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策-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瑜眼神坚毅,“吾麾下仅剩七八千之兵,城上还有一两千可战之兵,汝以为,可否能撤?”
    “可以大都督之命换庞统,多为不智。”
    周瑜凝视着城头,“如何不智?”
    “庞统为江东军右军师,但江东军中,善谋之士本就不少,少一庞统,不过少一镇守州郡之人尔,而大都督却是吾关中基石,若是大都督不幸遇难,吾关中军日后,前途渺茫啊。”
    周瑜淡然一笑,“吾曾说过,吾汉中文武中,治政尚有羊氏父子,武有韩当、程普、张绣三位将军,统军之才尚有鲁子敬,当可守一二十载,若能外结刘备、曹操,内安马腾韩遂,还能以凉州、司隶、并州三州之地立足于天下。”
    “可大都督……”
    “多说无益,准备继续攻城罢,城头上此刻还有三四千人影,但大多都是民夫精壮,无甚战力,吾等需要对付负隅顽抗的庞士元,还需死战一场。”
    “取吾长剑来。”周瑜准备亲自登城作战,他早年和孙策结拜之后,他也学了些武艺,平日里每逢征战,得胜而归之际,他都会饮酒舞剑助兴。
    如今他却要亲临战阵,以他河南战前的身子大可施为,但河南一战之后,他与郭嘉算是两败俱伤,军中众将并不认为以他如今单薄的身子还能亲临战场。
    便是他率军南下之前,孙权亦是多有劝阻。
    时间悄然流逝,短短一个时辰,城下的周瑜军便进行了数十波冲击,最近的位置不过是城墙前十余步,但随着庞统一声大喝,杨任亲率数十名亲卫从城头上杀下来,再次将这一批关中军给杀退。
    “众将士,死战不退,吾关中军自两任乌程侯以来,从未懈战,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本都督与尔等荣辱与共。”
    “杀啊。”
    有着周瑜的带领,上前簇拥在城墙马道下的军士再次朝着城头上发起了进攻。
    城头上的箭矢早已耗尽,本来镇守的便是西城门,东城门方向便是汉中、南郑,那都是己方腹地,城头上哪里有太多守城器械。
    便是那些用来投掷的长枪也都全抛下去了,否则这城墙马道的地利怕是早已失守。
    庞统站在被拆卸了梁柱的城门楼内,看着众多军卒中冲杀的周瑜,也看到了越过周瑜杀到最前方,用肉身挡在周瑜身前的程咨。
    “那是何人?”庞统拉着亲卫,指着城下喝道。
    “军中战将,通报姓名。”亲卫踏前一步,指着城墙马道上冲杀的程咨喝问道。
    “吾乃关中军校尉程咨。”
    “程咨,当是那孙氏旧将程普独子,未曾想他竟然敢亲临战场,若是吴卫汇报不出差错,此子怕是仅有十余岁罢。”
    “回禀军师,此人不过十三四岁。”
    “正如昔日朱然将军之龄矣。”庞统笑了笑,看了一眼左右汇聚的二三十名穿着皮甲,内衫玄色的吴卫,“尔等今日,怕是也要随吾死战一场矣。”
    吴卫首领朝他一笑,“军士,吾吴卫的上一任首领可就是在丹阳一战中为搭救主公战死,自此之后,吾等吴卫的司职之中便添了一条,需得派人跟随军中重将,危难之际,替其赴死。”
    庞统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汝此刻不会想将吾打晕罢。”
    吴卫首领微微摇头,“此刻城墙马道仍在厮杀,若是军师先撤,怕是城上的军士会立即溃败。”
    庞统指着外城墙下方,护城河内一条小舟,“那小舟早已停泊在此处,且舟上满是杂草,这是何意?”
