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所在,远比金城更有前景,因此马超决定,将大本营迁到陇西来。但是在此之前,马超还需要对陇西加以整治,毕竟这是大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马超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毁于一旦。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陇西更靠近关中,紧挨着关中地区的冯翊、扶风两郡,这两郡自古以来便有左冯翊、右扶风之称,过了这两郡再往东,便是大汉的昔日帝都长安古城了。当然,因为光武帝早在二百年前便迁都到了洛阳,所以现在整个大汉的中心早已不在是长安,而是变成了洛阳,但是长安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响力,算得上是整个大汉第二大繁荣的城市了,仅次于洛阳而已。
占据了陇西,便给马超提供了进兵长安的先决条件。马超心中清楚,不久之后,迫于各路诸侯的强大压力,董卓便会挟持大汉天子刘协和文武百官,从洛阳迁都到长安,届时,马超便可用“清君侧”的旗号,名正言顺的进兵长安了,一旦能够顺利的拿下长安,便能将西凉与关中连成一片,以关中的千里沃野为资本,以西凉彪悍的将士为刀剑,马超便有了足以一争天下的本钱了。
所以,对陇西郡的治理,马超可是不遗余力的,为此,还特意将留守在金城的贾诩、留在休屠铁矿的韩暨等人给调了过来,再加上此前随马超前来陇西的许慈、成公英等人,让他们群策群力,合力整治陇西。等到陇西的情况安稳下来之后,马超还打算将金城商会的总部迁到陇西来,将商会的触手伸向关中地区。
在军事方面,马超令马玩、杨秋、马岱、马休和马铁等人一起上阵,对陇西原有的守军进行整编,挑选其中品德较好、作战勇敢的将士,编入到马超的部队中,将那些心术不正、平日里品行不端的军士,悉数剔除出队伍中,若是这些人再敢作奸犯科,负责巡视任务的奔雷骑,便会毫不犹豫的将其斩杀,以此来威慑心怀不轨之人的妄图。
经过贾诩等文武官员们二十多天的努力后,陇西的大环境终于是彻底的稳定了下来,一切都进入了有序且稳定的状态,陇西子民们对马超的认可度,在这短短时间之中,也远超了昔日对董卓的程度,一时之间,神威天将军、冠军侯的威名,在陇西郡内广为传扬,人人称颂。
在收编的降军队伍中,经过马玩等人的筛选,最终挑选出了一万名精兵编入了马超麾下的正规军中,另有五千多人编入了地方守军的战斗序列,至于董卓麾下的精锐飞熊卫,除了少部分誓死不降的之外,大部分也被收编,根据其自身的能力,分别编入奔雷骑和破军阵两支精锐之中,填补了在陇县攻坚战中因为阵亡而出现的空缺。
但是这些人,却要在两支精锐中,从最底层做起,一边接受老兵们的训练,一边在马玩等人的引导下,逐步树立起对马超的信仰,开始军魂凝聚的过程。而且他们在建立新的功勋之前,只能学到初阶的“出手法”等数种战斗技能。这一点,是马超刻意为之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昔日的飞熊卫精锐们深切的认识到,他们虽名为精锐,但是在奔雷骑和破军阵中,也只不过是小卒子一般的存在罢了,距离真正精锐的程度,还有着不小的一段距离,令他们能够知耻而后勇,早日达到奔雷骑和破军阵同样的战斗水平,同时树立起与之同样的军魂烙印。
待到陇西郡初步步入正轨之际,出征安定等四郡的关羽等人,也相继凯旋归来。四支部队在四位大将的统帅下,毫无悬念的攻城拔寨,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马超的大旗插到了四郡的城头上。
尤其是关羽,在这一战中更是扬名西凉,他带着五百刀斧手一路过关斩将,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接连斩杀了十余名骁将,最终威震敌胆,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便拿下了酒泉,令后继的马腾所部根本就没有机会投入战场。
