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说司马家[全三册]-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饭桶将军刘旗,司马炎打算杀了他。没想到司马亮虽然作战水平不行,为人还算义气,勇于承担责任,他上表对司马炎说:“前线连败,责任在我,请不要杀刘旗,他也是没办法,不如饶过他算了。”
  司马炎心想,司马亮毕竟是自己的亲戚,既然你愿意承担责任,那也行,我暂时就不追究此事了,大晋人才辈出,我就不相信没人可以替代你们。于是司马炎又派遣尚书石鉴为安西将军,都督秦州军事,主要负责征讨拓跋树机。同时也给他派一个助手,就是原河南尹杜预,让他去当秦州刺史兼轻车将军,一起抵御胡人的进攻。没想到这个杜预与石鉴以前有嫌隙,相互看不顺眼,这次石鉴心想,杜预算是我的手下,我非找机会报复他一下不可。于是就指派杜预轻率冒进,既无充足的粮草,也无后备的援军,只带小股部队去进攻拓跋树机的大军。杜预也不是傻子,看这架势就知道石鉴是要让自己去送死,送死的事他当然不能去做,所以就写了一份表章送给石鉴,说目前的情况不明,不宜冒然进攻,应该扎稳营寨,等待机会然后出击。
  石鉴本来就是想害他,看杜预不肯听命出战,于是就上表弹劾杜预,说他不遵号令,蛊惑军心,扰乱前线战略部署。司马炎接到报告后,心想怎么杜预也这么胆小怕战?扰乱军心可是大罪,不能不管,就派人去将杜预抓了回来,准备将他审判入狱。但是杜预在朝中也是有后台的,他与皇帝的姑姑高陆公主是亲戚,高陆公主疏通了杨皇后的关系,杨皇后出面保杜预,结果杜预被放了出来,准许他戴罪立功。
  石鉴独自在雍凉两州抗击胡人,仍然是屡战屡败,根本敌不住拓跋树机的进攻,被拓跋树机打得节节败退,损兵折将,连年战争总是无功而返。到了第二年的秋天,司马炎实在看不下去了,打算另选贤能去驻守边境。到底选谁呢?他左思右想,没有合适的人选。
  鲁公兼车骑将军贾充仗着与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关系密切,在推荐司马炎继位的事情上有功,一直深受司马炎宠信。贾充此人没啥别的本事,就是善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在朝堂上也算混得风生水起,结交了不少权贵人物。侍中任顗、中书令庾纯对贾充的所做所为早有不满,一直想找机会削弱他的势力,这次看到皇上在为选择何人接替石鉴都督雍凉军务发愁,不怀好意地推荐了贾充,说贾充有军事才能,可以保家卫国,击退胡人的进攻。司马炎也是病急乱投医,听任顗和庾纯这么说竟然就相信了,想这贾充毕竟是自己的亲信,靠得住,还真下诏任命贾充为雍凉都督,率军去前线接替石鉴反击拓跋树机的挑衅。
  6 贾氏一族的攀龙术
  贾充接到这个任命后吓了一跳,心想这是谁出的主意,皇上怎么会想到让我去前线打仗?自己吹牛拍马可以,打仗还真的不会,听说那拓跋树机英勇善战,多少将军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让我去送死,我可不敢去。但是皇帝的诏书都下发了,自己也不敢抗命不遵,只得先勉强应下了,装模作样整顿兵马,筹备粮草,准备出征,同时私下里赶紧找关系,与朋友们密商,看看事情还有没有转机。
  有一次贾充与好朋友荀勖在一起,说起即将上前线这件事,贾充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荀勖说:“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不用去前线送死。”贾充听后大喜,赶紧拉住荀勖的手说:“啥办法?赶紧告诉我,近几天为了这件事情把我搞得夜夜失眠。”荀勖说:“我听说皇上最近正在忙着给太子找媳妇,不如将你的女儿许配给太子,那么你作为亲家翁需留下来参加儿女婚礼,肯定不用去前线啦。”贾充一听,心想这算哪门子的主意,我倒是愿意,那皇帝也得干啊,我女儿相貌普通,水平也不行,皇上能看得中吗?
