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懿的心里是在想着当年曹操的旧事,现在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从曹操那时候的应对得失上找到最佳解决之道,他没有立刻答话,而是拿起了案几上那份曹爽的亲笔奏表,托在掌中反复摩挲着,将目光从司马昭的头上移了开去,仿佛凝视着某个遥远的地方,沉沉地说道:“为父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太祖武皇帝在晋位魏公、加礼九锡之前,文皇帝曹丕极力鼓动他的这个父相去登峰造极……明面上,曹丕是恪尽孝道为父争荣;然而私心里,曹丕却是以此为手段和自己的三弟曹植在他父相面前争宠。结果,曹操迈出一步登上魏公之位,虽然表面上大权独揽、风光无限,可是从此就与九五之尊、王者之业隔在咫尺、永难底定了!”
父亲的几句话一直说到了司马昭的内心深处,他几乎把司马昭尚未说出来的隐秘想法都看得清清楚楚,司马昭全身骤然如遭电击般一震,脊背立刻弯得更低了,一颗颗冷汗从他额角直滚而下——父亲大人真是太厉害了!
其实司马昭内心所想的就是不要虚位要实权,什么太傅、大司马都是虚的,不管用,只有军权才是实的,有了军权在手,一切才有保障。“但是,父亲大人,曹爽他们既然在太尉人选上给您让了一步,又岂会再在‘镇东大都督’这个方面要员上谦让于您?对这一点,孩儿心存疑虑。”司马昭的眉梢挂上了一抹淡淡的忧色。
自从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来自西边的军事压力骤然减轻。而来自东边的江东孙权家族立即成为曹魏最大的敌人,司马懿的目光一抬,从司马昭头顶越过,向恰巧走进屋来的司马寅发问:“曹爽府中那边对东疆帅府有何企图?”
前几天司马懿派遣司马寅去打探曹爽方面对目前最大的军事中枢东疆帅府的意图,司马寅是和刘锋、刘星、司马师一道进来的,刚刚才听到他俩的问答,微一回忆,便道:“东疆帅府那边,曹爽一直是想将王凌将军从扬州刺史之位上顶走满大都督,由他来接任镇东大都督。”
“东疆帅府是目前最重要的兵权所在地,谁掌握了这个职位,谁就是曹魏最大的实力拥有者,曹爽一直在和王凌暗中勾结。”司马师显然对东疆帅府的内部情形有所了解,也接口而道。
司马师有时候想问题容易简单化,他总认为可以通过最简单粗暴的手法来达到目的,关于解决王凌将军的问题,他双目寒光一亮:“父亲大人,当初王凌就是陈矫、曹爽他们鼓捣着硬塞到满大都督手底下的一根楔子。干脆,咱们找个机会把他给彻底拔掉算了。”
司马昭的心思比他哥哥更为细密,但既然哥哥说话了,他也不敢提不同意见,只是眉头一动,看了看哥哥,欲言又止。
父亲司马懿对大儿子的轻率言行略有不满,他希望两个儿子做人做事都要想清楚各种细节后再行动,不要莽撞,“你这么枭狠凌厉、咄咄逼人干什么?王凌那几斤几两,为父自己还不清楚吗?不要这么轻举妄动——哪里能一上来就把他弄个鸡飞狗跳呢?”司马懿瞪了司马师一眼,压得他身子一矮,“有为父在,王凌便是挤到了镇东大都督的位置上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师儿、昭儿,今天为父把你们兄弟找来是为了给你们的肩上压担子,毕竟为父如今已经是年过六旬了,精力终是有些不济了。你俩看,寅管家、刘大伯、刘将军、梁大哥他们跟着为父这几十年来出生入死、东征西战,个个几乎都是鬓角染霜,渐渐老了……现在,也该你们兄弟二人自己放开眼界去寻觅人才,自己放开手脚闯荡世界了。为父打下的这偌大基业,终究还是要由你们兄弟俩担当起来的呀!”
