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东一方)-第3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曾国藩眼中,慈禧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罪人。
慈禧回答道:“不曾短衣少食!”
曾国藩疾言厉色道:“既如此,为何丧心病狂的谋害大总统?”
“哈哈哈……”
慈禧连连大笑,声音凄凉,朗声喝斥道:“李振霸占的是爱新觉罗的江山,篡夺了天下,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逆贼。这样的狗贼,人人得而诛之。李振表面上的确不曾亏待我们母子,但处处监视我们母子的行动,没有任何的自由。不仅如此,还有韩来玉那个狗东西一直盯着哀家的一举一动。李振狗贼,哀家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此贼不死,我心不甘。”
“最毒妇人心,该杀!”
曾国藩话锋一转,冷声说道:“咸丰爷病死,是奕䜣篡位。”
“奕䜣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慈禧哼了声,一副鄙夷的模样。
曾国藩继续说道:“对,奕䜣是满人,但大总统扶持小皇帝继位,和奕䜣对抗,然后以一己之力灭掉奕䜣,重建天下秩序,这是大无私大功德。”
“大总统主政期间,铲除贪官,驱逐来犯的洋人,开疆拓土,受百姓拥戴;反观满清的皇帝,道光皇帝时期,限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赔款,百姓民不聊生。咸丰爷登基,政府遭到洋人攻打,敢怒不敢言,都畏畏缩缩,以至于太平军造反。
“除此外,咸丰爷沉迷女色,不顾百姓生死,这样的皇帝有什么用呢?”
“大总统开国是顺天应人,这几日,大总统被炸死的假消息传遍了北京城,无数的百姓痛哭悲恸,可见大总统受百姓的拥戴。满清皇帝呢?哪一个百姓关心皇帝的生死?哪一个百姓关心咸丰的生死,都恨不得咸丰早死。”
“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满清皇帝漠视百姓生死,而官员只知道谋财谋官,这样的政府没有人拥戴。大总统立国并非为了一己私欲,他没有做皇帝,此德堪比三皇五帝,堪比尧、舜先贤。”
曾国藩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话,让慈禧脸色大变。
慈禧深吸口气,好半响才平静下来,然后大声骂道:“百姓的生死和哀家有什么关系?哀家只想报仇,只要杀死李振。”
石达开沉声说道:“丧心病狂!”
慈禧冷声骂道:“李振的走狗,来吧,要杀要剐,哀家何惧之有?”
她昂着头,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黄士海眸光中闪烁着杀意,冷冷说道:“总理,这女人已经无可救药,杀了吧。她旁边的慈安太后以及咸丰唯一的儿子也必须要处死,以绝后患。”
慈禧怒了,大声道:“事情是我做的,和其他人无关。”
曾国藩面带不忍之色,陷入犹豫中。
韩来玉跑了进来,扑通一声跪下,大声说道:“总理,杀慈禧可以,杀慈安可以,但求您放过小皇帝一命。他是无辜的,他还小啊,而且他是咸丰爷唯一的血脉啊!”
慈禧看了眼韩来玉,眼中有惊讶。
忽然,她明白了,眼前这个奴才是忠于咸丰的,一直保护小皇帝。
石达开插嘴道:“依我之见,该杀!”
赵烈文接着说道:“我赞同石副总理的意见,必须杀。不杀掉,总会有帝党还怀着希望,还想颠覆国家。为了以防后患,必须处死。”
韩来玉大声道:“赵院长,不会的,不会的。”
赵烈文道:“韩先生,孩子还小,不懂事可以控制,但长大了能保证他不受人煽动么?”
韩来玉哑然,不知该怎么说。
慈禧苦丧着脸,眼中有绝望,大声说道:“狗贼,你们一群狗贼,你们都是先帝的臣子,但一个个都想着杀死先帝的子嗣,你们这些狗贼,不得好死。”
她声音凄厉苍凉,透着无尽的无奈。
第1225章 石达开先斩后奏
黄士海沉声道:“不管怎么骂,都得死!”
