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飘在大唐(飞刀)-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种人?”黑影轻蔑的看了一眼青影,突然嘿嘿一笑道,“你们男人总是在小看女人。以为女人很傻,以为一个女人只会为了情爱生存。”

青影被黑影的话击倒,愕然地望向黑影。

“你错了。”黑影大笑。

“你是说当年你完全是在利用我?”青影眼中闪出一道悲愤。

“利用?”黑影一阵大笑,直到喘不过气来,“利用你?你只要爱么?我给你爱又能收回什么?伤痛?一个女人只有经历过一场彻底的伤痛,才会真正的清醒过来。她比我做得好,因为我让她及时的清醒了过来……”

“及时清醒?”青影冷哼一声,“你的及时清醒,就是及时拆散?如果她知道会不会原谅你还是两说。”

“你又怎么知道她不是正想要这种结果?”黑影嘿嘿大笑,“即使没有我,没有平阳长公主,今天这个结果迟早也会发生……”

“平阳长公主?”青影奇道,“关她什么事儿?”

“关她什么事儿?你以为李世民为何想要‘武二娘’?”黑影讽刺地大笑。

“是她劝说圣上?”

“不是她还会有谁,谁能劝动原本准备给东宫的人选,又变成了圣上的人选?”

“东宫?我明白了,原来你的目标一直是东宫,才会反对蜀王。”

“是,”黑影大怒道,“我的目标是东宫又怎样?可惜被你的老情人破坏了。这下你满意了?!”黑影冷哼一声,不再理会青影,翩然而去。

“你——不可理喻!”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一百一十章 宫中潜伏

纵横地街道将长安城分割成棋盘一样的格子,每个格子叫做坊,共有一百零九坊。坐落于长安城的最北面的宫城与皇城在棋格中显得十分突出。更确切一点说,宫城与皇城之外,被叫做坊的这些棋格称作“外廓城”。是相对于皇城与宫城而言的外廓,是百姓与臣僚、王孙公主的住宅区以及商业区。

皇城是大唐中央官署所在,九寺五监、吏户礼刑兵工六部、十二卫、太子衙署都在此。因在宫城之南,又称作南衙。

宫城在皇城之北,紧靠在龙首原的余坡。叫做大兴宫,被百姓称为“大内”。

宫城横向可分为三部分,东面是太子居住的地方,称作东宫,又叫做春宫。西面是“庭液宫”,宫女内待以及没于后宫的犯罪家属劳作居住之地。中央才是唐皇居住与办公的地方,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以朱明门、肃章门、虔化门的宫墙为界,前面为“前朝”,后面为“寝宫”。

“前朝”又按《周礼》的“三朝制度”布局,分为“外、中、内”三朝。以宫门承天门及东西两侧的配殿为“外朝”,是“举大典、询众庶”之处;太子李治的册封大典便是在此举行,接见各国朝贡使者、元旦、冬至设宴陈乐大多都在此进行。

入太极门,以太极殿为主称作“中朝”,是皇帝听政视朝之处。每月朔、望之日,皇帝在此殿举行大朝会,会见五品以上官员。皇帝登基大典,册后大典、诸王、公主册封大典都在此殿进行。太极殿两侧还有门下、中书二省。中书舍人院、以及门下省的弘文馆也在太极门内。

“内朝”则是指两仪殿,是皇帝与近臣、宗人集议之处。两仪殿的两侧是皇后以及四夫人所居寝殿。因其在禁内,只有少亲近的大臣可以入内。不过李世民一向喜好宴饮,到是常在内殿招待大臣,甚至外贡使者也曾在此宴饮。

厚重的宫墙夯土筑成,耐火防水。高达三丈五尺,厚达六丈之多。比起长安城城墙的一丈八尺高、五丈厚还要结实许多。巍峨的承天门是大内正门,天子五洞,承天门拱五道,纵深达七丈左右。

承天门前的横街广场,宽阔空荡。偶有办事的官员出入禁内。或有宿卫上番的卫士,在不值班地时候,在横街上排成方队,列队操练。

天晴气朗,一乘马车在禁卫与内侍的簇拥下,不太引人注目地往承天门而去。

“再见了,长安公子自此,长安街头再也没有长安公子这号人物了……”穿过承天门前的横街,杨悦默默伤怀。

从今日起,李世民要的“武二娘”入宫,长安街头的“长安公子”必然要消失。

想起自己当日在风雪之中,站在横街广场,望着承天门,变成一个雪人……没想到这么块便会走进这个门。杨悦禁不住再一次抬头打量这座城门。城门内的等待的将是怎样的一场较量?

