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福王(浪漫)-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筹备工作就已经让他有点力不从心了。既然孙奇逢是铁了心要走,他总得趁开张前在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捞点帮手,要知道其它几个部门抢人的行为比他还恶劣。
“教衍圣公失望了,学生……”所谓文人相轻,杨廷枢罗罗嗦嗦一大堆无非就是想告诉孔衍植,虽然教育部那边很诱人但他也绝不愿意不战而逃,更不可能永远处于下风,让那个没脸没皮的孙奇逢在自己面前臭显摆。
“哎……”孔衍植失望地摇了摇头,看来这抢人的活还真不太适合他,得抽个空拧上两瓶好酒去找高迎祥讨教一下才行。但他也不愿这么没面子地离开。做出最后的努力又掏出一份奏章道:“这是福建巡抚熊文灿给朝廷的奏折,老夫见皇上阅之甚喜,故誊抄了一份。你再看看吧,或许会发现外交部那边就一群败类,真不适合吾等高风亮节的正义之士!”
“无耻!这家伙简直就是衣冠禽兽!”就在孔衍植以为阴谋得逞的时候。杨廷枢突然哈哈大笑满脸崇拜地道:“熊大人跟随将军多年,其学识早已融贯中西故能见微知著,实乃我大明首任外交部尚书不二人选!若学生能跟随其左右聆听教诲,此生足矣!”
“啊?”孔衍植狠不得抽杨廷枢几个大嘴巴子,有这么戏弄人的吗?他当然知道那篇奏折里都写了什么,虽然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皇党奸佞都承认熊文灿栽赃嫁祸的能耐是越来越大,确实是干外交工作最适合的人选,但眼下的结果却不是他想要的。
熊文灿的奏折很长,也很正规。虽然同样都是从宗教问题入手,但他可没象孙奇逢那样天马行空地胡编乱造把史书写成科幻小说,而是以历史依据以事实为准绳,用唯物主义辨证法充分阐述了这次倭岛内乱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嗯,没错,熊文灿给这次倭岛事件的定性就是内乱!
在这封奏折里,熊文灿并没有故意使用春秋笔法去隐瞒什么。郑家海盗集团依然是因进攻东番岛失败后退守倭岛,镇国将军依然是受了西方盟友的委托,接受了各国海商的血泪控诉而出征清剿破坏世界和平的海盗。所不同的是,这两家伙都比较倒霉,刚到九州岛就碰上了一场导致数百万人丧命的宗教战争。善良的镇国将军不顾自身安危,率领寥寥无几的正义之士使尽浑身解数用他们仁慈的心去感化杀红了眼的倭寇,终于劝得鏖战中的双方决定坐下来好好谈谈。
得以脱困的郑家海盗面幡然悔悟。在承认了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后决定弃恶从善,接受大明朝廷的制裁。而虚怀若谷的镇国将军也没有过分为难他们,仅是判了个三百年的劳动教养,希望这群海盗能够用辛勤的汗水去净化他们的心灵。
然而,镇国将军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面对倭寇本岛上更加混乱的局面他也束手无策只能如实上奏朝廷。于是温良恭俭的崇祯皇帝出手了,他派出大明帝国最为庞大的海外军团,扛着那面出现在了倭岛。但他们不是去征战,而是去维护和平的,他们的任务是劝交战中的双方放下屠刀坐到谈判桌前,好好谈谈。
可谁知道即便是有了李自成等人的尽力撮合。倭寇还是不给面子,居然在海外军团的注视下仍旧我行我素大打出手,最终导致天怒人怨灾害频生。面对着因万年不遇的流星雨而引发的森林大火,备受委屈的海外军团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地投入到抗灾救难中去。在自身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保持了极大地克制甚至还耗费人力物力重建了毁于战火的京都城……
最后信奉佛教的政仁和笃信西方异教的德川忠长终于被感动了。他们放弃分歧要求来自大明的仁义之师留下来。为了表示诚意,也为了避免将来再次发生这种不理智的破坏性事件,这两位倭岛上的实际统治者主动将倭岛出租给大明朝廷代为管理。而他们则握手言和回到新京都城,希望能耗尽毕生精力共同钻研融合了天下大爱的新宗教,就连名字他们就想好了,就叫回家睡教!
