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军备岳将军以为如何?”
“和议,这便是大人回到大宋之后要做的事情,如果说是这样的话,请恕在下不敢苟同。”
“和议只是暂时之计,我们的目标是为了韬光养晦,如果说能够通过短时间内的和议,使得府库之中粮草充盈,军队兵强马壮,难道岳将军不觉得这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吗?”
“可以接受的事情?秦大人此言简直荒谬,拿我大宋之钱粮,送与那金国之贼寇,所用者,百姓之税赋也,届时必然苛捐杂税横行,加之官员贪墨,必使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匪类纵横,亡大宋者必秦大人也。
既然这样,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秦大人有如此想法,岳某万难苟同,请恕在下还有军务,就不和秦大人继续聊下去了。”
“好吧,既然你心意已决,那今日之事便做罢,只是到时候岳将军要军粮时,可不要怪老夫,毕竟老夫也不希望因为苛捐杂税,使得民不聊生,从而背负骂名。”
“你”岳飞指向了他。
“老夫先走一步,岳将军不用送了。”
看到秦桧离去的身影,岳飞直接对着桌子一拳就砸了下去,他的内力深厚,直接将这一张木头做的几案炸成了粉碎。
“官误国,竖子误国呀!可恨,可恨。”
秦桧和岳飞之间的第一次会面,以非常不友好的结局结束,同时秦桧也知道了,岳飞看来在历史上所有的想法和价值观都已经形成了,是自己很难去改变的,或许连他的悲剧以后都很难改变,自己之后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他虽说有一丝的迷茫,但是很快他就坚定了起来。
第四章 回归的议论
其实岳飞的想法也没有错,大宋范围内一年的粮食产量就很多,钱财也就那么多,不可能凭空的变出钱粮来。
如果之后在自己的力主下和金国人议和,就必然代表着年年岁贡,这岁贡用的都是大宋范围内的钱粮,钱粮出自府库,而府库中的钱粮又来自百姓,如果想要将这多出来的一部分岁贡给补上的话,要不然就是使得府库之中面临一定的亏空,要不然就是增加百姓的税收,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岳飞所担心的事情就是在税赋过多之后,容易引起百姓冷的反弹,之后遍地都是匪类,对于大宋来说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秦桧他的想法是,一定要大力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同时一定要加强对于北面金国的商业贸易,他自己大学的时候学的是金融,之后从事的也是跟贸易有关的行业,所以对于各种贸易战是非常熟悉的,他相信通过自己的手段,可以从金国得到比岁贡更多的东西。
既然岳飞跟自己意见不合,那还是先去海州,到时候再将自己的想法详细的跟张叔夜聊一聊,不知道张叔夜能不能够明白自己的想法。
因为和岳飞已经有些意见不和,所以一路上两人倒是没有任何的言语,不过秦桧也乐得清静,将之前普济镇所有的人都交给了张荣之后,秦桧身边现在也就只剩下了自己的两个小妻子,还有扈成这个护卫了。
岳飞过了泰州之后就没有再护卫他们了,因为进入沂州之后就是大宋的范围,有关胜,陈葵以及两百五十多名校刀手的护卫,实际上也就足够了。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为了表现对自己的尊重,张叔夜竟然亲自带着两个儿子和三千人马来到临沂迎接秦桧的到来。
在临沂城中,秦桧和张叔夜进行了一次长达一整晚的交谈,张叔夜作为一个文官出身的武将,有的时候想东西看问题会更加长远一些,虽说一开始两人也有激烈的争论,但是秦桧毕竟还是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所有观点,至于之后两个人到底交谈的结果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之后秦桧辗转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来到了现在南宋的临时都城建康,对于他回来的消息,此时朝堂之上也有着一定的争议。
此时的临时行宫的御书房之中,赵构已经招来了十几个大臣,正在商议秦桧的事情。
“诸位爱卿,这秦桧回归的事情想必你们也知道了,现在他的人已经来到了建康城中,你们对此都有什么看法呀!”
