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纨绔到底(传说)-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汴州的灭蝗可否已经开始?”李陶问道。

“钦差大人,下官有要情禀报。”

李陶勃然大怒:“这么说,还未开始?”

“正是!”倪若水点头道。

李陶面上阴晴不定,好一会。他对身后的随从小声说了几句什么,几名随从从队伍中飞奔而去。

李陶下马,对倪若水道:“刺史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倪若水犹豫了一下,便跟李陶到了一旁。

“倪大人,字子泉,恒州藁城人,则天皇帝时的进士。开元初。在朝廷、担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后外调汴州任刺史,倪大人在其任上,倡教育,且直言敢谏,在地方官中名声颇佳,我说的可对。”

李陶来之前可是做足了功课,对倪若水调查的清清楚楚。

“正是!”

“你反对灭蝗,认为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所谓天灾就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陛下修德才是。你还说当年十六国时期,后汉皇帝刘聪也捕过蝗虫,最后越捕越多,连国家都亡了!这是前车之鉴!是这意思吗?”

“正是!”倪若水理直气壮道。

李陶摇头笑道:“倪大人,亏你做了这么多年官,有些事情居然看不明白。你怎么敢拿刘聪来跟当今陛下比呢?刘聪是伪主,所以德不胜妖,自然制服不了蝗虫。可如今是圣朝,妖不胜德。凭陛下的圣明,一定能消灭蝗虫!你难道对陛下的正统性有怀疑吗?”

倪若水一听脑门上的汗水便下来了,虽然李陶有强辩的成份,可他当初递奏折的确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可是陛下的忌讳。

李陶接着质问道:“你不是说蝗虫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陛下修德吗?按你这说法,倪大人道德高尚,蝗虫应该不会进入你这个州了。为何偏偏是汴州先出现蝗灾的,这是不是说你这个刺史品德不好呢?”

李陶这是以其之矛攻其之盾,让倪若水哑口无言。

“去年,陛下派宦官到江南征集珍贵鸟类,想要放在禁苑之中。宦官下江南,必然要经过汴州,到了之后也是要酒、要肉,异常飞扬跋扈。倪大人见看宦官如此放肆,便向陛下进进谏说,如今正是农忙的时候,陛下却让各地捕鸟来充实后花园。这些鸟从江南、岭南运往长安,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每到一个地方,使者也要吃肉,鸟也要吃肉,让老百姓看了多不好啊!大家会说陛下您贱人贵鸟啊!你还说,陛下什么时候能把凤凰当成凡鸟,把麒麟当成凡兽,天下才真是有福气了!倪大人的这次上谏,是为民请命,得到了陛下的大力表彰。为国家交纳赋税的是百姓,种田的是百姓,可现在,倪大人却为了不灭蝗,而置老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这不是昏了头是什么?”

李陶所说向陛下进谏之事,一直是倪若水最引以为豪、也是最为出彩的一件事。如今,李陶用此事来讥讽自己反对灭蝗的举动,让他很是愤怒,可却也无法辩驳。

四百八十三章蝗虫自杀

“来的时候,姚阁老交待过,在此次灭蝗中表现突出的地方官员,要优先提拔到朝廷任职。而抵制灭蝗的官员,会毫不犹豫地就地免职。”

李陶的这句话让倪若水震动很大,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开元二年,李隆基颁下制书,在京官内选择博学通识、能力强的人任职地方,授予都督、刺史之职;同样,在地方官中选择政绩突出的,升任京官。这个制书一颁行,许多能力不错的京官就任职地方了,身为尚书右丞的倪若水,就因为这道制书被外派到了汴州担任刺史。尚书右丞是四品官,而汴州刺史是三品官,算是升职了。但是,长期以来,官场都有重京官、轻外官的观念,所以倪若水还是闷闷不乐。

在倪若水到达汴州的时候,正好一个叫班景的地方官也因这道诏令,从扬州调到长安担任大理少卿。路过汴州,倪若水给他饯行,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喝完送别酒后,眼看着班景的马绝尘而去,倪若水站在灰尘之中,一动不动,眼睛都直了。

他对手下人道:“班生此去,何异登仙!”

手下人劝他:“人走远了,这里灰尘大,咱们回吧。”

倪若水还是舍不得走:“这哪里是灰尘,分明是仙尘嘛!让我再沾沾仙气吧。”

倪若水虽然不愿意当地方官,但是他的才能还是有的,而且他为了早一点回到长安,在汴州干的很是卖力。

正因为这一点,李陶才会对倪若水谆谆诱导,若换了别人,他何须如此多的废话?

