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福王(浪漫)-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六十五章 螳臂当车
崇祯皇帝最近非常犯愁,前些年大明朝廷穷啊,穷得连边饷都发不出去,穷到他即位之初想给自己做件新衣服都需要考虑半年。所以当朱由骢跳出来给他抢到一大笔银子后,这个穷怕了的皇帝也忍不住要显摆一下,在一年时间里砸出去了四万万两白银。可没想到,就是这件事又让他惹到了一个特殊群体。
之所以说特殊,那是因为这个群体中有很多人都从已经被打压得没了脾气东林党中出来的,即便不是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群人和已经辞官不做跑到倭岛去发财的周延儒等人不一样,他们所负责的部门没有太大权利没能存下足够的家产,也就没在陶谦之引发的那场坑儒风暴中并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群人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喜欢骂人,特别是骂皇帝。在他们看来皇帝说的一切都是错的,都是昏庸无道的,而他们站出来直言犯谏上不但会在活着的时候留下忠心耿直的清名,运气好的话还能永载史册成为后世的楷模。所以这群人不但喜欢骂,还特别喜欢招惹皇帝发火,一旦崇祯受不了要惩罚他们的话,这些家伙高兴得跟猴似的上蹿下跳,生怕皇帝的板子落不到他们身上。如果皇帝的板子落在了他们的身上,那也只能证明他们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板荡忠臣。
他们也不是很怕死,如果能捞到个永留青史的好名声从而在士大夫阶层中为自己的家族挣到个光辉前程,他们也不介意被皇帝砍了脑袋。但这仅仅限于皇帝,而不是那个老顶在前面背黑锅名声已经臭得不能再臭的镇国将军。
这群人有个统一的称呼叫做言官,权利是不大但却比另一个时空中的无冕之王还厉害,因为他们是不受约束的群体。他们可以不对自己说过的话负任何责任。但是朱由骢还在国内的时候没人会蠢到自寻死路的地步,所以他们只能选择隐忍不发坚决保持沉默。但现在那个死胖子去了倭岛,大明就有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当然了,现在蹿出来这一批并不是都察院的全部,想当初十三道御史加上六科言官可是有上千人。只不过现在有点门道又比较年轻的都走了,不是跟着已经下野的朝廷重臣们外出打劫就是成为了皇党奸佞,他们才没空搞这些破事呢。留下来的这些都是上了年纪放不下士人架子,又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的顽固派,虽然大明国内现在还有正在组建中的三大兵团和卢象升手下的中央集团军,但他们不怕。因为除了那个死胖子能够调动这些兵痞的就只有皇帝。而激怒皇帝,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前些日子皇帝有韩爌跟衍圣公等人帮衬着,有什么事也都以内阁的名义下达圣旨,想找那些老滑头的碴可不容易。但谁让崇祯这小青年没定力呢,以为收拾掉朝中大臣就万事大吉,居然傻不拉叽地颁下一连串亲笔诏书。这下可算是让他们逮着机会了。
言官们这次很聪明。对于皇帝花了多少钱他们不清楚也不能管,因为那是镇国将军抢来的。如果牵扯得太广,很可能把那个正在倭岛上胡闹的胖子给引出来。要是他回了国,背上这个黑锅那言官们还怎么玩?
