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懒散初唐-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此同时,赵德言这时也带着人在一片草原上宿营,他们最迟也要到明天下午才能直到定襄,所以今天只能在这里露宿,不过这样也好,因为他现在也面对着一个麻烦,需要时间来解决。


第604章 萧皇后(上)
  秋意渐浓,寒风萧瑟,赵德言率领着一千多精锐飞奔定襄,晚上只能在草原上过夜,虽然草原的秋天很冷,但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因此所有人都只是升起火后,裹上毡子躺在火堆边就睡着了。
  不过就在凌晨时分,赵德言还是被冻醒了,当他睁开眼睛时,发现头顶上依然是星光熠熠,东方的天际依然没有任何亮光,看样子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旁边的火堆已经快要熄灭了,难怪这么冷。
  周围的人都在睡觉,营地外倒是有人巡逻,赵德言也懒得叫醒别人,当下自己站起来,捡了几个里晒干的牛粪扔到火堆里,不一会的功夫,火堆里的火终于越烧越旺,他也感觉身上暖和多了。
  虽然天还没有亮,不过赵德言估计自己也睡不着了,刚好肚子也有些饿,于是就取出一些马奶,倒进一口小锅里煮热,他的肠胃不好,不能吃太硬的东西,所以哪怕在外面,他也随身带着一口小铁锅,方便给自己做点吃的。
  不一会的功夫,铁锅里的马奶就热好了,赵德言又拿出昨天妻子给他准备的馒头,掰碎放进马奶里,这样泡软了他吃下去才不会难受。说起来他在草原呆了这么多年,但依然不喜欢吃肉食,因此平时也以面食为主,当然草原上的面粉很贵,不过以他的身份,倒也不算什么。
  “咦,赵叶护怎么醒的这么早?”就在赵德言正准备要吃早饭时,忽然听到背后有人笑道,紧接着只见一个身材矮壮,相貌凶恶的突厥将领走过来,这个人名叫康苏密,是颉利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这次就是他带兵保护着赵德言前去请萧皇后他们北撤。
  叶护正是赵德言的官职,地位和小可汗差不多,只不过他这个小可汗不掌兵权,而是只管内政,职位更像是大唐的宰相,其实赵德言正式的官职就是突厥宰相,这也是他向颉利建议学习大唐的官制,只不过突厥人不喜欢用汉人的官制名称,所以平时大都以叶护这样的突厥官职称呼他。
  “天气寒冷,我的身体不如将士们康健,结果被冻醒了,不知将军怎么也醒的这么早?”赵德言看到康苏密走过来,当下也笑着回答道,同时请对方坐到自己身边,并且也给对方盛了碗马奶。
  康苏密身为颉利的爱将,平时与赵德言也十分熟识,赵德言和颉利身边的将领大都有不错的交情,因此康苏密也没和他客气,接过马奶就一饮而尽,随后这才一抹胡子道:“咱们离定襄只有几百里,而定襄就在襄城边上,我可不相信那些前隋遗民能挡得住唐军,所以咱们也得小心点,刚才我去外面转了转,看看那些巡逻的小子有没有偷懒?”
  “还是将军想的周到!”赵德言听到这里也立刻夸赞道,别看眼前这个康苏密长相凶恶,似乎只是个勇猛的匹夫,不过他却知道这个康苏密是个外粗内细的人,考虑事情十分周到,否则颉利也不会那么信任他。
  “不周到不行啊,虽然之前很多人都叫嚣着给唐军一点颜色瞧瞧,但是我真的被唐军给打怕了,当年渭水一战,唐军的火器简直太厉害了,不但大汗受了伤,我也是被炸的在床上躺了几个月才养好伤,这次唐军有备而,恐怕会携带更多的火器,这让我也更加的担心啊!”康苏密这时却面带担忧地说道,他也没把赵德言当外人,所以才会把这些心里话讲出来。
  “看来将军也没信心打退这次唐军的进攻了?”赵德言听到这里却是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问道。
  “何止是没信心,我根本不想再和唐军交战,那些火器简直太可怕了,所以我之前也是极为支持执失思力的意见,对于唐军要避其锋芒,最好咱们撤的远远的,让唐军根本追不上,这样等到冬天一来,唐军想不退兵也不行了!”康苏密再次心有余悸地说道。
  “将军的想法倒也很正常,其实我也是这样想的,毕竟现在不是几年前,大唐的实力增长太快,咱们其实已经处于劣势,所以只能暂时退走!”赵德言这时再次一笑道,说到这里时,他忽然顿了一下,接着再次问道,“对了,我记得将军是拓羯出身吧?”
