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攻心之计,可不是只有曹操擅长。这么多天以来,马超便是用这种方法,一点一点的消磨着魏军将士的锐气。
现在,应该到了收效的时刻了。
邺城城头上,一名魏军副将伸长鼻子向义勇军大营的方向,使劲闻了闻,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陶醉的神色,可是当他低下头,看到自己手中握着的那块干巴巴的窝头时,脸上的神色瞬间垮了下来,难以下咽的神色溢于言表。
同样都是军人,同样都是拿粮饷的战士,为何自己这边就和对面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人家连早餐都能吃的这样香甜,为何自己却只能啃干巴巴的窝头?这名副将越想越不是滋味,越想越是气恼,最后忍不住一把将手中的窝头扔到了地上,还伸出脚向着窝头狠狠地踩了一脚,口中怒道:“人比人简直是气死人,这饭没法吃了!”
和这名副将有着同样心思的人不在少数,在看到这名副将怨怒的举动之后,不少人也跟着站起身来,吵吵嚷嚷的骂了起来,埋怨自家将士这边的伙食太差,让人无法下咽。有了带头的人,就一定会有跟风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怒骂的行列:
“大家说说,这是给人吃的饭吗?简直就是给猪吃的东西!”
第六百零二章 决战邺城 二
把地面上沾血的窝头,一口一口吃进口中,曹操面不改色。
咽下最后一口窝头,曹操拍了拍手,环视着身边的将士们朗声说道:“将士们!我军目前的伙食确实很差,但是我们现在是在战场!我们必须克服自己吃下这些东西,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体力去和敌人战斗!去击败强大的敌人!孤向你们保证,十五日之内,便会有补给送来,到时,你们就不必再吃这难以下咽的窝头了。”
听到新一批的补给就要送到,魏军将士们欢声雷动,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大声的呼喊了起来:
“大魏必胜!”
“大魏必胜!!”
“大魏必胜!!!”
长久以来被大梁义勇军将士们打压到低谷的士气,终于在这一刻发生了巨变,曹操以出色的治军手段,成功的唤起了麾下将士们的斗志,让他们的士气重新变得高昂起来。
在此之前,曹操也曾使用过相同的手段,比如望梅止渴等等事例,便是最好的佐证。只是这一次和以前不同,曹操这一次并不是在画饼,而是他笃定十五日之内,必定会有补给送到。以曹操的精明,他甚至军中军心不稳,这个时候必须要安抚好将士们的军心,绝不能让军中出现兵变的危机。
所以曹操在调集兵马的时候,就已经让兖州、豫州各地的主将,积极地筹措粮草了。这两个大州许久未曾遭遇战事了,近几年又风调雨顺,粮草丰足,足以支撑这次大战的消耗。
只是曹操不知道的是,那批被他寄托了全部希望的补给,此刻正在经受着战火的洗礼。潜伏在魏军中的神机营成员,早已把这一批补给的路线秘密报告给了马超,为了不引起曹操的怀疑,马超并没有出动大营中的一兵一卒,而是以飞鸽传书的形式,把这一消息传达给了镇守在荆州的统帅庞统,让庞统想办法切断曹操的补给线。
有着凤雏之名的庞统在接到马超的飞鸽传书之后,立刻敏锐的洞察到,这一次袭粮,将会对主战场上的魏军将士造成多么重大的打击。
于是庞统一面挥军进入豫州境内,一边把消息传递给了镇守在兖州边境处的张辽。两人同时行动,连夜调兵遣将,直扑兖州、豫州的腹地。
不光是庞统、张辽有所行动,镇守在汉中的徐晃也赶了过来,加入到了袭扰魏军粮道的战斗中。
如今西南战事已定,汉中的战略位置,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再把徐晃留在汉中,就有些屈才了。所以马超早就对徐晃做出了新的任命,让他率部前来参战。
汉中距离荆州较近,徐晃便没有赶到邺城去,而是来到了庞统这边。
而且徐晃有着自己的考虑。
荆州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紧挨着江东。庞统镇守在荆州,自然是万无一失,了庞统若是离开了呢?孙权会不会乘虚而入?曹操的部下,又会不会做出什么动作来?
