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懒散初唐-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不敢你在草原上怎么做,在我大唐就要行我大唐的律法,正所谓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你一个小小的郡王,信不信本国公当场把你拿下!”李休却是亮不退让的道,最后更是威胁道,虽然他的护卫没对方多,但却比对方精锐,更何况这里是大唐境内,周围的百姓也对突利等人怒目而视,如果真冲突起来,李休可丝毫不怕。
  “李休,本王此次有要事要见陛下,片刻耽误不得,你若是再这么胡搅蛮缠,耽误了这件大事你可吃罪不起!”面对李休的威胁,突利虽然恼火,但却不敢真和对方发生冲突,所以只能再次强辩道,事实上他这时的气势已经弱了下来,甚至已经有些服软。
  “哼,我不管你有什么要事,伤我大唐百姓就必须赔偿,否则你别想离开!”李休却是丝毫不惧道。
  “你……”看到李休软硬不吃,突利又是恼火又是无奈,周围的大唐百姓却是再次高声叫好,甚至有些人更是一手摸着刀鞘,看着他们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要知道这时的关中民风剽悍,只要是成年男子,一般都要参加府兵,而且大唐对突厥屡战屡胜,更大唐百姓对突厥人丝毫不惧。
  “好,算你厉害,赔钱!”看到周围的这种情况,突利也终于认栽,当下怒吼一声道,他身后的突厥武士虽然也十分恼火,但却不敢不听,当下有人掏出一块金子扔给那个受伤的人,结果对方眉开眼笑的收了起来。
  看到突利服软,李休这才让护卫让开道路,随后突利冷哼一声打马离开,李休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心中也禁不住猜测突利去长安的目的?


第566章 一纸可抵十万兵
  李休一行人在众人的感谢声中离开,然后加快速度赶往长安,因为李休想要知道突利忽然来到长安的目的,想来应该还是与突厥有关,毕竟突利投靠大唐之后,就被安置在靠近大唐的草原生活,成为大唐与突厥之间的缓冲。
  “驸马,这个突利身为降将,竟然还如此嚣张,回到长安后您可千万不能放过他,一定要在陛下面前参他一本!”回去的路上,杨兑依然有些恼火的道,身为大唐官员,看到异族在大唐的国土上欺压百姓,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恐怕就算是驸马亲自参突利一本,也很难对突利产生什么大的影响,毕竟咱们大唐还需要突利阻挡突厥人的南下!”杨兑的话音刚落,只见上官仪忽然摇头叹息道,他倒是对大唐与突厥之间的格局看得十分清楚。
  “就算不能拿突利怎么样,也要罚处一下他,免得他再这么欺压百姓!”杨兑虽然知道上官仪说的有道理,但却还是嘴硬道。
  “事情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也会亲自去找陛下,不过就像游韶说的那样,咱们大唐暂时还需要突利,因此陛下倒不会太过惩罚他,不过我现在倒是很好奇,突利为何会忽然跑到长安来?”李休这时也终于开口道,说到最后时,他脸上再次露出思索的神色。
  听到李休问起突利忽然来长安的原因,杨兑等人也都露出沉思的表情,但农部与突厥方面毕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因此杨兑他们想了半天也没能想出什么结果,反倒是最后上官仪忽然开口道:“驸马,下官倒是听说过一个与突厥有关的消息,也许和突利此次进长安有关?”