在关羽等四路人马归来之后,马超任命司马芝和庞德这一文一武,率领五千人为巡视队,负责巡查刚刚攻占下来的安定四郡,严整四郡的吏治,查处奸邪;同时挑选出一批人,到四郡担任各县的县令,再从原有的官吏中,选出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加以擢升,共同担负起四郡治安、民生等责任,力求让四郡尽快安稳下来。
随后,马超留下贾诩、徐晃镇守陇西,以马玩、杨秋、马岱为副将,统领大军协助贾诩和徐晃,暂时负责整个西凉军、政要务,同时徐晃还负责训练部队,尤其重点训练新投效过来的原飞熊卫等人马,争取令其早日成军;并请马腾和张绣屯兵武威和北地,对陇西形成侧翼的保护,对辛苦建立起来的势力进行固守。
之后,马超点了关羽、太史慈和胡车儿三员大将,率领八千奔雷骑离开陇西,随马超一起借道汉中,前往酸枣与袁绍等各路诸侯汇合。
董卓在洛阳残暴无道,早已激起了各地诸侯群起而攻之的决心。眼下既然西凉已经基本平定,前往会盟就成了马超的头等大事了。尽管马超知道,这个所谓的会盟,终将以闹剧收场,可若是他不去,那可就错失了一个为名声镀金的大好机会了,还会落人口实,认为马超有割据西凉的野心而毫无惦念大汉之意。
这样的蠢事,马超是绝不会做的,至于会盟之后究竟该做些什么,到时候见机行事就是了。
此次远征会盟乃是长途行军,所以马超并没有令破军阵随同前往,毕竟破军阵再精锐,也不可能靠着两条腿奔跑千里之遥而不输于战马,况且马超也并不想让各路诸侯摸清自己的底细,有的时候,还是留一些底牌的好。
至于无法骑马的胡车儿,倒是不用担心,他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那两条大长腿甩动起来,速度完全不输战马,而且持久力极强,哪怕是千里之遥,也是不会掉队的,只需要临时找一匹马,专门为胡车儿驮载那根沉重的狼牙棒就好。
汉中太守张鲁,本是昔日汉初三杰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后投效到了益州牧刘焉的帐下,据守汉中。听闻马超欲借道前往酸枣,张鲁也明白,目前关中地区已经被董卓所控制,道路不通,马超要想前往酸枣,也只能从汉中借道,转而迂回前往酸枣了。
对于马超的彪炳战绩,张鲁也早有耳闻,觉的马超不好得罪,所以张鲁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马超所部不闻不问,既不阻拦,亦不资助粮草,任凭其在自己的地盘上穿插而过。
率部快马加鞭穿过汉中,在即将踏入汉中与司隶校尉部交界处的时候,马超轻轻一勒缰绳,示意坐下的龙象宝马停了下来,回头看向汉中的方向,笑道:“这汉中张鲁,倒也是有些意思。从其放任我军来去自如的情况来看,此人颇有城府,汉中又与我西凉相邻,久后必为隐患。”
关羽傲然道:“首鼠两端的小人而已,主公何须介怀?”
“君子如水,小人如油。云长切莫小看了宵小之辈,有的时候,一颗老鼠屎,便足以坏掉一锅汤了。”马超刻意加重语气,耐心的说道。
在历史上,关羽正是因为看不起这些如同张鲁一样的小人,最终被部下的小人所出卖,才导致被东吴将士们给生擒活捉的,一世英名也就此葬送了,马超可不想如今的关羽,落得和历史上一样的下场,因此借机提点了一下关羽。
不知从何时起,马超的每一句话,关羽都会牢牢地记在心中,因为每次马超的话最后都得到了验证,在大的决策上,马超至今为止还从来没判断失误过,也就逐渐让关羽的马超的话原来越信服了。
第一百零四章 联军盟主
酸枣,盟军的连营中。
袁绍端坐在中间的主位上,手中捧着一封书信,正在仔细的观看着。
这封书信,乃是马超命人先一步送来的。在书信中,马超表达了愿意和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的心意,并表明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来到酸枣与各路诸侯共商大事。
看完了马超的书信,袁绍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看到袁绍的神色有些异常,坐在他身边的袁术笑道:“大哥有何烦忧之事?”
