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飘在大唐(飞刀)-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文王?”杨悦心中一动,“听说周文王也曾穿越时空。”
孙思邈点头说道:“据传周文王、老子、张道陵三人都曾穿越时空。然而三人虽知天机,却知不可泄露。但又想示警后人,以避祸趋利。因而周文王传下‘易经八卦’之术,使人能够推算天机。然而若非十分精通者,却又不能知其端详。”
“而老子他老人家写了这本令人不知所云的《大云无想经》?”杨悦指了指手中的经书,哂道。
孙思邈点点头,笑道:“《大云无想经》原是老子对‘无字天书’的注释,只是他写得太过隐晦,让人看了却看不明白。”
“《秘记》想必是张道陵留下来的。”杨悦接着说道。
孙思邈却摇了摇头说道:“‘秘记’并非张道陵所写。它原本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一本古书,经过张道陵根据自己的理解记下来的只言片语。”
“上古古书?是不是那《秘记》原本也是用甲骨文字写成,被张道陵翻译成了现在的用的文字?”杨悦听了,心中一动,喜道,“也就是说张道陵极有可能读得懂甲骨文,他的后人不否也懂得甲骨文字?”
孙思邈听杨悦说得十分有道理,也不由一喜,沉吟片刻,却又不无遗憾地摇头说道:“应该不会。这些龟片原是张天师送给我的,可惜他并不认识。想来张道陵若懂得那种文字,至今也早已失传,现代的张天师大概也是一窍不通。”
杨悦听了,已是大为气馁。暗叹一声:看来这《大云无想经》的奥妙是无法破解了。
怔了片刻,突然想起善导大师也穿越过,难道不知道些端睨?
因而又问道:“善导大师呢,他穿越时空留下了什么?”
孙思邈看着杨悦,突然笑了笑,说道:“善导大师穿越时空却是带了一个人回来。”
“我?”杨悦一指自己,苦笑道,“可惜我虽然能看到《大云无想经》上古文字,却是一个不识,又有何用。”
孙思邈摇了摇头,若有所思地望向殿中的弥勒佛像,怔怔地出了一会神,才道:“没有经历过战乱的人,永远不知道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赵王本生于帝王之家,隋帝临终之时将太子之位传给他,希望他能够恢复大隋江山。然而,赵王看到世人的痛苦,厌倦争斗。这些年始终一心念佛,甘愿一生平静……”
“有生即有灭,历朝历代或长或短,那有不亡之理。今日大唐帝国空前强盛,圣上实乃千国圣君。赵王甘愿放弃帝王家业,也不失为英雄所为。”杨悦点头说道。这些杨悦以前已听玄奘法师说过,对赵王的所作所为一直十分敬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赵王与公主这般想法。”孙思邈点头赞许道,“舍生取义的精神不是一般人都能作到。龙华大会上,公主不顾自己也要保全圣上,这种英勇行为,相信若赵王天上有知,定然也会十分欣慰。赵王从后世选择公主来这里,当然不是偶然。”
杨悦被孙思邈夸得有点不好意思,笑了笑道:“当时也是形式所迫,圣上若有事,我第一个逃不脱。只有圣上安全,我或许才有生路。权衡之下自然最明智的选择,是救护圣上。”
孙思邈笑着看了看杨悦,摇头道:“公主不必自谦。不论是出于大智,还是出于英勇。公主在龙华大会上的所作所为,足以令天下震动。所以说,赵王并未看错。他将公主带到这个时代,是因为相信公主能拯救这个时代……”
“拯救这个时代?”杨悦不解地讶道,心中暗道一声:这话未免有点太大。自己不来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照样会安然无恙。了不起不过是出了个武则天而矣。
“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孙思邈见杨悦神态知道她定然不信。想了想,又说道,“赵王虽然能放弃,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放弃。”
这个杨悦到也知道,江南弥勒教一直在逼赵王造反。
“赵王偶然得知一个极大的阴谋,知道天下会因此再起纷争。世人又会面临战乱之苦……”孙思邈继续说道。
“孙真人说的是弥勒教造反之事吧。”杨悦叹口气,摇头说道,“赵王不肯,弥勒教又能怎样?再说,龙华大会之后,只怕江南弥勒教一时没有心力再起纷争。”
想到赵王的“往生”与自己也大有关联,心下不由黯然:“我来到这里,只怕半点用处没有,反连累了赵王,一个人都拯救不了,又何谈什么拯救这个时代?”
