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国江山-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谓青梅煮酒论英雄,如今虽然没有人和他论英雄,但宴席上杨渥还是吃了不少青梅。

    结果这一幕被赵匡凝注意到了,他在向杨渥敬酒之后,却突然摇头大声说道:“殿下,以老夫之见,这青梅还是少吃点为妙,容易发小儿热!”

    这一年时间杨渥没什么大动作,一切都以维系稳定为主,对于赵匡凝自然也没有特意打压,反而是一副不闻不问的态度。

    不过当初初次见面时,赵匡凝就对杨渥不敬;如今他执掌淮南,众将自然觉得杨渥不好主动对付赵匡凝,那么他们这些做属下的就要主动站出来为他分忧。

    所以这一年时间赵匡凝一家在广陵的日子过得可不怎么样,经常受到淮南官员将领的刁难。

    赵匡凝自恃年纪大、资格老,很多年前就是一方节度使了,结果到了淮南后还要受这些窝囊气,自然心怀怨恨。便是那些淮南将领的私下所为他也觉得是杨渥指使的。

    所以这一年时间里没少在私下发牢骚,表达对杨渥的不满。

    而今晚的宴上,杨渥之前主动到其他席位上敬酒,快要到赵匡凝这一席的时候,杨渥却突然停了下来,转身去了旁边钱传璙的席位,结果赵匡凝更是觉得杨渥怠慢他,这才有了刚才的这句牢骚话。

    然而他说话的声音很大,加上场中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杨渥这里,所以众人都听得很清楚。

    结果,赵匡凝的话音刚落下,场中顿时便鸦雀无声。

    容易得小儿热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且不说,但赵匡凝的话语中完全是没把杨渥放在眼里啊!

    他这是自恃年纪大,把杨渥当小儿看,这种情况杨渥如何能忍?

    他当即便将手中酒杯狠狠砸在赵匡凝脸上,口中喝道:“放肆……”

    他是真的怒了,这一年多时间来对范遇多次报告说赵匡凝私下有怨言,他还没怎么放在心上。

    赵匡凝毕竟从高高在上的一方节度使变成如今的寄居广陵,而且还不受重视的生活,有些不满也正常。只要他没有谋反的打算,私下发几句牢骚的话,杨渥就准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谁知道自己不闻不问,这赵匡凝居然还敢当着他的面如此,他若是还忍了,以后他的威权往哪里放?

    杨渥用酒杯狠狠砸在赵匡凝脸上,顿时砸破了他的眼角,没过一会便血流满面。

    一旁,赵匡凝的夫人吓得脸色惨白,她一把跪在地上,又是磕头赔罪,又是拉着赵匡凝想要让他也服软赔罪。

    岂知这赵匡凝的脾气还十分倔,非但不赔罪,口中反而大骂道:“杨渥小儿,如今先帝被朱全忠逆贼所弑不到一年,朝中百官更是被朱全忠肆意屠戮。你杨家受先帝大恩,这才得以封王,你却不思为先帝报仇,反而在此大摆宴席,这难道是人臣所为?此等不忠不义之辈,将来你有何面目去见先帝?”

    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朱全忠在亲信李振的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一夕尽杀左仆射裴枢、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尚书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致仕前太保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

    而李晔被杀到现在也差不多刚好一年时间,从道理上来说,在这个时候杨渥大摆宴席搞庆祝还真有些不合礼仪。

    但是如今天下崩坏至此,像这种不合礼仪的事情多了去了,连杨行密都没有提出反对,这个赵匡凝却指手画脚,未免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杨渥气得脸色铁青,下方参加宴席的众多官员将领也气得不行,许多人当即便站出来请求杨渥将此人拉出去直接杖毙;当然也有些官员认为为了几句牢骚话就直接杖毙还是有些过了,直接流放到温州等边远之地就是了。

    赵匡凝或许是酒劲上来了的缘故,加上脾气本来就犟,到了此时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反而开始诉说起他们一家在广陵受到的诸多刁难起来。

    “……广陵的那些小差役,有事没事都往老夫府上去打秋风,找的借口不是追捕逃犯,便是清查户口,难道没有你的指使,那些微末小吏也敢如此?”

    其实,广陵的那些小官吏上门刁难人的历史由来已久,连田頵当初以宁国节度使的身份来广陵讨要升州时,都受到了广陵小吏们的刁难,更何况落难在此的赵匡凝一家?