  “哦?什么消息?”李休听到这里立刻抬头看向上官仪道,对于这个小自己几岁的年轻人,他也是越来越看重了,难怪他日后能成为大唐的宰相。
  “其实这个消息下官也不知道是否准确,只是当初蝗灾肆虐之时,下官听说北方草原上也同样遭受了蝗灾,牧草被吞噬一空,无数牛羊因食物不足而饿死……”
  “对对对~这个消息我也听说了,据说草原上的蝗灾还是从咱们这里飞过去的,他们可没有保命的红薯,牛羊一死,草原人就没东西吃了,应该饿死了不少人!”没等上官仪说完,就有另外一个农部的官员证实道,而他的话音刚落,随即又有几人附和,看来他们也都听说了这件事。
  “草原上也受了蝗灾,按照那些草原人的习性,没有了吃的,肯定会南下抢掠,现在又是秋节,正是草原人南下的好时机,难道说颉利又准备要南下了?”李休听到这个消息也立刻分析道,同时眉头也紧紧的锁了起来。
  “很有可能,毕竟草原人一向将我中原视为粮仓,没吃得就会南下抢掠,突利又不是颉利的对手,他可能是提前得到消息,所以才跑来向陛下求救的,毕竟颉利想要南下,必定要经过他的地盘!”上官仪这时再次说道。
  “对了,上次陛下忽然出兵灭了梁师都,梁师都一向都是颉利的爪牙,颉利也很可能借着这个机会向咱们大唐报复!”杨兑这时也开口道,上次大唐灭掉梁师都,颉利一直没有什么动静,这也十分的反常。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糟糕了!”李休听到这里眉头皱得更紧了,经过蝗灾与旱灾,大唐关中地区已经疲惫之极,如果这时再与突厥发生战争,无论胜负都会让大唐雪上加霜。
  一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更加的焦急,当下加快速度赶往长安,杨兑与上官仪等人也知道李休心中的急切,因此也全都主动加快了速度,本来三天的路程仅仅用了一天半就走远了,而当来到长安城后,李休则让杨兑带人回去,他自己却顾不上休息,直接就赶往皇宫求见李世民。
  “你来晚了,突利可是恶人先告状,说你在路上拦截他,差点贻误军机!”李休刚一来到两仪殿,就只见李世民笑呵呵的向他道。
  “这种小事陛下肯定有所明断,不过突利为何会忽然来长安,难道颉利又要南下了不成?”李休看到李世民竟然还有心情开玩笑,当下也不由得一愣,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猜错了,毕竟如果颉利南下,李世民应该会焦头烂额才对?
  “我就知道你应该能猜到,这次的蝗灾与旱灾,可不仅仅咱们关中受灾,草原上同样是深受其害,而且草原人没有储存粮食的习惯,使得他们受灾情况更加严重,颉利这次正是打算南下抢掠,好让他手下的部落渡过这个冬天!”李世民再次笑呵呵的道,可是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他竟然一点也不着急。
  “陛下如此的淡定,难道是已经有了应对之策?”面对李世民的异常表现,李休先是不解,随后就眼睛一亮道,千万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特别是像李世民这种一代雄主,事实上李休如果不仗着对历史的熟悉,以及掌握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其它方面根本无法与李世民这种人杰相比。
  “哈哈~你来看看这个就明白了!”李世民看到李休的样子,当下也不由得再次大笑一声道,说着就从桌子上拿起一份文书递给李休。
  看到李世民成竹在胸的样子,李休也不由得很是好奇的接过文书,然后轻轻的打开,结果当看到上面的内容时,却不由得眉毛一挑,随后就露出欣喜的表情。
  这是一份册封的文书,而册封的对象则是薛延陀的可汗夷男,这几年薛延陀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很多原来依附突厥的部落纷纷投靠薛延陀,使得现在的薛延陀已经成为一个东到靺鞨,西到西突厥,南到大漠的强大势力,对颉利更是产生强大的威胁。
  “原来如此,陛下真是妙计,夷男得到陛下的册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与颉利分庭抗衡了,如此一来,恐怕颉利非但不敢南下,反而还要极力的与我大唐打好关系了!”李休看完这份文书后,当即一拍大腿叫好道,这就是外交的魅力,谁能想到一份小小的文书,竟然可以制止突厥大军南下?