作为整篇奏折的结束语,熊文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西方传教士就是导致倭岛混乱的根源。但却含沙射影地让大明西方盟友背起了这个黑锅。毕竟现在发生在天竺的事情就很能说明问题么,有胆子拆了佛教圣地的家伙会不指示人拆完倭岛内的寺庙?
“让学生不明白的就是这最后的评语了,还请衍圣公不吝赐教……”杨廷枢对于前面那些鬼话到是非常认同,熊文灿不但合理地解释了大明军队为什么会留在那里,还为大明朝廷塑造了一个光辉正义的形象。在这个基础上稍加修辞,那就是一篇让人不得不信的标准史书,因为那个熊大人还顺便提了一句,要借修书之名收缴倭寇自己的所有书籍,对于不适合的东西全部销毁。届时,大明的官方记载就是唯一的参考。后世学者想反驳都找不出依据来。
但让杨廷枢搞不清楚的就是,为什么要让那些西夷来背这口黑锅。要知道人家至少目前还是大明的忠实盟友,每月花费大量金钱从山海关及洛阳拉走一车又一车的假冒伪劣产品,为大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背后泼脏水的行为,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老夫也实在难窥其中奥妙……”孔衍植到是知道其中原由。但他却不能说出来。毕竟朱由骢谋划的宗教战争到现在为止还属于绝对机密,除了洛阳那一家三口以外,整个大明就只有皇帝和各部尚书及一品大员邹维琏跟内定的外交官周凤翔才清楚。熊文灿如此做无非就是要借倭岛事件埋下伏笔,把将来搅乱整个世界的战争恶名栽到那票不太老实的西方盟友身上,而大明则站到道德的高度上火中取栗大发横财。“不过你真决定要去报考外交部了么?”
“教先生失望了!”杨廷枢恭敬地行了个礼,毫不掩饰深藏在心中的贪婪道:“镇国将军曾说过,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我大明一直保持强盛,那就可以任意书写别国的历史,这或许对别人来说不重要。但学生才识浅薄,若想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做出一点成绩让世人记住,加入外交部为我大明帝国的每次扩张做出合理解释,无疑是最便捷的方式。”
“看来你是已经下定了决心了!”孔衍植无奈地摇着头,他就闹不明白了,其实加入教育部摧毁别人的文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啊,为什么他就那么难忽悠成功呢?看来那两瓶酒是没法省了,还得去找高迎祥讨教一下,省得下次好不容易找到个人才又被无情地拒绝。
“既然你想参加外交部的考核……”虽然没能笼络到杨廷枢,但孔衍植还是保持了君子成人之美的传统美德,善意地提醒道:“那你或许应该去即将赴倭经商的温长卿等人处走走,他们虽然被赶出了朝堂,但其圆滑的处世技巧,擅于左右逢源的办事能力还是很值得你借鉴……”
“谢恩师指点!”杨廷枢的性格就是过于梗直,所以才会写篇史书连着被退回八次,但现在他已经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学生一定不会辜负先生厚望,争取做个没脸没皮的大明外交官!”
“去吧!”回头看了看即将被改早成养老院,专职接待那些不能接受新知识又不肯放下架子出外经商的顽固份子的翰林院,孔衍植深深地叹了口气道:“既然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老夫也要去审定教材,为大明源源不断地培养出能够延续这个殊荣的学子而尽点自己的微薄之力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募劳工
倭岛被朱由骢强行租下了,而且还是只管饭不给钱很难说清时效的租赁,有四十余万海外军团跟十七万大明正规军在那里镇着,虽然现在战事还未结束但各地反抗份子将很快被肃清。倭岛的历史被人给篡改了,即使还得经过漫长而曲折的等待才能看到最终的正式记录,但有那群没脸没皮的大明外交官在,恐怕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人会怀疑大明朝廷在倭岛上所有举动都是正义合法的。
“老爷……”南浦港内,全城最豪华的破屋外,衣着鲜艳的闵文达恭敬地站在门外。虽然现在大明朝廷已经开始取消原来的阶级划分制度,但毕竟那士农工商的排法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最忠心的家生子他很是闹不明白,前些年还风风光的自家老爷被罢官后怎么变得自甘堕落,居然放弃尊严跟自己这些下人一样干起这四民之末的商人营生来了。
“文达啊,进来吧!”听这屋内传来的声音,好象并没有一丝的不满或哀怨,反而充满了急迫的感觉。
在那个该死的陶谦之忽悠下,曾经的家产万贯仿佛是南柯一梦,现在连一家人的吃喝都成了问题。而随着崇祯皇帝驾临南京赖着不走,夕日的位高权重更如过眼云烟轻轻散去,亏得自己目光如炬才能赶在皇党奸佞动手前主动坦白争取到了从宽的机会,否则被赶出朝堂事小,让人给抄家灭族那才是哭都没法哭。结束了,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至少自己的小命还在,仁慈的皇帝给留了条活路。
