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策-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喏。”
    也就在李严集结兵马之际,城中的混战渐渐接近尾声,周瑜和杜畿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杀高沛,而高沛全然不觉这两人身后的军士统一的目标就是他,有心算无意,他又怎能提防。

第四百一十八章 周瑜败李严
    “铛”,他一斧头挡开周瑜手中长剑,将他连人带马逼退两步。
    “哈哈,周都督武艺也不过如此,再吃吾一斧。”
    “高沛休得猖狂,看枪。”
    “铛”斜着里窜出来的长枪也被高沛拦下,他轻蔑地看着跟前的杜畿,“倘若是关中大将程普、韩当来此,本将军或许还忌惮三分,汝这区区黄毛小儿,焉敢在本将军面前造次?”
    周瑜随手一剑砍翻身侧的骑卒,大手朝着高沛一挥,“弩兵,对准高沛,放箭。”
    高沛闻言,面色大变,不知何时,跟在周瑜、杜畿身侧的亲卫,纷纷在右臂持刀杀退身前敌卒之际,朝他举起左臂,左臂之上,赫然便绑着一架架闪烁着寒光的短弩。
    “放。”
    “嗖嗖嗖”密集的箭矢离开弓弦之际,周瑜和杜畿早已是拨马离开了战团,高沛所在区域,顿时人仰马翻,他勒马回撤,手中长斧连续挥动,但哪里又能挡得完箭矢,右肩很快便中了一箭,紧接着胸口也中了一箭,他整个人匍匐在马背上,手中长斧落地“哐当”一声,竟是调转马头,朝着身后的长街奔去。
    “莫要走了高沛,追。”
    “全军突击,降者不杀。”
    “吾等乃是南下驰援益州之兵,白水军且看此书信。”有持着刘璋书信的军士举着信件跟着大军推进,在高沛逃走之后,只有数百军卒跟着杜畿去追杀他,而周瑜则是和混战之中的近万军士摆脱了纠缠,列阵于长街之上,徐徐朝前推进。
    “当真是刺史大人的笔迹。”众军之中,走出一名刀笔小吏,几眼便看清了字迹,他犹豫地回眸看了一眼身后,正欲开口,便听身后长街上马蹄声传来,“叛将高沛已死,尔等还不速速放下手中兵刃归降。”
    周瑜脸上露出几分喜色,杜畿,这一员勇将,虽然武艺不如程普韩当,但却称得上是有勇有谋,至少他此番追随自己南下奇袭白水关,却是立下头功。
    “报……禀报大都督,关门正有一路大军杀来。”
    “未朝前关门杀去,是直接朝此处城门杀来?”周瑜面色微变,看着上前接纳降卒的大批军士,一脸严肃地看着传令兵问道。
    “回禀都督,那前关也有喊杀声,如此深夜,当是有军士也在攻打前关。”
    “吾军在关后厮杀动静太大,怕是驻守在十几里外的李严也已察觉,不过此人当真机敏,竟是以一路疑兵拖住关前白水军,不过如此甚好,正好为吾方才拖住高沛顷刻。”
    说完,周瑜朝着身后看了一眼,“杜畿,快,立即整顿兵马,江东军有意攻下此关,吾等需立即将其赶出去,此乃益州之土,乃是刘益州父子二代基业,焉能为其宗室之狼凭白夺走。”
    言罢,他看了一眼身侧一脸忐忑的刀笔小吏,“还请别部司马立即整顿城中兵马,将粮草调拨好,本都督率军入川,为援助汝益州抵御江东之兵,一路轻装简行,却无太多粮草。”
    “大都督且自行前去抵挡江东大军便是,这城中粮草充沛,老夫这便为大都督麾下儿郎准备。”
    “如此甚好。”周瑜松了口气,猛地一挥手,“全军后撤,按此前谋略行事。”
    “喏。”
    归降的白水军和城内的关中军如同潮水一般撤去,周瑜策马跟着大军从长街离开此处,街上的尸首并未清理,城门仍旧让其敞开着。
    半个时辰之后,李严率军杀至,他看了一眼敞开的城门,“朱腾,汝率一队入城探查。”
    “喏。”
    不多时,斥候回返,“禀报将军,城内尸横遍野,多有血迹,却全无敌军踪迹。”
    “莫非是刘璋援军故布疑阵不成?可庞羲太守所部有大军三万,断不会这么快溃败,况且那张肃也不过是无能之辈,若非有绵竹关镇守,又岂能……”李严思忖片刻,“机不可失,全军随吾杀入城中。”
    冲入城门之际,他后队的两千精兵尚未入城,却是为了随时接应。