坐在金丝楠木书桌前的年轻人可是不一般,主人不但自幼学习各种文化,而且自幼习武,十几岁便在禁军教习处习得了一身好本事,后来更是以弱冠之龄成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现在更是权倾大宋之天下,正是历史上的宋高宗赵构。
此人在历史上给人的印象就是性格懦弱,胆小,一味的对着金国委曲求全,议和、割地、送岁贡,实际上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是一个可以被称为是文武双全之人的年轻人。
单纯从武艺上面来说,赵构绝对不是一个弱者,当年他十多岁的时候与禁军教头徐宁都可以交手十多个回合,虽说其中多少有着对方忍让的成分,但是他的武艺还是有的。
只是或许之后和金国人的战斗之中,使他看到自己没有办法击败金国人,不管是他小看了大宋的军事实力也好,还是之前的北宋国都汴京被攻破了也好,反正他确实已经被金国人吓的有些破胆了。
“圣上,以微臣看来,这秦桧回归大宋多有蹊跷,所以还是应该对其观察一段时间再行定夺。”说话之人乃是现在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丞相。
吕颐浩此人在相位时,力排李纲、李光等人,为满足军需,又创立月椿钱,使东南百姓负担沉重,造成了之后东南沿海一带,叛乱丛生的局面。
但吕颐浩自幼生长于西北两边,娴熟军旅,应诏上奏战守之策,筹划颇为完备,在宣和伐辽时他就奏陈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此言“切直”,从此在朝堂之上已经立下了威名。苗刘之乱时,又与张浚等人创议勤王,最终平息内难,从此得到了高宗的支持,坐上了现在丞相的位置。
“圣上,以得到的情报来说,秦桧以五百人南归,遇金国一万五千大军围困于一小镇,能够紧守城池两天的时间,微臣认为甚是荒谬。”中大夫朱胜非说道。
“臣复议,秦桧此人之前多有随金国出战之金立,如果说其人心向南边,就不会作出之前劝济南府开城投降这样的事情了,臣以为其人回归,定然有诈。”御史中丞赵鼎说道。
“圣上三位大人之言,在下不敢苟同。”参知政事李光这时候站出来说道。
“哦!你的看法不同是吗,那就将你的看法说出来吧!”赵构眯着眼睛说道。
“臣遵命,圣上当然知道当年秦桧敢于在朝堂上公然顶撞金国元帅粘罕,之后被金国人强掳走的事情,正是因为之前他对粘罕的顶撞,所以去了金国之后,才会被发配给兀术为奴。”
“李大人,这秦桧去了金国之后,公开成为兀术的幕僚,这是不可以否认的事实呀!”吕颐浩此人眼里最是容不得沙子,这个时候听李光说词,自然是要出言反驳。
元朝名臣脱脱曾经评价过朱胜非、吕颐浩两人,说他们处苗、刘之变,或巽用其智,或震奋其威,其于复辟讨贼之功,固有可言矣。然李纲、赵鼎当世之所谓贤者,而胜非、颐浩视之若冰炭然,其中之所存,果何如哉。
不要看脱脱是一个蒙古族人,但是对于历史上的很多人物的评说,还是非常中肯的,所以朱胜非、吕颐浩两人基本上就可以窥一斑了。
第五章 礼部尚书
或许这个地方你觉得奇怪,脱脱这个地方说的是朱胜非、吕颐浩与赵鼎、李纲之间的恩怨,关这个李光什么事呢?
