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1639-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字,后面由子孙后代续定。
大约在一个月前,红娘子与周菡带着孩子,还有彩衣彩裳来了北京。
高桂英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寇白门也有了身孕,小腹微微隆起,二女看着李信带着两个孩子玩耍,目中现出了向往之色。
“总司令,小张爷来了,正在外屋等候。”
这时,一名女兵在外唤道。
“来,把孩子抱好。”
李信把孩子分别交还给红娘子与周菡,就带着柳如是匆匆赶向外厅。
“见过总司令!”
张鼐抱拳施礼。
“你来的正好!”
李信点点头道:“多尔衮和李闯的决战到了关键时刻,我打算把北京的防务交给你,我亲自带兵出居庸关,断多尔衮的归路。”
张鼐现出了紧张之色,期期艾艾,问不出口。
李自成曾夺过他的慧梅,他也为此背叛了李自成,却不代表他想着李自成去死,毕竟他是李自成收养的孤儿,李自成对他有教养之恩,在李自成的培养下,他张鼐才能奠定深厚的根基,一步步走到今天,他与李自成之间,只是相差一个义父义子的名份罢了。
明代以孝道治国,张鼐在内心深处,是把李自成当父亲的。
李信理解张鼐的焦急心态,笑着摆摆手道:“暂时你不用担心,清军虽强,但李自成也不是软柿子,更何况还有整个关中作为依托。
最初多尔衮靠奇袭,袭取了大同,好在李自成反应够快,率军赶赴太原,虽然在太原城下吃了场败仗,不过多尔衮也没有能力攻取太原,两方相持至今,已经有近四个月了。
眼见寒冬将至,清军的补给必受影响,这正是我军夺取察哈尔,断多尔衮退路的最佳时机,我任你为总督京营戎政,替我镇守北京,由顾炎武帮办军务。”
“得令!”
张鼐抱拳施礼,但气势不是太足。
李信微微一笑:“等我回来,你去收复河南!”
“多谢李公子!”
张鼐这才精神一振,猛的抱拳称谢。
他也想领军出去作战啊!
又向张鼐交待了些注意事项后,李信把陈永福找来,让他立即率军奔赴天津,乘船出海,攻打觉华岛。
……
太原素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美称,到了明代,因晋王获封太原,太原城的规模大范围扩大,遂成为九边之首。
李自成正在太原晋王府内,浓眉紧拧。
他没想到,多尔衮从北京城下撤退之后,不引兵回沈阳,居然会来攻打山西,他留在大同的守军猝不及防,仅三日就兵败城破,之后清军连克朔州、析州,李自成得知消息,大惊失色,回西安登基都顾不上,立刻引兵入晋,好歹抢先一步进了太原城,拒清军于城下,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拉锯战。
多尔衮仿佛疯了般,狂攻不止,双方死伤累累。
刚开始李自成很不理解,但经过多方打探,总算清楚了多尔衮为何会倾尽全力攻打山西。
因为多尔衮若退回沈阳,李信必然会北上察哈尔,扶立额哲为察哈尔大汗,堵死清军由西协和中协南下的通道,而从山海关过来,又失去了奇袭之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满清失去了察哈尔,只会被困死在辽东,渐渐内部生变,土崩瓦解。
这是一个死局,要想打破这个局面,清军就必须南下劫掠,暂时李信不好啃,多尔衮就打起了山陕的主意,毕竟察哈尔虽然草场茂盛,可说到底,只是一片草原,没有天灾的时候,养蒙古人没问题,遇到天灾,蒙古人自己都养不活,更别提远在辽东的满清数百万人口。
大清看似强大,却是虚胖,在夺取北京受挫之后,就没有任何退路,只能不停的开辟南下的通道。
李自成明白归明白,心里却更加恼火,多尔衮打不过李信,来夺老子的地盘,岂不是在多尔衮心目中,自己还不如李信?柿子捡软的来捏了!
尽管李自成私心里时常有既有瑜,何生亮之感概,但他绝不承认,李信要强于自己,他认为,李信善于投机取巧,从一开始就奔袭淮扬,而他苦逼逼的在河南与朝庭的精锐作战。
要知道,淮扬一带百年未承战事,当地的兵哪有什么战斗力?