袁术也是袁氏家族出身,而且还是嫡子,只是出生的时间要比袁绍晚了几年,因此才称袁绍为大哥。按照汉代的习俗,家族族长的位置,历来都是嫡子继承的,庶出的哪怕是再优秀,登上族长位置的也是凤毛麟角。所以袁术一直以来都不大看得起袁绍,认为袁绍是庶出,身份卑贱,无法和自己相提并论,若不是迫于董卓乱政,打定主意要在这场祸乱中捞取一些政治资本,袁术根本就不屑与袁绍为伍。
此时,见到袁绍面露愁容,袁术内心中欢喜的不得了,但是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关心的样子,关切的询问着。
袁术的心思,袁绍又如何不知?他和袁术这个兄弟,一直都是面和心不合,只不过现在自己独力难支,需要袁术等人搭把手罢了。
腹诽了袁术几句,袁绍收起了愁容,正色说道:“公路(袁术的字)啊,你是有所不知啊,前几日为兄听闻,先帝亲封的冠军侯马孟起,趁着董卓不在西凉,竟是以雷霆之势,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攻占了偌大的西凉,现如今已经成为西凉名副其实的主人了。”
“那又如何?干我等何事?”袁术虽惊讶于马超的雷霆手段,但也没太当回事。
袁绍叹息了一声,向四周看了看,确认附近没有外人在场,这才压低声音对袁术说道:“那你可知,如今,这马孟起便要到我们这酸枣大营来了!此子尚不满二十岁,却是胆识过人,又是先帝亲封的冠军侯,若是他来了,你我兄弟的利益,怕是就要大大受损了,那盟主之位,怕是便要落到马孟起的手中了。毕竟论起爵位,我们可是谁都没有他那般荣耀!”
“马超要来酸枣?!”袁术这才明白袁绍真正担心的地方,忍不住惊叫了出来。
说穿了,讨董联盟,其实也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各路诸侯未见得有多少侠肝义胆、匡扶大汉的心思,大多数还是奔着利益前来的,心中所想,大抵还是要给自身捞取政治资本和实际的好处,反正就算讨董的行动失败了,他们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大不了还是回到各自的驻地去,逍遥自在的当一路诸侯便是了,反而还会落得深明大义的好名声,至于天子刘协会面临如何水深火热的生活,关他们何事?
可是马超的到来,无疑会改变这一局面。西凉将士彪悍善战,这是人所共知的,若是马超凭着麾下西凉将士的武勇,真的搓动了董卓的锐气,他们这些诸侯们,还有什么利益可取?届时,大宗的好处,恐怕就要落到马超的身上去了。
“大哥,这可怎么办?”袁术有些焦虑的问道。同样是出身袁氏家族,虽然袁术是嫡子,从小获得的资源远比袁绍多的多,可是轮起真才实学,他却比袁绍逊色了不止一个曾次。
袁绍伸手揉了揉眉心,沉声说道:“为今之计,我们只能在马超到来之前,先打几场漂亮仗,借机登上盟主的宝座了,等马超到来之后,盟主人选已定,哪怕他是冠军侯,也无法再行更改了。唯有如此,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兄弟二人计议停当之后,派人找来了与他们亲近的山阳太守袁遗与豫州刺史孔,共同商议进兵的事宜。袁遗本为袁家的子侄,是袁绍、袁术二人的族兄,平日里虽然为了家族族长的位置,有些勾心斗角,但是在大体上,还算是与袁绍比较亲近的,毕竟相比起外人来,大家都是袁家的兄弟。
至于孔,相传乃是圣人孔子的后人,但也没有翔实的家族族谱为考证,为人喜好清谈阔论,在这一点上,和袁绍有着相同的喜好,因此平日里便和袁绍走的很近。
袁绍并未将马超即将到来的消息告诉袁遗、孔,只借口说各路诸侯屯兵酸枣,迁延日久,恐散漫了军心,而袁绍身为袁家长子,愿率先做出表率来,因此想要率兵向前,拿下前往洛阳的必经之地易守难攻的汜水关。
第一百零五章 双雄初见
时间不长,一面硕大的金色战旗,出现在了曹操的视线中。
金色,本是大汉皇室宗亲专用的颜色,普天之下,能以金色做战旗的人,屈指可数。在加上这支人马前来的方向,来人究竟是谁,答案已经在曹操的心中呼之欲出了。
当对面的人马再向前行进一段距离后,曹操已经能看清楚那面金色的战旗绣着的大字了:大汉冠军侯、平西将军马!