实际上因为之前吕颐浩与李纲之间的恩怨,一代抗金名臣,国之肱骨李纲,已经被贬回家了,而这个李光现在就是李纲在朝廷之中的代言人,他自然跟吕颐浩、朱胜非是对立的,而这种对立也体现在朝堂之上,几乎每一件事情,只要你同意,我就一定反对,这是他们现在互相之间的处事法则。
“秦桧劝说济南开城投降,确有其事,任济南开城一事,使得城中百姓免受刀兵之苦。”
“李大人,要知道现在这免受刀兵之苦的济南府可是金国人的地方。”
“圣上,臣手中倒是有一封张叔夜张大人的来信。”说话的乃是枢密使李回。
“张叔夜把他的信呈上来。”听到李回的话之后,赵构倒是来了兴趣。
“诺!”李回立刻拿出一封书信,放到了书桌上。
赵构将折好的书信拿出,手腕一抖,将书信整个展开,一开始看的时候倒是有些心不在焉,等往后看了一些之后,他的眼睛越眯越紧,似乎是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这使得刚刚发言的吕颐浩,朱胜非,赵鼎三人有些好奇,这张叔夜到底在信里面说了什么。
“很好奇是吗?”赵构对着他们三个问道。
吕颐浩三人只能够低着头,默默不语。
“吕卿,拿去看看吧!”
吕颐浩连忙上前将书信接了过来,结果却发现这书信一共有三页,张叔夜倒是能写,他心里腹诽道,他只好一目十行的将整封信给看完,看完之后整个人都震惊了。
之后朱胜非和赵鼎两个人接过书信,看完之后神情跟吕颐浩是差不多的,他们完全被书信之中的内容给震惊了,同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去跟赵构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
“圣上,臣之前于秦桧乃是同僚,所以对其品行甚是了解,臣认为七人此次回归,必然冒着巨大的风险,其胆色过人,且其颇有才干,臣认为足以担当大任。”
这范宗尹是宣和三年进士,在北宋末年累升至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现在范宗尹是参知政事,也就相当于是副丞相。
如果说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再过一个月的时间,吕颐浩就会因为独断专权,所以被弹劾,范宗尹则授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年仅三十,史称“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或许说到这个地方你会觉得奇怪,李光去怼上面的三个人还好说,因为他们互相之间就是政敌的关系,这范宗尹和李回又是为了什么呢?
实际上这两个人跟秦桧还是很有渊源的,我们知道秦桧在被金国人掳走的时候,他的官职是正三位的御史中丞,而他们两个都是从御史台出来的官员,三个人曾经在御史台共事过,虽说年龄上有一些差异,但是三个人的关系极好,所以他们两个才会希望秦桧能够回来,这样话他们这个御史台的小圈子,也将会更加的壮大,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需要。
“既然这样,这个秦桧看来是可用之臣,看在其一直为国效力的份上,先拔擢他为礼部尚书,之后再视其能力任用吧!”赵构说道。
“皇上圣明。”
“所有人都退下吧!”
于是秦桧的官职就这么定下了,这礼部尚书在大宋乃是正二品的大员,或许你要说这秦桧一回来就能够成为,三省六部之中的要员,这赵构还真是看得起他。
实际上在大宋官称和实职是基本上分离的,这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官员,但除非皇帝特命,不管本部的职事,秦桧的这个礼部尚书就是这样的情况,说白了就是一个荣誉官职。
宋史职官志一说:“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秦桧很快就在被安排的客栈之中接到了自己,成为礼部尚书的命令,这几乎与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是完全一样的,这让他比较庆幸,因为虽说改变了大宋和金国之间的一些历史,也使得现在的南宋远比历史上的那个南宋要强势的多,但好在大的历史轨迹并没有变化。
相比于金国人并不善于政治斗争,秦桧现在比较担心的还是回到南宋以后,他自己将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自己会不会经受非常严苛的政治斗争。
如果按照历史轨迹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到了明年的时候,他将先会成为参知政事,之后正式成为南宋的宰相,之后长期把持南宋的政坛,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那个秦桧到底用了什么手段,但至少他有信心,自己不会做得比历史上的那个家伙来的差,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心向大宋。
