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荐中华(西方)-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和鞑子拼个死活!”

“保了王大人,反了,反了,和鞑子拼啦!”这话象点燃了全场的情绪,所有人群情激愤地大声叫着,吼着。

姚家姐妹和安小惠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王大哥在军民心中的地位竟然如此之高,为了他,所有的人都不惜反了这个朝廷,她们连看王竞尧的眼神都变得有些崇敬。但她们没有想到的是,并不是他们想反朝廷,而是朝廷实在伤了这些人的心。

等众人情绪稍稍安静了些,王竞尧站了起来,目光扫过所有的人,慢慢地说道:“现今大计,并不是谁来当皇帝,而是如何为我汉人报仇雪恨,如何把鞑子驱逐出中原!中原江山,丢了十之八九,仅存福建、广东等地,鞑子不日便要兵犯此地。王竞尧不才,但既得诸君错爱,不自量力,愿带着大家举兵和鞑子决一死战,虽粉身碎骨而无遗憾。众位尽可以放心,有我王竞尧在,就有泉州、兴化在,有新军在,就有福建在,今日王竞尧当众立此誓言,‘百折不挠,誓灭鞑虏’,若有违背,有如此桌!”

他拔出铁血宝刀,奋起平生之力,猛然一刀斩下,这一刀用力之大,竟然把一张厚重的桌子一斩为二,酒菜哗啦啦落满了一地。

“百折不挠,誓灭鞑虏!”那些个百姓、军人擦干了眼泪,收起了悲愤之心,齐齐大声宣誓道,声势气动山河。

好好的一场新年酒宴,就在这样的悲痛的气氛中结束,现在王竞尧面临的局势是如何利用这个绝好的机会,收拢福建人心,寻找机会恢复汉人的江山。

“大人今天做得甚对。”李天正回到王竞尧书房连连点头:“此时宋室才亡,人心不稳,若是起兵自立,反倒会让那些亡国之臣把矛头对准我们。这群人能力不怎么样,但在士子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越在这种时候,我们行事越是要小心谨慎。”

典霸天不屑地说道:“管那些鸟人甚事,我们自做我们的,谁敢有半个不字,老子第一个手刃了他!”

“天正兄说的有道理。”陶亮沉思着说道:“这事宜缓不宜急,宋室虽亡,但益王赵正已判福州,广王王赵丙判泉州,两人即将到任。按照我的分析,一旦天下士子得知二王尚在,必然蜂拥而至福建,我们在这时候万万不可成为众矢之的!”

“必然要选出来一个当皇上。”王竞尧想着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应该是赵正被立为皇帝,不过这似乎不太符合泉州的利益:“我看广王既然要来泉州,不如就立广王为帝,大家以为如何?”

陶亮点点头说道:“立广王为帝,于我们最是有利,不过那些朝中的大臣似乎更加看好益王,恐怕我们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众人想想这话在理,各自动开心思,寻思着有没有什么最好的解决办法。

“他妈。”忽然,一直没有开过口的铁残阳从嘴里吐出了这么两个字来。

“什么?”坐在铁残阳身边的司徒平一听的最清楚,但一时没有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不由问了一声。

“他妈。”铁残阳还是只有冷冰冰的这两个字。

王竞尧脑中灵光一闪,拍了一下铁残阳,笑道:“不错,他妈,只要我们能得到杨淑妃的支持,那么个朝臣又有谁会反对?”

说完他看了下铁残阳,发现这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大将,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必然会出惊人之语,这也让自己对铁残阳的身世更加好奇起来。

(广王、益王的正和丙字上都有一个日字头,可惜智能打不出,只能用这两个字来代替了,各位读者大大见谅!)

第八十七章 保驾

计议已定,王竞尧当即打点人马,尽起新军精锐,一路由司徒平一带一千士兵乘船由水路南下接应,一路由王竞尧自带主力由陆路迎接,他早打定主意要抢先接到。

本来临安也没有那么容易被攻破,当时临安海路通畅,蒙古人不习水战,正当伯颜头疼之机,宋朝降将董文炳却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

原来当时长江口活跃着一支由渔民组成的水军,由朱清、张喧率领,不受宋朝管辖。元军东路军主帅董文炳认为可以利用这支力量,便招降了这支海上武装。朱清、张喧由义军领袖成为了可耻的叛徒。

朱清、张喧二人带领人马和海船随元军南下攻取临安,增强了元军海战能力。东路军出长江口后沿海商下,十二月逼近钱塘江口,从海道包围了临安。至元十二年十二月,元朝三路大军近逼临安,随时准备攻占临安。

