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飘在大唐(飞刀)-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语出真诚,杨悦不由动容。心道:情之一字最是难说。以阿难弟子对李治的暗恋多年,认为自己是情敌,难免不会一时冲动……便是自己,换位思考,也难说不会如此!

然而,想到李愔的话,心中却又不由暗暗警惕起来。

“当真如此?”杨悦嘿嘿一笑,眼睛一闪,紧紧盯向阿难弟子。

“当然如此!”阿难弟子再次谢道。

“好,那你就吃我几刀!”杨悦突然脸色一沉,手上已多了三把飞刀。话音未落,飞刀出手,直奔阿难弟子而去。

阿难弟子神情一滞,眼眼却一眨不眨,果然不闪不避,一动不动。

两人相距不过丈余,飞刀眨眼即至。眼看直奔阿难弟子喉头、鼻头、心头三处,若被击中,不死才怪。

薛仁贵不由骇了一跳,在二人说笑之间,没想到杨悦会突然出刀伤人。想要上前解救,却又不便出手。知道杨悦虽然平日喜欢开玩笑,却并非无分寸之人。却不知杨悦为何突然如此。

正骇然间,却见飞刀即将触到阿难弟子肌肤的刹那,突然又有三把飞刀飞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原来的三把飞刀一一击落,分毫无差!

阿难弟子毫发无伤。

薛仁贵忍不住高声叫一个“好”字。断没想到杨悦的飞刀竟到了此等出神入化地步。前面三刀或者还能避开,然而后面三刀当真若要杀人,却是避无可避!

杨悦也不由微微自得。去看阿难弟子,见她额头上微有汗意,心下却也不由暗暗佩服。

杨悦出刀之时自然知道定然伤不到阿难弟子。阿难弟子若要躲避,她的飞刀不会击中她。阿难弟子若不躲避,她会及时收刀。然而阿难弟子能一动不动,若非当真是诚心以死致歉,便是胆色与智谋过人!

试想一个人当然不会抱歉到死的地步,否则也不会来赔罪,自杀谢罪便是。这个阿难弟子比起龙比格还要胜上一筹!

杨悦心中暗暗皱眉。面上却已呵呵大笑,拍手说道:“你飞我两刀,我还你六刀,从此以后,你再不欠我。”

阿难弟子听了,方心头一松,行礼谢道:“多谢姊姊大量。”

当下二人把酒言欢,合好如初。

第三百一十一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自陈府回来,杨悦一路想着心事。

阿难弟子的“诚意”,其实再明显不过。她的“诚心”的“用意”,不过是想利用杨悦而矣。

杨悦先前她还曾想过,以阿难弟子对李治的爱恋,怎会不想尽办法嫁给李治。如今看来,阿难弟子想的办法,却是利用她。

“利用就利用吧。”杨悦长出一口气,叹道。

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李治到底有没有一个姓陈的嫔妃,不过既然唐皇后宫“一后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更况阿难弟子对李治暗恋已久,其心可悯。

无论阿难弟子是否真是陈后主之后,想来阿难弟子不过想借用陈家门第,好与李治相配。陈后主虽然灭国,然而去今不过几十年,陈后主的玄孙是皇族后裔,也算贵族身份。

自此以后,阿难弟子作为隋国公主的“闺阁密友”,到是有不少机会,被杨悦带了参加各种聚会。甚至杨悦还专门为她制造机会。私下里更是没少在李治面前提起阿难弟子。

半年下来,无论是贵族聚会,还是游园礼佛,阿难弟子与李治到是见过不少次。然而,李治似吃了秤砣,要展示自己并非“色魔”。对阿难弟子竟然没有半点垂怜之意。

甚至李治后宫的嫔妃也极少得到宠幸。有人说陛下当真是孝子,为先皇守丧,因而自律。然而,也有人说是因为陛下最宠爱的萧淑妃有孕在身,陛下才会如此。

无论是何原因,但李治的内宫却并不平静。通共才有一后一妃,却整日不得安宁。王皇后无后,萧淑妃却已有一子一女,如今又有了身孕。王皇后更加心焦。

一晃冬去春来,新年又至。贞观年号终于过去,改元永徽。真正迎来李治的时代。有皇帝便应有太子。何况李治已有四个儿子,立皇太子之事便成了永徽元年头一件大事。

正元大朝会刚过,柳姡АⅠ宜炝肌⒊に镂藜伞⒂谥灸戎爻急懔岢隽⒗钪纬ぷ映峦趵钪椅侍印

李治不由大是皱眉,心知这个年定然过不好了。后宫之中萧淑妃正天天吵着立她的儿子李素节为皇嗣。偏偏诸位大臣也来凑热闹。

当然,这个热闹并非空穴来风。柳姡耸峭趸屎蟮木烁福趸屎笪匏茫峦趵钪疑噶跏仙矸莸臀ⅲ形尴院占沂雷鐾庠M趸屎笄肓⒗钪椅侍樱匀淮笥猩钜狻=蠢钪冶厝灰揽客趸屎笳飧龅漳福匀槐认羰珏亩忧捉矶唷

