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荐中华(西方)-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江苏和山东的交界处,八万汉军,三万御林军整齐地排列在那里。大汉帝国皇帝陛下王竞尧,穿戴着黄金琐甲,右手紧紧握着腰间的铁血宝刀,如同一枝标枪一般挺拔地站在士兵们的对面,在他的身边,是忠勇的汉军大将铁残阳,是无畏的汉军将军韩振,是热情骄傲的汉军少年将军陆勇……

而在王竞尧的身后,是一尊巨大的神像。这尊神像,手中拿着一柄长矛,拿着长矛的右手高高向着远处举起,目光中似乎流露着无比的坚毅,天下间好像再也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摧毁他必胜的斗志。

――帝国护国军神,冉闵大帝!

太阳终于高高地升上了天空,看着竹竿延伸出的影子,每个人都几乎屏住了呼吸,只觉得心跳得是如此厉害。

王竞尧忽然拔出铁血宝刀,向上一举,然后转身以刀撑地,单膝跪下。随着皇帝陛下的这个举动,所有的汉军将士都学着皇上的意思,以单膝跪地,目光注视他们他们面前的军神,冉闵大帝的那尊神像。

“护国军神在上,鞑子乱我中原,杀我百姓,欺辱汉人已余数十年。今王竞尧不才,自领大元帅之职,北伐中原,恢复我汉人江山。凡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驱逐暴元匡复汉家基业,王竞尧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军神!若军神在天有灵,佑我汉军,佑我大汉!”

“军神有灵,佑我汉军,佑我大汉!”十一万汉军将士,齐齐地大声说道,声音震天动地,排山倒海,像是要让整个大地都为之颤抖。

一片铠甲抖动声中,汉军将士全都站了起来。王竞尧看了一眼这些忠诚的士兵,以刀在空虚辟一下,厉声道:

“大哉中华,巍巍河山;北伐中原,我军必胜!”

“北伐中原,我军必胜!”

王竞尧翻身上马,战刀向前:“朕战刀所指之处,皆是战场;朕马蹄所踏之地,皆是我等流血之所。汉军威武,天下归心,北——伐!”

“北伐!”

几乎就在王竞尧发出一声巨响的时候,江苏、湖南、四川和安徽四地的三十五万汉军将士,六十万民兵,几乎都同时发出了这一声让日月为之失色的呐喊:

――北伐!

大汉帝国兴汉五年三月初六,帝国皇帝陛下王竞尧自领天下兵马大元帅,督四地汉军北伐,史称“二次亲征之战”。而汉人光荣而骄傲的一刻,也从这一天开始。

三月初六当天,汉鲁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四川镇守使司徒平一,兵出四川,率先与鞑子交锋。其麾下第一骁将,镇中将军,骑兵大将林锋,马踏青海。三万骑兵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先在文成公主庙附近与敌激。林锋先以众击寡,以三万破一万,生擒鞑子万户长失吉忽突鲁。接着又在隆安摊鹤群以寡击众,以三万战五万,大破五万新附军和色目军联军!

三月十一,林锋之骑兵与鞑子主力,蒙古大将秃马锑指挥的三万青海蒙古精锐相遇于玉树一线。秃马锑乃蒙古安插在青海的大将军。其战法骁勇,为人精明。麾下的三万骑兵,皆久经战阵的战士,虽军粮不济,士气稍显低落,但其战斗力依然不可小视。

而作为皇帝陛下寄予厚望的林锋之骑兵部队,自从成立之初,皇帝陛下就对其寄予了深切厚望。在王竞尧看来,只有组建了一芝足以与鞑子骑兵相媲美的部队,那才可以真正的说,汉军已经完全壮大起来。

深知这一点的林锋,并不敢怠慢。他命令部下暂缓进攻,在玉树驻扎,与鞑子骑兵隔营对望,随时寻找战机准备出击。而作为对手的秃马锑,也大为惊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汉人竟然会训练出了一芝如此精锐的骑兵。其强大的战斗力,就算相比于蒙古骑兵,也不遑多让,所幸的是,看来汉人的骑兵部队并不是太多,这也算是自己的幸运了。

三月十三日,对峙了整整两天,彼此间耐心都逐渐消失的汉蒙两支主力骑兵部队,终于不愿意再等待下去。双方在玉树摆开阵势,虎视眈眈,尽遣主力于战场之上。六万名战士,六万名骑兵,各自牵住战马的缰绳,拔出腰间的战马,彼此对视,只等着主帅的一声令下,一场大型的骑兵厮杀,即将展开。

