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策-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喏。”
    戴良率先应下,随即又呈上一份折子,“主公,此乃户部尚书张昭联合户部主事、郎中一同上书请制第二批国债劵。”
    “好一个户部尚书,此番没有捞到好处,反倒是让他张子布从府库内掏出银子,他心中必然有些不满,不过趁着这第一批国债劵在吾江东治下的大热,当然也该推出第二批国债劵,不过此次孤欲在江东治下七州之地发行,汝以为如何?”
    “主公,此番奖励商引,吾等今次又该奖赏何物?”
    “地契如何?”
    “地契?田亩还是家宅?”戴良下意识问道。
    “俱有。”
    “那若是外州地契,这些贫寒之民中标,却不愿前往,又当如何?”
    “自是本州地契、田亩。”
    “传令户部,命张昭将此事整理一个折子呈上来,以新垦农田、荒山野岭、罪臣旧宅、扩建城区的住宅、商铺为赏,督造第二批国债劵,定价十钱,不限发行,但凡吾江东钱庄分布之州郡县所在,都可购之。且每人可购数量不限。”
    “不限发行数量?”闻言,戴良张了张嘴,“主公,吾江东治下也就仅有近两千万之民,若是不限发行数量,士族豪富多购之,岂不是将那些田亩占尽。”
    说到这里,戴良又补充了一句,“若是贫寒之家多购此物,只怕亦会落得家破人亡。”
    “抽签之事,仍由吴王府定夺,且每次抽签每隔一旬。”
    “主公,一次抽几个编号?”
    “一次不多,农田、荒山、旧宅、商铺任抽一些即可,数量不等,且看一旬外售多少国债劵便是。”
    “喏。”
    也就在吴王府商议第二批发行国债劵之际,建业城内中标的贫寒百姓事迹,已经随着快马传向江东治下各处州郡,不少渴望一夜暴富的百姓已经对此事欲欲跃试。
    隔了一月之后,又有快马传书到各州郡,第二批国债劵即将发行,而发行之上的奖励换成这些平民百姓都看得着摸得着的田亩、住宅、商铺,他们也更为意动。
    至四月里,第二批国债劵购买的数量统计之后呈送到吴王府上,光是扬州六郡,便足有两百二十余万张,其中大多是士家、豪富所购,然平民参与者亦有不少。

第四百六十三章 五年革新
    与此同时,随着各地镇守的司马、都督各自回返建业城内,在吴王府的大殿之内,举行了一场小朝会。
    “吾等拜见吴王。”堂中,一众文武纷纷俯身下拜。
    陆子峥一眼看去,扬州司马徐庶、徐州都督张辽、青州都督臧霸、荆州司马吕蒙、益州司马蒯越、交州司马吴宪、凉州刺史韦诞,水师大都督朱桓、汉中都督赵云、长江水师都督周泰,淮河水师都督朱治,南阳都督徐晃,几乎都是一方封疆大吏。
    此刻他们全部汇聚在此处,刘奇第一件事情便是命戴良宣读对他们的封赏,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将随行从各州携来的贡品呈上,足足堆满了吴王府一个后院的贡品。
    “诸位免礼平身罢。”刘奇双手虚抬一下,一众群臣便纷纷起身。
    戴良上前一步,高声道:“坐。”
    一众群臣纷纷落座两侧,左侧内阁四名大臣,六部尚书为首,右侧则是以太史慈为首的一众武将。
    “今日孤邀诸位前来,非要让尔等之中一些人等候到尔等全部回返建业再举行议事,只是为一件大事。”
    场中文武大臣互相看了一眼,却都不做声,静静地听着刘奇的下文。
    “这头等大事便是五年不战。”
    “五年不战?”闻言,一众武将面色纷纷大变。
    却见徐晃抬脚出列,“主公,吾军今岁横扫益州、凉州、青州、南阳之地,刘备、孙权、马腾、韩遂、袁谭、曹操皆非吾军之地,如今正是进军中原,横扫天下,匡扶汉室的大好良机,为何要放任北地诸侯休养生息?”
