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639-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李信这个人,在座的私下里都有过研究,你和他按规矩办事,他也和你好话好说,如果你先不守规矩,那他下手会毫不留情。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还要与他对着干,就是他的敌人!
  李信强令宁波钱铺组成商业银行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督管理,一方面这是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从一开始就给浙江民间信贷资本套上笼头,纳入政府的管控之下。
  信贷资本与产业资本不同,产业资本尚能通过创办实业来兴旺民生,增强国家实力,性质比较平和,而信贷资本的逐利性更强,也更疯狂,如果不在形成初期控制住的话,从小了说,一旦发生危机将会影响到国家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往大了说,则有可能发展成美国的华尔街,进而全面控制国家。
  这是李信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投机资本不屑于从事实体经济,嫌来钱辛苦来钱慢,正如赌博上了瘾的人,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挣钱养家呢?
  事实上明末江浙的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了,大清哪怕有连续一百年的康雍乾盛世,但大商家在政治上没有话语权,在商品经济方面也远远达不到明末的高度,故而如不对江浙信贷资本加以管控的话,恐怕数十年之内,就会滋生出体量庞大的金融怪兽。
  李信借着杭州工商界向他诉苦的机会,给江浙资本定下规矩,接受规范化的管理!
  李信老神在在,一副稳吃了他们的模样,没有人敢赌李信不会下辣手,因为李信在起兵之初,也曾杀人如麻,每个人都坐着一动不动,气氛憋闷,几令人窒息。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声幽幽叹息传来,郑妙苦笑道:“摄政王爷,我们扪心自问,绝无做过亏心事,平时修桥铺路,接济穷人也不少,摄政王爷难道非要把我们往绝路上赶?”
  “是啊,是啊!摄政王爷手下留情啊!”
  商人们转舵快的很,有郑妙起头,纷纷腆着脸讨饶。
  李信向四下里一拱手:“我相信各位的私德不差,我也绝无为难大家的意思,诸位可相信?”
  “那是,那是,摄政王爷的人品我们哪能不放心?”
  一时之间,附合声四起。
  李信两手一压,便道:“承蒙诸位信的过我,很好,我们有了继续交谈的基础,我要求诸位联合起来成立商业银行,并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督管辖,绝不是为我个人谋私利,之前我已经讲的很清楚,现在我还要补充一点,我希望大家联合起来,随着国力的蒸蒸日上一起成长壮大,将来在海军坚船利炮的保护下,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这个世界很大,只要敢于走出去,就会赚取足够的利润,欧洲人为何来我们大明,因为他们能赚到钱,那我们为何不能去欧洲赚钱?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希望大家能迎头赶上,不要落后于时代,将来把银行开到欧洲,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好,摄政王爷说的好!”
  不管是否真心实意,席间彩声如雷。
  “好,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长驻杭州,帮助各位成立商业银行。”
  李信显得很高兴的样子补充道。
  顿时,众人的笑容都有些僵硬了。
  郑妙似是想到了什么,问道:“摄政王爷,银行不允许发行银票,那客商南来北走,总不能携带大量的银子罢?鄙人知道摄政王爷有发行宝钞之意,可那宝钞是怎么回事,大伙儿心里都有数,只怕到最后又是废纸一张啊。”
  这也是所有人的担心,明朝初年发行的大明宝钞可是狠狠坑了一批人,后来即便朝庭严令使用宝钞,但民间仍是自发的抵制,到废除之前,一贯宝钞面值是一两银子,实际上却只值三文钱。
  他们担心李信发行的纸币最终会走上宝钞的道路,这对于工商业者来说,无疑是一场横祸。
  李信点点头道:“这个问题问的好,据我所知,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已经以黄金作为储备发行纸币,每一荷兰盾,都可以向阿姆斯特丹银行兑换到相对应的黄金,我打算效法荷兰,以黄金作为储备发行纸币,请各位放心,未来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绝不是大明发行的废纸,而是以国家信用背书,持有人随时可以向中央银行兑换黄金!
  我再给诸位透个底,未来的中央银行,将成立理事会行使货币发行权力,一部分是皇家代表,另一部分是中央银行高管,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金融界的德高望重人士,共同制定出国家的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并具有提名中央银行行长的权力!