甚至他还觉得李信占了他的便宜,要不是他拖住了朝庭的主力,李信哪有机会在淮扬立足?这也是他心里始终抹不直的地方。
他觉得自己为李信做了嫁衣。
“皇上,有北京的消息了。”
正当他的心情愈发烦躁的时候,高一功在外唤道。
第三三一章 李自成变了
“哦?进来说话!”
李自成心中一动,招了招手。
自从李信执掌了北京以来,各方再想获取情报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关键就是警察局。
警察机构是建立到基层的,按照现代的配制,每一条街道都有派出所,基层动员和组织能力非常强,严查奸细正是除了治安之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而且治安刑侦是本份,但揪出来奸细是有奖金的,在京的地位越高,攀咬出的人数越多,奖金也越高,甚至查出间谍网络还能升职。
因此警察系统对于揪查奸细的热情非常高。
如今的北京,已经不象当初的南京,可以轻松获取到情报,各方的细作,包括满清、李自成、张献忠、孙传庭、八大皇商、以及刘良佐、高杰等总兵,林林总总在北京折损了两百来人。
高一功先汇报一些常规情况,比如李信在北京的施政,重要的人事任命,北京老百姓的反馈,兵力调动等诸多方面,足足有小半个时辰。
听完之后,李自成久久沉默不语。
什么叫大刀阔斧,这才是大刀阔斧啊!
他在西安设立六政府,以示区别于崇祯的六部,但是换汤不换药,与北方六部相比,只是改个名称的区别,而李信的动作,仅仅是废除刑部,由警察、检察院与法院分执刑侦仅、稽察权与审判权,就让他叹为观止。
不过可惜的是,维持一定的秩序对目前的李自成没什么作用,尽管他能看出其中的益处。
相对而言,打退满清,在西安称帝,才是他最为重视的,更何况他手下多是桀骜不驯之辈,要这些人遵守律法,他的大顺皇帝还想不想干了?
“还有什么?”
李自成暗叹一声,问道。
高一功略一迟疑,便道:“姑娘要成亲了。”
“什么?是谁?”
李自成突然面色难看之极,厉声喝道。
高一功道:“是个叫做寇松的少年,根据打探到的消息,应该是年底成亲。”
李自成松了口气,他就怕李信纳了李兰芝为妾啊,如果妻女同时嫁给了李信,他的脸还要不要?
“那个寇松,是谁家的公子?”
李自成问道。
“这……”
高一功表面为难,心里却有股狠劲淌过,暗哼一声,便道:“是李公子的宠妾寇白门的弟弟,听说……还不是一个爹生的。”
“该死,李信怎敢如此辱我!”
李自成破口大骂!
寇白门是什么女人,那是秦淮河畔的花魁之一啊,哪怕李自成没去过南京,也久闻艳名,当时打探到柳如是、寇白门、卞玉京、顾横波与李香君全部跟了李信,他还暗道一声可怜呢。
这样的女人,这样的家庭,哪里配得上他的女儿?可惜他鞭长莫及,只能胡乱咒骂一通,发泄两口怨气。
“高桂英呢,她为何不拦着?”
连续深吸了几口气,李自成又问道。
“大姐……不大方便。”
高一功吞吞吐吐道。
“哦?怎么不方便了?有什么事能大过她女儿的终生大事?”
李自成锐目瞪向高一功。
高一功暗暗冷笑,随即道:“大姐……好象有孕了!”
喀啦一下,如被一道天雷劈中,李自成顿时怒不可歇!
正如现代人听说前妻嫁人了,心里多少会有些失落,但如果前妻给别的男人生了孩子,那就不是失落,而是极度的不舒服!
肯为别的男人生孩子,说明她的一颗心已经扑过去了啊!
“贱人!”
“贱人!”
李自成愤怒的咆哮着,拨出佩刀,猛劈起了桌子,仿佛这张桌子,就是李信、高桂英和那未世出的孩子。
李自成有套刀法,号称闯王刀法,最擅于在战阵中搏杀,一时之间,就看到刀光如练,横劈竖斩,把一张桌子劈成了一块块的碎木头。
高一功远远躲在了一边,看着李自成发狂失态,他心里竟有种说不出的畅快,心想这不都是你自己作的么?
