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1639-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小姐下车后,由丫环仆妇们前后左右侍候,进了田皇亲府中。
过了两三天,有士兵们纷纷议论,说打了十几年的仗,皇上争得了天下,将领们封了侯、伯,分了金银美女,士兵们平时卖命,破了北京后依旧两手空空,大家都不服啊。
再看看同城为邻的李信是怎么做的,他不抢一女,所有得来的女子,均是配给军中将士,他对大小官员,即便不任用,也保全其财产家人,对于百姓,则是调拨粮食救济,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他的士兵怎么可能会有怨言,没有一个敢于劫掠民女,寇掠百姓。
臣曾打探到,李信离开皇上后不久,夜袭福王府,有两个随他从杞县起兵的老人尖银了王府都人,如搁咱们军中,怕是就算了,甚至把那都人赏赐下去,坏事变好事,可李信偏偏把那两人枪毙了,这才有了今后荡寇军的严厉军纪,臣时常在想,他能做到,咱们怎么就做不到?”
李自成不由得叹息一声。
李过从旁道:“皇上,李公子是从一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咱们起兵之时,哪知道将来会怎样,大伙儿都如无头苍蝇似的,败的不冤啊。”
田见秀鼻子一酸,哽咽道:“国家到此地步,京城不能守,天子无处去,咱们都有责任呐,臣不怕皇上怪罪,皇上从北京回来以后,脾气大变,焦躁易怒,以严峻刑法试图挽救败局,可是以陕西一省之力实在无法支撑。
当时如果每占领一个地方,就设官理民,抚辑流亡,奖励农桑,岂不很容易站住脚跟?百姓苦了多年,只要使他们有一天好日子过,谁不感恩戴德?
当日急着占领北京,好像只有在北京登极才算数,难道在长安登极就不一样么?我虽然读书少,可是我知道汉、唐君主就是在长安登极的!
倘若我们大伙儿都敢谏争,皇上不急着去北京,先将河南、陕西、山西、湖广各地治理出一个眉目,然后派兵去占领北京,再下江南,岂不是可攻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唉,如今我大顺国的土地在哪里?人民在哪里?在哪里呀!”
田见秀这话说到了众人的心坎里,无不现出了悔恨难当之色。
忽然,刘宗敏叹了一口气,心情沉重道:“当初我大军渡河北伐,我就任提营首总将军,代皇上指挥全军,占了北京北城以后,我朝虽然有牛金星任天佑阁大学士,位居开国首相高位,又有献策任军师之职,代皇上谋划军事,决定用兵方略,可是皇上钦命我位居文武百官之首。
我在皇上面前,说话最为算数,正如人们常说的,一言重于九鼎,但我是打铁出身,没有多读书,所以凭心而论,我为大顺立过战功,也做过错事,到今日后悔无及。
皇上,我是个直性子人,该说的话不能憋在心里,刚才,刘二虎兄弟在皇上面前痛痛快快地说出了平时揣在心里不肯说的话,有些事牵涉到我,只是他没有提名道姓地说出责任应该归在我宗敏身上。
其实,自从东征兵败之后,我的心里何尝不很沉重。只是我没法说出罢了。
比如进了北京,将六品以上的官员抓了几百人,酷刑拷打,追索赃银,有的受不住拷掠死了,这事虽然是东征之前在西安就商定的,可是在皇上左右亲信大将中,我是主张最力的人。
我出身很穷,起小学打铁,看见明朝从上到下,无官不贪,叫百姓没法生活,所以在商议破了北京以后,如何筹集军饷的时候,有人说,崇祯连年打仗,加上天灾不断,国库如洗,从宫中找不到多的银子,只好向皇亲国戚和大官僚们想办法,将六品以上的官僚们抓起来,逼他们拿出银子,不拿银子就叫他们受点皮肉之苦,不怕他们不是出血筒子。
我因为平日最痛恨贪官污吏,对这个意见竭力赞成,皇上也因为我平素做事铁面无私,更不会贪污公款,所以命我负责对明朝官员们拷掠追赃,可惜我拷着拷着,越发的不择手段,名声也越来越败坏,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明朝的那些贪官有什么区别,还亏得补之在潼头城头点醒了我,我们起兵,到底是为老百姓,还是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为自己牟利?”
