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皇商(癸卯)-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看来,这样一想来,王诩就有了另一番推测,祁裕之前就和黄家眉来眼去过,黄家倒了之后也没见祁裕徇私力保,说明二者没有权钱交易,祁裕应该不是贪财的人。虽说也把酒坊场捏在手上有过一段时间,但是官吏一般任期三年,随后就要论资升迁,三年后酒坊场买扑也就没有祁裕什么事了,熬价一说自然就不成立了。应该是任远主动将祁裕拉了进来,虽说任远自作主张走了这一步棋,但不得不说这是眼下最好的选择,而且有夏陆坐镇,他也是很放心的。与祁裕进行权钱交易,今后王家的势力和生意在江南将更加稳固。
“既然公子同意了,我这就让熊七去带个信,好尽早将此事办妥。”裴健立刻着熊七去找任远和祁裕。
见熊七走后,王诩才开口问裴健的私事,“不知裴兄和丁花姑娘……”
裴健脸上一红,倒显出一些不自然,“十有七八了,她执意不肯行我们宋人这套明媒正娶,所以只有作罢。”
王诩听得哈哈一笑,那晚才听苏槿儿说了娶亲的那些麻烦事,裴健倒还躲了过去。
裴健有些尴尬,干咳了两声,把话题引向了书院,“最近书院来了好些人,都是要拜访公子的,史老可忙得不可开交。”
王诩没想到自己的写的书已经开始有些影响力了,“都是些什么人?”
“都是些文人墨客,有求诗词的,有求字画的,有求学问的。哦,对了,文学院和工学院的学生都增加了不少,很多工学院的学生学成之后,都开始授教了。也还多亏了两家报社的补贴,不然肯定是不够支应的。”说起王诩的名头,裴健不由得也有些自豪。
裴健想了想,又继续补充道,“而且,前些日子接到公子的信,裴某已经选取了一些技艺出众的学成学生,准备着等朱主编把苏州的书院和报社盖好就着人过去招纳学生。”
说起工学院,王诩倒很想知道目前工学院有什么成果,还有对于火枪的改进怎么样了。
“裴兄,目前工学院有什么进展?”

第一百零二章 工学院的能量

裴健放下茶杯,坐直了身子,脸上的伤痕都显得异常的严肃,“工学院已经开始接生意了,很多杭州富户的石刻,房屋的修筑都找上了我们工学院。都说我们做的东西不错,而且时间又短。”
规模化生产和制作的优势王诩是知道,但是他更加关心科研院、改良院和编纂院三院的情况。这三个工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才是工学院的根本所在,而一般的生意承接和器物制作,只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
“裴兄,那科研、改良和编纂三院的情况如何了?”王诩问了出来。
裴健有些支吾,脸色的神色喜忧参半,“有喜有忧。先说说朝廷和买的棉纺织品。由于朝廷要得太多,夏桑一时半会拿不出办法,就找到了我们工学院。”
“你们解决了?!”王诩的手心里几乎捏出了汗,双眼直愣愣地盯着裴健,期待着他的肯定答案。
“解决了,现在朝廷要的所有棉织品应该在明年三月就能纺织完,但是原料也就用光了,所以,还要……”
王诩一把抓住裴健的肩膀,他现在根本不想听什么朝廷的和买,什么买地种棉花,他现在要听最新的发明,能够提高原本织布效率的发明。
“公…公子…”
“我有些失态了,裴兄你快说。”王诩松开了裴健,却已经是站在他的身边,紧紧地看着他,似乎害怕裴健跑掉一般。
裴健没想到王诩这么反常,干咳了两声,才道,“最开始夏桑找到工学院,问我们能不能提高纺车的效率,让它哪怕就再多纺织一根棉线,也能尽快地给朝廷交差。裴某见事情紧急,就抽调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开始研究改进,我们最初设想简单地将纺车变大。但是,后来发现,纺车变大了,需要的人力也要增多,纺织出等量的棉线所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这事一直没有进展,真是让裴某愁眉不展,那天说来也巧。”
裴健停下,喝了口茶,王诩都快急死了。
“裴某一不小心把纺车弄翻了,本来想将纺车扶正。忽然发现倒在地下的纺车转了几下,裴某就试了试,看能不能转动。果然,可以动。所以裴某设想如果把几个棉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棉线…”
“裴兄真乃旷世奇才。”王诩激动不已,虽说裴健的改进是由于偶然,但是科技的进步不都是一些偶然造成的吗。