庞统,不能轻易离开荆州!那么荆州这条路,就无法走得通。这样就会让讨伐魏国的攻势,出现北面强劲、南方无力的局面。人都是靠两条腿走路的,跛足之人终究是不太方便的。
所以徐晃便率部来到了荆州,必要的时候,他可以从荆州出兵,挥兵中原。或者是代替庞统镇守荆州,把庞统解放出来,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得知曹操征粮的部队已经出发,徐晃在和庞统商议过后,便率领一支精骑,绕过曹魏各地主将的防御,斜向穿插到魏军的补给线路上,对魏军的补给部队形成围剿之势。这也是庞统的意见,庞统久居荆州,又是荆州士族出身,没有人比他更适合镇守在荆州了。
所以在切断魏军的粮草之后,庞统便会回到荆州,而徐晃绕到魏军的前面去,击败了魏军的支援之后,就可以随时向北,切入到北方战场去了。
魏军负责押运粮草的人,是曹操的侄子曹彬。
曹彬是曹真的胞弟,也是曹操的子侄之一。是曹操在一年前大肆提拔后辈子弟时涌现出来的一员大将,武力不在夏侯霸之下,只比曹彰稍微逊色,因此也很是受曹操的器重。大战之前,曹操让曹彬留在后方,就是想用他的武勇来确保补给安全的。
在庞统派出的三路伏军中,最先赶到预定位置的,便是徐晃。
以徐晃的多谋,他当然不会错失良机,因为等待张辽与他形成合围,而失去对曹彬所部的最佳进攻时机。
于是,徐晃便率先对曹彬发动了强劲的攻势。
第六百零三章 决战邺城 三
纸,终究包不住火。
东、西、南三个方向的败报,最终还是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
得知这一连串的噩耗,曹操终于坐不住了。他终于知道,马超为何一直按兵不动了!
因为曹操的各路粮草运输部队,根本就不会来!
因为孙权派出的二十万大军,已经葬身海底!
因为马超在下一盘大大的棋,他要从四面八方蚕食曹操的势力,把曹操围困在邺城!
因为……马超要在邺城,和曹操一决雌雄!
曹操,已经是退无可退。这一盘棋的先手,已然是被马超牢牢地握在他的手里了,曹操在落子之初,便落了下风。
败报,迅速的发酵。粮草补给被截断,后路被截断,义勇军在背后势如破竹,就连吴国的盟军都无法赶来战场……这些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邺城中迅速的传递着,越来越多的人被深深地绝望包围了起来,曹操费尽心机激励出来的士气,再次于一夕之间,被破坏殆尽。
可是曹操不能退,也无法退。
不退,他还能凭着邺城坚固的城墙,与马超周旋,若是撤出邺城,和义勇军展开野外的遭遇战,曹操一点把握也没有。现在曹操只能坚持,希望程昱等后方的文武将官,能够击退各处义勇军的入侵,把军心稳定下来。
然而,马超却不会再给曹操这个机会了。马超隐忍了这么久,做足了功课,什么攻心计、上兵伐谋、十面埋伏……统统都用出来了,岂能再给曹操片刻的喘息之机?
在邺城内军民心中的恐慌,发酵了三日之后,马超终于发动了对邺城的第一次进攻。
攻坚战,自然是远程利器为先。
在将军令的铮铮战鼓声中,三百多架红衣弩炮和近两百辆霹雳车,被投入了战场,迎着朝阳,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光彩,安静的屹立在邺城千步之外,就像是一个个来自洪荒的巨兽,正准备择人而噬。
千步之外,游离在红衣弩炮和霹雳车两大杀器之外的,是八个整整齐齐的战阵,每个战阵,至少都有两万人。
乾位阵门处,一面金色的大旗,迎风飘荡。上面刺绣着斗大的两个金字:大梁。
金色战旗之下,马超身穿白虎啸天铠,手握紫金霸王枪,座下是神骏的龙象宝马,脑后拖着一根粗大的狼尾。狮盔蛮铠,白马金羁,正是马超标志性的装束。
马超左侧,是黑色铠甲、黑色蛇矛、黑色战马的张飞。面如锅底般漆黑,虬须根根倒立,豹头环眼,杀气凛然。掌中丈八蛇矛饮尽敌人之血,座下踏雪乌骓似是一片乌云。
右侧,同样是黑铁塔般的胡车儿。他没有骑马,昂然站立,一根笔常人大腿还要粗的狼牙大棒,在他的手中如提灯草。
震位阵门处,大梁车骑将军、汉寿亭侯关羽,依旧是不变的绿袍金甲,丹凤眼,卧蚕眉,长须及腹,座下赤兔马通红似火,手中青龙偃月刀所向披靡。
关羽身后,孔武有力的周仓,和另一名小将并骑而立。这员小将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手中提着一杆和青龙偃月刀十分相似的大刀,只是尺寸小了一号。
此人是关羽在数年前收的义子,名为关平。这几年来跟随着关羽,学到了不少真本事,如今一手刀法,已经有关羽三分的火候了。