    当他冲入长街一段之后,立即勒马,仔细看了一眼四周摆着的尸体,他很快便发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甲胄。
    “看着样式,和淮南营的老卒旧甲倒是有几分相似?莫非这些家伙是……不好,是关中军,中计矣,快,速速撤军。”
    “哈哈,李严小儿,可认得周瑜否?”不远处,周瑜带着无数披甲的军士从城后杀出,同一时间,城门楼上,无数军士猛地站起身来,手中拿着强弓劲弩对准城下。
    “放箭。”杜畿满脸喜色,目光凝视着城下被亲卫围着的李严。
    “嗖嗖嗖”,密集的箭矢从天而降,挥洒在江东军的头顶,不多时,李严四周的军士便倒了一大片。
    “撤,快撤。”李严面色难看至极,对面长街上竟是有数百骑,他不敢停留,若是晚了,周瑜随队追杀,以数百骑怕是就可以在这城外的浅滩之上将其所部重创。
    “追,一路追至李严大营,将其生擒活捉。”周瑜勒马立于长街,身侧如同洪水一般的大军如狼似虎地扑出,便是刚刚归降的白水军,也被他混杂在乱军之中朝着城外杀去。
    他此刻只需要声势,倘若李严知晓他所部只有数千疲兵,怕是他会卷土重来,而自己能够做的,便是借着白水军这些毫无战力,尚未归附的降卒跟着自己的兵马一同杀出,借着上万大军的声势,生生将其逼退。
    “报……禀报大都督,李严后队尚有数千步卒以连弩阻击吾军,吾军伤亡惨重,只能退回城内。”不多时,他却接到了一封意外的战报。
    “李严,此人当真棘手。”周瑜双眉微皱,看着缓缓关上的城门,他虽是顺利夺下这白水关,但李严此次攻城只怕折损不过两千人,他需要在短时间之内收拢城中兵马,还是能和他对抗的,但他也有些忌惮绵竹之兵,毕竟那里还有庞羲、板楯蛮所部三万大军,若是两路合围,他这一支孤军也很危险。

第四百一十九章 绵竹关
    战后,白水关城关之上,杜畿快步行至周瑜身侧,“大都督,吾已星夜派遣十名军士沿旧路回返,此外,此战吾军阵亡一千四百余名旧部,大多是折损于方才与李严所部厮杀,但李严所部死伤惨重,当在三千人左右。”
    “吾军老卒还有多少人?”
    “算上可战的轻伤者,当有两千人。”
    “留一千人,做本大都督亲军,其余打散编入白水军中,命他们任校尉、任军侯、任都伯,若军中有不服之人,斩。”
    “喏。”
    杜畿领命前去。城内几处大营火光之中,人影幢幢,嘶杀声一直延续到快要天亮时。
    “禀报大都督,末将连夜斩首三千余人,如今一众亲兵正在整编各营兵马,当有挑选精壮,当有两万大军。”
    “留下重伤卒,镇守白水关内,倘若李严来攻,抵挡不了,他们可向其投降,江东军军规森严,他们当不会坑杀俘虏。”
    杜畿面色微变,“大都督之意,吾军将弃守这来之不易的白水关?”
    “白水关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只有正面汉中之城关,却非分隔西川、东川之要塞,吾军在此屯驻一夜,明日夜里便立即启程,轻车简行,换上方才城门处缴获的江东军交州,汝扮作李严所部副将,率军南下,沿路赚城,吾军杀至绵竹关,直取庞羲。”
    “喏。”
    ——
    天明,绵竹关外大营延绵数里。
    庞羲与众将安坐于中军大帐之内,“蜀中山道难行,吾军自从绕白水而攻广汉城关之后,已先后夺十余处城池,但这绵竹关乃是西川与东川的交界处,如今蜀中大将吴懿、雷同镇守此雄关,麾下不过万余兵卒,这两月以来,吾军以投石车、床弩、云梯连续攻城,先后已折损五六千军士,尔等以为,吾军当如何破关?”
    “如今李严将军已率军驻守白水关外,其部仅一万大军却都是汉中精锐,足以抵御白水关内杨怀高沛,吾军粮草尚且充沛,成都与广汉郡之间,梓潼以为吾军攻占,如今有丁牛将军镇守,绵竹关只要攻破,吾军便可和蒯都督合兵一处,攻下成都,彻底攻占整个益州。”
    “可吾军伤亡实在太大,若是再不取胜,怕是军中儿郎们会有非议。”板楯蛮将杨车抱拳一辑道。
    庞羲看了他一眼,目光转向朴胡、杜濩二人,“二位如何看此事?”
