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参政,我们已经快顶不住了,要不然您先去枪阵那边吧!”呼延钰对着秦桧大声喊道。
“不行,我们现在不能够过去,他们抵抗前面的那些山贼,就已经有些困难了,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过去,他们势必还要面对后面的敌人,他们没有办法抵挡前后两个方向,同时对他们带来的压力,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够退一步。”
秦桧说的一点都没有错,此时枪阵面对的压力变得非常的大,之前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死伤,但是在后面的山贼上来之后,前面的这些山贼的人马也变得更加的有气势。
再加上矮脚虎王英,刚刚又抛出了一千两白银的空头支票,这使得这些山贼变得更加的亢奋,使得他们不断的去冲击着前面的枪阵。
为了那虚无缥缈的一千两白银,同时他们也不想想他们这里有多少人,一千两白银分下去之后,他们就能够得到多少。
不过这些山贼的疯狂举动,却实实在在的给枪阵带来了非常大的破坏,最开始的时候,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战斗,也只不过杀死、杀伤了三个大宋一方的士卒。
但是就在刚刚短时间之内,已经倒下去了十几个人,这就是山贼在面对高额奖赏的时候,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
所以这个时候秦桧,坚决不允许再向着后方撤退,如果再往后,他们退到枪阵那里,后面的这些山贼势必会跟着追过来,在前后夹击之下,有可能会使得本来可以支撑下去的战局,到最后全部崩溃,毕竟任何一场战斗,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就在秦桧说话的时候,有一个山贼对着这边砍出了一刀,为了能够保护秦桧不被攻击,呼延钰在救场不急的情况下,硬是用自己的左手挡了一刀,好在伤口并不深。
第一百七十一章 包饺子
“哥哥,你怎么样了?”
呼延玉英一铁鞭将偷袭他哥哥的人给砍死,来到了他哥哥的旁边,非常关切的问道。
“不用管我,快点保护秦参政。”
“秦参政不要惊慌,我等来了。”
喊话之人正是蓝古,他用的是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所有人都能够听到他的喊话,就在几个山贼回头的时候,有的被他的铁蒺藜给砸中,有的被花逢春的长枪给刺中,有的被其他蛮族手中的长矛刺中,或者是手刀给砍中。
反正一时之间,秦桧这边的危险瞬间就没有了,而且有了蓝古和他的人加入之后,在他的前面,有十一个人守卫,人虽然不多,但是却显得固若金汤。
矮脚虎王英一直在注意着战场上的局势,此时看到秦桧已经被保护了起来,他知道已经不可能将秦桧击杀,他们失去了最好的进攻机会,如果再继续这么打下去,只会徒增伤亡。
“撤,所有人都撤。”
在他一声令下之后,矮脚虎王英的七百人来得快,撤得也快,然而他们还没有跑出去多远,只见在不远处有狼烟升起,紧接着上千人马向着这边赶来,他们分成每两百人一队,将王英的人马团团围住,这是蓝古部落的人。
最后经过一场战斗,王英和王简两人还是突出了重围,不过其他人基本上都被蓝古部落留下,成为了部落的俘虏。
最后王英的手下死了两百人,这之中有一半儿以上都是在之后的围剿中死掉的,不过之前秦桧他们也杀了大概一百多人。
这一百人之中最主要的,还是由太行山的人马造成的杀伤,反倒是蓝古部落的十一个人,没有杀多少。
有二、三十个人是被长枪兵所杀,他们抵挡住了前方,山贼们大部分的进攻,也算是居功至伟。
最后清点人数的时候,长枪兵这边损失了二十余人,蓝古的部下死了四个,其余人个个带上,包括他自己身上也挨了两下。
太行山这边死了一个年轻的将领,跟着杨再业那边进行冲杀的,却没有死人,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并不是说另外一边就不勇猛,杨再业一上来就将那边的两个头领给秒杀掉,自然面对的压力就要小得多,而另外一边的李玉良和史鹏两人,分别被矮脚虎王英和青草蛇王简两人缠住,这也是出现死亡的原因。
不过好在在大队人马的保护下,秦桧安安稳稳的来到了部落之中,经过了两天时间的交流,算是跟蓝古部落,将所有需要进行交代的,都说好了,这才在部落派出大队人马的保护下,回到了虔州城。