  突厥的军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侍卫之士,简而言之就是可汗的亲兵,这些人不事生产,只负责突厥可汗的安全,同时跟随可汗东征西讨,地位极高;第二部分则被称为控弦之士,其实也就是突厥的普通牧民,突厥全民皆兵,这些牧民在战时立刻就会变成士卒,也就是控弦之士,而第三部分就是拓羯了,其实就是不属于突厥人的附属部落,比如昭武九姓和其它的胡人等等。
  “不错,叶护为何这么问?”康苏密听到赵德言忽然问起自己的出身,当下也十分敏感的反问道,颉利重用胡人,这才让他有了出头的机会,只不过突厥本部落的贵族对于他们这些外人还是十分鄙视的,哪怕是他也常常受到一些突厥贵族的奚落。
  “将军不要误会,我只是一时好奇,想问问将军你的家眷都在哪里,有没有跟着可汗一起撤退?”赵德言这时却是再次笑道。
  “原来如此。”康苏密听到赵德言只是关心自己的家人,当下也露出释然的笑容,不过随后却又苦笑一声道,“叶护有所不知,我本是昭武九姓之一的康国人,自从我受到可汗的重用后,就把家人接到王庭生活,本想让他们享几天福,却没想到有人排挤我们,连家里的孩子也受人欺负,所以家里人都不愿意呆在这里,早在两年前就回康国居住了,现在我身边只留下几个女奴,平时有空时才会去康国见一见家人。”
  康苏密说到自己家人受人欺负时,也不由得露出愤恨的表情,颉利对他们的宠信,并不能改变其它突厥人对他们这些外人的鄙视,连他们的家人都不能在王庭好好生活,这也是很多外族将领的共同遭遇,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康苏密这些将领也经常与突厥贵族发生冲突,甚至拿普通的突厥人撒气,这也是突厥内部分裂的问题之一。
  “将军的遭遇的确让人同情,其实不但是你,连我平时也没少受一些突厥贵族的气,幸好可汗信任咱们,所以这些区区小事也不必太过放在心上!”赵德言了解到康苏密的情况后,再次淡然的一笑道,只是他的笑容中却带着几分得意。
  听到连赵德言也受突厥贵族的排挤,康苏密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同病相怜的感觉,虽然赵德言让他不要放在心上,但是他们这些外放将领与突厥贵族之间积怨已久,哪里是赵德言几句话就能化解的?因此接下来康苏密也是把自己心中的不满一古脑的发泄出来,赵德言虽然连连劝慰,但话里话外也都对康苏密的话十分的赞同。
  两人一直聊到东方的天际发亮,周围的将士也纷纷起身时,这才停止了谈话,然后康苏密吩咐所有人吃过早饭加快赶路,经过争取早一点赶到定襄。
  当天傍晚时分,经过一整天的飞奔,赵德言他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定襄城外,说起来定襄和襄城其实都属于后世的忻州,定襄这个名字本来就因襄城而来,本来这两座城池都属于前隋的疆域,不过后来隋朝大乱,突厥这才扩张地盘,打下了定襄城,后来又将萧皇后他们安置在定襄城中居住,本来处罗可汗还想帮萧皇后他们打下整个忻州的,可惜他死的太早了。
  定襄城中心的城主府中,这里已经被改成隋王的王宫,平时萧皇后与杨政道就居住在这里,管理着定襄城中居住的前隋遗民,只是杨政道年纪太小,所以平时的事务都由萧皇后代为处理。
  隋王宫的正殿之中,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坐在殿中,脸上也满是愁容,对于唐军攻占襄城的事,她也早就接到了消息,事实上在襄城被攻占后,襄城的败兵第一时间就来到定襄,并且接管了定襄的防务。
  虽然这些败兵数量不多,但是萧皇后根本不敢得罪他们,更何况他手下的前隋遗民数量更少,满打满算也只有两万多人,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她手上只有一个五百人的卫队,而且就连这五百人她都养不起,平时还需要这些人自己去种地养活自己,这些人平时维持一下治安还行,想要靠他们打仗根本不可能。
  “祖母,唐军就要打过来了,咱们还是快点逃吧,想必颉利可汗也不会怪罪咱们的。”正在这时,只见萧皇后身边站着的一个瘦弱的孩子忽然小声的开口道。
