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马超暗自出神,张绣伸手轻轻推了他一下,打趣道:“孟起,你在想些什么?莫不是到了该婚配的年龄了,开始寻思上哪家的姑娘了?”
第七十章 三大战法
张绣与徐晃的问题,让马超沉默了下来。
现在金城虽然大局已定,可毕竟是新打下来的地盘,马超是绝不能轻易离开的;可若是不派兵前往陇西,日后又要在大义上落了下风,落人口实,实为不智之举。
思来想去,马超最终做出了决定:“金城的情况,暂时不允许我轻出。这样吧,子龙,你率领三千骑兵,代表我随佑维师兄、公明将军一起前往陇西,助董卓平定叛军,尽量不要和叛军正面交锋,多拖延一些时间。等我彻底稳定了金城的局面之后,即刻赶去与你们并肩作战。”
张绣三人也都清楚,马超现在确实不能轻易离开金城,否则城中一旦出现什么变故,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当下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马超的提议。
陇西那边,韩遂与边章的部众并不算太多,加起来只有数万人而已,哪怕是董卓依靠自己的力量,耗费些时日,也能解决掉这些叛军。可问题是韩遂并不傻,他知道单以自身的力量,无法击败董卓,因此在叛乱之初,便联合了羌氐两族的大首领一起谋乱。现在,韩遂更是躲进了十余万的叛军大军中,隔空指挥部队作战;因为利益相连,羌氐两族的大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对韩遂鼎力相助,三部人马连成了一片,势力极为庞大,想要迅速击溃他们,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马超才会要求张绣他们尽量拖延,一方面仗着本土作战的优势,消耗叛军的粮草;另一方面,则是等待着马超彻底稳定了金城之后率部前往,再制定具体的破敌之策。
当下,张绣三人也不在耽搁,吃过了午饭之后,便率领部队出发了,加起来总共七千骑兵,浩浩荡荡的奔驰出了金城,向着陇西的方向赶去。
送张绣三人出城后,马超策马回到了府衙之中,唤来了关羽、马玩和杨秋等武将,责令他们抓紧时间挑选新的兵源,补充到金城常备的驻军中,以防在马超率部赶往陇西后,金城出现内部空虚的现象。
这次征兵,马超决定暂时征五千步卒入伍。骑兵部队目前已经够强大了,暂时不需要再加强了,而且培养骑兵所耗费的钱粮,是步卒的五倍以上,马超现在虽然拥有了金城,可也不愿穷兵黩武,把手头的钱都砸到部队上,这也是他这次只征兵五千的重要原因。
对于这五千个征兵名额,马超严令关羽他们在挑兵的时候,不能再征用羌族人,因为羌族已经有整整一万人被编入部队了,马超必须给他们留下足够的劳动力;同时还必须保证,这次入伍的新兵,年龄必须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超出这个年龄段的,一概不予录用,这既是对部队战斗力的保证,也是对金城本地人们的照拂,不至因为征兵而导致金城的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并且马超还言明,在征兵的时候,如果遇到身怀绝技之人,可以破格提拔,根据其自身的能力,直接授予相应的官职,其他的按照在武威征兵时的十二条标准照旧进行。
关羽等人将马超的命令记在心中,然后便投入到火热的征兵工作中去了。