与此同时,关胜被封为正五位定远将军,兼任沂州统制使,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武职了,他之后将会归置山东东路总督张叔夜麾下,陈葵和扈成均为从七品武显大夫。
这里要吐槽一下的,就是在大宋的时候,吴江普遍没有什么太多的地位,因此就算能够做到一个州的兵马总管,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统制使,实际上在官职上也是非常低的,因此像关胜这一次能够被封为正五位的将军,实际上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将军这个职务虽说每一个层级都存在,却基本上在平时是不会设的。
关胜这一次能够得到这个将军的位置,还是因为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说白了也就是一次,类似于给其他人看的作秀,告诉武将们只要真的为了大宋去拼命,就算是武人也最后可以得到一定的赏赐,真的就是被当成了一个吉祥物罢了。
第六章 谋吕、朱
不过这一次他能够成为张叔夜的麾下,并且能够成为沂州的统制使,出现在整个大宋的最前方,想必这也是他最大的愿望,能够直接跟金国交手,才是关胜的梦想。
能够从金国人和刘豫的手中保住性命,这还多亏了秦桧才行,加上一起的陈葵和扈成,还有之前前去张叔夜那里报道的武十郎,可以说秦桧已经为大宋招募了四位可用的武将。
秦桧从自己这个身体里的,记忆里面大概知道了所谓的官职到底是什么意思,既然赵构只想让自己当一个吉祥物,他自己也乐得如此,反正你让他真的去处理一些政务,他也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像现在这样有名无实,而且还能够拿着非常丰厚的俸禄,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安排。
至于跟着他一起的关胜、陈葵和扈成,他们三个结伴前去海州了,现在他们三个全部都要在张叔夜的麾下任职,对于他们这些武将来说,倒算是一件好事,至少张叔夜并不排斥他们,只是说道张叔夜,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武十郎,不知道这个小家伙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一开始他刚刚回归的时候,在客栈之中,没有什么人前来拜访,也就只有之前和他一起在御史台里面共事,并且关系非常友好的范宗尹和李回来看望了他,之前回所拿出来的那一封张叔夜的书信,实际上就在秦桧的手中,是秦桧亲手交给他的,否则你道这李回是从哪里能够拿到海州的来信。
实际上在上朝之前秦桧、范宗尹和李回三个人就已经商量好了,而且故意让吕颐浩,朱胜非他们先提出自己的异议,之后才将那一封书信拿出来。
这样不但能够表现出秦桧之前的忠义,以及他在金国当卧底的时候所冒的巨大风险,以及大智大勇,也能够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和各种让人叹为观止的政治手腕。
与此同时这能够很好的打击吕颐浩和朱胜非二人,让两个人在照顾的面前好好的出一次丑,并不是说秦桧讨厌这两个人,所以故意这样为之,相反这两个人之前实际上为了大宋也做了许多的事情,是真正为了大宋考虑的两个能臣。
但有一点确实是秦桧必须将他们两个从位置上拉下来的原因,就是这两个人真的是有勇无谋,他们在军事上非常的在行,各种调度也有着自己的手段,比如之前的老帅宗泽就是他们两个和李纲一起,力主提拔出来的,这是他们难得的有共同之处的地方。
但是在政治上,他们闹得整个东南沿海,包括江西一带民怨,各种起义、反叛接连不断,这也造成整个南宋,从赵构上台开始,一直到被元朝灭亡,这一带的起义都没有停止过,不得不说这两个人为大宋埋下了一颗不稳定的炸弹,而且还是长时间的。
正是因为大宋要不断的去平定各种叛乱,所以极大的拖延了大宋的军力,而且还消耗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这也使得大宋在面对北方的政权的时候,完全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失去了灵活应对的机会。
现在秦桧已经回来了,自然不能够允许这样的事情继续发展下去,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之后他准备提议和金国人议和,在议和的时候同样需要筹措大量的粮草和钱财,在手段上他自然和这两个人是不同的,但是如果这两个人挡在他的面前,他想要放手去做却非常的难。
