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策-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伯宁之言,莫非此战,乃是陈宫定计?”
“自是如此。”满宠一脸担忧,“仲德率军镇守青州沿河之地,东有袁谭,北有袁绍,怕是难以防范南面之地,淮河沿岸,吾等分兵把守,亦分身乏术,怕是徐州此番,必是难守。”
很抱歉,之前本章出现重复段落,不会影响订阅币,已删除,多谢指出!!!
第两百八十一章 以战养战
“沙沙沙”晚春的雨,来得很急,顺着屋檐串成线,落在街道上,落在窗边。
徐庶正坐在寿春的扬州司马府内,一言不发。
“报……禀报司马,沿河哨卒快马来报,史涣已率军撤回汝阴大营。”
徐庶摆了摆手,传令兵顺势下去。
“报……禀报司马,君理将军来报,已率战船抵达琅琊国海岸线。”
徐庶双眉微皱,“自海上呈报,须得自海西出海之际便呈送战报,便是四百里加急,亦需一日一夜,看来如今君理将军所部水师,必已攻下琅琊国数县。”
他猛地伸手将案上书信递给身侧的文吏,“传令公台,命其率军坐镇下邳,命臧霸率军攻取彭城国,命张辽即可率军北上,先取东海郡。”
“喏。”
徐庶扫了一眼帐前的尤突,“汝即刻随本军师赶往前线大营,吾军既要攻取徐州,那么,汝阴大营的兵马,须让他们全线紧迫。”
言罢,徐庶从岸上拿起一封书信,“吴卫可有子扬先生回信?”
“回禀司马,三日前有过一封书信,算算时候,子扬先生当已抵达新野。”
“善。”
“军师,吾军若联刘玄德,此人会依附吾等否?”
徐庶一手抚须,看了一眼身侧的小吏,“以汝之见,当如何?”
“刘玄德此人,非久居人下之辈,只怕是养虎为患,况且他如今又和孙刘结盟,怕是……”
徐庶微微摇头,“他如今恶了曹操,若是再恶吾江东,天下之大,当再无他立足之地尔。”
在小吏似懂非懂间,徐庶已迈步走出府外,他翻身落座于马背上,一手拉着缰绳,回望着府内。
“如今江东也不缺粮,一载后,淮南亦能靠新辟耕田自足,只是,南迁数十万百姓,须得供养,无力供粮他处。”
“驾”徐庶策马在前,马背上挂着长剑,他身后跟着十余名乘骑着战马的军士,踏着夜里的雨水搅烂的稀泥,往北而行。
与此同时,远在比阳县城之内,亦是细雨绵绵。
“啪”张飞将酒坛放到案上,看着外边的雨水,满脸不悦,“二位兄长率军屯驻新野,俺却要拒那李通小贼,驻守比阳,此人不过区区无名之辈,依俺看来,一矛下去捅几个窟窿也就了事,为何还要放任他区区三千兵马屯驻阴陵,在俺面前耀武扬威。”
“三将军所言甚是。”
“以三将军之勇,那李通必不敢轻视,不过三将军也不能妄动,吾等受主公重托,须得守住此南阳东南门户。”
张飞满脸戾气地瞪了一眼身侧二将,“莫非本将军行事,还需向汝二人汇报不成?”
二人吓得浑身一颤,立即匍匐在地,“不敢,不敢。”
“报……禀报将军……”正在此时,一名穿着蓑衣的军士自屋外而来,于门前便单膝下跪,不敢将雨水带入堂内。
“禀报将军,县衙外有人求见。”
“何人?”张飞面色一惊,伸手直接将酒坛藏到案下。
“扬州长史刘子扬。”
“刘晔?他来作甚?”张飞抓耳挠腮,想了想,伸手一指,“快,将他请进来。”
“喏。”
不多时,门外脚步声响起,戴着小冠的刘晔迈步入内,朝着张飞恭敬一辑,“扬州长史刘晔,拜见三将军。”
“长史不必多礼。”张飞起身,抬手还了一辑,按官位,他应在刘晔之下。
“不知长史此来,可有要事?”
刘晔朝着张飞再次一辑,“却是送皇叔一州之地尔。”
张飞微微一愣,随即面色一喜,“此话何解?”
“吴侯已发兵十万,渡淮河北伐曹操,如今大军已先克下邳、洨县等地,吾军势如破竹,半月之内,便能收复徐州六郡。”
“那与吾兄长何干?”张飞也不傻,你们打得热闹,攻下曹操城池,他们又能捞得到什么好处?