之后,马超有叫来了崔琰、司马芝和贾逵等文官,让他们进行吏治的深一步整顿。在金城原有的官员中,凡是有贪赃枉法前科、昏庸无能的,一律罢黜不用,在备选的人才中挑选一批人,补充到空缺出来的岗位上。不论是氏族出身,还是穷苦出身,只要经过他们考核,认为是德才兼备的,便予以重用;相反,若是通不过考核,哪怕是金城之中名门望族中的族人,也不会授予一官半职。
此外,马超还让太史慈暂时担任起金城督查官的职务,负责城中的治安,凡是有作奸犯科以及试图叛乱的,一律抓起来收监,然后根据其所犯的罪行予以重罚,罪行严重的,当街斩首,以儆效尤。
在马超一系列的手段之下,金城的政吏明显有了好转的迹象,令老百姓们拍手称快,纷纷奔走相告,金城来了一位真正以民为本的父母官,在他们的心中,马超无需朝廷任命,已经是金城名副其实的太守了。
第七十一章 出征陇西
时光,在忙碌中匆匆而过,两个月的时间,便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前方有战报传来,陇西那边的战事,发生了巨变。令马超不得不改变了计划,将出征陇西的事提前提上了日程。
当初,董卓部下的华雄仗着自己的武勇,率领五千骑兵搅的韩遂叛军不得安宁,可五千之众,毕竟左右不了大局,只能是尽量拖延一下韩遂大军强攻陇县的时间而已。偏偏在华雄成功拖延了一些时日之后,董卓部下的两大中郎将李和郭汜各自率领本部人马赶来支援,董卓见到自己的部众到来,心中的自大情绪便膨胀了起来,竟然愚蠢到不顾李儒的劝阻,做出了出城野战的决定,结果被韩遂、边章以及羌氐联军,将计就计的打了个伏击,这一仗打下来,董卓损失了七千多的兵马,若不是杨奉率部救援的及时,恐怕董卓都没命再回到他的老巢了。
此后,韩遂等叛军趁着士气正盛,轮翻攻打陇县,并且切断了城中的水源,令城中近十万大军,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士气一日比一日低落,眼看着就要守护不住陇县了。好在危机时刻,赵云、张绣和徐晃三人率部在外围苦苦支撑,想尽办法给城中送水,趁着夜色绕到叛军合围较为薄弱的地带,在夜色的掩护下杀到陇县城墙下,呼唤城上的守军将装满清水的水桶用绳索拉入城中,才算是暂时缓解了饮水危机。
可赵云他们带去的骑兵只有七千余人,在韩遂有了防备之后,他们就越来越难以将清水送到陇县的城下了。无奈之下,赵云便派出两名精锐骑兵,火速赶到金城以及武威求援。
看完了战报,马超气的拍案大骂:“这个愚蠢的董卓,是没长脑子吗?简直是蠢得无可救药了!”
可是骂归骂,气恼归气恼,陇县之危,马超还是要去救援的。不说别的,杨奉此刻就陷落在陇县城中,马超可不能眼看着他陷入险境啊,毕竟,马超可是刚刚托马腾给杨奉提了亲的,怎么能让未来老丈人遭遇什么不测呢?更何况,赵云和张绣还在陇西苦苦支撑,他们都是马超的兄弟,马超绝然无法对他们的安危坐视不理。晚去一日,陇县便多一分危险啊!
当下,马超接连传令,升帐点将,调集军队,准备出征。在马超的命令之下,整个金城都快速的运转了起来……
临行前,马超将看守金城大本营的重担,交到了太史慈的肩头上,并特意让杨秋和俄何烧戈也留了下来,协同太史慈驻守金城,再加上崔琰和贾逵从旁辅佐,料想固守金城是没有问题的。
太史慈本来是想跟着马超前往陇西战场的,他的性格极为好战,不能上阵杀敌,他心里自然有些心痒难搔的;无可奈何的是,太史慈猛如虎,但却争不过关羽。先前几次战斗中,因为战术的需要,都是射术无双的太史慈跟随马超出征,而关羽则是负责留守的。这一次,关羽是说什么也不肯再留在后方了,执意要和马超一同前往陇西,在关羽手中吃过无数次苦头的太史慈,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出征之际,看着威武异常的关羽,太史慈忽然高声喊道:“云长,保护好主公!待你斩将杀敌立功归来,太史慈为你摆酒庆贺!”
