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一章 年轻的赵构
  这些御林军的士卒怎么想秦桧可管不着,但是邵成章对于他的态度,却相对比较关键一些,作为现在赵构身边最主要的大太监,如果说自己跟他交好的话,以后的很多事情都将会好办一些。
  真的是不要太小看了这些太监,从有这个职业开始,基本上就出现了宦官弄权这个专有的政治符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个名词是非常恐怖的事情,这代表着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极大的影响到了朝政,甚至能够影响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使得上下言路不通,官员不敢作为,百姓苦不堪言。
  但如果说在皇帝的身边都是像邵成章这样的,能够时刻保证自己的初心,并且还抱着忧国忧民心理的太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利的。
  至少从他在历史上做的那些事情,不难看得出来,虽说最后他不能够改变什么,但却并不是一点影响都没有的。
  秦桧所居住的这个位置名为太平坊,紧邻着所谓的御街,往南边过了翰天门,实际上就已经算是禁城了,门内依次排布着太医局、五府、太庙、白马寺、三省和六部。
  过了六部的办公地点之后便是午门,午门之后还有一道东华门,过了东华门才是真正的大内,不过就算过了这一道门,想要达到真正的大内禁地,也还需要步行十多分钟的距离,其间还有一些花园楼阁存在。
  秦桧一路上都跟着邵成章一起走,在进入大内的时候,他们被大内的侍卫给拦了下来,虽说这些人全部都认识邵成章,不过仍然检验了一下他的令牌,才将他们放过去,也算是例行公事。
  那是一道朱红色的宫墙,足足有三米高,毕竟这里面住着的可是当今圣上,是南边的整个半壁江山之中,最有权势的一个男人,如果说他们稍有差池,就算没有对皇帝造成损害,最后也绝对是诛杀三族的罪过。
  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也为了自己家人的安全,这些侍卫不得不在任何一个时间面对任何一个人,都保持着必要的冷静和谨慎,他们这么做是绝对不会错的。
  等秦桧被带到御书房的时候,发现一个人坐在御书房的交椅上,约莫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身穿龙袍,头上倒是没有带着皇冠,只是头发在脑后的位置盘成了一个发髻。在这个年轻人身边,还跟着两个小太监。秦桧就算是再蠢,这个时候也知道他的身份了,这个人正是在这里等着自己的赵构。
  或许这个时候你会有些奇怪,为什么秦桧会像没有见过赵构一般,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赵构之前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继承权的王子,是不能够轻易的和朝中大臣接触的,如果能够跟朝中大臣私自接触,并且结党营私的话,这算是非常逾越的行为了。
  就算是赵构之前出任河北兵马大元帅的时候,能够接触的人也就不过是那么几个而已,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将诸如杜充、汪伯彦、黄潜善之辈,才会得到大力提拔。
  “微臣秦桧,叩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桧这个时候是倒地,叩头就拜,口中更是连呼万岁,声音之响亮,气息之浑厚,都是这些年在金国,每天早上坚持锻炼之后的结果。
  实际上在他的记忆中,并没有太多有关于三呼万岁这样的叫法。实际上这样的叫法什么时候开始的,在现在还有着一些争论。
  有的说在前秦的时候,楚庄王开始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说法,说他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自己能够得到万岁千秋的大业,从而成就了楚国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
  也有说法是在汉武帝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奠定天子之位由天授这样的思想,所以才开始有了这样拍马屁的称呼。