  也就是说,货币发行权不在我手上,也不在军队与政府手上,而是由中央银行的理事掌握,同时黄金是存放在中央银行仓库,而不是由政府保管,各位,论起德行,你们都有,论起才能,你们也有,你们都有可能入选理事会啊!”


第三六四章 卞玉京有了

  在中国历史上,纸币的名声不是一般二般的差,而是差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纸币是朝庭拿废纸套取真金白银的代名词,始作俑者,正是宋朝,之后的元明清都发行过纸币,均是遭受抵制,极大的损害了朝庭信誉。
  李信发行纸币,其实是个冒险的举动,他首先要获取的,不是平民百姓的信任,而是富商巨贾,尤其是钱铺从业者的信任,只有钱庄业率先使用纸币,工商业与民间才会纷纷跟进,纸币才能顺利流通。
  明末时期,以宁波钱庄为核心的浙江民间信贷资本已经走上了历史舞台,为此李信不惜抛出理会事这个诱饵,把宁波钱庄业与荡寇军捆绑在一起,实现利益均沾!
  理事会确实挺诱人的,席间热烈讨论起来。
  在钱庄老板的理解中,中央银行是类似于户部的机构,能进户部当官,掌握国家的货币发行权,谁不愿意呢,凡是开钱庄的,都明白发行银票的重要性,只要有充分的信用保障,纸币确实要比使用银两铜钱方便许多,这也是商户愿意使用银票的根本原因。
  有些自以为德高望重的老家伙们,捋着胡须微微笑,竟然提前接受起别人的恭贺,仿佛中央银行的理事非他莫属。
  李信与柳如是交换了个眼色,暗暗一笑,理事哪有那么好当,肯定要施加诸多限制条件,最起码不能担任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管,并在中央银行头上,未来还会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只是没必要急于明说。
  “好!”
  没过多久,郑妙就道了声好:“摄政王爷的信誉我们哪能不放心?况且还有黄金作为储备,鄙人代表宁波郑家支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并郑重承诺,凡与我郑家有关的业务往来,将全面使用纸币进行结算!”
  在清末,宁波钱庄业有四大恒之说,其中掌恒利钱庄的郑家,正是眼前郑妙的家族,从万历年间开始涉足钱庄业,到清末历三百年未衰,由此可见郑家的份量,同时又是第一家向李信表态接受招安的钱庄,于情于理,李信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果然,李信站起来拱了拱手:“多谢郑老板雪中送炭,本王会记住郑老板的支持!”
  李信把郑妙的支持定义为雪中送炭,立时把气氛推向了巅峰,人人都知道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李信说记着,就相当于欠下一份人情,这可是了不得啊!
  “哪里,哪里,这是鄙人应该的,摄政王爷客气了。”
  郑妙拱着手连声谦让,脸上笑的象绽开了花朵。
  数十道羡慕的目光望了过去,叶世宏也忙不迭道:“叶某以小人之心度摄政王爷君子之腹,还望摄政王爷恕罪,我代表叶家全面支持中央银行。”
  “我支持!”
  “我也支持!”
  一时之间,人人表态支持,他们都清楚,能否进中央银行理事会,还在于李信的首肯,表态越早,越坚决,就越容易获得李信的好感。
  “多谢各位,多谢各位!”
  李信连连拱手作谢,宁波钱庄界有大信不约的说法,讲究一锤定音,只要钱庄认为借款商号信用良好,放款时不论款项多大,都不需要任何抵押品或担保,仅凭信用行事,买卖双方一旦达成协议,虽然尚未银货两讫,但即便是往后的市场行情变化蚀掉老本,讲出的话也决不赖账。
  气氛热烈的不能再热烈,李信彻底放下了心,有了宁波钱庄界的支持,创办银行与发行纸币将不再是个问题,这其实是互相背书,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有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背书,宁波钱庄界则提前为荡寇军的信誉背书,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
  ……
  当天,宾主尽兴,工商界看着钱庄界,两眼通红,他们也想入股啊,可是家产已经被桂王小朝庭劫掠一空,还指着李信纡困输血呢,哪来的余钱?