两万奔雷骑以及一万骑兵,策马立于周仓、关平的身后。
坤位阵门处,白马银枪赵子龙,挺枪立马,风采卓绝。
在赵云的身边,有三员罕见的女将。和赵云并肩立马的,无疑便是马超的胞妹、赵云的妻子马云禄了。稍微落后一步之遥的,是马云禄的两员部将,黄忠之女黄舞蝶,和昔日称霸淮南的严白虎之女严如意。
她们二女此前长安保卫战中,已经展露过头角了。谁若是因为她们是女子便轻视她们,一定会追悔莫及。
一万奔雷骑和两万娘子军,安静的在赵云及三位女将身后列阵。
坎位阵门处,战旗之下的大将,乃是老将黄忠。
曾经的乌桓王之子蹋顿,充作黄忠的副将。二人身后,三万破军阵精锐,肃杀站立,腰板挺得如标枪般笔直。
巽位阵门处,手握银枪,背插双戟的太史慈,骑着从曹操手中夺来的千里马绝影,耀武扬威。练兵的行家里手高顺,担任太史慈的副将。
二人身后,是两万名装备精良的步兵。这些人身材高大,样貌异于常人,显然并非是单纯的汉人血统。没错,他们就是高顺在西域那边招募的异士,经过高顺的训练,他们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
第六百零四章 决战邺城 四
邺城是座大城,城内的百姓约有三十余万,人口众多。
马超如果过度的依赖红衣弩炮和霹雳车的话,很容易在远程轰炸中,因为对这两大杀器操控不当,而把巨弩和雷石落入城内,对城中的百姓造成无辜的杀伤。
民心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马超不想因为战争而失去民心。因为他不是曹操,做不出“宁可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的事情来。
所以这一场注定会无比艰难的攻坚战,最终马超还是决定,要用刀剑去攻克。
这样做,无疑会让部下的义勇军将士们,出现很多伤亡。可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是在所难免的。包括马超本身在内的每一名义勇军将士,都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心理准备。
代替曹操在外城墙上指挥战斗的,是大魏的世子曹丕。
战火,迅速让他变的更加成熟。
“敌人要攻城了,各部队做好应对准备!让他们知道我大魏的铁血手段!”曹丕怒吼连连,催促着城头上的十万魏军将士,进入备战状态。
谁都知道,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但同样,每一个人也都清楚,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已经是不死不休之局!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邺城的战斗,就此拉开序幕,从战斗的一开始,便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双方的将士彼此视为死敌,以命相搏。
另一场战斗,在邺城外二十里的漳河上,于同一时间开战。
镇守在邺城外漳河河畔的,是曹操部下的青州牧臧霸。纵观整个魏军阵营,没有谁能比他更胜任水军都督这个位置了,毕竟臧霸久居青州,对水战还是十分熟悉的,比起其他在陆地上征战惯了的众将来说,臧霸对水战已经算得上是行家里手了。
因此,曹操把整个水军都交到了臧霸的手上,希望臧霸可以利用擅长水战这一优势,能够在和大梁义勇军的战斗中,成为一支奇兵。
再说漳河。
漳河临近邺城,故而邺城在后世又有“临漳”之别称。漳河是邺城境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向西贯穿与邺郡境内。古时的西门豹治水、西楚霸王破釜沉舟等典故,均出自此处。
曹操入主邺城之后,便在漳河河畔建造了一座铜雀台,极其的雄伟。而曹操如此重视漳河的原因,因为漳河乃是邺城水路的交通要道、军事要冲,漳河河畔的防线,关乎着邺城的安危。
故而曹操让臧霸驻守在此,以其麾下精通水战的青州兵,在漳河构筑防线,进可攻,退可守,把优势握在自己的手中。
周瑜清楚的看到了漳河的地理重要性,所以他在青州大杀特杀了一番,搅动的青州境内人人自危不敢出兵之后,便沿着东海逆流而上,进入了漳河流域,遭遇到了守护在此的臧霸。
冠军将军、大梁水军都督周瑜,跨立在一艘当今世上最大、最坚固的战舰上,向岸边的水寨破浪而来!