    一旁,同样是外来者,朱瑾一直以来都受到淮南礼遇,自然没人敢去刁难他;雷彦恭一家刚刚到广陵,而且大家暂时还不知道杨渥对他态度如何,所以广陵小吏也不敢轻易得罪他。

    唯独钱传璙一家人听了赵匡凝的话后不禁心有戚戚。

    他们一家在广陵的日子可能比赵匡凝一家还要惨,毕竟赵匡凝还是以附庸的身份来投;而钱家当初却是淮南的生死大敌。

    此外,赵匡凝一家来投奔广陵时,好歹还携带了不少财物,而钱家的财物却被杨渥没收大半,剩下的各方打点之后,也没多少了;再加上,钱家目前还有郡公的爵位,之前也是越王家族,为了维持基本的门面,内里自然过得更加寒酸。

    所以听了赵匡凝的话钱传璙心中大起同病相怜之感,不过他却没有傻到站出来帮赵匡凝说话。

    开玩笑,这种场合,本来就是赵匡凝的不是,谁敢主动出来帮他说话,绝对得不了好。

    唯独赵匡凝的夫人还跪在地上磕头,头上已经满是血水了她也丝毫不停。

    一旁,周梦洁到底是心善,见了这幅场景便小声说道:“夫君,今日毕竟是喜庆之日,咱们的孩儿又刚刚得名,所以不宜沾染血光;这个赵匡凝想必也是喝多了酒的缘故,这才失了礼仪吧!夫君不如饶过他一次?”

    听了周梦洁的话,杨渥的怒火才消了一点,就像她说的那样,今天毕竟是自己儿子的喜庆日。

    想到这,杨渥大喝道:“来人,此人饮酒无状,藐视于我,将他叉下去,打入牢中,等候发落!”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罪

    一场喜庆的盛宴,被赵匡凝这么一搅和,结果大家都没了什么好心情,一个个脸色十分难看;尤其是杨渥,更是像吃了苍蝇一般,心情极为恶劣。

    将赵匡凝撵出去没多久,杨渥勉强交代几句后,便宣布宴会结束,让大家各自回去休息。

    回去之后,该如何处置赵匡凝却成了难点。

    本来依照杨渥的本意,在这种场合公然挑衅他的权威之人,最好是当场打死了事。

    他不是什么残暴之人,不会像朱全忠那样无缘无故就要杀人以显示他的威权。

    然而,如今的情形却是赵匡凝一介落败来投之人,还敢如此倚老卖老的斥他为小儿,若他不重重回击,日后大家暗地里只怕真的会把他看作小儿了,那么他这几年通过在战场上的胜利建立起来的威严就要被毁了。

    即便是直接将赵匡凝杖毙有些太过,那也不能让他好过,至少也得施加杖刑,先打个半死,然后把赵匡凝全家都流放到温州去。

    这时候的南方许多地区都是一片荒芜,像岭南在本朝就是专门流放犯人的地方;如今岭南不在淮南手中,不过温州也是偏远不毛之地,而且人口稀少,需要人去开发,所以这一年来淮南的许多犯人都是流放到那里去。

    然而,他的想法在杨家内部就遭到了阻力,而这阻力首先就来自杨行密。

    杨行密离去之后宴席上发生的事情没过多久他就知道了,然后他便将杨渥招了过去。

    “今晚之事孤都知道了,对那赵匡凝你准备如何处置?”杨行密沉声问道。

    这一年时间他已经很少过问政务,最近反而迷上了种些花花草草的来打发时间,日子过得倒也悠闲。

    不过赵匡凝之事毕竟就发生在他离开后不久,加上事情闹得有些大,那些官员将领或许还好说,毕竟有资格参加宴席的都是淮南的高层人物,知道轻重,不会到处乱说;但那些随他们一起来的夫人们就难说了。

    女人本来就喜欢八卦,亲眼见了宴席上的事情后难保不会泄露出去,便是事后想要追查都有些困难。所以只怕要不了多久整个广陵的官员将领们都会知道此事。

    加上赵匡凝当初也是一方节度使,统治山南东道数州之地已经有十余年时间,如今一朝被打入大牢之中,大家都关注着杨渥会怎么处置此事。

    “孩儿觉得,赵匡凝狂悖无礼,不把孩儿放在眼里,孩儿必须做出回应,不然孩儿的威严会受到损害!”杨渥道:“当然就此杀了他有些太重了,所以孩儿觉得可以将其杖一百,罚没其家产,全家流放温州!”

