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踏三国-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史慈的话,惹得马超、杨奉和庞德三人同时笑了起来,马超边笑边为太史慈打开了谜团:“子义啊,你当真以为吕布是怕了咱们的疑兵之阵才退走的吗?那你就错了!吕布真正害怕的,是前来援助咱们的援军啊,他是看到漫山遍野若隐若现的旌旗,以及山间隐隐反射出的刀剑反光,疑心咱们引他入彀,这才不得不退走的啊。”
马超为太史慈解惑的时候,恰好周瑜也策马来到了跟前,听到了马超的话,在马背上向着马超抱拳笑道:“主公心思敏捷,一眼便看穿了真相,周瑜班门弄斧了。”不知不觉间,周瑜已经改变了对马超的称呼了。
见到太史慈依旧露出苦苦思索而未得其果的神色,马超向着周瑜比划了一个大拇指,而后身后在太史慈的肩膀上一拍,继续说道:“子义你想想,老将军与令明他们远道而来,又能带多少人马?充其量不过数千而已,区区数千人,如何能令举世无双的吕布望而却步?所以,为了逼退吕布,公瑾便想出这样一条妙计来,故意将山野之间遍插旌旗,又将周、郑两家的家眷散去山中,故意向着夕阳,令武器折射反光,营造出伏兵众多的假象,这样我们才能以疑兵之阵,惊退吕布啊。你说公瑾的这条空城计,妙是不妙呢?”
马超从头到尾完整的解释了一遍,就好像是他亲眼所见的一般,倒也与事实基本无二了。太史慈直到此时,才恍然大悟过来,忍不住向周瑜送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笑着说道:“如此说来,公瑾果然是妙计啊,生生把虎吕布给吓住了,哈哈,妙哉,妙哉!”
第一百五十九章 国之栋梁
马超的伤势,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倍感担忧。要知道,马超可是西凉军事集团的最高指挥官,是大家的精神领袖,是绝对的核心,若是马超出了什么意外,对西凉军事集团而言,无疑等于是大厦将倾,支柱被毁了。
所有的人都连声呼唤着马超,试图将马超从昏迷中叫醒,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马超依旧紧闭双目,面色淡如金纸,没有半分要醒来的迹象。
怀抱着马超的貂蝉,此刻早已是泣不成声了,她用一双玉臂环抱着马超的头,让马超的侧脸贴在自己的胸前,一滴滴连成珠串的泪滴,不断地从貂蝉美艳的娇颜上滑落下来,偶尔有些泪珠,从貂蝉的如花泪眼中滴落到了马超的脸上,然后与马超的脸色一起,变的黯然失色。
见到马超没有苏醒的迹象,最先从混乱中镇定下来的,是在场的人里年纪最轻的周瑜。
“诸位,主公此刻虽昏迷不醒,可适才军医已经诊断过了,主公是先受了暗伤,之后又心力交瘁太过,这才导致昏厥的,并不是致命的伤势,我等且不可自乱方寸。吕布被我们的空城计暂时吓退,可吕布毕竟不是等闲之辈,说不准过不了多久,他心中生疑,或许会回转而至也未可知,我等此刻应保护主公先行离开此处,寻一安全、僻静的所在,以便让主公安心静养方为上策啊。”
周瑜条理清晰的分析了一番,大体上指明了一行人后续的移动计划。
众人在听了周瑜的剖析之后,觉的入情入理,这才暂时收起了心中的担忧,合力将马超抬到一辆郑泰家眷的马车上,由貂蝉在旁照料,之后整顿人马,向着东边启行。
没错,正是东边,也就是向着长安的方向前进,只不过不再是来时的那条路了而已。
这也是周瑜的提议,他认为吕布一旦醒悟过来,追到黄土塬却不见马超的踪迹,一定会明白中了空城计,恼羞成怒的她势必会继续向西追击,怕是要一直追到关中与西凉的边界处才肯罢休了。
而自己这边,因为马超的伤势发作,大家耽误了好一会儿的功夫,再加上之前叙话的那些时间,如果仍然西行的话,用不了多久恐怕就要被吕布追上了,所以周瑜这才兵行险招,提议反其道而行之,只要不走吕布来时的那条路,选择在其他的岔路上避开吕布,等吕布追击无果,率部退回长安后,在另行定夺去向。这样既可以避开吕布的追击,也有利于让马超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便于他早些醒来。
周瑜的提议,首先获得了郑泰和周异的赞同;随后和周瑜一起经历过峡谷之战,同生共死过了的关羽、太史慈等人也表示了认同;最后由在场人中年纪最大、辈分最大的杨奉拍板,决定依照周瑜的提议行军。
当众人保护着昏迷不醒的马超,由另一条岔路向长安方向前进了约一个多时辰之后,吕布果然又率部折返了回来。
看着人去无踪影的战场,吕布脸色阴沉的可怕,在他身后的众位将领们,感受到吕布已经处于疯狂的边缘,一个个吓的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口。
当吕布派出去侦查战场的斥候将一条条消息回报给吕布,吕布再也忍耐不住,发了疯一样仰天咆哮了起来!
