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639-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卿想到什么,畅所欲言,不须忌讳,都说说罢。”
  李自成挥了挥手。
  “皇上!”
  刘宗敏拱手道:“根据探来的消息,李信攻打广州,完全是以火炮开路,强攻越秀山,致使守军哗变,缚高杰与刘泽清出降,李信斩高杰,释放刘泽清,当夜,郑芝龙不战而逃,桂王得知消息后,吐血而亡,其子朱由榔开门出降。
  以往我们与明军,乃至于鞑子作战,双方先是火器对射,再互射弓箭,最后才短兵相接,一决胜负,而李信纯粹依仗火器决胜,他日遇到,不可不防,再纵观此战,李信至广州城下,围城达月余之久,一待布署完善,即发动雷霆一击,此战,令人深思。”
  “是啊!”
  李过感慨道:“听说李信一战,打掉了一千多万两银子,当真是好大的手笔啊,他这几年,大办官产,获利丰厚,在江南没少捞到钱财,但更可虑的是,他把他的军队扩充为了十二军,每军满编两万四千三百人,还不连他的水军,可见广州战后,他已有了一统天下之志!”
  李自成的军队,动辄也是几十万之众,但所有人都清楚,顺军的数十万和李信的数十万是不能比的,李信从来不裹挟老百姓,每一个兵,都是精兵,战斗力极其可怖,当然,耗费的军饷也让人膛目结舌,换了谁也养不起李信的兵,也就是李信捞钱有方,才能如此奢侈。
  去年李信给官员加薪,派发年终奖,据有心人估计,足足多支出四百多万两银子!
  反观关中,几乎被李自成打的两场战争搜刮一空,老百姓赤贫,富户纷纷破产,别说加饷,能正常发薪俸就不错了。
  “哎~~”
  牛金星叹了口气,拱手道:“皇上,李信广州战后,必休养一段时日,我大顺应抓紧时间,群策群力,找出破解李信战法之策,同时张可望身亡,献忠必不罢休,不过他内忧外困,或会遣使来见皇上,臣请皇上暂时放下芥蒂,与献忠共同抗拒李信来兵。”


第三八七章 新武器

  牛金星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就当时的战争条件而言,很难构筑坚固的工事抵挡火炮轰击,但李自成也清楚,此时实在不宜苛责牛金星,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皇上,大喜!”
  这时,刘体纯在殿外唤道。
  “哦?喜从何来?进来说!”
  李自成讶道。
  自高一功投奔李信之后,李自成命刘体纯接手情报细作工作,刘体纯本就是高一功的副手,上手非常快,他的哥哥刘体仁追随李自成,死在了战场上,他则从十二三岁开始,跟在李自成身边,李自成拿他当亲弟看待,算是自己人,绝对信任。
  刘体纯也对李自成无比忠心,接任之后,大刀阔斧,革弊图新,作风与高一功完全不同,高一功是消极怠事,而刘体纯大胆激进,探得了许多重要情报,颇得李自成赞赏。
  刘体纯大步入殿,施礼道:“禀皇上,臣已经弄到了李信燧发枪的制法,从此之后,咱们军中也可以大量生产燧发枪啦!”
  顿时,殿内炸开了锅,这可是天大利好啊!
  顺军受限于装备,仍以弓箭、长矛和大刀为主,李信卖给他的一万一千条燧发枪只装备了几支核心部队,在战争中损耗较大,目前只剩下五千多枝了。
  李自成曾令工匠仿制,但难点在于枪管的制造,效率低下,不得不放弃。
  所有人均是把渴望的目光投向了刘体纯。
  刘体纯向后招手:“抬进来!”
  两名顺军士兵抬着一具砂棒进来,砂棒置于木架上,有手柄可以转动。
  刘体纯一指砂棒,便道:“皇上,荡寇军中,是把枪管套上砂棒,只须转动数十圈,就可把枪管内壁打磨的平滑如镜,而砂管的配方,臣已经拿到,皇上请看!”
