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飘在大唐(飞刀)-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悦因何进宫。高季辅自以为再清楚不过。原本是他一力促成。今日结果,也正是他最想见到之事。不只是他,在座诸位阁臣大多同他一样想法。以杨悦之能,以及身份地位和在士林的影响,如若嫁给旁人,特别是嫁给其他亲王,只怕会引起分争。与国不利。因而,无论为国家计,还是为李治着想,无不盼着杨悦能嫁给李治。

一想到杨悦房中李愔送的那些花草,高季辅心中暗急。见柳姡艘患褐剑鲅晕勖镅钤谩M甲璧惭钤萌牍南掳的眨愠鲅圆党狻

见有人声援,上官仪精神一震,侧目怒视柳姡В詹潘涣鴬'大骂贼子,这口气自然难以消化,当即高声叫道柳中书一派胡言。隋国公主端正良淑。岂容你胡乱诽谤。隋国公主何曾有意诱惑陛下,看看陛下面上。孰是孰非,自然明了……”

也是上官仪盛怒之下口不择言,却也说出了所谓的“事实”。

众臣早已见到李治脸上热闹,额头、嘴角皆有青肿,左颊之上一片红印,指痕尚在,想来乃是杨悦所为。更况杨悦晨起大怒,大闹咸池殿,又仓皇逃出皇宫乃是众目共睹。若说李治无辜,或没有人信。但若说杨悦无辜,却是明明白白之事。然而若说李治与杨悦之间没有发生,却还是无一人会信。

众臣望向李治面上,暗暗发笑。柳姡Ъ艘惨皇庇锶偎挡怀龌ㄑ钪握獠鸥械缴舜σ魍础K嵌钔纷旖侵四耸亲蛞顾窖钤媒ⅲ宦贩杀嫉怂痢W蠹丈系恼坪鄣揭踩肥茄钤盟欢彩浅鲇谖蠡帷2还绞悄苣美粗っ餮钤梦薰肌

“上官爱卿说的一点不。”李治连连点头说道。抬手捂着左颊,想到当时情境,心中却又升起一阵甜意,呆怔说道,“是朕累及隋国公主清白,朕罪该万死。”

说罢,始才想到这般说并不能证明与杨悦没有发生。忙又解释道你等莫要误会,朕,朕不曾非礼隋国公主……”

只是他越着急辩解却越显得欲盖弥彰。众人口中不说,却那里肯信。

柳姡С烈髌蹋挥炙档浪骞骶垢疑思傲澹彩谴笞铮 

只是此话已近于胡搅蛮缠,李治大怒,脱口说道她肯打朕,朕高兴还来不及,要你来管!”

说来好笑,这话未免太过孩子气。也是李治年轻,自小极受李世民宠爱,如今也不过刚刚二十出头,近年来因为执政,不得不装作少年老成,平日受一帮“元老”教导,一向谨言慎行。今日恼极,一时性气,竟如小儿一般耍起赖来。众人听了,不由暗自好笑。

然而话一出口,李治便已后悔不及。如此说法,只有让人更加误会。见到众臣面上忍俊不禁的古怪模样,想来早已认定杨悦失身于己,李治心下大急。只怕被杨悦得知,非得恨死不可……

“你们,你们竟不信朕……”见分说不明白,李治一时急火攻心,竟然“哇”得一声吐了一口鲜血出来。

殿中顿时大乱。众人一齐怒目柳姡В鴬'也吓得魂飞魄散。

待到太医来过,但说“无妨”,始才放下心来。

李治刚一转过气来,却又急道你等莫要误会隋国公主,不关她之事……”

殿中一群八卦男谁还敢再来分说,早已跪倒在地,齐声说道臣等断不敢误会隋国公主,隋国公主才德贤淑,无人不知。”

去看柳姡б咽橇焦刹酝非赖兀槔嵝蛔镒锍几盟溃菹氯粲腥ち蕉蹋锍纪蛩滥辍!