“姊姊,我有点怕。”武眉儿低声向杨悦说道,眼中闪出即兴奋又紧张的神色。

杨悦回过神来,看向武眉儿,武眉儿明媚的小脸儿红扑扑地像是两只粉嫩的苹果,十分可口。

“怕什么,有我在。”杨悦拉一拉武眉儿的小手,镇定地说道。

“眉儿装扮起来,果然是个少见的美人。”杨悦抬起武眉儿的小脸,在她的鼻子上轻轻刮了一下。开个玩笑,好让武眉儿放松下来。

其实,杨悦镇定之下,心中却也有一丝不安。不过这种不安,被另外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所压制,反到不慌不忙地十分冷静。

“爱谁谁谁谁……”报着这种想法,杨悦从容一笑。便是被李世民发现,大不了人头一颗而矣。

李世民让“武二娘”入宫,武照誓死不从。武家大郎二郎以不嫁李世民,便必须嫁郭孝慎相逼。武照这几日几乎日日夜夜哭泣。

杨悦与杨夫人一合计,决定瞒着武家兄弟,由自己代武照入宫,等到武家兄弟知道后,定然不敢声张。即使声张也无可奈何,因为李世民真正想要的是“长安公子”,如果武照入宫才是留下后患。

在所有人看来,杨悦定是因为见到李愔与独孤美儿在一起的那一幕,大大地受了刺激。才会如此意气用事。然而,在杨悦看来却并非意气用事,反而是她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杨豫之是她的兄弟,便如亲弟弟一般的兄弟。武照与杨豫之这样的爱情,在古代至少在杨悦看来是凤毛麟角,实在不忍破坏。特别是看到李愔所谓的爱之后,杨悦成全武照与杨豫之的心更加坚定。

想要打破这个局,唯有让人代嫁。本来郭家来信要接武照回剑南时,杨悦便已想好“李代桃僵”,让武容儿代嫁给郭孝慎。如今因为自己的原因,李世民也惨和进来,杨悦于情于理,都没有理由不全力解救。

当然这个想法一直以来只是在杨悦的心头盘旋,直到看到李愔与独孤美儿那一刻起,才真正的下定决心。

“说服”杨夫人后,杨悦却另有打算。她向杨夫人要了武眉儿,让武眉儿“陪”自己入宫。有一个更大胆的计划跟在后面。

李愔有一个独孤美儿,杨悦尚且不能接受。更况一个拥有一宫美妻娇妾的李世民?作为一个现代人,杨悦已非常无奈地发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注定不可能拥有“爱情”。所有与自己同龄的男子大概都已成婚生子,甚至妻妾成群了。

这个时代的人太过于早婚了,律令甚至规定,男子二十,女子十八岁之前必须成婚。杨悦面对这样的律令,很是苦笑不得。然而,刚刚经历过战乱,需要休养生息的时代,像这样的律令比起后世那个的鼓励多生多育,一夫一妻生出二十来个子女的时代,便可以理解了。

爱情的失败,另一方面却坚定了她想要改变这个时代不合理的决心。

阿阮娘子的死,美儿的死,甚至乔知之与窈娘将来的命运,都让杨悦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强大的帝国,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正在“吃”掉很多人,而且还不知“吃”掉多少人。

特别是想到千年之后,当帝国引导下的人们,一步步变成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这样的悲剧人物时,更让杨悦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前些日子杨悦与众人辩论,意识到封建礼教的合理一面,但其不合理的一面也显而易见。然来到这个时代,何不让这个帝国的强盛保持下去?既然自己知道这个社会制度的弊病,为何不革除这些弊病。

平等自由民主的现代精神,在这个时代提出或许太早。但进行一些切合实际的变革,还是有可能的。开启民智,尽量避免国民变成鲁迅笔下的悲剧人物,也许只要在千年之前作一些小小的变动便能完成。