山间的马蹄印和脚印稀少,说明了什么?
插战旗的孔洞,全部加起来也只有数十个,说明了什么?
曾经被马超用于列阵的战场,只在中央处留下凌乱的印记,但撤走的印记,已经被全部打扫干净,没有留下一丝的痕迹,这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马超的援兵,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人!说明在吕布第一次退走之后,马超所部曾遭遇过巨大的动荡!说明马超现在心虚的很,甚至心虚到不敢留下退走的痕迹!说明先前马超大马金刀摆出来的诱敌战阵,完完全全是在虚张声势!说明从头至尾,这一切,都只不过是马超摆出的空城计罢了!
想明白了一切之后,本就被马超在一日之内,屡屡戏耍的吕布,如何还能平静?他甚至连表面上的平静都已经无法再维持了!三番五次被人碾压智商,吕布没当场疯掉,就已经算是够有定力的了。
吕布的咆哮,一直持续了数十个呼吸的时间,才渐渐停止了下来。可是这并没能减轻吕布心中的烦躁,反而令他更压抑了。
狠狠地咬了咬牙,吕布挥动方天画戟向西方一指,怒道:“追!就算追到西凉,本侯也要将该死的马孟起千刀万剐!”
吕布在盛怒的时候,是不会听从任何人的劝谏的,这是他长久以来未逢敌手而渐渐形成的自大所导致的。所以没有任何人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劝说吕布,而是各自喝令部下,按照吕布所指的方向,策马狂奔了过去。
在并州狼骑中,策马奔驰在前排的张辽,隐隐的感觉有些不对劲儿,可又说不出究竟问题出在了何处,只是在心中隐隐有一种感觉,在吕布的指挥下,别说追到西凉了,就算追到天边去,怕是也追不上马超的。那个叫马孟起的少年,一天之内便已经创造了许多的奇迹,再多加上一个奇迹,张辽也不会感到奇怪,张辽甚至觉的,将来能够结束烽烟遍地的这个乱世之人,非那个神奇的少年莫属!
深夜时分,在长安与黄土塬之间的一座山上,貂蝉宛如黄鹂般美妙动听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惊喜,打破了夜晚的沉静,将许多人从担忧中解救了出来:“诸位将军,君侯醒来了!”
听闻貂蝉的呼唤,十余名文武连忙快步来到临时为马超搭建的帐篷前,一个个张头探脑的向里面看着,浑然没有半分平素里叱咤风云抑或智珠在握的样子。
“貂蝉,这……是在哪里?”醒来的马超,睁开眼第一个看到的人,便是貂蝉。当马超看到貂蝉脸上尚未褪去的泪痕与满眼的喜悦之色混合到一起,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时,马超感到自己的心都要融化了。
“君侯,我们在公瑾的提议下,还留在黄土塬附近,只是换了个方向而已……”当下,貂蝉把马超昏迷之后的事情,大略的说了一遍。
等貂蝉差不多说完了,马超偏头看向帐外,牵扯着嘴角勉强笑道:“周郎妙计安天下,咳咳……公瑾果然睿智。”顿了一顿,马超抬手抓住貂蝉的柔荑,示意貂蝉扶自己起来,待坐好之后,马超借着火把的映照,又对帐外的众人说道:“我已经没事了,诸位,劳心了。还有些时间,诸位都去休息一下吧。公瑾,你来。”
见到马超苏醒过来后,确实没有什么大问题,说话也越来越有力,众人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纷纷对马超行礼,而后转身离去。
第一百六十章 建塞黄土塬
翌日清晨,东方泛起了鱼肚白。
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开始自天际映射出来,照亮了万物。
休养了一夜之后,马超的伤势明显比昨日好了许多,脸色红润了不少,此刻正伴着初升的朝阳,骑乘在龙象宝马上,率领着部众重新折道向西而行。东升的太阳在他的身后逐渐升上了天空,为他的背影镶嵌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边儿,仿似在无声的向世人诉说着,马超正如这朝阳一般,拥有着无限的未来。
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美好。
如此美好的场景,总会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人,或有意或无意的进行破坏。此时的杨奉,便在无意间当起了这样一个破坏者。
“我说孟起啊,你小子昨日可是吓坏老夫了,一言不合你就要晕厥啊!”