不过,若以李治本心,也是偏向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李素节虽然刚刚五岁,却聪慧异常。加之李治为太子时一向宠爱萧良娣,自然对这个儿子也大是偏心。

然而,自来嫡长制度,无嫡立长。陈王李忠虽是宫人所生,却是李治长子。当年李治刚刚被立为太子,李忠刚好出生,李世民曾喜而起舞,贞观二十年封为陈王,按道理应立李忠为皇嗣。

因而,一提皇嗣,立时令李治头大如斗。

朝会散后,李治苦恼之极。不愿意回内宫面对萧淑妃,想了想,竟让内侍取了一身常服,只带了薛仁贵悄悄出宫,往大慈恩寺去为母祈福。

大慈恩寺是玄奘法师道场所在。李二郎与玄奘法师交情极厚,李二郎再无出仕之意,平日多在慈恩寺中居住。杨悦自然少不了常来寺里。

李治见杨悦今日不曾来参加朝会,猜她定然是到慈恩寺里去了。李治此行也不无存了想遇到杨悦之心。然而,事与愿违。杨悦并未在寺中。

李治在三藏院,与玄奘法师、李二郎对坐喝茶,心下却未免失望,分明有些心不在焉。

玄奘法师见了,早已会意,突然笑向李二郎问道:“窥基去了哪,戒言师弟可曾见到?”

李二郎看了看玄奘法师,没有说话,只摇了摇头,眼中却闪过一道古怪。

“对了,窥基刚才说隋国公主请他到芙蓉园去,想是去了,我怎忘了。”玄奘法师见李二郎不言,忽又笑着自语道。

窥基乃是尉迟洪道的法号。尉迟洪道与杨悦关系莫逆,李治自然知道。听了玄奘法师之言,心下不由一喜,知道他在告知自己杨悦去处。当下耐着性子又喝了两盏茶,才告辞而去。

见李治走远,李二郎望向玄奘法师,眼中微有怨意:“你怎如此看好他。”

玄奘法师微微一笑:“这些年常在先皇身边,有些事儿却看得更加明白。”

“什么?”李二郎诧异道。

“好像要下雪了。”玄奘法师却抬头望向天色,天色灰朦,前言不搭后语地道。

“什么?”李二郎不由更是诧异,顺着玄奘法师的眼色,抬头看了看天,也不由说道,“嗯,的确快要下雪了。”

“其实圣上这些年不是没有考虑过换人。”玄奘法师收回目光,呷了一口茶水,突然不紧不慢地说道,“有一次我为圣上讲经,见圣上为此大是苦恼,还顺便问起我的意见。”

“你怎么说?”李二郎愣了一下,不解地看向玄奘法师,有些不明白他怎会突然谈起这个话题。虽然李世民已去逝半年多,李治也已顺利继位,然而这个话题无论何时,却依旧是个极敏感的话题。然而,心下却也不免十分好奇,不知玄奘要说什么。

“不换!”玄奘法师停了一下,突然坚定地说道。

“不换?”李二郎不由一愕,似是有些不大明白玄奘法师为何如此说法。

“若论英果,吴王的确是最佳人选。若论武功,蜀王这些年的战绩更是有目共睹。便是濮王李泰,若论聪慧也远胜于当今陛下。然而有时候最优秀的人不一定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最优秀的人不是最合适的人选?”李二郎有些莫名其妙,更加不解玄奘法师是何道理,微微冷笑道,“如此说来。圣上当年也不是最合适的人选?难道我们这些年的选择都错了?”

