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纨绔到底(传说)-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科举出身的比例相当小。也就是说,虽然这是条可行之道,但绝对是一条极为狭窄的独木桥。没有非常高的水平,想都不要想。

第二个途径则是杂流入流。这些吏员经过漫长的升迁,最终可以进入到“官”的阶层,也就是九品之内。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流内官”,所以,从“吏”升到“官”,就叫“入流”,否则叫“不入流”。这个途径升官的人数量很大,但能继续升迁的空间已经很小。按规定,杂流入流的人只能做中低级官员,不许做高官。由于前面漫长的吏职升迁,就已经耗掉了一个人大部分的生命。九品官,对大多数科举出身者只是,但对大多数吏员,却几乎就是终点。

第三个途径则叫门荫。就是官员子弟,可以先从一些皇帝侍从卫官,比如“千牛备身”、“监门直长”等开始起步,然后进入官场。这些人的和科举出身者差不多,但因为才能普遍逊于科举出身者,所以仕宦前景不如科举。有些擅长官场之道、又有有力者提携的话,门荫出身者也会有相当好的前景,门荫出身而做到宰相的人也颇为不少。

李林甫从“千牛”出身,是典型的门荫出身。能获得千牛出身,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根据规定,“三品官”以及“四品清官”的子弟才有资格。事实上,李林甫的父亲官位应该够不到这个标准,但姜绞帮了他的大忙。

“千牛”是一个笼统说法。里面具体还可以区别为各种官职名称,如千牛备身、左右备身、太子千牛等等,品级自正六品下到从八品下不等。就算是从八品下,也是一个很高的。科举出身者,也只有八品、九品而已。

李林甫从千牛备身升迁到监门直长后,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在兵部叙迁。也就是以后就在武官系统升迁,这叫本色升迁;二是从吏部叙迁。也就是进入文官系统。一般人都走吏部的叙迁道路,因为文官系统优于武官,前途更远大。故进文官系统的,品级要相应下调。一般来说,从卫官系统进入吏部文官系统的第一个官职释褐官,都是七品左右。

但是,李林甫很快就做上了太子中允,正五品上。从品级上看,升迁是异乎寻常地快。不久之后。他又被升官了,做了太子谕德,正四品下。大唐官阶,三品以上只分正从,三品以下还要细分为上下。这样的话,从太子中允到太子谕德,自正五品上。到正四品下,中间隔了从四品上、下,一共升了三阶。李林甫连升三级,显然还是得益于姜绞的运作。

大唐都城长安,生机勃勃,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色人等,神采飞扬。长安城中的热闹场面并没吸引李林甫,每每办完公务,在回家途中,得意之中眉宇间不免显示出淡淡的愁意。来往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不起眼的李林甫。他们为之注目的是那些达官贵人,皇室贵胄,每当这些人威风凛凛地招摇过市,路人无不停步,欣羡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场面长安城中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但人们还是不厌其烦的看着,看着……

作为旁观者的李林甫也常常被人群拥来挤去,好像水中的浮萍在浪花中漂摇。当人们恢复了平安,忘却了一切之时,李林甫却没有放下其野心的活动。

想当初,秦始皇巡游各地,人群山呼海涌,当中的两位观众刘邦、项羽不也像他如今的境遇吗?

前者惊羡之余曰:“大丈夫当如此也!”

后者不屑之余曰:“彼当取而代之!”

想到这里,李林甫的眉宇渐渐舒展开来,他绝不是和刘、项一样想到了皇位,他胆子还没有那么大。在其内心里却不止一次地说:以我李林甫之才,难道还不如那些酒囊饭袋?终有朝一日,我李林甫也会八面威风,为人仰慕。

随着飘忽的思绪,李林甫偷偷地笑了,步子也不觉轻快起来,不知不觉中回到家中。

太子中允也好,太子谕德也罢,都是东宫官,是虚衔,基本没啥事情,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没有什么实权。官虽然升了,但极强的权力欲并没有使李林甫满足。“志存高远”的李林甫当然不会甘心居于闲职,他深知,升官发财靠个人力量根本没用,必须有人提拔。自己被升迁为太子谕德,不就是舅父姜绞的功劳吗?