面对杨奉的调侃,马超也只好讪笑着说道:“岳父大人,这可怪不得我。谁让你昨天的戏演的那么逼真呢?要说被吓到,小婿倒是着实被您老吓的不轻呢。”
杨奉哈哈打消了两声,转头看了一眼貂蝉乘坐的马车,又将目光转了回来:“孟起啊,貂蝉小姐貌若天仙,老夫观其为人,倒也并非是红颜祸水,对你也是用情至深,与你可算是天造地设,倒也正相配。可你要给老夫牢牢地记住,若是你因为貂蝉小姐而冷落了婉儿,老夫可是要来找你拼命地!而且,婉儿必须是正室!”
尽管马超早已习惯了杨奉的言出无状,可闻听此言,依旧被雷了个外焦里嫩。自己的这个老丈人,看似威严端正,实则是什么话都敢说的,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不过这也难怪,杨奉原本就是草莽出身,又经过了在黄巾起义时白波分支的熏陶,最后才投入董卓麾下,正式成为朝廷命官的,在他的身上,有着鲜明的草莽英雄的印记,浑然不似那些身居庙堂之上的高官大吏们一样,有着深沉的城府。
面对如此的老丈人,马超也只好唯唯诺诺了,心里有些好笑,却又不敢笑出声来,憋得十分的辛苦。
“对了,孟起,你接下来作何打算?”
开足了玩笑之后,杨奉终于把话题拉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马超眼含深意的看了长安的方向一眼,悠悠说道:“如今的朝廷,已是病入膏肓,纵是仙丹妙药,怕也无法医治了。小婿能做的,也只有好生经营西凉,尽量在这个乱世中,保住一块儿净土罢了。”
“唉。这个世道,想要为天下百姓们保守之一块儿净土,何其之难啊……但是老夫相信你,你小子,肯定能行!”杨奉收起了玩世不恭的神态,先是深沉的叹息了一声,之后如此说道。
要说对民间疾苦的了解,杨奉可是很有发言权的。因为他本身就是出身草莽,从社会的最底层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对百姓们所面对的各种苦难,自然要比马超了解的透彻。杨奉知道“净土”之说,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那简直是难如登天。可在杨奉的心中,马超就是奇迹的代名词,既然马超说了能做到,杨奉便毫不怀疑。
沉默了片刻之后,杨奉又道:“孟起,那我们这便回转西凉吗?”
马超点头说道:“讨伐董卓,令我军损失惨重,我们必须尽快回去,重组奔雷骑。再说,袁绍他们名义上是为了大汉江山,实则却各怀鬼胎,只要董卓不逼迫他们太紧,他们就是一盘散沙,早晚要做鸟兽散,我们留下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不过,在回去之前,我还有件事要做。”
“哦?究竟是何事,值得你这样挂在心上?”杨奉不解的问道。
马超笑而不语,转头看向身侧的周瑜,笑道:“公瑾可为老将军解惑否?”