  待众人离去之后,李信终于长吁了口气,回到了后院。
  事实上桂王小朝庭把杭州劫掠一空,纯以利益的角度考量,对李信是有利的,否则他决然没法得到杭州工商界的支持。
  这时,柳如是不解道:“李公子,我一直在想,你将来发行的纸币,可以随时兑成黄金,如果真有人拿纸币和你换,你怎么办?再如果兑换的数量很多,把你好不容易积攒的黄金都换走了,你又该怎么办?”
  李信不假思索道:“个人小额兑换,会有数量限制,不达一定数额不给兑换,否则你三两,他五两,谁吃的消?而且在发行纸币的同时,也将铸造银元,普通人使用银元,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纸币主要是用来结算的。
  因此如有兑换,必是大额兑换,我们就要弄清楚,他兑换黄金的目地,因为在纸币发行的同时,将禁止黄金作为货币流通,所以他兑换黄金肯定别有居心,我们将以劝说为主,他要是一意孤行,那就查他的底,看他是受了谁的指使过来砸场子,依法严惩!嘿,政府要对付谁,还怕没手段?”
  柳如是怔怔的看着李信,好半天才道:“原来你根本没打算给人兑换,偏偏还把话说那么好听,那我再问你,如果欧洲列强手里掌握了大量纸币,来换黄金,你给不给他换?”
  李信冷冷一笑:“欧洲人换黄金的目地,肯定不怀好意,我尽量使用外交手段解决,如果外交劝说失败,将发出战争警告,如果他还不肯听,为了维护国家的名誉与货币的信用,我们换给他,但我会让他付出足够的代价!
  你不要以为我不讲道理,拿纸币换走黄金,是一国拆另一国的台,他不让我好过,我就让他后悔!”
  “呵呵~~”
  柳如是摇了摇头:“我算是明白了,国与国之间其实是欺侮与被欺侮的关系,谁的拳头大,谁的嗓门就大。”
  李信微微一笑:“你明白就好。”
  “李公子,说什么那么开心呢。”
  顾横波挽着李香君盈盈走来,卞玉京也是美眸中神彩盎然。
  “呃?怎么?我看你们倒是有喜事吧?”
  李信反问道。
  “李公子,卞姑娘有喜啦!”
  顾横波不无酸涩的横了李信一眼。
  “哦?真有了?”
  李信一步上前,抓住卞玉京的手,打量来打量去。
  卞玉京俏面一红,嗔道:“谁知道是不是的,这两天胃口不大好,刚刚吃了块糕点,胃里翻腾的难受。”
  虽然怀孕呕吐很不舒服,但卞玉京的美眸中,透出了由衷的欣喜,还夹杂着一丝丝的担心。
  她担心自己是真的肠胃不适。
  李香君笑着劝道:“阿赛,想来应该是怀上了,你也不用担心,就算这次怀不上,总是有机会的。”
  “嗯~~”
  卞玉京点点头道:“托你吉言,对了,你正当盛年,要不要也为李公子生个孩子?我可以帮你保个媒!”
  刹那间,李香君又羞又恼,俏面绯红。
  但同时,她心里又生出了些波澜。
  当初候方域为她梳笼,在一起了好几年,她从来没有为候方域诞下子嗣,不是她不想,而是候方域曾暗示过她,不许她生孩子。
  作为一个女人,不生孩子是不完整的,尤其是李香君这种没有亲人家眷的女子,更是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因此她离开候方域,实是心底已经绝望。
  而李信与候方域相比,候方域连给他提鞋都不配,哪怕她性情恬淡,也很羡慕寇白门与卞玉京,可惜她眼瞎,清白的身子所托非人,如今已是残花败柳,还能配得上李信吗?
  李香君不禁偷偷瞥了眼李信,美眸有些黯然。
  柳如是会意的笑道:“李公子,这杭州的天气呀,又闷又热,你忙了一整天,要不先让阿媚与香君服侍你洗个澡,好了咱们在院子里用晚膳。”
  “嗯?”
  顾横波美眸一亮,这可是天赐良机啊,浴室里,自己与李香君……怕是圣人也扛不住!
  她计划把李信拿下好久了,当即一把挽住李信的胳膊,嫣然笑道:“李公子,快随妾和香君来吧,这么热的天,是得先洗个澡,舒坦一下。”
  随即就给李香君打了个眼色。
  李香君性子恬淡,又有些自卑,竟低着头,摆弄着衣角不吱声。
  李信也不是那种太过于讲究的人,否则也不会把高桂英留在身边,对于顾横波和李香君,他是有些嫌弃,但想开了也就这么回事,前世他身边的女人,有几个是完壁之身呢?