众人面色肃穆,无不扪心自问,只是随即,又化作了一声声叹息。
李自成苦涩道:“自朕登基以来,天下老百姓对朕大失所望,到了这时,我才恍然明白,李信为何能得天下,我们仍是流贼习气不改啊,并没有得天下的样儿。
自古得天下的,都是时时处处抚恤庶民百姓,千方百计招降文官武将,可是我们……都干的什么事儿啊!”
第四一三章 见李自成
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已见,检讨着得失,李自成暗暗叹了口气,如果早点这样,该多好啊!
可是他心里清楚,人心散了,没法再对抗荡寇军了,除了投降,把命运交托在李信手上,别无他法。
“传令下去,封存府库,不得骚扰城中百姓,也不得禁止外出,李过你带上李自在去找李信,就说我李自成为免关中生灵涂炭,愿意出城受降!”
李自成挥了挥手。
“皇上!”
群臣纷纷跪下,回想起一手建立的国家就要破灭,不禁泪盈满面,甚至有人伏地大哭起来。
“以后别叫我皇上了,还是叫我闯王罢,今日到此为止,都散了罢!”
说完,李自成站了起来,转身而去。
这一刻,他的心情十分灰暗,挥退了所有扈从,漫无目地的在秦王府中行走,看着那巍峨的宫殿和汉白玉丹墀,一边走一边叹息:“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不知不觉中,他走入了一条长巷,此时已经夜色苍茫,北风阵阵,巷内一片昏黑,鬼气逼人,他突然想到了崇祯,想必崇祯在亡国之前,也是类似的心情吧?
他的心里也总是离不开一个念头:难道大顺就这么丢掉了?真一败涂地了么?
就这样一路胡思乱想着,李自成回到了寝宫,疲倦已极,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连衣服都不想脱,直接倒在了御榻上,昏昏入睡。
这一夜,噩梦连连,他梦见了崇祯十三年之前的的流窜生活,数次险死还生,梦见了高桂英指责他,为何要拿老营的老弱妇孺去送死,又梦见了很多张已经渐渐陌生的面孔!
……
两日后,李过带着李自在到了潼关,转告李自成愿意献城出降,其实李信对于李自成并没有敌意,虽然直接或间接死在李自成手上的人不少,李自成的某些作风也颇受后世诟病,但凡事要辩证来看。
首先李自成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眼界,不能以现代人的标准去要求李自成。
其次,李自成虽然坏事错事干了不少,但他的本心还是想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而且根据历史的记载,李自成进了北京,并没有为难崇祯的后妃,一片石兵败之后,也没杀太子与永定二王,而是给了些银子,让他们各自逃生。
可惜太子缺乏阅历,居然回了北京,被人出卖,最终给扣上个假太子的帽子杀了。
第三,李信是现代人,并不着眼于一时一国之成败,李自成及所属的势力如流放到海外的话,会对华人的崛起起着重要作用。
明末的东南亚局势,还不象鸦片战争前后那么糟糕,英法还没大规模的介入,西方的力量并不强,正是华人在海外立足的最好时机。
出于以上三点,李信允许李自成以藩王之礼与自己会面。
又过五日,荡寇军兵临西安,官绅士民纷纷出城,衣冠整齐,在五里外的路旁摆了香案,老百姓与官绅分别站开,在旷野路边恭候,虽然早晨有严霜,还刮着冷风,可是许多人心里是愉快的,这不仅止于战争已经结束,更多的还在于李信的仁德名声啊。
关中老百姓也羡慕江南民众的好日子,渴盼顿顿饱餐,不再忍饥挨饿。
前面,队队士兵压面而来,民众纷纷仰着脖子观看。
“咦?怎么没有龙辇卤簿,也没有甲士开道?”
有人不解的问道。
旁边立刻有人轻笑一声:“嘿,你不懂了吧,摄政王爷不喜欢排场,还特意着人通知,不许下跪呢。”
“噢,原来如此,摄政王爷和那位爷,果然不同啊!”
陆续有老百姓,回头瞥向站城门迎接的一众大顺文武要员,其中就有李自成!
李自成远远就看到李信,心情复杂,感慨不己,近来他不时会想,从前自己只看见打仗,只求军事上胜利,并没有想到老百姓乱久思治,盼望过温饱的日子,也没想过万一受到挫折怎么办。
自古用兵,要能进能退,能攻能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李信建议据宛与民休息,待兵强马壮再出争锋,那意见多好,就是不听!