姜绞虽然在李隆基面前很吃香,可是要想让自己的外甥获得更有权位的实职,也力有不逮。

于是,李林甫把目光放在了宰相姚崇身上,他想求司门郎中这个实职。

司门郎中是刑部的一个司长,掌天下的门关、津梁、道路等等,从五品上。实权不大,但前途无量。郎官是万众瞩目的位置,担任者需要的是才望兼备。才,主要是文才;望,是声望,也就是在道德方面有威望。显然,李林甫在这些方面方面都不具备条件。

在李林甫的再三请求之下,姜绞无奈之下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答应他找姚崇为他说情。

姜绞信心十足地来到宰相府,寒暄了一番,便道出了来意。

身为宰相的姚崇,明白自己的职责,对于李林甫,姚崇深知其人,认为他不学无术,当然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为他去营私舞弊。

姚崇毫不客气对姜绞道:“郎中之职需才德俱佳者为之,李林甫一无赖尔,岂能担当此任?”

听了姚崇的话,姜绞顿时无语,便讪讪起身告辞。

姜绞带来的消息,对于野心勃勃的李林甫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李林甫的升官梦破灭了。

四百六十二章点拨李林甫

李陶听了姜绞的诉说,皱着眉头道:“老姜,你的意思是让我去找姚崇说说情,让他同意李林甫来做这司门郎中?”

“不不不!”姜绞赶忙摆手道:“我怎么会向蓝田王提这样的要求呢?上次,你给我的忠告我都记着呢。林你说过之后,我都很注意。你也知道,我姜绞是做生意出身,两个儿子也都在做生意,无意官场,只有林甫一人涉足官场。林甫自幼便没有了娘,他娘临终临终前要我照顾于他,我可是答应过他的。此次,他受了这样的打击,我不知如何是好。我来求助于蓝田王,是因为你看事一向奇准,想求教你,林甫今后应该如何发展。若他适合走仕途,便让他继续做官。若他适合去经商,便让他去做生意。说实话,林甫知道我来找你,他本是不愿意来的,还是我强拗着他来的。总之,我信的过你,就想听你一句话,仅此而已。”

姜绞的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不带丝毫做作,他对自己的信任,让李陶很是感激。

来自后世的李陶,心中很是清楚,李林甫是历史是的十大奸臣,他很想就此让李林甫就此退出官场。大唐如今各项事业已经走上了正轨,若世上没有李林甫之流的出现,也不会出现后来的“安史之乱”。可是,身处在大唐洪流中的李陶心中明白,李林甫、安禄山、史思明之流的出现并不可怕,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人,关键是君主,若君主不用他们,他们自然无用武之地。再说了,大抵奸臣都是有本事之人,若是用好了,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这里,李陶叹了口气:若李隆基到时真的昏庸了,就算没有李林甫。还会出现**甫、王林甫。与其那样,还不如让眼前的李林甫上位的好,至少自己还能控制得了他,不至于让情形变得那么糟糕。不过,就算要用他,也得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然后再说。

想到这里。李陶对姜绞笑道:“李林甫能有你这般尽心尽力的舅舅,也算是他的福分。不过呢。这事不能你说了算,还得听听李林甫自己的意见,若我说的他不愿意去做,岂不是白搭?”

说罢,李陶也不待姜绞说话,便看向李林甫:“说说吧,你有什么想法?”

李林甫犹豫着。

李陶微笑着逼视着李林甫:“你可就这么一次机会,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我会尽力助你的。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良久,李林甫终于壮着胆子道:“我还是想走仕途,我觉得我适合走仕途!”

“没错,这才是你的真心话!”李陶顿了顿又道:“你还记得当年你离开潞州时,我告诉你的话吗?”

李林甫一脸严肃地点点头。

“你没告诉别人吧!”

“绝对没有!”

姜绞在一旁插言道:“说来也怪,我这外甥有事从不瞒我的,偏偏是你与他说的话。无论我怎么问他都不说,直到今日我都不知道你告诉他什么了。”

“你现在可以说给你舅舅听了!”李陶指着姜绞道。

“第一,别看李隆基现在只是淄王,但他将来肯定要做当皇帝,你现在得罪了他,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第二。若有贵人相助,你将来可以当到宰辅!第三,你的仕途败在一个女人手上,成在一女人手上,将来你也会死在一个女人手上,而且这三个人都是皇帝的妃子。”

李陶点点头道:“你记得很清楚,一个字都不错!”