115 权力的再分配——新朝需要新次序
司马懿经过再三权衡,考虑到与曹爽集团的妥协,终于同意升任太傅之职,魏国庙堂之内经过了一番新的权力分配,整个朝廷中枢的权力格局很快就明朗化了。
接下去朝廷的所有官职都需要重新洗牌,司马氏与曹氏两大家族的要员都纷纷卡位,镇东大都督满宠接替了司马懿空出来的太尉之位,扬州刺史王凌接任了满宠空出来的镇东大都督之位,徐州刺史诸葛诞调任为扬州刺史,蒋济由中护军升任为卫尉,司马师从散骑常侍之职转任了蒋济空出来的中护军,后将军刘星留在皇宫兼任了骁骑将军,曹爽的二弟曹羲从黄门侍郎职上调任为中领军之官,三弟曹训接任了曹爽本人空出来的武卫将军之职,四弟曹彦转任了司马师空出来的散骑常侍之职,司马昭从大内议郎之位升任了尚书台度支侍郎之职,何晏以驸马都尉之职出任了吏部右侍郎之位,邓飏的吏部左侍郎之位依然未变,而关中寒门丁氏一族的后起之秀丁谧却从尚书台秘书郎一位上骤升而起,接任了司马昭空出来的大内议郎之职。
司马师在转任中护军职务之后,手中总算开始有了军权,有了军权就需要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第二天,便以父亲司马懿的名义召来了征蜀将军邓艾、荆州刺史州泰、扬州刺史诸葛诞、徐州代刺史兼镇东都督府长史李辅,共商平吴灭蜀之大计。
拥有军权的滋味毕竟大不一样,自古至今大将军们都是威风八面,今日的司马师手握兵权,底气十足,与先前居于偏裨之位的气宇仪态大不相同了。他明亮的目光缓缓移动着,向座下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注视了一会儿,真诚地点头微笑着,显得极为亲切,仿佛是久违了的故友重逢,流露出无尽的惊喜。
司马家族在行动的同时,曹爽家族也在积极部署抢班夺权、打压对手,“如今司马氏一党实是气焰嚣张,得意非凡,听说王肃、何曾、傅嘏等人又在暗暗张罗着为司马懿劝进丞相、加礼九锡之事呢,咱们应该如何因应才是?”场中立时一下如一潭死水般沉寂了下来。丁谧、邓飏、何晏都蹙眉苦思着,一时却也拿不出个什么方案来。
曹爽看他身边的兄弟们基本上都没说出具体可行的方法来,于是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桓范。桓范一捋胡髯,出席进言道:“老夫实言相告,而今你外有征蜀之败而堕其望、内有司马懿拥淮南之胜而夺其功,在此两面夹击之下,实在是不宜与司马氏一党正面交锋。所以,你应当谦逊自守,以静制动,方为上策啊!”
现在大家最害怕的其实还是司马懿的身体状况,他不但水平高,而且身体好,老而弥坚,谁都活不过他,“瞧司马懿这老而弥坚的劲头,他恐怕会和钟太傅一样活到八十多岁吧!”曹爽撇了撇嘴,脸皮上挤出了几条难看的皱纹。
“哈哈,毕竟他都六十多了,你还不到三十,在年龄上你有优势,他还能比你活得长?哪怕他能活到一百岁,在此之前你也一定要咬紧牙关硬忍下来!”桓范深深沉沉地说道,“毕竟时间永远是在你这一边的!他注定是会死在你前面的!”
丁谧心里想,司马懿是何等样人,我们想与他和平共处他能同意吗?“但是,桓大夫,司马懿他们是决不会给我们这种忍耐等待的机会的。”丁谧幽幽一叹,“唉,‘树欲静而风愈骤’啊!”
桓范看着丁谧,心想你说得轻松,我倒要看看你对此有何办法,他无声地捻弄着颔下的胡须,过了半晌才慢慢问丁谧道:“丁君,莫非你已想出了什么对策吗?”
丁谧得到曹爽集团的提拔,从寒门破格升入朝廷为官,当然急于报答曹爽的恩情,“丁某也是刚刚才略有所悟的。”丁谧将衣襟一振,正视着他和曹爽,双目湛然生光地说道,“其实曹大将军手中还是有一张王牌可以打的——先大司马曹公在世之时镇卫西疆、名动关中,战功卓著,曹大将军您可以借着他的遗威来做一番‘锦绣文章’!”
听丁谧这么一说,大家都竖起了耳朵,想知道具体如何操作,“怎么个做法?”桓范瞳中精芒一亮。
丁谧想出了一个鬼主意,自以为很高明,人家司马懿注重实际,不要虚名;而丁谧的主意是只图虚名,不要实际。他目光炯炯,款款而道:“不是还有几日朝廷便要到太庙和高祖文皇帝陵中去扫墓纪念了吗?丁某今晚就回去邀约几个议郎一齐联名上奏请求陛下恩准将先大司马曹公列入太庙配享祭祀!”
