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踏三国-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助马超尽快的稳定关中,而来也可以和周瑜父子团聚,不必牵肠挂肚的遭受分离之苦。
  而正值壮年的国渊、许慈等一批中间力量,也随同来到了关中。目前西凉已经成为了马超名副其实的后花园,局势相当的稳固,将这一大批人才调配到关中来,也不会影响到西凉的正常发展。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马超还是把德高望重的荀爽留在了西凉,并以杨阜和高顺这一文一武为辅,共同镇守西凉。荀爽大局观强,可以把握全局;杨阜机智过人,遇事能随机应变;高顺统御能力一流,留在西凉既可以让马超感到放心,而且还可以在西凉不断地训练新兵,将高素质的兵源输送到需要的前线来。
  在拿下关中之后,马超便令俄何烧戈率领部下将士返回了牧区。牧区是个敏感的地带,若长久的处于北宫伯玉一人独大的状态中,显然是不明智的,让俄何烧戈返程,牧区便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了。而且此次关中之战,俄何烧戈已经用他的行动,向马超证明了他的忠诚,有了俄何烧戈在牧区的协防,西凉大本营便会更加的稳固。
  一众文武部下的到来,让马超信心大增,他把在西凉制定的军中令、屯田制等几种令法,开始在关中地区逐步的推广了下去,在逐步削弱士族势力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强化着以马超为首的军事集团的根基,渐渐地在关中地区生根发芽,慢慢的站稳了脚跟。
  在马超整顿关中的数月时间中,他的收获是巨大的,与他的春风得意相对应的,则是兖州曹操的焦头烂额。
  自从将刘协接到许都以来,刘协还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兖、豫两州的主人了,经常对一些事情指手画脚,惹得曹操头疼不已。这还不算,当被马超从长安遣散出来的数十位大臣,赶到了许都之后,刘协认为他有了自己的团队,便更加的肆无忌惮了,以董承和士孙瑞为左右手,不但插手许都的政务,甚至还有了把手伸向军事层面的迹象。
  本来曹操是不想和刘协翻脸的,他原以为到了许都,刘协折腾一阵子之后,发觉没有人听他发号施令,便自然而然的会老实下来。可是数月时光以来,刘协非但没有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还想把触手伸向军事方面,这就触及了曹操的底线了。
  再加上那些腹中空空,却极尽造谣生事之能的大臣们推波助澜,刘协更是日益骄狂,处处明里暗里的和曹操作对,曹操又不好做第二个董卓,心中就别提有多郁闷了,甚至因此而换上了头风之症,时常被气的头疼欲裂。
  在忍无可忍之后,曹操召集了部下的几名心腹,包括郭嘉、荀、程昱、荀攸四大谋士在内的几大智囊,责令他们务必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让刘协被迫认清现实。
  在几大谋士的出谋划策之下,曹操决定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围猎。借着这次围猎的机会,让刘协真正的感受到,谁才是兖、豫两州之主。
  得知曹操要为自己举办一次围猎,刘协兴高采烈的答应了下来,并在围猎当日,披盔贯甲,握弓骑马,带着数十位大臣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围猎场。
  前半日的围猎,刘协是十分开心的,他今天特别的兴奋,射出的箭矢也比平时精准了许多,意气风发的他,甚至有一种错觉,这里不是围猎场,而是真正的战场!而他自己,就是那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王者!他幻想着,他所有的敌人,都如同手下的猎物一样不堪一击,随时可以被他一箭射杀。
  在这一刻,刘协把自己当成了中兴大汉的光武帝刘秀,不,在刘协的心中,他认为自己未来的成就,甚至要远远超过刘秀!成为千古一帝!
  到了正午时分,曹操派人来通知刘协,到中军的点将台用膳。刘协欣然答应了下来,收起了弓箭,和数十位大臣们施施然的赶往了点将台。
  然而等刘协来到点将台下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了气氛有些不对劲儿了。数万名顶盔贯甲、手握利刃的精壮劲卒,脸上没有半点的笑容和恭敬,有的,是无尽的肃杀之气。
  在两侧队列的尽头处,站立着两员大将,这两员大将刘协是认识的,他们便是曹操的心腹大将夏侯、夏侯渊兄弟二人。见到刘协到来,夏侯兄弟非但没有躬身行礼,甚至连脚步也没有挪动一下,夏侯还将腰间的宝剑撤出了半截儿,晃动着明晃晃的剑锋,对刘协冷冷的说道:“陛下请在此稍后,我家将军正在处理军务!”