慈禧见状,忽然扮成一副可怜模样,哽咽着说道:“我死可以,让我干什么都行?只要饶了我的孩儿,饶了姐姐一命。他们都是无辜的,求求你们了。”
硬的不行,慈禧只能来软的。
多说说,或许还有机会。
曾国藩见到慈禧可怜的模样,更是犹豫。虽说曾国藩效忠李振,但涉及咸丰唯一的子嗣,曾国藩有些下不去手,毕竟他也曾经效忠咸丰。此时,便动了恻隐之心。曾国藩看向赵烈文、石达开等人,试探着说道:“叶赫那拉可以杀,孩子可否饶过一命?”
“不行,必须杀!”
黄士海开口,眼中杀意腾腾。
赵烈文点头说道:“总理,这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不能心软啊!”
韩来玉见曾国藩心软,看到了希望,插嘴说道:“孩子不会有任何影响的,他还小,记不住事,只要让他离开北京,一辈子隐姓埋名,不会给大总统造成影响的,不会报仇的。”
石达开摇摇头,沉声说道:“总理,我知道你心善,但这是政治,这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不能携带丝毫的私人情感。”
院子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士兵快速走进来,大声禀报道:“总理,大总统乘坐火车已经进入北京境内。半个小时后,大总统乘坐的火车将会抵达。”
“大总统回来了!”
石达开皱眉,目光落在慈禧身上。
韩来玉更是大喜,欢喜的说道:“大总统当初答应了我,不杀咸丰爷的子嗣。总理,大总统不会杀死小皇帝的,求您饶了孩子一命,他是无辜的。”
刷!
石达开脸色大变,黄士海也是如此。
曾国藩说道:“既如此……”
石达开直接打断,悍然说道:“总理,大总统受咸丰爷器重,因此有他的考虑。我们作为大总统的下属,应该为大总统分忧。慈禧、慈安以及小皇帝已经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已经危及国家的稳定,这样的人必须死。若是谋害大总统的事没有发生,不会有人在意小皇帝,但既然发生了,就该有人承担后果。慈禧必须死,慈安和小皇帝也必须死。我们是大总统的下属,要为大总统考虑,要为国家考虑,若是顾及私人的情感,如何报答大总统的知遇之恩呢?必须先斩后奏!”
“石达开,你的心是铁石做的吗?孩子不到六岁啊!”
韩来玉眼中含泪,大声嘶吼。
他所求不多,只希望保住小皇帝的性命。
仅仅是这一个要求,都得不到保证。
石达开不为所动,眼神森冷,继续说道:“韩先生,你的想法我能明白,也能理解你想要报答咸丰的器重。可是,小皇帝的身份不同,现在的他年纪小,少不更事,但长大后只要有人稍微煽动,很可能会出现再一次伏杀大总统的事情。这种事绝不允许发生第二次,你应该知道若是这一次大总统被杀,后果会是什么?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应该有割舍,应该有选择。在大总统和咸丰子嗣之间,必须选择一个。”
“哇啊啊!!!”
韩来玉瘫软在地上,大声痛哭,老泪横流。他盯着慈禧,眼中恨意浓浓,大声骂道:“蠢女人,都是你,都你是造成的。当初就劝了你,让你安安分分的过日子,保全咸丰爷的子嗣。可是你不听,现在好了吧,这个结果你高兴了吧。”
他状若癫狂,心中无比悲痛。
慈禧眼中有痛苦,后悔了。
石达开冷着脸,沉声说道:“总理,现在不能心软,下令吧。”
曾国藩轻叹了口气,说道:“黄军长,交给你了。”
说完后,曾国藩转身离开。
赵烈文、石达开紧跟在后面相继离开,韩来玉留下来,眼看着黄四海命令士兵士兵杀死了慈禧和慈安,连不到六岁的小皇帝也杀死。他呆呆的站在院子中,看着黄士海离开,又看着一个个士兵离开,许久后才醒过来,失落的收敛了慈禧、慈安和小皇帝的尸身。
这一刻,满清彻底烟消云散。
……
北京,火车站。
曾国藩、赵烈文等人赶到了此处,为的是迎接李振。
当火车哐切哐切的声音传来,所有人精神一振。李振从美国回来,却又去了香港,已经近两年时间没有回北京。对李振放任他们主持国事,曾国藩、赵烈文等人都非常感慨,古来之君能如此信任下属的,李振绝对是极少数的。
每一个迎接李振的人,都激动无比。
呜呜!!!