    堂下,一名兵部主事出列答道:“公明将军,汝可知,吾军欲进军关中、中原之地,须得至少数万铁骑,而训练铁骑,制造骑兵所用的制式甲胄和兵器便须两三载,更何况吾军并无过多善骑的士卒,尚需军中诸位善统帅骑兵的将军操练方可,这一来二去,怕是便要三四载方可一战罢。”
    徐晃冷冷地扫了他一眼,“荒谬,在堂内的都是吾江东上将,文远将军、子龙将军、子义将军,哪一位不是擅长统帅骑兵之猛将,他们操练骑兵,不过一年半载便可成军,二三载之内,必可一战,吾以为最多三载,吾军便可囤积粮草,整顿大军,挥师北上,若是再晚,等曹操攻下幽州,孙权整合并州、关中之力,刘备得豫州之后休养生息,吾军再次北伐,三面受敌,必将深陷今岁多面受敌之危。”
    “末将附议,自古征战,多面作战便是兵家大忌,主公,吾等军中战将皆以为可战,主公昔日亦是沙场勇将,应当知晓吾江东军百战百胜全赖吾等不畏死亡,用于先登之故。”臧霸抱拳出列喝道。
    “主公,吾等请战。”
    “主公,莫要休整五载,吾军儿郎,二三载便可再赴疆场。”
    闻言后,便是朱治也踏步出列,“主公,吾淮河水师二三载之后便可得两万水师精锐,到时可掩护大军北上,提前抢占汝南各县,吾军长驱直入,几面出兵,可顺势强取淮北之地,随后进占中原。”
    刘奇苦笑一声,他的目光转向张昭,却见张昭出列,“诸位将军且稍安无燥,吾等并非阻拦诸位将军沙场建功,诸位将军能征善战,天下皆知。可吾江东各州之地,青州饱受黄巾之乱,如今因新建水师、铁骑之因,财政短缺,此前一月由国债劵得来的一万万钱已经拨往青州,屯田和组建骑兵、水师之事,当提上行程,更何况,还有沿海的造船坊和工匠坊需要开支,怕是这一万万钱亦不过杯水车薪,如今吾江东治下早已钱粮短缺,若非吴王将府内日常所用全部捐出,怕是早就入不敷出。”
    “此外,凉州之地,土地贫瘠,水稻不能种植,大多只能从蜀州、西域寻来耐旱之物种植,但凉州一二百万之民仍旧缺衣少食,粮食大多全靠益州、荆州调拨。”
    说着,张昭抬脚走到堂内,当着一众武将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奏折,摊开之后朗声念道:“今岁三月,由吾吾部自各州郡统计百姓粮食和各州郡府库存粮情况,凉州之地,今后两载还需各州提供三十万石粮草。”
    “青州之地,尚需此后二载每岁提供二十五万石粮草,交州各地此后二载尚需每岁提供三十万粮草。”
    “此外,吾荆州、益州、徐州三州之地所耕种余粮方可供给数州所用,扬州六郡之地余粮方才可入库作为军需所用。”
    “此外,吾江东已有近三十万大军,常备兵马大多都是屯田兵卒,可战时大多都已征调,征调之后,钱粮负担太大,吾军倘若几面为战,只怕吾军财政仍然撑不过太久。”
    话音刚落,便见张辽双眉微皱着出声,“张尚书,交州为朱桓将军发现野生水稻之后,培育出不少水稻,如今大面积种植,二十余万蛮越之民负责耕种,开拓驰道,如今有海鱼、有稻米,有栗米,已种植一二载,为何还不够交州一二百万之民所需?”
    张昭淡淡地看着张辽,“文远将军可知,如今交州已有近三百万之民,吾军此前一二载先后从交州山林之中迁移数十万之民入交州各郡安置,开垦山林,田亩增多,但修建驰道的二三十万蛮越精壮,每日要吃多少粮食,文远将军可知?”
    “三十万石粮草,还是交州之地商税除外之说,若是细算之下,每岁调入交州粮草只怕不下于七十万石。”
    闻言,场中一众武将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吾张子布所言不为其他,只是告诫诸位将军,主公如今之意,是不轻易与北地诸侯开战,一旦开战,必先以雷霆之势攻下一家,曹操渡黄河北去,陈留仅留荀攸镇守,弃天子于不顾,吾军头等大敌便是那刘备、孙权,尔等以为,这两家,吾军该先灭何人?”