这一路上只是不好走,再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了,毕竟矮脚虎王英一群人已经基本上被铲除掉了,逃出去的不超过十个人。
如果说王英带着这些人,再来攻击秦桧的话,只需要太行山的这些年轻人,就可以轻易的将他们全部留下来。
这一次秦桧去虔州溪洞族部落做客,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跟蓝古他们见面这么简单,这一次在蓝古的部落,整整聚集了周边上百个部落的首领。
最远的一个是从贵州一带过来的,除此之外还有西面武陵蛮族,和南边岭南的许多的部族首领。
因为之前蓝古部落和周围的五个部落,在跟大宋进行交涉的时候,尝到了很大的甜头,包括征招士兵的补偿,还有农业的发展,使得这几个部落迅速的强大了起来。
这一次,这些部落前来蓝古的部落,就是想要和大宋交好,而他们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部落能够活下去。
所以之前在他们得到了,蓝古部落发展很好的消息之后,又知道这次大宋的参知政事秦桧,这次会亲自前来,这些部落自然也都闻风而来。
首先征兵这一项,因为蓝古的部落进行牵头,周围的几个部落一起,为大宋贡献了第一批的五千人之众防守的人马。
这些人马在山东,已经和伪齐进行过一次大的战斗,因为他们非常的悍勇,所以在防守的时候,大宋这边的防御实力,瞬间提高了几个档次,这也让伪齐的进攻大军,在他们身上吃尽了苦头。
而所有溪洞族这边,在战斗中伤残的士卒,大宋都按照相应的,之前提出的补偿标准,进行了十足的补偿。
这样的举动,看在其他溪洞族,或者是其他民族的部落眼中,就代表了大宋的信用。
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补偿标准,如果放在大宋自己士卒的身上,或许连买一只手都不够,因为大宋自己的士卒补偿标准是很高的,之前已经多次提过,这里不再赘述。
而在战斗之中,这些溪洞族的士卒,往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根本就不是大宋这边的士族能够比拟的,甚至连大宋禁军的士卒,都不能够发挥到他们的实力,这就更加体现出了他们极高的性价比。
能够提供更多强力的士卒,这也是赵构现在最希望溪洞族为大宋做的,赵构为了表现诚意,甚至想要自己前来,最后被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拦住了。
虽说这溪洞族的士卒精锐,但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虽说大臣们很多都不待见赵构,但是他们还真的是不敢让赵构前去。
谁知道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万一赵构有一个三长两短,好不容易大宋积攒起来的一点士气,估计到时候就全完了。
秦桧前去就不一样,他是主和派的人,而且只不过是一个参知政事,虽说官职摆在那里,明眼人见了面也要叫一声副相,但是很多人却希望他能够出点三长两短的。
好在这次秦桧准备妥当,身边也有足够的人马护卫,如果说不是因为王英指挥不怎么样,加上徐晟和蓝古等人处置得当,他现在也已经死了。
赵构没有来,但是秦桧来了,也已经极大限度的表现出了,大宋对周围各个民族的尊重。8)
第一百七十二章 部落联盟
大宋自己面对周边势力的时候,没有多少极为强硬的实力,就只能够对别人表现尊重,而不是霸气,历朝历代,除了秦皇汉武,还真的没有什么时候,中原对于外族的时候,能够真正硬的起来。唐朝除了最开始,被外族欺负的不要不要的。
秦桧不但自己来了,而且还带来了对于这些新来的,想要和大宋合作,并且最后得到帮助,融入到大宋政权之中的部族,最想要听到的消息。
这些部落最希望的事情,其实是征兵,只要大宋在他们那里征兵,就可以得到每个人十两银子的征兵费用,每个部落多则上千人,少则数十人,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其实很早之前大宋就有使用溪洞族和其他民族士卒的记录,比如面对南边李朝的时候。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对越南李朝转采强硬态度。据宋人司马光记述:“熙宁中,朝廷遣沈起、刘彝相继知桂州,以图交趾。起、彝作战船,团结峒丁以为保甲,给阵图,使依此教战,诸峒骚然。”这里的“峒”指的就是溪洞族。