    杨行密皱了皱眉道:“是不是有些过了?赵匡凝毕竟也快五十岁的人了,一百仗打下去那和直接杖毙有什么两样?”

    “更何况,赵匡凝当初便是一方藩镇,在天下都有较高的名望;又是主动依附于我淮南,后来兵败之后主动来投,若是到了广陵才一年时间就被打死了,那别的藩镇听说后会怎么想?”

    这也是一个问题,赵匡凝再怎么不是,他当初也是天下有名的藩镇,曾经与王建、李克用、李茂贞等藩镇都是称兄道弟的人物。

    而已他来淮南是作为附庸的身份来投靠的,若是因为几句话的缘故就被打杀的话,那么今后淮南征服其他藩镇时,那些藩镇谁敢轻易投降?

    杨行密接着道:“那些广陵小吏上赵家以各种借口打秋风的事情,想必你也是默许了吧?”

    杨渥只好点点头,这一点他没法否认,毕竟他知道这些事情却不去制止,那实际上就是默许了。

    “你既然默许了,那么人家有些怨气也就理所当然了,所以为了这件事,你就将其打杀有些过了。”

    “但是……”

    “你是担心威权受损是吧?”杨行密摆摆手道。

    杨渥点点头,“不错,孩儿刚刚接掌淮南才一年时间,他便敢如此,若是不重重处置他,如何立威?”

    只听杨行密忽然笑道:“那若是你已经执掌淮南多年,威权稳固呢?你还会要将赵匡凝直接打杀以彰显威严吗?”

    “若是威权稳固,那自然不需如此,只需予以惩戒就是了。”杨渥道。

    “这就是了,一味彰显威严,只会让人畏威而不怀德。如今天下大乱,各路藩镇残暴好杀者众多,各个都恨不得以各种手段来彰显自己的威严,然而如今天下缺的不是威严,而是仁德!”

    “你看朱全忠,他如今的威严难道还不够吗?但他还是喜好杀人,那不是彰显威严,而是彰显他的残暴。如今他正强盛,他的部下都畏惧他,所以不敢违背他的命令;但如果哪天他的威权稍微出现一点动摇,那他就可能步入万劫不复之地。”

    “为父机权干略都不如朱全忠,但为父与他相反,处处彰显仁德,所以我淮南才能人心稳固,能与之相争。”

    杨渥不由苦笑,心中想着,若是没有自己的穿越,按照历史的发展,要不了多久杨氏的大权就要被徐温夺去了。杨行密的仁厚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徐温父子把持朝政三十年才敢篡位,不至于像这时代的其他政权,一旦有人政变成功,要不了多久就会篡位自立;但对于挽回杨氏的大局却没有多大用处。

    当然这也是因为历史上的杨家后继无人,加上徐温采取了正确的做法,没有急于篡位,而是以杨氏的名义进行统治,才使得杨行密的老部下都没有起来反抗。

    杨行密或许看出了杨渥神色中的不以为然,笑着说道:“当然,为父也不是要你一味仁厚,而是要你恩威并施,宽严并济。所以如何处置赵匡凝,关键不在于你怎么想,而在于淮南的那些官员们怎么想!”

    杨渥一愣,连忙问道:“父亲是说,若是大家都觉得应该重处赵匡凝,那就说明说明孩儿已有足够威严,所以可以对他从轻处置,以向众人彰显仁德;反过来就要重处赵匡凝,以彰显威严?”

    杨行密笑道:“不错,看来你已经明白了执掌大权的要点,那为父就放心了!”

    杨渥若有所思,他又陪着杨行密坐了一会儿,见他神色有些疲倦,这才告辞离去。

    第二天,节度使府议事厅内。

    “诸位,昨晚宴席上发生的事情,你们中很多人或许已经听说过了,或许有的还没听说过,不过没有关系,周判官,你来介绍一下情况吧!”

