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懒散初唐-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僧道录司发放度牒,也仅仅只能控制僧人或道士的数量,但现在寺庙手中还掌握着大量的土地,所以李休才又祭出第二招,那就是清查寺庙道观的土地,特别是寺庙,因为僧人有免除税负的特权,这点连道士都没有,因为现在的道士大都是火居道,也就是兼职的,基本没有全职的道士,所以他们平时也是普通百姓,自然没有免税的特权。
  相比之下,寺庙却仗着免税的特权,名下拥有大量的土地,现在大唐国土广阔,人口也比较少,所以土地问题也并不突出,但是随着日后的发展,寺庙对土地的兼并肯定会带来大量的问题,所以李休才提出每名僧人只能拥有十亩田地,哪怕大唐一亩比后世较小,也足够一人一年所用了,更何况佛门号称清心寡欲,要那么多土地做什么?
  至于李休砍向佛门最后的一刀,自然就是针对寺庙的长生库,其实也就是放贷业务,而且还是高利贷,对此李休也早就想把银行搞出来了,所以才在奏折中提出由朝廷出面开办钱庄,名字叫什么无所谓,反正实质上就是后世的银行,而且还是以朝廷的信用为钱庄背书,到时寺庙的长生库恐怕就会被挤压的无法立足,如此一来,也就断掉了佛门的一大财源。
  李休将这三条详细的讲解了一遍,有些因为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写在奏折上,他现在也讲了出来,比如钱庄的运营,以及钱庄开办后对大唐经济的影响等等,虽然李休不是学经济的,但在后世那种环境下,基本的经济原理还是懂得一点的。
  李世民等人也是边听边点头,虽然李休讲的有些东西他们也是第一次听,但却越想越有道理,其中前两条主要是限制僧道的发展,倒也不难理解,而那个钱庄却让他们有种大开眼界的感觉,特别是钱庄不但可以存取钱财,而且还可以异地取钱,这对于商人来说简直太方便了,毕竟铜钱携带不便,金银又无法流通,结果就是商人做生意时,钱财的携带就成为一大问题,而且现在钱庄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可以将大量的钱财掌握在朝廷手中。
  看到李世民他们对钱庄很感兴趣,于是李休也就多讲了一些,不过越是讲到最后,他却越感觉有些不对劲,特别是李世民和魏征两人看向他的眼神,让他觉得全身不舒服,同时也让他感觉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


第831章 自己坑自己
  银行的作用可不仅仅用于放贷,在后世的国家之中,银行是整个金融系统的核心,而金融系统则是国家经济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要运用得当,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而中原古代封建王朝一直没有重视银行的作用,虽然钱庄出现的很早,但是直到明清才形成规模,而且也一直掌握在私人手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休才想将银行提前搞出来,至于打压寺庙的长生库只是顺带的作用,他真正的想法是想以银行推动大唐的经济发展,别的不说,若是能够解决大唐因为铜产量不足,导致铜钱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就足以对大唐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等人现在可能还意识不到银行对国家的深远影响,但是他们治理着大唐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对经济方面也并非一窍不通,因此对于李休讲解的实为银行,名为钱庄的计划,也都十分的感兴趣,李休讲完之后,他们还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对此李休也一一做了解答。
  “驸马果然是治世之才,一直呆在小小的农部实在是太可惜了!”只见魏征听完后沉默了片刻,最后忽然叹息一声道,虽然李休早就以博学多才闻名,不过现在听完李休对钱庄的计划,他却觉得自己以前还是小看了李休,这样的人早就应该进入朝堂,别的不说,一个户部尚书绝对不在话下。
  “魏卿所言极是,朕也觉得驸马呆在小小的农部实在太委屈了!”李世民这时也似笑非笑的看着李休道。
  李休听到这里却忽然打了个寒战,心中那种不详的预感也更加强烈了,当下急忙开口道:“陛下和魏大夫说笑了,我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让我在一旁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还行,可若是真要干实事,却远无法与房相、杜相相比!”
