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策-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后心。
    当他回眸看去,一名冷峻魁梧的壮汉正披着铁甲,手持一把分水刺含笑打量着他。
    “甘宁?”杜畿面色一沉,他看了一眼城墙上相继阵亡只剩一多半的袍泽,城墙马道处已经陆续传来喊杀声,但是甘宁和严颜的动作跟快,他们的目的也就是他,只要擒杀了他杜畿,这绵竹关也就不攻自破。
    “杀啊。”不远处泠苞、吴兰也是相继爬上城头,如此多的江东武将竟是不惜一切代价亲临城头作战。
    有他们率领亲卫阻击,不顾伤亡,杜畿只感觉自己的援军已断。

第四百三十二章 黄忠的狙击阵地
    “哧”,他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短刀随着手腕翻转直接扎透爬上城墙垛口的一名军士,他凝视着四周杂乱的身影,拔出短刀,放低身形,朝着甘宁冲去。
    “哧”,鲜血飞溅,他又砍翻一名江东兵,他心中默念:“大都督啊,杜畿只怕今后无法再追随汝左右矣。”
    “黄老将军。”土堆之上,面临着城内的一波石弹抛射之后,黄忠身前也汇聚了一排手持铁盾的军士,他们却被黄忠一把推开,黄忠张弓搭箭,却没有着急出手,他看到了城头上的杜畿,也看穿了他的想法。
    “想和兴霸一决高下吗?”他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上的弓箭,突然猛地抬起,一箭射翻拦在泠苞身前的一名校尉。
    “黄老将军神射。”泠苞面色微惊,回眸瞧了一眼土堆方向,大喝一声之后,继续持刀朝前突进。
    城墙上,嘶杀声还在机会,而城下等候的,竟然都是一群眼神犀利的士卒,这些士卒,大多都是跟随各路骁将南征北战多年的悍卒,他们每一个此前都是军中校尉、都伯、军侯,但此刻他们都被聚集到一处,作为先登队。
    此刻,诸葛亮等人已经走出了中军大帐,汇聚在中军顶帐前。
    “军师,半个时辰之后,绵竹关可为吾军攻下。”
    “杜畿此人,尔等以为如何?”诸葛亮环视一眼左右笑道。
    肩上缠着绷带的留赞双眉微皱,“此人心思缜密,守城、攻城皆是一员悍将,且年纪尚轻,可为大用。”
    诸葛亮隔着极远眺望一眼城头,“只盼兴霸将军能够将其生擒。”
    众人的目光随他一同落下城头,当杜畿砍翻第十三个军士之后,他终于是看到了甘宁。
    “铛”一击,他手中的长刀就被磕飞,他胸口挨了一脚,直接被踹出去几步外。
    甘宁大步上前就要擒下杜畿,其身后立即冲上来四五名军士,四五杆长枪带着破空的尖啸,几乎同时刺向甘宁的胸腹。
    甘宁脚下一点,整个人跃到城墙垛口处,在长枪刺过的刹那,抬脚一点,踩着枪杆落下,两刀连续砍翻两人,突入几人近前,不多时,这四五人便全部死在了他刀下。
    杜畿此刻已经挣扎着抓起一杆长枪,他双手紧握着枪杆,握住枪尾的右臂微微发力,挽了一个枪花,出手之际,枪头寒星点点,一次次被甘宁挥刀挡下,他的脚下也在不断后退,甘宁每一次挡击都在朝前挪动,当他双手紧握长枪猛地朝下一压之际,甘宁双眼突然迸射出两道精光,大步上前,劈手直接抓住枪杆。