李治原本恼他辱骂杨悦,但也知若以此治罪,只怕事情流传出去,风言风语更加不妙。当下勉强压住怒火,幽幽说道你莫再胡言乱语。”李治向来彬彬有仪,不说重话,这样淡淡一句,已是极恼。

虽然没有获罪,一把年纪被陛下称为“胡言乱语”,柳姡嫔衔薰猓挥杀渖匆膊桓以僬纾Φ阃烦剖恰M嘶匕嗔小

上官仪却来了精神。上前一步,再次说道陛下,臣以为事已至此,还请陛下早日册封隋国公主入宫,也好及早弥补……”

长孙无忌看一眼上官仪,见他言下之意仍然暗指李治失德,生怕李治气恼。忙截住话头,说道其实先皇在世时曾对老臣说过,有意为陛下赐婚,让隋国公主嫁给陛下。只因突然驾崩,才耽搁至今。想来柳中书与上官侍郎当日不在终南山中侍驾,因而不知。

陛下后宫人少。原本早应多选良家女子充实,以多诞皇嗣。只因陛下仁孝,守丧期间不肯施为。如今再过五六个月,便是先帝忌日,等到那时陛下行孝期满,还望陛下多选良人。若能接隋国公主入宫,更是再好不过。想来先皇泉下有知,了却心愿。定然大慰。”

此事李世民是否对长孙无忌说过。无人知晓。但当日李世民有意搓合二李治与杨悦到也不假,殿中不少人当年曾一同在终南日中随驾侍奉。对此早有耳闻,立时有人咐和。

“是啊,当年陛下还是太子之时,便曾与隋国公主议婚。若非陛下力辞,早已与隋国公主结为连理……”

干脆有人将陈年之事提出,为李治开脱。言下之意却是即使李治非礼了杨悦,也算不上“失德”,因为“婚事早成定局”。

唐风开放,不似宋明以来对女子贞节看得过于严重,对于男子更是没有太多禁忌。虽然婚前不可乱来,对于良家女子更是不能随意调戏无礼。但民间若有登徒浪子毁人名节,只要女家愿意,多半判为“婚姻”作罢。何况李治身为人君,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他若喜欢某位女子,原是那女子的“荣幸”。即便是有强迫行为,在众人看来若能及时“弥补”,大不了将名份给得高一些,也是一段“佳话”。何况李治苦恋杨悦,已经相思成病,日益消瘦不成样子。如今“木已成舟”,正如众人所愿,原本巴不得乐见其成。

唯一“失德”之处,在于“服丧”期间,不宜行此“不孝”之举而矣。因而,众人齐声为李治找寻理由开脱。

李治虽知众人好意,然而分明不信与杨悦根本没未发生,心下苦笑。暗道你等如何懂得杨悦心性,我怎敢勉强她。又如何明白我真心喜欢她,又怎会对她无礼。”呆了一呆,才想起分辩,说道朕不曾非礼隋国公主,你等莫要乱猜……”

“是!臣等不敢乱猜。”众臣无不听话地答道。

话虽如此,然而相顾之下,却又有何人肯信。

李治只好暗自长叹,暗想若被杨悦得知,定然大怒。忙传喻内宫诸人,不准任何人再对此事妄加议论,否则“斩立决”。

诸位阁臣没想到李治下此旨意,反不解李治为何如此坚决否认此事,皆面面相觑,却也不敢再加议论。

李治这才稍稍心安。

眼见天色早已大亮,是一个极晴的好天气,太阳升起,斜照在雪地上,一片金光。一早朝会,竟然只为这个八卦问题纠缠不休。

朝会结束,众阁臣面上皆觉讪讪,灰头土脸地退出殿外。

李治暂时放下心事,另一桩心事却又上了眉头。

“不知她了没有。”听到殿外“喳喳”鸟鸣,李治渐渐心思飘远。想着杨悦刚才娇羞之下急匆匆逃走的模样,李治站在两仪殿前却又呆呆地出起神来。想起长孙无忌刚才说的话,到也正合他的心意。若能娶到杨悦,当真是再好不过……

正在发呆,却见一个宫女急匆匆向奔来。

李治心中一喜难道是去追杨悦的人了?”