看着王诩两眼放光地搓着手,裴健倒还有些不好意思,明明自己是误打误,被王诩一说,倒还成了自己的功劳。
“咳,王公子。裴某话还没说完。”裴健顿了一会儿,见王诩的激动神色丝毫没有消停,他还有话要说,所以只有出言。
王诩强抑住兴奋劲,回身坐下,示意裴健继续说完。
“后来,我找来了夏桑看了,他也很兴奋。”裴健现在想来,夏桑这个痴迷于技艺的人,当时比王诩还有更胜三分,“但是,后来我俩计算了一下,就算把所有的纺车全部改进,也还是不能按时和买。如果贸然增加纺车和雇工的数量,满足了和买又涉及到原料不够的问题,用不了这么多纺车和雇工。而且,公子之前写信说,要把纺织院开设在原料出产的州郡。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方法并不好。”
裴健停了停,偷瞄了王诩几眼,生怕自己等会说出来的话会让王诩更激动,“不知公子是否还记得,裴某曾经参与过水运仪象台的设计和建造。”
“这个是自然。”王诩此刻的心情平复了不少。
“裴某当时在想,既然水运仪象台可以借助水力推动而无需人力,那么纺车是不是也可以。就比如说像水车,它确实需要人力的推动,然后把水转运到高处或是其他地方进行灌溉。但是,把水车放在激流处,不仅不需要人力,而且借助于水力,它自己就能转。有了这样的想法,裴某就找来了夏桑商量,把水力动力结合在纺车上,让水力运作,进行纺织。”
“结果呢!结果!”王诩想被针扎了一样,跳了起来,他没想到一个工学院,一个裴健能够给他带来那么多的惊喜。如果裴健成功,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北宋王朝将在今后的几十年昂首迈入纺织工业时代,将会比英国早上整整七百年。
“我们在河岸边买了新的地,设置了新的纺织院,原来纺织的雇工就只需要进行收拢和整理就行了。”裴健看王诩果然不出所料地兴奋了起来,有些害怕地看着王诩失态,所以,避重就轻地说了出来。
“成功了?你们成功了?”王诩要得到裴健肯定的答案,不要支支吾吾的回答。
裴健认真地点头道,“是。”
“哈哈哈哈,水运仪象台出现,就说明水能够产生动力,但是只有你!只有你裴健!能想到把它运用在生产上,而不是仅仅是什么天文地理。”王诩激动莫名,紧紧地捏着拳头,他能够想到未来将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大量从事纺织业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投入到其他的方面。纺织品批量地生产,价格下跌,百姓再也不用穿麻织品,人人都能穿暖。面对西北二夷,国家将不需要用大量的金钱去购置御寒的物资。剩余的纺织品甚至可以倾销到海外,高丽、倭国、大食甚至遥远的罗马帝国。
“咳咳”裴健见王诩定在原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害怕王诩魔怔了,赶紧干咳两声。
“公子,还有些不好的消息。”裴健一盆冷水泼下,想要给王诩降降温。
王诩收回臆想,整肃了面色道,“裴兄尽管说来便是。”现在对他来说,水力纺车的出现,足以抵消一切不好的消息。
裴健思量了一阵,十指交叠着转了转,“公子还在杭州之时,便给裴某说过,可以通过扳机这个部件,来达到火石和火枪的结合。这个东西,工学院弄出来了,也确实如公子所说的那样,一扣动扳机,火石在后面撞击引燃压实的火药,就让铅弹飞出去。”
王诩点点头,他记得当时是这样说的。
裴健脸上有些不自然,“我们这样做了,好处就是把火石和火枪弄在了一起,能够避免火石丢失,火枪就无用的尴尬。但是,坏处也很大。”
“裴兄请一一细说。”
“原本,铅弹就飞不远,而且若枪管不够长,铅弹还极有可能飞偏。裴某和工学院的学生做过测试,枪管的长度不能够太长,不然不便于携带,而且太长的话,铅弹飞行距离就更短了。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就是枪管的强度问题,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能够完完全全解决枪管爆裂的办法。”
虽说王诩不是科班毕业,但是也知道些皮毛,比如说,长枪管可以纠正飞行路径,比如说,枪管长了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消耗子弹的能量。