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顿西凉
马超率部绕路西行,与此同时,远在洛阳城中的袁绍等人,也准备沮丧的离开了。
现在的洛阳,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早已不复昔日繁华的景象,两百多年来的汉室宫殿被毁,城中的民房、建筑十成中有八九成都已倒塌,城内居住的人口更是十室九空;良田中长满了荒草,就连最为坚固的城墙,也出现了多处的破损,其军事战略要地的作用,一去不复返了。
这样的洛阳,也只能被称为曾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了。若是省略了曾经两个字,此刻的洛阳什么都不是。
面对眼前无尽的废墟,袁绍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致来,去重建这座古城了,而且他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更没有足够的号召力,将从城内流亡的人们,重新召集回道他们原本的土地上。
万般无奈之下,袁绍也只好选择放手了。
袁绍意兴阑珊,其他各路诸侯也有着同样的心理。即便是个别死忠于汉室的老臣,也只能是望而兴叹,老泪滂沱而无可奈何了。
洛阳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是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想要重建洛阳城,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那可是想都想不到的天文数字,就算把袁绍等人的全部家底都拿出来,也依然远远不够,更何况袁绍他们是绝不会为了重建洛阳,而将家底全部亮出来的。
洛阳,毕竟是天子呆的地方,就算是重建好了,外臣也是不可能留在洛阳的,既然如此,又为何还要去费力不讨好的重建洛阳呢?有那功夫,还不如多招募一些兵马,多锻造一些兵器呢。袁绍此刻,就是这么想的。
“诸位,听本盟主一言。如今国贼董卓将洛阳烧成了废墟,又胁迫天子逃往了长安,我等实在是鞭长莫及了。再者,马孟起、曹孟德他们先后叛离了联盟,导致孙文台、公孙瓒等几路诸侯也相继离去,我等的实力大大受损,已然无法在为国讨贼了。我意,我等今日以大局计,便先各自散去,回到各自的驻地招兵买马,继续壮大实力,等待良机,再行讨伐董卓,若何?”袁绍在张了数次口之后,十分苦涩的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来。
为了遮掩他的无能,袁绍毫不犹豫的将黑锅甩倒了马超和曹操的身上。似乎曾经声势浩大的讨董联盟,完全是被他们这两个老鼠屎给搅散的一样。
看到其他各路诸侯默然不语,袁术转了转眼珠,开口说道:“吾同意盟主的意见。为今之计,也只好如此了。我等若在向西进军,粮草供应的运输线就拉的太长了,乃是取祸之道啊。唉,想我十八路诸侯联盟,当初是何等的声势浩大?几乎震动了天下,可惜马孟起不识大体,眼光狭隘,硬生生的将大好局势给搅散了,真实令人扼腕叹息啊……”
虽然平时和袁绍这个庶出的兄长不对付,可在针对马超这方面,袁术却毫不犹豫的和袁绍保持了同一步调,黑起马超来,可是不遗余力的,将一切的罪过,都推到了马超的身上。
其他各路诸侯中,有人因为他们的话,将心中的怨恨与愤怒转嫁道马超身上的;当然也有一些明白人,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黑马超,不过是袁家这哥俩在为自己硬生生的扯出来的一块儿遮羞布罢了。
可不管怎么说,如今的局势摆在这里,大势已去,想要以目前的人马强攻长安,那无疑是痴人说梦。因此,在一片或真或假的哭泣声中,各路诸侯整顿兵马,互相做了道别,率领本部人马离开了洛阳,向着各自的驻地返回。
轰轰烈烈的十八路诸侯联盟,就此落下了帷幕,非但没有达成当初慷慨激昂的锄奸目标,反而成为了天下明眼人眼中的笑柄……
当然,也不是所有参与会盟的人,都沦为了笑柄。至少,马超不是。
虎牢关前,吕布施展神射之术,射落了十七路诸侯的旌旗,而唯独马超的冠军侯大旗始终屹立不倒;洛阳城内,马超率部奇袭洛阳,差一点就要救出天子刘协了,可却因为刘协的狭隘与胆小,白白错失了机会;峡谷之中,马超提前预判到了董卓迁都长安的可能,与曹操、孙坚毅然离开联盟,堵截董卓的辎重部队,并成功的以少数人马将其彻底击溃,截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并对这些战利品进行了合理的使用;黄土塬上,马超以未及弱冠之年,与举世无双的吕布激战了一百个回合,之后又和周瑜配合,摆下了空城计,吓退了吕布……
第一百六十二章 西凉大变革 上
马超目前最高的官职为西凉刺史,最高的爵位则是冠军侯,尽管他是西凉的最高领导者,可是他也没有制定律法的权力,而只能制定州郡之内推行的“制”与“令”。为了不落人口实,成为敌对势力口诛笔伐的对象,引导其他不明就里的人将马超推到大汉王朝的对立面,所以以马超为首的西凉军事集团,只能将各种新出台的制度,以制或者令来命名。