至元十三年正月,东路军董文炳一部登陆,抵达盐官县,宋守军投降。董文炳率东路军与中路伯颜大军会师,西路军阿剌罕也率部与中路军会师,这才迫使临安投降。

为了彻底剿灭南宋朝廷的最后力量,伯颜在得到临安之后,立刻命令朱清、张喧带着舰船追击逃亡的宋朝王室成员和大臣。

益王赵正、广王赵丙和杨淑妃,在驸马都尉杨镇的护卫下,仅乘两条海船仓皇逃窜,身后是仅追不舍的元朝追兵,始终无法摆脱。

这两条海船航行甚稳,但行进速度不快,比不上朱清、张喧的战船轻巧快捷,因此虽然先走两日,但渐渐竟被追近。

“淑妃娘娘,追兵已经近了,最多一个时辰我们就要被追上!”一名宋军军官神色慌张地匆匆跑来说道:“这离福建尚有两日行程,这可如何是好?”

杨淑妃一脸惊恐,了无主张地慌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娘娘不要惊慌,有杨镇在,必能保住娘娘平安到达福建。”驸马都尉杨镇劝慰道,但这时他心里面也一点底都没有,若是在岸上他还有些把握,但在这茫茫大海之上,他却无计可施,思来想去,也只有事危以死以报答朝廷就是了。

“杨都尉,我母子性命就拜托你了。”到了这个时候,亲哥哥杨镇成了杨淑妃唯一的指望,她款款作了一福,含着泪眼说道:“万望看在你两个外甥的面上,为朝廷保留下这点血脉!”

杨镇心疼如绞,好好的一个大宋朝,就这么没了。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娘娘、皇子们,只落得现在凄凄惨惨,悲悲凉凉。自己手头只有两百士兵,又都不习水战,要想护送她们母子冲突出去,当真是在痴人说梦了。

到了中午时分,元军战船已经追上,杨镇立在船尾,已经能够看清敌将的面孔。

“杨都尉,何苦要跑?”站在船头的朱清看到大功即将到手,哈哈大笑道:“我们做个商量如何,只要你不再逃跑,献出杨淑妃和赵正、赵丙,我就在董将军面前保荐你当个大官如何?元人不善海战,我兄弟二人在他们面前的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杨镇听的怒发冲冠,拔刀在手骂道:“你这两个猪狗不如的东西,身为堂堂汉人,竟然去投靠鞑子,将来还有脸去地下面对列祖列宗吗?我杨镇今天就算血染海面,也不会让你们阴谋得逞!”

朱清大怒,正要发作,忽然身边张推了他下:“哥哥,你看船上那小娘们好生漂亮,看样子就是那杨淑妃了。”

顺着张喧指的方向看去,朱清果然看到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夫人,姿色绝美,一双眼睛更是勾人魂魄,朱清看得痴了,好半天都没有缓过神来。

“杨镇,咱兄弟也不想为难你,只要你把船上的那个小娘们交给我,我兄弟就任你去哪里,如何?”朱清本是渔民出身,哪里懂得什么军规,此时整个心里只有那个女人,什么追击重任统统忘得干干净净。

到了这个时候,杨镇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他反倒不再生气,长长叹了口气,回身向杨淑妃跪下说道:“臣无能,不能保护娘娘和二位皇子安全。贼寇凶残,为保皇室清白,臣死罪,请娘娘和二位皇子投海,臣随手当自刎血罪!”

杨淑妃看到这个情况,也清楚一旦落到了敌人手中,会遭遇到什么样可怕的下场。她微微笑了一下,又想杨镇作了一福:“大哥,奴先去了,死不足惧,只可恨赵家血脉自此而绝,你我兄妹将来有何面对去见先皇!”

杨镇一怔,这是杨淑妃自从进宫后第一次称呼自己为“大哥”,又眼看着妹妹一手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从从容容走到船边,就要蹈海殉义,禁不住泪流满面。

“苍天,你睁开眼吧,大宋朝亡啦!苍天,你睁开眼吧!”杨镇站起来对天大呼,泣不成声,反手挥刀就要往自己的脖子上抹去。

“且慢!”那最先报信的宋军军官大声叫道:“你们看,那是什么!”