  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张纸,呈了上去。
  有太监接过,摊在李自成案前,李自成细细看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二虎啊二虎,你为朕立了大功啊,朕任你掌细作刺探之事果然没错,哈哈哈哈,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
  刘体纯小名二虎,李自成连小名都叫出来了,可见内心的振奋。
  刘体仁道:“李信成立兵器局,专门从事兵器生产,看管极严,等闲人物不得靠近,不过百密总有一疏,他在北京南京等大城池的兵器局防守严密,可他起兵之初,在高邮设有兵器局,后随着他的地盘越来越大,高邮的地位下降,兵器局出产火器越来越少,管理也不如南京北京那般严格。
  或许是念旧,李信并未裁撤高邮兵器局,这让弟兄们找到了机会……”
  高邮兵器局几乎不生产武器,但人员还在,管理有所松懈,顺军探子了解到,兵器局一名叫陈三的工人,因赌博欠下巨债,于是几经试探沟通,以一万两银子的代价,从陈三手里买了根砂棒,还有制做砂棒的配方,经过仿制,刘体仁生产出了与荡寇军枪管质量几乎不相上下的枪管。
  “他娘的,这么简单的玩意儿,当初那姓李的可是生生从咱们手里勒索了一百万两银子啊!”
  “无妨,咱们再卖给张献忠,一百两银子一条,卖他两万条枪!”
  “哈哈,咱们大顺几十万人马,人手一条枪,看那李信敢不敢来!”
  刹那间,殿内的气氛陡然热烈,人人都表达出了乐观的情绪,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李信除了默许红娘子杀郝摇旗,对待顺军将士还是很宽厚的,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一个都是高一功,李双喜和张鼐,顺军中的很多人和李信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指望投降后会受到重用。
  而大顺哪怕再穷困,在山陕地界上,他们就是王,老百姓穷苦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
  米尼枪与燧发枪在结构上没多大区别,都是前装枪械,装弹却方便很多,因为铅弹柔软,受热会膨胀,不必如燧发枪那样弹体直径略大于枪管直径,必须用锤子把子弹敲入枪管。
  米尼枪的子弹可以做小一些,很轻易的一捅到底。
  一名熟练的士兵,打燧发枪一分钟不会超过两发,而米尼枪手,经过严格训练之后,可以达到每分钟三到四发,射程和效率都有了极大提高。
  因米尼枪使用铅弹,为了快速膨胀弹头以闭锁枪膛,发射药只能使用快燃火药,燧发枪则使用慢燃火药,以便弹头在枪膛内得到长时间的均匀加速,提高出膛的初速度。
  快燃火药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增加粉末药,减少颗粒药的比例,具体占比李信也没数,毕竟在他前世,已经不使用黑火药了,只能不停的调试,找出最佳比例。
  同时,燧发枪是燧石击发,米尼枪是铜火帽击发,这方面的难度不是太大,真正难的是枪管,除了刻画膛线必须一次成型,没法使用砂棒打磨,还因快燃火药的膛压大,对枪管质量的要求更高。
  这方面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也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大量的重复性试验,寻求最佳方案。
  李信把任务交待下去之后,定了两个月的期限,任由兵器局自己捣鼓,他真正参与的,还是开花弹的研制。
  开花弹不是新鲜玩意儿,明朝已经研制出来,甚至缴获的明军弹药中,就有开花弹,不过李信愣是没敢用,它的引信是一根中空的芦管,内置药捻,装填前根据射击目标的距离裁剪相应长度,开炮时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的引信,再进行发射。
  显然,这样的发射方法是非常危险的,点燃发射药产生的火焰会从炮弹与炮管的间隙窜到炮弹前方,引燃暴露出来的药捻,导致提前爆炸甚至炸膛。
  李信要做的开花弹,源自于十八世纪后期,也就是一百五十年后出现的改变整个战场生态的两项发明,即木质锥形信管和木质弹托技术。
  目前荡寇军中已有了触发引信,如水雷,和延迟引信,如手榴弹,可这两种引信因材料和技术问题,都承受不了炮膛里的高温高压,在短时间内没法改进,因此木质锥形信管是个不错的选择。
  信管内部填装慢燃火药,外部标有刻度,估算发射距离,再对照手册查找参数,调整引爆时间,最后塞进炮弹的引信孔。
  其原理是滑膛前装火炮的内径略大于炮弹直径,发射药爆炸时一部分火焰会渗透到炮弹前方,点燃前端引信,按预定时间引爆弹内炸药。
  木质弹托更简单,但重要性更大。
  早期的开花弹,因铸造工艺粗糙,难以承受长管加农炮的高膛压,只能使用于短身径的榴弹炮,影响射程,如臼炮,射程非常有限。
  但是给炮弹尾部加装软质木托,除了可以有效密封气体外泄,还能对榴弹起一个缓冲的作用,发射出去的榴弹由于头重尾轻,会形成类似于羽毛球的自稳结构,弹道更精确。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的霍奇基斯榴弹和榴霰弹就是这类架构。
  炮弹的研发李信全程参与,毕竟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多出几次恶性爆炸事故,会严重影响到工匠的积极性,当然了,火炮也要重新铸造,严格来说,荡寇军的炮,都是长管加农炮,需要适当降低身径比,专门发射开花弹。
  “总司令!”