“皇上,怎么回事?”
刚从城头下来的刘宗敏匆匆奔进了屋,一见这情况,吓了一大跳,连忙问道。
李自成这才收了刀,回头问道:“什么事?”
这一刻,李自成面色紫红,胸膛剧烈起伏,紧紧握着刀柄的手背青筋虬结,显然是余恨未消。
刘宗敏很少见过这样的李自成,再看负责情报的高一功站一边,多半是和李自成说了些不该说的,他也不再多问,而是拱手道:“清军暂时退去了,弟兄们又阵亡了千余人,照这形势看,明日一早,清军还会来攻,皇上,咱们与多尔衮这样耗下去没有意义啊,要不……让一功去一趟北京,和那兔相公谈谈……”
“谈他娘!”
李自成挥刀打断:“多尔衮已是强弩之末,马上冬天就要来了,咱们只要守住太原,他必然撤退,没必要腆着脸去求人!”
刘宗敏怔怔看着李自成,暗叹一声。
要说谁先撑不住,他不认为是清军,清军的背后有整个察哈尔及蒙古大草原,蒙古人再穷,负担一次十万人规模的远征还是有可能的,况且刘宗敏隐约听说,有汉商在源源不绝的向清军输送粮草物资。
而顺军依靠的只是关中,关中自唐以后,日渐贫瘠,尤其在晋陕交界处的黄河岸边,每亩地只能种出几十斤麦子,李自成于去年年底誓师之时,几乎把关中搜刮一空了,现在的关中再出运不出粮食给他,而且河南处处残破,也不可能再有粮食。
与清军相比,顺军的处境更加险恶。
搁在以往,闯军可以四处流窜,吃光一地再换一地,但李自成已经建了国,再去流窜岂不是贻笑大方,恐怕李自成自己都没脸流窜了。
突然刘宗敏发现,李自成自打当了皇帝之后,变了。
以往的李自成虚怀若谷,虚心纳谏,穿破的,吃粗的,与士卒同甘苦,因此哪怕条件再险恶,再艰苦,老八队始终对李自成不离不弃。
但如今,李自成每出行必有仪仗,身边能说上话的只有那几十员有头脸的将领和亲信幕僚,士卒小校不能随便见到李自成了。
每当李自成出行,沿途百姓看见黄伞都要远远避开,来不及避开的必须跪在路边不能抬头,老百姓怕得浑身打颤,连大气也不敢出。
他还记得李自成进太原的前一天,下令太原官民连夜沿路刷洗门面,填平地面,打扫干净,然后用黄沙铺路。
而且圣驾出行也不是随时想出去就出去,出宫的吉日和时刻,都得由军师或钦天监事先择定,传谕扈从百官知道。
刘宗敏的眼前,又回放起了李自成刚进北京德胜门时的场景。
在入城之前,开始静街,文臣称做警跸,沿路一街两厢商店必须关门闭户,除门口摆设香案之外,门窗内不许窥看,不许有一点声音,深院中不许传出小孩哭声,不许有鸡鸭乱叫。
街道两旁,五步一卒,十步一兵,面朝外,背朝街心,弓在背,刀在腰,长枪刀剑在手,肃立无声。
李自成坐在三十六人抬的龙辇上,隔着亮纱,被一路抬进了北京城,前有几百名骑在马上的护驾亲军,接着是各种旌旗飘扬,伞、扇成对,随后是成对的金爪、铖、斧、朝天镫,各种执事,再往后是一柄黄伞,四个随驾的宣诏官和八个骑马仗剑的武士。
当时刘宗敏跟在李自成后面,觉得威武,那虎眸顾盼雄睨,自觉天下都在掌握之间,可惜好景不长,进了德胜门,一条街还没走到底,就传来了荡寇军正急速奔来的消息,之后,形势急转直下,落到如今,莫名其妙的与多尔衮拱消耗,大顺那薄薄的家底几乎被耗光了。
“皇上,要不找丞相与军事议一议?”
刘宗敏摇了摇头,还不死心道。
“朕说不必就不必!”