    闻言,堂内又掀起了一阵争论。
    “孙权南阳以北有武关、函谷关,汉中西面有陈仓天险,吾军想从左冯翎攻入长安,亦需与孙权鏖战一场,可历经武都之战后,西凉铁骑元气大伤,想来他们也不会轻易出战才是。”
    “然也。”
    “如此倒不如攻打刘备,吾军一路以吕蒙都督五万荆州大军汇同南阳徐晃都督之兵,兵发颍川,一路渡河北上,以淮南军攻打淮北,再引一军从青州南下济北郡,一路大军从彭城国杀向豫州腹地,四路汇合,足以灭刘。”
    刘奇顿时哭笑不得,这群将军,又将这朝堂之上当成了议事的军帐。
    “诸位,五年不成开战,是为筹备吾军军粮,组建骑兵、水师,而当务之急,亦有两件。”
    随着刘奇一开口,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其一,便是打通西域商道。”说着,他扫视一眼堂下武将末座的一人,“张任出列。”
    “末将在。”穿戴着甲胄的张任面上一脸严肃,他投靠刘奇,还是因为那半道上被人劫持的老驿卒。
    “孤拜汝为西域都护使,自行组建羌人骑兵和汉人大军出凉州,往西域而去,于旧址驻扎西域,配合凉州之兵,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回禀主公,凉州羌人势大,更何况北地还有不少胡人部落,若是吾出凉州西去,只怕会面临不少胡人围攻,凉州兵镇守安定、武都、之地,分兵把守已是疲惫,那孙权命马腾韩遂屯兵于凉州之地,若是抽调凉州之兵,只怕他们势必来袭。”
    刘奇轻笑一声,目光一扫,落到殿内赵云身上,“子龙,吾且问汝,倘若敌军一路出陈仓,一路出左冯翎,分兵攻打安定、武都,汝该如何?”
    赵云轻笑一声,“一二载之内,末将只能策应凉州之兵,三载之后,末将或可凭汉中之兵与其交战,倘若孙权并非举二州之地兵马而来,末将必能胜之。”
    西凉铁骑善战,但赵云并不认为自己靠着白马义从操练之法操练了三四年的骑兵还不能和他们一战,他拥有更为精良的甲胄兵器,还有马镫马蹄铁,还有在马背上作战更为犀利的连弩。
    “至于西凉军,在整合这个归降的郡县之兵后,韦刺史,如今凉州之兵有多少?”
    韦诞一脸忐忑地出列朝着刘奇一辑,“回禀吴王,此前庞统都督麾下之兵便有五万之众,如今整合各郡县之兵当有六万余众,其中剔除了不少屯田兵和老弱病残,但吴王此前已命各羌族部落征召五万胡骑,那凉州可调动之兵便达十一万之众。”
    “其中能抽调的也就是那五万胡骑罢。”刘奇一手抚须,目光看向张任,“若再给汝五万胡骑随行护送商队,若有危难之际给汝援助,张任,汝可敢尝试收复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某将愿往。”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张任心知这是一件不下于诸葛亮开拓南蛮的战功,他自然满心欢喜地接下来。
    “此外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诸国,还有东海辽东以东,尚有三韩之国,大海以东,尚有邪马台国,都可商贸往来,作为吾江东军海上丝绸之路,此事朱桓、周泰、蒋钦、尔等水师都督须得好生护送沿海商船,平日里操练士卒,便拿那些劫船的海盗下手。”
    “喏。”
    “兵甲一项,还有一事,便是吾军的甲胄,原本老旧的甲胄,益州军有藤甲、布甲、铁甲、木甲,凉州军更是多袄甲,今后吾军统一配备铁甲,至于棉花,从西域而来,如今已在凉州之地和江东各州适宜之地栽种,五年之内,必定让常备的各营主力换上棉服,以御寒冬。”
    “财政一项,国债劵发行之后,可多组织商队来往于两河之间,通行于大海之上,丝绸之路打通之后,多派商队,吾江东近两千万之民尚且缺衣少食,那何不将这些无用的玉石、盐、茶叶、丝绸贩卖往国门之外,换来金钱供养吾大汉子民?”
    此言,原本在这些都督还未回返之前,吴王府的小朝堂之上还有不少年迈的儒士反对,毕竟重用商贾,会让天下士族、百姓不满。也有违大汉历代制定的律法,只是,在毛玠从命之后,律法一项便失去了作用,在刘奇夺爵夺官十余人之后,他们的田亩家宅空出来了,这吴王府内,也就无人反对了。
    “牛耕、井车,打造水井之法,新式农具,新式稻种,但凡农用之物,需五载之内配备吾江东之下七州之地,此外,告诉诸位一件好事,吾扬州境内,除却不能开垦的山林、湖泊、河流之外,所有耕地都已开垦完毕,如今扬州境内,几乎每户每家都已配备田亩。”
    闻言,殿内文武群臣纷纷朝着刘奇一辑,“恭喜主公。”
    刘奇摆了摆手,“除此之外,水师改造战船之事,亦要提上行程,吾军水师,用于江河之中的战船已难觅敌手,但行于大海之上的战船,还需改进,不过此乃一二十载之功,或许历代君臣亦难以弥补缺陷,但孤为吾大汉日后繁荣昌盛,不得不为之。”
    “啪”,刘奇一只手拍在案,目光看向堂外,“且将沙盘抬上来。”
    “喏。”
    不多时,抬着一个巨大沙盘的数十名军士便先后入列,随后,陆续走进来上百名军士,他们先后将几个沙盘拼接在一起,在堂内,赫然出现了一个几丈方圆的巨型沙盘。
    “诸位,这便是吾大汉疆域周边的王朝,有夷人,有胡骑,亦有邪马台国这般岛国,亦有极远西域大陆之上强大的帝国。”
    “孤在此五载之内,只需水师和铁骑行经图上与吾大汉疆域接壤的国土,尔等可能做到?”