  夏侯的言下之意,便是曹操暂时没空见刘协,让刘协老老实实在原地等候,等曹操有时间了,才会召见刘协。


第二百三十二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通过一场围猎,曹操震慑住了刘协这个自大狂,开始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战略部署。
  在刘协来到许都之前,许都还只是被叫做许昌,曹操也还只是个有实无名的兖州牧,他被朝廷正式册封的最高级别官职,依旧停留在陈郡太守的位置上。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因为曹操的手里,攥着一个刘协。
  在曹操的建议下,刘协将年号改为“建安”,定都于许昌,并将许昌更名为了许都。
  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被刘协授予了尚书令的职务,并代领了司隶校尉之职,负责整个许都的治安和人事调动;
  两个月之后,因为曹操的“功勋卓著”,在满朝文武大臣的集体奏请下,刘协再次对曹操进行了擢升,任命曹操为司空,同时行车骑将军事,使得曹操正式位列三公,并拥有了节制百官的特权,这在以往被任命的三公中,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假刘协之手,获得了史无前例晋升的同时,曹操也对部下的文武官员们,进行了大肆的封赏。当然这一切的封赏,也都是通过刘协之口来进行赏赐的。基本上,经过曹操这么一折腾,他部下的官员们,几乎都是平步青云,什么都没做,就被连升了三级。尤其是曹操的心腹重臣们,全部被曹操安排到了位高权重的实权位置上,曹操通过他们,彻底掌握了所谓大汉朝廷的朝政。
  在对部下大加封赏之际,曹操也没忘了给刘协身边的人们一点甜头。例如董承。士孙瑞等老臣,曹操也借刘协之手,把他们推上了更高的位置上,但却并没有安排给他们任何的实权,其余跟随在刘协身边的大臣们,大多也都提升了一级,被放置到了较高的虚职上,却剥夺了他们所有的权利,就这样,这些元老忠臣,包括刘协本人在内,全部被曹操轻描淡写间而束之高阁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曹操在震慑住了刘协之后,他的大手笔可远不止这些。在整顿完了许都的百官官职之后,曹操还以刘协的名义,强迫刘协发布诏书昭告四海,为冀州的袁绍晋封了邺侯的爵位,并授予假节的特权;为淮南的袁术晋封为了左将军,加封阳翟侯爵位;为盘踞江东准备东山再起的孙策加封了吴侯的爵位;就连已经成为曹操心腹大患的马超,也得到了封赏,加封为了骠骑将军。
  这些人中,大多和曹操并不和睦,但曹操在对他们进行封赏的时候,却是毫不手软,可谓是极尽所能。曹操这样做,无非是想要告诉天下的各大诸侯们,天子刘协在他曹操的手里,但是曹操此刻并不想和大家把关系搞僵,你好我好大家好,平平安安的各过各的日子就好。
  当然了,曹操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内,如果这些诸侯们,一旦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曹操的封赏,那就等于是认同了许都朝廷的合法性了,今后曹操便可以肆无忌惮的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正所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现在曹操以朝廷之名义,封出去了这么多的官职,日后,这些诸侯还好意思和曹操作对吗?