从美梦中醒来的闵洪学发现自己和那些同僚一样早就被洛阳的镇国将军给盯上,所有的努力只不过是在替人做嫁。但他却很难兴起对朱由骢的恨,毕竟能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死胖子手下全身而退就已经值得焚香祭祖乐上大半年的了。
想起在离开南京前参观昭狱时看到的那一幕。闵洪学就感觉后背发凉。那死胖子下手可真够狠的啊,当年收复辽东后听人说洪承畴被死上了半年还以为是笑谈,可等见到崇祯六年才最终定案仅被判两个月死刑的张瑞图等犯事东林党人后,他才知道那绝对不是传说。只要进了昭狱想活着出来基本是不可能的,就连寻死也还得看那群刽子手敢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在帮助别人解脱的同时让自己也享受一下那种待遇。
可即便是知道那个死胖子在撺掇皇帝搞血腥镇压,清理一切可能阻碍大明发展的士人又有什么用?想跟以前一样有事没事地就整点动静出来,然后跑去把皇帝给臭骂一顿?这个不难,但前提是得把本职工作完成了才行。否则就那整个倭岛战役结束后只添了吴三桂这一个住客的昭狱有很多空房,那票闲得没事做的刽子手绝对会打着横幅举行一场热烈的欢迎仪式,而他们才不管你是汉奸或者朝廷蛀虫呢。
想起兵造反?别说现在的百姓没那么好忽悠了。就算是让齐楚浙党联合起来招募到一群不怕死的笨蛋又有什么用?那死胖子早已凶名在外,敢肥手一挥就让数百万颗人头落地的家伙,还会介意有人给他再送上点添头么?更为可怕的是,在倭岛上横行霸道的只是他手下实力最弱的海外军团,而镇守大明国内的却是武装到了牙齿的正规军。
就连当朝首辅周延儒都告老还乡,前礼部尚书温体仁都选择了辞官不做。自己这个早已过气的吏部尚书还能掀得起什么大浪?闵洪学敢保证,只要自己稍微流露出任何的不满,在私下里做出任何一点小动作,甚至都不用正在倭岛上胡闹的镇国将军出手,就那个接替自己位置的顾锡畴也不会有丝毫怜悯之心。
算了,别去想这些没用的了。至少这次皇帝和那死胖子没有失言,在帮他们找出那些依然看不清形式。试图阳奉阴违静待东山再起的同僚后还能获得几条不错的出路。对于那个进入翰林院养老的提议很少有人接受,毕竟就那每月五十两的俸禄,还怎么能维持一家子庞大的开销?跟着衍圣公一起去教书育人进而名留青史到是吸引了不少的江南士人,可他们这些朝中老臣和东林党人都不敢去选。别看现在对于别国历史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但皇帝却下过严令对于华夏民族的过去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做到严谨详实、不偏不倚。这也就意味着腐儒们很多忽悠人的话将被纠正,不做官可以被人指着脊梁骨骂也无所谓,但要自己站在讲台上打自己的耳光却无论如何也没人愿意去做。
如今这名是没什么好争的了,那就只能寄希望于获得更多的利益。虽然皇帝给出了很多种经商致富的选择,但闵洪学等人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到倭岛挖银子。他们在见识过德昌郡王朱由崧开办的那个示范工厂后才明白,为什么皇帝只让人骗走了存银而没对他们前些年置下的家产下手。在人家那种高效的机械化生产面前,再大规模的手工作坊也只能是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要说建这么一个标准的新工厂价格还真不贵,不就八十万两银子么,赶在前些年别说是整个浙党了,就是他闵洪学抖抖家底也能建上好几个。但有句好话叫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的情况是江南地区有超过七成的财富被那个该死的陶谦之给骗走了,八十万两对于接连遭受打击的士人们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虽然朝廷正在酝酿推出无息贷款帮助江南地区商户,却有明文规定所有曾经在朝中任职的官员不享受这一待遇,连带地就连以前跟他们私下有往来的富商也被取消了资格。
凭什么啊?不就是当官的时候没事挖下朝廷的墙角,顺带地对百姓巧取豪夺么?难道还不允许人有个改错的机会?士人们不服气,也就有那么几个人试图跟皇帝耍心眼,但最新的消息是,前翰林院庶吉士赵之龙被马士英举报后进了昭狱……
士人们虽然不知道朱由骢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大明百姓过于善良不适合做第一批海外开拓者,但也很清楚皇帝给出的选择看似很多,实际上能够选择的就只有去倭岛这条路。因为在倭岛所有的一切都是合法的,不管是雇佣棒子去挖银子还是直接带人去抓奴隶,非但没人会阻止更有海外军团保驾护航。
“文达啊。这次抽签的结果如何?”闵洪学摇了摇头整理好衣服,决定不再去想那些伤脑筋的事。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房门,他迫切地需要知道这次运气好不好。
闵文达兴奋地冲了进来,递上一份大红的出让协议道:“中了!老爷,我们抽中了石见银山!”