“自然没错!”玄奘法师却又斩钉截铁地道,“圣上这些年的作为也证明了大家的选择没错!正如悦儿所言,圣上是千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

李二郎见说,更加糊涂起来,不解玄奘法师到底什么意思。

“然而,当年之势与今日却又有些不同。圣上当年已是势在必行,朝中一半以上贤臣意属圣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廷混乱,众臣对立,不是你死便是我活。但今日却完全不同。”玄奘法师接着说道,“如今陛下虽然性情柔弱,却也并非无能之辈。这些年圣上将国事交给他,其实一直都在考察他。这些年圣上对他基本上都还满意。而且最重要的是陛下在朝中日久,已形成稳固的集团。圣上选择太子继位,实则是为天下稳定着想。何况太子自来重情,圣上希望他能保全诸王,实在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片苦心。”

“为人父母……”李二郎突然怔住。想到杨悦,不由暗问,难道自己一直以来意属蜀王,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郎何不看得更远些?!”玄奘法师见李二郎怔住不言,缓缓言道。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大家当真能过太平日子么?长孙又能放过他们?”李二郎怔了半晌,却又摇头叹道。

“太子曾跪在圣上面前发誓,定会保全诸王一生平安富贵,有我在旁作证。或者应该能作到。”玄奘法师道,“而且为今之计,又能如何?圣上终是没有改变心意,吴王早些年便已心灰意冷,如今只怕便是蜀王也冷了此心。便是二郎,难道当真希望看到再次天下大乱……”

玄奘法师没有说完,不由也长叹一声。

“所以,连你也赞成悦儿嫁给他?”李二郎惘然说道。

“树欲静而风不止。若悦儿不嫁他,风如何止,树如何静?!”玄奘法师再次叹道。

……

从晋昌坊穿过青龙坊,便是芙蓉园。

李治到时,空中已开始飘起雪花。雪花稀稀落落,雪片却极大。落过眼前落于地上,许久才肯化去。

转过芙蓉殿,突然一阵幽香传来。春寒料峭之中,不远处有朵朵红梅开在枝头。

梅林飘雪,几名士子正在此间赏梅品茗。

仔细看时,杨悦、尉迟洪道果在其中。其他人李治到也认识两个,一个是乔知之,乃是庐陵长公主(如今已是大长公主)的儿子。另一个是裴炎,任濮州司仓参军,因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出名,刚刚选为御史,调回长安。

“当,当,当年,我等一起创立天下书社,而今书社遍步天下,我等却再难相聚。”说话的一个道士,有些口吃,干脆唱着说道。

“这次若不是正元朝会,还不知何日再能相聚。”说这话的却是一个面白如玉的富家公子模样的人。看来是朝官,只是众人皆一身白衣乌帽,看不出官品。李治努力想,也想不出他是谁。

“可惜,国丧期间不能宴乐,否则大家定要一醉方休。”这次说话之人乃是和尚尉迟洪道,李治认的。

“岂只一醉,定要醉上三日……”乔知之大笑。

“只可惜,今日还差两人,否则到是到齐了。”裴炎突然说道。

“是啊,蜀王怎么没回京过年。”有人附和道。

“不只蜀王,众亲王都未回京。”乔知之道。

“还有杨豫之,这些年怎会一点消息都没有。”杨悦见乔知之话说得有点远,忙扯回了道。

……

李治远远听了片刻,知道杨悦正与当年一同创立天下书社的精英闲聊。想起很久之前,他也曾想加入这个“团伙”。本想过去,与众人一起畅谈。走了两步,却又停了下来。知道自己若当真过去,只怕会打扰众人谈兴。想了想,转头向薛仁贵道:“咱们还是走吧。”

“陛下?”然而,有人却已认出是他。

众人听了,纷纷转头,也认出李治,忙上前行礼。这些人虽然是下三品官员,朝拜时的位置距离李治甚远,甚至不见得看得清李治长像。然而他们当年大多在国子监读书,还有人是弘文馆的学生,在皇城中免不了会碰到李治,自然认的。

李治不好就此离开,见杨悦莫名其妙地看向自己,不由微觉尴尬。

杨悦反到笑了笑,将众人一一向李治介绍。苏味道、王勮、富嘉谟、傅渐,包括王勃等皆在。

众人见李治来,果然拘谨了起来,谈兴大减。不一会儿,杨悦便感到无趣,看看天色将晚,雪也下得越来越大,便将“品茶会”结束,各自散去。

李治见杨悦也要告辞,忙道:“隋国公主请留步,我有话要向公主请教。”

“陛下有什么谈朝堂上谈便是。”杨悦见李治要私下找自己谈话,不由皱眉。虽然流水无情,落花却有意,李治的心思写在脑门上,杨悦最怕单独见他。

“我,”李治怔了一下,说道,“今日柳姡У热饲肓⒊峦趵钪椅樱饕晕绾危俊

杨悦见问此事,不由放下心来。自然知道李治因何为难,不由笑道:“此为陛下家事,问我作什。”

“怎是家事?!”李治见杨悦不肯提建议,摇头急道,“太子是将来国君,自然乃是国事。公主难道不关心大唐的未来?”