唉,掏钱难买后悔药,如今只落得个天子蒙尘,君臣无计!
突然,前方暴出了猛烈的欢呼声,老百姓已经认出了李信,热情的打招呼,虽然李自成总是吹嘘自己每破一城,老百姓担浆挑酒,夹道欢迎,可事实非常残酷,他每打一城,都艰难不己,城中百姓誓死抵抗,几乎没有人主动迎接他。
跟着他的农民,也是以裹挟居多,麻木不仁,并不在乎跟的是谁,他们只在乎能否吃上饭。
“乡亲们,乡亲们,我李信来晚了,叫大家受苦啦,不过好歹中国的内战结束了,如今只剩下辽东的藓芥之患,鞑子虽凶残,但我中国有两亿民众,足以从国力上碾压他,大家不用再担心兵荒马乱,可以过上安定的日子啦……”
李信正慷慨激昂的发表着演说,虽然他做不到小胡子那样形神并茂,但是配合着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也极其的振奋人心,顿时,又是一阵更猛烈的欢呼打断了他的话语。
李信双手连连下压,好不容易,才把声浪压下去些,就赶忙道:“我李信初来关中,对情况不了解,我希望各位有什么想法,都可向我说,现在我宣布,陕西全省免税一年,六十以上的孤寡老人,由朝廷每月下拨钱粮供养,并将在各城逐步建立学堂,以供七岁以上的幼童免费读书识字!”
刹那间,气氛高涨到了极点,人人称颂着李信,站在城门口的李自成等人仿佛透明了,再也无人问津,即便偶尔有目光扫来,也是闪烁着恨意与厌恶。
“哎~~”
刘宗敏叹了口气:“陕西是我们的桑梓之地,我朝定都长安,却没有使长安和关中百姓享一天太平之福,小百姓最关心的头等大事还是吃饭穿衣,生儿育女啊,可是我们连这最基本的事情都没做到,难怪关中百姓视我们如仇寇呐!”
李自成摇了摇头,没说话。
“李公子过来了!”
袁宗第低呼一声。
众人均是面容一肃。
李信骑着马,缓缓驰来,勒定于众人身前三丈处,锐目一一扫视。
李自成勉强拱了拱手:“参见摄政王!”
“嗯~~”
李信飞身下马,点点头道:“闯王,好久不见了!”
李自成猛吸一口气:“今日方知,天命在你,还要多谢你的不杀之恩!”
李信摆了摆手:“哪有什么天命,就算有,老天爷吃饱了撑着才管人间的是是非非,无非是人心久乱思定罢了,不过海外的情况又有不同,那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将来去了海外,切莫有妇人之仁!”
说着,就把目光投向了牛金星、宋献策与袁时中。
三人浑身一个哆嗦,大气都不敢透,甚至袁时中还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李信淡淡道:“袁时中,按理说,你只是娶个媳妇,慧梅和张鼐的情况你也不是很清楚,罪不在你,但是健妇营中那么多姑娘,你偏偏迎娶慧梅,也是你自己往刀口上凑,罢了罢了,不杀你张鼐难以心安,这个恶人我来做,今日是我入城的好日子,暂时留你一命,明日再给你个痛快,来人,带下去!”
“得令!”
两名亲卫上前,把袁时中向一边拖去。
袁时中也是心知必死,面如死灰,那双怨毒的眼睛紧紧瞪着牛金星和宋献策。
他确实无辜,最初他是向李自成求娶李兰芝,但李兰芝在李信手上,因此牛金星和宋献策一琢磨,劝说李自成收慧梅为义女,再将慧梅嫁给袁时中。
那时可不讲究人权和自由恋爱,古人是非常现实,也非常无情的,慧梅嫁给张鼐,1?1=2,而嫁给袁时中,可以取得1?1》2的效果,因此李自成毫不犹豫的拆散了这对鸳鸯,可以说,袁时中是倒霉催的,娶个妻还娶来了杀身之祸!
第四一四章 收编大顺
众人看向袁时中的目光中,带着同情之色,随即又纷纷望向了牛金星与宋献策,尤其是一些对此事不满的人,或者对这二人不满的人,更是一幅看好戏的表情。
“扑通!”