相对于吕颐浩和朱胜非,范宗尹则更加的年轻,而且在历史上他也被归为了投降派一脉,从这一点上来说,至少从政治主张上和自己是完全一样的,这就使得他以后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不会被对方制肘。
仅仅是这一点,秦桧就必须让这个年轻人如历史上一样,在30岁的年纪走上大宋政坛的最顶点,并且也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宰相之一。甘罗12岁拜相那件事情太扯了,而且他是怎么死的,是不是因为太聪明,所以被秦王所忌惮,这也存在特别大的问题。
除了能够让秦桧自己的各种方面完全展现在赵构面前,并且让范宗尹经打击自己的政治对手之外,实际上这也是给大宋的其他大臣一个信号,那就是赵构是敢于用人的。
按理来说,秦桧这个人从金国回来,就算他的回归没有任何的疑问,至少也应该从一个中等左右的官职开始慢慢的适应,就算他很有能力,之后再提拔也可以。
但是赵构一开始就给他封了一个礼部尚书,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官职了,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个人荣耀,而赵构就敢将这一切给他,这毫无疑问也是在给其他的大臣说,你看陛下是敢于用人的,只要你们有能力,就一定可以得到真正的任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能够凝聚一定的人心。
从南宋建立以来,已经有不少的朝廷重臣叛逃去了,比如说杜充,这个家伙我们之前已经提过很多次了,不但刚愎自用,而且嫉贤妒能,是一个典型的官当了军队统帅之后,因为没有能力而做出各种荒妙的事情的典型。
在开年的时候,他已经因为害怕被赵构责罚,所以带着麾下的五千人马,直接向北方投靠了金国的统帅之一的完颜昌,而且他投降金国之后,整个开封府以北几乎已经没有了什么防御的屏障。
好在和历史上相比,这个时候大宋的海州以及山东南部一带并没有失守,大名府也还握在大宋的手中,所以韩世忠得以带着自己的麾下,前去开封府一带防守,以帮已经投靠了金国的杜充擦屁股。
这些大臣不但人心涣散,在面对金国大军的时候,很多时候也会选择直接开城投降,并不对南宋包有太大的希望,这是秦桧之前随着完颜宗弼麾下的金国大军,作战的时候亲眼见到的,让他觉得很尴尬的东西。
第七章 李月惜
说白了在南宋的一些大臣眼中,南宋并没有特别大的存在意义。
对于读书人来说,真正要的就是一个功名利禄,至于这功名利禄是谁给的,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金国被元朝灭亡的时候,很多汉族读书人会为金国殉国的原因。
因此赵构非常头痛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能够凝聚人心,秦桧的回归正好给了他一次机会,而且,很显然秦桧和范宗尹他们表现的非常良好,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是龙颜甚慰。
为什么之后赵构会不断提高秦桧的官职,因为秦桧的做法让他觉得非常的爽,心里非常的舒服,能够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程度,就算是一个皇帝,有的时候做人做事的想法跟其他人也还是一样的,终究天子也还是个人。
才知道秦桧被封为礼部侍郎之后,陆续的开始有人前来拜访他了。
这一天有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来到了秦桧他们居住的客栈。
“请问秦桧大人在吗?”
那个中年男人来到秦桧他们居住的小院落,之前他们就住在普通的客房,但是当客栈的老板知道秦桧已经成为礼部尚书之后,马上给他换了单人居住的小院子,院子门被打开了,开门的正是秦桧。
“敢问大人可是秦桧?”那个中年男人主动的问道。
“我便是,敢问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在下名李维,是之前中书省平章李纲的三弟。”
“原来是忠定公的家人,倒是失敬了,先生赶快请进。”说着秦桧就将这一对父女迎进了自己的小院子。
“玉儿,来客人了,沏壶茶来。”
“秦大人不用如此客气。”
“忠定公一心为国,在下甚是佩服,只不知李维兄现居何职呀!”说着秦桧和李维父女,在院子里面的书桌旁坐下。
“说来惭愧,在下现居泰宁县县令。”
“这,忠定公没有为大人在吏部说项?”
“兄长曾对在下说,我乃是百里之才,为县令便是极限,百里之才,行千里之职务,乃是为祸国家社稷,为害治下百姓,非是百姓的幸事。”
“这,忠定公是不是太严苛了一些。”
“非也,至少在下现在非常满意自己的位置,泰宁县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