想清楚这些。杨悦头脑里形成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她要将武眉儿改造成一代女皇,从奴婢到女皇,杨悦的政治理想便押在她的身上。既然武则天会在历史上出现,而这个感受过最低层社会压制的女皇,一定会对“平等”这两个字,有更深切的体会。果如此,废除奴婢制,追求男女平等,或许可以很容易的完成。武则天这个人物在历史中的强势,杨悦当然十分清楚。

而武眉儿这个名字,与“武媚娘”这个名字似乎比武照更加接近。因为武则天是在当了女皇之后,才给自己取名武曌。而武媚娘一入宫,便被李世民取名“媚娘”。另外,历史上记载武媚娘入宫之时只有十四岁,而武眉儿正好一十四岁。这一切都让杨悦相信,或许武眉儿才是真正的武媚娘。

一切契机凑到一起时,杨悦这个“偷梁换柱”的大胆计划开始上演了。

……

听到李愔四处找长安公子,李世民心中生出一丝歉意。

“难道愔儿知道她是女子,喜欢她?”李世民怔了片刻,心中苦笑,如果早知如此,自己不至于要夺子之爱。

但是真的会不夺么?李世民想到第一次听到长安公子是女子时,又惊又喜的心情,摇了摇头。叹口气,挥手说道:“对蜀王的禁令取消吧,他想要做什么随他。”

对于“长安公子”的去向,估计没有人比李世民更加清楚。曲江流饮,长安公子才惊四座,令天下士林再次轰动。听了杨师道绘声绘色的汇报,李世民难忍心痒。

见中书令杨师道不住口地夸赞,请求李世民立时征召长安公子入朝。李世民当即下旨,让“武二娘”当晚入宫,距离曲江宴饮之夜,刚刚一日。

“这个时辰她大概正在掖庭宫学习礼仪吧。”李世民沉吟着自言自语,大约半个时辰前,内侍回报,武二娘已被接入宫中。

李世民坐在书案前,手中拿着新出的《天下新闻》,新闻头版便是详细的记录了曲江盛宴的具体情况。对长安公子的溢美之词,满篇皆是。

“真是人间少有的才女。”李世民笑着摇一摇头,想象着刘洎被长安公子逼得头上直冒汗的场境,有点坐不住了。决定立时到掖庭宫去看一看,这个有名的才女到低是何许样的人儿。

“摆架掖庭宫。”李世民向身边的宫女说道,站起身来走出了甘露殿。

穿过嘉猷门,便是掖庭宫。

掖庭宫其实很大,大致分有三个部分。最南面是内侍省,也就是太监们居住的地方。但在唐代,他们还不叫太监。叫做宦官或者内侍。唐代虽然有宦官之乱,但在唐初,这些内侍门,品极能低,一般不超过五品,“内侍无三品”是规定。而且他们的职责大多只用来看看内门。

中部是宫女居住区,以及犯罪家属被没入宫中的劳动之处。

北部是太仓以及众艺台。众艺台是内供奉居所,也就是宫妓居住的地方。

武二娘因为刚刚入宫,尚未定品,先要到掖庭宫学习宫中礼仪,因而先入住掖庭宫。

武眉儿一向情性活泼,自跟了杨悦,杨悦对她十分纵容,不加拘束,性格越来越大胆。强将手下无弱兵。杨悦在武府的地位十分超然。武眉儿一向伶牙俐齿,又有杨悦撑腰,武府的下人向来对这个小姑奶奶十分头痛,无人敢惹。

十四岁的少女刚刚发育成熟,出落的正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般,新鲜饱满。杨悦特意让武眉儿穿了一身男装,足蹬乌皮靴,身着男式圆领袍,头上不裹巾子,只戴了抹额,显得十分俏皮。在裙带罗裾的众宫女中更是十分地显眼。

李世民到时,武眉儿正因为婉侍(教习宫规的宫中女官)让她换女装,不服气地交涉。

“偏不换。”武眉儿早得了杨悦的教导,一味放出大胆来,十分的张狂。

教武眉儿的婉待见武眉儿如此刁蛮,无可奈何。只好向“上级”汇报。来了个贞容女官却是个不开眼的家伙。虽然武眉儿必定是圣上的嫔妃,但贞容女官却是个正四品。一般刚入宫的嫔妃顶多不过是个五品的才人。见武眉儿但如此不听管教,心中大怒,吩咐宫女去抓住武眉儿,强行换装。