  这个孩子正是隋王杨政道,今年已经十二岁了,但因为太过瘦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几岁,小脸上也满是怯懦与恐惧的神情,这几天听说唐军杀来后,他就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被唐军抓住杀死。
  “逃?咱们又能往哪逃啊?”萧皇后听到孙子的话却是苦笑一声,随后喃喃自语道,苍老的脸上也露出几分麻木与无奈的神色。


第605章 萧皇后(下)
  杨政道一直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这也使得他从小就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遇到危险和困难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逃跑。看到孙子的表现,萧皇后却是无比的心酸,谁能想堂堂天皇贵胄,现在却只能像是丧家之犬一般四处逃窜,更让她痛苦的是,他们现在连逃都没地方逃了,天下之大,他们祖孙却连个容身之处都找不到。
  一想到上面这些,萧皇后也不由得感到更加的悲凉,她的前半生享尽人间的繁华,可是后半生却是颠沛流离,吃尽了人间的苦楚,无数次午夜梦回,她甚至都想一走了之,免得再受这人间之苦,可是想到孤苦无依的孙儿,她却无论如何也狠不下这个心来。
  “祖母,饭做好了,您和小弟快点吃饭吧!”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身材矮小的少女端着饭菜走了进来低声道。
  这个少女也是萧皇后的孙女,当初江都之乱时,她和杨广的儿孙全都被杀,只剩下杨政道这个遗腹子逃过一劫,后来她被宇文化及与窦建德等人几经转手,大一些的女儿、孙女全都被人抢走,只剩下一些年幼的孙女在身边,这些年为了生存,她甚至不得不把自己的孙女当成礼物送给别人,比如嫁给赵德言的杨氏,现在她身边也没剩下几个亲人了。
  “安娘姐姐,今天吃什么啊?”一听说吃饭,杨政道立刻眼睛一亮道,他从小生活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有时连饭都吃不饱,特别是在处罗可汗去世后,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否则也不会长的这么瘦小。
  “面……面汤!”这个名叫安娘的少女这时开口回答道,说到一半时还咽了一下口水,因为她到现在也依然饿着肚子。
  看到孙女的模样,萧皇后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当下让安娘把饭放下,只见托盘上放着两碗清得能够映出人影的面汤。本来他们的生活虽苦,但还不至于以这样的面汤充饥,只不过之前襄城的败兵一来,把全城的粮食都搜集起来充当军粮,他们现在能有口面汤喝已经不错了,城中的普通百姓恐怕只能喝水充饥了。
  看到只有面汤,杨政道也不由得露出失望的表情,不过还是端起碗大口的喝了起来,萧皇后自己也喝了几口,不过看到安娘眼巴巴的看着自己,这让萧皇后也不由得叹了口气,最后把剩下的面汤给了安娘喝,因为她知道家里的粮食也快没有了,估计安娘她们连面汤都喝不上了。
  也就在同一时间,赵德言一行人也终于来到定襄城下,进入城中之后,康苏密立刻接管了定襄的城防,而赵德言则立刻来到隋王府见萧皇后。
  “你是来杀我们的还是来接我们的?”萧皇后刚一见到赵德言,立刻就神情麻木的问道,她这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对颉利的为人更是看得十分透彻,虽然赵德言这个孙女婿对他们还不错,但是在这种眼前的情势下,她也根本没把希望放在赵德言身上。
  “可汗让我接祖母与隋王北撤!”赵德言实话实说道。
  听到赵德言是来接自己离开,这让萧皇后也不禁松了口气,不过随后她却又感觉不对,当下再次追问道:“你的话是什么意思,只接我和政道吗,其它人怎么办?”