    一众武将纷纷出列,“吾等遵命。”
    “待匡扶汉室,天下一统之后,整顿河山,这些蛮夷宵小,都将如昔日之匈奴,将臣服于吾大汉铁蹄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刘氏战旗所制之处,孤要让万朝俯首。”
    刘奇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内,以战养战非他所愿,休养生息,寻觅战机方才是他取胜之道。

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航辽东
    建安六年六月,辽阔的东海之上,夜航的船队静悄悄地,一万五千水师护送着数十艘大型商船北上辽东,跟在商船后方的五层楼船之上,一名锦衣青年静静地看着此刻略微平静的海面。
    “主公,辽东地图已于今岁修补完毕,吾军水师航向,向东北方约五百里的耽罗岛而去。”
    “辽东诸国,东海诸岛,未曾想耽罗是第一个被吾军攻占的岛屿,耽罗隶属马韩,马韩近日可有异动?”
    “回禀主公,此前马韩派出不少小型船只与吾军交战,得到急报之后,臣即刻率领水师战船三百余艘出战,于海面将其击溃,如今辽东三韩之国已无水师可用。”
    “孤问的是东面的邪马台国。”
    蒋钦咧嘴一笑:“主公,邪马台国此前有意与吾吴国交好,此前已送来两名公主,如今就在耶罗岛上。”
    “公主?”刘奇双眉一挑,“弹丸之国亦敢称之公主?”
    “回禀主公,邪马台国于去岁与吾军通商,已于建安六年五月攻下倭州西部一座大岛,此前那座岛屿被主公命名为九州岛。”
    “倭州境内吴卫可有密报传回。”
    话音刚落,跟在身后的刘十便捧着一份奏折上前,“回禀主公,此乃吾军派遣于倭州各地呈回的密报统计,如今倭州各地分裂为各路小国,总计百姓约有五十余万。”
    “偌大岛国,才三十余万之民?”刘奇嘴角微微抽搐,“邪马台国有多少百姓?”
    “回禀主公,不过十万。”
    “可用战兵几何?”
    “当有三四千之众,若是不顾一切抽调十四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精壮,当有近万之兵。”
    “如此,若一战而溃,邪马台国亦只剩女子了罢。”
    “还有不少幼儿,今岁起,邪马台国效吾吴国之治,鼓励国民多生。”
    “公奕,依汝之见,当如何处置倭州?”
    “主公,那倭州既有数十万之民,又分裂为诸多小国,倒不如吾军直接出兵,将其攻占。”
    “扶持邪马台国,统一整个倭州,将倭州纳入吾大汉疆域。”
    说着,刘奇看了一眼蒋钦,“汝以为,倭人如何?”
    “好战,野蛮,似南蛮之民,又如塞外胡骑一般嗜杀,非吾族类。”蒋钦沉默顷刻后答道。
    “未来征战三韩之地,尚需一大批奴役开拓辽东至三韩的驰道,于三韩沿海建立港口和船坊。”
    “主公,辽东太守公孙度,如今北连辽东、辽西两部鲜卑,北面扶余、东北面高句丽,再与三韩联盟,其势不小。”
    “袁谭、袁熙,如今已退守右北平,主公,此前吾军得袁熙求援,他愿献出全部身家,包括无极甄氏的全部家资,那无极甄氏此前于中山之地,乃北地士族豪富之家,积累钱财无数。”
    “吾已将今科武试的将校全部充入汝之军中,汝此番北上战船大小一千五百艘,水师携陆战之兵,足四万五千之众,汝以为,当如何为战?”