李自成不耐烦的冷哼一声,就提着刀,向后走去。
第三三二章 兵临张家口
陈永福于次日,带领五千海军陆战队战士,五百名前锋营战士,还有塔纳莎和约翰,急速向天津行军,经过半年的编练演习,与李信的亲身指导,海军陆战队大体掌握了滩头登陆作战的要点。
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以最快的时间建立滩头阵地,固守待援,为后续大部队登陆作战创造条件,虽然觉华岛上不可能有过多的守军,可是将来呢?
因此对于登陆觉华岛的作战,李信定义为一次实战演练,检阅半年来的训练成果。
陈永福原有两千多人,按李信的标准淘汰了近千人,之后又从沿大运河的漕丁中招收了三千余人,编练成海军陆战队,暂时是师级编制。
陈永福这个海军陆战队队长,相当于师长,目前荡寇军中还没有军长,他这个师长属于最高等级的指挥官了。
而李信在这半年里,陆续收拢溃散的京营明军,约有八千余人,编入了荡寇军,再加上张鼐带来的三万军,驻京兵力达到了八万五千。
这就是火炮火枪的好处,简单训练一下,能走队列,能服从指挥,会开枪开炮,就可以直接拉上战场,以往征集精兵需要测试力气、箭术等多项考核指标,在火器时代不需要。
李信需要的是听话,服从。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荡寇军不重视身体素质训练,事实上除了走队列,射击训练,荡寇军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打熬身体。
陈永福走后的第二天,李信率五万战士,包括蒙古骑兵八千,自家骑兵五千,往北方的居庸关进军。
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方向五十余里的峡谷内,属太行余脉军都山,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又包括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
但可惜的是,火器时代来临,地形地利已经不再占决定性因素,又过一日,荡寇军兵临居庸关下,沿地形架起火炮轰击,仅半个时辰,关城就被轰塌了一大块,全军在炮火的掩护下,一涌而入,居庸关落入了荡寇军手中。
在居庸关休整一天,留下一个旅的兵力防守,李信继续领军向西北方向的张家口行军。
张家口古称广宁,历来为蓟州屏障,位于京、冀、晋、蒙四省交界处,金朝的灭国之战,就发生在张家口西北的野狐岭,蒙军在此大破金军,从此金国中都暴露在了蒙军铁蹄之下,也宣告金国亡国进入了倒计时。
嘉靖八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故名张家口,在张家口以北,就是辽阔的察哈尔大草原,清朝用于管理察哈尔各盟的察哈尔都统,就驻节于张家口。
今次出关,李信除了送额哲重返察哈尔,便是收复张家口,以及长城沿线的一系列城堡,乃至宣府。
张家口在地位上,是卫所,受宣府管辖,虽然李信竭力阻止边军降清,但多尔衮突然去攻打山西让他措手不及,无力追击,由宣府到大同一线的明军,先投了李自成,由李自成草草收编,留下人马看守,后大同失陷,顺军或逃或被杀,明军大多投了清军,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被多尔衮调去攻打太原。
宣大一带,兵力最盛时达十五万之多,不过洪承畴打松锦战役的时候,兵力多数抽调于边军,后李自成出大同,沿长城以北向居庸关进军时,明军虽然没了斗志,但也有一部分不愿降贼,自行溃散,落清军手上的宣大明军实数约在四万左右。
又过七日,荡寇军兵临张家口。
站在冬日那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可清晰的看见连绵起伏的军都山,长城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张家口城便是倚着军都山修建,地势极其险要。
而在长城以内,便是位列九边第一的宣府镇。
事实上李信选择出居庸关奔赴张家口,而不是从关内走,与地形有很大的关系,关内山势延绵,地形崎岖,行军极为困难,关外则一马平川,李自成奔赴北京,也是走的关外。
十一月底,天地北风呼啸,草原一片苍茫,往北望去,隐约可见零零星星的蒙古包,额哲现出了感慨之色,多少年了,他没有再踏上过察哈尔的土地?
自从他的父亲林丹汗从察哈尔败走之后,他的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向皇太极投降,他就从没指望过能再回到察哈尔,直到在临清城下,向李信投降,才有了转机,更没料到,这么快就重回了察哈尔。
当然,目前察哈尔还不是他的,要击败多尔衮之后,他才能向各方通告,继位察哈尔大汗。
“莫着急!”