孙思邈摇了摇头,半晌没有说道。望着弥勒佛又一阵沉默,许久才道:“‘太白星’之事,公主应当知道其中关键。”
“‘女主昌’?”杨悦一怔,脱口说道。突然想到龙比格说的杨夫人的“王夫人”计划,难道孙思邈所说的阴谋,不是江南弥勒教阴谋造反,而是“武则天”的产生?
然而即便是“武则天”出世又怎样?似乎武则天在历史上并非不英明。而且这世上出一个女皇帝又有何不可?这些古人不过大惊小怪而矣。只是大男子主义的想法罢了。
想到此,杨悦不由微微一哂道:“那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儿。”
孙思邈看了看杨悦,摇了摇头道:“公主此言差矣。据我所知,万一此事发生,只怕天下又要大乱,战乱又起,虽百年无以恢复。”
“战乱?”杨悦大奇。心道:武则天的确大兴刑狱,杀了不少李氏子孙,不过还不至于说成是天下大乱吧。
“公主如若不信,可以问一问李淳风。还有《秘记》中也有此记载。”孙思邈见杨悦满脸惊诧,说道。
“可我听说,圣上见到过《秘记》中的记载,写得是‘女武者王’而亦,并非天下又陷入战乱。”杨悦摇头说道,“而且,而且……《秘记》记载有误”
杨悦想说“而且后世并没有发生这种事儿”,终于想到“天机不可泄露”,没有说下去。孙思邈明知自己来自未来,却一直未问自己将来要发生的事儿,自然是懂得这个道理。
“这正是《秘记》的奥妙所在。”孙思邈目光从弥勒佛像上转向杨悦,眼中闪过一道奇异,“自从公主来到此处,秘记的记载突然有所变化。”
“秘记的记载怎会有变化?”杨悦大奇。
“这件事情虽然太不可思议,但的确如此”孙思邈道,“李淳风推测出的事情,也不再如原来那般凶险。这更加说明的了一点:赵王的确找对了人。”
“孙真人意思是因为我的到来,能让历史改变?”杨悦不由倒抽一口冷气。心下却已大骇,对孙思邈所说话的已有了几分相信。的确她来到这个时代,发现许多事情与后世的历史记载有所不同。武照的事儿如此,荆王的事儿也如此……难道因为自己的到来,原来的历史轨迹起了变化?
如果真是这样,自己所知道的后世与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原本的历史轨迹,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历史?若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历史,将来的自己还是否存在?
穿越的“祖母定率”……
一团乱麻
杨悦心中一片混沌,急得冷汗直流:“赵王为何要带我来到这里,打乱历史步伐。”
孙思邈摇了摇头,说道:“正好相反。赵王是想拯救这个时代。”
“拯救?”杨悦心中狂呼,我都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存在,怎么拯救?
“弥勒下世之说,公主应该听说过。”孙思邈盯着杨悦说道。
杨悦点点头,心道:这个弥勒下世之说,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知道世间将经历一场浩劫,因而赵王决心到灵鹫山请求佛祖,让弥勒菩萨早山出兜率天,下世度化世人,拯救万民于水火。”
“可赵王带来的是我,并非什么弥勒佛。”杨悦气苦道。自己是个未来人,弥勒佛是未来佛,虽然都是来自未来,一个是人,一个是佛,有着天壤之别。可是,连孙思邈这个道长都认定自己的弥勒佛,看来无论如何也分说不清了。
苦恼半晌,突然抬头见孙思邈正看着自己,眼光闪烁,似是隐藏了什么。遽尔一惊,心中一动,暗道:说来说去,他定是怕自己求他让他送自己回到未来,才会如此危言耸听吧。
略一沉吟,说道:“这些暂且不说,善导大师能够穿越时空,听说是受到孙真人相肋。孙真人才是会飞天遁地之术的人。”