“为了避免枪管爆裂,我们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长度。然后,将原来没有安装扳机的火枪和安装了扳机的火枪,进行射击比对。没有装上扳机的火枪,铅弹能够飞行,一百五十步,一百五十步之后,便只能造成很小的伤害了。而装上扳机之后的火枪,只能飞行九十多步,之后也同样是伤害很小。”裴健解释道。
王诩低着头,看着自己的双腿,默算着一百五十步大概有两百三十多米,若只有九十步的话,便只有一百三十多米了。
“现如今,我大宋朝最好的弓弩是什么,又能够有多远的射程?”王诩想要比较一下新式的火枪和弓弩,看看两者的威力和射程。
裴健蹙眉想了半天,脸色有些不好道,他清楚王诩很是看重火枪,否则也不会一再地进行改进了,“我们大宋的弓弩有很多种,最好的弓弩成为神臂弓,有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能够射三百四十余步,之后还能够入榆木半个箭簇之深。”
王诩一听,脸上不由得一抽,没想到北宋的弓弩竟然如此强劲,若是真在战场上这样的火枪对上了弓弩,其结果可想而知。
“拉开这样的弓弩需要多少的气力?”王诩想着,看能不能在临战的使用上找回些优势。
“拉开神臂弓,只需两石三斗的臂力。但是,裴某曾经在京城见过武举考试,很多举子的臂力都能达到四石到五石,更有甚者能到七石之多。”裴健啧啧有声地说着,似乎至今都还有些咋舌。
王诩推算着,照裴健的话来说,一个标准的北宋禁军弓手,最多十次就力竭了,而火枪就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他还是不愿意放弃。
裴健似乎看出了王诩的为难,转而说道,“不过,虽说火枪的事上没有进展,但是工学院还是研制出了一些其他的火器。”
“说说。”王诩倒想听听,还有什么。
“其实这样是误打误撞弄出来的。因为火枪枪管有爆裂的问题,所以我和学生们就在想,若是把枪管厚度加强是不是会好些。于是,就弄出了…我们也不知道该叫它什么,就是比火枪大很多,原理和火枪差不多。也是从前面填充火药和铁钉、铅块等等物体,然后把它压实,从里面做出一根引线,然后点燃。”裴健摸着头想了想,又接着道,“其实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没想到用引线。后来,一个学生偶然说起,这东西就像大号的炮仗一样,所以我们才想到了用一根引线引出来,然后点燃。不过,这东西,有两个麻烦的地方,第一是若是铸铁的品质不好,做工不精很容易裂开。第二是需要固定,不然会像炮仗一样,冲飞出去。”
把火枪放大成为火炮,看来工学院还是费了一番苦心,“第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还需要你们工学院进一步探索。第二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给火炮做一个坚固的木头支架,把它支起来,甚至还可以用铁链把火炮的支架和地面固定在一起,这样就能解决后坐力的问题了。”
“火炮!这个名字好,这个主意更好,想必公子口中的后坐力就是火炮点燃后向后冲的力量了吧。”裴健实在佩服王诩,这个看似平凡普通的人总有想不到的好主意。
王诩没想到说着说着竟然就失言了,点了点头糊弄了过去,按照火枪的效果推测,他对火炮的威力也没有太大的期待,而且就眼下情况看来,大炮用于近距离防御可能效果更好。
“那其射程和威力怎么样?”王诩还是问了出来。
裴健摇摇头道,“不尽如人意,还在研究探索。”
王诩笑笑道,“慢慢来,不着急。先解决火枪射程和威力的问……”忽然,王诩一拍大腿道,“对了,为什么不能把火枪也做成火炮一样,用一根火绳代替扳机和火石?而且,绳子所需要的空间小,那么火枪管上要开的孔洞就很小,就能保证比火石枪更好的密闭性,也就能提高威力和射程了。”
“好主意!”裴健想了想,忽然又皱起了眉头,“如果用火绳,那么用什么引燃?”
王诩一愣,没想到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引出另一个新的问题,看来科技的进步的确是需要慢慢探索的一个过程,一时半会儿两人在这儿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交由你们工学院去研究。说说那个高丽人怎么样了?”

