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国江山-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张知远又是淮南派来的使者,所以王审知对其非常礼遇,不仅直接将他安排在自己的府内居住,同时还亲自过问他的起居;平日里更是让他的长子王延翰负责陪同,完全是把他当做“上国”使者在看待。

    谁知道,这个张知远刚开始时对王审知还比较客气,但过了几天之后便原形毕露起来,不仅整天摆出一副目无余子、狷狂得惹人憎厌的嘴脸,与王审知说话时也一副大刺刺的模样。

    王审知见了之后心中颇为不喜,不过为了不影响到与淮南的关系,他还是勉强忍耐了下来。

    甚至他的部下中有许多对张知远不满的,想要教训他一顿的,也都被王审知一并压了下去。

    对王审知来说,既然淮南实力强大,自己惹不起,那么就尽量与之交好吧。

    即便将来很可能最终避免不了福建被淮南吞并的命运,但只要自己态度好一些,想必吴王也不会太过为难自己,到时候至少王家能够安然传承下去。

    有了这个决定后,即便此后张知远态度越发的倨傲,对王审知也越发不敬,但他还是忍了下来。

    对此人提出的各种无礼要求,只要是能够做到的,他都尽量予以满足,只想着不要再生出事端,尽快将此人打发回去便是。

    然而事情的发展与王审知想象的有些不一样,张知远或许是察觉到王审知想要交好淮南的缘故,见他对自己的各种要求都答应了,心中越发得意,行事之间也越发倨傲起来,提的要求更是一个比一个无礼。

    最开始时,张知远还只是向王审知暗示索要一些财物,最近更是变本加厉,不仅仗着淮南的威势在福州城中作威作福,更是对福建的军队和将领大加贬低,同时向他们炫耀淮南军威的强大。

    张知远的这番作态,自然引起了福建文武的极大怨气。要不是王审知一力压制,他的部下只怕早就将张知远剁成肉酱了。

    “只希望此人少惹点事情,尽快回去吧!”

    想到今天上午,自己的那匹由海商从大食带来的上等好马被张知远以转送给吴王为理由索要去了,王审知心中便是一阵阵肉疼。

    好在泉州那边海运发达,乃是各路海商云集之地,只要给足价钱,要买到同等层次的好马还是比较容易的,只是需要等待较长一段时间才行。

    静静想着心事,王审知渐渐感到一阵困意袭来,不久便沉沉睡去。

    不过大概只过了一刻钟,他却突然被惊醒了过来,仔细一听,似乎是外面传来了一阵嘈杂声。

    “怎么回事?不知道孤正在午休吗?”王审知大怒,翻身起来便大声骂道。

    一旁服侍他的几个侍女吓得脸色惨白,好在她们也知道王审知并非残暴好杀之人,所以虽然很害怕,但也知道自己没有丧命的危险。

    倒是他的老管家这时候脸色极为不好看的走进来说道:“大王,是二公子将淮南的那个使者张知远给杀了!”

    “什么?”王审知大惊失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再说一遍?”

    “大王,是二公子将淮南使者张知远给杀了!”

    王审知脸色一变,渐渐胀得通红,接着猛然爆发道:“混账东西!这个逆子,想要我整个王家给他陪葬吗?那逆子现在在哪?孤要杀了他……”

    王审知的儿子同样有不少,其中长子王延翰,次子王延均,如今都已经成年了。

    不过相比于他的长子,次子王延均的性格更加桀骜,平时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主,乃是福州城中有名的恶少年。

    所以当他听说王延均将淮南使者给杀了时,他才会显得这么的愤怒,还没有问清楚缘由就下意识的认为是王延均的过错。

    “大王不可,据小人所知,二公子之所以杀那张知远,完全是因为那人欺人太甚才导致的!”管家慌忙劝道。

    “孤难道不知道那个张知远倨傲无礼吗?孤都能忍得了他,他王延均怎么忍不得?孤可是特意告诉过他们,让他们好生招待,不要惹事,他王延均就是这样给孤招待的?”