    杜畿脸上憋得涨红,无论他如何使劲,都无法将长枪给松开。
    “嗖”
    “嗖”
    “嗖”
    在他身后,三名见他形势危急,想上前搭救的军士被三根同时撤来的箭矢给放倒,就倒在几步开外,杜畿看在眼里,心中一阵悲痛。
    “啊……”,他猛地灌注全身气力把长枪朝前一推,将甘宁推出几步,单脚一踩地面,一杆长刀落到他手上,他挥刀抢攻之际,甘宁也是换了长枪和他交手,两人手中兵刃本就极长,此刻在长枪之上也是连捅带刺,根本不能随意翻转。
    只是,转眼间,杜畿身上的伤口越来越多,他心知甘宁是在消耗他的气力,待到他力竭之际,甘宁绝对会突然出手将他擒下。
    他看了一眼城墙马道,那里还有着源源不断地军士赶来,可惜了,若是再给他三五月,他便能将城内的两万新军训练成一支可战之师,到时也不会被城外诸葛亮这么牵着鼻子走。
    城头上戍守的老卒只剩下数十人不到,两面城墙合围的江东军已经朝着此处杀来,他满脸凄苦地看了一眼甘宁,突然朝着甘宁主动冲去。
    “铛”长枪拦腰撞上枪杆,两人各自踩踏在原地角力,可他却突然脚下踉跄一下,作势跌倒的刹那,左手的袖子已经掀起,泛着寒光的是两发臂弩,在他嘴角狰狞一笑之际,箭头已经对准了甘宁。
    与此同时,隔着二十余丈外的黄忠轻叹了口气,手指微微松动,弓弦之上的箭矢化作流星,直接穿过城墙垛口上的猫眼,从杜畿左侧脖颈射穿,带走大片血花飞溅在内城墙之上。
    “嗖嗖”与此同时,杜畿手中的两根箭矢也射出,只是他被箭射中的刹那,失去了太多气力,准头全无,箭矢只是射中了地上躺着的尸体而已。
    甘宁心有余悸地看了一眼远处的土堆,挤出几分笑容,回眸时,又略带惋惜地瞧了一眼杜畿,大步上前,单手将杜畿的尸体举起,“守将杜畿已死,城内将士,放下手中兵刃者不杀。”
    “泠苞、吴兰,为本将军开路。”
    “喏。”
    两将杀穿前往城墙马道上的道路,护送着甘宁朝着城内走去,沿途,所有挤在城门附近的人头都看到了城头上举着杜畿尸体的甘宁。
    “主将已死,尔等本是益州白水军,益州刺史刘璋,已归降吾主,如今被封为益州侯,尔等还不速速放下手中兵刃受降,更待何时。”
    “降者不杀。”
    “降者不杀。”
    城头城外,数万大军齐声高呼,声浪掀天,随着从外面攀爬到城墙之上的军士越来越多,不多时,城门乃至长街上的大批新卒就被挤散。
    甘宁看了一眼这些大多数身上只有布甲、皮甲的军士,每带着杜畿的尸体朝前行进一步,他们便后退一步,他身后,很快已经聚集起数百军士。
    “城外有吾江东十万大军,尔等汝若再不归降,就地格杀勿论。”
    “格杀勿论。”有时候,孤胆并非靠的是个人武艺,而是一腔热血,那毫不畏惧的眼神,或者是气势。
    为何诸葛亮要以百战劲卒为先登队,便是要将这股死战不退,勇往直前的气势传递到城内,如今,甘宁做到了。
    随着他带着大队军士朝前迅速推进,城内长街汇聚的一万余众新军直接溃败,甚至有不少直接丢盔弃甲,当场蹲伏受降。

第四百三十三章 雨夜,山路难行
    “军师,这便是杜畿的尸首。”城门处的垒石被推开,大批军士护着诸葛亮走进了城内长街。
    诸葛亮蹲下身子,伸手为杜畿合上双眼,看了一眼不远处躺着的守城副将、校尉、都伯一阶的敌军将校尸体,轻叹一声,“厚葬了吧。”