“银山?快!快拿给我看看!”闵洪学激动地一把抓过和约,痛哭流涕道:“老天终于开了眼。没有继续为难我们这些已经押上最后家产的江浙士人!”
“恭喜老爷了,据负责主持这次分配的史大人所言,仅倭寇自己去年就挖出好几千万两白银!”别看这个数量已经够庞大的了,但秘密率领商队前往倭岛的闵文达却很清楚那些矮子挖矿的技术有多原始。
“期限呢?”稳住,稳住!绝不能激动!闵洪学能作为浙党的代表前往倭岛,除了他是温体仁的同乡。还因为早在多年前就有了自己的矿山。有那些从家乡聘请来的高手在,他很有信心自己折腾一年的产量能顶倭寇挖上十年。
“三年!史大人说了,三年之内随便怎么挖,朝廷一概不予过问!”
“才三年?这时间也太短了点……”闵洪学难免有点失望,按照朝廷给开出条件他们这些人只能分到半成的利润,就三年的时间恐怕还不足以弥补整个浙党的损失。
“不短了!老爷您看看这份和约,我们可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哦!”知道自家老爷是个正人君子。对这经商的套路不太熟悉,闵文达赶紧解释道:“我们这次雇佣的全都是棒子,对这些人只要管饭就行,根本不需要支付任何工钱。只要人手够就让他们日夜不停地劳做,小人敢保证要不了三年就能把这座银山给挖去一半!”
猛地一拍脑袋,闵洪学这才想起而棒子们在没有拿到大明的绿本本前是不受任何保护的。“那我们现在募集到了多少壮劳力,是否能满足所需?”
“回老爷的话,自从您决定要去倭岛后,小人就已经开始招募劳工了。到现在……”翻了翻随身的帐簿,闵文达有点难为情地道:“一共有一万两千余人。但如果想完成我们的目标最少还需要三万人才行!”
“那就赶紧去招啊!还愣在这里做什么?”闵洪学急了,也不顾棒子国最近在搞内讧,对自己的管家道:“眼下还有半个月就要出发,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必须给我招到十万劳工!”
十……十万?自家老爷这是想在三年内就把石见银山给搬回大明去啊?闵文达苦着个脸道:“老爷这可不好办啊……”
“有什么难办的?就那棒子国两个来路不明国主,还敢阻止我们招募劳工不成?”闵洪学很愤怒。发财的机会就在眼前放着,总不能因为这么点小事而眼看着那么大座银山又长翅膀飞走了吧?“派人去告诉他们,谁要给本老爷添堵,我就去史道邻那里状告他们意图谋反!让他这一辈子都别想安生!”
“不……不是他们在捣乱!”闵文达抹了抹冷汗,自家这老爷怎么也开始变得蛮不讲理起来了?居然靠着朝廷强大的军事力量,直接恐吓那两个派人去皇帝面前哭鼻子的倒霉蛋?“抽中了甲斐金矿的东林党人,有资格去骏河金矿的楚党,还有凤阳府内那些闲散皇亲组成的皇家商队都在招人!您也知道,我们当初开出的条件实在是……”
“奸佞!一群奸佞!”这些家伙简直就是阴魂不散,以前在朝堂上争权夺利也就算了,毕竟大家都倒了霉。可现在还来抢劳工,就太不地道了点,特别是那群闲散皇亲不好好地在家呆着被人当猪养也跑来凑什么热闹?“照他们的条件开,另外将军那边不是为了奖励我们在此次平倭战役中做出的贡献,还特别批了二十万倭女的名额么?一起做为条件写出去,再告诉那些棒子,只要替我们认真干活不但有饭吃有钱领还有暖被窝的!”