对于投入这么大笔银子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他们也不知道,更不关心。如果不是因为辽东地区经过两年多的折腾已经开始成为大明新粮仓,所能提供的粮食足以平衡粮价的话,即便是产生了这么严重的后果。他们也不会放弃这个大捞一笔的机会。毕竟江南地区的土地国有化还没完成,他们手里还捏着大小不一的良田。他们真正关心的正是全民免费教育政策,崇祯的这个选择已经完全触击到了他们低限,甚至比让他们去翰林院养老都还严重。
士人们虽然嘴上说这要尊重孔孟,要提倡兴儒术倡仁政,要建立一个国富民强文化昌盛的盛世。但腐儒们却怕,怕那个盛世的到来。一旦普通百姓开始接触经典开始懂得经典了,也就会渐渐对士人们失去去敬畏之心,就会觉得原来所谓的读书人也不过那么回事,他们也不能再靠篡改过的圣人之言愚弄天下。
但等他们知道整件事的时候已经晚了。各地秘密进行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江南地区甚至还有大臣主动将书院改造成官学。所以他们不能正大光明地阻止这项政策的施行,毕竟皇帝这次是打着孔夫子的名号,宣扬的是有教无类,他们也不敢打自己的嘴巴。
作为饱读诗书的腐儒们更知道。其实读书人不可怕,全天下的人都识字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天下人具备了独立思维能力。照如今这情形继续发展下去,腐儒想延续以往的传统,用最老套的办法尽可能地控制住识字人数这招是行不通了。好在这世上的愚民办法有很多,比如歪曲历史颠倒黑白,利用各种手段让刚刚开始接受教育的普通百姓落入他们设下的圈套,让他们从小就开始读那些被篡改过的伪书。
虽然从行事手段上来说腐儒们的打算跟皇帝做的差不多,但两者却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崇祯在朱由骢的撺掇下,想的是激发百姓们的创造力,让这个国家恢复到百家争鸣的同时怎么提高百姓对国家的认同感,让他们自觉地为这个帝国的崛起为延续这个帝国的辉煌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腐儒们想的则是怎么去控制百姓的思想,让他们永远生活在谎言之中彻底扼杀掉整个民族的自主性,把愚昧与奴性深深地植入每一个人骨髓里。让这个民族都变得死气沉沉,从而达到万马齐喑的地步。届时,他们甚至可以让皇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边鼓惑民众将皇帝赶下台,一边重新打造出另一个特权阶层。
而这次孔衍植在教材的审定上就给了他们这个契机。因为在蒙学里不但要正宗教儒家经典,还有杂家学说,基础的法家理论,道家的修身养性观点,甚至是墨家的奇巧淫技……相比另一个时空的教育。孔老头整出来的这一套也毫不逊色。当然了,因为那票被坑的西方盟友已经被大明镇国将军给盯上,所以教育部的祸害没那闲工夫去搞全民学外语,他们永远也不会傻到给人家留下文化侵略的机会。
但这一切就已经足够了,儒家学说各有解释,到底谁更正宗都说不清楚。教受杂家也还可以勉强说得通。毕竟士人们偶尔也会把那残存不多的著作当课外读物。道家崇拜的无为而治,也对他们的计划有所帮助。但其他的几门课程怎么能教呢?法家那是什么?那可是出苛政培养酷吏的东西!墨家?那就更不用提了,要是人人都平等相爱去写写算算,捣鼓那些希奇古怪的东西了,谁还有空来听他们胡扯?他们又怎么能成为新的特权阶级?
对于法家的学说,腐儒们没有做过多的批判。本来那个名法治实为人治的理念对他们的危害并不大,甚至还有那么点帮助,所以说说就行了别太当真。但墨家的罪过可就太大,那些奇巧淫技他们不懂,也不屑去懂。但为了节约民众的财富和精力,就反对厚葬守孝三年?那还怎么体现尊卑有别的礼仪?如果义与利都结合起来了,那他们还怎么用夫子罕言利为借口。去忽悠得别人送死他们捞好处?如果宿命论都没了,那怎么还让民众怠惰顺命?如果……
在一系列的假设后,他们甚至明目张胆地指出,孔衍植突然提出废弃行之有效的等级划分,禁止大明百姓从事歌舞表演也是因为受了异端学说影响,彻底背叛了他的祖宗。要说这一条还真有点要命,因为六艺中的乐与礼是相辅相成的,不但对维护等级制度起着重要作用,还让百姓有了抒发感情的活动与享受。
所以,在这次腐儒们发起的绝地反击中。崇祯是宠信奸臣不明是非不懂赏罚的昏君。而那个顶着衍圣公名头的家伙,更是奸臣中的奸臣,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如果再让这两个家伙折腾下去,整个国家必将毁在他们手里。而要想拯救大明王朝,就必须交出话语权让最后的正义之士担负起这个重任。
“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吧!怎么收拾这群腐儒?”皇帝头疼奸佞遭殃,这已经成了崇祯朝的传统,南京紫禁城偌大的谨身殿内,正在为大明即将全面铺开的改革而忙得焦头烂额的皇党士人又一次被召集了起来。
“这……”韩爌很幽怨,他不就经常顶着个镇国将军师尊的名头到处显摆么,怎么能因为学生的疏忽就让他背教不严师之惰的骂名呢?要知道当初他可是被整得最惨的一个,如果不是那死胖子联合浙党在背后捅刀子,他现在就跑倭岛去挖银子了还会受这罪?“衍圣公,您可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要不您先给拿个主意?”