武眉儿掉头便跑,众女官追在后面。武眉儿男装比起众宫女的长裙要灵便得多,绕着大殿的柱子东躲西藏,众宫女竟然一时奈何不得。

恰在此时,李世民从外面进来,远远看到,微微一笑,摆手示意守门的内侍不必通传,悄声向里面走去。

杨悦站在一旁早已看到。悄悄地向武眉儿使个眼色,武眉儿会意,一边跑一边回头向众宫女大做鬼脸。不小心一下撞到刚好走进殿来的李世民的怀中。

李世民笑吟吟地扶住她,见武眉儿面娇如花,香汗微微,顽皮可人,心情大畅。哈哈大笑,向众女官言道:“不用换装,这样很好,朕喜欢。”将武眉儿揽在怀中,举手亲自去给武眉儿拭汗。

见到武眉儿第一步成功,杨悦心头松了一口气。武眉儿喜得满脸通红,十分得意地望向杨悦。

李世民转头看到杨悦,十分诧异。

杨悦忙上前行礼,解释道:“臣是陪武二娘一起来的。”

李世民想起杨悦先前曾说过,她与武二娘是十分要好的朋友,点了点头,笑道:“看来,你们两个关系很好。”不由自主的将武眉儿放开。

“岂直很好,便如亲姊妹一般。”杨悦微微一笑,将早已想好对策从容说出,“圣上,臣有个不请之请。”

“哦?”

“武二娘新入宫中,臣怕她会被人欺负,想在宫中多陪她些时日,还请圣上准许。”

李世民看了看武眉儿,呵呵笑道:“她会被人欺负?只怕她不欺负人便是好的。”

“便是没人欺负,一个人也定然十分寂寞,臣陪她些时日,圣上不会不许吧。”杨悦笑道。

“怎会不许,只怕朕是求之不得。”李世民看着杨悦大笑,双眼不自主的露出迷恋之色。这一句话实在是大有深意。

杨悦一呆,忙低头,装作不解其意,说道:“多谢圣上。”心中却不由暗骂李世民真是个老色鬼,刚娶了一个妙龄女子,便又得陇望蜀。不过她到是有点冤枉李世民,李世民从见到她第一天起,对她便十分迷恋。

知道能够名正言顺地住在宫中,杨悦放下心来。想了想,又向李世民请求道:“师父不知道臣在宫中,这些时日陪二娘,大概没时间去看她,圣上千万莫在师父面前提起臣。”

“哦?”李世民稍稍有些诧异,开玩笑地问道,“怎么你跟师父闹别扭了?”

“那道不是。师父性子最绵软不过,怎会与人闹别扭。是师父的生辰快到了,臣想过几天再去拜见她,好给她个惊喜。否则成天泡在一起,师父只怕会烦。”

李世民听了她的小女儿理由,笑了笑也不以为意,点头答应。

杨悦这样说,却是出于保护杨贵妃的想法。她偷梁换柱,用武眉儿换了自己,万一李世民哪天发现,杨悦不曾见过杨贵妃,杨贵妃自然能撇清干系。另一方面,却也是不想让李愔得到她的消息。

……

果然如历史记载,武眉儿得到李世民宠爱,封为才人,取名“媚娘”。

杨悦在宫中的日子过得到也平静。她随武眉儿住进了才人住的凝云阁。除了晚上武眉儿到甘露殿侍寝外,杨悦每日与武眉儿在一起,李世民问起长安公子的事儿,一来武眉儿原本便十分熟悉,二来有杨悦在一边提醒。李世民到也没有起疑。

杨悦为武眉儿的人生做了一个大致规划。

第一步,成为李世民的才人;

第二步,让李世民认识到武媚娘的才能,将她带在身边,到两仪殿值班;第三步,到两仪殿学习政务;第四步,与太子结识;

第五步,走上女皇之路……

当然这个规划现在不能完全告诉武眉儿,否则武眉儿定会吓的脸色煞白,不逃跑才怪。

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现在最麻烦的却是第二步。武眉儿虽然一向机灵,但却是大字不识一个,杨悦最担心的是李世民一时心血来潮,会让武眉儿做诗。