“吴侯有意与皇叔结盟,按天子诏令,兵分两路,共讨豫州各地,以皇叔帐下之精兵强将,击破阴陵李通,当不在话下,到时,有吾江东军牵制淮北一线的曹军,皇叔当可率军长驱直入,直取许昌,迎回天子,做那匡扶大汉头功之臣。”
张飞顿时猛地拍案,“甚好。”
言罢,他又恢复了冷静,“此时还须得知会吾家兄长才是。”
“吾此行愿往新野,将吴侯亲笔书信交与皇叔,不过,此行带来钱粮甲胄,还请三将军接下。”
张飞闻言,双眼一亮,“竟有钱粮甲胄?”
“钱只三十万,粮草万石,上等战甲一千具,兵刃无数。”
张飞上前重重拍了拍刘晔的肩膀,“吴侯当真仁义。”说完,他抱拳朝着刘晔一辑,“俺待兄长谢过了。”
言罢,张飞拉着刘晔走出堂外,“这外边还在下雨,道路湿滑难行,吾即可命人为长史备下车驾,送长史前往新野。”
“如此,便多谢三将军了。”
“哈哈,此乃分内之事尔。”
两人一番寒暄,刘晔便命人留下甲胄粮草,跟随着张飞派出的亲卫赶往新野。
张飞看着车驾消失在雨幕之中,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
他摩拳擦掌,眺望着东边,“豫州之地啊,爷爷刚从许昌被曹阿瞒那个狗贼撵到南阳,又被刘表那厮欺辱,不肯给粮草甲胄,最新招募军士,大多都还穿着皮甲作战,幸得江东……”
张飞瞳孔微微收缩,一拳砸在墙上,“也不知那刘奇好侄儿此番究竟作何打算,不攻刘表老儿反倒攻打曹操,莫非这人不怕曹阿瞒那厮气炸了,非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到时,反倒让袁本初那厮捡了便宜。”
他回望着新野所在,“若是兄长答应出兵,怕是孙仲谋那里,必定不会应允,他孙氏一族,和江东可是有血海深仇。”
张飞起身走入堂内,拿起酒坛,大口大口灌入嘴里,“传令下去,将甲胄、兵器分发各营,整顿兵马,准备作战。”
“喏。”两人亲卫对视一眼,悄无声息地走出堂外。
“阿达,这三将军喝酒之后,脾气甚是暴躁,方才吾还以为,定要挨几下鞭子。”
“阿疆噤声,莫要让三将军听到,否则,汝吾可要吃些大苦头。”
“是极是极。”
第两百八十二章 刘晔说玄德
四月下旬,这一日,刘备正在田地里劳作,新野小城,百废待兴,自他接管以来,不辞辛劳,多番治理,方才有所改色。
马车行至田地里,刘晔掀开帘子,走下马车,一眼便看到了田里的刘备。
他耐着性子,等着刘备将田地里的幼苗给栽种好,方才在刘备回眸之际,朝他恭敬一辑,“扬州长史刘晔,拜见皇叔。”
“贤侄何来?”刘备不是第一次见到刘晔,也不托大,直接以同宗亲近之意唤道。
“自是来做说客。”
“说客?”刘备微微一惊,随即失声笑道:“吾为曹贼所败,侥幸得刘荆州收留,方才苟延残喘,焉能为吴侯臂助?”
旋即,刘晔将此行目的和携带的甲胄兵械、粮草之事告知刘备。
刘备不顾浑身泥泞,朝他恭敬一辑,“请代备多谢吴侯再次援助,昔日广陵之时,吴侯便以德报怨,资助备大量军械,未曾想,如今又赠予备不少粮草军械,当真雪中送炭矣。”
“不过……”刘备带着刘晔徒步行至城门内,指了指一侧的军营,“吾军中多有新卒,旧部在许昌拼杀时,大多为虎豹骑所杀,如今兵马不堪大用,若是吴侯一年半载之后再攻淮北之地,吾当可助拳,如今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刘晔未曾想刘备拒绝得这般果断,当即环视一眼左右,“不知皇叔可否借一步说话?”
刘备下意识点头,便领着刘晔行至关羽帐内。
“刘长史”
“关将军”
二人抬手一辑,算是见过。
“云长,汝去守住帐外。”刘备吩咐道。
“喏。”关羽快步行至帐外,背对着帐内,持刀而立。
“不知贤侄所讲何事?”
刘晔一手抚须,“皇叔可知不日之前,孔少府入江东传天子诏书之事?”