“皇上,臣冤枉啊!”孔衍植的确够冤枉的,这次在言官们掀起的风暴中他是挨骂挨得最多的一个。如果人家的主攻目标不是皇帝的话,他相信那群腐儒真能用唾沫把他这个圣人后裔给淹死。“臣可是教书育人的老实人……”
吼了半天,突然发现好象没人相信自己,孔衍植也只能放弃继续表演,求助道:“吉甫兄,您到是帮忙拿个主意啊!”
“吼啊?你到是继续吼啊?前几天跑我刑部来拐人的那股子胡搅蛮缠的劲头呢?现在吃了亏才想到我?”乔允升在心里腹诽一通,顺带送了孔衍植一个白眼才道:“臣启奏皇上,要把您置身事外一点也不难,但这衍圣公么……”
“乔大人!吉甫兄?”孔衍植可怜巴巴地望着乔允升,不就是自己跟高凤祥学了一招后没忍住么,这还给记上仇了啊?“您大人有大量,就顺手帮下官解一下困吧!”
“哼!”抬着头发出一声重重的鼻音,乔允升才道:“帮你不是不可以,但……”
“您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有何吩咐下官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如果赶在以前孔衍植可也用不着发咒赌誓,但现在大家分工不同了,为人师表的他还得顾忌自己的形象。所以象整人这种小事,还只能求这个酷吏。
“乔爱卿!玩玩就行了,也别耽搁太久!”反正自己是肯定不用再挨骂了,崇祯也乐得在旁看笑话,只是善意地提醒乔允升道:“但你要记住,对那群腐儒不能抓不能杀,也不能打!”
崇祯这也并非是在故意出难题,而是那群腐儒太会挑时间了。崇祯既然已经决定了要还政与民和天下人共天下,那就不能在改革尚未正式开始的时候就不让别人说出心里的话。哪怕说这话的是心怀叵测之徒,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蚕食改革成果那也不能轻举妄动。否则杀掉一两百腐儒,却因此把百姓们吓得不敢说话,那就太得不偿失。
“请皇上放心,臣担保此次不让朝廷背上一丝骂名!”乔允升做出了承诺,才转头对孔衍植道:“衍圣公,您若想共沐皇恩,那就把高子犹还回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弘图也是言官,而且还是其中的出色代表。这老头子骂过崇祯他爷爷,惹过崇祯他爹,又被崇祯他哥哥也就是那个跑到洛阳去避难的天启皇帝捧出来和士人作对的魏忠贤整过。要说这种跟顾锡畴一样逮谁骂谁的倔老头真没多少人喜欢,但大明穷啊不光是物质上还有人才方面的。虽然各地蒙学已经开馆,但要真等出人才最少还有十年,在这期间也只有继续选用老臣了。
而这高弘图虽然经常惹事,但却不傻。他虽然暂时还看不清楚皇帝做这些事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但至少清楚崇祯和那死胖子再怎么胡闹也不会葬送大明社稷,否则那俩小青年就不必大费周章地改善民生,推广教育了。更重要的是皇党奸佞是什么?那可是一票士人中的精英,在投靠皇帝以前就已经身居高位把别人给踩在了脚下,肚子里的花花肠子扯出来都能重建万里长城的祸害。能整得张瑞图死上两个月,逼得周延儒等人辞官不做的奸佞,想跟他们作对那不是自寻死路么?
所以高弘图很明智地选择了成为最后一批投靠皇帝的朝中大臣,作为投命状他把那些腐儒们准备的这场反击提前给泄露出来,才有了今天的这场坑人大会。就这么个圆滑的倔老头,当然是现在各部争取的对象。
“行!”亚圣都说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孔衍植只能咬牙切齿地做出了妥协。
“算你识相!”达到了目的的乔允升也没继续折腾,对着崇祯道:“若圣上能将那票跳舞的鞑子借来使使,要不了三天臣就能让那群腐儒一个字都不敢说!乖乖地回家呆着哭鼻子去!”