  比如和曹操一直面和心不合的袁绍,他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假借诏书,给自己封了个大将军的官职,可以任免天下所有的武将官职,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了,曹操也没什么更高的官职封赏给他了。
  但是曹操不但给他晋爵为邺侯,还授予了“假节”的特权。所谓假节,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就是可以被视为是大汉天子的使者,在很多的场合、很大的程度上,都可以代表天子进行一些事务的处理,同时拥有和天子一样的礼仪仪仗,这在如今这个时代,可是很了不起的特权了。马超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时候,也是被明确授予了假节的特权的,只是不喜欢排场的马超,从来没有真正的使用过这个特权罢了。
  这一个假节的特权,以曹操对袁绍的了解,深知好大喜功的袁绍,是最喜欢这些场面上的东西的,这个特权,绝对是袁绍所无法拒绝的,只要他接下了刘协的天子诏书,那么他就将被迫被判定,承认了许都朝廷的合理合法性,日后要是做出什么对曹操不利的事情来,那可就是等同于叛国的行为了。
  再比如马超,马超本身的冠军侯爵位已经很高了,所拥有的特权也是足以秒杀天下间任何一个诸侯的,但是他本身的官职并不高,与他的爵位和特权并不匹配。所以曹操便加封他了一个骠骑将军,骠骑将军可是仅次于袁绍大将军和曹操车骑将军的最高武将官职了,在这个战乱四起的时代,骠骑将军算是等同于三公之位的。
  总之,曹操的这次重重的封赏了几个势力强大的诸侯,也是下了一番苦心的,他根据每个诸侯的不同需求,恰到好处的送给了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诱使他们不得不乖乖的接下曹操借刘协之手赏赐的恩惠,从而三缄其口,不再对许都的合法性做任何的评论了。


第二百三十三章 博弈
  距离曹操派来使者送过来天子诏书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以来,马超整日里都捧着这道诏书,和部下的贾诩、周瑜等智囊反复的探讨着。
  说实在话,曹操这次给出的甜头当真是不小,而且切好击中了马超的软肋,打在了马超迫切需要的地方。可是,如果就这样乖乖的接下这道诏书,马超又是十分的不甘心。
  他可不想让天下人认为,自己和其他诸侯一样,与曹操乃是一丘之貉。其他的诸侯欣然的接受曹操假刘协之手发布的诏书,看似捞取到了很大的甜头,实则却是无形之中被曹操给算计到了,以后也别想在曹操的面前做到底气十足了。
  马超发自内心的,不愿意眼看着曹操成为这场政治闹剧中的最大受益者,无论如何,他也要在曹操已经被送到嘴边的大蛋糕上强行撬下来一块儿才行。
  经过半个多月的商议,最终还是有毒士之称的贾诩,谋划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计策,用马超的话来说,贾诩的这个计策,简直是太“歹毒”了,就好像是穿肠毒药,保证能把曹操毒的头风发作,跟吃了黄连一样,有苦说不出来。
  按照贾诩提出来的这个计策,马超亲笔给刘协写了一道奏折。开篇先是表达了对刘协的尊敬,紧着阐述了自己率兵攻打长安,本来是想将刘协救出水火之中的,不料刘协却偷偷跑到了曹操那里,致使马超始料不及,隐晦的表达了自己未能及时阻挡曹操挟持刘协的原委,将一切的过错都不着痕迹的推到了刘协本人身上;
  再往后,马超又提出了对朝廷的封赏感到惭愧的心意。他在奏折里指出,正因为是急于将刘协从董卓的魔爪中解救出来,所以西凉的三军将士才会如此用命,在付出战死两万余人的巨大代价下,才能在一日之间强行攻克长安的外城,而马超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功绩,最终能铲除董卓余党,平定长安乃至整个关中,那是三军将士们的功劳,若是论功行赏的话,理应对将士们进行封赏才是。马超言辞恳切的请求刘协收回对他骠骑将军的封赏,转而请求看在三军将士拼死用命的份上,对作战有功的将士进行应有的赏赐。
  在奏折的后半段,马超特意指出,长安乃至整个关中目前已经相对安全了,“诚心实意”的请刘协能够回到长安来,这样的话,西凉的三军将士们,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精神领袖。
  最后,马超还特意提了几笔对董卓尸首的处置,描述了董卓死后,被暴尸烈日之下整整三日的残酷惩罚,最后才由当代名士蔡邕为其收尸入殓。为了保护蔡邕,马超主动提起是他给董卓收尸的。这个消息不久之后刘协一样也能知晓,与其由外人来说,引起刘协的愤怒,还不如马超主动说出来,平息刘协的怒火。再说,即使刘协再怎么对蔡邕不满,他也根本不可能越过马超,而把蔡邕怎么样。
  长长的一篇奏折写完之后,马超还命人从缴获的财宝中,精心挑选出了九件精美绝伦的玉器和五套端庄大气的瓷器,连同奏折一起送给刘协送到许都去。
  玉者,国之重器;瓷器,乃是尊贵之人方可使用。玉器和瓷器,可以表达马超对刘协的尊敬之意。而九和五两个数字,又暗合刘协九五之尊的身份,借此来突显他的崇高地位。当然了,马超内心中对心胸狭隘的刘协并不存在任何的好感,但是面子上的工程,还是要做到位的,演戏嘛,当然是要演全套的了。
  当马超的奏折连同玉器、瓷器一起送到许都,最先过目之人,理所当然是曹操。刘协名为大汉天子,实际上,自从到许都的那一刻开始,他的所有权利都已经被曹操架空了,只剩下了一个大汉天子的架子罢了。
  仔仔细细的看了几遍马超写的奏折,曹操的眉头忍不住紧紧地皱到了一起。
  这个马超,还真是贪心不足啊!这道奏折说的客气,什么不敢居功之类的,实际上,那不就是再为部下们讨要官职吗?天子诏书,代表着大汉天子的金口玉言,岂能是说改就改的?既然已经封赏马超为骠骑将军,怎么可能会收回来呢?马超是明知道这一点,还厚着脸皮把功劳推给部下,那就是明摆着要曹操也像大加封赏他自己的部下一样,给马超的部下们也挨着个的封赏一圈啊!