在李陶的威逼利诱之下,倪若水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了。他嗫嗫道:“蓝田王,我明白了,可现在汴州的灭蝗之事已经耽误了,这如何是好?”

李陶摆手道:“这倒未必。说不定蝗虫会自杀呢,我们还是先进城再说吧!”

“蝗虫会自杀?”倪若水眼珠子差点瞪出来了,他还待细问,却见李陶已经上马,向城中而去了。

到达汴州的第二日,李陶派出的随从也回来了。

“主人,灭蝗使两天前便到了汴州。汴州下属的六个县中,两名不配合灭蝗的县令被免职。由灭蝗使代理,如今六个县都已经开始了灭蝗。两日内共灭蝗一万三千担。”

听了李陶随从的禀报,倪若水愣住了。三天前,朝廷派来的灭蝗使总共六组二十人的确到了汴州,他们要求倪若水配合灭蝗,但倪若水坚持要等钦差来了之后再说。后来,驿馆官员来报,这些人离开了汴州城,不知所踪。敢情这些人越过了倪若水,直接赴各县形如灭蝗了。

“一万三千担,不错,看来效果是不错的。”李陶满意地点点头。

“这些蝗虫真的是自杀?”倪若水还是不信。

“倪大人不信,可以亲自派人去打探。”李陶笑道。

又过了一日,倪若水派出打探的衙役回来了。

“刺史大人,我带人到汴州城外的小李庄打探过了。而且我还带着死蝗虫回来向大人复命了。”

“噢?带回多少?”倪若水急忙问道。

衙役道:“大人您还是亲自去看看吧!”

倪若水急步走到外面一看,只见沿路一溜停了七八辆马车,有几名衙役正从马车上往下搬箩筐,不大工夫,地上就摆了五六十只筐,倪若水上前一看。筐内全是死蝗虫。

前往打探的衙役过来道:“请大人验货,这只是小李庄在一夜之间捕杀的蝗虫。”

倪若水问衙役:“你亲眼看见这是他在一夜捕杀的吗?”

衙役答道:“是的,大人,里正叫人在地头烧了几十堆火,然后往火里撒进一些药,不久之后就有大群蝗虫飞来,有些自己飞进火里烧死了。很多堆在地上用条帚一打就打死了。”

倪若水这才信服,他长叹道:“没想到这蝗虫竟然真的会自杀。”

李陶哈哈笑道:“其实那不是自杀,是在火里放了特制的药,药气漂到空中,诱得蝗虫前来投火投地而趁机灭之。”

“如此一来,灭蝗并非难事了。”倪若水也觉得欣慰。

“哪有如此容易,这才刚开始!”李陶给倪若水泼了盆冷水:“从明日起,我要巡视各县灭蝗,烦请倪刺史给我派个熟悉情况之人。”

“蓝田王,要不下官与你同去吧!”倪若水向李陶征询道。

“你在汴州坐镇,协调督促各地灭蝗,统计灾情,做好赈灾准备。就不必下去了。”

……

开元三年寒食节,陈留县城郊,十来个人负手四处张望着。

“看来,汴州这蝗灾还真不轻呢!”李陶神色凝重地对身边的杨玄圭道。

杨玄圭是汴州的司户参军,由于他对汴州各地的情况比较熟悉,故而被倪若水派给李陶做了向导。

“是呀!”

杨玄圭话音刚落,便听裴岳喊道:“快看!”

李陶抬眼看去,只见远处的山上还笼罩着一层云雾,蝗虫已经开始向他们的方向迁移了,所到之处,遮天敝日、声如风雨,所有庄稼被吞噬。一时间蝗虫横飞,黑压压一大片,飞来呼呼直响。

随着蝗虫飞过,地里蝗蝻骤然增多,流水似地朝西南方向翻滚,结成灰而黄的疙瘩,滚球似地蠕动着,踏上一脚,蝻液溅得满脚满腿,胆子小的人吓得顿然失色。蝗蝻“胃口”极好,吃东西从来不挑。总之,凡是蝗蝻滚过的地方,立即白地一片。

离李陶不远处,只见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少年,用竹竿跑着打蝗虫,竹竿所到之处,蝗虫时起时落,空中地上,上下交织,整个谷地被蝗虫笼罩着。也不知蝗虫是太饿了,还是胆子格外大,不顾扑打,一个劲地叫,边吃边拉屎,只听谷地里轰隆轰隆的嚼食声,哗啦哗啦的落屎声,他们无计可施,揪心地看着绿油油的谷苗上爬满了蝗虫。