其实杨悦不过贸然推测。玄奘法师告诉她,善导大师是借助《大云无想经》才找到灵台之门,步入太虚,因而穿越时代。杨悦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凭借《大云无想经》回到后世,然而现在连地下佛堂的入口都找不到。突然想起西天圣母给她说过,会飞天遁地之术的人自己不会飞天遁地,可以帮助他人飞天遁地。杨悦推测那个帮助善导大师的人定然是孙思邈,所以杨悦出言试探。
孙思邈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贫道的确自幼习练神仙术。”
杨悦见孙思邈承认,不由大喜,欢呼一声道:“请孙真人帮我一把,把我送回后世吧。”
第二百四十一章 出口(下下)
孙思邈摇头笑道:“只怕不能。”
杨悦心头一暗,她原已想到孙思邈不会轻易答应,饶是如此,听他出言拒绝,还是禁不住大为失望。
孙思邈看到杨悦脸色,摇头说道:“非是贫道不肯。即使贫道愿意,公主也不见得能回去。”眼中却闪过一道古怪地笑意。
“却是为何?”杨悦愕然,讶道。
“并非所有的人想穿越时空便能穿越。要想穿越时空,首先要做到‘心境空灵,意念全无’。”孙思邈捋一捋胡须说道。
“这个我知道,善导大师正是借助了《大云无想经》才做到”杨悦扬了扬手中的经书,说道,“我有《大云无想经》,想来做到‘心境空灵’并非难事。再说我是被善导大师带到这里的,也就是说已穿越过一次。所以这次一定也能回得去。”
“这却不一定。”孙思邈摇头而笑,“公主来到这里,是因为善导大师。但要回去,却需要心中无任何牵绊。只要公主心中有任何一点留恋,便不可能做到,即便有《大云无想经》也于事无补。”
“留恋?”杨悦忙道,“我对这里没有一点留恋。孙真人快帮我一把。我就是从这座殿中来的,一定还能从这儿回去。只是一时之间没能找到那‘地下佛堂’。”
孙思邈笑了笑,说道:“公主口中所说不一定准确,刚才我见公主进这殿时,曾回头而望,想是心中有什么事情放不下。所以,公主不可能做到‘心境空灵’……”
“不会”杨悦断然摇头说道。
话虽如此,心中却不自主地敲起小鼓,暗道:自己刚才的确有些遗憾。一是没能见到过一直保护自己的“父亲”李二郎,当面谢过;二是没能看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但这些事相比能够回到后世,何足道哉。
想到此,杨悦已急着催促道:“我来时是从这里的‘地下佛堂’而来,现在却找不到入口。还请孙真人指点一二,那地下佛堂入口到底在那里?”
孙思邈摇头说道:“这里只有出口,没有入口。”
“只有出口?”杨悦大奇。
孙思邈缓缓说道:“这儿是灵鹫山中的灵鹫寺,公主从这里而来,正是弥勒佛下生之地。”
“灵鹫山灵鹫寺?”杨悦一呆,“这座寺庙的确叫做“大孚灵鹫寺”。可这里为何又叫灵鹫山?灵鹫山岂不是如来佛祖住的地方?““正是。这五台山又叫做灵鹫山。这座寺院叫做灵鹫寺,公主所说的‘地下佛堂’定然是灵山的出口。”孙思邈点头道,“善导大师当日立志到灵主,肯求如来佛祖让弥勒佛下世。当日是贫道助他达到心愿。善导大师经如来佛祖指点,到未来世界寻找弥勒菩萨。后来带了公主回来……”
灵山出口?杨悦不由惊呆。
“然而,善导大师既然认定我是弥勒佛,却为何又不告诉我真像?”见孙思邈一直说自己是弥勒佛,杨悦不由皱眉。
“善导大师虽然找到公主,带公主到了这里,却并不知灵山的‘出口’在哪儿。所以善导大师一直在找寻公主。直到看到公主手中的‘信物’,才得知公主便是他找到的人。”
真是天方夜谭。杨悦见孙思邈说得头头是道,心中暗暗困惑,突然想到这里即是出口,自然会有入口。既然找不到地下佛堂,只要找到口出的入口不就可以了?
愣了片刻,杨悦才醒起来问道:“这里即是‘出口’。但不知‘入口’又在那哩?”
“灵台”孙思邈微微一笑说道。
“灵台?”杨悦恍然大悟道,“我知道‘灵台’是‘心’,也就是说入口无处不在,只要用心?”
孙思邈眼光一闪,隐隐闪过一丝怪异,不置可否地道:“或许公主所说不错。如果公主认为心中无任何念想,何不试一试,能否将心中所有意念都倒空?”