    “撤兵便是北上先取白水关,可白水关两面城墙,正面据险而守,有三万大军,吾军只怕与李严将军合兵一处也定难取胜,如今这绵竹关内的吴懿大军已经伤亡近半,若是吾军再攻他半月,只怕也就能将其攻下,倒是从蜀北杀入成都,占据剑阁等险要,吾等亦可赏金加爵,岂不快哉。”朴胡微微摇头,果断拒绝了他撤军北上的提议。
    “吾附议。”杜濩猛地站起身来,朝着庞羲抱拳一辑。
    “末将附议。”
    “末将附议。”
    ……
    一时间,帐内蛮将李虎、袁约、杨车、李黑纷纷起身应道。
    “如此,那今日百年以杜濩将军所部为主攻,李虎、袁约二位将军为左右路先锋,率军先行攻城。”
    庞羲拔剑而起,“自今日起,吾军中战将,包括本太守都要参与攻城,不破绵竹关,吾等誓不撤军。”
    “不破绵竹关,誓不撤军。”杜濩、朴胡对视一眼,各自抱拳高喝。
    “不破绵竹关,誓不撤军。”在他们身后,李虎、袁约、杨车、李黑等将纷纷齐声。
    军帐之外,驻守在附近的亲卫亦是纷纷振臂高呼,延绵出去几里外,无数军士一同举起手中兵刃,放声大喝。
    声浪回荡在大营上空,隔着一两里外的绵竹关上,两名武将一脸凝重地看着城外,反观他们中间站定的张肃却是故作淡定,“二位将军,这城外敌军气焰如此嚣张,依汝二位看,该如何是好?”
    吴懿默不作声,反观另一侧的雷同则是抱拳朝着张肃一辑,“张太守,当日汝检举别驾之时,可有想到今日之祸?”
    张肃面色顿时变得无比难看,“怎么,那张松欺上瞒下,勾结江东,图谋吾主基业,此等乱臣贼子,莫非不应该检举杀之?”
    吴懿意外地看了一眼身侧的雷同,他目光一阵狐疑,这家伙心中在想着什么?连续和关外的江东军厮杀了两月,他莫非此刻才想要开关献降不成?此事和张肃翻脸,莫不是凭白引起城中内乱,给城外的江东军制造夺城的战机,他吴懿将妹妹嫁与刘璋之兄刘瑁,便是将身家性命都绑上了刘璋父子这一条大船,若非真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否则他是不会倒戈的。
    “末将并非此意,只是想说,这城外的江东军久战不退,且大营内有源源不断的粮草运达,怕是江东那位吴王早已是下了死命,命这城外的庞羲、杜濩、朴胡等将必须攻下广汉全郡,擒杀汝这太守。”
    “便因张子乔乎?”张肃面色苍白,脚下退了半步问道。
    “太守可曾记得那荆州长史王粲?”
    张肃重重叹了口气,“吾又如何不知那谋害荆州蒯氏一族的王粲,此人虽几次三番检举蒯氏通敌,但蒯氏的确与诸葛氏诸葛瑾、诸葛均等人有所联络,后来蒯越出逃更是得江东军接应,那蒯祺战死沙场之后,亦是江东军为其复仇,他们本就与江东军有所勾结,这王粲当是忠臣呐。”
    吴懿深深地看了一眼张肃,“这天下未曾有人说他王粲并非忠臣,可他却有些不识时务。”
    “吴将军可是在指责张某不识时务?”张肃满脸阴寒地回眸看向吴懿。
    “末将并非此意,只是那吴王刘奇,为人睚眦必报,如昔日世宗之冠军侯,不可轻易得罪啊。”
    张肃指着身后的城关,“可吾益州上下,素来与其交好,他无缘无故便撕毁天子盟约,率军伐吾,这是为何?”
    吴懿凝视着城外缓缓走出大营的军队,“无他,为争天下尔。”

第四百二十章 只怪周瑜太狡猾
    张肃正待开口辩解些什么,却见吴懿朝他摆了摆手。
    “太守,敌军攻城了,汝快些撤回太守府坐镇调度罢,此处便交由吾二人镇守便是。”
    张肃忍了忍,低下头朝两人抱拳一辑,“那此处城关便交由二位将军矣。”
    “喏。”二人目送张肃远去,吴懿目光和雷同在空中交汇一处。
    “雷将军,汝方才言下何意?”
    雷同苦笑一声,“吴将军,汝吾共事多年,如何不知吾?”