  “不错,薛延陀已然成为颉利的心腹之患,颉利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们与薛延陀南北夹击于他,再加上他也受了灾,实力大受影响,所以只要这个消息传出,他恐怕只会尽力的自保,哪里还敢提兵南下?”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再次畅快的大笑一声,他在草原上苦心经营数年,总算达成了现在自己需要的局势。
  “陛下英明,这道文书可抵得上十万大军啊!”李休当即也是夸赞道,李世民这一手也是远超他的想像,事实上他在来的路上,也一直没想出什么抵御突厥人南下的办法。
  “哈哈,这可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事实上昨天突利禀报了颉利可能南下的消息后,我就连夜与无忌他们商议,总算是商量出这么一个可行之策,当然北疆那边也不能松懈,必要时甚至要做出主动出击的姿态,这样才能让颉利更加的老实!”难得被李休这么夸赞,李世民也不由得大笑一声。
  “对了,朕听说你这几天到咸阳等地巡视红薯的情况,怎么样,今年的红薯能够让百姓们熬过这个冬天吗?”笑过之后,李世民也关心起李休此行的目的,相比突厥,他更加关心今年的灾情,毕竟关中可是大唐的腹心,只要关中有粮,百姓不乱,那大唐就不会有危险。
  “启禀陛下,臣巡视了咸阳、泾阳和三原这三县,发现红薯的生长情况倒还不错,特别是之前的降雨,更是缓解了旱灾,估计今年红薯的收成也不错,不过我也发现各地百姓的粮食已经耗尽,很多百姓都以野菜和红薯藤充饥,有些百姓饿的实在受不了,才会挖几颗红薯充饥,所以今年只能说饿不死人,但想要靠红薯吃饱还有些困难。”李休当下把自己的见闻讲了一下道。
  “是啊,今年关中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不过也幸亏有了红薯,否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这两场天灾之下!”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后怕的表情,按照今年蝗灾和旱灾的规模,恐怕现在已经是饿殍遍地,朝廷根本筹措不出足够的粮食救灾,到时死的人绝对是万计,而且关中也会大为动荡,到时他身上的压力可就更大了。
  一想到上面这些,李世民也不由得更加感激李休和虬髯客,特别是李休,要不是他让虬髯客带回了红薯和玉米这些高产作物,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陛下,突利之前恶人先告状,想必陛下已经知道事情的经过,此人嚣张跋扈,在官道纵马伤人而不知悔改,如此下去的话,恐怕会败坏陛下的名声,所以还请陛下早做打算!”李休这时忽然开口道,突厥南下的事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聊聊突利的事了,确切的说,应该是以后对突厥人的安排!


第567章 让突厥人去开荒
  听到李休再次提起突利嚣张跋扈的事,李世民脸上也露出为难的神色,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李休,突利是我们对付突厥的一枚重要棋子,所以暂时还是要以安抚为主啊!”
  “陛下,突利之所以敢在我大唐的国土上横行不法,一方面像陛下说的那样,我大唐还需要他,另一方面就是突利手中还掌握着一支只听命于他的力量,就相当于我大唐治下的诸侯国一般,现在他治下的突厥人倒不算多,但日后我大唐灭了突厥,肯定会有更多的突厥人归顺,到时陛下又该如何处置这些突厥人?”李休这时终于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
  “原来如此,你针对的不是突利,而是所有突厥人!”李世民这时也终于明白了李休真正的意图,当下微微一笑道,这已经不是李休第一次提到这个问题了,事实上李世民也早就发现,李休对于所有异族都抱着很深的戒心,甚至从骨子里不信任他们。
  “陛下英明,突厥日渐式微,去年臣就向陛下保证过,三年之内突厥必灭,算起来也没多少时间了,而等到突厥灭亡,那些归顺的突厥人又该怎么安置?”李休这时一脸认真的道。
  李世民一向喜欢在草原上搞平衡,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以极少的兵力达到控制草原的目的,但这需要极为高超的手段,他活着的时候倒也没什么,可是等到他去世后,大唐的边患就越来越严重,胡人的势力也越来越强,最后直接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这也标志着大唐由盛转衰,甚至之后的大唐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