  “驸马客气了,当初灭突厥时,驸马在后方调度粮草物资,保证前方大军所需,可以说前面的大军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也多亏了驸马在后世的调度之功啊,这份能力可远非我等相比啊!”正在这时,只见房玄龄也开口笑道,只不过他似乎也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这时也笑得颇为古怪。
  看到房玄龄也开口帮腔,李休也不禁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这时他也已经明白过来,自己到底哪里疏忽了,可惜这时明白过来也已经晚了。
  果然,只见李世民这时笑呵呵的向李休再次开口道:“驸马提议的这三条都是切中时弊,若是实施下去,定然能够扼制佛道两教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条的开设钱庄,朕更觉得大有可为,只不过钱庄是个新兴的事物,朕担心若是由别人去办,恐怕会不得其法,甚至可能会出现大的失误,幸好这件事是驸马提出来的,你也对钱庄的事务十分熟悉,所以朕觉得不如就由驸马来负责此事如何?”
  “陛下,臣……臣……”李休这时想要推辞,可是几次张嘴却不知道如何开口,之前因为时间不足,他只顾着考虑对付佛门,以及钱庄出现后对大唐经济的推动,却没考虑到该由谁来负责钱庄的事,结果现在李世民把这件事推到他身上,他想要拒绝都找不到理由,毕竟这件事是你提出来的,你不负责谁负责?
  “陛下英明,臣也觉得驸马是最合适的人选,我看不如即刻下旨,由驸马筹备组建钱庄的事宜,至于设立僧道录司的事,也要交给专门的人来办理,臣觉得魏大夫最适合此事!”长孙无忌这时也笑着开口道。
  他不但推荐了李休,而且连魏征也一起推荐了,不过僧道录司可是一个得罪人的活,毕竟佛道两门在贵族中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可是僧道录司却要以度牒来卡住僧道的数量,这肯定会引起很大的轰动,到时定然有许多人或明或暗的向僧道录司施加压力,所以主持这件事的人必须要不惧任何阻力,而魏征恰好是最合适的人选,只不过这么一来,恐怕魏征最后要得罪不少人。
  “陛下,臣愿主持僧道录司之事!”魏征虽然明知道长孙无忌推荐自己没安什么好心,但这时却是毫不犹豫的开口道,自从李建成死后,他就将个人得失彻底的抛之脑后,现在他心中也只有大唐的利益。
  “魏卿果然是朕的肱骨之臣!”看到魏征毫不犹豫的接下僧道录司这个注定得罪人的活,李世民也不由得开口夸赞道,随后他就看向了一直默然不语的李休,这时殿中的其它人也都同样看向李休,毕竟他们都知道李休不愿意进入朝堂,不过钱庄的事却是非他莫属。
  李休这时也暗暗后悔,他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把自己给坑了,可是现在后悔也晚了,李世民他们都等着自己的答复,而且他连推辞的理由都没有,一想到这里,他也不由得感到十分的头疼。
  “驸马,刚才你也说了,钱庄一事关系重大,打击长生库放贷仅仅只是顺带而为,钱庄真正的作用却是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此重要的事情,朕也不放心交给其它人来做,所以这件事也只能有劳驸马了!”李世民看到李休不说话,当下再次开口道,他身为帝王,能够两次在众人面前劝说李休,几乎可以说是难得一见,从他登基后也是头一次。
  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叹息一声,看来今天自己无论如何也推不掉这件事了,当下他也只得躬身行礼道:“多谢陛下的赏识,臣愿意主持筹建钱庄的事宜!”