    “是!”周隐躬身听令,开始向众人介绍起来,他尽量从较为公正的角度介绍昨晚之事,有什么说什么,并没有刻意说赵匡凝的坏话。

    听完之后,前来参加公议的众官员一片哗然,能参加昨日宴席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多数人还是刚刚听说此事。

    杨渥如今已经是事实上的淮南之主,而赵匡凝不过一个落难来投的丧家之犬,居然还敢不把杨渥放在眼中,不加以重处如何服人?

    所以周隐的话音刚落,就有人站出来道:“赵匡凝如此藐视于殿下,若是不予以严惩,如何服人?属下觉得应当直接杖毙,以警戒他人!”

    “不错,赵匡凝狂悖无礼,必须加以严惩!”

    “属下附议!”

    ……

    还有人觉得光是杖毙赵匡凝还不够,必须将其家人也一并处置了;甚至有人提出,赵匡凝不过依附于淮南的一个落难之人,在广陵无权无势,若是他背后没人指使,光凭赵匡凝一个人,他安敢如此?

    所以这部分人主张将此案交给范遇处置,让他严查赵匡凝背后之人,查出一个杀一个,决不能放过一个对淮南心怀不轨之人。

    听了这杀气腾腾的话,一时间,连之前那些准备站出来为赵匡凝说几句公道话的人也不敢出声了,生怕一不下心就被当成赵匡凝的“同党”了。

    当然,要求将此案扩大严查的只是少数人,就连之前要求重处赵匡凝的人也不支持这么做。

    毕竟大家都是在淮南为官,若是今天随意鼓动杨渥掀起大案,那么今后这种事情会不会落到他们自己头上都难说。

    杨渥见了当即沉声表态道:“此事只牵扯到赵匡凝一人,与其他人无关。诸位不要随意牵扯,无中生有!”

    听了杨渥的表态,众人这才松了口气,不过大家的意见还是以重处赵匡凝为主,基本没人主张从轻发落;倒是有部分人站在那里沉默不语,不知道他们是赞同还是反对。

    杨渥接着道:“该如何处置赵匡凝,各位不妨都说说自己的意见,不管如何,孤都不会怪罪的。”

    这一年时间他已经执掌淮南,再自称为“我”或者“本将”或者“本帅”、“本官”都有些不妥,所以最后还是与杨行密一样开始称“孤”起来。当然他作为吴王世子,就算称孤也不算违背礼仪。

    听了杨渥的话,那些之前就觉得将赵匡凝直接杖毙有些不妥的官员这才敢出来为赵匡凝说几句公道话。

    “殿下,赵匡凝狂悖无礼,冲撞了殿下,这固然是大罪,不过就此将其打杀还是不妥,以言论杀人,这与朱全忠何异议?况且赵匡凝毕竟是主动来投,若是就此打杀,还可能会给将来劝降其他藩镇带来不好影响。”首先站出来说话的却是周隐。

正文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扩军

    “所以属下觉得可以罚没赵匡凝家产,同时将其一家流放到温州,以为他人戒!”

    见到周隐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赵匡凝说话,杨渥反而松了口气。

    因为之前那么多人都主张重惩赵匡凝时,周隐这个向来刚直的人却选择了保持沉默,直到他让众人可以畅所欲言后周隐才站出来,这说明自己的威权已经足够了,便是周隐都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

    再加上他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公允,并非是为赵匡凝开脱,所以杨渥听了之后也暗自点头。

    接着,又有几人站出来,持的意见也与周隐差不多,都是主张从轻发落赵匡凝。

    这些人基本都是文官为主,主张就事论事,反对牵扯过大;相比之下,反而是那些武将们基本都认为赵匡凝挑衅杨渥,其罪当诛。

    其实这也正常,这些武将很多都是追随杨渥在战场上征战过的,自然觉得杨渥的权威不能受到挑战;而那些文官却多数是追随杨行密多年的,他们习惯了杨行密的宽容,自然觉得对赵匡凝不能惩处过重。

    至于剩下之人却是像朱瑾、雷彦恭这些外来之人为主。

    朱瑾这一年来在朝中大事上一向都是保持中立,很少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有时候杨渥问起来,他也回答得模凌两可,久而久之,杨渥也很少询问他了。