“走,上去帮忙!”说话间李陶便冲了上去。

劳累了半日,妇人请李陶等人到家中歇息,回到家后,妇人揭开锅盖,蝗虫赴汤蹈火,置身锅灶之中。“蝗军”不但啃坏家庭用具,供奉的财神、家堂、灶爷画轴也被啃得窟窟窿窿,木制的祖匣里也满满的,闹得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四百八十四章灭蝗

当李陶一行进入陈留县城时,已是傍晚时分。他们并没有住县城的驿馆,而是住进了一家客栈。

吃过晚饭,李陶正与杨玄圭聊着灭蝗之事,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房门,只见裴岳领着两个人进屋来。

“小主人!”其中一人,一进屋便向李陶施礼道。

“是李三呀!你负责在陈留灭蝗吗?”李陶一眼便认出,面前之人是七星庄那三百童奴的首领李三。

“是的,小主人!”

“陈留县令郑化仁拜见钦差大人!”另外一人也向李陶施礼。

郑化仁与李陶客套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

“李三,快讲讲灭蝗的情况!”李陶问道。

“我们刚来的时候,百姓眼看蝗虫食苗,手不敢捕,蝗虫所经之处,苗稼皆尽。眼看蝗虫多得没完没了,百姓害怕了,认为这是上天降下的罪责。十里八乡的村民敲锣打鼓跪拜“蚂蚱爷”,祈求它们嘴下能留点最后救命的口粮。“蚂蚱爷”倒是真留了点吃的,那便是绿豆。”

“这是为何?”李陶不解。

“蝗虫什么都吃,唯独不吃绿豆!”

李陶这才恍然大悟。

“主人教给我们灭蝗的法子很管用,特别是深夜点火烧蝗,效果尤其好,深挖壕沟,夜间在壕沟内点火,将药物洒入火中,蝗虫见光即来,集中人力扑杀效果甚佳。”

“那白日怎么办?”

“白日主要靠着人力杀伤蝗虫,几万人要面对几千万只蝗虫,而奋战一天的结果,往往是蝗虫数量未见减少,而农作物已经被吃光了,蝗虫一展双翼,飞离此地前往下一块田地,只留下满满的一地蝗虫卵。”

李陶低头沉思起来。

“我们也想了不少法子,白日要求各村设哨观察,严密监视。发现蝗虫将要到来。就各持工具严阵以待。集中人力,分点分片,高举红旗或各色布条,在空中挥舞,大鼓大锣配合着敲敲打打,造成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局面,吓得蝗虫不敢落地。若蝗虫已经落地。就全力以赴,用扫帚等工具一起扑打。趁早晨有露水蝗虫飞不动时候,效果最好。有时若能查明蝗虫盘踞地点,挖一条深沟,有水源的可往沟内放水,将蝗虫驱赶入沟中淹死,没水就往沟中填入柴草,放火烧死。”

李陶想起了白日帮妇人驱赶蝗虫时的情景,觉得使用竹竿效果不佳,便又问道:“你们用什么捕打蝗虫?”

李三道:“将竹条树枝扎成扫帚状。扫面加宽、把柄加长,这样一来,一把结实扑打工具产生了。”

李陶对裴岳吩咐道:“”让杨司户请人将李三所说的工具画图成型,派衙役将图型分发到各县仿制,不得有误。”

“是,小主人!我这就去安排!”裴岳答应一声便转身离开了。

“李三,你这里还有什么困难吗?”李陶又问道。

李三想了想道:“商号运来的治蝗药水非常管用。只是量太少了!能不能多发放些?”

“这药水真的好使?”李陶惊喜道。

李三所说的治蝗药水,便是李陶让华云峰与宋林去查阅古籍而找出来的。

“是的,只须在田边上支起了大锅将药熬上,待药凉后一手端起盛药水的脸盆,一手用高粱穗笤帚沾上药水,向玉米叶子上喷洒。真别说。这治蝗药水还真顶事,只要撒过药水的玉米再也没有被蝗虫吃掉叶子。相反,一片一片的蝗虫都死在了玉米地里。”

其实治蝗药水很简单,用曼陀罗、天仙子、乌头、毒芹、风信子等多味草药制成。关键是现在需要量太大,一时难以筹集。

李陶道:“我会尽量安排商号为你们运来的,但主要还得靠人力为主,蝗灾没有彻底消灭。便一刻也不能放松。”