杨悦大喜,不急多说,依言打开经书。端坐在弥勒佛像前,打坐入定,如老僧坐禅,念了起来。
“如是我闻……大云电三昧。大云瀑水王三昧。大云水藏三昧。大云……”
不知为何,杨悦却无论如何也静不下心来,反而连当日念经解魔咒时的心静清明之镜也达不到。反而是来到这个时代的点点滴滴一一涌上心头……
她并不知道自己此时心急气浮,欲速则不达。
杨悦越念越快,却愈加不能心静,一盏茶功夫,经书念完一遍,不但没有将心中意念倒空,反而更多。
杨悦心下大惊,暗暗着急。莫名其妙地看了看孙思邈,见孙思邈正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似乎在说:“怎么样,我说的没错吧。”
杨悦不服,当下干脆闭上双眼,默念**。
《大云无想经》原本早已印在她的脑海中,此时默默颂诵,根本想也不用多想,顺口而出。
然而,她越是背的熟稔不用多想,越不用凝神细想,其它念头便不时跑出来。而这些念头杨悦越想甩开,反而更加甩不开。
特别是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面,在她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如电影一般直击到她的眼前……
杨悦烦躁不堪,《大云无想经》已念了三遍,依然不能静下心来。
到得最后,杨悦禁不住大喝一声,只觉胸口气闷,口中一阵咸腻,竟然吐出一口鲜血。
孙思邈大吃一惊,忙封住她的心脉,说道:“公主不要再念了,若再念下去,只怕走火入魔。”
走火入魔?杨悦心头一震,不敢再强行坚持。心中去不由一阵悲苦,最初不知道自己还有方法可以回去,只能安之若素。如今知道了方法,却又不能回去,杨悦不免精神为之崩溃。想到自己当真不能再回去后世?再也见不到父母双亲……不由涔涔泪下。
孙思邈看了,不由动容,温言相劝。
杨悦却是越想越悲,到得后来竟是泪水磅礴,放声大哭。
不知过了许久,孙思邈长叹一声,出言安慰道:“公主若当真不想留在此间,贫道也不能强求……”
杨悦原本已经绝望,听了孙思邈的口气,心中一动,当即停了哭泣,她刚才见孙思邈说话之时,眼神闪烁,显然是言不尽实。此时这般说法,当是大有可为。
急忙问道:“孙真人难道还有什么办法?”
孙思邈转头望着弥勒佛像,再次长叹一声,点了点头道:“若公主坚持回去,也不是全无办法。”
“是何办法?”杨悦见说,不免又惊又喜。
孙思邈望着杨悦,喟然言道:“公主难道当真不肯顾念,天下苍生……”
杨悦怔了怔,沉吟片刻,摇头说道:“据我所知,百年之内,大唐不会再有纷争,即使有,不久也会平复……”
“或许那是因为公主之故……”孙思邈盯着杨悦,炯炯说道。
“因我之故?”杨悦一阵迷惘,想了许久,终是摇了摇头。
心道:近年内,李唐最大的劫难,不过是武则天称帝一事。虽然武则天对李氏子孙有所荼毒,但对于天下百姓还不至于水深火热。不至于像孙思邈说的那般危言耸听。
先前自己虽然想过要改造这个时代,可以现在的状况发展下来。自己对武眉儿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弱,只怕有一天,一旦她成为武则天,也不会听自己所言。说不定极有可能,第一个便是要杀了自己自己便留在此处,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
孙思邈见劝她不止,只好说道:“看来贫道也只好送公主回去了。”
“当真?”杨悦大喜,不由抓住孙思邈的衣袖,颤声说道:“孙真人若能送我回去,大恩大德不敢相忘……”
“公主眼重了。”孙思邈眼中闪过一道悲哀,点头说道“公主若想回去并非办不到,只要公主能做到‘心境空灵’……”
杨悦听了,不由气苦。如若能够做到,自己刚才也不至于如此……
孙思邈见杨悦脸色一暗,笑了笑,继续说道:“其实公主能被善导大师带到这里,必然也能做到善导大师一般,心境空灵。刚才公主不能做到,不过是因为两个缘故。”
“那两个缘故?”杨悦问道。
“一来,公主过于急躁,反而适得其反。二来,公主口中虽说对这里没有留恋,但心中却还有遗憾,所以才不能入静……”孙思邈缓缓说道。