“那工钱定多少?”饭肯定要给人家吃饱,不然哪有力气来干活啊!倭女什么的也不用在意,反正是一两银子一个批发来的,大不了少把残次品留下不往国内运呗。但要是还给工钱的话,闵文达就真有点心疼了。
“十两!一个月十两!”发现管家还傻乎乎地站着,闵洪学很是不耐烦地提醒道:“赶紧去写,另外照以前对付那些佃户的规矩拟个章程出来,我要他们左手接银子右手就给我掏出来!”
“是!”闵文达终于反应过来了,所谓的工钱不过是镜花水月看得见摸不着的,也就骗骗棒子而已,恐怕那东林士人什么的也是打的这个主意吧。要不然他们会傻乎乎地开出六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
第二百六十三章 强征入学(上)
要说这崇祯五年还真就是胡闹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大明镇国将军出征倭岛,路过棒子国的时候硬生生整出来两个国主,还让他们大老远地派人跑到南京紫禁城里去找崇祯讨说法以名正言顺地继承大统。就是到了目的地这死胖子也没个正经,钱途一片光明的烧杀劫掠他不去做,非得把倭岛国主改个封号叫什么奥特曼又害怕人家寂寞无聊顺便添了个哥斯拉,最不可接受的是他居然傻乎乎地租下人家不要的地。这不是胡闹是什么?就因为他接下这么个烂摊子,大明朝廷一年就得多照顾几十万张吃饭的嘴。
比镇国将军更会胡闹的就是那个至今赖在南京不肯走的崇祯皇帝。也没人知道这昏君成天带着那票皇党奸佞在忙些什么,居然都没空召见他那两个孙子派来的使臣。谁让他是皇帝呢,有那死胖子的百万大军在背后撑腰也没人敢说什么,只能任他胡闹了。但是再胡闹也得有个限度吧,怎么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掏空了大半个国库?要知道那可是江南士人跟辽东鞑子好几十年的积蓄,仅被花出去的就足足有四万万两白银!这到底是皇帝,还是专吃白银的蝗虫啊?
昏庸的皇帝不着调,从不讲道理的镇国将军更是一味胡闹,终于把满朝文武给激怒了。这还真把士人不放眼里了啊?虽然面对这两个手握重兵的祸害没人敢表示强烈的不满,但他们还是采用自己的方式提出了严重抗议。以周延儒为代表的重臣们一致决定干脆辞职不做,把这个国家交给那群皇党奸佞去打理,而他们则凑钱去棒子国招劳工上倭岛,也让这俩小子看看士人们真要胡闹起来那动静绝对不比他们小。
当然了。无论是皇党还是士人他们敢胡闹那是因为吃得饱穿得暖,闲得没事做了。但大明的老百姓可没那胆子跟着瞎参合,至少贵州黎平府的百姓就不敢。即便是朝廷在崇祯五年初就已经下过诏令,宣布从即日起将农税减至一成,但这个穷地方的百姓还是得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忙碌。以至于他们都没空去关心新来的知府大人在做什么。
可要真说不关心吧那也有点不恰当,至少就有人偷偷打探过城外突然围起超过两百亩的荒地又大兴土木地是为了什么。听说湖广那边的王爷多得都快扎堆了,这该不是收拾完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土司老爷后,又要把那些祸害给搬过来?然而百姓们担心归担心,却没人愿意为这么点小事去冒任何风险,因为这黎平府里有两个人的来头实在太大。
已经隶属于秦良玉麾下南方兵团负责镇守黎平府的黄飞鸾。别看这名字挺女性化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汉子。就算只闻其名不见其人而把他当成了女人,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派兵包围土司府,将那票试图跟朝廷作对的土司老爷拖到大街上满门抄斩的女人也没人敢惹。
比黄飞鸾来头更大的是那个知府大人,前户部四川司主事没什么了不起,温文尔雅的诸葛羲也并没什么吓人的地方,但他却有个在西南地区享有极高威望的老祖宗诸葛亮。他能来黎平府除了朝廷要彻底收拾掉土司以外还因为他够倒霉。居然在崇祯三年就被堵胤锡给盯上,并于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