第二百六十六章 引火烧身
因为孔衍植当初的那条建议,现在大明境内的百姓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找不痛快,放弃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摆脱贱籍机会,又去卖笑卖唱卖身材混饭吃,等着被重新划进更没地位的贱奴行列。但一个太平盛世又缺不了这些曲艺项目,而鞑子们反正都要赎罪三世也就没那么多顾忌,其中那些不会种地又不敢上阵杀敌长得也还不算太吓人的就接过这差使,担当起了为大明百姓带去欢乐的重任。
不过普通的鞑子就是唱得再好跳得再热闹也就仅仅是为博人一笑,顺便混个温饱而已,那日子过得比前些年的乐户还惨。而刑部尚书乔允升再怎么无聊也没空去和这么多人谈心,他所需要教育的就是其中那些领导者,比如有资格在太庙进行表演的黄台吉等人……
凑巧的是,崇祯这个昏君特别爱显摆。为了能让九泉之下的朱元璋知道大明最近比较威风,硬是把这些曾经的心腹之患从京城给拧过来带着到孝陵去唱了三天三夜大戏,否则就是他想答应乔尚书的这个要求也很难办到。当然了,崇祯能被称为昏君也不是没有道理,至少他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就很糊涂,也没打听乔允升到底要做什么,就直接把人给扔进了刑部大堂。
既然有人主动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正忙得昏天黑地的各部尚书也就没空去理会二月十六那个月圆之夜,在突然宣布戒严的刑部发生过什么事。反正要是没处理得好,让那群腐儒真有机会跑到大街上去胡闹了,那倒霉的肯定是乔老头。他们大不了集体上书罢免掉这个奸佞后忽悠到自己的部门去打杂,顺便把倭岛上的镇国将军给招回来背黑锅。
就在距离腐儒们发动街头抗议还有不到十天的时候。他们也仿佛迎来了春天,从金陵开始所有的文艺表演者突然在他们的表演中开始宣传起程朱理学。要说这可是好事,连鞑子都受了圣人之言的感化,腐儒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纷纷从各个角落里跳了出来为即将爆发的抗议活动营造出舆论氛围。
然而就在腐儒们兴高采烈准备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欢呼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乔允升有多么无耻,那群鞑子有多么会瞎掰。当最擅长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朱熹遇上了最懂愚民教育的鞑子以后……
去人欲存天理被刻意歪曲了,刚读了几天书的百姓们还闹不清楚那其中的真实含义,也不关心那些和他们没什么直接关系的各种解释,但在鞑子们的戏文里那成为了新民族政策的摇篮,而且有必要推广到整个大明!这让百姓们怎么可能接受?他们只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时候大明朝廷一直鼓吹的民族优劣性也开始显示出其威力。百姓们明白不同的生育政策恰好是他们和那些被贬为贱奴的一大区别,若朝廷真取消了刚实施不到两年的扶持,那他们不变得跟鞑子一样了?所以民意开始沸腾,那个差点就成为大明皇室老祖宗的朱熹在他们心里的位置一落千丈。
还没等腐儒搞懂这是怎么一回事,鞑子们又开始转风向了。他们仿佛是不甘心做最低层的贱民,而重新引用圣人之言将矛头对准了商户。直斥他们是有悖圣人之训不事生产而获利甚巨的蠹虫。这下子可就真是捅了马蜂窝,让那些辞职不干正四处张罗着出外打劫的前朝廷重臣无比愤怒。这还有没有天理了?连当世大儒圣人后裔都说了搞阶级划分是不对的,这些鞑子居然还想用这个借口把曾经的士人们给踩在脚下?于是,躺着中枪的周延儒等人挺身而出,他们要愤起反抗驳斥这种歪理。
当然了,鞑子本身就是不识教化的野蛮人,无论是大明百姓还是博学鸿儒都没心情和他们较真。但是站在鞑子后面的那群腐儒就简直罪不可恕。特别是受了委屈没地方说的前朝廷重臣们,别以为他们下了台就没实力。一夜之间大江南北从民间到朝堂,整个大明境内无数人站了出来,开始对腐儒们进行口诛笔伐。
这下子腐儒们还真就傻眼了,普通民意他们可以不去顾忌,反正只要能重新掌握住话语权什么都可以纠正。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这新特权阶层还是个没影的事,他们却站到了所有士人的对立面。无论他们怎么解释,夕日同僚们这次是铁了心要把这群试图假借民意妨碍他们发家致富的家伙给一撸到底,整得他们永世无法翻身!甚至有人开出了悬赏令。明码实价地求购这些妄想螳臂当车阻止大明崛起的腐儒人头。
面对群情激昂的局面,坐镇南京的崇祯皇帝终于不能在冷眼旁观下去。他通过游走在各地,比腐儒们更会鼓惑人心的百莲教发出了官方声音。大明可是讲道理的法制国家,是允许别人发出不同见解的,也绝不会搞什么文字狱。大家吵归吵但千万别动刀子。否则那大明律可不管你出发点是好是坏,一旦违反都得被抓进大劳接受审判。
此令一出高下立判,腐儒们策划中的挖墙角行动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除了把他们自己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以外,更彰显了皇帝的仁慈善良,让朝廷原本偷偷摸摸展开的造神运动加快了进程。
“乔爱卿,你可真够损的啊!这招移花接木玩得漂亮!”谨身殿内,崇祯看着各地的密报都快笑得合不拢嘴了。他原本只希望在改革开始前少点捣乱份子,却真没想到能一箭双雕为自己捞到个这么好的名声。看来那小胖子说的没错,想当圣君就先得学会什么叫无耻。
这才哪到哪啊?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就那么一小撮腐儒还敢跟我斗?腐儒们是很聪明,他们选择的时机也还算可以,所提的诉求看起来更是合理得不能再合理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负责掌空舆论的言官么。可是他们能痛快地骂皇帝那是有整个士人集团的支持。一旦离开了这个他们只不过是群跳梁小丑。乔允升丝毫没为这么点小事而自豪,只是例行公事般地应付道:“多谢皇上夸奖!”