不想那宫女神色慌张地一路直冲到李治面前,顾不上行礼,先已失声哭道陛下,安定公主薨…薨了。”

安定公主薨了?死了?安定公主无病无痛,怎会突然死了?

李治大惊!

第三百四十三章 动机

安定公主不满周岁,突然驾薨。杨悦听到这个消息时,已是一旬之后。

这十天来,杨悦一直卧病不起。自从那日到宫中祝寿,杨悦第二日一早仓皇逃出大内,也不回惊鸿宫,骑了“月光”径直踏雪飞驰回三原。

那些追在后面的宫人卫士,如何能与“月光”相比,一路追到三原卫公府时,杨悦早已卧倒床上。可怜杨悦只穿了薄衣,在冷风雪地里驰骋了十几里路,如何会不受风寒。

只是自此卫公府上再没一日能消停。且不说太医前后来了四五拨,白天黑夜轮值侍候。宫中禁卫内侍往来穿梭于皇宫与卫公府上,更是一刻不停。

李治每搁一个时辰便会让人回报一次杨悦的病况,又不时让人送到卫公府上,而且不分时刻,只要想起便立时让人去送,直惹得人仰马翻。

不出三日,整个长安城无人不知隋国公主得了病疾。一卫公府上门庭若市,大小官员、士林才子无不送上问候。虽然大多数人明知不会见到杨悦,却也少不得送上名贴礼品。数不胜数,搞得杨悦哭笑不得,好不烦恼,恨不得立时病好。

这一日,无风无云,天气极好。杨悦勉强起身,想要去骑马活动活动筋骨,怎奈被太医拦住。只好让人搬了卧榻在“江南”池水边的回廊上晒太阳。

连日晴好,雪已大半融化,只偶尔在背阴处还有一些痕迹。然而在树木萧瑟的冬日,那也可算得上一抹难得的色彩。

卫公府上的池水乃是活水,循环流动,冬日并不结冰。杨悦抛些食饵入池,引鱼儿露出水面。望着红鲤攒动,想起第一次到卫公府上,见到卫公在此无聊之极,驱鱼围鳖为戏,一时有些寂寥。仰头去看卫公留下的一对灰毛大鹰在空中盘旋。心下更是感慨。不知不觉中有些思念起卫公与“父亲”。

此二人到底是否是她的亲人。自从见到“梅花巾”并得知李二郎寄养女儿的老翁竟然与后世的祖父长像一般无二,已令杨悦有些糊涂。本想找孙思邈问个明白,怎奈孙思邈便似人间蒸发一般,竟然没了音信。张天师当日出的谜语,杨悦原本猜出是在“峨嵋”山中,想那脑门上除了额头与眉毛其它都没有,不是“峨嵋”会是哪里?可惜杨悦当年隐匿之时。曾在峨嵋山中遍寻不见。这些年杨悦又派了西天王四处去寻,也一直不曾找到。

如今西天王不在,东天王隐居乡野,李二郎不理世事,与玄奘法师到巴蜀一带云游至今未归。杨悦身边原本还剩个“毛笔胡子”可用,偏他半个月前跟李业嗣一起到波斯国做生意。带了青龙门的人同去。如今杨悦可谓孤家寡人,也难怪安定公主突然离奇去逝这等大事,如今跟隋国公主身在病中一样,轰动了整个长安城,几乎无人不知。然而无人告知杨悦,杨悦竟然一直不晓。

将近午时,杨悦懒洋洋地半卧在踏上,几乎睡着。忽有门人来报有人求见公主。”

