就不受限制了,七八千吨排水量那都是小的!这是路少峰最重视的!
没办法,没有军事实力,和平是维持不了长久的!
这两年时间里,期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神武元年,1861年8月份,大清咸丰皇帝驾崩!
咸丰皇帝可以说是一位非常窝囊的皇帝,在位期间,大清王朝内有外乱,太平天国,西北民乱再加上英法联军侵华,这些把他折腾的够呛!现在更狠,路少峰穿越过来,直接把他的皇位给篡了,被逼无奈之下只好禅位!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咸丰在交了皇权之后,没事可干,只好在**里面使劲,再加上身体本来不行,最后掏空了身子,撒手西去!
对这位皇帝,自己的“父皇”,路少峰并没有多少感情,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至于咸丰的两个喜欢的妃子,慈禧和慈安,对不起,咸丰皇帝有令慈安陪葬!而慈禧则是继续顶着皇太后的身份继续住在承德的避暑山庄!毕竟那是载淳的亲生母亲,路少峰也不敢做的太过火!但是咸丰那毕竟是一位皇帝,再说了,路少峰的皮囊毕竟是爱新觉罗载淳的,所以这个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守孝那是必须的!孝是儒家最为看重的品质,所以路少峰也不敢违背!经过和大臣商议,路少峰决定守孝一年!
一年之后,神武三年,1863年,春节刚过,路少峰突然下了一道圣旨,这道圣旨也是他做梦也想下的圣旨:选妃!
这两年的时间,路少峰的身体就跟吃错了药或者打了鸡血似的,层层地发育,基本上一个月一个样!
思前想后,路少峰觉得原因有三,第一就是皇帝吃得好,营养丰富!作为皇帝的他有整个皇室内务卫做后盾,即使路少峰再简朴,但那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营养师长身体的根本!第二是路少峰自从登基称帝之后,一直过着极其有规律的生活,早起早睡,练拳读书,这样的生活对身体好处!第三,这个原因是猜的,但是也是最有可能的原因:路少峰的灵魂与身体不配套,导致身体发育!二十来岁的思想,六七岁的身体,怎么着也不协调!所以,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