第一百零三章 扩大规模

裴健见王诩问及了高丽人,遂不再考虑火枪的事,“按照公子的吩咐,他如今住在文学院,每天都在和学生们一起上课。他什么课都参加,现在不仅四书五经学得七七八八了,骑马射箭和蹴鞠也都会了。”
“呵呵,他难道就没想过要重回高丽,夺回王位吗?”王诩用冷峻的眼神看着裴健。
裴健叹了口气,“他乡岂能是故乡,每每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就时常说起他家乡的事。经历了那件事之后,他也知道现在回去的可能性不大了,但是心里还是忘不了。”
“忘不了就好,你回去安排下,我明天去书院,顺便见见他。”如今的王诩不再是以前在杭州时的王诩了,他的计划中有高丽重要的一环。所以,这个“政治犯”对他来说很是重要,怕就怕在这个高丽人没有了回国夺位的野心,待在杭州乐不思蜀了。
裴健愣了愣,随即点点头道,“好,裴某现在就回学院,安排他明日和公子见面。”说完,刚要起身,又想及一事,“陈卯和石鼓书院的很多学生也来了,在文学院待了好些天了。”
“哦?!人都来了,看了不需要我再去石鼓书院了,这样也好。”
顿了顿,裴健又补了一句,“和陈卯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公子说是来自苏州的朱家。”
“朱家?”王诩思量了片刻,这才记得朱冲的事,“对了,我是记得有这么件事,他叫什么?”
“朱勔。”
“朱勔!?”王诩微微一惊,没想到救自己的人竟然是六贼之一朱勔的父亲朱冲,看来历史还是真是巧啊。
躺在宽大的木桶里,王诩浑身的疲倦顿时消弭于无,昏黄的烛火一闪一现,跳跃不停。
水力织布的出现大大出乎王诩的意料,让他着实兴奋了一阵。而火枪的事,却是让人有些头疼,虽说最早的突火枪出现在南宋理宗朝,但是要把最原始的竹筒火器变成近代的火枪,这个跨度可不是一百几十年的,科技的进步看来还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王诩将湿淋淋的布盖在了脸上,选了一个舒服的姿势靠在了木桶沿上,脑海里思考着若是将扳机和火石变成火绳又该怎么点火的问题。
“咕啦”一声水响,随即传来了冉儿的声音,“相公,在想什么呢?水都凉了。”
王诩拿开脸上的布,一个不大的浴室里顿时热气升腾,好半响才看清冉儿在哪。
冉儿走到窗边,小心地拨弄着灯芯,烧焦了的灯芯脱落下来,落到台盏的油中,绽出点点的火星。
“呼啦”王诩忽然从木桶中站了起来,也顾不得浑身不着片缕,跨出了木桶就走到了冉儿身边。
“啊,相公你快穿上衣服,不然会生病的。”冉儿急急地想去拿衣服,却被王诩一把抓了回来。
却见王诩一脸的兴奋激动,拉着冉儿道,“娘子,快再弄弄这个灯芯。”
冉儿没好气地看了王诩一眼,“相公别闹了,快穿衣服。”
“再拨一下灯芯。”王诩顾不得解释那么多,将冉儿抱在了身前,冉儿也无可奈何,不知这冤家又犯了什么魔怔,也顾不上衣衫被他沾湿,就照着他的话,又拨弄了一下灯芯。
“哈哈,这样就能解决了!你真是我的好娘子,啵!”王诩捧住冉儿的脸就是一嘴,继而自言自语地说,“不用火绳,还是改用火石,把火石设计在火枪的后侧,而不是正后方,然后用火星引燃火药!”