鸣笛声响起,火车停下。
李振、刘锦棠、黄强等人下车,曾国藩等人立即迎了上去。李振一一和迎接的人握手,最后发现来的人中少了些人,朗声问道:“伯涵兄,我记得季高兄早就带着从美国邀请的教授学者回国,怎么这次没见到季高兄呢?”
曾国藩微微一笑,说道:“大总统有所不知,左宗棠回国后,一门心思建立学校,其余的事情几乎没搭理。这一次迎接您,他还在学校忙,正和从美国来的斯科特搞学校的事情。”
“教育是头等大事,能沉下心来做事,这是好事。”
李振朗声大笑,摆手道:“走,回总统府。”
一行人出了火车站,乘坐马车直奔总统府而去。回到总统府后,李振让刘锦棠安置了戈巴德、兰克福、亚当斯、辣厄尔等一干人,又让芷兰、古丽娜等人带着孩子回房间,然后来到大厅中和曾国藩、赵烈文等四人议事。
“说说,北京的情况如何?”
李振微微一笑,他相信这一次的结果绝对是好的。
曾国藩点头回答道:“回禀大总统,北京的叛乱已经控制下来。这一次,抓捕了几乎所有心向帝党的人,军队和官场中属于帝党的人也全部抓出来,彻底的解决了后患。除此外,慈禧、慈安和小皇帝由我们四人商议,已经处决。”
李振眉头一挑,问道:“处死了慈禧、慈安和小皇帝?”
“为以绝后患,已经处死。”
曾国藩没有任何的犹豫,显得非常镇静。事情已经发生,他作为国家的总理,不可能推脱是石达开力主的,必须是集体的建议。
李振轻叹道:“也罢,杀了就杀了,厚葬!”
曾国藩点头说道:“韩先生收敛慈禧、慈安和小皇帝尸身,不会差。”
“报!!”
几人交谈时,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跑进来。
士兵朝李振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来到黄士海的身边,低声说几句话。顷刻间,黄士海脸色大变,眼中有不可思议的神色。他摆手让士兵离开,然后严肃的说道:“大总统,刚接到北面传回的消息,蒙古军队南下,正朝北京杀来。”
【第十一卷 驰骋草原】
第1226章 视察学校
李振听了黄士海的话,心中疑窦丛生,皱眉说道:“我们没有招惹蒙古军队,怎么北边的蒙古人南下呢?并且,蒙古人的军队悄无声息逼近北京才被发现,绝对是有人从中策应,否则蒙古军队不可能避开各省市的视线。”
曾国藩眼睛明亮,回答道:“大总统,我认为和慈禧有关。慈禧发动叛乱想重建满清,若是仅靠潜伏在北京的力量远远不足,势必要借助外来的力量,蒙古军队就是慈禧的助力。可惜,蒙古军还没有抵达北京,而慈禧已经被杀。”
“你的意思是慈禧请了蒙古人南下。”
李振眉宇间闪过一抹阴霾,相信曾国藩的推断。
他心想,慈禧为了重建满清真是下足了本钱,而且让蒙古人南下并不容易,再加上请神容易送神难,来了可就不好离开。李振眸光森冷,吩咐道:“黄士海,由你调集第一军反击。军中的将领任由你挑选。既然蒙古人来了,就给狠狠的给他们一个教训,拿下蒙古。”
眸子中,一抹寒光乍现。
黄士海精神一振,眼中浮现出兴奋。
拿下蒙古!
这意味着他取得战功的机会来了,这是开疆拓土的不世功勋。黄士海眼珠子一转,顿时有了主意,笑吟吟的说道:“大总统,我只要刘锦棠旅长随我出征。其余的,一概不要”
李振点头说道:“调令由军部下发,去调集军队吧。”
“是!”