何况出现任何的死伤,还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助,这些不落相对比较落后,能够得到这些钱财之后,就可以从大宋居民那里,交换很多必要的物资,他们族人的生活,也必然可以得到改善。
我们都知道青壮年男性,绝对是各个部落的最重要的资源,因为这些人不但可以承担捕鱼打猎的任务,而且还可以作为战斗力量,和别的部落进行战斗,或者是抵御其他部落的入侵。
这些青壮年男性同时也是部落之中,消耗资源的大户,几乎大部分的粮食都被这些人消耗了,并不是说他们使用大多的资源不对,相反这是为了部落延续,不需要去做的,但是相对的老弱病残能够得到的资源就少了,甚至有的部落会为了节省粮食,将老病残抛弃到部落外面,虽说残忍,也是无奈之举,被抛弃的人自己也能够接受。
如果说能够将主要消耗粮食的青壮年男性送去战场,那么虽说会一定程度影响渔猎的工作,但是部落里面毕竟还有老弱妇孺,这些人多少可以填补一些空缺。
而上了战场的这些部落士卒,其实也没有想的那么危险,因为现在大宋和北面的金国、伪齐之间实际上还是相对比较和平的,所以大规模的战斗很难出现,其他的都是小规模的冲突。
大宋这边现在只有在山东战场有溪洞族的人马,暂时还没有出现什么伤亡,这也是这些不落觉得有利可图的地方,只要把人马派出去,就几乎可以无损的得到一笔钱,何乐而不为。
加上这些士卒的所有粮食都是由大宋提供,所以他们可以比在部落的时候,吃到更饱腹的食物,因为各地的将领已经知道了溪洞族士兵的实力,他们都是优先供应这些强大战力的伙食,这甚至引起了一些大宋士卒的不满。
不过将军说了,谁要是能够发挥和溪洞族士卒一样的战斗力,也可以和他们一样,这些士卒立刻蔫了,他们大部分都是怕死的渣渣。
这些部落第二想要得到的,就是大宋的先进农业技术,当然这只是相对的,就算是蓝古部落,秦桧交给他们的也只是梯田和除草、除虫、施肥,这些最简单的农业技术。
不过就算是这样,蓝古部落的农业产出也扩大了三成,这要是放在之前,是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
周围其他的部落在和大宋合作之后,也已经开始得到了相对的指点,只要不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他们想必今年也能够得到丰收。
这些部落得到了好处,周围的其他部落自然会眼馋,加上秦桧之前要求蓝古将相关的消息,故意泄露了出去,所以这些周围的部落,已经早早就得到了消息。
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的部落得到更多的粮食,这些部落首领这一次也算是拉下老脸,过来给秦桧陪笑脸,实在是非常难得。
秦桧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这让这些不落都非常的高兴,但是秦桧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在为他们提供农业技术之前,他们所有的上百部落,必须要结成同盟。
所谓的同盟,只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称呼,没有特别多的实质约束力,不过在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之前,确实还是要好好考虑的。
同盟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各个部落在得到了技术传授的许诺之后,互相之间,不允许再继续敌对,互相进攻,这点所有人都同意,毕竟不打仗,就代表能够少死人,就可以提供更多的人上战场。
第二就是由大宋牵头,在离各个部落相对比较中心的虔州和潭州,设置了两个粮仓,大宋先充实了各三千石。
听说大宋出了六千石的粮食,这些部落都有些眼红,要知道这些粮食足够养活六千人,甚至是更多人一年所需要的粮食。
秦桧说了,这些粮食的性质是属于互助基金,这个从来没有听过的词汇,让所有人摸不着头脑。
他解释道,所有的部落都不能够保证,自己的部落不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自然灾害出现之后,必然会影响农业生产,有的甚至会导致绝收,这个时候就不能够保证各个部落之间,不会出现袭击别的部落这样的事情。
为了能够使得各个部落和平发展,秦桧建议每个部落将每年粮食收入的百分之一,归入府库之中,之后一旦有部落出现自然灾害,收成受到了影响,就会由各个部落组成一个观察组前去查看,没有问题,就由府库之中,划拨出必要的粮食,进行救济。
如果说储备粮食没有使用,就会留存到下一年,也算是给各个部落的保障。