  李信正给工匠们讲解着木质引信的要点时,黄海匆匆而来,面色沉重。
  “何事?”
  李信回头问道。
  黄海小声道:“高邮兵器所出事了,一名叫陈三的工匠失踪,经清点,少了一台砂棒机。”
  李信的动作僵住了!
  黄海补充道:“此人多半叛变了,后来弟兄们们了解到,陈三好赌,欠了一屁股烂债。”
  李信眼里现出可怖的杀机,森冷道:“传令,全境通缉陈三,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再着兵器局对此事做出深刻检讨,拿出解决方法。”
  “得令!”
  黄海施礼离去。


第三八八章 柳暗花明

  (谢谢好友中华潮的月票~~)
  虽然燧发枪即将淘汰,一具砂棒被盗,对于荡寇军没有任何影响,可这本身就是一起恶性事件,李信严令彻查。
  与此同时,郑芝龙舰队在出了珠江口之后,无路可去,菲律宾是西班牙人的地盘,台湾是荷兰人的地盘,大陆沿海已经全部被荡寇军掌控。
  而巴达维亚(雅加达)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在,荷兰人不会容他前去,马六甲则干系太大,荷兰人、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都盯着,当地还有柔佛王国,他自忖以自己的兵力,进入马六甲是找死。
  其中最关键的是,他失去了陆地的支撑,也没有名份大义,仅凭一支舰队在大海上流浪,早晚会部下离心,全军土崩瓦解。
  说到底,郑芝龙之所以能聚集起庞大的舰队,关键在于银子,他向海商每船征收三千两银子的税金,年收入约五六百万两,有了钱,自然有人卖命,而随着李信攻占了福建广东,海商不会再向他纳贡,他失去了财源,还拿什么去养活手底下的舰队?
  “父亲,那姓李的既然不会咱们活路,那咱们索性化整为零,凡从珠江口出来的商船,来一艘抢一艘,看有哪个再敢给那姓李的卖命?”
  郑森明白眼下的困境,恨恨道。
  “这……不妥!”
  郑芝龙略一迟疑,摇了摇头:“大海茫茫,通讯不易,倘若化整为零,我们郑家的舰队早晚要散掉,一旦投了那姓李的,我们就危险了,此事不可再提。”
  “那……父亲,我们现在上哪儿?”
  郑森想想也是,问道。
  目前郑家舰队正沿着越南沿海南下。
  郑芝龙也觉前路茫茫,不知所向。
  因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南洋也非乐土了,菲律宾曾于万历三十一年和崇祯十二年两次发生过屠华事件,马六甲的土人和葡萄牙人也对华人极度不友善。
  “要不去长崎避一避?”
  郑森又道。
  “哎~~”
  郑芝龙叹了口气:“以往咱们有大陆作为倚仗,日本人待咱们如上宾,可如今咱们还有什么,再去长崎,怕是被吞的连骨头碴子都不剩,可恨天下之大,竟无我郑芝龙容身之处啊!”
  郑森心里恻然。
  他不明白,明明有强大的海军舰队在手,与李信的海军居然一仗未打,就如丧家之犬了,怎么会成这样?
  “大帅,前面有舰队!”
  这时,位于桅杆上的了望手急叫道。
  “哦?”
  郑芝龙拿起望远镜向前搜索,渐渐地,前方出现了一大片撑着白帆的船影,船型是他熟悉的盖伦大帆船。
  “父亲,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
  郑森大声道:“怎么才来?要不要避开?”
  郑芝龙略一沉吟,便道:“避什么避?迎上去!”
  两支舰队在大海中会面,很容易引发误会,别看郑芝龙与葡萄牙驻澳门总督杜琛言谈甚欢,可这时,杜琛毫不犹豫的下令摆出战斗队形,西班牙舰队也是如此,两列舰队排成排队打炮战列。
  “传令,别般缓行!”