    王审知当然知道张知远是个什么货色,这些天下来他自己都被气得不轻,若不是看在他是吴王派来的使者的份上,王审知早就将他给杀了,哪里还等到王延均出手。

    不过杀一个张知远容易,但张知远乃是吴王派来报丧的使者,若是到了福州后被杀了,到时候淮南的怒火如何平息?

    如今江西钟传已经病亡,就凭钟匡时那个不知世事的无知小辈,以及危全讽、彭轩等一群井底之蛙组成的乌合之众,如何能够抵挡淮南的百战精锐之师?

    或许要不了几年时间,江西落入淮南之手就是必然的事情;而江西一旦被淮南占领了,剩下福建如何能够独存?

    一想到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福建就会遇到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精锐的淮南大军前来问罪,王审知就气得浑身发颤。

    “这可是把我王家往绝路上逼啊!”

    不过,在听完管家讲述的王延均杀淮南使者的原因后,王审知的态度却再次大变。

    “竖子安敢如此?真当孤王不敢杀人吗?”

    原来,这张知远的性格本来就有些欺软怕硬,当初在光州时就是不是什么善茬,借着家里的权势没少做坏事。

    不过此人有一点便是知道看人脸色行事。他后来在淮南的第一届科举之中只是勉强考中进士,随之在分配官职的时候,其他进士大多都被分配到地方上担任县令等官职去了,唯独此人与其他几人被留在了节度使府中做事。

    想他不过刚刚考中进士的一个官场新人,在节度使府那种高官重将随便都能碰到的地方,自然只能小心谨慎的行事,生怕引来祸端,这样一来也就给人产生了一种此人为人稳重的错觉。

    这次淮南选使者出使各地时,负责选人的殷文圭见他平时看上去颇为知礼,又是个为人“沉稳”的人,再加上他也是光州人,与王审知乃是同乡,所以才让他担任这个出使福建的任务。

    谁知道到了福建后,他见王审知等人对他极度客气,对他的各种无理要求也一并答应了,结果他性格中欺软怕硬的一面就显露无疑。

    自以为王审知害怕他背后的淮南而不敢动他,所以张知远越发倨傲无礼起来。

    今日上午以杨渥的名义向王审知索要了他的那匹上等大食马后,便带着几个随从大事庆祝,几杯酒下肚便有了些醉意。

    此人便借着酒意闯入王审知家中后宅,竟然将王审知的一个妾室给调戏了。而这个妾室,正是王延均的母亲!

    自己的母亲都被人调戏了,这还能忍吗?王延均大怒之下当即便亲自带人将张知远给砍了。

    听完整个过程后,王审知同样是怒气冲天。

    泥菩萨都还有三分火气,更何况是他?虽然自己是畏惧淮南的势力,不想为王家招来祸端,但他能够在这乱世之中打下一份基业,自然不是毫无血性之人。

    再怎么说,他也是大唐天子亲封的琅琊王,如今却是被淮南的一个小小使者如此欺压,若是他还能忍耐下去,只怕不等淮南打过来,福建的人心就提前散了。

    “混账东西,欺人太甚,死有余辜!”王审知怒气冲天,提起旁边桌上的茶壶等物品便狠狠的砸在地上,一边砸东西,一边咒骂个不停。

    管家还是第一次见他发这么大的火气,自然知道他是真的怒到了极致,当即一句话也不敢再说,生怕引起王审知的迁怒。

    发泄了一阵火气后,王审知渐渐冷静下来,开始询问道:“延均呢?他现在在哪里?还有延翰呢?不是让他负责接待那张知远吗?怎么让他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

    若说刚才王审知的脑中还被对张知远的满腔怒火所充斥,不过这会儿他却开始考虑起如何善后的事情了。

    张知远这人已经杀了,与淮南的关系也已经破裂了,想要再挽回只怕也是不可能了。

    所以接下来或许与淮南开战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一想到这,刚刚有些冷静下来的王审知又再次发起火来,不过这一次他的发火对象,除了张知远外,又加入了王延均和王延翰二人。