黄士海离开总统府,立即去调集士兵。
李振没把蒙古人的威胁放在心上,话锋一转,问道:“伯涵兄,说一说我离开的这两年时间国家的发展,这是头等大事。”
曾国藩颔首点头,把这两年的发展详细的讲述出来,包括乔致庸负责的财政也囊括在其中,涵盖了士、农、工、商等各个领域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讲清楚。此时此刻,曾国藩和石达开的脸上都洋溢着欣喜的神色,因为取得的成就是两人努力的结果。
李振听完后,忍不住夸赞道:“当初任命伯涵兄接任总理,由石达开接任副总理,看来是相当正确的,你们没有令国家失望。”
曾国藩自谦道:“大总统谬赞了。”
石达开也自谦道:“我做得还不够,还需努力。”
李振话锋一转,看向赵烈文,问道:“赵院长,法院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提及法院,赵烈文眼中兴致高昂。
赵烈文点头说道:“法院的推行,一开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每一个省都有自我保护的想法,想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而我们要在每一个省建立省级的法院,还要在省里面的每一个市建立市级的法院。这样的构建意味着在每一个省安插了无数颗钉子,让每一个省的省长、市长如芒在背,遭到极大的抵制,一开始没能成功。”
李振颔首,心说的确是一个道理。他率军横扫全国,很多地方的官员都是望风归顺,以至于满清的官员变成中国的官员,国家一统,但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些官员,隐隐有诸侯的作风。
表面上承认李振,但暗地里却按照自己的一套治理地方。
法院的推行会直接加强对各省、各市的掌控,以至于各省各市的权利会遭到极大的削弱。这和李振修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一个道理,绵延的铁路横穿南北,奠定了李振对南北沿海各省的掌控力,增强了李振的实力,而法院的作用更大,遭遇的抵制也更大。
赵烈文面色平静,眼中却精光闪烁,继续说道:“当时的情况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省份表面上支持,但根本不执行,我们派去建立法院的官员也无功而返,鲜有成功的。我和曾国藩、石达开、左宗棠、黄士海几人商议后,把国家划分成几个片区对待,有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等等各片区。”
“譬如西南地区,一方面给四川、贵州等省份的省长下达死命令,必须接受法院派去建立省、市级法院的官员,并且必须要在短时间建立;另一方面,再有驻扎在西南军区的张之洞、曾国荃演练士兵,造成军队即将出兵的假象。”
“有了张之洞的配合,各省的官员吓得胆战心惊,都乖乖的配合,再不敢耍花样。我依葫芦画瓢,东北、东南等各地都一样,以军队为震慑,在全国建立了各级法院。到现在为止,法院已经是安插在各省市的一颗钉子,死死钉在各省市,成为掌控全国的重要手段。”
赵烈文唾沫横飞,显得很兴奋。
“做得好!”
李振抚掌称赞,也是无比兴奋。此举一出,李振对全国的掌控力又大幅度的提高。顿了顿,李振继续说道:“走,去看看季高兄,他可是大忙人啊!”
李振起身离开总统府,曾国藩、赵烈文等人陪同左右。
一行人出了府,直奔左宗棠所在的地方。
左宗棠建立的学校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郊区,不在市区,是单独划分出来的一处地方,占地面积上千亩。李振一行人来到学校门口,门前是一座雕刻得古朴厚实的大门,左边站着一名昂首挺胸的士兵,面容刚毅,给人一种铿锵男儿的感觉。
“请问,您找谁?”
李振一行人走来,站岗的士兵转过身抬手行礼。
这是一名新兵,不认识曾国藩、赵烈文等人,更别说认识已经近两年没在北京出现的李振。曾国藩微微一笑,摆手指着李振,介绍道:“这是大总统,刚回北京,现在来参观学校,看望学校的师生,请左宗棠出来迎接。”
“啊!!”
士兵惊讶出声,看向李振,眼中闪烁着崇敬之色。李振在普通士兵的心中,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这名士兵骤然看到李振,心中激动无比。
他忍不住多看了李振两眼,才一溜烟的转身跑回去禀报消息。
不一会儿,左宗棠穿着军装走出来。
他看到了李振,也是激动无比,一阵小跑过来。左宗棠行礼,李振抬手回了一格礼,然后笑吟吟的说道:“季高兄,短短时间竟然建立起一座如此庞大的学校,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
左宗棠摇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第1227章 中华军校
左宗棠摆手道:“大总统,请!”
李振点头,跟在左宗棠的后面进入学校。一行人来到学校的办公大楼,看到这一座大楼,李振忍不住赞叹。办公大楼是两层的建筑,中式风格,古色古香,朴实典雅。李振跟着左宗棠来到会议室中,众人宾主落座,李振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问道:“季高兄,斯科特和你一起的,怎么没见他?”