在平定云贵战役中立下卓越战功,此时被司徒平一分配到骑兵部队中的少年将军郭羽,催动战马,来到林锋身边,低声说道:“将军,这秃马锑,听说在蒙古军中是员出名的勇将,屡立战功,甚得忽必烈喜爱,这次倒是咱们的劲敌了。”

林锋点了点头:“不错,此人的名字我也听说过。自从陛下命令我组建骑兵部队以来,虽然训练日久,前段时候又取得了几场胜利,但这战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只要击败了对面的敌人,除了能让咱们的部队大大增加信心,青海全境将皆落朝廷之手。”

他湖头看了眼士气高涨的部下,缓缓拔出军刀,向前一指,厉声道:“骑兵者,是闪电,是迅雷,有进无退。大汉帝国,骑兵,前进!”

一声令下,在林锋的率领下,三万汉军骑兵,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向前冲去。对面蒙古骑兵见到这样的情况,哪肯示弱,蜂拥着也向对面的敌人冲来。

转眼之间,六万骑着战马的战士,就在这狭小的战场,展开了一场浴血厮杀。马上的骑士发出阵阵的叫声,战马发出声声嘶鸣。鲜血在天空不断飞洒,战刀相交发出的响声,就好像谱写出了一首最壮丽的战场乐章。

林锋的刀下,不知道杀死了多少鞑子,他的左臂也多了一道伤口,但这时候的林锋,好像完全忘记了疼痛一样,只顾睁着血红的眼睛,挥动着战刀一次又一次地砍下。抽空时,他看了一眼身边,郭羽也像头猎豹一般,在鞑子军中往来冲突,看不到半点害怕的样子。

汉蒙两军势均力敌,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一个个骑士从马上载下,生命转眼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倒在地上的战马,努力的想要爬起,但挣扎了一会,终究还是放弃了努力,发出一声声的悲鸣,倒在血泊中再也一动不动……

拼杀了足足有一个多时辰,战场上的局势突然发生了改变。那么蒙古起身座下的战马,好像承受不起如此高强度的拼杀,奔跑的动作忽然缓慢了下来。无论马上的骑士如何鞭策,那些战马却始终也无法提起精神来。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正杀得兴起的秃马锑,见到这样的情况不禁勃然大怒。

一名百户长上来说道:“将军,人都无食,何况战马乎?我军断粮已久,现在兵困马乏,士兵虽然竭力作战,但战马……战马已经实在疲倦了……”

秃马锑面上一片死灰,这样的情况是过去无法想像的。这时候他像战场上看了一眼,只看到汉军将士越战越勇,而自己的部下却疲态毕露,尤其是那些战马,大多已经裹足不前。

“天意,天意。”秃马锑喃喃地念叨了两声,只觉得眼眶有些湿漉漉的:“我虽然想以身报国,奈何天要亡我,是之奈何,是之奈何!”

“将军,不能再战了。”那百户长劝道:“小将建议应当立即退出战场,收缩兵力,在其它地方组成防线,以阻挡汉人的进攻。”

秃马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忽然看到对面一员汉军将军,策动战马向自己冲来。这将骁勇无比,稍稍接近他的蒙古士兵,当场非死即亡。

“汉人实在太嚣张了。”秃马锑勃然大怒,挥动着战刀厉声道:“就算要退兵,也先等我杀了这个汉人再说。汉将,大将秃马锑来也!”

第三百八十九章 昆仑大捷

那如旋风一般冲上来的,正是汉军骑军大将林锋。他也不知道面前的敌人就是鞑子的将军,冲到秃马锑面前,看准了敌人,当头就是一刀砍下!

秃马锑见敌将来势汹汹,不敢大意,奋力举刀向上迎去,“叮当”一声巨响之后,两匹战马同时发出了“咴咴”嘶鸣,都往后退了几步。林锋斜着眼睛看了面前的鞑子一眼,鼻子里发出了一声冷哼,手中的军刀,暴雨一样的向着秃马锑一刀接着一刀砍下。

就在两员主将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汉蒙两支骑军间的较量已经分出了高下。那些蒙古士兵虽然有心杀敌,但座下战马却已到了体力的极限。到了后来,蒙古军中不断的有战马失蹄,马上的骑士猝不及防,纷纷摔落于地。汉军将士哪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刀砍鞑子,马踏敌将,战场上胜利的天平,开始迅速向汉军一方倾斜。