不远处,二十余条海船破浪而来,船上战鼓擂擂,旌旗招展。杨镇急忙阻止了就要跳海的杨淑妃母子,揉了揉眼睛,尽力向那看去。

一舟当先的,是几条快船,但明显不是战船,看起来倒更象是海盗的船。船上荷荷大呼的,尽是一些长相威猛的大汉,虽然穿着普通百姓装束,但看起来却甚有军纪。

当中最大的一条船上,站着一员二十来岁的宋将,虽是宋将,但装扮却大有不同,身上没有穿着宋将惯有的沉重盔甲,一身打扮颇是精炼。在他身后,一面大旗迎飘动,上面写着:

“泉州路都监锋锐营统制司徒。”

那船上宋将厉声叫道:“前面来的可是广王、益王呼?”

杨镇大喜,叫道:“正是,将军何人,淑妃娘娘,二位殿下在此,可速来救驾!”

“福建节度使留后承宣使,王竞尧大人麾下,泉州路都监、锋锐营统制、司徒平一在此!”司徒平一大吼道:“娘娘、殿下勿慌,臣奉王大人之命,保驾来了。”

第八十八章 海战首胜

“福建节度使留后承宣使,王竞尧大人麾下,泉州路都监、锋锐营统制、司徒平一在此!”司徒平一大声吼道:“娘娘、殿下勿慌,臣奉王大人之命,保驾来了。”

这一声不亚于海面惊雷,震得杨镇双耳欣喜若狂,他仰首向天,嘶声叫道:“皇天终不负我大宋!”接着扑通声对着杨淑妃跪了下来,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淑妃娘娘,救兵,救兵终于到了啊!”

杨淑妃好像还没有从这突如其来巨大的惊喜中清醒过来,一个人只是怔怔地不停重复着同一句话:“王竞尧,王竞尧,真忠臣也!”

司徒平一的舰船迅速向杨淑妃的两条海船靠拢,当先几艘快船,在一个清秀的年轻人指挥下,大量的火箭等物快捷地射向元军舰船,朱清、张喧猝不及防,最先的几艘舰船立刻着火燃烧起来。朱清、张喧的舰船虽快,但那年轻人的海战却更加轻巧快捷,不多时,朱清、张喧指挥的舰船就有一艘沉入了海底。

那年轻人也不停息,持着双刀暴喝一声:“给我杀光这些鞑子的走狗!”说完一马当先,率先跳上一艘正在燃烧的敌船,两把刀舞起一团雪花,当者披靡。

朱清愤怒,操起一把大刀也跳上船去,厉声喝道:“你是哪个,竟敢坏了我的好事!”

这年轻人年纪虽轻,模样虽然清秀,脾气却甚大,当空炸雷样的发出声大叫:“老子就是符海波,孙子,他日到了阎王那,记得爷爷的名字!”

“海夜叉!”朱清一听这人名字,不禁脱口惊呼出来。

这“海夜叉”符海波大名鼎鼎,在水面上讨生活的只怕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的。这人是个有名的海盗。只是素来既不劫官,也不劫民,偏偏喜欢盯着那些外国的商船抢劫,吕中和的船队在他的抢劫之下,损失惨重。当年吕中和为了剿灭海夜叉,曾经组织过几次大型搜捕,只是符海波灵活得象条泥鳅,为人又最机警,每次吕中和的武装船队一出海,立刻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弄得吕中和伤神废钱,却又拿他无可奈何。只是不知道这素来独来独往的海夜叉缘何会投奔了王竞尧麾下。

原来,这符海波祖上本是大宋海军军官,为人富有计谋,作战英勇,但因得罪了当时的权相贾似道,故被免职,其父郁郁而终。符海波一怒之下,竟带着一批手下出海当了海盗。只是他本是世家军官出身,也不愿意和汉人为难,故而专门把眼光盯在那些外国商船之上。

等到王竞尧一举歼灭了吕家,四处寻访海战人才,这符海波早说过王竞尧的大名,又见他丝毫不畏惧吕中和,心中感念,这才带着所有部下准备投奔到王竞尧麾下,不期与司徒平一在海面相遇,相互述说,立刻被司徒平一委以先锋之任。

朱清听到“海夜叉”之名,心里先畏惧了三分,手中大刀只格挡遮拦,勉强护住要害,哪里还能再进一分一毫。

符海波双刀是祖传的刀法,最利海上格斗,渔民出身的朱清哪里是他对手。战不了多少时候,朱清大刀略略慢了一点,符海波眼明手快,手起刀落,惨呼声中,一条胳膊已被斩落。朱清正想逃跑,符海波一刀刺出,竟将朱清胸膛刺出个大洞,朱清吭也未吭倒地身亡。符海波将左手刀归鞘,大步走到朱清尸体前,手起刀落,将朱清人头割下,系在腰中,重又拔出刀来,杀入战团。