姜绞在一旁狐疑道:“这些都是当初在潞州时。蓝田王你说与他听的?怎么可能呢?”

李陶笑道:“是我说的,别说你不信,当时李林甫也不信。他说他不需要任何人帮助,凭他的本事绝对可以在长安干一番大事业。我告诉他,他在长安绝对是寸步难行,最后还得来找我。就为了这一句话,他才愤而离开潞州,独自一人来到了长安。”

姜绞盯着李林甫看了好半晌:“蓝田王说的可都是真的?”

李林甫低下了头。

姜绞恍然大悟道:“我说我要来找蓝田王商量一下,你死活都不肯,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

说到这里,姜绞浮现出期翼的目光:“蓝田王,你的第一个预言已经成真了,林甫真的有做宰辅的命吗?”

李陶一撇嘴道:“信不信由你!”

姜绞忙不迭点头道:“我信,我信!”

李林甫在一旁也问道:“蓝田王,您说的第三点是何意,可以帮我解释一下吗?”

“你当初调戏唱曲的赵丽娟,让临淄王大为不满,我说你你还不以为然。如今,临淄王成了皇帝,赵丽娟成了赵丽妃,就算有你舅舅帮你,想必他也不敢在陛下那里帮你说情,你的仕途哪还有指望?我说你的仕途败在皇帝妃子身上,可有错?”

姜绞叹了口气道:“蓝田王说的是呀,我曾经踌躇了很久,是不是向陛下求个情,想到最后我还是放弃了。”

李陶笑道:“看来老姜还是很了解陛下的,你不说则已,若真求情了,还不勾起陛下的心头之恨。如今赵丽妃之子已经被册立为太子,所以说,只要赵丽妃在一天,李林甫就不会有出头之日,这不是仕图败在了女人手上么?”

李林甫神色一阵黯然。

“若当初没有你那荒唐事,你现在怎么说也混出名堂了。你看看你舅舅,当初不过是个商人,再看看当初跟随跟随陛下的这些人,就连我当初买来的奴隶王毛仲与李宜德,现在也是朝廷重臣了,可是你呢?”

姜绞见李林甫心中难受,赶忙岔开话道:“蓝田王,那另外两个女人是谁?”

“现在说还为时过早,陛下身边不止一个妃子,将来会有这一天的。”

李林甫突然冒出一句话:“我看这个女人肯定就是武才人!”

李陶心中巨震,看来李林甫目光还是比较独特的,他作为一个局外人居然能看出武乐菱的不简单,的确不易。

四百六十三章黠戛斯

李陶打量着李林甫:“至于武才人是不是你的贵人,那都是将来的事情,我现在想知道一件事情。”

“蓝田王!您请直说。”

李陶直截了当道:“走仕途自然需要有人提携,但若只靠提携,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当上宰辅的。你要证明给我看,你有能力,我才会全力助你的。”

“如何证明呢?”

李陶缓缓道:“我给你谋个官做,你在任上证明给我看,若做好了,我今后全力助你,若做不好,今后你别再提走仕途的话,如何?”

李林甫毫不犹豫道:“我应了!”

姜绞在一旁有些紧张地问道:“蓝田王,你给李林甫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国子司业!”

“啊?”姜绞与李林甫都愣住了。

姜绞本以为李陶会让李林甫外放去做个长史或者参军什么的,没想到却让他去做国子司业!国子司业是从四品下的官职,说起来比李林甫现在的太子德谕要低很多,国子司业是管理国子学的官员,虽然实权不大,可却是清望官,唐代官员有清、浊之分,其中清望官又是清官中的上层要职。李林甫自幼读书甚少,这个职位显然不适合他做。

“这恐怕不合适吧?蓝田王要不再考虑考虑?”姜绞希望李陶能收回成命。

“他别无选择,这是他唯一的机会!”说到这里,李陶又看向李林甫:“你有什么要说的么?”