那秃马锑看到这样的状况,越打越是心惊。林锋却意气风发,到了后来,趁着秃马锑稍一疏忽,猛力一刀,竟然将秃马锑一条右臂生生砍了下来。秃马锑发出一声惨叫,拔马就向后败走。林锋正待追赶,却被两名鞑子纠缠住,这才被秃马锑拣回一条性命。

当暮色低垂的时候,战场上的较量终于分出了胜负。三万蒙古骑兵全线溃败,六千余人倒在了血泊之中,五千人多成为了俘虏。而汉军骑军的损失,也达到了四千余人。虽然四千人的伤亡让林锋心疼不已,但看着战场上满地的尸体,林锋的嘴角却露出了笑意。

在汉蒙间的历次战役中,虽然蒙古人数次遭到挫折,但在骑兵间的正面较量中,却从来没有落过下风。而在这长史称“玉树大战”的骑兵决战中,蒙古人却遭到了完败。当然,平心而论,蒙古人实际上并不是败在士兵的战斗力上,而是败在了两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对比之间。一支连饭都无法吃饱的队伍,又焉能不遭到失败?

但是,也正是通过“玉树大战”,汉军骑兵逐渐消失了对蒙古骑士的畏惧,在此后对青海等地用兵的过程中,这支精锐的汉军队伍越战越用,在林锋的率领下,如风,如电,纵横在各条战线,成为汉军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

兴汉五年三月十四日,镇平将军蔡戌中,率领三万汉军,接连强行突破通天河,沱沱河,兵锋直指昆仑山口。而一路败退至此的秃马锑,以昆仑山口天险为中心,在其周围布设下四万重兵,以其在此阻挡住汉军锐利的攻势。

到达昆仑山口的蔡戌中,为了不让敌人组成完整的防御阵型,在第一时间就指挥全部汉军将士对昆仑山进行强攻。在这场“昆仑之役”中,三万汉军将士,在镇平将军蔡戌中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对着敌人的防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冲击。

就在鞑子阵地摇摇欲坠的时候,秃马锑表现出来了他的凶悍,他用自己残存的一只手,亲手斩杀了两名带头逃跑的色目将领,厉声道:“此地一失,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秃马锑今日决意战死在此,以报答大汗厚恩,有敢退后者,皆死!”

在秃马锑以死明志的激励下,那些鞑子士兵重新焕发起了战斗的勇气,他们驱使新附军和色目军的士兵挡在第一线,并由蒙古士兵接连对汉军进行了几次反冲击。

战场上的局势一时呈现出了白热化的趋势,双方在狭小险峻的战场上不断拼杀,谁也不肯退后半步,此时战场上已经并不仅仅是双方将士战斗力的搏杀,而变成了意志的较量,只要任何一方稍稍出现胆怯,都将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局。

蔡戌中看到这样的情况,回首环顾身边众将,将马鞭指着前方道:“鞑子嚣张,诸将谁敢与我冲突敌阵!”

话音未落,麾下牙门将军唐天猛已经一马当先,领本部士兵两百人风一般地冲了上去。这些汉军将士才一接触敌阵,一个个都嗷嗷叫着,瞪到了血红的眼睛,将手中的兵器拼尽全力向对面的敌人狠狠地扎了下去。

牙门将军唐天猛亲手劈杀了几名鞑子,自己胸前,腹部多处受伤,但整个人都变成血人一般的唐天猛,却好像一点也感觉不到疼痛一样,转首一看,看到自己两名部下被四五个鞑子纠缠着,当时厉喝一声,抖动手中大刀,只转眼之间就已与这几个鞑子战在一起。

看到这二百汉军将士骁勇如此,秃马锑急忙调集自己的亲卫主力三百人接战,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这股敌人,避免战场局势出现动荡!

“此时鞑子主力皆在正面战场,左翼乃色目人把守,正是我军良机。”蔡戌中冷静地判断着战场上的局势,说道:“此时只需领一军,突袭鞑子左翼,一旦左翼被破,鞑子必乱。”

“末将罗林愿往。”不待众人反映过来,安东将军罗林已经抢先大声说道。

蔡戌中向他看了一眼,知道这罗林和张涛二人,乃是鲁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四川镇守使司徒平一麾下两员爱将,是司徒平一的左膀右臂,当日凤凰山一战,天下闻名。这次为了加强蔡戌中处的力量,司徒平一忍痛割爱,将其调拨到了蔡戌中手下。

“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蔡戌中点了点头:“一旦突破色目军防线,立即对鞑子侧翼进行强袭。务必要大胆谨慎行事。”