第二百三十四章 曹操的反击
  经过几番较量,最终在和马超的政治博弈中,败下阵来的曹操,倒是显得很坦然。
  毕竟,这场博弈是马超率先发起的,他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打了曹操以及他麾下的几大智囊们一个措手不及。曹操在把刘协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后,不可避免的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震慑刘协方面,还得忙着安抚各路诸侯,迫使他们承认许都朝廷的合法性,不可能分出太多心思去关注远在长安的马超的一举一动。
  因此,面对马超这一招妙棋,曹操也只能是吃瘪了。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曹操的气魄来了。说好听一些,是他气度恢弘;说难听点,则是他再次展现了一代枭雄应有的手腕。既然无法合理的打压马超,曹操倒是毫不吝啬的给马超的部下们送去了数十个官职,以关羽为首的武将和以贾诩为首的谋士,都得到了跨越性的升迁,俸禄比起之前,升迁幅度最低的人,都提升了至少两百石的俸禄。
  当然了,曹操如此大肆封赏,也是暗含心机的。他随手开出了一张张的空头支票,给马超部下文武加官进爵,实际上,却是无形中大幅度的提升马超部下文武众人的俸禄,那可是能够给马超造成相当程度的经济负担的。
  或许数十位文武官员的俸禄,比起马超从董卓和他部下众人手中得到的许多珍宝,还算是九牛一毛,可是不要忘了,马超的部下,可是还有近二十万的士兵们呢!官员们无一例外的提升了俸禄,那这二十万的士兵,按理来说也不可能再拿着原来的军饷而没有任何变化,至少也要适当的加一些军饷才是。
  这也是曹操考验马超的又一种方式,他想知道,马超到底会怎么做。是背负着今后长久的经济负担为将士们提升军饷,还是对此置若罔闻呢?曹操倒是希望马超能选择后一种方法,那样的话,势必会在西凉二十万将士们心中造成无法弥补的裂痕,从而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因素。或许在日后,曹操能够利用到这个不稳定的因素也说不定呢。
  败中求胜,曹操坦然承认了自己此次的失败,但与此同时,他也发出了强有力的反击。
  究竟该怎么评价曹操,别说这个时代的人们了,就连后世几千年的后人史学家们,对曹操都褒贬不一,没有一个完整的定论,曹操究竟是能臣还是奸雄,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单从这次处理事情的手段上来说,曹操无论是能臣还是奸雄,都可以实实在在的被称得上一声“人杰”了。
  至于马超奏折中请刘协回到长安的请求,别说是曹操不肯了,就连刘协,实际上都是不愿意回去的。曹操是不想让刘协这块金字招牌脱离自己的控制;而刘协则是无颜再回到长安了。当初,刘协是那么毅然决然的不相信马超,一头扎进了曹操的圈套之中,如今又要他返回头去接受马超的保护,刘协只要还有一丝一毫的面皮,便肯定不会那么去做的,他也放不下那所谓大汉天子的架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曹操上书请奏,将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之地,撤出司隶校尉部的统辖,转而改称雍州。刘协一则被曹操压制,二来考虑到自己和大汉朝廷的颜面,也就同意了曹操的这一请求,命人起草了一道诏书,将改制的事情连同对马超部下文武官员的封赏,一起写进了诏书里。