李林甫笑道:“是挑战就要有难度,这个职位我接受了。”

见姜绞有些担忧地望着自己,李林甫劝道:“,舅舅不用担心,蓝田王此举不仅只是考验我,而且也是为我好,他着实要培养一下我的才望。国子司业一般都是要由进士出身而具有文学素养的人担任,声誉很好,更是培养声望和人脉的好位子。”

李陶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孺子可教!你说吧。多长时间能干出名堂来?”

李林甫思忖了一会道:“三年吧!”

李陶伸出了手:“那好,咱们一言为定。给你三个月准备,让你做足功课,开春了便去国子学上任。”

李林甫与李陶击掌道:“一言为定!”

姜绞感激道:“若林甫将来能出人头地,我们全家人都感谢你!”

李陶笑道:“老姜,你可欠我一个人情了!”

“那是,那是!”

……

“三叔。这段时间还好吧?”李陶向李隆基施礼道。

“咦?陶儿,你不是在家闭门思过呢吗?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李隆基一见李陶便惊喜道。

“还说呢?”李陶一撇嘴道:“我有什么过?偏偏让我闭门思过。就算真的有过。我也算是为三叔你出了大力吧,也不替我说说情,让我阿娘生生关了我一个月,政企是太不厚道了。”

按理说,李隆基现在是皇帝了,李陶与他说话应该注意君臣之礼,可李陶与他很是随便,与在潞州没什么两样,李隆基却也偏偏就吃他这一套。

李隆基苦笑道:“陶儿。你可是冤枉我了,我怎么没替你说情,可阿嫂根本不听我的,最后我连太上皇都搬出来了,阿嫂这才勉强同意让他闭门思过三个月。你阿娘的脾气,你也知道,我挺悚她的。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那我不管,三叔,你得补偿我!”李陶耍赖道。

“好吧,你说吧,如何补偿?”李隆基被李陶弄得哭笑不得了。

“我还没想好呢!先欠着吧!”

“对了,今晚我要宴请黠戛斯使者。你也一起来吧!”

“黠戛斯使者?我怎么没听说过,三叔,你能给我说说这黠戛斯的情况吗?”

李隆基点点头道:“自然可以。”

原来,这黠戛斯虽然久居塞外,不仅与中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还与大唐李氏是同宗。

天汉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铁骑出征匈奴。两军在天山相遇。随即摆开战场。为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骑都尉李陵主动请缨,要求领五千步卒从居延海以北深入敌境,开辟第二战场,牵制匈奴军队。李陵部队行军一个月后,与匈奴单于率领的八万骑兵在浚稽山展开激战,十天共斩杀匈奴骑五万余人。最后因李陵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李陵被俘投降,投降匈奴后,与他不和的公孙敖有一次出征匈奴无功而返,便诬陷李陵传授兵法给匈奴单于,并准备侵犯汉朝。汉武帝一听勃然大怒,下令将李陵一家灭门。直到后来汉朝遣使匈奴时,才弄清楚教兵法给匈奴的并非李陵,而是另一位降将李绪。灭门之痛,使李陵决意留在匈奴。单于对李陵十分器重,不仅把女儿嫁给了他,还封他为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年,直至病故。

星移斗转,到了大唐太宗时,一支来自西北数千里的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那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朝贡团络绎不绝,但这支黠戛斯使团有点特别,他们除了朝贡之外,还肩负着“认亲”使命。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宗,要跟唐朝皇帝“认亲”。黠戛斯酋长的认亲要求听起来很新鲜,却也不算离谱。那么他跟唐朝皇帝还真的是宗亲。因为李陵是陇西成纪人,西汉名将李广之孙。而唐朝皇帝的先祖也出自陇西成纪,亦同为是李广之后。

当年,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而坚昆正好是黠戛斯的古称。另外,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同黄种人混血的特征。因此,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黠戛斯酋长一行受到了太宗皇帝的热情款待。宴会上,认亲成功的酋长开怀畅饮,请求归属唐朝。太宗当即同意在黠戛斯辖地设立坚昆都督府,隶属燕然都护府,封黠戛斯酋长俟利发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

自此以后,黠戛斯一直同大唐保持着友好关系。

四百六十四章大唐最大的敌人

李陶听罢,思忖了片刻道:“黠戛斯在突厥的北边,而我们在突厥的南边,他们来到大唐要越过突厥境内,当真不易!”