正文 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审知的安排

    杀人从来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杀人之后如何善后却是一件难事。

    对于王审知来说,即便他有再怎么多的理由,即便张知远再怎么无礼在先,但杀了淮南的使者这就相当于是与淮南断绝了关系,将来淮南若是以此为理由讨伐福建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说后世所谓的外交豁免权,在这个时代同样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除非是想彻底断绝关系,否则轻易不会斩杀使者。

    当然,若是福建的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与淮南平起平坐的地步,甚至不需要与淮南同样强大,只需要不比淮南差太远,在面对淮南进攻时能够做到自保,那么杀了淮南的使者也不会有太大的干系。

    然而如今的局势,却让王审知感到为难了。

    将麾下重将召集来后,王审知将事情的经过对众人说了;当然,关于淮南使者调戏了他的妾室的事情他却是没有说,毕竟他也要顾及自己的脸面。

    丝毫没有出乎他的意料的是,众将在听说王延均将淮南使者给杀了后,非但没有怪罪王延均,反而一致的为他的行动大声叫好起来。

    “二公子好样的,我福建男儿都是有血性的,那张知远仗着淮南的势力在我福州作威作福,实在是欺人太甚,若不是大王下了命令,末将早就将那贼子的脑袋给拧下来了。如今二公子忍无可忍之下出手杀了那贼子,算是给我等众将出了口气!”有将领当即大声说到。

    “不错,此事绝不是二公子的错,乃是那张知远欺人太甚所导致的,此人乃是死有余辜,大王应该将其碎尸万段才是!”

    ……

    众将纷纷附和着,丝毫没有理会王审知那怒气冲冲的神情。

    这些天他们早就受够了张知远的倨傲和无礼,那家伙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更是让众人见了便心生厌恶,所以众将心中其实都是憋着一股火气的。

    如今见王延均帮他们将淮南使者给砍了,众人心中大喜,对王延均都有一种感激之情。

    王审知见了众人的神情,在心中苦笑的同时,又是暗自凛然。

    这些天他只想着为了不得罪淮南,尽可能的让淮南使者感到满意,却是忽略了自己麾下这些将领们的想法。

    淮南的强大,这些将领们自然也知道,不过即便有王延翰在出使淮南回来后大肆宣扬淮南军的强大,但对众将来说,毕竟是没有亲眼目睹过,所以许多将领心中也只是将信将疑而已。

    再者,淮南再怎么强大,福建再怎么弱小,但如今两家中间还隔着一个江西,淮南能不能打下江西都难说,即便打下了江西,接下来会不会兴兵南下也同样难说。

    毕竟这个时代一个势力突然兴起,又突然衰落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谁知道淮南如今看上去气势汹汹,但将来会不会突然一下衰落下去?

    即便淮南不会衰落下去,不是还有北方的梁王朱全忠在吗?淮南虽然强大,但朱全忠同样不是好惹的,有他在北方牵制,淮南想必也没有太多的力量能够用于南方。

    再说了,就算梁王朱全忠的势力距离福建太过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但福建周边的势力同样不是好惹的。

    别的不说,光是抚州危全讽,虔州卢光稠,这两家的实力就不可小觑,若是福建与他们联合起来,想必淮南也奈何不了他们。

    所以对于王审知的谨慎,众将心中早就心怀不满,此时纷纷出言,希望王审知能够派出使者,主动去与危全讽、卢光稠等势力联合。

    王审知心中苦笑,这些将领们各个都是胆大包天的主,难道他王审知便是胆小怕事之人吗?无非是担心自己的家族罢了。

    将来如果淮南攻破了福州,不用说,清算的时候只会选择对付他们王家,至于下面的这些将领们,只要他们不出来闹事,想必淮南也会好好安抚他们。

    所以将来真正有危险的反而是王家。

    “早知道如此,还不如提前将那张知远赶出福建去,那样的话虽然也会恶了淮南,但总比直接将张知远杀了的好,更不至于如今这样被动!”王审知心中感叹着。

    事实上,到了如今他其实也没有别的道路可选了,在这种时候再派人去与淮南解释这件事情,且不说淮南会不会相信的问题,便是福建内部,人心都会散尽。

    所以此时的他是不得不战,没有其他选择。

    “各位,孤知道诸位将军心中都有怨气,都觉得孤没有血性,不敢与淮南一战,在这里孤也不想多说什么!”王审知站起身来,举手向下压了压,示意众将停止喧哗,然后接着说道:“过去的事情那就让它过去吧,孤也不想再评论杀淮南使者是对是错,总之一点,今后咱们福建,与他淮南便是仇寇!孤决定,派出使者与抚州刺史危全讽等人取得联络,以共同对抗淮南!”