    “乃是城中的百姓为吾等送行所用。”吴卫首领坦然答道。
    庞统深深地瞧了他许久,方才咧嘴露出几分微笑,“取甲胄来罢,本军师多年不曾持剑厮杀,今日怕也要和那位关中大都督过过招。”
    “喏。”很快,重军士便为庞统取来皮甲穿上,然而,这个时候,关中军已经杀到了城墙台阶的尽头。
    “死”,杨任猛地从军阵中飞身而出,朝下猛地一扑,竟是直接压着程咨等人而去。
    “杨任,汝找死。”程咨灌注全身气力,一枪刺出,竟是直接刺穿了杨任的胸口。
    杨任双眼瞪着他,将他压倒,两个人的身体朝着身后重重砸去,沿途数十名军士随着重力一同倒地。
    “给吾滚开。”程咨猛地一把将杨任尸体抛开,当他站起身来之际,城墙之上,又有不少穿着铁甲的军士朝着城墙马道跳下来。
    他看着已经跃到自己面前的数名壮汉,眼前一黑,他举枪挑开一人,便被后续数十人压在地上。
    “嘭”后脑勺撞击在台阶之上,程咨眼前一黑,随后便又是一下重击,他大脑一片晕眩,后脑勺有些粘稠,他感觉到自己脑后绝对已经破裂了。
    被摩擦破皮的后背更是如同贴在台阶上一般,但他已经没有那么多的余力去思考,一具具尸体前赴后继地压在了他的身上,他直到断气也没能站起身来。
    “吾去。”眼见着城下的尸堆被周瑜率领军士拉开,大批关中军再次冲向城头,城头上的伤兵们对视一眼,继续朝着城下跳去。
    “退。”然而,这一次,周瑜却果断带着军士举盾后退。
    “嘭嘭嘭”虽然仍是砸倒十几人,但已无之前那般奇效。
    “大都督。”有人将程咨那满脸不甘的尸首搬到了周瑜的跟前,周瑜看在眼里,血泪俱出,“庞统,今日若不杀汝,吾周公瑾死不瞑目。”他为程咨闭上了双眼,持剑亲自领着大军朝城墙马道冲去。
    十步,身前的军士倒了一大片,但他仍被人簇拥着,拉扯着不让他上前。
    至少他身前的军士全都倒下,他才看到一排长枪刺进了这些军士的体内。
    “杀啊。”终于攻上了城头,周瑜持剑扫视一眼,带着大批军士杀穿军阵的刹那,迎面便射来一阵密集的箭矢,他面色大变,就地一扑,立即有大批军士举盾挡在他的身前。
    周瑜听到了惨烈的嘶杀声,当他被人扶起身来之后,他一眼便看到了这批穿着黑色皮甲的军士。
    “吴卫?”他下意识朝着城头各处看去。
    “没人?”
    “庞统在何处?”
    “庞士元,吾周公瑾在此,汝可敢出来一战?”
    周瑜持剑左右突杀,那二三十名吴卫已经相继惨死在长枪合围之下,一路横推,不多时,周瑜便来到了废墟般的城门楼前。
    “大都督,汝看城外。”
    周瑜面色一惊,猛地走向外城墙,一眼他便瞧见了正从护城河小舟上被人抱起身来,朝着远处人群冲去的庞统,庞统此刻是昏迷的,他此前眼见着城墙上的军士即将折损殆尽,他已经抽出了腰间长剑,也就在他踏步上前的刹那,眼前一黑,后脑勺传来一阵疼痛,便被人敲晕后用绳子系着竹篮,抛下了城,落到了护城河的小舟之上。
    “庞统。”周瑜双手死死抓着城墙垛口,指着城外,“快,放软梯、绳索,追出城外,今日,吾誓要擒杀此贼。”
    “大都督,敌军,敌军已杀至城内。”
    周瑜面色大变,当他走到内城墙,远远地长街之上,密集的黑色铁甲如同长江之上的洪流一般,正跟着一面“严”字大旗朝着城门所在杀来。
    “大都督,有一支军队绕过城墙,已杀至东门城外接应。”
    他又走到外城墙处,一眼便瞧见了一面山坡上奔下的“黄”字将旗。
    “天不佑我。”周瑜瞪目欲裂,胸口疼痛难忍,脚下踉跄之际,他猛地举起手中长剑,直接朝着脖子抹去。

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都督之墓
    “呼”,庞统的昏厥并未持续多久,他刚出城便被军士惊醒。
    他看了一眼护在左右的十几名吴卫,面色微变,猛地回头看去,几里外的城墙之上竟是已经燃起熊熊大火。
    “沔阳失守了吗?周瑜,周瑜何在?”庞统猛地翻身跳下担架,立足不稳便立即被身侧的军士给扶起身来。
    “回禀军师,一刻钟之前,敌军已经彻底攻占城墙,不过严颜、黄权二位将军已率先锋一万五千大军及时赶至,如此正在围歼城头的周瑜所部。”
    庞统指着城门楼,“那城上的大火又是为何?谁烧的城头。”
    “回禀军师,周瑜负隅顽抗,死战不降,吾军此役战死的军士太多,二位将军合计一番,便下令往城头抛射酒坛、油弹,发射火箭……只是,还未下令动手,城头上便已主动燃起熊熊大火。”
    庞统遗憾地看了一眼城头,“周公瑾,吾之大敌尔,焉能败于此地。”
    “报……禀报庞军师,诸葛军师送来急报。”
    庞统摆了摆手,自有亲卫将战报接过,便听庞统面无表情地闭着眼道,“念。”
    “喏。”
    “士元无恙否,亮今已命严颜、黄权二位将军入士元帐下听令,还请士元即刻打扫沔阳城战场,率军赶赴阳平关驰援,亮自引五万大军出阴平小道,杀往武都道,汝吾汇合于武都道,共取三辅之地尔。”
    庞统听完将双眼睁开一条缝,“好一个诸葛孔明,竟然料定以一万五千大军便可解吾沔阳之围,不过他将麾下兵马调拨给吾汉中军,这又是何意。”庞统自嘲一笑,“是为了让吾庞士元回返汉中之际,不至于这般难堪否?”