关羽闻言,丹凤眼中流出一抹温和的笑意,伸手在颌下的胡须上抚了抚,同样高声说道:“不是美酒,可入不了关某之口,怕是要让子义破费了。”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数次同生共死之中,关羽和太史慈这两个骄傲的人,无形之中早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将太史慈和关羽的对话听入了耳中,马超忍不住心中暗暗好笑,这两个家伙,把自己当成是需要人保护的小孩子了么?不过,貌似自己确实倒也不大……
这次出兵远征陇西叛军,马超只带了两支部队前往,分别他麾下最精锐的两千奔雷骑骑兵和两千破军阵步兵。马超一直坚信,兵贵精而不在多,一支作战素质十分优秀的部队,搭配上一个有头脑的指挥官,如果战术运用得当,所发挥出来的杀伤力,足以搅乱一支万余人的普通部队了。更何况,经过最近两个月来严苛的特训训练,他们的战斗力又更上了一层楼,令马超心中的把握更多了几分。
众将士之中,自然少不了关羽的魁梧身影,在他之后,是马玩和杨秋两名校尉。此外,司马芝这次也跟了出来。前几次是贾逵充当随军军师,数次给马超出谋划策,着实立下了不少功劳,这次出征,马超对司马芝也是寄予了厚望的。至于另一位重要的文官崔琰,他擅长的是治政治国,虽也能运筹帷幄,可并非是其所长,所以便留在了金城,继续推行各种新政,以确保金城的长治久安。
率领部队策马前行,马超率部数日内便来到了祖厉城,并决定在祖厉城内短暂逗留,让部下们略作休整。马超部下骑兵们的战马都是百里挑一的,可也不能无限度的长途奔袭,若是被活活累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进行适当的修整的;
骑兵之外,还有那两千破军阵精锐步兵,他们可是硬生生的靠着双腿跑下来的,战马都已经很是疲惫了,这些精锐步兵的情况自然可想而知。当然,从这个侧面,也能体现出这支步兵的精锐程度了,经过徐晃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脚力竟是不输均速奔跑的战马多少了。
祖厉城,是马超的扬名之地,重回到这里,马超心中也是颇有感触的。往日的一幕幕,不断地在马超的眼前闪现而过,似乎就像是昨日才发生的事情一样……
见到马超率部到来,城上的守军飞快的汇报给了主将成宜,成宜连忙和其他几名官员迎出城来,恭迎马超入城。
在成宜的身边,马超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数月之前,这些人和马超一起并肩作战誓死守卫祖厉城,大家算是生与死共过一遭,此刻重逢,一种别样的情绪,在众人的心头弥漫开来。
在和成宜、程银等人一一叙话之后,马超在迎接自己的队列末端,意外的看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
当下,马超以询问的眼神看向了成宜。
成宜会意,立刻走上前来,向马超介绍了起来:“少主,此人名为成公英,原是韩遂部下的谋士,与阎行一起来攻打祖厉的,少主是否还记得,少主在第一次率部夜袭阎行大营的时候,子龙带回来一个人?那便是此人了。”
第七十二章 欲盖弥彰
刚开始在见到眼前五旬文士的时候,马超就在心中思索着这个人的来历。在这个年代能够拥有自己的马车之人,绝非寻常的百姓,马超又无意间看到了他钱袋上绣着的“贾”字,再结合历史知识,马超很怀疑眼前的人就是后世盛传的毒士贾诩,因为这个五旬文士的出现的时间、地点,包括籍贯和年龄在内,都和后世史书上所载的贾诩极为吻合。
可谁料到马超开口刚一试探,这个五旬文士便堵死了马超的口风,起所讲述的来历经历,与贾诩相去甚远。
不过,按照史书上记载,贾诩本就是个善于自保的智慧之人,在这个乱世,贾诩无论投到谁的麾下,都能得到重用,并且在转换阵营的时候,亦是毫发无损,最终活到年近八旬得以善终。这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中,可算得上是少见的高寿了。由此可见,贾诩为人处世的作风,深得明哲保身之道,可谓是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如此一想,马超更加怀疑眼前这个文士的身份了,他的话说的滴水不漏,其目的,不就是为了保全自己,不掺和到目前西凉这一滩浑水中来么?
但此人究竟是不是贾诩,马超还需要时间去观察。
当下,马超对着自称姓文的文士微微一笑,面色和煦的说道:“先生原来也是武威姑臧人,我与先生乃是同乡。他乡相遇,也算有缘,不若先生就和我们一起走吧,也免得前途凶险,再遇到歹人。”
文士微微一怔,紧接着连忙摇头道谢:“小将军大恩,吾心中感激。可小将军想必有要务在身,吾已年迈,不耐长途跋涉,恐耽误了小将军的事务,不如,就此别过吧。”
看到这个文士的反应,马超心中暗笑了起来:老狐狸,若是你遇到别人,怕也就被你蒙混过关了,可惜,你却遇到了我马孟起,没那么容易就被你蒙骗过去。
不过,马超此行,是要前往支援陇西,确实是耽搁不得,思忖了片刻,马超开口道:“你我同乡,相逢即是缘,这样吧,我派几名亲信之人,护送先生还乡,还望先生再勿推辞。”
不管此人是不是贾诩,既然引起了马超的注意,在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之前,马超是绝对不会轻易让他脱离自己的掌控的。后世有句名言说得好,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是人才!