大唐未来?杨悦心下暗乐,李治之后乃是女皇武则天,哪里抡不到太子。而且谁当太子谁倒霉。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都是换了又换,现在立太子,理是立了也是白立。

想到此,杨悦不由信口笑道:“要我说谁也不立。”然而说完,却又觉得有些荒唐,自然没来由得罪两方人马实非幸事,想了想又道,“反正陛下现在还年轻,没准皇后将来又生了儿子,到时有了嫡子,陈王怎么办?难道要无故废掉不成?”

杨悦是想到这个陈王便是立为太子,将来也定会被废。在她知道的历史中好像根本没有这么个太子。而且与其让他将来成为武则天的眼中盯,不如干脆不立。

李治却苦笑一声:“然而王皇后不能生养,太医也无可奈何。”

“或许另有皇后为陛下生子也说不定。”杨悦想到武眉儿,摇头笑道。

李治一怔,望着杨悦,突然心中一阵莫名的欢喜,喃喃说道:“不错!或者另有皇后也说不定!”

杨悦并未听出李治话中深意。眼见天色渐暗,八百声落更鼓响起。便与李治往回转。却未看到身后有一道白衣身影,望着二人远去,神色极是落末。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做文章

如杨悦所说,以皇后还年轻,未必不会生子为由,李治驳回柳姡У热俗嗲耄菔辈涣⒊峦跷侍印谷唤源蠡断病

萧淑妃见皇太子之位未决,自己的儿子还大有希望,自然暗中窃喜。

王皇后听了,心中却也是一喜。没想到李治待自己不薄,要等自己生了皇子才肯立太子,不由满心感激。

见后妃皆安,李治也放下一桩心事,心情大畅。想到皆是杨悦一言之功,对杨悦更是叹服。暗道,若杨悦入主中宫,想来后宫一定一片祥和。便如当年母亲治理后宫一般。心中不由暗暗做梦,看杨悦的眼神越发情不自禁。

只可惜杨悦并非每日都上朝,三日一朝,还时常请假。如此玩乎职守,若是换了别人早已罚俸或者贬官。然而对于杨悦,李治却无可奈何。

杨悦如今可谓富甲天下,“大唐军神制造”早已是日进斗金。李业诩依旧是个七品军械监丞。李治虽然几次想升他的官,他却再三谢绝。李业嗣更是干脆连入仕的念头都没有,如今做了大唐军神制造的“总经理”。他到是个天生的经商之材,生意越来越火,甚至做到了波斯。而且与流亡在大唐波斯王子泥涅师关系莫逆。

撇去大唐军神的股份不说,杨悦的“天下书局”,也已做到天下皆是。傅渐的经商头脑比之李业嗣不呈多让。二人还被《天下新闻》评为“年度商业巨鳄”,十分风光。

加上杨悦贵为隋国公主,加封千户。“殿内侍中”的俸禄虽然不低,但在杨悦眼中不过九牛一毛,实在看不到眼中。

至于贬官,杨悦只怕正是求之不得。

幸亏李世民遗命将杨悦“殿内侍中”一职定为朝官。否则杨悦要到哪里,李治更加管她不着。

如今朝中势力,以太尉长孙无忌与中书令褚遂良最盛。先皇临危顾命,保太子继位等大功,在朝中几乎无人抗衡。

张成行、高季辅、于志宁等人虽添居相位,却无大功于国,徒以文墨至高位,明显势弱。

唯有李勣(即李世勣,李世民在时向来不准世人避讳,然李世民去逝,为示尊敬,李世勣将“世”字去掉,改称“李勣”。)被李治升迁为左仆射,又向有军功在身,与长孙无忌等人关系不睦,到是一股力量。然而朝中权力失衡却也显而易见。

柳姡б蚴峭趸屎缶烁福焕钪巍丁摹ⅰ芳右浴丁恕ⅰ分赜茫ā丁椤ⅰ肺小丁荨ⅰ肥槭汤桑惺槊畔氯罚诟蟛握蟪肌S执罅μ岚魏ノ可惺椋谖慕谖泼攀汤桑醇梦惺槭汤傻龋嘀残律α浚惺屏Σ挪恢劣诠谑Ш狻

杨悦身为“殿内侍中”,虽然不大上朝,关键时刻李治问计于她,到也往往将问题迎刃而解。因而,杨悦在朝中的重要性,众阁臣无不心知肚明。加之杨悦与长孙无忌、李绩等人都有些交情,关键时刻还可调剂众人关系。使得杨悦在朝中身份更加超然。因而无论老臣新秀对杨悦都十分看重。

然而也有例外。元月十五,正值大朝会之时,竟有不开眼的人要弹劾隋国公主。

弹劾杨悦之人叫做韦仁约,原为应城令,岁末调选,同裴炎一样,刚刚被选任为监察御史。

“臣要弹劾隋国公主。”韦仁约一语惊雷,顿时将殿内殿外雷得外焦里嫩。

群臣皆惊,目瞪口呆地望向韦仁约,似是不敢相信韦仁约刚刚说过的话,皆是莫明其妙!