    吴懿面皮抖了抖,“即便汝以为张肃此人德行有失,谋害胞弟,此大敌当前,汝也莫要引起吾军内乱,待战后告与主公便是。”
    “喏。”
    雷同凝视着城外,“将军,城外仍是所有兵马齐出,吴懿将旗在中军,而前军分为三部,左右两侧是李虎、袁约二将,今日攻城怕便是他二人麾下的数千蛮兵为主,夷王杜濩于后军压阵。”
    “城外投石车不多,但箭矢这几日吾见城外民夫多于城中山林之间往返,怕是连夜赶制不少,雷将军,今日汝吾可以刀盾兵布防城头,多以拒枪将云梯挑开,再以桐油、油脂配合火箭杀退敌军。”
    “末将这就下去安排。”
    吴懿朝他点了点头,目送雷同远去。
    “刘军侯,汝以为雷将军可否配合吾军?”
    “雷将军与汝共事多年,自然信得过,如今绵竹关已是孤城一座,吴将军虽与那益州刘氏有旧,却不受他过多恩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吴将军自然不必为他刘璋守忠义之名。”
    吴懿有意压低声音,“那吾阿妹……”
    “吴夫人府邸周围已布下吾军数十名吴卫,随时可以将其安全送出成都城。”
    吴懿心中还有些担忧,“昔日张子乔被张肃告发之时,吴卫为何未救?”
    他身后的亲卫冷冷地盯着他,“汝怎知未救?蜀中之大,吾军吴卫于蜀州各郡县分布吴卫近三百余人,那日齐聚城中一百余众,一百二十七人全部被张任所诛,若非如此,将吴夫人送出城来不说,吾军吴卫还可直接夺下成都一面城门。”
    “是吴某失言,还请刘军侯莫怪。”
    “吾吴卫之中,但凡任一方军侯者,皆是主公家臣出身,汝大可信吾,三日之内,吴夫人必可安全送出成都。”
    “如此甚好,那吴某便无后顾之忧尔。”
    亲卫淡淡地瞧了他一眼,“此外,汝要的爵位和太守之位,吴王也已答应。”
    “并非吴某贪念功名利禄,实则族内大小一两千人尚需吴某照应,却是不得不如此。”
    亲卫淡淡地瞧了他一眼,“据守此城两月,绵竹关虽雄壮,汝却也有统军镇守一郡之才,区区太守之位,吴将军大可当得。”
    “那便承蒙军侯吉言,改日若是吴某当真出任一郡太守,必有重谢。”
    “汝大可不必如此,吾吴卫好财,但这等钱财却是不能收的,若是让吴王知晓,是会掉脑袋的。”
    “是吴某唐突矣。”
    话音刚落,城外的战鼓声已经响起,震天动地的脚步声,即便是几丈高的关城之上也能感受到剧烈的颤抖。
    “杀啊。”当密集的云梯架到城墙垛口处,一道道身影已经如同蚂蚁一般朝着城头上延绵不断地爬上来。
    “还请军侯撤回城内。”
    “无须汝多言,吾自会撤入城内,汝可莫要忘了汝答应的事。”
    “自然记得。”
    刘十侧身沿着城墙走到城墙马道所在,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雷同,走入城内。
    在他身后,喊杀声响成一片,自他潜伏在绵竹关内,便一直是这番场景,厮杀,每日都能看到大批伤卒被运入城内,若非那一日他得到了鸟雀传递的书信,他也不知该如何行事。
    他走进一处院内,立即便有十几名穿着紧身短袍的魁梧壮汉走了出来。
    “这几日城内搜寻精壮的衙役越来越多,尔等所挖的地道是否可以通往太守府?”
    “军侯,那太守府驻守森严,三个月前吾吴卫曾暗杀过张肃一次,此人如此狠得下心肠对付胞弟,便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紧绳,吾等刺杀他一事,只怕只有等前方战事吃紧,他将驻守在城主府附近的军士抽调增援关门方可。”
    “等不了那么久,两日后,吾会立即命吴懿打开关门,策反雷同,迎接城外庞羲太守入城。”
    “那张肃该如何办?”