“行了,你也就别太过谦虚了!朕可是赏罚分明的……”崇祯也觉得人家可是正人君子要是赏赐点金银珠宝什么的那也太过俗套,想了想道:“听说骢弟在倭岛抓了不少女奴,要不朕就送你几个出生好又长的漂亮的?”
“谢皇上恩典!然微臣受之有愧……”上了年纪的人这身体就一年不如一年了。要是在平定辽东的时候崇祯说出这话乔允升还能高兴一下,但如今的他实在是没那兴趣。“此策乃启泰所出,臣不敢夺他人之功!”
“孙爱卿?你成天四处乱蹿的,到底是想去哪啊?”崇祯就闹不明白了,那家伙明明就是个理学大家书也写了好几本,为什么就是静不下心来教书育人呢?前些天跑去跟人争外交部的职位。现在居然又参合起刑部的事来了。
我又不是老鼠,什么叫蹿啊?应该叫知行合一才对!被点到名的孙奇逢背地里腹诽一番,很是无奈地站出来解释道:“臣这不是前些日子看那些腐儒都快无法无天了,才想到这招的么。既然他们都崇拜朱子,那还不如借此把他们给引出来,利用舆论帮他们树立更多的敌人……”
“行了。你也别说了!朕可没那闲工夫听!说吧,你想要点什么?”崇祯这也是在故做大方,那些倭女的批发价可是一两银子一个,他送给乔允升那是因为知道这老头不会要。但孙奇逢正值壮年,想要也得给钱才行。
对于崇祯这昏君有多薄情寡恩,在场的皇党奸佞们是再清楚不过了,孙奇逢也不会傻到把这种随口的许诺当真。“臣之学乃以心学为本。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抬头看了看,却发现皇帝有昏睡过去的迹象,正侃侃而谈的孙奇逢也故不上显摆学问了,直接了当地道:“臣想去倭岛,去镇国将军身边!”
“不准!”崇祯放跑一个南居益就够后悔的了,他可不想变成那些腐儒一样躲在家里哭鼻子。“骢弟那里成天打打杀杀的,你一个文弱书生去干嘛?没事就老老实实地在朝中呆着!”
“可……”不都说天子一诺千金么,这还没找你要钱要权呢。怎么就被拒绝了?孙奇逢心尤不甘地控诉道:“皇上您刚才不还……”
“朕刚才只说让你有要求尽管提,但可没说会答应!”崇祯为了不影响到自己刚刚树立起来的英明形象,耐心地威胁道:“如今这朝中六部你想去哪都可以,但若再提倭岛行程,朕就把你给踹去打理昭狱!”
“谢主隆恩!”还没等孙奇逢说话。乔允升就先跳了出来。根据规划昭狱那可是属于他刑部的管辖范围,要是皇帝真把这么个当世奇才给扔了进去,那自己会傻乎乎地看着这么个得力助手在那里过清闲日子?
“皇上,请皇上三思啊……”这世界还讲不讲点道理了?刚洗脱了骂名的孔衍植也顾不上对乔允升表示感谢,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开始控诉起来。“启泰原为国子监祭酒归属我教育部管理,如今这大功未赏先罚过可是会让天下人寒了心!依老臣之见,不如仍把他留在老臣身边接受圣人教化以观后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