“唔,这倒是也算个办法,只是虚了点,不过总比没有好,把先父列进太庙配享祭祀典礼也是配得上的。”曹爽的脸庞微微地红了红。想不到自己今天还要啃父帅曹真生前的老本——利用父帅生前功勋的光辉来亮化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名望,实在是可笑可叹啊!
116 示弱的威力——隐藏锋芒给对手致命一击在太傅府中的密室里,司马懿父子三人又在研究着对手的动向和己方应采取的策略。
“曹爽集团最近频繁行动,现在朝廷里我们的竞争方就剩下了曹爽一派,昭儿你有什么对策吗?”司马懿伸出手来,轻抚须髯,向他这个次子问道。
司马昭是一个有心人,他时常在琢磨打败竞争对手的方略,听父亲问起就立即回答:“父亲大人,孩儿近来确是想出了一条大胆而出奇的计策,不知该不该讲?”
“讲!”
“父亲大人,你说我们能不能以退为进,故意示弱,暂时避开权力的中心,躲在暗处等待机会,一旦对方出现丝毫失误,我们就猛然跳出将对方一击毙命。比如说您暂时称病居家,韬光养晦,任由曹爽一派在朝堂上张牙舞爪,胡作非为,然后待到他恣情纵欲、积恶成山、无功丧德、臭名远扬之际,再伺机发难,打得他永不翻身!”
司马懿还没听完,就觉得小儿子说得有理,这个儿子有出息,想出来的主意高人一筹,他眸中深处已是灼然一亮,紧紧盯向司马昭,整个人几乎朝他倾了过去:“你且把理由讲得再具体一些。”
司马昭见父亲很重视他的意见,心里无比激动,迎着父亲期待的目光,按捺住紧张的心情道:“孩儿深知曹爽之为人,资性平平,遇危则稍知警惕,居安则忘乎所以。您如果日后一直待在朝堂上与他对峙,他必然倚重桓范、丁谧等智谋之士为助,说不定尚能苟延残喘、保得小命。
如果您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撤去他的防备,比如称病告退而去,他则必会如释重负、身心俱懈、忌惮尽消,转而骄狂自大,用不了多久就会招来天怒人怨——那时候,您再以‘清君侧、拯社稷’为理由,完全便能名正言顺地将他连根铲除!”
司马懿听罢司马昭的建议,心里大加赞赏,觉得这个小儿子的主意及其高明,但他嘴上暂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回过头来,向司马师问道:“师儿,你认为昭儿此计如何?”
司马师也十分赞同二弟的建议,他认为此计大妙,正好击中了曹爽的命门,看着他这个二弟,满眼尽是钦佩之色:“父亲大人,二弟此计高明之至,孩儿恭请您予以采纳!”
司马懿这才哈哈大笑,手抚司马昭的肩头说:“不错、不错。昭儿你近来真是愈发睿智成熟了。你这一条妙计,为父就此采纳了!”
117 以退为进最高明——时间会改变一切说干就干,今天司马懿找了个由头,把朝廷中有地位有身份的大臣都请到了自己家的花园里喝茶,从司马府后花园的湖心高亭之中遥望出去,四面碧波粼粼、青莲摇摇、云影飘飘,洋溢着一股说不出的怡和幽雅。
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司马懿就要开始为他的假隐退做铺垫了:“今天,本座将各位老兄弟、老朋友请到这里来,就是要和你们好好聚一聚、谈一谈心。”司马懿倚在亭内的香几后面悠然而坐,娓娓说道,“现在,大家能坐到一起像今天这般促膝谈心的机会不多了……”谈到这里,他眼睛一眨,泪花便闪了出来,“满宠太尉、崔林司徒、赵俨司空他们在这两三年之间都先后辞世而去了,本座对他们实在是思念得紧啊!”
这次司马懿所请的人,首先都是跟他关系密切的那一帮朋友,其次都是在朝中占据高位的同僚,基本上有:新近升了太尉的蒋济、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尚书令司马孚、尚书仆射卫臻、吏部尚书卢毓、度支尚书王观、廷尉高柔、太常王肃、大司农桓范、大鸿胪何曾、崇文观祭酒傅嘏等资望较老的公卿大臣。他们听着司马懿在席上声情并茂的讲话,个个神情不一,感慨万分。
酒水茶饮喝过,政事与家常都聊过,司马懿开始说他今天准备说的正题了,他左拳在自己腿膝之上轻轻地擂着,右手向他们挥了一挥,款款言道,“本座近来腿脚旧疾复发,起卧行动是大有不便了。诸君,本座实言相告,今日与你们在此一聚之后,就要返回温县孝敬里老家闭门养病了。日后的朝廷枢务,就多多拜托诸君全力协助曹大将军共同处置了……”
所有到场的人事先并不知道司马懿今天请客的用意,他陡然抛出此话,顿时惊得在座老臣们个个面面相觑,一时竟有些懵了。
大家都感觉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司马懿怎么会突然提出告老还乡?这不可能啊!王观第一个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失声喊道:“太……太傅大人!您……您不能就这么告病还乡啊!这大魏社稷,现在是须臾也离不得您在京师主持大局啊!”