  郑芝龙大喝。
  “父亲!”
  郑森急劝。
  “无妨!”
  郑芝龙摆了摆手。
  其余各舰放慢速度,郑芝龙的旗舰反而加速前行,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见着只有一艘船上前,也放松了警惕。
  旗舰渐渐接近,郑芝龙拱手,朗声道:“请问葡萄牙驻澳门总督杜琛先生可在船上?”
  杜琛讶道:“郑先生,你怎么会在这里?我们葡萄牙的舰队从果阿赶来,耽搁了些时间,正要去广州,现在广州情形如何?”
  郑芝龙心中一喜,一条毒计油然而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远东的力量虽然不止于此,但据他观察,眼前的大概有三分之二,如能借李信的手覆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力舰队,那他就有机会攻取马尼拉,屠尽西班牙人,报西班牙两屠华人之仇,收获当地华人之心,再联合当地华人,称王立国,如果将来李信当皇帝,可以向李信称藩纳贡。
  李信既然能包容崇祯,他相信李信的气量不会如此狭窄。
  郑芝龙急声道:“荡寇军正是攻打广州,桂王亲自督战,接连打退数次进攻,可他的海军不弱,我与他在珠江口激战一整日,两败俱伤,同时他在新安县布有岸炮,稍占优势,我被迫南逃,杜琛先生来的正好,速与我回师,一举打掉荡寇军的海军,他只剩百来条船啦,以小船为主!”
  杜琛用葡萄牙语向同船的舰队司令雷奥解说了一通。
  “哦?”
  雷奥奸笑道:“那郑芝龙根本没有能力吃掉荡寇军海军,什么两败俱伤,我猜测是大败而逃,我们的战士没有理由为他白白卖命,所以我们的要价可以再提高一点。”
  杜琛心领神会,大声道:“郑先生,我军不远万里而来,耗费巨大,贵国仅仅割让澳门和新安是不够的,必须给我们葡萄牙做进一步的补偿。”
  郑芝龙暗暗冷笑,随即大声道:“我可以劝说皇上,再给你们两百万两白银,如何?”
  “噢,成交!”
  杜琛欢乐的大叫。
  郑芝龙下令,舰队陆续调头。
  郑森忍不住问道:“父亲,你这是何意?纵然引得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去打广州,但陆地已失,纵然海上胜了一阵又能如何?”
  “呵~~”
  郑芝龙呵呵一笑:“天底下没有解开不开的怨仇,为父打算……”
  听着父亲说出那大胆的计划,郑森目瞪口呆,半晌才道:“父亲,倘若摄政王爷有心一网打尽,又该如何?况且摄政王爷并不知父亲有此计划啊。”
  郑芝龙淡淡道:“天下之大,我已无处可去,若继续浪迹于海上,怕是早晚人心离散,横竖是个死,不如搏一把,姓李的若不肯放过我,为父就与他真拼个你死我活,今夜,你乘快船先去广州,与摄政王爷谈一谈,谈妥了,你暂时留他身边,你可敢?”
  郑森深吸了口气道:“愿从父亲吩咐!”
  郑芝龙的舰队在前领路,葡萄牙和西班牙舰队跟在后面,显然有所防备,可这也方便了郑芝龙,夜色渐渐深了,一条快船离队前行,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
  两日后,李信正在指导铸造专用于发射开花弹的榴弹炮,突有亲卫来报:“总司令,郑芝龙之子郑森求见。”
  “哦?他怎么敢来见我?”
  李信眉头皱了皱,便道:“带他过来!”
  “得令!”
  亲卫转身而去,不片刻,带来了郑森。
  郑森二十一二岁的模样,身形壮硕,古铜色的皮肤,走一路看一路,就见火炉处处,风箱拉的呼哧呼哧直响,一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蹲在地上,和工匠对着图纸比画,正当他惊讶的时候,已有亲卫提醒:“这便是我们总司令。”
  郑森连忙摒息凝视,深施一礼:“大明五虎游击将军之子郑森拜见摄政王爷!”
  郑芝龙在桂王伪朝获封靖海候,郑森对此绝口不提,抬出明朝官职,这是与郑芝龙商量好的,以此表示归服之意。
  李信并未计较称号问题,点点头道:“你父差你前来,是为何事?”