伏波战舰!
周瑜所乘坐的伏波战舰,乃是大梁水军的旗舰,是韩暨、郑浑和马均等将作监的良匠们,根据马超提供的模型,耗时三年制作出来的,整座战舰分为五层船楼,其中四层在甲之上,一层在甲板之下。
船体通体都是用铁力木制作的,耐水性极强,且坚固程度不输于普通的铁,在帮助战舰可以在水面上更快航行的同时,还大幅增强了船体的抗击打能力。
越过船体再往战舰的甲板部位上看,船舷两侧和首尾两端环绕竖立着二十四根巨大且沉重的圆木,其中十二根固定在船体上,起到牵制的作用,另外十二根则是稍微倾斜着的,用牛筋做成的纤绳将这二十根圆木联系在一起,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一旦倾斜着的圆木失去了纤绳的束缚,便会从高空呼啸着落下,向水面上发起剧烈的拍击。
第六百零五章 决战邺城 五
臧霸所部水军距离大梁的战舰群,相隔足有一千多步远,这样远近的距离,在漳河的河面上,理应是安全的距离。
但是在红衣弩炮这种先进武器的面前,一千步显然已经不足以保障臧霸等人的安全了。红衣弩炮自问世以来,这是第二次在如此大规模的水战中,显示出了其超远程利器的重要作用。
看着满天激射而来的劲弩,臧霸心中感到无比的震惊。
红衣弩炮之名,臧霸已经听说过不知多少次了,但是亲眼见到,却还是第一次。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他在千步的距离之外,亲眼见证了红衣弩炮的威力之后,他这才真切的体会到,红衣弩炮到底是多么的可怕。
“举盾!快举盾!散开阵型,不要聚在一起!减少受力面积!”臧霸声嘶力竭的呼喊着,他试图用自己的呼喊,给部下的水军将士减少一些伤亡。
臧霸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在水面上不比在陆地上,战船的灵活性肯定要比战马差很多,是绝无可能将红衣劲弩全部躲避过去的,因此臧霸的呼喊,显得格外的无力。
其实臧霸不知道的是,所有人在第一次面对红衣弩炮的时候,几乎都会按照常规躲避箭矢的方法来指挥部队,一边举盾防护,一边疏散阵型,可是在红衣劲弩密集的超远程攒射下,这种办法能收到的成效,却是近乎于零,这已经是无数的人用生命和鲜血验证过的事情了。
噼噼啪啪噗嗤噗嗤
近万支劲弩凌空落下,借着巨大的惯性,每一根红衣劲弩都带着强烈的冲击力,狠狠地冲击着魏军水军的战船,站在战船上的魏军水军受到战船甲板面积的限制,根本不可能进行大范围的辗转腾挪,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竭力躲避着射落的劲弩。
可是无论再怎么躲,甲板的面积就只有那么大,处于魏军水阵前列将近三分之一的战船,都被漫天的红衣劲弩囊括在了其中,想要在上万支劲弩的夹缝中生存下来,谈何容易?
于是,魏军水阵前列的战船上,各种声响不绝于耳。
劲弩刺破身体之声、击毁船体之声、魏军的惨叫之声,将士们被击中后失去平衡坠入漳河的噗通之声,以及漳河之水顺着被劲弩击穿的孔洞灌进战船的汩汩之声……各种各样的声音交汇在一起,让漳河的河面上,响起了宛如人间地狱传出的招魂曲。
伏波锐士们的一轮劲弩激射,就收到了显赫的战绩。
魏军水军在这一轮激射之下,有数千人被击中,顺着船体两侧坠入了漳河之中,成为了河底冤魂。
更有不少战船因为不够坚实的原因,被红衣劲弩直接击毁,导致大量的魏军将士落入水中,其中有一些倒霉的魏军将士,本来是有逃生希望的,可惜却命运不济,被从自家船体上断裂下来的桅杆或者其他重物砸中了身体,一口气没喘上来,便被漳河咆哮的浪头所吞噬了。或者是被砸中了头部要害,直接陷入了昏迷,随着桅杆一起,呈直线坠向了河底。
甘宁看到红衣弩炮在大型水战中能发挥出这样巨大的作用,双眼中顿时射出了兴奋地精光,挥动着手臂大声喝道:“连续激发红衣弩炮!直到我军靠近为止!”