    来报的骑卒翻身下马,单膝跪在庞统身前,“回禀庞军师,孔明军师断无此意,吾临行前他还让吾带上一句话。”
    “哦?”庞统脸上有些意外,“那便听听吧。”
    “士元,汝一战而灭周瑜,平定东川之乱,日后攻取三辅之地,汝仍是首功之臣。”
    庞统顿时哈哈大笑,他指了指身前跪伏的军士,“汝且起身罢。”
    “喏。”军士忐忑地站起身来,挪步行至一侧,跟随着庞统走向护城河边。
    “这城头上的大火尽快扑灭,传令严颜、黄权二位将军,尽快打扫战场,命城中的精壮迅速为百姓修复房屋,此外,将吾军此次攻下洞穿的家底都掏出来,先补贴沔阳的百姓。”
    “喏。”
    两个时辰之后,庞统站在沔阳西门城外,身后严颜、黄权策马而来。
    “吾等见过军师。”
    “二位将军远道而来,解吾沔阳之围,劳苦功高,若非汝二人,怕是庞某已死在沔阳城外。”
    二人连称不敢。
    “军师,吾军这便拔营北上,前往阳平关驰援李严将军,这沔阳城中后事,当交与何人?”
    庞统指了指城门楼上相送的一批年轻文吏,“他们都是此番荆州州试的俊才,当可担此重任。”
    黄权面色微动,谈话间已经是跟着庞统翻身上马,带着大军朝北行进。
    “军师,东川之战,当从李严将军统帅一万大军进攻白水关,庞羲太守攻打绵竹关之日算起。”
    “正是如此。”庞统微微颔首,心中已经明白,黄权这是要为此战做个总结。
    “此战李严将军所部一万老卒几乎折损殆尽,庞太守三万大军仅剩两三千之众,军师所部精锐亦只剩李严将军所部四五千之众,此战吾军伤亡当在五六万。”
    “反观周瑜,不过是利用三万白水军和前后自武都调遣的一万五千兵马,如今李严将军俘虏金旋,收编降卒七八千人,算是弥补一些战损,但此战也确是惨烈。”
    庞统眯着眼,“公衡以为,此战当真便是吾军折损过大,他关中军并无太多损失否?”
    严颜见两人之间气氛微妙,当即出言,“军师,公衡并非此意,周瑜奇谋,堪比当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淮阴侯。他为关中大都督,此战一役败亡后,关中军必定士气大跌,关中主力分为两部,一路如今正追随鲁肃攻打并州,一路则是关中诸侯,以马腾、韩遂为首,聚拢西凉铁骑和羌人精骑为主,可此战吾军多半要应付之敌,却是马腾、韩遂之兵。”
    “严老将军之意,此战吾军并未让马腾、韩遂伤筋动骨,反而是折损了汉中之兵,自家元气大伤,而进攻西凉之地,敌强我弱,处境不妙?”
    严颜于马上微微抱拳,“军师以为,吾军汇合李严将军所部兵马,可能击溃张既之兵?”
    “张既之兵本就是临时纠集的羌族各部骑兵,吾军赶至阳平关,他们自会退去。汝二人方才言及东川之战,尔等皆以为吾军惨败否?”
    二人顿时沉默不言。
    庞统感受着座下战马的颠簸,“吾起初亦认为如此,不过孔明一封书信却将吾惊醒。”
    “周瑜此来,是为让吾军攻下广汉、阳平关东川之地延缓,进军三辅之地延后数月,的确,他进军以来,吾军已于这绵竹关至沔阳之地与其鏖战三四月之久,如今已近十月,怕是并州之战也已经分出胜负了罢。”
    “军师以为,并州高干,可能胜过鲁肃?”
    庞统微微摇头,“鲁肃有程普、韩当等老将辅佐,再有数万劲卒为战,必胜高干。”
    “那孙权得了并州,只怕势力大涨。”
    庞统冷笑一声,“势力大涨?只怕未必,塞外匈奴便足以让他喝一壶,更何况还有曹操如今正在攻打邺城。”
    “军师,如今三辅之地无兵,更无大将镇守,吾军攻取之后,当如何镇守?”