在这面金色的大旗下,一个年轻的身影,也进入了曹操的眼帘。来人一身银白色的瑰丽战铠,双肩处的云兽造型,是两个威猛的虎头形状;前胸的锁叶一层叠着一层,好似龙鳞一般;护心镜上面雕刻着一个狰狞的猛虎;头上是一顶蛮兽造型的亮银盔,连着头盔的面罩被塑造成雄狮造型,正覆盖在来人的脸上,头盔的后面,系着一条粗大的白狼尾,随着战马的奔驰而上下拨动着;身后一袭雪白的披风,与白狼尾相互映衬,平添了几分飘逸的味道;手中,则是提着一杆粗重的长枪,整个长枪呈现紫金色,枪杆与枪刃连接处为虎头吞刃,枪刃底端分别向两侧延伸出两根三寸长的棱角,好似两根突出的虎牙,主刃形似龙舌,尽显锋锐;坐下一匹通体雪白的神骏宝马,比寻常的战马足足大了一圈,强健的四肢彰显着力量感,马身上一块块的肌肉,在飞奔中不停地震动,尽情的显示着这匹战马的健壮之美。
在这个年轻身影的两侧,紧紧跟随着三员大将,其中两人骑乘在战马上,另一人竟是甩开两条大长腿飞奔而来,速度竟是不输战马。
战马上的两员大将,一人红面长须,绿袍金甲,手中倒提着一柄青龙大刀,一双丹凤眼似睁似闭,坐下的战马通红似火;另一人面白无须,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上,背后斜插着一双短戟,手中握着一杆重枪,两侧的腰间还分别悬挂着长弓和箭袋。在地上飞奔的那人,则是生的面目粗陋,腮部长满了虬须,身体高逾一丈,浑然似一尊黑铁塔一样。
再往后看,是一队队气势如虹的精锐骑兵,骑乘着清一色的黑色战马,战马上还覆盖着漆黑如墨的马甲,骑兵们的身上穿着同样的黑色战甲,手中握着一丈长的骑枪,身后披着短襟披风,一个个骑兵端坐在马背上,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但外形一般无二,就连身体的高度,都是惊人的相似。
最令曹操感到震撼的,是这些精锐骑兵的脑后,都系着一根灰色的狼尾,尽管只是最常见的灰狼尾巴,但是当这些精锐骑兵在战马的飞奔中,脑后的狼尾齐齐随风摆动时,就像是化身成了一群最为凶悍的恶狼,在前面有着白狼尾的头狼带动下,隐隐透出一股无可阻挡的肃杀之意。
“这……这是何人的部队?怎地……竟如此令人心惊肉跳?”久经沙场的曹仁,被震撼的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语气里满是震惊之意。
震惊的,又何止是曹仁一人!曹操强自咽了一口唾沫,既震惊又艳羡的说道:“还能是谁,必定是我们那位冠军侯的骑兵精锐了。难怪……难怪他横扫西凉无人能敌,短短两月之间便一统西凉了,果然是带兵有方,勇冠三军啊!看来,袁本初也是对他心存忌惮,因此才会在他赶到之前,抢先进军虎牢,借此夺下了盟主之位了。”
奔驰的马蹄密集的敲打着大地,在震动声越来越响的同时,马超也率部接近了联军的大营,将奔马的速度逐渐放慢,最后在距离曹操数丈之外的地方,静止了下来。
抬手掀起遮在脸上的雄狮面罩,将自己的面容露了出来,马超注视着曹操,在马背上抱拳行礼,口中说道:“西凉马超率部前来,未知阁下是哪路诸侯?”虽然没有见过曹操本人的真实样貌,但是马超已经感觉到了他的不同寻常之处,隐隐的感觉到,眼前之人必定是这个时代真真正正的大人物。
曹操也注视着马超的,在看清楚马超的英俊相貌后,忍不住赞道:“神威天将军果然是名不虚传,冠军侯实乃人中之龙也!当真是西凉锦马超!在下曹孟德,见过冠军侯。”
“曹孟德?”马超心中一惊,没想到在此时此地竟然见到了曹操!在后世,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不世出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乱世之枭雄,曹操生前的各种行为,令他在后世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个神秘的人物,似乎没有人能摸清楚他的性格,更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了。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曹操,但是此刻,马超对曹操却并不感到厌烦。至少,曹操不会像董卓那样飞扬跋扈,不会像袁绍那样刚愎自用,更不会像刘备那样以伪善而博人可怜,归根结底,曹操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至少还是一位值得后人尊敬的军事家和诗人,这是谁也无法去抹杀的。