冉儿也不知道王诩在搞什么名堂,有些羞臊地挣脱了,赶紧取来衣服给王诩穿上,小嘴里还不停地埋怨,“听爹爹说王安石那拗相公跟仁宗皇帝钓鱼都能把鱼食吃到嘴里去,吃个饭就只吃跟前的菜。我看你呀,也快跟他差不多了。”
王诩一听,反而正经地板起脸,恭恭敬敬地给冉儿一鞠,“承申冉姑娘的吉言,他日王邵牧能官居宰执,必然……多嘴儿你两下。”
一说完,王诩顿时露出了本性,毛手毛脚地就要去抓冉儿。冉儿腰身一侧,避了过去,伸出手来羞臊王诩,“哪有你这样的宰执,一点儿不正经。”
“敢说为夫不正经,那我就不正经给你看。”
不宽大的浴室里,一个下半身赤裸的男子追着一个尖叫四窜的女子,场面……甚是淫荡。
……
一大早,王诩就迫不及待地着丁强赶车去了城外的纺织院,他实在是想看看,水力纺车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杭州城畔的草市依然精神而挺拔地屹立着,而且规模似有扩大之势。纺织院被迁移到了一条入海的河边,高大的屋舍傲然独立,一眼就能看见。
马车一停住,王诩就跳了下去,直愣愣地迈过门槛,朝着内面而去,进入了屋舍,一切豁然开朗。几个改进过的水车在激流的带动下呼呼地旋转不停,产生的动力通过宽大的链条从中轴转移而出,接着下面的几个黏粘在一起的大小齿轮,又传送到其下的数台纺织车上。
数百台纺车在水车的带动下旋转不听,雇工们忙个不歇,取下成品添加原料。看着这条已经接近近代意义上的生产线,王诩倍感欣喜。若不是这些雇工都穿着古代的衣服,王诩还以为自己穿越到了民国初年。
“公子,怎么来得这么早?”
王诩闻声一看,原来是裴健也赶来了,于是笑道,“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昨夜都没睡好。”其实,昨夜没睡好是另有原因的。
裴健站在王诩身边,看着高大的水车,“公子,这东西确实是好,能够大量地节约人力,但是有缺点。若不靠近河流,那么就没有作用了。”
听裴健如是说,王诩也点点了头,他原本设想是把纺织院开设在原料产地,看来现在需要一些妥协了。把纺织院开设在河岸边上,能够保证运输以及水力的利用,至于说原料产地若是没有水源或是河流,那么只能放弃了,这件事还得和夏桑说说。
三人绕着纺织院走了一圈,裴健详细地给王诩解释了利用水利的原理以及这个机械的构造,期间王诩还扶起了两个忙得不可开交而撞在一起的雇工。
坐在前往书院的马车上,裴健力邀王诩先去工学院,他知道文学院有太多慕名而来的人,其中不乏名人名士。若是先去了文学院,不知道王诩要耽搁到什么时候。
跟着裴健去了工学院,王诩才发现,工学院比之自己走之前扩大了数倍,而且人也多了很多,一时间,王诩竟找不到以前的科研、改良和编纂三院的位置了。
“公子你看那里。”裴健指着正对他们的最大的一个屋舍,“裴某擅作主张,把科研、改良和编纂三院结合在了一起,让三院的学生们在一起工作学习。当然里面还是有属于三院自己的独立的隔间的。”
“公子你再看那边。”裴健指着左侧的宽大的屋舍,说是屋舍却更像厂房的样子,“那里是木、石和玻璃器制作坊,一般有大的生意来的时候,学生们就在那里开工制作。”
随后又一指右边,“这边是火器制作坊,不接任何生意的。就专门用来研究制作火器。”
说着,裴健又补充了一句,“扩建学院用的钱全是任远任公子安排的。”
王诩眉头一扬,看来任远果然是个得心应手的人才,以后还有好好发掘他的才能予以重用。
“先去火器制作坊看看。”
裴健领着王诩去了火器制作坊,一进火器制作坊,王诩才发现这里面有多大,除了摆放物品的的案几和木柜,以及供休息的木凳以外,几个大火炉就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剩下的便是堆放的材料。
“那边空出一片是干什么用的?”王诩问道。
裴健顺着看去,笑着解释,“就是用来试验火器的性能和威力用的,专门腾出一块大的空地,免得伤到学生。”
没想到裴健想得还挺周全的,王诩走到案几边上,看着案几上摆放的几支火枪图纸,忽然记起昨夜的发现,随即叫来裴健,“裴兄,我昨夜看了我家娘子拨弄灯芯,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你看可不可行。”说着,王诩拿起张装有扳机的火枪图纸,指着上面的火枪解释道,“把原本位于火枪最后的这个部件给它移到后侧边上来,然后只在枪管上留下一个很小的孔洞甚至是缝隙,装上火石。一扣动扳机,两颗火石相碰撞,摩擦出的火星点燃火药,让铅弹飞出去。你看可不可行?”
裴健一脸的沉思,拿过王诩手中的火枪图纸比划一下,片刻一拍案几道,“应该可行。如果做成了,枪管的密闭度就会大幅度地提高,铅弹就能飞得更远,威力也会更强。”
王诩点点头,这些东西还需要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
随后,裴健又带王诩看了火炮造成的毁坏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