“正是!”

李陶心头一动,似乎抓住了些什么,低头深思,半晌无语。

李隆基不知他在做什么,催促道:“你倒是说句话,去还是不去?”

李陶抬头笑道:“去,为何不去,三叔,弄不好我们这次要发财了!”

“发财了?”李隆基不解地问道:“发什么财?”

李陶神秘兮兮道:“现在不可说,待晚上见过使都才知道呢,反正是好事!”

见李隆基急不可耐的模样,李陶怕他再刨根问底,赶忙起身告辞道:“三叔,你先忙吧,我看看瑛哥儿去,好久没见他了,怪想的慌!”

李隆基打趣道:“陶儿,你也不小了,你府上有三个美娇娘,你不如赶紧大婚,也好生几个儿子,省得老去看瑛儿了!”

李陶脸红了一下,连礼都忘了施,转身逃也似地跑了。

李隆基见李陶如此模样,不由心中大快,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傍晚时分,李陶与姚崇等人参加了宴请黠戛斯使者的酒宴,向来不喜欢在人前多言的李陶,却一反常态,频频与黠戛斯使者敬酒。

“来!我再敬你一杯,黠戛斯与陛下、与我都是同宗,我们也算一家人了,绝非其他蕃国所能比的。”

使者感动得连连顿首。

“突厥的可汗默咄一心想称霸漠北草原,给黠戛斯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大唐陛下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一心想收拾了这个祸害,请使者将大唐皇帝的心意传达给你们的酋长。来,我们共同干一杯。”

使者忙不迭点头:“一定,一定,来,干了。”

“黠戛斯乃百战之族。弧矢之利,所向无前,若是将来能与与大唐军队合作,南北夹击突厥,那么突厥人的末日就到了。”

使者听罢兴奋不已,赶忙主动举杯:“若真是这样,不仅是大唐之福。也是黠戛斯这福。”

总之,李陶成了今晚宴请的主角。

没有人知道。李陶为何对黠戛斯如此感兴趣,主动与黠戛斯使者套近乎,这似乎不是他的性格。

姚崇几次想打断李陶所说的过分之话,但他见李隆基不动声色,便忍住了。

晚宴结束了,姚崇忍不住埋怨道:“蓝田王,你今日不会是喝醉了吧,怎么说了那许多不该说的话?”

“不该说的话?”李陶似乎还延续着之前的兴奋,他看向李隆基道:“三叔。我记得你的御书房有地图,我给你们说说去。”

“是关于边境之事吗?”李隆基一听便来了兴趣。

“正是!”

“那好,走,去说说!”李隆基迫不急待拉着李陶便走。

看着李隆基与李陶的身影,姚崇摇摇头跟了去。

御书房的墙上,高力士早已安排人挂上了大幅的大唐疆域图。

李隆基与姚崇二人听李陶滔滔不绝讲了半个时辰。

“三叔,老姚。我的想法说完了,你们认为如何?”李陶意犹未尽道。

李隆基与姚崇的目光还都在地图之上,并没有答话。

李陶知道他们还得要消化一会,只好耐心地等待。

良久,李隆基终于先说话了:“由契丹人在西侧、黠戛斯在北侧、突骑施在西侧、大唐军队在南侧,四个方向同时限制突厥人的发展。这个主意的确不错。难怪你会对黠戛斯如此感兴趣呢,原来意图在这呢!”

李陶稍许遗憾道:“若不是老姚要专心治理内政,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这可是最好的灭了突厥默咄的机会。我只有退而求其次,限制他的发展了。”

姚崇接口道:“对付突厥人的这个主意不错,我没有什么意见,可有一点我不不明白。你为何还要花那么大的功夫经营西域呢?我们在西域已经有安西都护府了,焉耆、龟兹、疏勒、碎叶四镇也在我们手上,西域各国对大唐也是臣服的,为什么还要专门派人去西域去进行管理与征战呢?”

李陶叹了口气道:“我们得提前做好准备,对付大唐最大的敌人。”

“大唐最大的敌人不是突厥吗?”姚崇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