  同时,刘协在经过曹操的同意之后,也没有撤回对马超的封赏,依旧任命他为骠骑将军,还加封马超为雍州牧,至于马超原来担任的西凉刺史的职务,则是被撤销,转而封赏给了马腾。因为董卓曾经担任过西凉刺史,所以刘协在诏书中改换了一下说法,任命给马腾的官职改成了凉州牧,以区分和董卓时期西凉刺史的区别。
  所谓司隶校尉部,是大汉对京畿地区的统称,意指拱卫帝都京师之地。现在既然刘协已经不可能回到长安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司隶校尉部,自然也就无法在被称为司隶校尉部了,改为雍州,倒也是合情合理。雍州这个区域,在大汉的历史上也是曾经出现过的,基本和马超现在盘踞的关中之地大体一致。
  刘协的这道诏书,很快被送到了马超的面前。


第二百三十五章 绝色甄宓
  忙碌了一整日之后,马超终于从各项事宜中抽出身来,难得的来到了自己的侯府之中,陪着两位娇妻共进晚餐。
  这座冠军侯府乃是新建的,毕竟马超已经把军政中心搬到了长安来,这里以后就是他的大本营了,没有一个可供他生活、休息的地方,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说是新建,其实也就是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了一番整改而已。这座大院落,原本是董卓部下李的府邸,整个院落四进四出,修建的极为奢华。除了董卓自己的府邸之外,算得上是长安城中数一数二的大院子了。
  马超来了之后,命人去掉了院落里大部分的浮华之物,点缀上了一些古朴大气的装饰,在抹掉了李留下的印记之后,才将冠军侯府的金字牌匾,悬挂到了府邸的门楣上。至于董卓旧日的府邸,为了避嫌,马超是肯定不会去住的,以免落人口实。现在董卓的那个超大、超豪华的府邸,经过休整之后,已经成为金城商会的总部所在了。
  金城商会人员众多,需要进行秘密研究的课题也不在少数,新总部内的各间密室,倒是可以很好的保护这些商业机密,同时容纳起数以千计的总部工作人员也不在话下,除了杨婉儿和少数几个人之外,其他的人一切的活动都是在总部之内进行的,这样也可以防止被外人探听到金城商会总部的虚实。
  现在金城商会可是马超手中的钱袋子,对金城商会的保护以及对中高层人员的关照,马超可是不遗余力的。
  话归正题。
  回到自己的侯府,马超迈着轻松的步子,来到了府中用餐的地方。
  这个时辰,正好是府中上下人等用餐的时间。
  自从大婚之后,杨婉儿便管理着金城商会;貂蝉便负责府中大小事务的处理,这两位绝美的贤内助,一内一外,默契十足,给马超解决了不少事情,马超这才能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处理军政要务、带兵远征。
  当马超来到用餐之所,进入他眼帘的,是一片安宁祥和之象。在餐厅的正中央,摆放着一个超大的八仙桌,说是八仙桌,可至少能容纳十多个人一起用膳。此刻,在这个超大的桌子前,只坐着三个人。
  主位的位置上,是空着的。不用说,这一定是给马超预留的,不管马超能否每日都回到府中用膳,但是他的位置,一直都会存在,没有人敢坐到那个位置上,杨婉儿和貂蝉也决不允许有人那么做。
  主位的两侧,则是属于主母的位置,也就是女主人的位置。这两个位置上一左一右分别坐着杨婉儿和貂蝉。隔着两个空位之后的位置,是客位的位置,这里平时也都是空着的,除非马超在用膳的时候需要见特殊的人。但是今天,在马超没有回府的情况下,客位上竟然坐着一个窈窕的背影。
  这个窈窕的身影,是谁呢?马超竟然感到有些眼熟,但是一时之间,却想不起究竟是谁了。
  看到马超到来,杨婉儿和貂蝉连忙站了起来,退到了桌子的边缘处,对着马超施礼之后,便安静的垂手站立。那个窈窕的身影,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