  更何况现代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即便见了红,都不见得是真的,而顾横波与李香君恪守妇道,也算是洁身自好,于是拉起李香君的手,笑道:“世上从来不缺渣男,碰上渣男,是你的劫数,但没必要为此搭上自己的一生,当然,你如果心里有人,那我会祝福你的。”
  “啊?”
  李香君不安的抬起头。
  顾横波嗔道:“李公子,香君心里除了你哪有别人,你别吓唬香君了,香君,走吧。”
  “嗯~~”
  李香君银牙一咬,也搀上了李信的另一边胳膊。
  ……


第三六五章 还镇庐州

  杭州诸多钱铺被桂王小朝庭劫掠一空,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各家钱铺,还有众多的储户,储户的钱都是血汗钱,就是因钱铺信誉好,才把钱存进去,结果遭遇兵祸,全部化为乌有。
  当他们拿着存单找钱铺讨还本金的时候,钱铺没说不兑付,只是以自家也损失惨重为由,百般推托,当时的杭州,已经没有官府了,没有人可以为储户做主,事实上即便布政使司仍在,找到衙门也没用,毕竟涉及千万两银子,这是天大的事,哪个都不敢拍板。
  况且相对于普通储户的弱势,能开钱铺的都不是普通人,又怎么可能让钱铺老板倾家荡产去倒贴呢,一部分人心生绝望,已经想到寻死了,可就在这时,传出消息,摄政王爷将为钱铺托底纡困,代为兑付储户本息。
  储户们激动之下,四处求证,结果发现,布政使司衙门已经张贴起了布告,各钱铺也开门营业了,证实了李信将拿出真金白银补偿储户的损失的传闻。
  一时之间,李信就好象救世主一样,他的姓名,被全城传诵,杭州民众,迅速归心。
  当然了,有心人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李信并不吃亏,甚至从长远来看,他是赚的,他虽然承接了债务,但是又债转股,把债务转成了股份,成了股东,甚至还有可能决定银行的经营。
  不过没人会把这话说出来,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这日,一行数十骑,风尘赴赴,奔到了杭州,原以为杭州被桂王小朝庭劫掠之后,必然破败,但眼前所见,却是生机勃勃,甚至还有人脸面挂着喜悦的笑容。
  这正是黄得功与白广恩一行人。
  “虎山兄,郑芝龙与孙传庭曾大索全城,怎么一点儿也不象?”
  白广恩不解道。
  黄得功也是浓眉一拧,就拉住一名路人问道:“老丈,向你打听个事儿,不是说杭州曾被桂王劫掠一空么,怎么看起来……”
  话未说完,那老丈就愤怒道:“畜生,畜生啊,这姓朱的一家就该天打雷劈,他们在外面战败了,就纵兵劫掠全城,你不知道,那几日杭州多惨哪,只要稍有反抗,全家就被杀光,每日都有数不清的女子跳入钱塘江自尽,那时,全城几乎没了一粒粮食,呜呜呜~~”
  说着说着,那老人大哭起来:“还亏得摄政王爷赶来,放粮赈济,才让全城百姓渡过了难关,然后又组织生产,全城渐渐恢复了秩序,甚至钱铺欠了储户的钱,摄政王爷也代为兑付,想我老头子活了大几十年,如摄政王爷这般仁德之人,那是从未听说过啊!”
  “是啊!”
  一名路人感慨道:“有摄政王爷治理杭州,是杭州百姓之福啊,这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呐……”
  随即又喋喋不休的唠叨起了李信在杭州的善举,并不停有路人补充,渐渐地,黄得功与白广恩听明白了,告辞离去之后,白广恩感慨道:“摄政王爷真乃爱民之主,天下由摄政王爷治理,早晚大治啊!”
  黄得功点点头道:“早年我与摄政王爷作战,便知此人不凡,但仍是出乎了我的预料,摄政王爷若不能一统江山,岂不是没了天理,走罢,我们去拜见摄政王爷。”
  “嗯~~’
  白广恩也是心情振奋,越发觉得自己没投错人。
  很快的,二人找到布政使司衙门,见到了李信。
  “参见摄政王爷!”