    “大王英明!”

    “大王早该如此了!”

    ……

    众将听了王审知的决定,顿时欢呼起来。

    “延均,此事既然是由你惹起来的,那么接下来联络各方势力的任务就要交给你了!”

    决定了交好危全讽等人,共同对抗淮南的策略后,王审知在众将的欢呼声中宣布道。

    “请父亲放心,小子定当好好完成这个任务,不会让父亲失望的!”

    王延均没想到这么重要的任务居然会落在自己头上,顿时心中大喜。

    他也知道,过去他父亲一心想要交好淮南,所以有同样主张的王延翰就会受到重用,而他则一点继承他父亲位置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如今随着他父亲的态度的改变,他也看到取代他的哥哥做上他父亲的继承人的可能性,这让他有些惊喜莫名。

    王审知可不管他儿子的惊喜,此时的他显得非常的疲倦,与淮南对抗的决定已经做出,但这个决定究竟是给福建带来一场大胜,从而让王家真正在福建扎根下来,还是给福建带来一场大难,最终连王家也一同覆灭,这一点现在谁都无法说清楚。

    打发了众将离去后,王审知当即找来他的管家,同时又将他的第三个儿子,今年才十二岁的王延丰找来。

    看着这个年纪尚幼,脸上还显得十分稚嫩的儿子,再想起自己刚刚做出的决定,王审知心中涌现出一阵不忍之色。

    不过随即,这丝不忍之色又被坚毅所替代。在这乱世之中,谁都需要为自己家族的传承肩负起责任,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同样如此。

    更何况,自己的决定现在看来似乎是对眼前这个儿子不公平,让他承担了不该由他来承担的责任,但或许几年后,其他儿子如果知道了自己如今做出的决定的话,同样会抱怨自己对他们不公平吧!

    “丰儿,你年纪虽然还小,不过为父的诸多儿子里面,唯独你与为父最像。按理来说,如今的你应该最是贪玩好动的时候,不过为父却是不得不让你肩负一个重任,过几天后,为父会让你福伯送你去一个地方,那里的环境与福州大为不同,那里的百姓也同样与福州百姓不同。而且那里和福州远隔重洋,很可能将来你我父子都难以再见了……”王审知用低沉的声音对自己的儿子说着。

    王延丰毕竟年纪还小,虽然听他父亲的话有些预感到不妙,但还是不明白他父亲想要他做什么,但一旁的老管家却是明白了。

    “大王,你的意思是让三公子现在就到海外去?只是现在淮南的威胁毕竟还早,以后他们能不能威胁到我福建都不好说,有必要这么早就让三公子前往海外吗?不如过几年再说吧?”

    在福建,因为海运较为发达的缘故,人们对于海外的认知比起其他地方的人自然要多许多,知道海外有许多地方都有中原人士在那里避难。

    所以管家对于王审知会想起让自己的一个儿子远避海外并不感到奇怪,只是这时间似乎有些太早了,如今的王延丰的年纪也远远不够承担起传承家族的重任。

    王审知却是摇摇头,没有同意管家的建议,事实上,在早几年前他就有这个想法了。

    正所谓狡兔三窟,从当上福建之主的位置开始,他就想要为家族传承另外的两个窟,如今只不过是选择了其中一个而已,而他的另一个窟现在却还没决定。

    “过几天就走,你亲自去选人,必须选最值得信任的人,孤的这个儿子就托付给你了!将来中原一日没有平定下来,你们就一日不得回来!”