    “攻取三辅?”庞统微微摇头,“吾暂且不知孔明作何打算,只是这三辅之地却是孙权根基,吾军此战只为先取凉州,可凉州又是那马腾、韩遂之辈的根基所在,吾军北上,先要与羌人诸部为敌,再与马腾韩遂开战,若能得胜,方能攻取凉州,居西北而俯视关中平原。”
    黄权深深地看了一眼庞统,“军师,周瑜临死之前还算计了吾等一场,只怕如今周瑜战败的战报传回北边,那兵围汉中的马腾、韩遂也该撤军回援武都了吧。”
    庞统指着身后的方向,“汉中之战,吾可率两万大军南下与周瑜交战,便是因为汉中攻势不猛,再加上子龙将军可匹敌马超,他马腾、韩遂不可能自讨苦吃。”
    说道此处,他面上有些憧憬,“吾南下以来,亦不知子龙将军已将麾下骁龙营扩充多少精骑,与马超之战之后,吾军铁骑折损惨重,但后来主公却是下令将各地战马都汇聚汉中、徐州两处,今后吾军进军关中也好,在中原鏖战也罢,怕是都要以骑兵为主。”
    黄权凝视着前方的道路,头前的骑卒已经缓缓停止行进,各自退到两侧,为他们让开一条道路来,“军师,所谓精骑,吾军骑兵又可比曹操之虎豹骑?马腾之西凉铁骑?”
    庞统沉默,“择上等马匹、善骑之士操练三五月或可一战,但仰仗不过吾军军械之利,若想在厮杀中占据上风,还得一二载之功。”
    “如此,军师以为,吾等击败周瑜,便能顺势攻下凉州否?”
    庞统翻身下马,抬脚走向远处靠着沔阳地界石碑,依山傍水而建的一座孤坟而去。
    严颜、黄权二将跟在他的身后,前者看着庞统从军士手中接过一壶烈酒,眼中也略微感慨。
    “从烈火之中并未寻得周瑜尸骨,不过当时厮杀一片混乱,他定然无法走脱。”
    “吾等收敛了他亲卫附近的一堆骨灰,便将其安葬于此处。”
    “主公有言,关中孙权,城府极深,麾下统军帅才之中,周瑜、鲁肃可为江东大敌,其余老将虽有武勇韬略,却非江东之敌,如今公瑾已去,且看这凉州是否还能抵挡吾与孔明的十万大军。”庞统还未敬酒,便在坟前接到了吴卫传来的密报,却是最新从诸葛亮所在传来的密报。
    “主公可有料到东川之战胜负?”黄权略微感兴趣地询问道。
    庞统微微颔首,“吾若败亡,主公便以益州、交州、荆州之兵出汉中、武都,北伐孙权,若吾不败,便携大胜之势北上,吾江东缺马,苦中原久矣,居于淮北之地,无力北进,徐州诸郡也为张郃、高览所部精骑所欺,便是如此。”
    黄权心中一凉,“吴王运筹帷幄,如今回返建业,却也能知天下事,吾等不如多矣。”
    “非是足不出户,这些吴卫可就是吴王的耳目。”庞统指着身后穿着黑色皮甲的十几名吴卫笑道。
    吴卫等人埋着头,似乎未曾听到,面无表情地站在寒风中,一言不发。
    “吴卫,听闻都是主公家臣操练,如今整个益州之地,不知尚有多少?”
    庞统一手抚须,“或有七八百人,日后或许会更多,毕竟在吾扬州、荆州治下州郡都有吴卫设立府衙。”
    黄权双眉微皱,“还能设立府衙?”
    这时,站在一侧的吴卫踏前一步,“回禀黄将军,吾吴卫按江东军制操练,每一人皆可上马持刀杀敌,若遇紧急战事,吾等当随驻地军士一同上阵杀敌。”
    黄权拧在一起的双眉舒缓开来,“吴王之治,当真深谋远虑矣。”
    谈话间,庞统已经走到周瑜的坟前,他当先将手中的酒壶瓶塞取下,就在坟前洒下。
    亲卫取了一炷香上前,庞统凝视着手中的香,“此物为主公命江东工匠坊研制,可为亲友先祖祭,周公瑾虽为吾江东大敌,却也是铁骨铮铮的男儿。”
    说着,他看了一眼一旁捧着一个木匣子的军士,“且将此物火速呈往关中罢,周公瑾的骨灰切莫遗落在吾沔阳矣,此处便为他设一衣冠冢,挽留他的英魂即可。”
    “喏。”军士翻身上马,将骨灰匣子系于锦布包之中,挂在身上,迅速策马离去。
    在庞统上香之后,身后严颜、黄权带着一众亲卫俱是如此,随后,庞统便席地而坐,坐在这坟前。
    他回眸看了一眼立于坟前的石碑,“这石碑之上为何无字?”