“此事还未曾恭贺吴侯晋位骠骑将军。”刘备当即笑道。
刘晔双眼灼灼地逼视着刘备,“孔少府此来,携明诏,但夜里,却传与吴侯另一道天子诏令。”
刘备颔首的目光闪过一道精光,抬起头来之际,脸上已有几分惊色,“竟有此事?”
“皇叔,昔日汝在许昌之际,天子加封汝为左将军,不知那董车骑、种校尉等人,可知汝之事?”
刘备眼中一动,“子扬莫要讹吾,吾与此几人有何事?”
“自是衣带诏。”刘晔从怀中取出一卷绢帛,面朝着刘备展开,“左将军刘备接旨。”
刘备面色一变,他看着刘晔手上的绢帛,目光闪烁几下,便听到刘晔再次出声,“皇叔,此乃天子亲手所书之诏令,莫非,汝不愿从之?”
“臣刘备接旨。”刘备牙齿轻咬,只得跪地膜拜,行大礼。
刘晔肃穆开口,前段,刘备听在耳中,暗暗心惊,这和他得到的衣带诏内容,几乎如出一辙。
后半段,却有了变化,“今曹贼与袁绍自相攻杀,汝等汉室忠臣,当共同起兵,效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匡扶汉室,皆仰仗列为爱卿之功劳……事成之后,朕当不啬重赏之。”
“皇叔,此乃吾江东临摹的一份绢布,衣带诏在孔少府留下的衣衫上,被藏于府内。”
刘备起身,接过绢帛,仔细打量一番,“字迹却是天子亲笔,想来,断不会有错。不过,吴侯既有天子诏书,为何却将诏书藏于府内?”
刘晔笑道:“吾来之时尚在府中好生安放,不敢懈怠,如今怕已呈送前线,交由军师,为出兵北伐誓词。”
刘备欣然颔首,“既是天子诏书,吾这便下令召集兵马,准备出兵许昌。”
“将军莫急,汝与刘荆州、孙仲谋携手抗曹,今日伐曹,不若与孙氏联手。”
刘备双眉微皱,“孙氏与汝江东有隙,此事只怕……”
刘晔面色大怒,“吾等皆是大汉臣子,便是私下有所间隙,又能如何?今日出兵北伐曹贼,攻许昌,迎天子,乃吾等汉臣之本份,他孙仲谋若不愿,那便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刘备坦然笑道:“正当如此。”
是夜,刘备召集简雍、孙乾、关羽、陈到等人议事。
“兄长,那刘子扬还未离去吗?”关羽忍不住皱眉,他白日在帐外也听到了二人的议论,明白此中细节。
刘备微微颔首,“此人将留在吾军中,随军攻打驻守阴陵的李通。”
简雍一手抚须,“主公,吾军兵卒五千余人,两千余众老卒和三百精骑驻守新野,三将军所在,两千马步军俱是新卒,此战,不若让三将军率军拖住李通,吾等过吴房,直奔平舆,攻下汝南治所之后,当可前后夹击,共击李通。”
孙乾微微颔首,“主公,吾以为宪和之言有理,如今汝南太守满宠率军驰援汝阴,此刻正是吾等夺取汝南天赐良机。”
“汝南地势平坦,非久守之地,吾等即便攻下此城,怕也难守。”刘备皱眉道。
简雍与孙乾对视一眼,小心翼翼地出声道:“不知那吴侯来信,可有提及攻下许昌之后,吾等该如何分割?”
刘备略微皱眉,“自是吾取豫州,诸郡,他吴侯刘奇,只要徐州、沛国之地。”
孙乾朝着刘备起身一辑,“臣下愿前往宛城,请孙权出兵,与吾军攻取兖、豫二州之地。”
刘备双眉紧锁,“孙权与刘奇有杀兄之仇,亦有夺城之恨,焉能随吾等出兵?”
“官渡大战正酣,曹操不敢撤兵回援,当是吾等起兵之良机,孙权虽不肯出兵,那周瑜必会出兵。”
“这是为何?”刘备又问。
“倘若孙氏欲报昔日之仇,便须得攻城陷地,壮大势力,否则,他们坐视江东势大,焉能再与刘奇争雄,若刘奇问鼎中原,孙氏一族必为其所灭。周瑜亦是有野心之辈,必不会甘愿困守一地。”
刘备一拍身前的长案,“如此,那便有劳公祐。”
“臣下先行告退。”
随即,刘备看了一眼关羽,“二弟,汝且点齐兵马,吾等即可出兵,另外,传书翼德,以翼德所部为先锋,佯攻阴陵。”
“喏。”关羽起身,面色略微潮红,他总算是等到这一刻了。
第两百八十三章 李通败走
这一日,淮河渡上,人影幢幢,只是一上午,徐庶抵达沿河大营之后,便已是下令两万大军,先后沿着河道十余座浮桥尝试登陆北岸。
此外,不少小舟也在河中时刻泛动,距离北岸较远,但时时刻刻都有着骑卒跟随监视。
“吾军伤亡如何?”满宠立于岸上几百米外的一处高坡,满脸凝重。
“沿河十余处浮桥,无士卒伤亡,倒是白日里徐庶命百余艘轻舟,以弓弩抢岸,射杀吾军一百四十余名士卒。”
满宠满脸凝重,“洨县潘璋,可有异动?”