这句话放到如今这个时代,同样适用。没有一批才华卓绝的死忠之臣跟随,拿什么去一争天下?没见到那个伪君子刘备,哪怕是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忘记拉拢有才之人吗?并且还说出了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可笑之言,由此可见刘备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
马超的盛情,令自称姓文的文士无法推脱,思虑再三之下,也只好答应了下来。当下,马超派出十名精锐骑兵,准备护送他前往姑臧。在临行之前,马超眼含深意的看了他一眼, 含笑说道:“先生,我们终会再见的,希望再见面的时候,先生能够坦诚相待。”
言罢,马超也不再多做逗留,策动龙象宝马向前飞驰而去。
望着马超挺拔的背影,文姓文士的眼中,逐渐闪烁出了复杂的神色,站立在原地沉默了许久之后,才转身登上了自己的马车,在十名精锐的护送下,向着姑臧而去……
一路向前飞奔,在奔驰出数里之遥后,成公英策马来到马超的身边,于锵锵马蹄声中,开口说道:“主公,可是觉的那文姓的文士,隐瞒了些什么?”
马超略带诧异的看了成公英一眼,没料到他竟然能窥到其中的隐秘。在历史上,成公英于史书中着墨不多,在后世并不算很出名,如果不是马超熟知历史,甚至都不知道还有成公英这么一号人物,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能一眼看出问题的关键,虽然还没能参透其中的玄机,但也足以说明成公英的眼力不差,由此可见,在真正的东汉末年,这个动乱的年代中,被埋没的人才真的实在是太多了,很多能力、才气并不差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年代留下太多的印记。
目光落到成公英的脸上,马超饶有兴趣的问道:“公英,你看出了什么?说来听听。”
第七十三章 擒贼先擒王 一
关羽高傲的性格与他绝世的刀法是划等号的,赵云他们对此都很了解,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们绝不会怀疑关羽的能力,可如今韩遂躲在十多万大军中做起了缩头乌龟,想要斩杀他,谈何容易啊?!
沉默了片刻,沉稳的徐晃才开口打破了沉默:“我军的兵力并不多,就算关将军再怎么勇冠三军,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在十余万叛军中斩下韩遂的首级啊。”
关羽深深地看了徐晃一眼,紧了紧手中的青龙偃月刀,自信的朗声说道:“只要让关某靠近韩遂五百步之内,关某绝不会失手!”
这个时候,成公英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主公,诸位,小生适才正在思虑,韩遂向来畏死,因此常常在身边安置百余人的护卫队,但韩遂又是极为好面子,因此从大军之中精心选出了百余名样貌端正的青年将士编成护卫队,并将这百余人的护卫队,装扮的华丽异常,身上的盔甲看似华丽,却很是轻薄,这一队护卫队,用来当做仪仗队那是相当的称职,但论起作战能力……呵呵,也只能是唬一唬不知内情的人罢了。”
顿了一顿,成公英的目光在几名大将的脸上扫过,留出时间让他们消化自己刚才所说的话之后,才继续接道:“如果,以关将军之勇,能够靠近到韩遂的身边的话,想必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护卫队,是决然拦不住关将军的。但是此举风险极大,且不论能不能成功刺杀韩遂,就算是真的拿下了韩遂的头颅,怕是关将军想要脱身,也是件殊为不易的事情。”
马超将成公英的话仔仔细细的回味了一遍,然后抬头看向了雄壮高大的关羽,用眼神做出了询问。
关羽伸手在渐渐蓄起来的长须上抚过,一双丹凤眼中猛然爆射出两道精光,沉声说道:“若不能取下韩遂老贼的人头,关某愿提头来见!乌合之众,还拦不住关某!”