“隋国公主骄横无状,其罪责罄竹难书。臣请立时将隋国公主收监定罪。”韦仁约似是觉得太极殿内外还不够惊异,连连高呼,将整个大殿震得嗡嗡做响。

大殿上立时哄得一声,炸了开来。然而,片刻之后,却又变成鸦雀无声。一个初来的御史胆敢弹劾炙手可热的隋国公主。而且口出狂言,将隋国公主说得罪大恶极,似是要将其至于死地。哪来的如此大胆?是谁借了他几个胆子?

然而,当真是谁借了他几个胆子?试想若没有暗中支持,一个初来乍到的御史,又有几个胆子去弹劾公主?!

殿中众臣面上已是或惊,或疑,或幸灾乐祸,或气急败坏……各种表情,应有尽有。

便是杨悦也不由一时呆住,几乎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治也是微微皱眉,虽然御史可以妄言,但对韦思谦的这种狂妄之言,不由大是气恼。

“隋国公主一向守法,哪里有什么罪责。韦卿莫要乱言。”李治皱了皱眉,愠言说道。

“陛下宽仁,然而臣身为监察御史,只要是朝中大臣,臣便有纠察之责。隋国公主持骄蛮横,其罪责臣不得不言。”韦仁约已是严词厉色,怒目杨悦。

杨悦听了反而微微一笑,言道:“但不知韦御史对本公主有何不满?”

韦仁约怒视杨悦,大声斥道:“隋国公主即为朝臣,却藐视国法,时常不到任上职守。不来朝拜,更是对陛下之大不敬。”

众阁臣听了,不由面上一松,几乎差点笑出声来,强自忍了半天才忍住。

李治也是又好气又好笑,心中暗道:“便是如此,我还怕她不来,你到是好,竟然将这说成大罪,要治她罪,实在荒唐!”

当下,李治气恼地看了韦仁约一眼,暗道他一声多事,不紧不慢地说道:“先皇准许隋国公主三日一朝,乃是惯例,并非隋国公主狂妄,更无什么藐视国法之说。至于请假,想来那个朝臣不曾有事请假。况隋国公主在‘斩哀’期间,先皇夺情令公主视朝,公主才勉强从旨。说来隋国公主并非因私废公,反而是因公废私,其情可愿,更无骄横之意,也无不敬朕之说。想是韦卿刚到京师,不明情况才有此说。其情可愿,你且退下吧。”

杨悦听了心下只不住想乐。没想到李治为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搪塞,到是合情合理。便是自己也没想到这么多,实在有才。

李治此说的确可圈可点。自来御史上言不会轻意言罪。李治不好就此对韦仁约怎样。然而要治杨悦之罪,却也万万不能。因而代杨悦仔细辩驳。

“陛下所言不无道理!”韦仁约听了,点头慨然说道。

殿中哄得一下,有不少人笑出声来。无不觉得这个韦仁约实在可笑之极。原来是“雷声大雨点小”,说收便收!

杨悦听了,也不由心下冷笑。暗骂一声:此人为了出名,竟然拿自己开刀。看来“骂名人”这种后世绝学,在古代也运用自如。只是见好就收,却不免要惹人耻笑。

“然而,隋国公主借故不上朝,只是在家哀思,臣也并无异议。但公主却是四处游走,全无半点斩哀之意。前几天竟然在芙蓉园中聚众密谋,谋反之意昭然若揭,此等大罪却不能不依法治裁!”然而,韦仁约并未退下,话峰一转,忽又高声说道。

谋反?这次不只杨悦,便是李治,乃至殿中诸臣无不骇了一跳。

然而,杨悦与天下书社众士子于芙蓉园“茶话会”一事,并非密事,不少人知道。说来并非空穴来风。至于是否在密谋什么,却是红口白牙,便是没有也能令人三分疑。

已有不少人面上,微有笑意。忍不住去看杨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