  “当初无忌不是已经定下了三步走的策略吗,咱们先灭突厥,然后再分化瓦解草原上的势力,最后才能想办法彻底的消灭北方草原的威胁。”李世民倒是十分耐心的解释道,不过说话时还是加重了“分化瓦解”这四个字的分量,实际上他依然想在草原上搞平衡。
  “陛下,臣对无忌兄的草原策略也十分赞同,不过分化瓦解的办法也有许多种,比如突厥被灭,那么剩下的突厥人归顺之后,陛下恐怕会把这些突厥人交给突利,然后通过突利控制这些突厥人,可是突利现在就敢这么嚣张,若是日后实力壮大,陛下有把握控制住他吗?”李休这时也十分耐心的解释分析道。
  “区区一个突利而已,如果他敢有二心,大不了换一个人来顶替他就是了!”李世民却毫不在意的道,等到灭掉了突厥,愿意效忠大唐的突厥贵族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换掉一个突利容易,可是只要突厥人生活在草原上,谁也不敢保证他们日后就不会反叛!”李休一脸郑重的再次道。
  “生活在草原上?你的意思是……”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先是一愣,随后有些震惊的看向他道。
  “陛下猜的不错,臣以为灭掉突厥后,不宜再将突厥人安置在草原上,否则日后必定生乱,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们内迁!”李休当下颇有些无奈的开口提议道。
  想要彻底的解决掉突厥人有两个办法,一是把所有突厥人都杀光,但这根本不现实,而且还会激起突厥人誓死反抗,甚至会把大唐也拖入到战争的泥潭里。如此一来,就只剩下另一个办法,那就是把突厥人同化掉,让他们完全忘掉自己的身份,加入到大唐这个大家庭中,为大唐的兴盛增砖添瓦。
  “内迁吗?”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这个提议却是皱起了眉头,过了片刻这才为难的道,“内迁倒是一个办法,可是突厥人生性野蛮好斗,习俗也与汉人不同,如果把他们内迁的话,恐怕很容易与大唐的百姓发生冲突,到时说不定还会引发什么乱子,所以这个办法恐怕并不怎么容易执行下去。”
  “陛下,臣的内迁之策与您想的并不一样。”只见李休这时淡然的一笑,随后这才开口解释道,“我大唐国土广阔,但人口却并不是太多,除了关中等繁华之地外,很多地方都是人烟稀少,特别是南方等地,那里气候炎热土地肥沃,却因无人开垦而只能长草,实在太可惜了!”
  “南……南方?”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这个提议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现在的南方可不像后世那么富庶,虽然经过三国与两晋的开发,但是南方大部分地区依然是穷山恶水、瘴气横行,天气又炎热,人到了那里很容易就生出各种疾病,大唐流放犯人都是往南方送,由此可知南方一些地区环境的恶劣。
  “今年的旱灾陛下也见到了,相比之下,南方的水网密布,几乎不用担心水源的问题,比如太湖流域,只要治理得当,就可以得到无数的良田,而且咱们又有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而且红薯栽种容易,只要栽到地里就能长,哪怕是那些突厥人不懂得耕种技术也没关系,这简直就是天生给突厥人准备的作物,只要他们愿意种,日后肯定不用担心饿肚子!”李休很是认真地说道。
  把突厥人迁到南方去开垦荒地,这就是李休所谓的内迁之法,而且还十分好心的为他们准备了红薯这么高产又容易种的作物,至于南方的条件恶劣,突厥人到了那里会不会水土不服之类的,这就不是李休要考虑的,反正又不是真正的大唐百姓,死了也不心疼。
  “让突厥人去开垦南方的荒地?你这个办法真是……”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总算明白了李休的意思,只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办法,从大唐的角度来看,这个办法的确是一举两得,即解决了突厥人的威胁,又能增加南方的种植面积,只是让突厥人这种游牧民族去种地,而且还是去湿热多瘴的南方,到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不适应当地的气候而死在那里。
  “可是如果去了南方的突厥人反抗怎么办?”李世民考虑了许久之后,忽然再次有些担心的道,毕竟突厥人也不是傻子,前期大唐还可以用欺骗的办法将他们迁到南方,但万一他们发现被骗,并且起兵叛乱的话,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第568章 婚礼变慈善