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张喧肝胆俱裂,哪里还有一丝一毫战斗的勇气,只是一迭声的催促舰船调头,自己第一个溜之大吉。

眼看着主将逃跑,剩余的士兵哪还有打下去的信心,不多时,元军船队逃的逃,降的降。短短一个时辰不到,元军就有一艘舰船被击沉,两艘投降,这堪称王竞尧舰队海战的首胜。

站在船头看到符海波海面上如履平地的司徒平一羡慕不已,他虽然也会些水,但充其量也就能在小河里不淹死,到了大江大河可就很难说了,这海上之功可和自己一点关系也都没有了。

“大人,敌人已无踪迹,大人可以放心去见那些宋朝官员了,小人不愿看到他们,这就先带着俘虏回泉州,在那等候大人!”肃清海面之敌的符海波跳上司徒平一的舰船说道。

司徒平一气结,自己在陆地上纵横厮杀,怕过谁来,到了这海上,居然还要靠别人的保护。他很有些不甘地说道:“你这就回去,告诉王大人,杨淑妃和两位殿下已经接到,请王大人在泉州早做准备!”

等符海波一走,司徒平一在两名宋兵帮助下,来到杨淑妃的船上,抱拳低了下头:“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礼,请淑妃娘娘和两位殿下恕罪!”

“司徒将军辛苦,奴感恩不尽。”杨淑妃行了个礼说道。

这让司徒平一一愣,哪有娘娘对着臣下自称“奴”的?他却不知道,这杨淑妃为人最是谦和,大宋又新亡,正值人心涣散,军心不稳之机,故才如此。

“司徒将军,本将乃驸马都尉杨镇,今日若非将军相救,我等性命皆不能保!”杨镇上前真心实意地说道:“他日朝廷重立,王大人和将军之功都不能忘,杨镇先在这里代殿下和娘娘谢过将军了!”

“杨大人客气了。”司徒平一淡淡地说道:“小将又什么功劳,全仗着王大人运筹帷幄,早知道娘娘必走此路,故命我来接应,小将只是拣个顺水功劳而已。”

说到王竞尧,杨淑妃这才想了起来,急忙问道:“王竞尧大人现在何处,奴见了他后,定要重重谢过。”

司徒平一看看天色,说道:“王大人现正在泉州等候娘娘和殿下大驾,此处还不太平,鞑子恐怕还会追来,请淑妃娘娘和殿下这就启程,泉州早已迫不及待等候诸位。”

第八十九章 欢迎仪式

福建各路神仙,个个都在打着两位皇子的注意,哪个不想把他们和杨淑妃控制在自己身边。只是王竞尧实力强大,拥有海上优势,行动又快,这才让他抢占了先机。

海船尚未到泉州,站在舰船上的杨淑妃和杨镇等人已可以看见泉州港上鼓乐喧天,无数的泉州百姓披红戴绿,手里拿着鲜花,嘴里不停地叫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当空一条巨大横幅,上面写着大大的字:“热烈欢迎淑妃娘娘、广王、益王殿下驾临泉州!”

这主意除了来自现代的王竞尧王大人,可谁也想不出来。

杨淑妃瞧着新鲜,自己岁数本也不大,亡国的忧愁一下被暂时抛在了脑后,对杨镇说道:“这王大人真是有趣,竟然想出这么别出心裁的仪式来。”

杨镇却正色说道:“娘娘千万不要这么说,王大人赤胆忠心,常州血战,不畏生死,亲临前线与鞑子大战;到了泉州,为民除暴,铲除了福建之害吕中和;听到朝廷有难,又第一个发兵相助,海上恭迎娘娘和殿下,这等人物,看满朝文武,哪个能比得上,若非王大人,只怕我等死了久矣。王大人如此兴师动众欢迎娘娘和殿下,娘娘却象在看戏,要是让王大人和泉州军民知道,岂不冷了泉州百姓一片赤忱之心?娘娘,微臣冒死进谏,进了泉州,万万不可说出这样的话来!”

“是,是奴错了。”杨淑妃被哥哥教训了一通,满脸羞得通红:“若不是哥哥教训,奴差点犯下大错。”

其实杨镇还真是错怪杨淑妃了,王竞尧安排那么多老百姓,本来就是在演戏。自从得到符海波回报,两天之内他动员起了数千百姓,来泉州港上演这么一出好戏,为的就是要让杨淑妃等人安心留在泉州。

船一靠岸,还未等杨淑妃等人下船,泉州港上军民齐刷刷跪下,大声道:“恭迎淑妃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恭迎广王、益王殿下,殿下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你知道咱们汉人为什么历朝历代老是被异族欺凌吗?”生平第一次向人下跪的王竞尧低声说道:“我看就是因为这下跪之礼,见到皇帝要跪,见到皇后要跪,见到那些小孩子也要跪,咱汉人的血性就在这跪拜之礼里一点一点的给消磨了!”