对关羽的本事,马超心中可是非常清楚的。关羽最擅长的,就是在万军从中斩上将之首级,这一点,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记载的相当明确,在结合关羽自身的春秋刀法,马超毫不怀疑史书中所载的真实性,因为关羽的春秋刀法,讲究的就是三个字:快、准、狠!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要诀,在关羽的刀法中,却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闪电战中,更是如鱼得水,因此历史上的关羽,才能屡屡斩将夺旗,扬威沙场!
思索了片刻,马超终于开口做出了决定:“好!那这一战,我们便来个擒贼先擒王!子龙、佑维、公明,你们三人与我各自率领一支骑兵,从四个方向冲击敌阵,给叛军造成混乱,待我们吸引了叛军的注意力之后,云长,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你了,记住,我们四支骑兵不杀到韩遂身前五百步的距离时,你切切不可轻易出手,若出手,则必要雷霆一击,拿下韩遂的人头!”
关羽和赵云等人同时双手抱拳,大声答道:“得令!”
除了关羽之外,其余的赵云等三员大将,迄今为止,谁也没有正式投效到马超的麾下,赵云和张绣都是马超的师兄,在武威军和金城军中都没有具体的官职在身;徐晃则是杨奉的部下大将;可是在无形之中,马超所展现出来的战斗智慧以及飒爽的英姿,早已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关键时刻,他们都把马超当做了领导者,那一句“得令”,便自然而然的说了出来。
修整了半日之后,马超派出的探马回来禀告,韩遂等叛军,再次发起了对陇县县城的强攻,帅军前往陇县的,是叛军匪首之一西凉督军边章,而韩遂则是坐镇大本营中,并没有前往陇县。
叛军的大本营距离陇县足有二十里之遥,一旦叛军的攻城部队和守卫陇县的将士们交战,轻易之间,是绝不可能说撤退就撤退的,这倒是给马超指定的擒贼擒王计划,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得到了这个情报之后,马超立刻做出了部署,他让司马芝和成公英在外围指挥着自己部下的两千精锐步兵,在适当的时候做出佯攻,或者趁机煽风点火,给叛军制造恐慌;自己与赵云等人,则是兵分四路,每一路分成两千多名骑兵,从四个方向直插韩遂的大本营,趁着叛军大部队攻打陇县的机会,借机袭营,进而再由关羽刺杀韩遂。若不能成功的杀死韩遂,至少,也要将叛军大本营中囤积的粮草付之一炬,让他们也尝尝缺水缺粮的滋味。
部署妥当之后,马超拿起沉重的紫金霸王枪,飞身一跃,跳上龙象的马背,目光在关羽、赵云他们的脸上一一扫过,然后展颜一笑,坚定地吐出两个字:“必胜!”
关羽等人同时点头,脸上都泛起了昂扬的神色,齐声高呼:“必胜!”
随后,近万精兵,在几员大将的率领下,各自策马而去,只留下漫天的烟尘和尚未消散的杀气,充斥在天地之间……
一路飞驰,马超率领着本部两千精锐奔雷骑,来到了一座山坡的背面。根据探马的回报,韩遂他们的叛军大本营,就在这座山坡的正面不远处,也就是说,只要翻过了这座山,就可以遥遥的看到叛军的大本营了。
第七十四章 擒贼先擒王 二
震天的喊杀声伴随着急促且密集的击鼓声,在叛军大营的四周响起。事先被马超安排在外围的两千多兵马,在司马芝和成公英的指挥下,全部奋力呼喊了起来,为马超等四支精兵冲营造足了声势。
借着外围的造势,马超策马来到叛军的营门之前,沉重的紫金霸王枪在营门上一刺一挑,便将宽阔的营门砸的塌陷了一大块儿,露出了营地内叛军们慌乱奔走的身影。
霸王枪在马超的手中轻如无物,又是一记重击,狠狠地砸在了营门上,将营门砸的木屑纷飞,剧烈的颤动不已,只要再这样砸上几下,怕是整个营门就要被马超硬生生的给砸破了。
当马超第三次高举起霸王枪,想要趁热打铁,在叛军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争取将营门打破的时候,一道凛冽的刀光在马超的身边一闪而过,携带着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如从天而降的陨石般,势大力沉的劈砍在了营门之上,随即,只听一阵哗啦啦的破碎声,坚固的营门破裂开来,分成两半儿被劈飞,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倒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