  “哈哈~朕就知道驸马肯定不会让我失望的!”看到李休终于点头,只见李世民也不禁仰天大笑道,他之前一直想要让李休承担更多的职责,可是李休却只肯守着农部,却没想到这次他自己跳进来,实在是一个意外之喜。
  “陛下,若是筹建钱庄,臣还有一个要求,若是陛下不肯答应的道,那钱庄也无从筹措!”正在这时,只见李休忽然再次郑重的开口道。


第832章 白银铸币
  “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朕一定答应你!”李世民看到李休终于答应主持钱庄的事宜,当下也十分高兴的道,别说一个条件了,哪怕是十个他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启禀陛下,臣需要将户部掌控的铸币之权剥离出来,然后由臣来掌管!”李休当下开口道,他要打造的是大唐的中央银行,若是没有铸币权的话,那还玩什么,而且大唐并没有专门的铸币机构,各地都设的铸币局,然后统一由户部掌管,但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铸造出来的铜钱甚至并不统一,甚至连币值都不一样,对这种情况李休早就看不惯了。
  “准!”李世民听到李休要铸币权,当下毫不犹豫的道,刚才他也听李休讲过钱庄的作用,自然知道铸币权肯定要由钱庄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发挥钱庄的作用。
  “陛下英明!”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不这他这时的心情却有些低落,从这时起,他就真的被套进朝堂之中了,毕竟筹备银行免不了和其它衙门打交道,另外还要得到李世民的支持,最关键的是他日后恐怕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在这些事务上,恐怕很难再像以前那么悠闲了。
  接下来李世民又与李休、长孙无忌等人商议了一下筹备钱庄的具体事宜,不过这件事急不来,李休准备回去后做一个详细的计划,然后再呈交给李世民,到时再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讨论一下,只有他们都觉得没问题,才能开始正式的筹建。
  “陛下,臣还有最后一个建议!”不过商议到最后,李休却忽然露出有些为难的表情道。
  “哦?什么事?”李世民看到李休的样子也不由得有些疑惑的问道。
  “是这样的,钱庄这个名字是臣昨天晚上临时想的,现在却觉得有些不妥,不如改为银行如何?”李休这时终于把心中的想法讲了出来道,这件事也憋在他心里很久了,毕竟后世他已经习惯了银行这个名字,只是之前考虑到白银不是大唐的流通货币,所以才用了钱庄这个更古老的名字,不过现在他要主持筹备这件事,对钱庄这个名字也越来越感觉不顺眼。
  “哈哈哈~一个名字而已,驸马为何如此纠结,不过钱庄我们可以理解,银行这个名字又从何而来?”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先是大笑一声,随后有些好奇的问道,旁边的长孙无忌等人也同样露出不解的神色,毕竟银行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实在有些费解。
  “启禀陛下,我大唐一向缺铜,连铸钱所需的铜都供应不足,使得各地钱币短缺,另外铜钱的币值太低,进行一些大额交易时,使用铜钱十分不便,所以臣觉得可以铸造一些币值更高的钱币,比如现在海外的白银一直流入我大唐,而白银的价值在铜之上,所以臣觉得可以开铸银币,甚至日后可以开铸金币!”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
  其实李休倒是很想一步到位的把纸币搞出来,但是在大唐这个时代,哪怕是由朝廷的信用背书,也不可能让百姓们习惯用纸来代替钱币,对于他们来说,只有真金白银和黄铜这些贵金属才是钱,至于全纸当钱,简直就是骗人的,哪怕是朝廷推行也不行,君不见后世北宋时期交子,以及明朝的宝钞都失败了吗?虽然这两种纸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滥发,但也同样有百姓不习惯用纸币的原因。
  “用白银来铸造货币?”李世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眉头一皱,毕竟中原以铜做钱已经传承了上千年,现在李休要增加一种金属货币,这让他也感觉有些太过大胆。
  “陛下,白银铸币的确是前所未有之举,不过陛下要开创前所未有之盛世,自然也需要对一些古制进行改变,所以臣觉得驸马的建议可行,当然前期可以先在长安试行一下,若是效果不错,再推行到全国也不迟!”杜如晦这时却是第一个支持道,若论目光之远,行事之果决,整个朝堂都无人可与他相比。
  也就在杜如晦的话音刚落,只见长孙无忌这时也站出来道:“臣嗜好饮茶,前段时间臣在东市时,遇到一个南方来的商人运来一批好茶,每两价值数贯,当时臣十分欢喜,可是想要买茶时,对方却只要现钱结账,可是谁也不会带数贯铜钱在身上,结果等到臣派人去把铜钱取来时,对方的茶却已经卖光了,若是当时有驸马所说的银币,臣现在肯定可以喝上南方来的好茶叶了!”