从道义从利益等各个方面来看,大家都需苦劝司马懿留下来继续干,蒋济、高柔、卫臻、王肃、卢毓等也纷纷劝了上来:“太傅大人,您这一去,却奈天下苍生何?若说您腿脚不便,我等就联名上奏陛下,赐予您‘乘辇上殿、卧镇庙堂’的特权便行了!您又何必一意抛下这社稷大事回到温县闭门养病呢?”
但既然这是司马懿事先决定的事情,所以无论谁劝都不可能改变,不管他们劝得口干舌燥、白沫横生,司马懿仍是不为所动:“本座去意已定——诸君就不要再劝了!”
最后,大家看劝也是白劝,司马懿去意已决,就不敢再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出来打圆场:“列位大人,家兄的性格一向是言出必行,你们也就莫要再逼他了。待他回到乡下老家静养几日,身体好转之后还可以再回朝辅政的。”于是,司马懿这一场归乡养病之事方才就此了结。
司马懿临行前在自家的密室里又向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在为父回老家养病卧居的这段日子里,你俩在京师洛阳一定要收敛锋芒,谨慎自持,要老老实实地夹着尾巴做人,要眼睛里揉得进沙子、屁股下坐得稳火炉,任他曹爽一派怎么挑衅、怎么胡来、怎么妄为,你们都要给为父死死忍住。一定要等到最合适的时机,我们才可以果断出手,将他们一剑毙命!”
118 曹爽的试探——演戏必须通得过观众的检阅司马懿回到老家温县孝敬里养病后,朝中的曹爽果然如他所料大权独揽,为所欲为,百官都是敢怒不敢言。但司马懿只是回老家养病,毕竟还没死,曹爽的心中始终有一种记挂和担忧。
为了探听司马懿的病情,了解司马懿的动向,曹爽派李胜前去温县孝敬里探病,李胜先前曾是司马懿在持节宛城期间麾下所任的南阳太守,后来被故大司马曹真辟为军祭酒,现在又成了曹爽府中的心腹僚属。所以,他从出身背景而言,算是司马家和曹氏之间彼此都能接受的人士之一。
如果得不到司马懿在老家养病的真实情报,曹爽的内心是不会安定的,他派李胜前来孝敬里问安讨教,就是想借他这层关系更多、更深地刺探司马懿在老家养病卧居的真情实况。李胜来到司马懿的府邸,司马懿正在看歌舞表演呢,他见到李胜笑道:“曹大将军未免真是太客气了——有什么军国机务,就请他自己在洛阳京师里自行裁断了吧!何必还劳动李君你的大驾来温县跑这一趟啊!”
李胜听司马懿这么一问,立即就按照来之前与曹爽商量好的一套说辞来应付他,表面上仍然是恭然答道:“太傅大人您德高望重、多谋善断、老成持国,曹大将军在京城中焉敢自专妄断?这一次曹大将军派李某前来,就是想向您咨询接任已故司空赵俨大人的合适人选。”
通过对司空这个职位的人事安排,曹爽也想借此试探一下司马懿的真实反应,赵俨是在一年多前自夏侯玄调到关中之后就被升任为司空的。他年老多病,在司空之位上没熬几个月便溘然逝世了。曹爽为了阻挠司马懿再用自己的心腹僚属出任这一要职,就费尽心机将它搁置了起来。今天,他故意让李胜来咨询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借此试探司马懿的反应,观察他是不是真的甘心归乡养病,不问朝事了。
司马懿既然想要装退休,当然不会再去管朝廷里的事了,就算曹爽问上门来,他也置之不理。他目前对曹爽的心理自是洞若观火,看得清清楚楚,于是随口呵呵一笑:“哎呀!这个问题有什么好向本座咨询的?曹大将军他自己定了谁来接任就是谁吧!本座对曹大将军的一切举措都没有异议的。”
按照临行前与曹爽商量好的策略,李胜还得假惺惺地力劝司马懿复出,“太傅大人您怎么这样说?您是我大魏四朝元老、托孤重臣,千万不能存有这种急流勇退之念啊!”李胜从案几上端起酒杯敬道,“大魏一朝若无您虎卧坐镇,还不知道蜀寇、吴贼会有多么猖狂呢!”