原来如此。杨悦不在分辩,她心中的确不无遗憾,特别是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的兴趣……
想到此,杨悦不由点了点头。
“公主何不先了却心愿,再想办法回去不晚。”孙思邈又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杨悦暗道:孙思邈所说不无道理。看来只有完成心愿,同有任何遗憾,才能达到“意念全消”。
当下,点头称是:“好不过,孙真人千万说话算数,若等我完成心愿,孙真人定要帮我回去。”
“那是自然。公主何时认为准备好了,再来找贫道。到时候贫道决不阻拦。”孙思邈点头道看了看杨悦,眼中闪出隐隐诡秘的笑意。
……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暗了下来。向晚的风伴着细雪冰冷,落在地上已不再是雨水,而是浮起一片白色。
杨悦与孙思邈在殿中已谈了不知多少时候。
杨悦自早上来到此处,便一直不曾吃饭进水,直到此时,方才发觉腹中有些饥饿。
看看天色已晚,卢照邻早已不耐,远远地从殿外向里探头探脑。
杨悦起身与孙思邈一齐向殿外走去。
见到戒言师父立在殿前,静静地看着自己走来,眼中闪出无限爱怜,心中不由一暖。
第二百四十二章 铁马冰河
四月,北国的春色渐浓。
正是山野花烂,远望如红云朵朵,点缀于山腰郊野。
辽河的之水开始淌流。凌期已过,但也偶有块块浮冰随流水而下。
三千骑兵马踏大地,踏破冰凌,惊醒河川,如山如岳,直下辽泽。
一座小山岭上,一朵“白云”在“红云”中穿棱,举着一个近一米长的管状物,正在眺望。
望到不远处三千玄甲铁骑的威威雄风,不由为之欢呼雀跃。
“白云”自非真正的白云,而是一个骑着白马的白衣年轻人。
她的身旁还有一个灰衣灰马的僧人。那僧人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这些兵士应该是圣上的前军吧。”白衣年轻人边看边说道。
灰衣僧人微微摇头而笑。
白衣年轻人也笑了起来:“对啊,听祖父说过,前头部队为了保证大军顺利前行,要逢山开路,遇河搭桥,这些骑兵没有携带任何辎重,应该不会是前军。”
灰衣僧人赞许地点了点头。
“但他们也不像是中军,祖父说我大唐之兵,每军授兵二万,其中战兵不过万四千人,其余皆守辎重。
兵设七军,中军、左右虞候各一军、左右厢军各二军。
中军取兵四千,战兵只二千八百人,共计五十六队。其中马军不过十之三、四,大部分是步卒,分别为弩手、弓手,另外还有跳荡队与奇兵队……
这支队伍怎会只有骑兵,没有步卒?到底应属于什么军?”
白衣年轻人甚至是纳闷,一边发出一连串地低声咕哝,一边闭了一只眼睛,将单眼凑到“长管”上。
三千骑兵由远及近,从年轻人所在的小丘岭脚下穿过。
军容整齐,跨跨而行,竟似踏着鼓点前进,如铁板一块。
行在队伍最前列的几排骑兵,虽然与身后的骑兵衣着无任何特别处,但马儿却微有不同。
白衣年轻人将透过“长管”,将目光定格在那些马上。突然“呀”得一声,惊叫起来。这些剽悍的骑兵骑的竟然是五色马,正是大内守玄武门的“百骑”专用彪马。
“是圣上”白衣年轻人已在“百骑”中看到一个特别的骑士。
那骑士便是在千万人中也能一眼看出他的不凡,玄衣革甲掩得住面孔,却掩不住他恢弘的气度……
“圣上怎会只带这点兵去辽东……”白衣年轻人惊讶地说道。
灰衣僧人已从白衣年轻人手中接过“长管”,定睛看了。微微一笑,心道:“圣上还是跟当年一样,做了这许多年皇帝,竟然一点没变。”
……
三月间,李世勣兵发聊城,虚张形势向怀远镇进发。暗中却引兵向北走甬道。高丽出奇不意。
四月朔日,李世勣自通定渡辽水,到达玄菟。高丽大骇,城邑闭门自守,不敢出战。
江夏王李道宗带兵五千至新城,小将李愔率十余骑直压城门,城中惶恐竟不敢出。
营州都督张俭带胡兵为前锋,渡辽水直趋建安城,大破高丽兵,斩首数千。
未几众城或降或闻风而逃,唐兵所过之处,势若破竹。
四月中,辽东道大总管李世勣、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已进兵高丽盖牟城。获人二万余口,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