  “唐军来势汹汹,我们撤退的时间也十分紧迫,其它人根本带不走,所以可汗只让我来接祖母与隋王!”赵德言这时抬起头直视萧皇后道。
  “那如果我不走呢?”萧皇后听到颉利竟然只带她和杨政道离开,当下也不由得十分恼火的道,现在他们虽然寄人篱下,但身边至少还有一些部众,不至于变成孤家寡人,可是如果现在连定襄城中的百姓都丢弃了,那他们祖孙可就没有任何的依仗,最后只能变成颉利手中的筹码,甚至等到他们对颉利没用了,肯定会被无情的抛弃。
  “可汗命我带着一千骑兵而来,所以还请祖母三思!”赵德言再次淡定的开口道。
  听到赵德言话中的威胁之意,萧皇后也不由得脸色一白,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根本没有任何与颉利谈判的筹码,可是一想到孤身一人带着孙子逃往漠北,她就禁不住全身发冷,毕竟这里不但有忠于她的百姓,更有仅存的几个亲人,可是现在却要连他们都要抛弃掉了吗?
  看到萧皇后的表情变化,赵德言也不由得暗叹一声,过了片刻这才放缓了语气道:“祖母,以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北逃之外,难道你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北逃?逃到漠北的荒漠上去吗?与其千里迢迢逃到那里,还不如被唐军抓回去,如果大唐的皇帝不杀我们,至少不用像现在这样连饭都吃不上!”萧皇后这时也终于爆发了,当下厉声吼道,她实在厌倦了这种东躲西藏的日子,哪怕是死也不想再逃了。
  “看来祖母心中有很大的怨气,刚才进城时,我也听说襄城的败军做了一些过分的事,所以让人给祖母你们带了些粮食,等下祖母与隋王多吃些东西,晚上好好的睡一觉,其它的事情就不必操心了,一切有孙婿做主就是了!”面对萧皇后的怒火,赵德言这时却是再次淡定的一笑道,说完就起身告辞。
  离开了隋王府,赵德言带着护卫走在定襄城的街道之上,只见街道两侧都是低矮的民房,许多还都是用杂物搭建起来的棚子,因为生活艰难,定襄与其说是城镇,还不如说是一座大一点的乡村,一些前隋遗民胆怯的缩要破败的房屋里,透过缝隙小心翼翼的打量着街道上赵德言等人,却没有人敢于反抗,因为他们早就接受了被突厥统治的命运。
  看着房屋背后那一双双胆怯的眼睛,赵德言也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些说是前隋遗民,其实都是突厥从中原抢掠来的汉人,后来才被交给萧皇后管理,当初他和这些人也没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他现在有了反抗的机会,而且还一手把突厥推往深渊之中。


第606章 献人献城
  朔州城中一个作坊里,上百口大锅排成一个整齐的方队,每口大锅前都有一个壮汉手持着铁锹般的大铲子,快速的在锅里翻动着锅里的面粉,等到将面粉炒到焦黄之时,这才盛出来放到一边晾凉,然后又有专人把炒面盛到制作好的竹筒里,以方便携带。
  “驸马,我让人算过了,用布袋盛炒面的成本太高了,必须要用细密的好布,相比之下,用竹筒的成本就低多了,另外光用面粉的成本也同样太高,所以属下加入了豆粉、红薯粉等,混合之后做成炒面,味道反而比之前更好了,前线的将士也都更喜欢现在的炒面!”许敬宗一边走一边向李休介绍着炒面作坊的事。
  自从炒面送到前线后,很快就受到了将士们的欢迎,主要是炒面的口感比面饼强太多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虽然这两样干粮吃多了都会上火,但炒面却比较容易消化,不像面饼吃多了胃涨难受,而且在炒面里加上咸菜或咸肉粒时,会变得更加美味。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前线对炒面的需求大增,李休就让许敬宗建造了这么一个炒面作坊,专门制作炒面,而且许敬宗也对炒面做出一些改进,使得炒面的成本降低了不少,这也更利于炒面的推广。
  “用其它的杂面倒是可以,不过面粉的比例一定不能低于六成,否则我拿你是问!”李休听后点了点,不过最后还是警告许敬宗道,降低成本是好事,但也不能没有限制,比如如果红薯粉用的太多,炒面就会不顶饿,使得将士无法补充体力,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
  “驸马放心,下官派了专人负责监督各种面粉的配比,绝对不会出问题的!”许敬宗这时也恭敬的回答道,他平时虽然油滑,但是在这种大事上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毕竟万一有疏漏的话,到时可谁也救不了他。