  另外还有武则天一直得不到许多大臣的拥护,最后出了一个对子,让下面的大臣来对对联,才出现了这样一个拍马屁的叫喊,当然,这种说法是最不靠谱的。
  另外也有着元朝之后,才有这样称呼的说法,各种说法不一而足,也都有自己的论据,至于真正什么时候才有三呼万岁,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不过对于秦桧来说,这本来也就是一个拍马屁的行为,既然要拍马屁,就一定要拍的响亮,而且要拍得对方舒服,只有这样自己的马屁才真正的算是拍马屁,而不至于拍到马腿上。
  对于秦桧这样的呼喊,显然使得正在低头批改奏折的赵构,在这个时候觉得心情非常的舒畅。
  自从他坐上皇帝的位置开始,几乎无时无刻都有人跳出来,说他得到这个位置不合情,不合理,这让他一直非常的烦闷。
  有的时候位子应该还是钦宗的,他并不是由前一任陛下钦点的正统的皇帝,只不过是一个半路勉强扶上位的西贝货而已。
  所以这些人一直提出,应该将钦宗给迎回来,只有这样打算才有着真正正统的皇帝存在,南宋也才真正的是属于正统的宋朝的政权。
  这一种言论在现在大宋的朝堂上,还算是非常有出路的,非常多的大臣都支持这样的言论,有一些民间的百姓和低层的军官,也同样支持这样的想法,就比如之前提到过的岳飞就一直抱着迎回二圣的想法。
  除了这些想要迎回钦宗的人之外,另外一些大臣则是抨击赵构,说他面对金国的时候,实行的是不抵抗的政策,在明明已有能力和对方进行作战的时候,也实行的向南逃的决定,他们觉得这一点上赵构是不负责的。
  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一些大臣则觉得,现在整个南方遍地是叛乱、起义,都是因为赵构不会施展政务,以至于民生凋敝,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们觉得赵构并不是一个心中所谓的明主。


第十二章 赵构的好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个人跪地对自己高呼万岁,这使得他觉得心中非常的惬意,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在这个位置上,所能够受到的待遇。
  赵构放下自己手中的事务,抬头看着下面正跪着的那个中年,或许是因为这个时候心情好了很多,所以他脸上的表情都比较放松。
  “好了,爱卿平身。”
  “谢圣上。”
  秦桧站起来之后,仍然对着赵构拜了一下之后,才低着头站在那里,对于他这样和其他大部分大臣都不同的恭敬态度,再次让赵构觉得心里非常的舒畅。
  这个时候赵构发现一件事情,就是秦桧此时穿的是一件非常破旧的官服,而且这样的官服他比较熟悉,应该是三品官才穿的,看样子应该是他去金国之前,作为御史中丞的时候所穿的官服。
  “之前爱卿的衣服还留着呢?”赵构饶有兴趣的问他。
  “回禀圣上,这一件衣服,正是当年下官前去金国的时候,身上所穿的官服,臣到金国之后,被贬为奴,这件衣服一直被臣收藏着,就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是大宋的官员,心中要时时刻刻想着大宋的利益。”秦桧对着赵构大声的说道。
  “说的很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是而已,只是爱卿为何今天还要穿这件衣服呢?”
  “这个……因为臣才刚刚从金国返回,所以身边没有一丝一毫的财物,就算是客栈也是之前范宗尹大人帮臣下安排的,在下现在只有两套布衣,到时没有官服,这一次又得到诏令,让臣下赶快入宫觐见,臣下不能够穿布衣前来,故穿着这一件之前的旧官服。”
  “一日之前朕救已经任命爱卿作为本朝的礼部尚书,按理来说应该会给爱卿安排住处,并且赐予一应的服装、用度,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给你安排这些吗?”
  “承蒙陛下关心,臣下已经和范宗尹大人说过此事,想必应该会马上安排,因为臣下两日后便是大婚之时,必须有自己的府邸才好。”
  “哦!大婚,对象是哪家的女子?”
  “回圣上的话,乃是前宰李纲大人的侄女。”
  “年芳几何呀?”
  “正好二十。”
  “爱卿应该四十岁了。”
  “回圣上,臣下刚刚好四十岁。”
  “爱卿倒是好福气呀!”
  “全赖圣上之福,臣下才能够返回大宋。”
  “那现在爱卿找到住处了吗?”