罗林大声应了声,以麾下两千汉军将士,潮水一般的向色目人蜂拥而上。本来住战场就集中在汉蒙两军士兵的拼杀之间,色目军和新附军的防线都未遭到冲击,那些色目人轻松无比,一个个对着战场上指指点点。就在这个时候,忽然看到几千汉军凶猛地向他们冲来,一时之间都乱了手脚。在色目将领的大声吆喝之下,这才勉强举起了兵器。

色目军本来就是被蒙古打败的那些西域国家组织起来的士兵,战斗力和新附军相比还要不如,在罗林指挥的汉军强力冲击之下,只不消半个时辰,整个阵地已经彻底溃败。大批的色目人,叫嚷着扔下了手中的兵器,纷纷向后扭头就跑。

色目人防线的被突破,对于昆仑山之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在正面战场浴血搏杀中的蒙古士兵,在自己的侧翼忽然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惊慌中,看到几千汉军将士已在自己的侧翼冲杀而来。在两面夹击之下,蒙古人阵脚挫动,士兵们的脸上露出了畏惧。

见到这样的情况,一直注视着战场上局势的蔡戌中,果断亲自指挥着所有的预备队全部投入到了战场。此时蒙古人节节后退,汉军将士步步紧逼。昆仑之战将以汉军取胜,已经是无可逆转的事实。

就在这个时候,给蒙古人致命一击的情况发生了。负责右翼防线的新附军,在情报处的长久策划之下,于战局最为关键的时候战场起事。两万新附军将士,齐齐将白布包扎在右臂,呐喊着掉转枪口,对蒙古人阵地进行了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

“此天亡我秃马锑,天亡我蒙古。”见此情景,秃马锑已经知道战况无法挽回,他惨然一笑,对身边的副将说道:“秃马锑决心以身殉国,麻烦你带着我的首级冲出重围,如果有命见到陛下,就告诉陛下秃马锑已经尽力,今失青海,只得以死请罪!”

身边副将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到秃马锑抽出战刀,用左手对着自己的脖子上一抹,当时就气绝倒地。那副将久随秃马锑,感情深厚,见此放声大哭。半晌后,抽刀割下秃马锑之首,小心收好。就在他才站起来之时,只能到边上一声暴雷似的大喝:

“汉军大将罗林在此,鞑子授首!”

那副将惊慌之间,就看到面前寒光一闪,他只觉得胸口一阵巨疼,一个人就慢慢倒了下去。在血泊中挣扎了会,不再扭动,追随他的主人秃马锑而去。

昆仑之战结束了,血腥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散,地上伤兵的哀号不断传到人的耳朵之中。此役蒙古军中两万新附军战场倒戈,五千色目军溃败,一万五千蒙古士兵全军覆灭。

但同样汉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当清扫战场的时候,蔡戌中看到了自己的爱将唐天猛,这员一直冲杀在第一线的将军,此时已经失去了生命。他浑身上下到处都是伤口,一条右臂仅仅带着一丝皮肉,软软地搁放在地上。那张年轻的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带着一丝遗憾……一直到死的这一刻为止,唐天猛的眼光还在看着北方……

蔡戌中蹲下身子,轻轻地为了合拢了眼睛,他看了眼周围,眼睛里觉得有些湿润。北伐,北伐,为了这一目标,在未来的战争里,还不知有多少英勇的汉军将士将为此而献身!

第三百九十章 释罪

兴汉五年三十二十一日,汉鲁国公、左领军大将军、四川镇守使司徒平一,以安镇将军张涛为前部先锋,度过黄河源口,二十六日,格尔木、德令哈相继被汉军光复!

四月初一,司徒平一亲手组织祁连山战役,四月初六,在青海大战中立下卓越功勋的汉军名将蔡戌中、林锋、罗林、张涛、郭羽等人相继抵达祁连山,已对祁连山一线,蒙古人最后的残存之敌形成了合围之势。

初八,蒙古残军指挥巴达憾请降,为鲁国公司徒平一所拒绝。这让蒙古人震惊不已,战场投降,历来为敌人指挥官所最乐意看到的事情,但这汉人将军,却断然拒绝。难道汉人想继续付出血的代价取得的胜利,这才会觉得开心吗?

其实,巴达憾并不知道,在这一刻,司徒平一想到了自己忠诚的部下,那惨死在鞑子军中的丹阳三十六骑,他要用这些鞑子的鲜血,来祭奠丹阳三十六骑的在天英灵!