  李休在炒面作坊转了一圈,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去了视察了一下其它的一些仓库,现在前线大军进入草原,朔州成为三路大军的后勤基地,因此任务也十分的繁重,李休不但要负责将物资发放到草原,另外还要督促后方的州府将物资运过来,这也使得他免不了与后方的一些官员打交道。
  朔州的物资送到草原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相比之下,让后方州府把物资按时运送到朔州来,所面临的问题可就太多了,毕竟这些物资都需要各地的州府筹措,这相当于在吸这些州府的血,因此肯定有一些人心生不满。
  如果换一个普通的官员总管后勤,恐怕很难压服这些后方的官员,这也是李世民让李休亲自督管后勤的原因,毕竟有他坐镇,后方的官员就算心中不满,也不敢耽搁了物资的运输。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朔州城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物资中转站,后方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进来,然后再分成三路运往前线,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车队人马进出朔州,虽然十分的拥挤,但也十分的顺畅,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当然不是李休一个人的功劳,他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岑文本和许敬宗这两个助手,如果没有他们的协助,恐怕整个朔州早就乱套了。
  视察过后勤的事后,李休又去了四城询问了一下镇守朔州的将领,为了保障朔州的安全,这里也驻扎着重兵,并且放出探子探听方圆数十里的消息,如果有突厥人靠近的话,肯定会被他们提前得知,并且做好准备。
  等到李休询问过城防之后,这才结束了一天的常规事务,而这时都已经下午了,当下他回到都督府中,月婵也急忙把午饭送上来,因为她知道李休肯定还没有吃饭,事实上李休也的确一直饿着肚子,主要是他被月婵养叼了,外面的饭菜根本吃不惯。
  就在李休正吃着饭着,忽然只见马爷大步走进来,看到李休吃饭也不客气,直接让月婵给自己盛了碗饭,然后坐在李休对面就吃,结果月婵做的菜不够,两人最后你争我抢,最后连菜汤都没剩一点。
  “小子,告诉你一件大喜事!”马爷这时把碗往桌子上一放,一脸喜色的大声道。
  “喜事?什么喜事?”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看了马爷一眼道,虽然马爷名义上为了保护他而来,其实他主要还是借助飞奴司的力量配合李靖的大军,所以平时也经常见不到人影。
  “嘿嘿,宰相到定襄了!”只见马爷这时得意的一笑道,他知道李休一直想让赵德言安全的回到大唐,因此也一直替李休关注着这件事,现在赵德言到了定襄,只要李靖拿下定襄,那么赵德言就可以安全的回归大唐了。
  “太好了,那他什么时候回来?”李休听以这里也不由得兴奋的一拍桌子道,当初是他把赵德言送到草原上的,现在自己再把他安全的迎回来,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你先别急,他这次去定襄主要是想把萧皇后这些人献给大唐,而且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也不需要再呆在颉利的身边,所以只要这次事成之后,他就可以回大唐享福了!”马爷再次兴奋的道,赵德言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这让他们飞奴司也跟着沾光。
  “萧皇后那些人?”李休听到这里先是一愣,随后才想到萧皇后等人就住在定襄,当下再次兴奋的道,“这些前隋皇族对大唐的威胁虽然已经很小了,但却是突厥南下的一个借口,留在突厥的确是个麻烦,如果能把他们带到大唐,倒也省心了不少,不过他打算怎么做,会不会有危险?”
  “危险肯定是有,他打算说服一个叫康苏密的突厥投降,到时将定襄与萧皇后等人一起交给我大唐,如果这个办法不可行也没关系,他已经通过飞奴司联系到你爹,到时里应外合,直接将定襄拿下就是了!”马爷再次回答道。
  听到李靖要拿下定襄,李休也露出兴奋的表情,定襄加上襄城,也就是前隋的忻州,这也意味着大唐再次收复了一块故土,而且还能将萧皇后这些人迎回来,估计这件事传到长安后,肯定会让人心振奋。
  与此同时,定襄城中的赵德言也正在实施他的计划,本来他们到达定襄城后,康苏密本想立刻就带上萧皇后与杨政道两人,然后回头追上北撤的颉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