  “回圣上,臣下才拜托范大人帮在下找一处院落,一时之间恐怕……”
  赵构这个时候把眉头皱了起来,对着秦桧说道:“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两日之前议论爱卿的时候,应该已经吩咐过相关的事情,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定下来,倒是真的委屈爱卿了。”
  而后用脚趾头想都能够知道,自己没有能够得到应该得到的,肯定是吕颐浩和朱胜非两个人做的好事,两个人或许对自己这个来路不明的人真的是非常的仇视,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而且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他是从北边金国人的地盘上回来的,所以被他们两个,以及其他以他们为首的一批大臣认为是从金国来的奸细,是需要好好防备的,所以从他们的出发点上来说,其实这么做也没有任何的错误。
  秦桧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说自己站在他们的角度面对自己的话,估计也同样会觉得自己是非常可疑的吧,毕竟从金国回来,还能够如此完好的度过之前一万五千大军的进攻。
  “总之,在这件事情上,倒是让爱情受了委屈,收后我会马上安排人在,御街的旁边给你找一个相对位置比较好的院落,毕竟现在你也是二品大员了,无论是居住,还是娶妻这样的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比较好的住所才对。”
  “谢圣上。”
  “另外你刚刚到建康,身上并无钱财,稍后我会命人将你第一个月的俸禄给你,二品官应该是二百五十七贯钱,应该足够你这一次婚礼的花消了。”
  “谢圣上。”
  虽说跟刚刚说的是完全同样的话,但是这一次说的时候,秦桧直接跪了下来。
  “爱卿平身吧!”
  “对了,这一次把你叫来,还有其他的事情需要跟你商量,你之前在金国待了很长的时间,所以对于金国国内的事情应该有一些了解,至少在朝堂之上的一些东西,应该会比我们大宋得到的情报要精确得多,所以我想要知道,你对于我们大宋和金国之间关系的想法。”赵构对着秦桧问道。
  “圣上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秦桧说道。
  “怎么个南自南,北自北呢?”赵构眯起了自己的眼睛,对着自己面前这一个刚刚从金国返回的,并不强壮的男人问道。
  “圣上,现在金国看似实力强大,然其在北方穷于应付游击健儿的袭扰,还有蒙古诸部的进攻……”
  这个时候秦桧的话被赵构给打断了,“爱卿刚刚说的蒙古诸部是何情况?”
  “回圣上,这蒙古乃是比原辽国更北的游牧民,其人民风剽悍,几乎十岁以上的成年男子皆是,马背之上的精兵。”
  “蒙古也是全民皆兵,这……只是不知这蒙古可愿意与我大宋联合呀!”赵构问道。
  “圣上,其一这蒙古现在诸部落之间互相不统属,部落之间的联系非常的松散,有一些还心向着辽国,有一些已经投向了金国,有一些在不断的进行着观望,而有一些已经在和金国进行交战。
  其二,蒙古确实是非常的强大,据闻其骑兵战术高超,几乎就算是金国也不是其对手,一旦与其联合,陛下不记得联金灭辽之故事了吗?”
  “这……”
  听到这里赵构倒是打消了这个主意,而且头上又出了一头的冷汗,要是联合蒙古又把金国灭了,但是又引进来一只更厉害的狼,这可不是好玩的。


第十三章 南自南,北自北
  要知道联金灭辽,最后的结果是金国崛起,吞并了辽国,之后又攻破了汴京,抓走了自己的宝贝老爹和哥哥,要是金国人再被蒙古人干掉,那到时候他是不是会被抓了呢,他可不敢想象这样的事情。
  “圣上,现在金国在南线接二连三地被韩世忠、张叔夜、翟进、王彦几位大人所挫败,所以已经不是靖康之难时,那不可一世的金军了。”
  “这几位大人确实是劳苦功高,只是难道说爱卿是主战的吗?”