所有的部落头领,听说只用缴纳百分之一的粮食,就能够享受这样的保证,他们都非常乐意加入这个同盟。8)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宋的真实目的
提出这样的互助基金的方式,实际上还只是一个幌子,因为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颁布,那就是希望这些部落,能够慢慢的去接受大宋的统治。。
当然从目前来说,这种统治只是名义上的,对他们的要求也基本上没有,只要在名义上能够承认,大宋对他们的统治地位就行了。
在对外的时候,他们将以大宋马首是瞻,如果他们想继续保留在大宋内,得到的一切的利益,就必须要接受这样的代价,而对于各个部落来说,这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代价,真的就只不过是一个名义而已。
大宋会给每个部落的首领,颁发一定的官职,当然这都只是虚职,没有任何的权利,他们仍然还做着他们的部落首领,管着他们自己的部落,能够在部落里享受最大的权利。
这样看似对部落而言,没有任何损失,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至少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容易。
比如说这部落里面主要的精壮年男性都走了,部落的安全就必须要依靠部落联盟的方式来实现,之后部落之间的联系,会因为之前对立关系的缓和,慢慢的变得缓和起来,之后什么会出现部落见自然合并的现象,这本来就是一种连环套,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部落大部分的人走了之后,虽说粮食的压力小了,但是部落的人口不可避免的下降了,在人口少了之后,就算是有某些人居心叵测,对于大宋依然充满敌意,那又怎么样,他们手里没有足够的人马,难道想要用几十人来进攻大宋吗?傻子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算有人可以发动叛乱,但是他们的部落之中,有很多人就在大宋手里,而且还是部落最为精锐的一批人,这些人就是大宋的人质,而且是最为釜底抽薪的人质。
叛乱的人如果不是傻子,就一定会想到这些,部落里面主要的人物的家人,相当于都在大宋的手里,谁会和他们一起对大宋不利,那不就是代表把自己的亲人往火坑里推。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大宋征兵之后,对于大宋本身的安全都是好事情,不但能够消除内部的隐患,还能够用这些力量来面对外敌入侵,一石二鸟,美滋滋。
除此之外,部落人口数变少了,确实是减小了部落里面的粮食压力,而且从表面上来看,大宋还做好人,帮助各个部落发展农业技术。
但是刚刚说过,第一这种技术只不过是对,他们现在原始的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一种补充,是一种非常低端的农业改进,而不是变革。
其次因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劳动力的不足,可以限制这些不落的发展。
就算是他们得到了相对比较先进的技术之后,真的就像他们想的那样,可以不断的去开垦新的土地,之后获得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不断的壮大自己的部落了吗?
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劳动力不足已经限制了一切,没有人来耕作,就算是他们拿着袁农平的最先进的种子和种植技术,也一样歇菜,绝对达不到他们的想法。
大宋这边有很多人,甚至有翰林院的学子联名上书,反对将农业技术交给周围的各个部落势力,但是朝堂之上的大部分的官员们,却对此事表示默许,或许他们都看懂了这一层意思,又或许只是看到别人不说话,自己也应该闭嘴。
所有这次前来蓝古部落的部落首领,他们所在的部落,在地域上相对比较分散,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
将这些部落所在的地方联系在一起,这一地域几乎涵盖了现在大部分的湖南、两广、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地区。
诸位看官试想一下,这一地区是什么地方?