司马懿也早就看出李胜此行的目的了,两人不外乎相互在演戏而已,他轻轻一摆手,喃喃说道:“本座今年六十七岁了……老了,真的是老了。这大魏天下,离了谁其实都会一如既往地欣欣向荣的!李君,你们就让本座好好休养旧疾,快快活活地多活几年吧!这算是本座恳求你们了。”
李胜看明着劝是劝不了司马懿了,只能仔细观察一下司马懿的身体状况——他持杯的手已经确是如同所有高龄老者一般显出了中风似的轻轻震颤!
119 曹爽进一步被麻痹——司马懿继续往狠里表演李胜从温县孝敬里回来了,曹爽和他身边的那些人都很关心李胜此行的成果,“司马懿的近况究竟如何?他是不是在装病?”曹爽将李胜迎入后院密室之中,一进屋就劈头问道。
李胜对这次亲自去司马懿家里实地调查的结果还是信心满满的,他看见曹爽的密室里有那么多的人:曹训、曹彦、丁谧、何晏、邓飏、虞松等人早已坐满了长席正在等候,当下也不及虚礼客套,边坐边答道:“启禀大将军,根据此番李某前去拜访观察,司马太傅的确是已经年迈多病,在待人接物之际双手连酒杯都有些端不稳了,有时还洒了些许酒水出来。而且,司马太傅已然萌生了‘及时行乐,安享余生’的念头,整日里沉迷于轻歌曼舞、倚红搂翠,他那六七十岁的身子只怕快被酒色掏空了!”
曹爽身边的这些人,其实个个都有门路在搜集司马懿的情报,因为司马懿在朝廷中的分量太重,所以大家才对他格外重视,“唔……看来李大人的话真的是印证了咱们搜集到的那些消息了。”邓飏在一旁听了,深有同感地说道,“咱们埋设在他司马府中的眼线来报,司马懿自从返回温县老家养病卧居之后就迷上了一个新近纳进的宠妾柏姬,没日没夜地纵情声色,把结发老妻张春华早抛到爪哇国去了。”
邓飏又说:“张春华得知此事后,就去找司马懿理论,但司马懿毫不给她面子,当着众人与她大吵,‘你这老家伙自己长得丑也就罢了,何必还乱跑出来到处丢人现眼呢?’张春华愤恨之下,便欲绝食自杀。没想到她绝了两天两夜的饮食之后,司马懿仍是铁石心肠,毫不理睬。后来,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等兄弟闻讯一齐跑回温县声援他们母亲,都跟着她一道绝食抗议。”
邓飏接着说:“看到这么多人出来为张春华据理力争,司马懿也觉得自己把事情搞大了不好收场,这才不得已做出了让步,向张春华道歉认错后方才平息了这场风波。但这事儿让司马懿糗得有些大了,他的亲家王肃、杜恕、诸葛诞等纷纷去函指责他的好色薄情,弄得他是灰头土脸的。”
曹训听大家这么分析,也认为司马懿毕竟是年纪老了,人老心智糊涂那也是常事,他笑呵呵地说道:“这样听来,司马懿既是朽迈多病,又荒于酒色,不可理喻,算是把自己这‘四朝元老、社稷重臣’的名头给一下砸坏了!他可能也真是想以一个志得意满的富家翁了此残生了吧!他或许早就想透了,与其在洛阳京师和我们曹家硬碰硬地死撑,倒不如退归乡里逍遥度日及时享乐了。这不,他连他的太傅府官署都几乎完全停工了,把我们的虞松君也弄得刚过三十岁就成了赋闲无事的冗官。”
为了配合司马懿的做戏,司马全家都是一起上阵的,司马师、司马昭都是全力以赴地跟着演戏。“如果他具有这样的觉悟,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难怪何某近来看到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似乎都有些没精打采的……老家伙那么颓废了,这些小崽子们自然也就跟着蔫儿了,听说就连石苞都被吓得从司马师身边辞官而逃、不知去向了……”何晏一边柔声腻语地说着,一边把自己洁净如玉的手掌翻来覆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