“一概不见。”杨悦眼皮抬也不曾抬一下。说道。

“只是此人不肯走。她说公主见了这个。必然会见她。”门人一面说一面递上一枚“飞镖”。

“她来做?”杨悦见到“飞镖”,不由大为诧异。

那飞镖本无稀奇。稀奇的是那飞镖飞出之时,尾部六条缨落展开,朵朵如梅。杨悦顺手将飞镖抛出,如梅花一般款款飘落。定是“阿难弟子”到了。

这手飞镖绝技,原本是李二郎教给西天圣母,西天圣母传给弟子“阿难”。李二郎又将它教给杨悦,因此二人的飞镖一模一样。

自从上次在三原击败李泰叛乱,“阿难弟子”还不曾找过杨悦。只那日在宫中匆匆见了一面,私下已无来往。

难不成她见李治这些日子对“殷勤”,复又误会?杨悦低头沉吟,想到这些日子前来府上问候的人烦不胜数,心中暗自郁闷。

他人误会也还罢了,若被“阿难弟子”误会,只怕会再有“梅林暗刺”之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没来由招人恨的滋味自然不会好过。略一沉吟,杨悦吩咐门人请她进来,也好解释清楚。

“阿难弟子”一身黑衣黑裘,果然有几分“梅林暗影”的风范。杨悦不由暗暗戒备。然而她即青天白日地明目张胆来见,自然不敢造次,杨悦不由又暗笑紧张过度。

去看“阿难弟子”,今日她竟破天荒地并未带面纱。然而戴了一只黑貂狐尾巴做的围脖,将大半脸藏在里面,依旧看不到她的面目长像。只那一双亮如秋水的眸子,微笑之下隐约带了一丝焦虑。

安定公主的死迅,正是“阿难弟子”带来。

双方见礼完毕,不待杨悦开口解释“误会”,“阿难弟子”先已将安定公主死迅告知。

安定公主竟然死了,而且是死于寿宴当晚。听了此话,杨悦着实吃惊不小。大惊之下,脱口问道高阳怎样?她是否也死了?”

“死?”“阿难弟子”摇了摇头,反而奇道,“高阳长公主怎会死了?她如今已被关押到掖庭宫……”

“高阳长公主怎会被关?”杨悦骇然惊道。

“姊姊当真不知?”阿难弟子反诧异地看了看她道,“姊姊可还记得那日寿宴,高阳长公主离去时曾喂安定公主吃酒。”

“那又怎样?”杨悦一时不明所以,点头问道。

“还能怎样。”阿难弟子叹道,“安定公主自从吃酒之后,便昏了。大家一直以为安定公主只是睡着,直到第二日,宫人见安定公主一直不哭不闹,这才安定公主原来是……因而如今高阳长公主嫌疑最大,已被关过掖庭宫幽禁。”

“高阳怎会嫌疑最大?”杨悦这才明白,一时张口结舌,竟是目瞪口呆。高阳长公主原本担心被害,不想她不但没死,反成了害死安定公主凶手!

一时想起历史上的确有这一段公案:据说王皇后被废,正是因为失手杀死了武则天的女儿;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便是武则天为了谋夺皇后之位,不惜亲手杀死女儿,嫁祸给王皇后……

然而到底是王皇后杀了安定公主,还是武则天杀死女儿,已成了千古谜案。但无论是谁杀了安定公主,似乎也轮不到高阳长公主头上。

沉吟片刻,杨悦摇了摇头,断然说道安定公主绝对不可能是高阳所杀。”

“姊姊为何如此肯定?!”“阿难弟子”见杨悦力保高阳公主无辜,藏在狐尾中的脸上看到不颜色,只眼中飘出一丝古怪笑意。

“高阳为何要杀安定?”杨悦低头思索,并未看到阿难弟子的眼色,只一味说道,“她根本没有杀人动机。”

“动机?”“阿难弟子”见杨悦用词古怪,不由诧道。

“那是我家乡话。就是‘理由’之意,高阳没有杀安定公主的道理。”杨悦这才想起不知不觉中用到了后世的词汇,心中暗惊,忙解释道。

好在“阿难弟子”并未注意,只喃喃说道杀人定要有一个理由么?”