左宗棠回答道:“老先生正在给学生授课,我已经派人去通知。”
李振说道:“介绍一下学校的学科分布!”
左宗棠对学校非常熟悉,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学校的学生按照军队标准操练,早上起床出早操,然后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开始上课,晚上有出操训练,然后准时睡觉。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穿军服,不准其余的衣服在学校出现。学生们的课程很多,是仿照西点军校设立的,而且还增加了我们自己设计的战役指挥、军事思想、军事理论等等课程。”
“不错,不错,做得好!”
李振夸赞,笑吟吟的道:“现在的学生有多少?”
左宗棠略微思索,回答道:“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四百多学生。我和斯科特先生建立学校时定下了一个规矩,学校只精英路线,绝对不大幅度的招收学生。不管学生涌现的人数是多少,必须控制在一千人之内。不允许超过。”
“兵贵精不贵多,是这个道理。”
李振点点头,又问道:“老师的人数呢?”
左宗棠骄傲的回答道:“目前,学校老师的人数已经接近两百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的专家教授,是外国推移的将军,这些人很多是通过斯科特先生邀请的。除此外,还有一部分是慕名而来的。对老师的规模,学校没有严格的控制,只要是能力超群的老师,都可以进入学校。海纳百川方能成其大,学校必须以大胸怀办学,容纳各国的学者教授,才能撑起中国军事的脊梁。”
“说得好!”
李振忍不住夸赞,倍感欣慰。
左宗棠主持学校的事宜,的确是找对了人,但李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左宗棠一直处理学校的事情,国会那边呢?
按照李振当初组建国家的框架,总统、国会和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帮助,相互牵制。现如今,左宗棠一门心思处理学校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再有更多精力去处理国会的事情。李振脸色一沉,严肃的问道:“季高兄,你全力处理学校这边的事情,国会的事情谁负责呢?”
左宗棠早料到李振会询问,笑着回答道:“请大总统放心,国会由胡林翼主持。胡林翼长袖善舞,最擅长的就是梳理官员之间的关系,让他处理国会的事情是最合适的。”
“胡林翼?”
李振眉头一挑,对此人有印象。
在晚清的历史上,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是极为耀眼的,而胡林翼同样如此,只是胡林翼早逝,才名声不显。历史上,胡林翼能文善武,懂经济,擅理政,是一个复合型人才,和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李振的到来,改变了格局,也改变了胡林翼。
曾国藩插嘴道:“大总统,胡林翼的安排是我和石副总理讨论后一致决定的。在此之前,胡林翼担任湖南省的省长,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拥戴。因为胡林翼能力出众,所以把胡林翼调到北京来任职。恰巧这时候季高兄主动提出要辞去国会的职位,全身心的处理学校的事情。我考虑季高兄辞职的事情太重要,不敢决定,所以等您回来做决定。”
顿了顿了,曾国藩又道:“我暂时让胡林翼担任季高兄的副手,全权处理国会的事情。因此,季高兄才能全身心的在学校做事。现在您回来了,季高兄的事情请大总统处理。”
左宗棠朗声道:“大总统,请您批准我辞去国会的职务。”
李振仔细想了一会儿,道:“季高兄辞去国会的职务,我批准了。不过,既然季高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那就负责学校的事情,由季高兄担任学校的第一任校长。”
“多谢大总统!”
左宗棠笑意浓浓,心中充斥着欢喜。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对国家有贡献,无疑是最好的。
征战沙场,左宗棠也是极喜欢的。任何一个读书人都梦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国家已经统一,而治国又有曾国藩、石达开等人。不管是战争还是治国,都有人处在最重要的位置。左宗棠觉得难以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便把心思投入到学校上来。
左宗棠眼中露出一抹渴望,道:“大总统,请您帮一个忙。”
“什么忙?”李振问道。
左宗棠憨憨笑了笑,眼中闪烁着精明之色,说道:“学校建立至今,已经接近一年时间,但学校一直没有名字。当初我和斯科特以及来中国的专家建立学校后,老师们要求给学校取名字,但我想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