宋献策跪了下来,啪啪,连扇了自己几耳光,才讨好的谀笑道:“小老儿罪该万死,请摄政王爷恕罪!”
李信摇摇头道:“你说你一个走街算命的,非要掺和到争天下里面,还乱出主意,什么十八子主神器,什么遇顺即止全是出自于你口,谶纬之说早于唐代就渐渐被人摒弃,千年前的破烂货又被你拾了起来,专行坑蒙拐骗之事,你不是找死还是什么?”
“是,是,小老儿该死,还望摄政王爷高抬贵手呐!”
宋献策连连磕着头,冷汗直冒。
李信冷冷一笑:“你既然知道自己该死那就好办,你算了一辈子命,可曾算到慧梅就是你的死劫?来人,带下去,明日午时和袁时中一起毙了!”
“摄政王爷,饶命啊!”
宋献策吓的大声讨饶,两名亲卫已经上前,拎起宋献策,向一边走去。
李信又看向了牛金星。
“哎~~”
牛金星心知必死,长叹一声:“牛某是万万料不到,竟会为一句无心之言失去性命,罢了,罢了,合该有此一劫!”
李信冷声道:“在你看来,是无心之言,但对于慧梅与张鼐来说,则是晴天霹雳,当时张鼐找到我,你恐怕想象不出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的无助模样,听说你投李闯之时还千方百计把家人救出,那你为何就不能将心比心,从张鼐和慧梅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牛金星辩道:“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再说他二人仅是情投意合,又未成婚,牛某不知此事错在何处。”
李信点点头道:“看来你还以为自己有道理了,那好,我就让你死个明白,我们荡寇军是不主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我们支持男女之间两情相悦,自由结合,而且慧梅是我的义妹,张鼐是我的兄弟,出了这等惨事,我不为之出头,谁能为他们出头。”
“呵呵,牛某倒是忘了,摄政王爷反程朱理学,乃一离经叛道之徒,要早点想起来,又何必废话,牛某这大好人头,摄政王爷明日取去便是!”
牛金星呵呵一笑,就往边上走去。
“大胆!”
二瓤厉斥。
李信伸手拦住:“一个将死之人,你和他计较什么,象这种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酸儒,死了倒落个清静。“
随即又把目光投向了顾君恩。
顾君恩又紧张又激动,连忙低头拱手。
好一会儿,李信才道:“牛金星与宋献策,一个钻营苟且,一个江湖骗子,论起才能,你在牛宋二人之上,可惜闯王不能任人唯贤,把你排在二人之下,你别去海外了,跟着我吧。”
李自成顿时臊的脸通红。
也确实,当初他不能听取李信的谏言,还要杀李信,顾君恩也曾给他谋划过一段时间,可惜他也不能听取,即便是绍时信,他当作慧梅的陪嫁,踢给了袁时中,可人家在李信手上,东海石英矿业的总经理,干的有声有色,仅仅是去年一年,东海石英纳税近三百万两,创造归入内帑的利润超过四百万两!
‘难道自己真的无识人之明?’
李自成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顾君恩本就对李自成失望,这时看了眼李自成,便深施一礼:“在下多谢摄政王爷提拨!”
李信微微一笑:“走罢,我们进城!”