“当然。”杨悦抬头看到“阿难弟子”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知为何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异样,愣了片刻,才道,“无论人杀人,无论是歪理还是正理,都要有一个理由才对。只不过这一点有时候连杀人者或者都没有意识到。”

“哦。”阿难弟子似是注意到杨悦正在看着,眼中警觉一闪,笑着点头道,“姊姊说的似乎十分有道理。可是如果并非高阳长公主所为,又是何人所为?”

“是啊,是何人所为?”杨悦重复道。心中却在暗想:安定公主到底是武眉儿还是王皇后所杀?按理说王皇后如今正依靠安定公主来获宠,怎会杀安定公主?何况那日状况,王皇后没有一点异样,便是深藏不露也不会如此自然。但若不是王皇后,难不成武眉儿当真为了谋取皇后之位杀了女儿?然而如若那般,该指认王皇后为凶手才是,如今的“凶手”为何反成了高阳公主?而且若说武眉儿杀死安定公主,当日她似是根本没有机会借触到那壶酒。

突然,杨悦心下打了一个突儿,不由狐疑地看了“阿难弟子”一眼。那晚“阿难弟子”似是面色古怪,而且她坐在王皇后身侧,似乎有下会。然而,她为何要杀安定公主?

杨悦抬头仔细观察“阿难弟子”,“阿难弟子”刚好也正望向她。见到杨悦直愣愣地看着,“阿难弟子”突然“哧”地一笑道姊姊莫不是以为是我杀了安定公主吧。我为何要杀她?”

杨悦不由讪讪笑道是啊,陈娘子为何要杀安定公主,似乎也没有动机。”

的确,若说“阿难弟子”杀了安定公主,却又为何?与武眉儿一样,如果她杀安定公主目的是为了嫁祸王皇后,如今王皇后并未牵连,反是高阳公主被办囚“掖庭宫”,于她又有何好处?

杨悦思来想去,却不得要领。

第三百四十四章 动机2

见杨悦半晌沉吟不语,“阿难弟子”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忽道无论是何人所为,反正不是你我,姊姊又何必头痛。我今日来并非是想让姊姊断案,杀死安定公主的人到底是谁,大理寺自有定论,到也不必姊姊来费心。”刚好一阵风吹过,树稍晃动,偶尔飘落一两片尚未落净的树叶。“阿难弟子”伸手抓住经过面前的一片落叶,捻在手中,突然转低了声音,说道我今日来只是为了……他而来。”

说到“他”字时,“阿难弟子”的声音已是几不可闻。

“他,是谁?”杨悦不由奇道,猛然抬头看到“阿难弟子”神色,恍然醒悟,笑道,“你是说陛下?”

“阿难弟子”眼中羞涩一闪,有点难为情地点了点头。

“他派你来做?”杨悦纳闷道。按理说李治如有差遣,在公自有朝臣,在私自有皇后嫔妃。也轮不到派这个“未过门”的嫔妃来。杨悦目光扫在“阿难弟子”面上,不由带了几分戏谑。

见了杨悦神色,“阿难弟子”眼中羞涩更甚,有些期艾地说道并非是他派我来。而是……”顿了一顿,才又接着说道,“是我自作主张来求姊姊。”

“求我做?”杨悦心下不由暗惊。难不成李治会派了“阿难弟子”来做说客,要嫁给他不成?惊讶之余却又十分好奇,想不出“阿难弟子”此时到底是何想法。难道一个人爱到无愿无悔,当真能不恨“情敌”,反要为了情郎幸福,甘心将她让给“情敌”?像极了后世的肥皂剧?!