    “喏。”
    “甘宁、黄忠。”
    “末将在。”甘宁、黄忠相视一眼,俱是踏前一步。
    “命甘宁所部寻阳营为先锋,发兵白水关。”
    “喏。”
    “命黄忠为二路先锋,率所部兵马随队跟进,两军相距不得超过十里。”
    “喏。”
    诸葛亮下达完命令之后,静静地看着甘宁、黄忠在远处喝斥着点齐兵马,迅速带着马蹄声远去。
    “此城俘虏之中,只整编精壮编入屯田兵,其余人尽皆放归各县吧。”
    “喏。”
    “此外,此战伤亡的将士名单也呈上去,关中军……”,诸葛亮在一名寻常士卒尸体前蹲下身子,在他甲胄内藏着的衣服内翻找一遍,“未曾有姓名者,火葬一墓,以此战年月立碑祭之。”
    “喏。”
    “军师,下雨了。”留赞抬脚行至近前,手中不知何时多出一把油纸伞。
    “沙沙沙”一场大雨洗礼了整个绵竹关内外,诸葛亮摆了摆手,并未乘骑战马或坐上马车,只是跟着身侧的留赞一同行走在这漫天大雨之中。
    雨幕之中,他看着在长街上被押到街道两侧,不断朝着县衙走动的两队俘虏。
    “此战之前,杜畿强行征召两万余新卒,其中大部是广汉郡、阴平郡之人,起初算上精壮、民夫共计两万五千多人,如今为吾军攻城,死于流矢厮杀之中足有数千之众,除却伤卒,在这长街之上只怕仅一万五六千人。”
    “尔等准备如何挑选屯田兵?”
    “此前各营准备从他们之中挑选一批补入军中,这也是吾江东军一不成文的规矩。”
    诸葛亮回眸诧异地瞧了他一眼,“吾闻山越营、虎卫营、虎贲营都是挑选江东四郡儿郎补足编制,而江东四郡操练的屯田兵也正是为补足前方战损空缺编制而生,为何要从本地取卒?”
    “军师,此战吾军伤亡亦有五六千之众,大多是死于攻城之役,若非军师相处垒土攻城之法,怕是吾等想要攻破绵竹关,也就只能等城上的敌军全部耗光方可。”
    诸葛亮凝视着前方不远处的县衙门前,看着摆放着两条长桌的位置,那里有着遮雨的牌坊,也有着撑起的大伞,而这些军士在那干燥处也是公然解下湿漉漉的衣衫。
    “挑选军士可有规格?”
    “回禀军师,善射者可直接编入各营,年不过五十老卒亦可,此外便是力大善搏杀者,亦可如此。”
    “那剩下只怕还有一万两三千人。”
    “回禀军士,吾等让他们脱衣,便是为了让军中医者检查他们身上的伤势和身长,身材魁梧者,可择入屯田兵中。”
    “其余人便当场放回家中罢。”
    留赞张了张嘴,“这……”
    “汝若需劳役,汝随本军师一路北上,待吾等杀入武都郡附近,汝便可从那崇山峻岭中将那些羌人俘虏运来此地。”
    留赞顿时眼前一亮,他身为军中旧将,可是知道江东军中这个不成文的规矩。
    俘虏蛮夷精壮为俘虏,让他们为奴役,修建驰道、运输粮草、修筑城池,砍伐树木、开采石弹,这些家伙可都十分在行。
    “军师,此战吾等当务之急只怕要应付的,乃是周瑜。”
    “吾在出发之前便已交给甘宁、黄忠二位将军两枚锦囊,他们依计行事,吾这后续大军也不必那么着急跟进。”
    诸葛亮指着北边,“白水关附近的大河虽然水势不凶,但对于我军也有山洪之危,何况这蜀中各地,山道狭窄,泥土本就有些疏松,周瑜善谋,吾等不可中计尔。”
    “军师,如今庞军师已率军主动驰援沔阳,他可是要与周瑜一战?”