    “自是押解到成都,于张子乔墓前,当着他的家眷,将其斩杀。”
    “血债血偿,甚好。”
    “军侯,吾等要在起兵之前将其拿下才行。”
    “到时有守城军士配合吾等,大可轻易得手。”
    “如此甚好。”
    ——
    是夜,关城上的厮杀早已告竭,与此同时,一支扮成江东军的千人援军正沿途绕开梓潼,从附近县城而过。
    他们在陆续诈开四五处城关,斩杀城中守军之后,便立即南下,在他们离开后数个时辰,便有大队兵马赶来。
    与此同时,驻守梓潼的丁牛也已经察觉到了这一支神秘南下的大军。
    半日后,李严的书信终于是由鸟雀传至吴卫,送入梓潼县衙坐镇的他手中。
    “周瑜率军奇袭白水关,城破后斩高沛、杨怀二将,得白水军,请将军提防其南下驰援绵竹关。”
    “嘭。”丁牛猛地站起身来,“大事不好,吾军逆水而上,攻占梓潼,未曾想,那周瑜竟是以吾军甲胄将旗赚城,一路南下。”
    “快,点齐城中兵马,迅速赶往涪县驰援。”
    “喏。”
    正待丁牛率军赶至涪县城外十余里处,正好遇到一支败军而来。
    “丁正将军,汝已遭遇敌军否?”丁牛大惊失色,迎面而来的不是同为寻阳营甘宁帐下的丁正又是何人?
    “周瑜以杜畿为先锋,已趁夜骗了我城门,攻入城内,吾死战难敌,只能撤军,汝来得正好,吾二人合兵一处,可趁势追杀。”
    丁牛沉默顷刻,“兄长,那周瑜有多少人马?”
    “当有近两万之众,莫非吾亦不会寡不敌众。”丁正念及麾下那惨死的两千袍泽,心中一阵悲愤。
    丁牛叹了口气,“此非战之罪尔,只怪那周瑜太狡猾。”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受君之恩
    连攻三日,绵竹关下的大军仍为后撤,庞羲将大军分为三部,自己统帅数千人后军于营前压阵,策应前后。
    前军分为两部,一路为板楯蛮王朴胡统帅,一路有夷王杜濩统帅,日夜不停,一直攻城,他们麾下的武将也分批攻城,配合着城外的云梯、投石车、井车、床弩,连日连夜地攻打绵竹关。
    “禀报将军,昨日攻城,吾军阵亡一千三百六十八人,重伤八百余人,轻伤近三千人。”
    庞羲轻叹了一口气,他率军一路从葭萌关南下,杀至此处,麾下大军一开始有三万多人,如今在这绵竹关下便阵亡了一万余众,若是再继续强攻,怕是他手底下的这点儿兵马都得折损在关外。
    让他惊异的是,这些蛮将蛮兵竟然还未曾叫苦,这可谓是意外之喜了。
    “将军,昨日后方来报似有敌情。”立于他身侧的亲卫看了一眼四周,略微皱眉道。
    “敌情?白水关的高沛、杨怀?还是汉中的马腾、韩遂?”庞羲笑着摇了摇头,“他们过不来,甘宁将军麾下寻阳营丁牛、丁正二位将军镇守涪县、梓潼,足以策应吾军后方,何况还有李严将军坐镇白水关外,提防高沛、杨怀二人。”
    “将军,依汝之见,吾军还有几日能攻破此关?”
    庞羲陷入了沉默,“吴卫密报已有几日未曾从城内传来,之前那吴懿似乎松口,可是此人幼妹曾嫁与刘焉第三子刘瑁,也正是刘璋胞兄,此人是否可信,还尚未可知。”
    “将军,若是城门大开,吾军进是不进?”
    “自当进城,为何不进?”
    “将军,这入了关,可就是成都矣。”
    庞羲眯着眼笑了笑,“刘璋庸碌无能之主,岂有吴王胸襟宽阔、志存高远,不出一两月,刘璋必定出城请降。”
    也就在此时,城上推出一人,被捆绑得结结实实地,庞羲定睛看去,“那莫不是广汉太守张肃?”
    “城下的江东军听着,广汉刀兵之祸,全因张肃这厮而起,吾家吴懿、雷同二位将军愿归顺吴王,听江东军调度,此人便是投名。”言罢,城上军士一同发力,将张肃从城头上推下。
    “啪”他在几丈下的地面正面着地,庞羲一手掩面,不忍去看那血污,但早已停下攻城的江东军士,自有人上前察看。
    不多时便有军士回禀,“将军,城下毙命之人,正是那广汉太守张肃。”
    庞羲策马行至前军,凝视着城头,“既已献贼,何不立即打开城门,归降吾军?”
    “还请将军稍后,城内还有张氏反贼并未诛杀,此刻城门不能大开。”
    “何时开城?”庞羲心中一阵警惕,他在提防吴懿、雷同这两人从关后逃回成都。
    “今夜子时开城,还请将军应约而来。”
    “本将军必准时而至。”庞羲勒马回头,看了一眼左右。
    “传令,全军撤回大营。”
    “喏。”一众兵将各自收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