  长孙无忌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而是讲了一则自己的亲身故事,本来像他这样的权贵在长安买东西,只需要对店铺报上自己的府名,然后让店铺派人去府上取钱就行了,毕竟他们买东西一般都比较贵重,也不可能带那么多的铜钱在身上,当然这只能对固定的店铺用,像那种外地来的商人,想买他们的东西还得带上大批的铜钱。
  “这个……臣听说汉代则铸造过一种以一当千的大钱,而且我大唐好像也有一些以一当十的大钱,难道不能用这种办法来提升铜钱的币值吗?”正在这时,魏征却是有些保守的开口道,对于李休以银铸钱的提议,他还是觉得有些不靠谱。
  “魏大夫有所不知,以一当十或以一当千的大钱的确有,不过无论是汉朝还是咱们大唐,这种大钱的数量都很稀少,而且很多百姓都不认这种钱,毕竟这种钱虽然比一般的铜钱大一些,但也没大十倍、千倍,而百姓们之所以认铜钱,就是觉得里面的铜值钱,大钱的铜不够,自然也流通不起来。”
  李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这才继续开口道:“相比之下,白银却是比铜要昂贵多了,以前咱们中原的银比铜还少,自然不能造钱,但现在白银的数量渐多,据我观察,现在已经有不少商人在经商时,用白银来结算,毕竟白银价值高,也更方便携带,在这种情况下,咱们铸造出来的银币也容易让人接受。”
  以一当多的铜钱在汉代就出现了,其实这和纸币一样,已经算是一种信用货币了,只不过因为百姓不接受,所以这种大钱的数量很少,连铜钱都如此下场,更别说用更不值钱的纸币了,这也是李休打算慢慢来的原因之一。
  “好吧,既然你们都觉得铸造银币可行,那就先在长安试行一下,如果反响不错的话,再推行全国!”李世民听完后沉思了片刻,最后终于点了点头道。
  看到李世民同意,李休也终于松了口气,随后“银行”这外名字也定了下来,其实就像李世民说的,叫什么名字无所谓,只不过出于李休一个人的习惯,他还是更喜欢银行这个名字,而且中央银行总比中央钱庄听起来大气。
  这时天色已经不早了,不知不觉李休他们竟然讨论了将近一整天,而且这时该说的也都说完了,李休要先回去将开设银行的计划写成一份奏折,所以这才告退离开,不过当他走出宫门时,却不禁扭头看了看背后巍峨的宫殿,随后却是长叹一声,神色也十分的复杂。
  当李休回到家中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李晋也早就回来了,等到吃过晚饭后,李晋跟着李休来到书房,刚一进来他就立刻开口道:“父亲,您可真是厉害,今天灵感寺的那帮和尚去了大理寺,一个个魂不守舍的根本没有心思打官司,大理寺卿审问过我们后,也已经派人去查证了,灵感寺的屁股本来就不干净,等到把他们查个底朝天,看他们怎么翻身?”
  “呵呵,灵感寺不算什么,退一步来讲,就算他们赢了官司,日后也会成为整个佛门的罪人,不过你以后做事也要收敛一些,就算灵感寺有错在先,你也不能用如此粗暴的手段,说出去只会败坏自己的名声!”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严肃的表情道。
  现在李晋年纪还小,别人顶多说他年幼胡闹,可是等到再大一些,若是行事还是如此的放肆,那可就会给人留下顽劣的印象了,李休可不想自己的儿子被人称为纨绔子弟,毕竟要是名声坏了,以后给李晋找媳妇都会受到影响。
  “父老教训的是,我日后定会注意的!”李晋这时笑嘻嘻的点头道,不过看他的样子,应该并没有把李休的话听进去,这也让李休无奈的叹了口气,现在李晋正处于人憎鬼厌的年纪,大人的话他也很难听进去,不过这个孩子本质不坏,虽然平时喜欢胡闹一些,但应该不会做出类似欺男霸女这种太过出格的事。
  第二天一早,李休吃过早饭后,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准备将筹建银行的计划写成一份奏折,不过也就在中午时,却忽然被一个消息打断了思考:应国公武士彟去世了!


第833章 又一场葬礼
  应国公府中片一片素缟,当李休一家人来到府中吊唁时,刚一进灵棚,就见两眼红肿的武明空一下子扑到李休怀里痛哭道:“先生,父亲……父亲他……呜呜~”
  武明空虽然聪颖无比,但毕竟还只是个不到十二岁的孩子,而且她自幼就跟着李休学生,两人名为师生,却情同父女,这时她遭受到丧父之痛,看到李休时自然倍感悲痛。
  李休也对武明空的身世十分同情,当下轻轻的拍打着她的后背道:“好了,明空你想哭就大声的哭出来吧,不过就算你父亲不在了,你还有先生在,以后我就是你父亲!”