    蒋钦抱拳一辑,“还请主公下令,吾青州水师愿出海横击辽东,一举接收袁熙治下右北平郡,此外,再与周泰、朱治所部自耶罗岛出兵,攻打辽东公孙度。”
    “吾已命袁熙集结辽东战马,再命陈宫高顺率军为后援,先后征发五万江东精锐助战,此战,孤只欲攻取辽东,遏制曹操之兵。”
    蒋钦双眉微皱,“还请主公命青州臧霸将军、徐州张辽将军各部兵马于历城、彭城国一线驻扎,逼迫曹操不得调集中原之兵驰援北地之战。”
    刘奇一手抚须,“吾已命朱治率辽河水师沿海北上,自黄河入海口进入黄河,封锁黄河水道,倘若曹操调集中原之兵北上,孤便命朱治切断曹操所部南北联络,再汇聚江东之兵,提前北伐便是。”
    “不过料想,他曹操连夺冀州、幽州之地,想来一口吞下这些州郡,亦需治理,不敢与吾军死战,他在右北平外,只命夏侯惇、于禁、乐进等将统军五万征讨,袁熙军不过万余,不过若是加上吾军驰援之兵,当可守住右北平。”
    刘奇从甲板上走回船舱内,在淌亮的烛火照耀下,他指着桌面上铺开的地图,“公孙度以其女嫁与夫馀王尉仇台,其族二三十万之民,可其国与沃沮、东濊交好,若吾军与辽东公孙度为战,怕是夫馀王尉仇台必定会出兵,此外,为唇亡齿寒,三韩因此前吾军攻占耶罗国之事,亦会出兵。”
    蒋钦微微颔首,“主公,公孙度此人野心勃勃,自称辽东王,西征乌桓之后,声威大震,其部精锐效仿公孙瓒白马义从,骑兵足有两万之众,麾下招募的散兵游勇亦有三万多步卒,其势于辽东不弱,可他此前攻打过高句丽,高句丽王伯固忌惮其人,不敢与之为战,公孙度征讨富山贼时,其人亦曾派兵相助。”
    “但臣以为,大可遣使高句丽,扶持高句丽王伯固一统三韩半岛,命其牵制三韩之兵。”
    刘奇一手抚须,“若与公孙度开战,此前吾军与其一直商贸往来,去岁一载之内,便得马匹不下三千,若是主动挑衅,是为不义,可吾东吴若与高句丽结盟,那他们攻打高句丽之时,吾军便可以驰援高句丽之名出兵进占辽东。”
    “可主公,吾军当务之急是守住右北平郡,不让曹军继续北进。”
    “只靠袁熙、袁谭之溃卒,只怕难以抵挡,此外,主公此来又命武试之后那些年轻将校投身行伍之中,他们各自指挥数千之兵,虽有陆逊统军,怕也很难抵挡曹操麾下一众名将。”
    刘奇一手抚须,“公奕啊,汝可莫要小觑孤那武试,汝可知,今科武试前三甲为何人乎?”
    蒋钦略微思忖,“听闻头名状元乃是夷郡太守凌操之子,而榜眼乃是寻阳营副将、护羌中郎将丁正之子,而第三名探花则是庐江营主将、新任辽东副都督吕岱之子。”
    “此三人之中,勇武以吕岱稍逊,但论统军作战,他三人比输于人前,更何况,孤将陆伯言从西凉调回,命其攻掠辽东,便是信重其能,他此战,必能建功。”
    蒋钦将信将疑,只得是下去调度水师,将刘奇送至耶罗岛之后,他也要出兵北上了。

第四百六十五章 丁奉初战
    辽东沿海,内海的潮汐略微欺负,数百艘战船之上,几面大旗迎风招展。
    “承渊,听闻陆都督乃是首科探花出身,未曾想他二载之后,便可指挥数万大军攻掠一州之地,为一军统帅。”身材略微俊朗的武将身上穿着玄色的甲胄,他按着腰间宝剑,看着前方黑漆漆地大海,一脸复杂。
    “陆都督入仕之后便任将军府参军,随后追随蒯司马入益州作战,多有建功,于西凉之役,更是统领一军,生擒敌将庞柔、马休,后因功被擢拔为一郡太守。如今六部新建,他回返建业之后,便被吴王授兵部郎中,加平北将军,代辽东都督,统领吾军跨海征讨辽东,乃是战功升迁,吾东吴军中,当无人能有非议。”
    “怕是太过年少。”
    “这倒也是,立功,吾三人皆是军中大将之后,如今各领一营数千兵马,怕是也为不少人诟病。”
    “怕他们非议作甚?吾等任校尉,统帅一营,乃是吴王授命,吾等乃吴王门生,放眼整个东吴,孰人敢非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