  “这……”
  郑森没想到李信如此直接,一时竟有些不知如何说话。
  李信催促道:“我与你郑家是敌非友,你父既差你来,必有要事,你直说便是,既便不成,我也放你离去。”
  郑森在李信身上感受到了雷厉风行的风格,心里竟莫名有种亲近感,于是把郑芝龙的意思如实道出。
  李信呵的一笑:“你父想利用我,消灭西班牙与葡萄牙人的主力舰队,然后他趁虚进攻马尼拉,在菲律宾称王,他倒是打的如意算盘呐。”
  郑森怔怔着不敢说话。
  李信又道:“你父欲在菲律宾立国一事容后再议,我现在问你,我怎么相信你郑家?焉知不是你父与洋人勾结,故意设下陷阱害我?”
  郑森一听李信的话语有了转机,连忙道:“请摄政王爷放心,我可暂时留在广州听命。”
  “哦?”
  “可以!”
  李信打量着郑森,许久,才点了点头。


第三八九章 虎门中伏

  次日,葡萄牙,西班牙与郑芝龙混合舰队,合计战舰三百来艘,各类运输船与武装商船近千艘,驶近了香港海面。
  杜琛仔细观察着香港的太平山顶,可惜太平山上郁郁葱葱,放眼一片绿色,很难靠肉眼去捕捉火炮的准确位置,于是转头道:“前面那座山高达两千多尺,如果在山上架起火炮,可以覆盖很广阔的海面,我认为荡寇军应该在山顶架炮,只是数量多少不得而知,我们是否先要攻占这个山头。”
  “不不不!”
  雷奥连连摆手:“完全没有意义,我们应该尽快冲入内河,进驻广州,明国摄政王的兵力将自行溃败,区区一个小山头,还会是威胁么,我建议,可以让郑芝龙的舰队在内侧行驶,我们和西班牙人靠在外面。”
  “您的建议非常美妙!”
  杜琛笑道。
  雷奥命旗手打出旗号。
  郑芝龙心里七上八下,摸不着底,他在大海上航行,郑森没有任何可能传来消息,他只能相信自己对李信的判断了。
  “全速前进!”
  郑芝龙大喝。
  舰队加快速度,从香港沿海通过。
  “嘭嘭~~”
  不远处的太平山上,传来了沉闷炮声,十来枚黑点向着郑芝龙舰队撒下,却没有一枚击中目标,只是掀起了一道道水柱。
  “就这么点火炮?”
  杜琛不敢置信。
  雷奥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仅仅在太平山上布署十几门火炮,如果真是这样,还不如一门都不布置呢。
  “再看看!”
  西班牙海军舰队司令弗多明弋打来旗号。
  郑芝龙却是松了口气。
  李信不可能只在山顶布署十来门火炮,很明显只是象征性的打几炮,这意味着郑森已经与李信达成了协议。
  果不其然,过了片刻,又是十几枚炮弹打来,这次有两炮击中商船,无伤大雅。
  “哈哈!”
  雷奥哈哈一笑,挥起那毛茸茸的手臂,大声道:“全速冲过去!”
  他注意到,第二轮炮弹与第一轮发射的位置几乎相同,这说明荡寇军很可能只布署了这些火炮,那他还担心什么。
  要知道,舰炮装在侧舷,没法以高仰角攻击山顶,只能被动挨打,而如此有利的地形,荡寇军都没充分利用,说明他的火炮数量是有限的,或者是射程近,打不了那么远。
  郑家舰队在最里侧,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在外侧,三支舰队以极快的速度通过香港,涌入了珠江口。
  海军陆战队队长陈永福从太平山顶的工事里站了出来,望着那逐渐远去的帆影,嘴里现出了玩味的笑容。
  他在昨夜接到的命令是,如有舰队从香港通过,只须象征性的放几炮。
  舰队清晨通过香港,下午,虎门炮台在望。
  虎门炮台建在珠江两岸的大角山武山和大虎山,李信不喜欢如明清那般给炮台起威远、镇威等威风的名字,他按照现代人的习惯,用数字给炮台编号,如01指代大角与沙角炮台,炮位也用数字表示,01001表示第一炮台第一炮位,横档岛炮台编号02,大虎山炮台编号03。
  值得一提的是,虎门炮台的163岸防炮很少,以速射型117野战炮为主,受现代战争体系影响,李信不完全追求火力强劲,他更加看中的是机动性和速射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