身边顾斌一愣,这跪拜之礼在这些朝廷官员看来天经地义,可没什么不对的地方,现在经王竞尧这么一说,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

“那你又不肯做皇帝。”典霸天嘀咕着说道:“你要做了皇帝,把这些礼数全部给废除了,那不就什么都行了吗?”

正在悄声说着,岸上却出现了惊人的一幕,那淑妃娘娘到了岸上,竟然款款给所有人跪下,泪流满面地说道:“亡国之女,泉州军民不嫌不弃,仗义收留,奴代先皇谢过大家啦!”

这一下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王竞尧却叹了口气。历史上这位未来的“杨太后”,为了挽救赵家朝廷当真是费尽了心思,开朝会垂帘听政的时候,言必称“奴”,极尽谦卑,虽然贵为太后,其实也就是个非常可怜的女人。

“娘娘请起,娘娘这样做,莫非要陷我等于不义!”王竞尧大声说道:“此皆臣子本份,娘娘再不起,王竞尧只有自刎以谢娘娘!”

杨淑妃这才站了起来,挥手说道:“众位也都请起!”

款步走到王竞尧面前,又做了一福,说道:“王大人高义,奴感恩不尽。广王、益王年幼,奴又是个女流之辈,今后全要仰仗王大人了!”

王竞尧抱拳垂了下头:“不敢,王竞尧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娘娘,两位殿下请上轿,先行休息,地方虽然比不得皇宫,也还算干净。”

“王大人年轻有为,名声我在临安就已听到,将来封王封侯指日可待。”骑在马上,杨镇对王竞尧赞不绝口:“那么多的文武官员,前来救驾的只有你王大人,忠肝义胆,热血为国,他日新皇登基,王大人必是首功!”

王竞尧微微笑了一下,谦逊了几句,心里想的却是,等新的皇帝登基了,朝廷稍稍太平一点,你们别急着想把我除去那当真是万幸了。

权利这东西在危急时候谁都不会去想,可在太平时节,不要说救驾了,就是你有比天还大的功劳,别人也早晚必将你除去才能甘心。

行走了短短百步,前面忽然出现一彪军马,当先一面大旗猎猎飞舞,上面写着三个大字:“锋铁营”,当先一员大将,手握断枪,端坐马上,当真威风凛凛,正是锋铁营统制铁残阳。后面千余名精锐士兵,军容整齐,持刀拿枪,神色肃穆。

“王大人,这,这是何意?”杨镇吃了一惊,急忙问道。

王竞尧微笑道:“杨大人勿慌,这是我的部下,前来为娘娘和两位殿下开路的!”

杨镇这才放心,又见王竞尧一扬马鞭,那千余名士兵齐整地大声叫道:“百折不挠,誓灭鞑虏!”

声音整齐划一,惊天动地。随后,在铁残阳的指挥下,那些士兵迅速排成几排,战旗在前引路,刀枪闪闪发光,士兵们威严的排列正齐整的队伍向前走去,为杨淑妃一行开路。

杨镇看的羡慕不已:“王大人治兵有方,我大宋有此精兵强将,何愁大宋江山不复,鞑子不驱?朝廷能有你这样的栋梁之材,当真是我大宋之福,国家社稷之福!”

“杨大人客气了,这只是咱们这些做臣子应尽的本份。”王竞尧客套了两句。他这么做可不是在显摆什么,在泉州港口,他已经给足了杨淑妃等人面子,现在展现一下自己的军威,也让他们有所畏惧,不要将来仗着自己的身份,在泉州为所欲为。

“杨大人,王竞尧冒昧。”王竞尧忽然说道:“临安沦陷,太皇太后和陛下蒙难,咱们这些臣子虽然有心杀贼,可蛇无头总是不行啊。”

第九十章 议立新皇

杨镇很快就懂了王竞尧话里的意思,这是要立一个新皇帝了。王竞尧是外官,不能干涉皇室内政,自己不管怎么说都是杨淑妃的亲哥哥,由自己说出来毕竟比较好。

“王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杨镇看看周围,说道:“虽说两个都是我的外甥,但益王秉性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