第二日,李陶又去了范氏商号在陈留的分号。陈留的分号没有设在城中,竟然在城郊临时搭建了几间木屋。这里异常热闹,许多百姓都在这里上交蝗虫。

“这蝗虫能卖多少钱?”李陶向一名来交蝗虫的汉子问道。

“蝗虫十担一贯钱,蝗蝻贵一些,五担一贯钱!”那汉子笑呵呵道。

本来蝗灾来了,大家都以为要倒霉了,谁知这范氏商号竟然大量收购蝗虫,这漫山遍野的蝗虫都成了钱了,引得无数百姓纷纷开始捕蝗,就连城中没有地的人,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参与到这捕蝗大军之中。

“一斤一文钱,还是挺划算的!”李陶随口问道:“这范氏商号收蝗虫做什么?”

“他们没有说,但传言说他们收来做马料,据说用蝗虫做的马料都供应给边防的军队,马吃了这玩意不掉膘,很受欢迎。”

李陶听了目瞪口呆,这都是谁传出来的,竟然还有鼻子有眼的。

那汉子见李陶这副模样,左右看了看,又道:“还有人说,这些蝗虫收了是运进宫里去的,皇帝与妃子们都喜欢吃这蝗虫。”

李陶听了差点没笑出声来,这流言真是越来越玄乎了。

“你吃过这蝗虫吗?”李陶忍住笑问道。

“俺也偷偷尝过两次,似乎并不好吃。”说到这里,那汉子道:“管它是用来做什么呢,只要他们收,咱就捉来给他们,能换钱这才是最实在的。”

李陶点点头,不再说话,转身离去了。

分号的掌柜姓曾,是范长风从长安总号临时抽调而来的,他见过李陶,因此对李陶异常恭敬。

“曾掌柜,分号现在有多少人?”李陶问道。

“现有二十六人!”

“这么多?”李陶吃了一惊。

“本来陈留分号只有三人,但出现蝗灾只后便陆续增加了人手,大多是从长安分号与别的分号抽调而来的,蝗灾之后,还要回去的!”

“现在人手够用吗?”李陶又问道。

“分号现在不做别的生意,专门收购蝗虫。为了收购方便,分号也从城中迁到这里来了。现在的人手全部是用来收购蝗虫的,够用了。”

“收购多少了?”

“已收购蝗虫四万一千担,蝗蝻三万两千担!耗资一万贯一千贯!”曾掌柜回答的很利索。

四百八十五章库钱被盗

“蝗虫做马料是怎么传出来的?”李陶问道。

曾掌柜小声道:“这是大掌柜让人放出的风声,他说天下哪有做生意愿意赔钱的?商号无缘无故收蝗虫,老百姓肯定不会相信。编出这么个瞎话来,就不由老百姓不信了。”

李陶哈哈大笑起来:“你们这个范大掌柜太有学问了!”

曾掌柜也陪着李陶笑。

“蝗虫是怎么处理的?”

“都在深夜悄悄拉出去埋了!”

“做的不错!”李陶满意地拍了拍曾掌柜的肩:“在蝗灾结束前,收蝗虫这事一刻也不能停,不要怕花钱!”

“我知道,来之前大掌柜专门交待过了!”曾掌柜点头道。

离开范氏分号,在回城的路上,杨玄圭忍不住感慨道:“像蓝田王这样花钱救灾的法子,真是亘古未闻!这得要花多少钱?恐怕就连朝廷也难以负担的起。”

李陶笑道:“与人命比起来,钱算得了什么?”

……

就在李陶四处巡视之际,倪若水突然派人请李陶速速回到汴州城去,汴州城内出大事了。李陶看了倪若水送来的急信,二话没说便匆匆赶回了汴州。

李陶一回到汴州城便来到刺史府,见了倪若水,他皱眉问道:“倪刺史,究竟是怎么回事?”

倪若水一脸惶恐地向李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随着汴州的蝗灾越来越严重了,为了救灾,倪若水急报朝廷,奏请先挪州库官库之钱以做应急之用,待朝廷的赈灾款到后再冲账。姚崇接到倪若水奏折后,特事特办便准了他的请求。

姚崇的牒书到达汴州的当天,倪若水便与捕头何止来到汴州钱库。钱库由库官赵成把守,有二十名护卫日夜巡视内外,是整个长州府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赵成老成稳重。是汴州有名的孝子,倪若水向来比较敬重他。