    一名小吏忐忑地行至近前,“回禀军师,却是底下的官吏怕唐突了这位大都督,不知该如何题字。”
    庞统笑着朝一旁的文吏伸出一只手来,“取笔墨来。”
    “喏。”
    很快,一支毛笔便递到他手上,庞统在砚台上沾了沾,便提笔落到石碑之上,写下“大都督之墓”几个大字。
    “军师。”黄权微微皱眉,这周瑜可是敌将,直接题大都督之名,怕是有些……
    “无妨,吾于这沔阳也待不了多久,今日离开此处,怕是再也无缘来此处拜祭,尔等且听着,当地官吏,每逢祭祀,不可少了这位关中大都督的香火。”
    “喏。”一众官吏纷纷抱拳一辑,朗声应下。
    庞统微微颔首,勒马转身,带着大军径直北上。
    十月初,庞统率军抵达阳平关,汇合李严之后,留下黄权镇守阳平关,统帅严颜、李严所部两万大军北上,赶至武都郡外。
    十月中旬,诸葛亮自阴平小道率军北上,张既、徐邈撤离武都郡,城中留守小吏在大军抵达之际便开城献降。
    十月下旬,围困汉中的马腾、韩遂等十路关中诸侯纠集羌族骑兵,共计六万西凉大军,号称十万,朝武都郡杀来。
    也就在十月尾上,凉州各地镇守的大军源源不断地汇聚到武都城外之际,来自益州腹地,由刘磐、留赞等将统帅的最后三万援军也已抵达武都郡,江东军十万,马腾韩遂军得张既、徐邈之兵,又得司隶校尉孙权亲自率军驰援,兵马亦有十万。
    双方汇聚于武都郡外之际,汉中城门大开,赵云亲率五千精骑北上,经陈仓小道,杀奔长安城外。
    “嗒嗒嗒嗒”马蹄声犹如大海之上的潮汐,行进之间,赵云并未担心山林之间的埋伏,他接到诸葛亮的命令便是以轻骑突袭长安,此战若胜,可一锤定音。

第四百四十六章 赵云出汉中
    赵云出兵前夜,汉中太守府内,阎圃、陈生、陈应、杨柏、杨昂等一众文武汇聚一堂。
    “今诸葛军师与庞军师合兵一处,举兵十万攻入武都郡,祁山已为吾军攻占,诸葛军师以甘宁将军扼守街亭,以黄忠将军攻打天水郡,率大军陈兵于街亭二十里外驻扎,以应对孙权之兵。”
    “今汉中敌军已退,但有马岱、马铁二将率五千精兵镇守陈仓,箕谷以北,斜谷之地又有孙权任命的中郎将苏则率军镇守,本将军有意率军北上,沿小路偷袭陈仓,尔等以为如何?”
    “陈仓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昔日高祖成霸业之际也是以淮阴侯之计偷袭陈仓而得关中之地,方能称霸天下,如今吾军欲攻陈仓,马腾已命马岱、马铁镇守此地,怕是早有防范。”阎圃一手指着沙盘上的一条山道,“赵将军不如率军出箕谷,于斜谷迎战苏则,此人历任凉州、司隶之地太守,多有城府,但兵法韬略却不过一般,以子龙将军之勇,必可破其一路,到时,亦可杀至长安城下,逼迫孙权回援。”
    赵云一手抚须正待开口,便听杨昂质疑道:“可若是吾军击破苏则军,马岱可命骑兵驰援,吾军于平原旷野之上,只怕并非西凉铁骑敌手,更何况他们又数万铁骑,星夜奔驰,一个日夜足以从武都郡外杀至长安城外,到时,吾等又该如何是好?眼看着赵将军被困于长安城外而不救乎?若救,怕是又中敌军围魏救赵之计尔。”
    “赵将军,汝率军北上,莫非只携带军中那仓促组建的五千骑兵?”又听阎圃问道。
    赵云双眉微皱,“骑兵不善攻城,赵某率军北上,自然欲领汉中三万精锐一同北上。”
    “经汉中之战,吾军伤亡万余之众,又得荆州淮南屯田兵补充,如今城内也不过四万兵马,赵将军走后何人可镇守此城?”阎圃问道。
    “平北将军文仲业,将不日率军北上抵达汉中,以作吾军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