第一百零六章 歃血为盟
马超和曹操随着袁绍等人进入联军大营中,有些疑惑的发现,营中的将士们整齐的列成战阵,个个衣甲鲜明,但是却有将近一半的将士,手中所持的并非是杀敌的武器,而是礼杖乐器等物件。
再往里走,一座三层高的点将台,出现在了营地的中央位置,点将台四周遍布着五方彩旗,点将台之上更是陈设着十八张座椅,在居中的主将座位前的桌案上,摆放着兵符印信和令箭等发号施令之物。
众人随着袁绍一起来到点将台之上,袁绍站定脚步,回过身来看向马超和曹操,笑道:“二位有所不知,我们各路诸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可正所谓蛇无头则不行,因此早在数日之前,众位便推选绍为盟主,代为发号施令。如今冠军侯和孟德到来,绍这盟主之位,也该让贤了。”
曹操笑了笑,摇头笑道:“本初兄,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本初兄出身名门,自当担负起振兴大汉之重任,理应坐这盟主之位,曹操并无异议。”说完,曹操便不再言语,用眼角的余光看向了身边的马超,想要看看马超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在曹操的心中,马超统御部众的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他的戒心,但是曹操却不相信这个世上有十全十美的人,他认为马超必定也会有弱点,因此才暗中观察马超,看他是否会露出一些破绽来。
不过,曹操注定是要失望的。马超淡淡一笑,道:“马超久居西凉,对中原的地理、民情都不熟悉,讨伐董卓乃是天下大义之所在,只能胜不能败,自然需要对中原十分熟悉的人来担任盟主才是,以本侯看,本初兄便不必推辞了。”
笑话,马超又怎么会不知道所谓的讨董联军,其实不过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呢?盟主的位置看似光鲜耀眼,实则却是个大大的深坑,马超才不会主动往坑里跳呢,这个填坑的事情,还是交给袁绍去做吧。
见到曹操和马超都没有意见,袁绍这才假惺惺的笑道:“也罢,如今董卓倒行逆施,暴政于天下,倒也不是我等有志之士来回谦让的时候,绍便当这个盟主了!”
言罢,袁绍也不再客气,转身来到点将台中央的主将位置上坐了下来,然后向着众人延手一请,示意众位诸位落座。
在点将台十余张椅子前的矮桌上,都标记着各路诸侯的名字,各路诸侯按图索骥,纷纷找到自己的位置,矮身坐了下来。
待众人全部落座之后,袁绍双手按在桌案上,郎声说道:“念讨董名册!”
早已等候在点将台上的一名小校,立刻展开手中捧着的一卷竹简,大声念到:“董卓祸乱天下,车骑将军绍奉大汉天子密旨,发檄文讨贼,现共计十八路诸侯会盟,分别为:第一路车骑将军、领渤海太守袁绍;第二路后将军、领南阳太守袁术;第三路冀州刺史韩馥;第四路北平太守公孙瓒……”
当小校在念到公孙瓒名字的时候,马超不着痕迹的向公孙瓒的方向看了一眼,在公孙瓒的身后,马超看到有三个神色各异的人站立在其后面,居中一人大耳长臂,面色白净;左侧一人面如重枣,一脸络腮胡须;右侧一人豹头环眼,面如锅底,虬须根根竖立。
根据史书的记载,马超已经猜到刘备会跟随公孙瓒一起前来会盟了。即便没有史书的记载,马超很清楚,以刘备的为人,是绝不会放过这样在天下人之前露脸的机会的,对于刘备的伪善和腹黑,马超可是半点好印象也没有。
马超暗中推断,眼下公孙瓒身后站立的三人,其中那个大耳长臂之人必定是刘备,右侧豹头环眼的那人,一定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猛张飞了,至于左侧那个红脸汉子,马超却猜不到他的身份了。原本应该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前来会盟的,可是因为马超的到来,历史原本的轨迹已经被打乱了,关羽已经投效到了马超的麾下,是不可能在出现在刘备身边的了。不过,马超知道刘备绝非易于之辈,既然能入得了他的法眼,想必这个暂不知底细的红脸汉子,也绝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一百零七章 各怀鬼胎
听闻曹操的叙述,各路诸侯心中暗自计较,更是谁也不愿担任先锋军,去汜水关当炮灰了。
见到各路诸侯沉默了下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