初九,汉军完成攻击准备,司徒平一以蒙古降将畏芜儿为先锋,率领两千蒙古降卒为先锋,对祁连山展开试探性攻击,结果,在濒临绝境的蒙古守军打击之下,畏芜儿在损失了几百部下之后,攻击未果,败下阵来。本以为会遭到鲁国公斥责的畏芜儿,却发现司徒平一脸上并没有什么不悦的表情,只挥了挥手让他下去休息。

其实司徒平一也知道这次的攻击不可能成功,但是在畏芜儿攻击之时,他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蒙古守军的破绽。祁连山战场过大,蒙古士兵兵力稀少,整条防线在司徒平一看来处处都是漏洞,简直无一是处。

初九夜间,司徒平一命蔡戌中、林锋、罗林和郭羽,尽遣汉军主力,从数处对祁连山之敌同时发起总攻。

厮杀呐喊声响了整整一个夜晚,到了天明的时候,祁连山之战大部已经结束。相对于青海历次战役来讲,这是一次轻松的战斗。在士气高涨,锐不可当的汉军攻势面前,已经被打残的蒙古士兵溃不成军。

站在祁连山的最高峰,看着一队一队的俘虏从自己的面前押过,司徒平一发现自己心中并没有太大的喜悦,反而有了一种淡淡地失落。如果在这一刻,自己的兄弟,那忠勇的丹阳三十六骑也在的话,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事。

“向皇帝陛下报捷,我四川汉军将士经过浴血奋战,已于兴汉五年四月初十,收复青海全境。”司徒平一平静地说道:“川军英勇,川心可用,我四川汉军将于收复青海后,修整三日,继续向甘肃等地用兵。大汉威武,汉军威武!”

这时候,蔡戌中走了过来,说道:“大将军,军粮和一应物资已经运送到了。”

司徒平一明显怔了一下,他没有想到后勤补给会来得如此迅速。整整三十五万汉军将士,六十万民兵争战于中原各线战场,处处都要考虑到,负责后勤的丁铭,其身上的压力是无比巨大的,但就是这项艰苦的任务,完成的迅速漂亮,让司徒平一也意想不到。

“好一个丁铭!”司徒平一赞道,接着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只是从前两年开始,丁铭的身体状况就非常不容乐观,我现在担心,北伐那么繁重的任务,他能不能够支撑得下来。陛下说得对,一旦北伐成功,最大的功臣,其实不是我们这些在前线领兵打仗的将领,而是丁铭,是那些将补给源源不断送到前线的人。”

蔡戌中也叹了口气:“我也在担心啊,丁铭要是出了什么事,谁能接他的班。”

胜利的喜悦在这时被冲淡了不少。汉军也许可以少了任何人,但却绝对不能少了丁铭。在汉军所进行的每次重大行动中,丁铭是最不惹人注目的,但他的作用,却比任何一个人都来得大,这样的人,无法缺少,也不可以缺少……

……

就在青海捷报频传的时候,在汉军其它各线战场,也同样进展顺利。湖南、安徽、江苏等地,汉军攻势咄咄逼人,蒙古军队一退再退。郑国公,前领军大将军、湖南镇守使陶亮于湖北战场七战七捷,前后歼灭蒙古军、新附军、色目军八万余人,至兴汉五年三月底,湖北一半地盘已重新回到汉人手中。

而在安徽至河南战场,当赵国公、后领军大将军、安徽镇守使顾斌下达了“汉军将士,有进无退”的命令之后,数万驻扎在安徽的汉军将士,在顾斌的指挥下,犹如一群猛虎一般,嗷嗷叫着向对面的河南战场发起了猛攻。

此时在河南战场指挥战斗的,是蒙古权臣桑哥的亲信,大将鲁也成门,这人不学无术,刚愎自用,屡次拒绝部下,战争经验丰富的阿哈巴蓍的建议,领大军贸然出击,企图与汉军决战。一举取得胜利,也好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增添上巨大的光彩。

但是,天不遂人愿。面对气势汹汹出击的蒙古军队,顾斌集中起全部火炮,对着冲上来的蒙古士兵一阵猛轰。在强大的炮火打击下,蒙古军队伤亡惨重,鲁也成门彻底乱了方寸,哪里还顾得上部下,扭头拨马就跑。

主将都已逃跑,部下焉肯继续作战?只这一战,河南蒙古主力便为彻底击溃。如果不是阿哈巴蓍率领着脱不花一手培养出来的,精锐的巍野军强行弹压住局势,只怕这些蒙古士兵将全军覆没。但面对这样的局面,阿哈巴蓍心中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