城里,李自成早已收拾出来,他搬离了秦王府,各将领也退出大宅,挤在一处处小院中,另根据荡寇军的作为,主动自觉的只带着有名号的妃嫔与正牌妻妾离开,多占的姑娘全部退了出来,这倒是省了麻烦。
对于李信来说,当务之急是赈济,让西安的贫苦老百姓吃上饱饭,为此在战前,他准备了大量粮食,给贫民以户为单位,免费分发一袋粮食。
其实是收编,除了军队,还有庞大的文官。
军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李自成的嫡系人马,这部分基本上是不动的,李信的原则是不收编,不招纳,将来一律随李自成迁往海外,自愿解甲归田也不留。
其次是明军,这是李信收编的主力,考虑到全国已经近乎于一统,没必要再姑息明军将领了,对于不合格的将官与老弱病残一律淘汰,依级别给予遣散费,并允许保留各自的田宅财产。
虽然在山西尚有投降李自成的大同总兵姜瓖与宣府总兵王承胤拥有上万兵力,不过李信根本不担心这二人会叛乱,毕竟是个瞎子都能看出眼下的局面。
再退一步说,即便这二人有率部降清的打算,他们的手下也不会同意。
顺朝的文官则是以明朝降官为主,其中有吏政府尚书宋企郊。
户政府尚书杨玉休。
礼政府尚书巩焴。
兵政府尚书喻上猷。
刑政府尚书安兴民。
工政府尚书黎志陞。
另尚书下设侍郎、郎中、从事、员外等职,还有弘文馆,六政府谏议,十三道直指史,验马寺,尚玺寺,知政使,及光禄、大理、太常、鸿胪、国子监等机构,合计有近千人。
李信让顾君恩先给这些人分门别类,有哪些是明朝降官,有哪些是李自成自己提拨上来的,各自的功名,家里的田宅房产,有无受贿及扰民行为,等等基本情况做一个统计。
他只是派了几名专门培养出的统计与财会人才协助顾君恩,其余交由顾君恩放手施为,以此了解顾君恩的能力。
众官听说后,蜂涌找上顾君恩,有拉关系的,有送礼的,顾君恩也清楚自己能否获得重用在此一举,哪敢收啊,楞是摆出一副铁面无私的面孔,公事公办。
夜深了,顾君恩仍埋首在卷宗里。
当然,李信也没闲着,相对于政事,他更加重视军队,整编顺军由他亲力亲为。
顺军在关中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但是李自成的嫡系在与清军的两次作战中,损失惨重,仍具备战斗力的十不足一,李信首要淘汰的,就是那名义上的四十多万冗兵。
经过一整日的清点,李自成的核心人马,只有不足两万,明军降卒都比闯军数量多,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谁都没料到李自成的力量竟虚弱到了这个地步。
虽然在西安以外,还会有李自成的嫡系人马,但不会太多,难怪历史上的李自成在北京战败后一溃千里,完全没有重整旗鼓的机会,这就是典型的步子迈的太大,扯着了蛋,被一场战争打回了原形。
当李信回到秦王府的时候,已经接近了凌晨,柳如是陪了他一整天,困的不行,不停的打着哈欠,至于费珍娥与窦美仪,正趴在桌子上打盹呢。
“柳姑娘,早点休息吧!”
李信轻声道。
“嗯~~”
柳如是压低声音点了点头:“妾还好啦,虽然身上累,但是心里一点都不累,妾跟着李公子从南京走出来,居然见证了公子一统天下的过程……啊呼~~”
正说着,柳如是又打了个哈欠,眼泪水都打出来了。
李信一把抓住柳如是的手,笑道:“还说你不困,要不要先洗个澡再睡?你不用动,全程交给我,我来服侍你?”
柳如是天生貌美,又年近三旬,正是美丽与风韵兼具的年龄,虽然有故事,可这么多年过去了。
今晚,他突然有种征服柳如是的冲动!
柳如是感受到了李信目中的渴望,浑身微震,一种奇怪的情绪涌上了心头,她控制不住的扑入了李信怀里,低呼一声:“李公子,抱紧妾!”
李信把柳如是抱住,那淡雅的馨香扑入鼻中,拂动着他的心灵。
“李公子,别动!”
柳如是却是道。
李信只得如木头人般定住不动,却是发现,柳如是的身体烫了起来,伴随着不自禁的抽搐颤抖,不片刻,就猛的推开自己,什么话也不说,逃一般的转身而去。
‘不会吧?’
看着柳如是那急匆匆的背影,李信懂了……
第四一五章 秩序井然
柳如是当真是给了李信一个特大号的惊喜,没想到这样都行,果然是柏拉图式的爱情,仅凭着突如其来的心灵感受,就能让自己愉悦。
那如果再进一步又会怎样呢?
突然李信又想到,如果是在现代的一夫一妻制社会娶了这样一个妻子,显然是个悲剧,因为你还没开始,她已经结束了。
‘女人啊,果然不可理喻!’
李信暗暗摇了摇头,转头看去,费珍娥与窦美仪还在睡着,于是蹑手蹑脚上前,抱起了靠在外面的费珍娥。
“啊!”
费珍娥一下惊醒,一看是李信,连忙挣扎道:“摄政王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