“已派出大量探马监视,未尝得报。”
“太守大人,是否调度汝南各县兵马?”
满宠微微摇头,“不可,李通镇守阴陵,可拒刘备、孙权,若是轻易调动,汝南唯恐有失。”
满宠一手按着腰间长剑,翻身上马,拉住缰绳调转马头,沿着河岸奔去,“随吾巡视河岸,传令众军,不可懈怠,胆敢疏忽者,斩。”
满宠亲自督战后,徐庶又命沿河的商船下水,带着投石车和床弩,继续对岸边哨塔、烽火台驻守曹军发起进攻。
随后,满宠便命民夫运来投石车和床弩,进行还击。
直到天黑,一日过去,双方各自点查伤亡,都折损了数百人。
“报……禀报太守大人,许昌密报。”
“呈上来。”
“喏。”
大帐内,满宠满脸阴云密布,猛地将手中密信拍在案上,“刘备匹夫,丞相待他不薄,他竟敢起兵北伐。”
“莫非,是刘备起兵攻打汝南?”闻言,陈珪面色大变。
满宠满脸忧急,“刘备以张飞为先锋,起兵三千,已于日前起兵,如今,只怕早已至阴陵城下。”
“吾等是否回援?”史涣忍不住问道。
“若是吾军擅自调动,今日夜里,徐庶必起兵攻打北岸。”满宠满脸忌惮地看了一眼帐外,河的对岸便是徐庶大营,淮南之地,集结了江东三万大军,兵力多过他们,他们若再主动分兵,怕会因小失大。
“那又该如何是好?”
“汝阳尚有张绣三千精骑,当可迎战刘备。”满宠沉声道。
“三千精骑?不过是一人单骑的一支新军而已,去岁至今,训练不过半载,焉能为战?”陈珪有些担忧地进言道。
“吾北地儿郎,天生便是马背上的猛士,半载之训,当可成军,以张绣之能,当可击破刘备。”
帐内一众文武思量一二,亦别无他法,只能目视着满宠提笔给张绣下令。
夜里,快马送走命令之后,满宠松了口气,下令十几队军士继续巡逻,方才遣散众将。
他脱衣睡下,大概丑时时分,他被帐外的军士叫醒。
“发生何事?”满宠揉着眼眶,迷糊不清地问道。
“禀报太守大人,阴陵失守,李通将军为张飞所败,退守平舆。”
“什么?”满宠面色大变,猛地惊醒,他快步行至帐前,“将士伤亡如何?”
“李将军所部俱是新卒,逃至平舆之时,只剩几百残部。”
“快,立即快马催促张绣进兵,必要坚守平舆,不得有失。”
“喏。
满宠待传令兵走后,在帐内来回踱步,“淮河北岸失守,吾等花费半年苦功修建烽火台、哨塔必为江东军拆毁,沛国、汝南之地,更会被江东军攻下不少郡县,不过还在,这北岸的十余县去岁便为江东军南迁其明,方圆百里,无人驻守。”
“如此……”满宠将心一横,他知汝南之重,昔日袁术胆敢篡位称帝,便因其坐掌淮南、汝南、陈国、广陵等地,势力强大,而汝南一郡之地,虽早年为黄巾之乱搞得民不聊生,但如今亦是豫州治下最大一郡,若是失守,自家曹丞相的势力将缩水十分之一。
与其相比,这淮河天险,怕是也只能舍弃了。
满宠落到案上,提笔书写两封密信,召来两名亲卫,“汝向许昌传报,汝向官渡前线传报。”
“喏。”
待他们走后,满宠沉吟顷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徐元直,若是汝只想拖住某,让刘备作乱,怕是会让你江东得不偿失,刘备这厮,敢反丞相,他日必会与汝江东恩断义绝,他,绝非久居人下之辈。”
满宠手心几乎能够捏出汗来,他担忧的不是汝南的局势,以张绣、李通之能,刘备兵少,大可阻之。
可宛城孙权,为何没有出兵?