赵成向倪若水行过礼之后,领着二人来到正堂,伸手在墙壁上摁了个机关,就见地面自动裂开,露出一条幽深的地道来。

赵成点起长明灯,领二人走下台阶。

钱库深入地下十余丈。由巨石垒砌而成,除了几个直通地面碗口般粗细的通风孔。几乎与世隔绝。

来到生铁铸就的大门边时,倪若水与赵成各自拿出一把钥匙,合二为一,插入锁芯,大门应声而开。

随后,赵成将银库内的油灯点燃,一排排装着铜钱的箱子呈现在二人面前。

倪若水对何止道:“何捕头,你与赵库官清点官银,记录在案。”

“是。”

何止点头。上前将一只钱箱打开,却突然发出一声怪叫。

倪若水与赵成忙上前查看,也失声惊叫起来。箱子里半文钱没有,倒是有具尸体蜷缩在里面。三人回过神来,连连将其他钱箱尽数打开,发现钱库内的整整少了一半,总共有十万贯钱不翼而飞。

半晌。倪若水才定了定神,取来油灯察看尸体。

死者五十岁左右,表情痛苦,因钱库中堆放了大量的木炭和石灰等于燥剂,尸体未见有腐烂迹象,但也因此难以判断死了多久。又因为尸体蜷在箱子里已经僵硬,一时无法查看身上是否有伤口。

倪若水令何止速去传仵作验尸,随后,他对赵成道:“赵库官,我有几句话要问你。”

赵成早已呆若木鸡,听到倪若水叫他,突然发出一声怪叫。跟着猛冲数步,一头撞在墙上,哼也没哼一声便倒在了地上。倪若水与何止大吃一惊,还没反应过来,躺在地上的赵成突然又摇摇晃晃地爬起来。

何止冲上去一把将他扶住,喝道:“赵库官,你……”

赵成却两眼直愣愣地看着他,嘿嘿笑道:“你干吗抓着我?”

说着,欲推开何止,但哪里推得开,赵成竟咧了咧嘴,大声哭了起来。

倪若水上前查看,见赵成目光呆滞,脉象混乱,难道刚才那一撞令他脑子出了问题?

倪若水令何止将他带上去,请郎中为其诊治。很快,郎中的诊治结果出来了,赵成确因颅骨重挫,精神失常。

何止判断,库钱被盗必是赵成监守自盗,至于他欲撞墙自尽,当然是想逃脱罪责。

倪若水却觉得没这么简单,各县衙每月十五日将官钱送到州衙,州衙又每三月将官钱解送到长安,汴州最近一次送走官钱是在二月,当月钱库空虚,至三月才有各地官钱送来,也就是说,钱库失窃应是在三、四两个月里发生的。汴州钱库戒备森严,钥匙更是由他与赵成两人分别保管,只有等到十五日时才交给赵成,官钱入库后,就会将钥匙收回来。赵成一介书生,怎么能瞒得了这么多人的眼睛,每月平均盗走五万贯钱?再则,既然要盗,为何还要留下一半?

倪若水知道官钱被盗一案事关重大,他迅速派人请钦差李陶回来,商议善后事宜。

李陶听罢,沉吟片刻道:“灭蝗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情,你继续协调各县灭蝗之事,不能有丝毫懈怠,库钱被盗一案交给我来办,你就不用操心了。”

有了李陶这话,倪若水这才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若让他来破案,他还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呢!

李陶先将那二十名护卫全部叫来问话,但结果令人沮丧,谁也没看出赵成有异常之处。

按常理推断,挖地道是盗库钱的最好方法,然而,李陶带人几乎将钱库的地面搜查遍了,也没见有地道的痕迹。

这起离奇的案子很快便传遍了汴州城,一时间谣言四起。

仵作送来了验尸报告:死者年约五十,身高七尺,肌肉结实,两手长满老茧,像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但内衣却又是富贵人家才穿得起的盘锦团花杭绸面料;无致命伤,根据死者指甲缝中的木屑与箱子内的抓痕推断,死者是活生生饿死的。至于死亡时间,仵作只能做出“数月”的模糊推断。

李陶立即派出人手调查可有富户失踪,并派裴岳与何止去调查赵库官。

四百八十六章县令暴毙

第二天上午,有消息传来,说一个月前陈留县有个叫王标的商人失踪了,相貌特征与尸体差不多。李陶立即令人去通知其家属前来认尸。

裴岳这边也有消息传来,说是七月时,赵成的母亲得了重疾,据前去诊治的安顺堂郎中说,他开了一剂药方,其中单是用以吊命的人参便价值百贯,而且各味药材也大多是名贵药材。赵成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只得含泪取了几帖普通的药。但几天后,赵成却拿了现钱重新买了第一剂药方上的药。

裴岳道:“小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