    “守城尔,庞士元不敢让沔阳落入周瑜手中,否则南郑之地一旦失守,汉中防务便归了汉中军,天下人皆以为孙权碌碌无为,不比其父兄,在吾看来,他却是天下诸侯之中,最善蛰伏之人。一旦让他夺了汉中之地,再以鲁肃攻下并州,坐拥凉州、司禄、汉中、并州之地,他周瑜东进可挥师横扫中原,南下可屯兵益州,沿上庸之道,亦可发兵荆州,到时天下之争,亦有他一席之地。”
    “那他比刘玄德如何?”
    诸葛亮沉默了片刻,“此二人,皆是吾军大敌,只是荆州之战,他刘备兵不过四五万,胜不过吕司马。”
    留赞跟在诸葛亮的脚步停顿在县衙前的一处茶棚,两人随手拉了一条长凳坐下,诸葛亮左右瞧了瞧,立即有军士从一旁的店铺之中唤出小贩。
    “且为吾二人煮两碗酸辣面片汤。”
    “喏。”小贩仔细打量一眼诸葛亮和留赞,便小心翼翼地埋下头去,在热气腾腾的锅边擀面。
    “军师,吾军如今调集十万大军围攻青州,袁谭必定插翅难逃。”
    “蒋钦、周泰二位水师都督自大海上调集两万水师攻占东莱、北海二郡,袁谭的确必死无疑。”诸葛亮轻叹了口气,“只是,此战之后,吾军怕也无力继续攻入中原之地矣。”
    “军师,曹操如今已经北上,吾军即便不攻中原,那刘玄德只怕也要攻打中原之地才是。”
    诸葛亮微微摇头,并未出声,他一根手指点在桌上,不多时,热气腾腾的酸辣面片汤便已经送到了他的面前。
    “此物吾在豫章吃过一次,味美极了,长者这手艺不知从何学来?”
    面老的小贩恭敬地朝他一辑,“却是老汉前些日接待了一位南来的商贾,从他手中得了制作面片汤之法,再购置一些山间调味之物,方才做个营生。”
    诸葛亮微微颔首,眼中眯着笑,“如此一担小摊,三五桌椅,一日能挣几何?”
    小贩努力挤出几分笑容,“一碗不过两文钱,若是添些肉,便须得五文,但大多百姓都只吃一碗寻常酸辣面片汤,吾这一日顶多也就五六十文。”

第四百三十四章 诸葛灌汤包
    “一日五六十文,也算不乏。”
    小贩叹了口气,“将军说笑矣,吾家中贫寒,丑妻身弱有病,幼子年幼,不过四五岁,家中几亩田地也都卖了出去,若无这一生计,日后只怕无力养活家人。”
    留赞动了动嘴,有心想说汝为何不去做那屯田兵卒,每岁操练数月便可分到田亩。
    “老汉这酸辣面片汤着实味美,不知如何熬制?”
    “自是家妻养鸡所炖数个时辰之汤为底,以面片佐之。”
    诸葛亮微微颔首,指了指不远处县衙左侧,走出二三十步的一处宅院,“此处即将兴建绵竹书院,隶属于吾江东治下礼部治之,乃是县学,长者日后不若在这门外摆摊。”
    老汉一脸疑惑,“此处宅子本是上一任绵竹关镇守将军居住之处,平日里并未有人经过,吾于那处,如何能有人登门吃这面片汤?”
    诸葛亮笑了笑,“不日便有文吏派来此地任职,以吾江东治下知名孝廉,也就是有大学识之人为县学教谕,汝那幼子既有四五岁,亦可启蒙,吾可赠长者一入学束脩,不知长者以为如何?”