满宠心知,周瑜一人,威胁便在刘备之上,若是周瑜统兵出击,汝南北部诸县,必定难守,到时,许昌危矣,曹丞相的基业,也危矣。
“吾,还能撑过几日,希冀丞相和尚书令,能尽快回信罢。”满宠坐落到塌边,无力倒下,双眼无神地仰望着帐顶,他心思很沉重,自古征战,无论强秦也好,强汉也罢,两面作战之时,必是岌岌可危之际。
与此同时,对岸的大营之内,徐庶亦是未睡。
隔河两岸的大营,几乎同时得到回信。
“禀报司马,张飞领军击溃李通所部,李通败逃至平舆。”
徐庶脸上露出几分喜色,“关张二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区区李通,据守小城,被其偷袭,焉能不败。”
说着,他瞧了一眼北边,“徐州可有战报?”
“吴卫得报,四日前,孙康将军已纠集泰山旧部,汇聚于青、徐二州交界处。”
徐庶闻言大喜,“如此,吾军以顺势沿海登陆,两面夹击,当可轻取徐州尔。”
“军师,吾军既取徐州,可得防范青州袁谭。”徐盛忍不住出声道。
“文向且宽心,主公早已向袁绍修书一封,愿与其联盟,共击曹操,吾军只取徐州,对他青州,当秋毫无犯。”
徐盛双眉微皱,“袁本初,此人可信否?”
“世人皆以为袁绍此人不如曹操,实则,此二人之中,袁绍更为守信。”
徐盛微微颔首,“如此便好。”
“文向,明日汝亲自统军,于水面压迫对岸。”
“喏。”徐盛朗声应下,他也知晓,这已是两军隔淮河攻守的第三日,他江东军若再无大将出面,对岸曹营,必会生疑。
第两百八十四章 孙权出兵
两日前,周瑜于城外大营接到一封密信。
“公瑾,城外细作传报何事?”鲁肃立于身侧,看周瑜愁眉不展,忍不住出声询问。
“自是江东军出兵北伐,一路以陈宫、张辽、臧霸等将为统帅,高歌猛进,连破下邳、斩杀徐州刺史车胄,一路以徐庶、吕岱、潘璋、徐盛等将为统帅,于淮河岸边,与那汝南太守满宠,沛国相陈珪已斗了数阵,此等大事,吾家探子却是来报晚了。”周瑜落座到案后,给自己倒了一碗茶水。
鲁肃一手抚须,“不晚,十几日前便有细作汇报淮南、徐州之地有大批江东军集结,只是吾军因刘表求援,不得不过多关注南郡、章陵战事。”
“子敬以为,当如何是好?”
“坐山观虎斗,吾军兵马不过数千,兵卒虽历经许昌之战,但与曹操、刘奇、刘表等百战悍卒之师匹敌,俱会落入下乘,此刻进取任意一地,俱是千难万难。”
“哈哈……子敬啊。”周瑜笑着指了指鲁肃,“汝还是这般谨慎小心,步步为营。”
鲁肃一脸惆怅,“公瑾,吾等不比跟随先主创业之年,如今得半郡之地苟延残喘,已是幸甚,焉能冒险。”
周瑜面色一拉,“子敬这话却是说差了。吾等若不思进取,待曹操击败袁绍,或等袁绍灭了曹操之时,吾等夹于荆州曹袁之间,该当如何是好?”
“依吾愚见,曹袁任何一人得胜,都无力南下出兵南阳。”
周瑜眼前一亮,“这话何意?”
“且不说如今刘奇已派兵长驱直入,大有收取徐州六郡之意,曹操若胜,必过河收复河北之地,然袁绍若败,其坐掌四州之地,麾下不乏良将谋臣,其三子分封于幽州、冀州、青州,若其败亡,曹操若趁胜追击,必为三人合而击之,若曹操欲分化此三人,当静待三人争权夺利,不能沉声进兵,如此,以其疲师,以其缺粮之兵,无力南下尔。”
鲁肃顿了顿,再次开口:“若是袁绍取胜,当令其三子,自河北几路进兵,同取兖州、徐州、豫州、司隶等地,然青州当为刘奇觊觎,中原亦是他眼中肥肉,若袁绍南下,两家必起刀兵之争尔,到时,吾等亦能分一杯羹。”
周瑜当即大笑,“子敬之言,正合吾意,不过,曹操无力分兵把守各州,命满宠屯兵于淮河沿岸,坚守汝阴大营,汝以为他是何意?”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