  荀勖看出了贾充的顾虑,他宽慰道:“事在人为啊,我帮你去做些铺垫,虽然不敢说百分百有把握,但至少可以试一试啊。”贾充心想也对,试一试总没有坏处,万一成功了呢?于是荀勖为贾充设计方案,首先派人去买通杨皇后,一定要杨皇后先同意,然后在陛下面前多多美言;其次联络朝中多位重要的大臣,分批分次地向皇上提建议,多多推荐贾家的女儿,利用皇上耳根子软的毛病,希望能获得好的结果。
  果然,杨皇后在得到大笔贿赂后,也开始对贾充的女儿有了好感,有一次就对司马炎说:“衷儿年已十二岁了,是该给他找媳妇啦,陛下有没有什么人选?”司马炎说:“我比较看好卫瓘的女儿,人家长得漂亮,有教养,懂道理,应该合适。”杨皇后听后对司马炎说:“给太子找媳妇,将来是要当皇后的,首要的是德行一定要好,长得是否漂亮还在其次,我听说贾充的女儿不错,你觉得怎样?”司马炎听后立即否决,说:“贾充的女儿我听说过,长得很丑,而且嫉妒心极重,不适合当皇后。”杨皇后说:“但是我听说贾充的女儿有德行,有德是当皇后最重要的品质,陛下若固执己见,只怕会失去一个好媳妇。”但无论杨皇后怎么说,司马炎总是不答应。
  杨皇后最后只得对司马炎说:“要不然你再问问朝中大臣吧,看大臣们怎么说。”司马炎答应。第二天还真就问了朝中大臣,谁最适合当太子妃。结果出乎意料,大家一致认为贾充的女儿合适,说她貌美德淑,样样优秀,当太子妃再合适不过了。听得司马炎心中大奇,问道:“贾充究竟有几个女儿?你们说的和我知道的是一个人吗?”荀勖说:“贾充有四个女儿,各有各的长处。”荀瓘也说:“其中三女儿的年纪与太子般配,选她是最合适的。”冯紞跟着说:“太子妃尚德不尚色,贾充的三女儿果然非常出色。”司马炎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耳根软,容易接受他人的建议,他想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应该是没错的了,于是就同意让贾充的三女儿许配给太子。既然太子要娶贾充的女儿,那么贾充就不能上前线去了,赶紧将他召回来,前线换其他人去。
  诏书下达后,荀勖等人赶紧去给贾充报喜。贾充一生娶了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是原曹魏中书令李丰的女儿,本来夫妻俩关系不错,生了两个女儿,生活也算美满。但是没想到李丰暗中勾结夏侯玄打算刺杀司马师,发动政变,由夏侯玄取代司马师的位子,结果被司马师发觉,政变失败,李丰被杀。由于是谋反大罪,株连三族,虽然李丰的女儿已嫁给贾充为妻,但也被遣送到边远地区服刑,贾充没办法,只得与李氏分别。时间久了,贾充耐不住寂寞,又娶了一个妻子,是城阳太守郭配的女儿郭槐,郭槐可是个喜欢嫉妒的女人,在家有河东狮吼的威势,连贾充都有点怕她。直到晋武帝司马炎继位后,大赦天下,才把贾充的第一个妻子李氏给放了出来,李氏被放出来后没地方去,司马炎心中感激贾充当年在立世子的问题上力挺自己,特批贾充可以同时拥有两个老婆,让李氏也回到贾充身边去。结果贾充现在的妻子郭槐坚决不干,天天跟贾充闹,不许李氏回到家里来,搞得贾充也没办法,只好回复司马炎说:“臣身无大功,不配同时拥有两个妻子的殊荣。”司马炎心想这贾充还是个正人君子嘛,不错不错,是个好人。
  其实贾充只是怕老婆而已,俗话说怕老婆的男人往往事业会旺,因为他不去外面乱搞女人,一门心思都扑在工作上,事业能不成功吗?但是贾充的长女贾荃是嫁给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为妃的,她力劝父亲迎回自己的母亲李氏,贾充不肯,但女儿贾荃一再坚持,最后贾充只得妥协,给李氏在外面另外置办了房产居住,但自己却始终不去看望。虽然贾荃再三恳求父亲去看望母亲,但贾充还是没去。
  7 皇亲才是硬道理
  郭槐也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贾南风,二女儿贾午。这个贾南风又矮又胖,且好嫉妒,贾午虽然小巧,但还算漂亮。不过这次给太子选妃,选中的是贾南风,郭槐满心欢喜,心想贾充前妻的大女儿贾荃嫁给了齐王,我的大女儿就嫁给太子,看看究竟是谁更加能干。于是贾家上下大做准备工作,很快他们就成为皇亲国戚了。