李信向他微微一笑。
“多谢摄政王!”
额哲深吸了口气,拱手称谢。
其实他也清楚,李信扶立他的用意是封锁满清,继续拿蒙古人当刀使,但是如今的蒙古人,已经不是铁木真时期的蒙古人了,不仅内部分裂,也失去了进取的锐气,他本身也谈不上什么大志,只要能恢复父亲林丹汗的旧业,他就心满意足了,能背靠李信这颗大树,他是愿意的,更愿意做李信的藩臣,为之守护中原帝国北方的边疆。
至于他的妻子、弟弟和母亲还在沈阳,大清如果要杀的话,他无能为力,最多以后有机会为他们报仇。
别看古人一天到晚把孝道挂在嘴上,实际上真正讲究孝道的,还是现代人,古人因生存艰难,是非常无情的,妻儿兄弟和父母死了,都没关系,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能延续血脉。
这次陪着李信出关的,是柳如是、卞玉京与顾横波。
顾横波双手紧紧捏成拳头,半缩在袖子中,各哈了口气,便感慨道:“奴家还是第一次来到塞外,就感觉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果然是天苍苍,野茫茫,古人诚不欺我也。”
说着,还偷偷瞥了眼李信。
在长期的观察中,她发现李信喜欢女孩子的娇憨模样,于是做出这种小儿女姿态,这次出塞,李信本没打算带她,是她毛遂自荐,她也暗暗决定,一定要把握好机会,把李信拿下。
但可惜的是,李信好象没看到她的小动作,只是呵的一笑:“震撼人心?也许罢,但看多了就单调的很,不信你可以问问额哲,他是在塞外长大的,可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柳如是留意到顾横波的刻意动作,不由抿嘴一笑。
额哲也点点头道:“摄政王说的不错,我们蒙古人每天睁开眼,见到的都是同样的草原,哪怕迁徙到别处,景色也大差不差,确实单调很多,甚至可以说,住久了心里就会有一股暴戾之气,不发泄出来憋的难受,这就是汉人常说我们塞外蒙古人野蛮好斗的原因。
其实不瞒摄政王,我们蒙古人都对中原花花世界向往的紧哩!”
说着,就嘿嘿憨笑起来。
也确实,额哲南京和北京都去过,中原的繁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了,挥军南下的心思他是不敢有的,能留在草原做他的草头王,偶尔去北京参拜李信,顺便游玩一番他就满足了。
李信微微一笑。
将来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会兼并蒙古,打开边界,任蒙古人自由出入,但前提是让蒙古人定居建城,消磨血性,他已打算在额哲入主察哈尔之后,逐步向蒙古订购大批的绵羊,毕竟不管怎么说,养羊比养马好,同时还可以顺带发展毛纺织业与皮革业。
地点他也选好了,非朝鲜莫属,因为毛纺织与皮革工业对水源的污染是相当厉害的,与其污染自家,不如去祸害朝鲜的大同江与汉江。
“总司令,城头有人来了!”
这时,黄海向前方的张家口城指去。
第三三三章 家产充公
(谢谢好友5335YN的月票,好友书友20190615210118876的打赏~~)
张家口城的规模不大,修建的主要目地是屯兵卫所,以及供随军家属居住,后来渐渐地,开始有了耕种的农民、做贸易的商人小贩进城居住,一些如张家口这类设在关口的城堡也为贸易提供街市和客店,日益繁荣起来。
寒冬腊月,没什么消遣,北京那头又下令封了边,从关内的带来的小玩意儿和新鲜的女孩子都没了,范永斗的心头着实郁闷的很。
而且多尔衮催粮催的紧,这让他上哪儿去弄粮食?
以往还有扬州的盐商能帮他走私,但是那些盐商已经与他划清了界限,他没法再从关内弄到一颗米,一粒盐,派出去办事的伙计掌柜折损了好几十个,数万两打点银子被没收,心里焦急的很。
但更加焦急的是,堂堂清军打一个李自成,居然久攻不下,他为多尔衮筹措粮草后勤,深知这漫长的补给线是极为要命的。
他的心里,已经隐隐有了不妙的预感,毕竟在从他拒绝回北京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彻底和大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