  “臣下要是主战派,就不会说南自南,北自北了。”
  “说的也是。”
  不要看赵构现在年轻气盛的样子,实际上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成为河北兵马大总管,就一直带着人马在跟,北面的金国在作战,很可惜经历了靖康之难以后,他们大宋基本上就没有怎么赢过了。
  靖康之难一一几乎将大宋所有的气势给打完了,敢于去主战的人就那么多,大将就那么多,而且还战死了很多,押走了很多,病死了很多。
  前前后后有的如李若水、陈过庭、秦桧、马伸、何栗之辈,全部都被押往了金国、或者是直接被杀,如果不是秦桧的出现,这里还要加上张叔夜的名字。种师道、折可存病死,种师中战死,陆登战死,折可求投金,杨进投金、聂渊投金。
  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赵构实际上一路南逃,如果不是因为秦桧改变了一点历史,使得山东和徐州一带没有被攻下来,恐怕他也会如历史上一般,在临安的时候正和宫女干着爱干的事情,结果听说经过人来了,直接阳痿变成了太监。
  这个地方不是对赵构的调侃,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在他三岁的儿子死了之后,他再也没有能够生出任何一个子嗣,因为他已经完全丧失了这样的能力,或许这也算是上天对他的一种惩罚吧!
  天子,天子,感天而生,天人合一,便理应守卫好这一方天地,只知道逃跑,不知道如何去整顿军队,如何去安抚百姓,在这一点上年轻的赵构却做得确实是很糟糕。
  现在听到秦桧说的东西,赵构本来有些害怕他也是一个主战派,如果说再来一个主战派的话,自己手下都是这样的人物,那他自己所想的偏安一隅的生活不就不能够实现了吗?
  现在在想秦桧话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理解错了,别人都已经说了,南自南,北自北,这说的不就是想要和金国和平相处,划地而治吗?
  如果说真的能够趁着金国在和北面的蒙古人,还有燕赵一带的抗金义士进行战斗的情况下,你这样混乱的局势,和金国人签下划地而治的和议,对于他来说绝对是现在最好的局面,而且是最能够实现他在东南一代享乐的好事。
  “如若是这般,爱卿以为我大宋应该如何行事呢?”赵构赶快问道。
  “圣上有所不知,现在金国确实是内乱不断,金军攻破太原府后,梁兴、赵云、李进等人组织太原府和绛州的忠义军民,抗击金军。
  他们先后曾克复河北路的怀州和河东路的泽州府、隆德府、平阳府,并在太行山建立根据地,组织忠义保社,四出游击。他们还引军东下,攻击磁州、相州一带的金军。
  之前金国数年间便灭亡了辽国,又攻陷了汴京,凭借者,其金戈铁马也,我大宋空有百万之众,不能够奈何,实为让人难堪。
  然金国源自辽东,辽国之地何止万里,占我大宋之地又何止千里,这便也注定了其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这一胜利果实。
  金人既要扫清辽、宋之民的反抗,还要对新占之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故辽国多有官员被善待,以便其管理地方,又曾立太宰张邦昌为帝,现又预立故宋济南知府刘豫为帝,乃是试图效法五代石敬瑭之故事也。”
  “这又是为何?”
  “其土辽阔,然其民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尚不具有足够之能力,臣下所说的能力其一便是人才上的缺乏”
  “人才是吗?”
  “我大宋立国百年,科举制度延续前朝,然又进行了一些杂科的加入,官吏、农业、仵作、甚至是匠人,博学之士层出不穷,有足够的官员能够填补各地的各种空缺。
  然金国行事不计后果,何止是在我大宋每有屠城之暴行,在故辽之地亦是如此,故不得民心,加上金国本身就人口稀少,想要管理大片土地上的众多的其他民族的百姓,主要依靠粗暴统治,这就更加激化了各种矛盾。
  由此观之,我大宋依然在人才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只要之后善加利用,定能使得国泰民安,福库充足,之后也必然有击败金国的可能。”
  “其二呢?”