  泰始八年二月,是太子司马衷纳妃的佳期,一切都准备妥当。皇家大婚,事非寻常,当然要铺开来庆祝,满朝文武两边送礼,司马衷蠢,贾南风丑,也算配对。武帝司马炎第一次见到贾南风,果然如他当初所听说的一样,长相不敢恭维,但事已如此,生米煮成了熟饭,也只得算了,随他们去吧。郭槐自从女儿嫁入太子府后,得意非凡,原先一直觉得家里嫁得最好的是贾充前妻的大女儿贾荃,现在变成了自己的女儿贾南风,她有心要去见一见贾充的前妻李氏,顺便炫一炫,让李氏知道自己现在超过她了。
  贾充知道后力劝她别去,说李氏不是普通女人,不要去自找没趣,但郭槐不干,一定要去会一会李氏。这天郭槐大摆仪仗,声势浩大地去见李氏,到了李氏所住的宅邸后,李氏只是便服出迎,并不太过于在意郭槐的做作。郭槐见李氏容貌秀丽,仪态端庄,谈吐优雅,一下子感觉把自己比下去了。勉强入内与李氏攀谈,李氏不卑不亢,说话有礼有节,让郭槐如坐针毡,说不了几句就起立告辞了出来,李氏也不挽留。郭槐回到家后,越想越害怕,她想李氏竟然如此贤淑,贾充如果去看望她,肯定又会被她迷住,所以万万不能让贾充去看她。郭槐从此对贾充越盯越紧,生怕他又去喜欢李氏。
  贾充的母亲是喜欢李氏的,一再劝说贾充将李氏迎回家里来,但贾充由于害怕郭槐而始终没有答应,贾母是一个崇尚忠孝节义的妇人,以前曾听说成济公然刺杀魏主曹髦,始终对他意见很大,逢人就骂成济不忠,但她不知道真正的幕后教唆者是贾充,贾充也不敢让母亲知道,对这个秘密严防死守。
  贾充自从成为皇亲国戚后,地位日渐高升,被封为司空兼尚书令,同时被赋予兵权,在朝中势力很大。有一次一个名叫韩寿的年轻人来拜见贾充,韩寿是曹魏时期司徒韩暨的曾孙,也是出自名门。他才华横溢,长相风流,贾充看后也大为喜欢,就留在自己的府里任司空掾,也就是司空府的秘书,处理书信文案工作。韩寿任职后,对文书工作得心应手,工作效率极高,得到贾充的充分肯定。贾充平时有什么宾客接待工作也交给韩寿去办,韩寿在各种酒席宴会间大出风头,所有到访宾客都对他的文采大为赞赏。
  8 娇客临门喜事多
  没想到时日一多,这件事情引起了一位豪门娇女的关注,这位豪门娇女就是贾充的四女儿贾午。自从姐姐贾南风入宫之后,妹妹贾午很是寂寞。最近听说府里来了一位风流才子,贾午的芳心就有点暗动,每次韩寿在宾客面前展露才华时,贾午都会悄悄地躲在隔壁房间里偷听,越听越爱,逐渐被韩寿的风采迷住,每日里茶饭不思,就是想韩寿,渐渐地就得了病,但这事还不能明目张胆地告诉父母。父母不知女儿得了什么病,请大夫前来问诊,大夫查来查去查不出病情,虽然怀疑是心病,但也不好直接问,只得开一些退烧之药给小姐吃,但小姐的病始终不好。
  贾午的贴身丫鬟小玉知道小姐的心思,暗中对小姐说,她愿意去为小姐牵这根红线,贾午大喜,就吩咐小玉前去试探韩寿的想法。第二天晚上,小玉悄悄来找韩寿,韩寿下班后独自在房中看书,突见贾府丫鬟到访,感觉有点奇怪,待到丫鬟叙述来意后,韩寿首先问的是那小姐的相貌与人品如何。丫鬟小玉当然是为小姐说好话了,把小姐夸得世间少有,如同天仙下凡一般。韩寿一听小姐如此美丽,当即答应与之相会,双方约好时间,里应外合,就将韩寿带到了小姐的闺房之中。韩寿见到贾午后,两人竟然情投意合,彼此欢悦,韩寿就在小姐处过夜了。闺房的被窝里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奇香,韩寿问贾午是何物,贾午回答是皇上赏赐给父亲的西域名贵香料,韩寿大赞说从未闻过如此上品的好香,贾午看韩寿喜欢,就拿出少许香料送给韩寿。
  韩寿将贾午所赠之香料珍重藏好,但是这西域异香一旦着身,香味数月不散,韩寿平时要与人打交道,同事们都闻到了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奇香,大家都很好奇,心想韩寿是怎么了,身上香味如此浓烈。最后连贾充都有一次闻到了韩寿身上的香味。贾充心想,这香味好像是皇上赐给自己的西域异香啊,据说极其珍贵,除了皇宫后院外,只有自己蒙皇上恩典,赏赐了少许给妻女使用,怎么韩寿也会有这种香料?