  二人抱拳施礼。
  “当日高邮一别,就想着与黄将军共事,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今日总算是夙愿得逞!”
  李信扶住黄得功的手道。
  黄得功带着丝愧色道:“摄政王爷人中之龙,黄某怎敢与摄政王爷共事,但求效犬马之劳!”
  李信摆摆手道:“黄将军此言过了,大明的总兵中,黄将军部军纪严明,天下皆知,我说句实话,倘若刘良佐、刘泽清之流来投我,我还未必要,今日得黄将军,乃我之幸,亦是天下百姓之幸。”
  这话说的,黄得功还是挺受用的,其实他也有傲气,并不愿与刘泽清等人为伍,不过他不善言辞,只是推托道:“摄政王爷过誉了,黄某愧不敢当。”
  李信微微一笑,又望向了白广恩,白广恩也是一员骁将,在松锦之战中曾胜过一场,但其余总兵避战畏战,致使未能扩大战果,后清军第六次入寇,白广恩于蓟州与清军大战,斩杀清军轻车都尉、佐领、参领及其以下数百人,虽然最终还是降了清,但李信也不能拿没发生的事情去责怪白广恩,毕竟不能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把命搭上,只能说,白广恩尽力了,无愧于崇祯。
  “白将军乃边将中少数有胆有识之人,今来投我,我喜不自禁,望与黄将军同策力,共同为天下百姓尽一份心力。”
  李信与白广恩没打过交道,只是公事公办的说道。
  白广恩施礼道:“承蒙摄政王爷不弃,白某谨记摄政王爷告诫。”
  李信点点头道:“你们是军中之人,还是叫我总司令罢,黄将军,我任你为荡寇军第一独立师师长,白将军,我任为你荡寇军第二独立师师长。”
  “多谢总司令!”
  二人心中一喜,拱手称谢。
  在他们的了解中,荡寇军的最大编制是师,相当于大明的总兵,等于是原职任用,又没有剥夺兵权,将来立了功,必然会得到更高的职位。
  李信摆了摆手:“在两位加入之前,我军接连大战,暂时不宜再作战了,不过革左四营尚占据英霍山区,为祸一方,我若请两位将军仍镇庐州,相机剿贼,不知两位是否愿意?”
  革左原是五营,老大贺一龙被李自成杀了之后,尚剩四人,虽然实力不算太强,但盘踞在山里,很难剿灭。
  二人相互了看了看,双双拱手道:“还请总司令明示!”
  李信道:“贼众多是流民,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故以攻心为上,以抚为主,不过对于首恶,必诛之,你们俩先在杭州多留几日,我找几个人和你们一起去庐州,把军队重新改编下,老弱病残一律就地释放为民,再根据实有人数,配备枪械火炮与各种物资,争取半年之内,开始着手于解决革左四营。”
  “得令!”
  二人郑重应下。
  ……
  “什么?黄得功与白广恩投了李信,刘泽清、刘良佐与高杰狗贼去广州了?”
  开州,李自成正苦苦等候高一功与郝摇旗的捷报,却传来了意外的消息。
  文武群臣均是面面相觑,暗道一声不好,谁都清楚,这个消息对于李自成来说,不仅仅是实力对比生出了变化,更重要的是,面子过不去啊。
  五大总兵,除却高杰不可能投他,那四人,竟没有一人来投奔他,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他李自成是天下群雄中最弱的一支,没人看好他。
  果然,李自成的脸色很不自然,隐有怒火浮现。
  牛金星连忙劝道:“皇上,黄得功与白广恩倒也罢了,那刘泽清与刘良佐有眼无珠,早晚会悔之莫及,皇上不必为一些鼠目寸光之辈烦恼,如今天下势力泾渭分明,尚有革左四营左右观望,皇上不如派人前去招降,许以高官厚爵,或可揽来麾下。”
  “不急!”
  李自成略一沉吟,摆摆手道:“朕曾杀过贺一龙,那四人心里必有芥蒂,如我所料不差,李信招降黄得功与白广恩,必会使之进攻英霍山区,待那四营岌岌可危之时,再遣人入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