湖南杨幺起义,加上一个不懂事的孔彦舟跟着瞎参合,朝廷已经是头痛不已了。
两广稍微好一些,因为这里现在依然还算是朝廷不重视的穷山恶水,标准的流放之地。
江西和福建那可是之前叛乱不断的地方,已经因为战乱,民不聊生,如果不是因为各种经济恢复计划和政策,将会和历史上一样,不断地出现各种大小叛乱,拖住大宋的后腿。
正是因为这一带的局势,对于大宋来说是紧张的,所以这些部落对于大宋各个地方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说这些部落能够在大宋的统治之下不闹事,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大宋真的就可以烧高香,并且只注意北面的各种情况了。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这么个道理,要知道在面对一个强大敌人的时候,背后有人掣肘是非常难受的。
金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强势面对大宋的时候,忽然背后被蒙古诸部落所牵制,如果不去镇压,自己的地盘就会丢失殆尽,如果前去征讨,去的人少了会被对方包了饺子,如果去得多,又会严重影响和大宋之间的交战,甚至国内的经济环境也极为糟糕,这就是现在金国面临的困境。
大宋每年会向金国提供十万两白影和五万匹绢作为岁贡,对于大宋经济来说,这算不上什么,是绝对可以接受的,就算是翻一倍,也只是九年之一毛,但是金国却急需这笔财富。
就比如说上一年的时候,金国三次派遣使臣,而且态度极为卑微,就是为了让大宋在十二月之前,将岁贡送到金国,以缓解金国的燃眉之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当时赵构强硬了一把,准备说拖到一月份再给,最后作为使者之一的韩常,这是完颜宗弼身边的爱将,同时也是一个对大宋极为了解的人,他对赵构说,如果不将岁贡送给金国,金国就把二圣给送回来。
一听韩常这么说,赵构立刻怂了,马上同意提前一个月送出了岁贡,不过反正也是要给的,早一个月对于大宋损失不大。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两件大事
毫无疑问,在军事上,就算是有秦桧的多般谋划,并且召集起来了一批精兵强将,甚至将主意打到了溪洞族的身上,但是和金国相比,始终是稍微差了一些,至少现在还是这样。
但是因为一个蒙古诸部落的存在,使得金国如此狼狈不堪,确实是指的大宋这边思考,应该如何处理和周边的关系。
就在秦桧刚刚平安回到建康城的时候,已经发生了两件大事,不过已经和他都没有什么关系了。
首先是伪齐五万人马在大将孟邦雄的带领下,进攻大宋河南地伊阳山寨,河南地现在的守卫之人,乃是抗金名将翟进,翟进因为之前抗金有功,已经于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九月,亲自赴建康,由赵构当面宣布,进三官,为武功大夫,河南留守,加忠州团练使。
翟进屯军伊阳山寨,这个地方连接伪齐的东西两部分领地,正好位于中心的关键通道,成为伪齐傀儡政权的心头大患,使伪齐与陕西的交通不能畅达。
刘豫每遣人往陕西,都只能绕道更北面的金国的领地,翻越太行,好在梁青的人马已经不在了,之前可是要从燕云一带过去。
历史上的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伪齐阜昌三年,刘豫计划迁都开封,遣使诱降翟进,许以王爵厚禄,遭拒绝,刘豫乃收买翟其部将杨伟。三月二十二日,杨伟刺杀翟进,携其首投奔刘豫。翟进时年六十,兴子翟琮收余众保山寨。
次年山寨被伪齐军队攻陷。八月,义军残部乃突围南下。
不过这是历史的情况,现在翟进还活得好好的,而且听闻伪齐五万人马,前来进攻大宋河南地,立刻向驻守伊阳山寨的儿子翟琮发出了预警,伊阳山寨此时有翟琮手下的五千人把手,翟进立刻亲自带着两万人前来,以为掎角之势。
孟邦雄乃是伪齐大将,本来是山贼出身,但是在之前宗泽招募义士的时候,前去应征,初步得到了一些认可,当然不可能达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