  贾充脑筋转了又转,心想难不成女儿与韩寿私通,将香料转赠给了他?最近女儿的病情似乎已经大为好转,而且脸色娇艳,比以往更为动人,其中明显有问题。但自己门禁森严,外人很难进入内室,他们是如何私会的?于是贾充悄悄地派人到处巡查蛛丝马迹。甚至在一天晚上诈称有贼,传召家童四处搜寻,结果发现小姐的房门外有一些细碎的脚印直通到围墙边上,贾充闻报后大怒,将侍候小姐的几个丫鬟都抓了起来。经过盘问,丫鬟们因为害怕,纷纷说出了实情。贾充又去找女儿谈话,女儿看到事情泄露,就横下一条心,坚决要求嫁给韩寿,否则寻死觅活。贾充无奈,又将此事告诉了妻子郭槐,郭槐对女儿贾午非常疼爱,她想女儿既然喜欢韩寿,据说韩寿也是出身名门,一表人才,那就干脆承认既定事实算了,既如了女儿的愿,也免得招人非议。贾充看妻子同意了此门婚事,那自己也就不好反对了,于是还真就招了韩寿做女婿,当时的贾充在朝廷中地位极高,一旦韩寿成了他的女婿,皇帝立即加封韩寿为散骑常侍,此职位相当于皇帝身边的智囊加跟班。跟着皇帝混,总是一种荣耀。
  9 羊祜安排了东吴的命运
  这两天司马炎又开始有空了,理清了内政问题,他去关注了一下东吴的事情。据情报显示,东吴出现了人才的断层,这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大好机会。自从孙权死后,东吴再无能人,国力一直走下坡路,目前在孙皓的统领下,政权如一盘散沙,看起来就知道气数将尽。
  东吴的武将方面,自从大都督陆逊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陆抗还算能干,但陆抗再一死,就几乎没有可用之才了。孙皓在国内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乏善可陈,遇到问题,他的办法只有改元或者大赦,就像小孩子玩电脑游戏,一遇到麻烦就想关机重来。但现实生活可不是游戏,改元也好,大赦也罢,都不能改善状况。
  接下去就该对东吴动手了。说起这场战争,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羊祜。我们先来说一说羊祜的出身。
  东汉时期有一个大音乐家蔡邕。古代以琴分人,判断一个人的水平高低,也可以先看看你拥有什么琴,传说齐桓公有“号钟”,楚庄王有“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而蔡邕有“焦尾”。据传蔡邕有一次经过吴地,恰遇一樵夫焚木煮饭,蔡邕听到木材燃烧的声音特别,认定这是一块奇木,于是花钱买下并请人做成琴,声音果然极其优美。因琴尾有烧焦的痕迹,故名“焦尾”。
  蔡邕膝下有二女,长女蔡琰,又名文姬。此女是绝对的大才女,曾让一代枭雄曹操为之折服,曹操一生阅女无数,独对此女的思念至死不渝。蔡文姬有个妹妹叫蔡贞姬,嫁给了当时的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羊衜,生有二子一女,其中小儿子就是羊祜,女儿羊徽瑜是司马师的老婆。这么说起来,羊祜是司马炎大伯母的弟弟,也是很近的亲戚了,所以司马炎对羊祜做事无比放心,羊祜也敢放开手脚解决东吴的边境问题。
  羊祜年少时相貌俊伟,娶了夏侯霸的女儿为妻,夏侯霸的爹是曹操的连襟夏侯渊,算是曹家的亲戚。但他的姐姐又嫁给了司马师,也算是司马家的亲戚,所以当曹家与司马家爆发大战时,羊祜只能置身事外,两不相帮。在这段时间里,羊祜干脆上山修道,游历大江南北,彻底脱离官场,所以他根本没有卷入任何派系斗争。直到后来司马炎登基,局势完全明朗了,曹家失败,司马家胜出,羊祜才接受了司马炎的征召,担任了征南大将军的职务。
  在魏晋时期,军队职务最高级别的军职是大将军,相当于军委常务副主席,直接掌管军队,至于太尉等职务都是文官官阶,不是武将序列。第二等是镇军大将军,常常是亲自率军出征的最高武官;然后是骠骑将军,这个职务就已经地位比肩三公了,有点前敌总指挥的意思。再往下是车骑将军,位比上卿,掌管禁卫军,类似于中央警卫局局长;卫将军,类似于首都卫戍区司令;辅国将军(节制四镇将军);“四征”将军(征南,征北,征东,征西将军,第二品);“四镇”将军(低于“四征”将军,正二品)。