  李世民担心把突厥人内迁到南方后,这些突厥人可能会闹事,不过李休却丝毫不担心,游牧民族之所以敢于南下抢掠,最大的依仗就是胯下的马,这样就算是打不过也可以逃跑,可以说马匹就是他们的双腿,草原上的成年男人几乎都是罗圈腿,这也是骑马落下的毛病。
  但是如果把突厥人迁到南方,那里水网密布,别说没有马让他们骑,就算是有马,恐怕他们也骑不了,可以说只要去了南方,这些突厥人就像是失去了双腿,就算是真的反叛,恐怕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更何况在迁移的过程中,大唐还可以做很多的手脚,比如控制他们的家眷、粮食等等。
  听完李休上面的解释,李世民忽然有些同情起那些突厥人来,虽然突厥是他的敌人,但他还真没有像李休这样想把突厥完全的抹掉,不过李休的这个办法倒是一举两得,即能消除大唐的威胁,又能为大唐增加粮食产地,所以他自然也不会拒绝。
  看到李世民终于同意了自己的意见,李休这才松了口气,虽然现在说这些可能有些早,但北方草原对中原的威胁实在太大了,而且今天定下了对突厥人的处理办法,也可以为日后大唐处理北方游牧民族立下一个标准,无论是薛延陀还是回纥,日后都可以按照这个办法来处理。
  正事聊完了,李休这才起身告辞,李世民也亲自送他出了两仪殿,等到他回到家里时,都已经是深夜了,家里的孩子也都已经睡了,不过平阳公主和衣娘得知他回来后,都亲自起床让人给李休准备晚饭,一直陪着他吃完饭这才回去休息。
  第二天李休没有去农部,而是给自己放了一天的假,本来他还想睡个懒觉的,但是却被晋儿这个调皮鬼给吵醒了,然后一群孩子拉着他要听他听外出的趣闻。
  李休无奈之下,只好把关中各地的灾情讲了一遍,特别是重点描述了一下那些百姓吃不上饭,只能以野菜充饥的情形,以此来教育这些晋儿他们不要浪费食物,毕竟天底下有太多的人连饭都吃不饱,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亲眼见过灾民的情况,他们也只会当成故事听,这让李休也是叹了口气,看来以后有机会的话,还是得带这些孩子多走走,让他们能体会一下民间的疾苦。
  李休在家里呆了大半天,下午快要晚饭的时候,李休看着外面天气不错,正准备去黄渠边走一走,顺便看看黄渠的水情,却没想到刚来到前院,就看到马爷与光化郡主并肩从他住的院子里走出来,两人说说笑笑的,竟然没有发现李休,最后马爷一直将光化郡主送出门,眼看着对方登上马车离开,他却还在门前站了许久。
  “马叔,到底什么时候喝您和郡主的喜酒啊?”李休看到这里,当下也是笑嘻嘻的走上前问道,马爷和光化郡主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但却迟迟没有正式成亲,这让李休和平阳公主也都十分的关心。
  “今年恐怕是不行了,等到过了年再说吧!”马爷这时扭过脸看了李休一眼道。
  “为什么要等到明年,是不是大长公主还是不同意您和郡主的婚事,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我去请陛下赐婚算了,这样大长公主也不好再拦着了?”李休听到马爷的回答也不由得有些着急的道,毕竟马爷和光化郡主都已经不年轻了,而且又难得的两情相悦,再这么耗着实在没必要。
  “这个和大长公主无关,事实上大长公主已经同意了我和郡主的婚事,只不过我自己决定把婚礼推迟一下。”马爷这时却是一脸认真的开口道。
  “为什么啊,既然连大长公主都同意了,马爷您还犹豫什么?”李休听到这里却是更加不理解的问道。
  “你小子怎么这么不开窍啊,今年关中遇到这么大的天灾,连长安附近的百姓都吃不饱饭,我要是与郡主成亲,肯定花费颇丰,在这种灾荒年间损耗巨资举行一场婚礼,就算是别人不说,我和郡主心里也都不舒服,有这个钱还不如多救济一下百姓呢,所以我打算等过了年,再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马爷这时白了李休一眼道,这件事他也征求了光化郡主的意见,而且对方也十分的赞同。
  “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休听到这里也露出了然的表情,在这种灾荒年间举行婚礼的确有些不合适,不过紧接着他就眼睛一亮再次提议道,“马叔,我觉得您可以换个思路!”
  “什么意思?”马爷听到这里也是一愣,并没有明白李休的想法。
  “很简单啊,你刚才也说了,现在是灾荒年间,很多人吃不上饭,所以您和郡主不忍心举行婚礼,但我觉得你和郡主的婚礼也不且推迟,毕竟您和郡主都不是年轻人了,不过到时您可以把婚礼的花费拿出来,买成米粮肉盐之类的,发放给那些实在吃不上饭的百姓,这样一来救济了百姓,二来也为你和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