    “噗通”,说到这里,小贩便是再傻也知道自己此番的确是遇到贵人了,他立即俯身下拜,朝着诸葛亮行了大礼,“将军之恩,老汉无以为报,愿做牛做马,回报将军。”
    “此乃吾吴王府左军师,益州刺史孔明先生。”留赞补充了一句。
    老汉面色微变,“未曾想竟是刺史当面,请恕老汉失礼怠慢。”
    “长者请起身罢。”诸葛亮伸手将他搀扶起来,“汝在这书院门外设一面片摊,吾再授汝馒头之内夹肉之法……”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几分笑容,“也罢,吾便将昔日主公赐吾那一笼灌汤包之法也授于汝罢。”
    “这……这怎么使得。”老汉心中满是震惊,主公?能让眼前这位称为主公的,莫不就是那位名满天下,当今天子皇弟——吴王刘奇吗?
    “主公常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下百姓,皆乃汉室之民,应当一视同仁,除却盐、铁、钱、兵等朝廷之重不能授予尔等之外,其余能改善尔等生计之法,都当授予尔等。”
    老汉听得满脸红光,立即麻溜儿地站起身来,他回到锅边,不多时便端着一碗炖好的肉食行至近前,“刺史,这位将军,倘若不嫌弃,也请尝尝老汉手艺罢。”
    “善。”诸葛亮没有推辞,这老汉是在报恩,若是此刻拒绝,便是摒弃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尊严。
    不多时,诸葛亮接过站在一旁的马谡手中丝绸帕擦拭几下嘴角,走到锅炉边上,“长者,便让吾来授汝那灌汤包之法罢。”
    “固所愿矣,敢不请尔。”老汉立即让开一条道来,任凭诸葛亮在案板上擀面。
    四周数十名军士一直围着看,走动在街道两边的俘虏们也都一脸好奇地朝着这里张望,对面二楼的屋舍之内,一名两三岁的孩童正趴在窗台边上,指着下方,“馒……馒头……”
    他模样生得有些黑瘦,看起来也惹人心疼。
    诸葛亮朝他笑了笑,伸手在脸上一抹,两团面灰便落到脸颊上。
    留赞看在眼中,一阵感触,自家军师竟也有如此恬静的一面。
    不多时,当诸葛亮将七八个用手捏出一朵朵小花的包子放到案板之上,他招手之下,立即有军士将车内的木制蒸笼呈到近前。
    “这是何物?”长者看得满脸惊奇,眼睁睁地瞧着诸葛亮将包子一个个放到其中,随后端到锅炉上放好,再命军士放下沙漏计算时辰。
    诸葛亮拍了拍手,指着竹制的蒸笼,“此物唤作蒸笼,高祖时,淮阴侯率军野外宿营,为躲避敌军侦察炊烟,暴露己方军营位置,便以竹片架于火上,以蒸汽熟米饭。”
    “此物用于江东军中不过一载,乃是吴王亲手制成,当然,推广之际,还是靠江东各地的工匠坊,如今坊间造价须得一二百文,吾会尽快命绵竹关的工匠坊打造此物,到时老汉汝便可来求得一个。”
    等候了一刻钟过后,诸葛亮看了一眼身侧的军汉,后者大步上前将蒸笼端到案上放好,“此物本应发酵后再蒸方才味美,不过今日时辰有限,长者且尝一个。”
    老汉好奇地取走一个,咬在嘴里,顿时里面裹着的热油便爆了他一嘴。
    “此物甚是烫嘴,但有此油腻,怕是一日不吃肉食亦可。”老汉双眼放光,三五下便吞下一个,随后吞了吞唾沫,看了一眼蒸笼里剩下的包子,得到诸葛亮示意之下,他端起蒸笼,竟然也忍住了自己吃食,而是将其递给了身侧的留赞、马谡等人。
    诸葛亮笑了笑,心中暗叹,“果真是心善之人。”