五万名伏波锐士齐齐发出一声呼喝,然后便按照甘宁的命令,负责填装劲弩的麒麟精锐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填装,然后迅速换位,将红衣弩炮的操作权让给身后的同袍;早已全神贯注守在后面的同伴们立刻踏前两步,稍作调整之后便发动了第二次空袭。
在第一轮劲弩对魏军水军造成杀伤的同时,安装了脚踏板踩水前进机械的大梁战舰,已经在河面上驶出了近百步的距离,因此,当他们发起第二轮炮击的时候,红衣劲弩的射程被缩短了不少,已经可以对臧霸所在的中军进行远程打击了。
眼看着又是近万根劲弩破空而来,臧霸心中不禁泛起了深深地无力感,一丝苦涩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在战船、兵员素质、远程武器都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臧霸想要战胜麒麟水军,简直是难如登天。别的不说,但是战舰,魏军这边,和伏波锐士们乘坐的战舰,简直就像是两个时代的产物,一个极度的先进,一个极度的落后。
更何况,臧霸在水战这一领域,还称不上是一位“巧妇”。他又如何能反败为胜?
不过,臧霸很快就没有空闲再去想这些问题了。一轮又一轮的巨弩,夹杂着一块块磨盘大的雷石,不断地从空中砸落下来,摧毁着一艘艘魏军的战船。
在周瑜的指令下,霹雳车也投入了战斗之中。在不断地轰击中,臧霸部下的战船在不断地减少,而弥补在空中的巨弩和雷石,却从未中断过!
第六百零六章 决战邺城 六
邺城城下,战斗仍在如火如荼。
在红衣弩炮和霹雳车的掩护下,黄忠和太史慈两员大将,各自率领部众,在邺城的城墙上架起了数百架云梯,义勇军将士们,正在舍生忘死的向上攀爬着。
黄忠和太史慈,作为先锋队的主将,分立东西两侧,站在距离邺城城下百步远的地方,亲自指挥着战斗。
这是义勇军中的优良作风,无论谁来担任主将,都会和部下将士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同生共死,永不退缩。
单单是这一点,曹操的大魏和孙权的吴国,举国上下也没几个人能做到。
城头上的曹丕看着云梯上悍不畏死的义勇军将士,便忍不住头皮一阵发麻!他很是不理解,义勇军的人,就真的不怕死吗?
不怕死的人,才最可怕!不怕死的军队,才能无敌于世!
不过,立场不同,曹丕现在只能率部死战到底。否则,死的就将是他们父子了。
“杀!把这些人都杀下城去!”曹丕拔剑在手,大魏世子的风采展现出来,不管他内心中是怎么想的,表面上一直保持着应有的冷静和理智。
这也是曹操看重他的重要原因。内心可以慌,可以乱,但是不能流露于表面!
曹丕一声令下,魏军弓箭手们纷纷弯弓搭箭,在城垛上探出半个身子来,用眼神寻找着目标。
可是,还不等他们锁定目标,义勇军中的奔雷骑便已策马呼啸来至城下,在关羽的怒吼声中,整齐划一的施展出了奔射神技。
一根根破甲箭逆袭而上,密集的箭矢落向邺城的城头,魏军的弓箭手们猝不及防,瞬间便被射杀了两千多人。其余没有被射杀的,也被吓了一跳,心神受到干扰的他们,手臂下意识的一抖,原本已经锁定目标的箭矢,在这一抖中,偏离了原本的轨迹,斜斜的从弓弦上飞了出去,对正在攻城的义勇军造成的杀伤极为有限。
攻坚战中,为了防止误伤,马超绝不会采用红衣弩炮和霹雳车这两大杀器,可并不妨碍奔雷骑的奔射啊!
奔雷骑取准的能力超强,几乎不会让流矢误伤到自家的袍泽兄弟,同时还能压制住魏军的弓箭手们,给予黄忠、太史慈两部人马足够的的火力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