当然,无论新制度叫什么名字,都是不会妨碍它应有的效应的。
通过整整三日的研究,以及与麾下文武们数十次的讨论,反复磋商之后,马超终于得偿所愿的制定出了比较先进,也切合西凉实际情况的一系列法规。
在这一系列的法规中,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法规,是以民为主的。黎民百姓是建国的根本,现在的马超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建国,而且现实条件也不允许他那么做,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西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要改革有显著的成效,西凉的人们安居乐业的同时,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流民闻风而来,到西凉定居和生活,由此产生的劳动力和兵源,将是马超日后争霸天下的根本之所在。
民以食为天。在民生的问题上,能让百姓们吃饱,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永远都是摆在第一位的。针对目前西凉粮食匮乏的问题,马超决定实行屯田制和均田制,双管齐下,大力治理目前西凉的土地问题,进而解决老百姓们的吃饭问题。
屯田制,在历史上最早是由曹操提出来的,有着后世历史经验的马超,对曹操的这一首创进行了移植,并植入了一些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细节,使其更加完善。屯田制目前在曹操所辖的地盘上,已经初见规模,但距离真正成型,还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现在马超提前一步,让屯田制在西凉率先大规模施行了起来。与曹操提倡的两类屯田制不同,马超所制定的屯田制,分为了三类。除了原本的军屯和民屯之外,马超还特意加入了商屯这个板块,使得屯田制的覆盖面更为宽广。同时无形中拉近了农民和商人之间的距离,对降低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的作用。
屯田制中的军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 分的对象是戍边军队。西凉与益州的汉中、关中的河西地区接壤,为了防止这两个地方,尤其是占据关中之地的董卓杀回西凉,马超自然是要设立戍边军队的。戍边军队在各级指挥官的率领下,在负担镇守边关的任务前提下,还要在边关开垦土地,使荒地变为良田,进行自给自足,这是解决边关粮食运输困难的最有效途径。并且,马超还特意规定,戍边军队所生产出来的粮食,只需要拿出两成来做为赋税即可,这对戍边军队将士们的积极性,是个极大地鼓舞。
第二部 分的对象则是地方军队。在地方军队中,负责镇守各地的地方军,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两半,一半的时间进行训练,另一半的时间则用来种田。这样既保证了地方军的战斗力,同时还能保证当地的粮食产量。当然,因为地方军一般只是镇守地方,很少被抽调到第一线,所以他们所缴纳的赋税就比戍边军队高了一些,每年收获粮食的时候,要缴纳五成的收量。这个比例虽然不低,但也很容易被地方军所接受,毕竟,相比之前董卓执掌西凉时,实在是要好的太多了,不但不会被无休止的搜刮,而且还有额外的收入。
相比军屯,民屯则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 分就是原有的土地拥有者,也就是那些土生土长的西凉人,包括从原来的羌氐两族中,融合到西凉人中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劳作,在自己的牧场进行畜牧,官府会提供相应的帮助,为他们开凿水渠、免费提供耕具、牛车等,在获得诸多福利的同时,他们则要拿出全年收入的三成,缴纳到官府做为赋税。
第二部 分的对象,是那些流亡到西凉的流民。因为董卓迁都长安,造成关中地区的居民大量流亡,在这些大规模的流民中,有三成左右的流民来到了西凉。针对这些失去了土地,生活没有依靠的流民,马超将无主的土地租赁给他们,使他们客居西凉,也有土地可以耕种,生活自然也就有了保障。与地方军队的相同,这些流民租种官府的土地,必须要拿出五成的收入座位赋税。赋税虽高,但也切实的解决了他们生计问题,而且只要勤快一些,五成的收入,也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相对宽松的过上安稳的日子了。
除了原本拥有土地的和流民之外,民屯中的第三部 分对象,是正规军和戍边军队将士们的家人。正规军要保持全天的训练进程,从而保证有效的战斗力,所以马超并没有安排他们进行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