    离去,老汉跪在地上千恩万谢,他从未吃过这般美味的面食,便是街上早有人贩卖的馒头亦有不如,他知晓这蒸笼的珍贵,亦知一二百文,早晚会被城中那些拥有店铺的商贾购去,他连忙收摊回家,与妻子商议,准备尽快学会此法,在书院招收蒙童之后,便开始靠此营生赚些钱财。到时也可购得一间店铺,抢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这小摊的招牌,他看了一眼摊上用水渍留下的灌汤包三字,准备在前面填上二字,“诸葛”。
    同一时间,率军行进广汉郡,一路长驱直入,杜畿镇守绵竹关兵败的消息传出,北面无周瑜援军回返,这些城内的守军不过数百,缉拿盗贼尚可,与城外敌军交战却是胆怯,在大军杀至城外后,便立即开城投降。
    第二日黄昏时分,甘宁、黄忠便一前一后行至白水关附近。
    “命吾攻取阴平,防范武都援兵。”甘宁双眉微皱,他本以为自己是先锋大将,未曾想自己竟然还有其他的任务。
    至于黄忠,却是哈哈大笑,他率军攻打白水关,如今白水关只有一两千老弱病残,对他而言,岂不是手到擒来。

第四百三十五章 牛角响,羌人来
    十日之前,南安城内。
    人高马大的黑俄烧当一脸不忿地来回走动在堂内,“那先零羌如今势力本就不如吾等诸羌,竟然还干敢晚到。”
    “孙权与曹操联盟,先零羌得了徐邈扶持,如今怕是早已不把吾等放在眼里。”
    黑俄烧当冷笑一声,“那他滇何便要好生掂量一番自个儿部族有多少精锐。”
    “南安郡太守徐邈到。”
    “先零羌头领滇何到。”
    门外的唱名是从江东流传过来的,这些所谓的达官显贵,如今也学着唱名来彰显自己的威仪。
    一众羌人头领纷纷站起身来,看着迎面走来的徐邈。
    “吾等见过徐太守。”他们根本不敢托大,这城内还有着五千诸羌胡骑可都是听从于徐邈麾下。
    “诸位今日前来,可是听闻周大都督夜袭白水关,南下攻占广汉郡、绵竹关,斩首江东三万大军之事?”徐邈并未故意去识破战报中的虚实,斩首三万级他自然是不信的。
    “之前司隶校尉下令吾等出兵,吾等因汉中之战已派遣各部羌勇前去助战马、韩二位将军,如今各部寨内儿郎也不多,因此耽搁,此番若徐太守愿率军南下攻占阴平郡,吾等甘为先锋。”
    徐邈落座,扫视一眼堂内众人,“现吾凉州境内诸羌头领皆在此列,不知诸位能集结多少兵马?此番凉州刺史和司隶校尉府谕令,但凡能在征讨益州之战中立下功勋,尔等皆可授金拜将。”
    黑俄烧当当即起身拍着胸膛喝道:“吾烧当部当可聚集八千儿郎。”
    “八千?汝等驰援马腾、韩遂便派了五千精兵,如今怕是凑齐三千人都难吧。”滇何毫不掩饰地揭着他的短。
    “那汝先零羌又如何?三千人马还是两千人马?若非得官府相助,尔等只怕连甲胄兵器都凑不齐罢。”
    “哈哈哈哈……”堂内一阵哄笑,众多羌人头领虽然拥护朝廷,得凉州、关中各路诸侯金钱赏赐攻城,但相互间却仍然依照大漠草原上的惯例,只拥护实力最强者。
    烧当部,如今历代羌王都出自他们这一部,至于先零羌,在数十年前还算是驰骋凉州最强盛的羌族,部落精壮可达十万,可当年也太过猖狂,引来马援等多位大汉名将征讨,如今一蹶不振,就连在座诸羌之中的末流都算不上。
    滇何面色铁青,正欲出言喝斥,却见徐邈伸出一手拦下众人,“今司隶校尉、乌程侯已经向天子上表,封吾为护羌校尉,今统帅各部兵马即刻沿陇右南下,走武都道,杀奔阴平郡,攻取此郡之后,尔等可得城中府库收缴斩获五成。”
    闻言,一众头领尽皆露出狂喜之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