  有的时候,比如羊祜负责东面的防务,可以说是独当一面,那么他的权力是很大的,基本上一个人说了算。此时为了对付东吴,司马炎召见了羊祜,向他询问讨伐东吴的方略。羊祜面对司马炎的询问,成竹在胸,他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做了分析,羊祜认为:西蜀已经被消灭了,东吴不再有呼应,可以说是独木难支。吴国以前经常挑起事端,搞得边境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吴主孙皓暴虐,吴国上下怨声载道,这时晋国天子更要显示出宽厚仁慈的形象来,以获得民心。吴国与晋国的分界线是长江,而长江非常长,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了,晋军只需在某一点获得突破,吴军根本无从防备,所以等待一个好的机会,晋军就可以果断出击。
  司马炎非常赞成羊祜的建议,但却提出一个问题来:目前在晋国的西北边境,游牧民族猖獗,一旦晋国与东吴开战,游牧民族乘机打过来怎么办?没想到羊祜很淡定地回答:“只要我们消灭了吴国,游牧民族自然就散去了,因为平定吴国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10 边境的美好时光
  其实在晋国准备伐吴前,边境上羊祜与东吴的守将陆抗之间已上演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大戏,当然主导者是羊祜,只不过东吴的陆抗看到羊祜如此豁达大度,也不愿意显得自己没气量,双方守将都在表面上放松了边境本应有的紧张气氛,大开和谐之门,双方军民可以相互贸易,也可以相互走动,羊祜与陆抗之间也常常互致问候,甚至互赠礼品。晋国这边的军士们不忙于打仗了,还顺便开荒种田,反正多种粮食总是没错的,一旦到了打仗时候,粮草永远是第一位。
  羊祜心里想的是,晋国比吴国实力强得太多,晋国国内有的是军队,而吴国最强的一支军队就是陆抗目前所率驻守晋吴边境的这支部队,所以我们可以先将这支部队和平演化,让他们感受到和平的种种好处,一个人一旦和平久了,对战争就会不太感兴趣,到时候真打起来,晋国完全可以从国内调另外的军队前来执行任务,而吴国就没什么军队可换了。
  这种美好的时光并没有维持太久,很快羊祜的姐姐去世了,羊祜本人也病了,不得不回到京城去养病,羊祜在京城期间,司马炎多次召见他,向他询问伐吴方略,羊祜说:“取吴不必须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所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就是说:伐吴不一定要我亲自挂帅,不过吴国被灭后,就需要陛下您多费心去治理了。灭吴的功劳,我不敢自居,如果此事可行,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去执行。而这个合适的人是谁呢?羊祜推荐了杜预,就是那个曾经被派去当过秦州刺史,后被抓回来差点坐牢的杜预。
  杜预表面上是一个文学家,擅长写文章,为人很有谋略,懂军事,但不会具体的武艺,比如射箭骑马都是不擅长的。羊祜推荐他是看中了他的谋略,说他能够指挥大的军事行动。司马炎有点不信,心想以前曾派他去西北当秦州刺史,防御游牧民族的进攻,结果也没表现出什么才能来啊,像伐吴这样的大战役他能胜任?但是毕竟有羊祜的推荐,司马炎多少要给点面子,于是就让杜预作为多路伐吴军队的统帅之一,率领一支军队沿江顺流而下去进攻吴国。
  结果没想到的是,杜预这支军队特别勇猛,他不打硬仗,而是屡出奇兵,常常运用谋略作战,以最小的代价打败最多的敌人。晋国的另外多支部队也在长江沿线多点突破,搞得吴军顾首顾不了尾,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吴主孙皓每日里接到无数紧急军报,也派出了他所有的主要将领率军出迎,但无一奏凯。其实此时东吴已国力衰落,面对强大的晋国根本无力反抗,用不了多的时间,晋军就打到了吴国的首都,吴主孙皓只得出城投降,宣告吴国灭亡。公元280年,晋统一全国。
  11 九品中正选官记
  华夏大地总算又迎来了大一统的国家,晋朝统一了天下。三国时期连年的征战导致灾民遍地,土地荒废,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