    而雷彦恭则刚来淮南不久,更是很少说话。

    一番廷仪后,终究是武将的势力强过文官,最终绝大多数人都主张重处赵匡凝,

    而杨渥得到这个结果后自然心中满意,开始展现自己的大度,最后决定只将赵匡凝一家流放到温州,命当地官员加以看管。

    对于这个结果,文官们自然是赞叹杨渥的仁厚不在杨行密之下,便是那些武将们也暗自点头。

    毕竟谁都不愿意跟跟随一个残暴好杀的主君,便是那些平时就残暴好杀的将领也不例外。

    而对杨渥来说,这个结果他也能接受,只要不妨碍到他的威严,那么适当表现一下自己的宽容又何妨。

    决定了对赵匡凝的处置后,殷文圭又站出来道:“启禀殿下,刚刚收到的消息,濠州刺史刘金在两日之前病故了!临终前上表请求殿下委派新的刺史前去接任。”

    “什么?刘金病故了?”杨渥心中一惊,随即开始思量起来。

    去年那一届的进士,到现在担任地方县令的时间还是太短了,而宋齐丘三人在杨渥身边观政一年多后,也外放到地方去了,同时外放的还有他的书记官皮光业。

    总的来说,这一批进士在地方担任县令后,除了少数几个表现优异外,大多数人都表现得平庸。

    不过杨渥本来就没指望那些进士都能有上好表现,只要有几个成气的就行。

    杨渥打算再过一两年将这几个表现优异的提拔起来,开始逐步替代如今南方那些依旧由武将担任的刺史。

    至于剩下的那些表现平庸的,杨渥对他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他们不在当地胡作非为,横行不法就行了。

    等过上更长的时间来熬资历,这些平庸一些的进士差不多也可以担任刺史了。

    毕竟他们都是文官,即便是做刺史做得不好,杨渥要将他们拿下也只需一纸命令就可以了,而不必有对那些武将担任的刺史进行调动时的各种顾忌。

    这也是杨渥力主用文官替代武将来担任刺史的原因。

    当然,其他进士进入仕途的时间太短,还不宜过快提拔,但刘仁规却是无妨。

    他毕竟是刘金的长子,更是杨行密的女婿,加上能力也不缺,提拔为刺史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不能让他继续担任濠州刺史,不然时间长了,濠州还真可能变成刘家的领地。

    想到这,杨渥沉声道:“刘金病逝,按照礼仪该如何进行安葬就如何进行。至于濠州刺史,可以调湖州刺史李涛担任。另外,刘金长子刘仁规,承袭其父之功,特提拔为湖州刺史!”

    “殿下仁厚!”众人都躬身拜道,尤其是那些武将,更是心中欢喜。

    作为武将,他们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为的还不是子孙后人,如今见杨渥虽然没直接将濠州给刘仁规继承,但让他担任湖州刺史也算是一种补偿了。

    处理完刘金的事情后,杨渥又问道:“诸位还有什么事情要奏?”

    殷文圭道:“升州刺史陈彦谦奏报,经过一年时间的修筑,如今升州内城已经改建完毕,陈使君询问,何时正式开始外城墙的修筑?”

    目前的升州城将来会作为皇城,而这次改建除了将普通百姓迁移出去外,主要的工程就是在城内建立宫城,再加上即将修建的外城,这就是内外三道城墙,至少从规格上讲已经可以作为都城了。

    至于整个升州的大小,那就只能等外城墙建好后进一步扩建了。

    杨渥喜道:“既然内城已经修好了,那今年就着手外城墙的修建。当然,如今正是秋收之时,不宜发动民力,以免耽误农时。正式的修建,就从今年冬开始吧!另外,对于修筑城墙所需的民夫,必须以雇佣的方式给予工钱,不得以徭役的方式征发百姓!”

    “同时,也不得有任何人伸手贪污,更不得有任何人克扣百姓的工钱。周判官,这件事你要派人好好盯着,若是有人胡乱伸手,别怪孤不讲情面,将他的手剁掉!”杨渥杀气腾腾的警告着。

    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而且持续几年时间,若是以征发徭役的方式对百姓的伤害未免太大;而支付工钱的话,杨渥又担心有人自恃功劳从中贪污克扣,所以提前向众人发出了警告。

    又处置了其他几件事,李神福奏道:“殿下,自去年两浙之地彻底纳入统治,到今年已经有一年时间。这一年下来,两浙各州的税收基本已经走上正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