想到此,杨悦心下又不由好笑。她自然不是“阿难弟子”的情敌,但在“阿难弟子”眼中只怕并非如此。

去看“阿难弟子”,却见她眼中一黯,说道陛下十分喜爱安定公主,想必姊姊早有耳闻。安定公主突然离世。陛下这些日子不吃不喝。十分哀伤。陛下原已瘦弱不堪,我怕他如今身子更加吃不消……”“阿难弟子”说到此处,声调里已有些哽咽,“因而想请姊姊去劝一劝他。姊姊的话他或许能听得进去……”

原来不过是想让去劝说李治。杨悦见并非如心中所想,不由反来暗道一声好笑。看一看“阿难弟子”说了这番话出来,早已是一副羞颜难开的模样,心下不由大乐。

暗想这“阿难弟子”并非李治的嫔妃。李治心情如何原本还轮不到她来着急上火。只是她对李治爱极,见他难过,也跟着心伤。再去看她面上,虽然看不到脸面,但眼圈明显发黑,想是几天来担心李治。也是吃不下睡不着。

想来她这番来请“杨悦”出面劝说李治,定然需要极大的勇气。毕竟女儿心事被人看出来是一会事儿,承认却又是另一会事儿,难为情在所难免。这也是为何“阿难弟子”早已暗恋李治,李治却并未察觉的原因。直到“阿难弟子”为了他,几度差点死掉,李治这才有个“陈娘子”。偏李治有眼不识金镶玉,对她竟然自始至终并不动情。反对杨悦纠缠不休……杨悦当真可以算得上是她的“情敌”。想来有几个女子肯低头向的“情敌”亲口承认的情郎更喜欢“情敌”,而非?

念及“阿难弟子”对李治的一片痴心。杨悦不无感动。一句“好!看在你的面上,我便去劝一劝他。”几乎在舌尖上打了一个滚儿,便要脱口而出。猛然想到那日在两仪殿前的尴尬境况,杨悦如何肯再去皇宫?竟又硬生生地将它咽了,转口说道不成不成。打死我也不会再去大内。”

“姊姊为何如此绝决?”“阿难弟子”听了,眼中突然惊疑大起。

“不为。”杨悦面上一红,到那些朝臣面上忍俊不禁的古怪眼神,连连摇头。

“难道陛下做了让姊姊不高兴之事,惹姊姊生气了?”“阿难弟子”眼光一闪,突有些急切地问道。

“胡说八道!”杨悦忙大声叫道。突然想到“阿难弟子”即然与武才人关系密切,保不准早已听说那日宿在宫中之事。难不成她怀疑李治与……原来如此!杨悦突然醒悟,心中不由大笑。抬眼去看“阿难弟子”,见她目光闪烁,紧张得盯向,神色极为迫切。想来今日“阿难弟子”请去劝说李治是假,想试探与李治关系才是真。若越急,岂不是越加说不明白!

想到此,杨悦反面上一松,向卧塌里靠了靠,摆出一副闲散模样,笑了笑刚要开口解释。忽见回廊上走来两人,一高一矮,皆笑嘻嘻地手棒汤碗。杨悦看到不由皱眉。

“刘太医,你开的药方子未免太苦了。我今日似是已经好了,我看这药也不必喝了。”不待来人行礼,杨悦先已说道。

来人之中稍矮一点儿的小胡子,一面行礼,一面答道这可不行。刘某皇命在身,不敢不尽心。良药虽苦……”

不待说完,杨悦已接口笑道——利于病!好了,这话刘太医已说了不下八百遍,你且将药放下,待会儿我再喝吧。”

刘太医尚未答话,他身边的另外那人已尖声笑道公主自然都明白,刘太医何必聒噪。这药虽苦却须按时服用才好。好在陛下每日派奴才们送来甜汤,公主喝完药,再喝甜汤,自然便不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