做诗还好,杨悦这些时日,逼着武眉儿背了许多诗,特别是把李清照的所有诗词都背了下来。杨悦现在也顾不上对不起李清照了,让武眉儿实在不行,拿李清照的诗词来对付。

最担心的还是让武眉儿写字。武眉儿不识字,当然不会写字,好在这个一时还发现不了。杨悦便找来《千字文》,逼着武眉儿每日认字写字。

武眉儿到也很乖,知道性命攸关,不敢怠慢。每日除了到掖庭宫学习宫中礼仪外,便是跟着杨悦学字。

杨悦这个师父到是十分聪明,先让武眉儿死记硬背背下《千字文》,再规定她每日必须学会写二十个字,边学写边练字。

武眉儿被她逼得大是辛苦,她自己反到优哉游哉。只是偶尔想到李愔,杨悦心头还是不由一暗。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地玄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署往,秋收冬藏……”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人蒙学“三座大山”,可谓中华民族国学之精典。只是唐代只有《千字文》,《百家姓》与《三字经》,到宋代才有。

《千字》其实只用了九百九十九个字,因为其有一个字重复了。是南朝梁武帝命周兴嗣从王羲之的书法中取一千个字,编纂成文。

这个周兴嗣真是个奇才,杨悦心中感叹道。千字文不仅不重字,而且文理通畅,脉络清晰,文采极佳,还把做人的道理贯穿其中。并且取用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刊印,又是临摩学字的绝妙好帖,甚至是再好不过的蒙学用书。难怪《千字文》一出,便代替了秦汉以来《三苍》等传统的童蒙读物,成为蒙学恒用之书。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听着武眉儿边背边写,杨悦一时陷入深思。这些做人的道理,古代在蒙学之时便言传身教给孩子。这种是淳淳教导,如同一个老人在教你如何做人,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么对长辈、怎样对朋友、怎样对兄弟,娓娓道来。

杨悦想想自己似乎从未在教课书中学过这些,那怕是“孝敬父母”这样最起码的做人道理也从未有过。杨悦暗暗摇头反思,自己读了十几年书,德育课一直在上,学的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爱祖国、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只是这种“爱”是大爱,泛泛地空谈。与做人做事不相关联。小事儿也有,便是学习雷峰叔叔做好事儿,而那些好事大多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或给老奶奶让座位。然而便是这些事情,她们这一代人,实际上有那么一个阶段,在做好事儿的时候,往往要做半天思想斗争,看一看周边是否有认识的人,是否会被笑话,因为那似乎是十分SB的行为。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不过十来天的功夫,武眉儿比杨悦想象地还要聪明些,已经学会了三百六十多个字。让杨悦十分欣慰。

只是看到她写出来的字,又让杨悦十分地气馁。杨悦自己虽然没有练习过多少毛笔字,但钢笔字写得十分潇洒,字体的结构美感在,信笔写来也是龙飞凤舞。而武眉儿的字歪歪扭扭,实在不忍细睹。杨悦看着看着,不由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姊姊,怎么我念的不对?”武眉儿听到,有点惊慌地抬头向杨悦问道。

杨悦知道自己太过于心急,而武眉儿刚刚起步,最需要的却是鼓励,拍拍她的头,笑道:“没有不对,很好,你学得很快,继续努力。我出去转转。”

说完,杨悦便转身走了出去,只怕自己再看一会武眉儿写的字,便要郁闷死。

杨悦一面走一面想要不要把《三字经》、《百字姓》提早面世。据说《三字经》的英文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儿童道德丛书”。然而杨悦仔细想了一下,又有点哭笑不得。别说是《百家姓》这种没有逻辑性的文章,便是《三字经》,她这个后世所谓的中文高才,竟然背不出来。

突然想起有一次与同学一起去旅游,在一座寺庙里,便是在长安城里的法门寺,当然是后世的长安城。寺里的导游是个老年人,一面导一面考较大家。问到了三字经,他说“人之初”,停了下来,众人接口道“性本善”。老人再说“性相近”,却只有一两个人接口道:“习相远”。老人竟然很欣慰的点了点头说:“嗯,不错……”想来是如此“有学问”的人他见得不多吧。

读了十几年的书,甚至读了中文系,连一个蒙学的水平都没有。实在令人好笑。或者蒙学其实算不了什么。但杨悦回想一下,自己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实际上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学过一本完整的书,所学的不过全部是节选。顶多是自己爱好,课外读一读。而且从来没有学过做诗对句,无论古诗还是现代诗,都不曾学做过。顶多不过是自己揣摩。学习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