    ……

    将自家的第三个儿子送走后,王审知终于能够放心下来与淮南周旋,不过在派使者与危全讽他们接触,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共同对抗淮南的同时,王审知同样开始在暗中试着与淮南取得联系。

    虽然杀了张知远后再想取得淮南的原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只要还有一点希望,王审知就愿意去试一试。

    (历史上张知远出使福州,因为傲慢无礼而被王审知所杀,时间乃是在天佑六年,作者君为了剧情需要将其提前了三年。)

正文 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罗岛

    七月的江淮,正是丰收的季节。

    广陵城外,杨渥还不知道他派去福州的使者已经被王审知杀了。

    此时,他正带着一群小家伙们观看着城外水稻的收成。

    今年是占城稻在整个淮南大量推广的第一年,根据高勖等人的预计,今年的收成将比去年多上至少两成左右。

    两成的增收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这意味着同样面积的农田,能够养活的人口将一下子增加两成。

    在这个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的时代,仅仅依靠稻种的革新就能增加这么多的收成,这已经让杨渥等人惊喜不已。

    当然,高勖同时也提到,江淮与两浙许多地方久经战乱,大量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仅无法起到灌溉农田的作用了,更无法起到调节水利的作用,这使得在雨水较多的时期,很多田地都会被河流淹没,而在雨水较少的季节却又容易出现干旱。

    若是能增加对水利工程的投入的话,每年的农业收成还能增加更多;可惜年年不断的战争却消耗了淮南太多的钱粮,加上捍海堰和升州城墙的修筑,更是使得淮南没有多少余力投入到水利建设之中。

    因为这个原因,高勖已经不止一次向杨渥提到要暂时停止战争,先致力于恢复农业生产,以积蓄实力,巩固根本;等到国库充盈之后再一举出兵,横扫南方。

    对于高勖这个建议,杨渥心中深感欣慰,因为他觉得这才是一个宰相应该看到的格局。

    若是他整天都关注着各方战事,对于内政建设却丝毫不关注,那么杨渥反而要感到失望了,因为淮南现在并不缺擅长军务的人,缺少的正是像高勖这种政务人才。

    不过赞赏归赞赏,杨渥却并没有同意高勖的意见。

    现在北方各大藩镇都被相互牵制着,无力干涉到淮南的行动,这正是统一南方的大好时机,怎么能停下来去搞什么恢复生产呢?

    更重要的是,淮南虽然经历了长久的战乱,但经过杨行密时代十多年休养生息,如今已经恢复到了一定的程度;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产出水平,其投入就不是一点半点了,而是大规模的投入,其效费比太低了。

    所以水利工程必须修建,但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就投入大量钱粮进去;等到天下真正太平了再来做才是最好的时机。

    当然,有些必要的工程,是不得不立即投入建设的。

    比如前不久涟水巡抚刘威提出投入人力疏通大运河,这一条杨渥就同意了。

    大运河自从隋朝开通以后,在大唐盛世时曾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南北经济的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

    但到了如今,许多地方已经开始淤积堵塞,在淡水季节水面较浅时甚至连小船的难以通行,这显然会影响到淮南对北方各州的掌控,甚至连将来淮南发动北伐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疏通运河这种完全有必要的工程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杨渥的高度重视。

    “看到了吗?这就是水稻。咱们平时吃的米饭,就是从稻田里面种出来的!”杨渥轻轻从路旁的稻田里抽出一支稻穗,向身后的几个小家伙们解释道。

    这几个小家伙,正是杨渥的三个弟弟,今年九岁的杨隆演,七岁的杨濛以及六岁的杨溥,此外还有两个小家伙也一同跟了来,这便是程勋的侄孙程宗以及刘仁赡,他们是以杨隆演的伴读身份来的。

    杨渥可不想杨家的族人长大后五谷不分,高高在上的脱离百姓,闹出像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

    所以趁着这段时间比较空闲,杨渥便带着几个弟弟出来见识一番,将来其他几个年纪更小的杨家子弟,等到他们大一些后也要来接受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