  “禀明圣上,这金国本身行政制度的落后,中央实行的乃是名为勃极烈制度的中央贵族议会制度。”
  “贵族议会?”赵构对于这个政治名词还有些陌生,所以看向了秦桧。
  “贵族议会,就是由皇族的能够有资格参加会议的所有人参与,并且一起讨论最后一项重要决定的制度,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游牧部落的,重要问题的决定方式,基本上是所有有权利的人一起商议事情,就算是皇帝也很难决定一件事情。”秦桧解释道。
  “那金国之皇岂不是皇权非常之薄弱,蛮夷就是蛮夷。”
  “圣上英明,金国皇帝确实是权力相对比较低微一些,因为只要能够参加勃极烈会议的金国大贵族,全都是有着一定权力的,甚至在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加在一起,比金国的皇帝还要强。
  身上应该知道,在前年的时候,金国的西路军事统帅完颜宗翰被诛灭一事,其人嚣张跋扈,在国内也拥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力,其手中的西路军甚至比,金国的皇帝所掌握的军事力量还要大,因此受到了金国皇帝的忌惮,才会有之后的事情。”


第十四章 怎么议和
  “这完颜宗翰实在是可恶,当时进入汴京之后,便是此人为非作歹,纵兵作乱,之后又对我大宋多加侵袭,每有军事行动,皆是其发起。确实可以说是我大宋的心腹之患,只是没有想到此人在金国竟然也有着如此让人心惊胆战的地位,甚至连金国坐北之人也对其忌惮,这莫非是有着奸雄之相。”
  “完颜宗翰其人确有不臣之心,所以才引起了金国皇帝的忌惮,从而对其有了杀心,故之前其被铲除,实乃死有余辜。”秦桧说道。
  “据说爱卿在其中也多有挑拨,拉拢,最后才能够得以玉成此事。”
  “臣下只不过是做了一点点微小的工作,不如圣上在呕心沥血的整顿河山,臣下这一点点小功绩,不敢在圣上面前有任何炫耀之意。”说这秦桧对着赵构鞠躬,拱拱手。
  “爱卿说的不错,现如今半壁江山握在,金国人手中,金国又时有南下之意,实在是让人寝食难安呀!”
  “金国现在进行的这种制度,确实是有着诸多的弊病,虽说决定事情的效率非常高,但是没有经过任何的谋划,很多时候都是想当然的做着各种决定。故而之前在张叔夜等诸位大人的阻击之下,金国大军一时之间难以南下。”
  “这些东西朕都已经明白了,你还是说说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去行事吧!”
  “诺,在下认为应该重开议和之路。”
  “议和?”
  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赵沟的脸上甚至出现了一丝喜色,在秦桧回归之前,也不是没有人说过这件事情,不过一旦有人提到议和,马上就会被吕颐浩、朱胜非、李纲、赵鼎等人弹劾,构陷,范宗尹倒是有议和之意,但是却只敢背地里与赵构议论此事,却不敢拿到朝堂之上评说,这就是现在赵构非常郁闷的事情。
  现在终于又出了一个敢于将议和这两个字说出来的人,这实在是让他特别的高兴,而且这个人还是之前对他表现的非常恭敬的,让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真正在做皇帝的人。
  “是的,如果想要让大宋现在能够安安心心的卧薪尝胆,之后有更强的实力能够向北扫荡,重整旧河山的话,就必须要在现在进行低头,通过议和的方式,来获得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赢得一段安静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之后的事情做充足的准备。”
  “那爱卿觉得议和应该怎么去议呢,或者说能够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呢?”
  “陛下澶渊之盟的时候,大宋许诺给辽国每年送给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之后海上之盟连接金国的时候,将这些全部都许诺给了金国,只是在靖康年间,这一切都因为金国的悍然南下已经废除了。”
  “没错。”
  “爱卿的意思是许以他们一些土地加岁贡是吗?”赵构问道。
  “圣上英明,就是给金国一些土地加岁贡,以换取和议,相信这样的条件是金国无法拒绝的,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因为金国现今也算得是内忧外患,极为需要稳定,如果我们能够给尔等一些土地加上岁贡,那么也就代表着尔等不需要跟我们南宋进行战争,对于他们自己的军事实力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减压。而那些岁贡则可以使得他们的经济实力得到一定的恢复,相信他们会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
  “那实在是太好了,如果说能够避免和金国之间的战争,爱卿当居首功。”
  “只是圣上臣下话还没有说完。”
  “哦!”
  “首先和议是在金国打过来之后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果巾帼不主动过来进攻,或者是我们没有出现守不住的情况,我大宋就不跟他们议和对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