  听到李休的话,武明空也哭的更加伤心了,旁边的李晋想要安慰她,但这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而这时平阳公主与衣娘、月婵也上前与杨氏说话,另外还有尪娘等人也来安慰武明空,最后这才让她慢慢的停止了哭泣。
  武士彟去世的消息才刚传出去,李休他们离的最近,而且也是第一个得到消息的人,所以他们来到这里时,暂时还没有其它的客人,灵棚里除了武明空和杨氏外,还有武明空的姐姐和妹妹,另外在灵棚的另一侧,则跪着武士彟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武元庆、武元爽兄弟。
  武氏兄弟是武士彟的前妻所生,对于杨氏母女四人一向看不顺眼,之前武士彟还没死呢,他们就已经暗中准备要分家产,甚至想要将杨氏母女赶出家门,不过现在看到李休一家与杨氏母女的关系如此亲密,这让他们两人的脸色也不由得一沉。
  虽然武氏兄弟早就知道武明空是李休的学生,但是在他们看来,武明空只是个女子,跟着李休恐怕也只是做做样子,可是今天一到这里,李休就说让武明空把他当成父亲,若武明空真成了李休的女儿,那他们别说赶杨氏母女出门了,恐怕想独霸家产都很难。
  不过武氏兄弟虽然心中恼火,但是表面上却不敢得罪李休,毕竟别说他们兄弟了,连武士彟以前见到李休都十分的客气,所以这时也急忙站起来迎接,李休倒是没有特别的为难他们,别看武氏兄弟的年纪比他小不了几岁,但他和武士彟平辈论交,所以武氏兄弟在他面前也只能以晚辈自居。
  当下李休又安慰了武明空几句,然后这才亲自上前吊唁,说起来当初武德年间,他曾经帮着武士彟谋得工部尚书之位,后来武士彟也还了个人情给他,可惜后来玄武门之变,结果武士彟被贬到外地,但他的家眷也都留在长安,也托李休照顾,从那之后,两人就很少再见面了,也只有之前武士彟回来养病,李休才来探望过几次。
  想到又一个故人从此天人永隔,李休也不由得颇为伤感,正在这时,忽然只听外面又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只见裴寂也带着家人前来吊唁,说起来裴寂本来已经上书准备回乡养老,李世民也已经同意了,可是因为武士彟病重的事,裴寂却推迟了自己的归程,就是怕没机会送武士彟最后一程,现在总算是赶上了。
  裴寂这时也是满脸的悲痛,当下先是和李休打了个招呼,然后又和杨氏和武氏兄弟说了几句,这才上前吊唁,最后这才和李休来到一旁说话。
  “信明比我还小几岁,却没想到竟然比我先走一步,当初跟随太上皇起兵的老人又少了一个,恐怕过不了多久,我也要去地下与他们团聚了!”裴寂这时长叹一声道,脸上的神情也变得十分的低落,他与武士彟都是李渊最信任的人,彼此间的交情也不错,现在看到武士彟去世,他心中自然也不好受。
  “裴公节哀,应国公是为国事操劳,这才生了重病,裴公只须放宽心情,日后肯定可以长命百岁!”李休听到裴寂的话也不由得开口安慰道,他其实也早就发现,自从李渊悄悄的离开长安后,裴寂的心情就变得十分低落,平时也有些无精打采的,似乎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似的。
  “长命百岁我倒不在乎,只不过老友们走了,我呆在这里实在是没什么意思,等到信明的丧事结束后,我也就立刻回河东老家去,本来我还想邀请驸马有空去河东游玩,可是你现在却入了朝堂,日后恐怕很难脱开身了。”裴寂先是摇了摇头,随后又把话题扯到李休身上,虽然他不在朝堂,但是消息却十分灵通,对于李休要为进行筹建银行的事他也听说了。
  “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李休这时也没有太过解释,而是长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