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国江山-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弘铎感激涕零,拜倒在地泣道,“大王之命,罪臣怎敢不从。”
杨行密上前将他扶起来道,“冯使君何罪之有?不过是一时没想开罢了。”于是当场任命冯弘铎为淮南节度副使。
安抚了冯弘铎后,他又转头看向站在冯弘铎身边的尚公乃,立刻就认出了此人就是之前在广陵对他大言不惭的人。
当下杨行密问尚公乃道,“你还记得当初在广陵向我求取润州时所说的话吗?”
尚公乃拱手一拜,坦坦荡荡的道歉道,“不过是将吏各为其主罢了。只可惜当初没有成功。”
杨行密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勉励道,“将来你侍奉我如果能如同从前侍奉冯使君一样,那我就没有什么忧虑了。”
随后他又对将士们宣布过往不究,又传令送上酒食犒劳将士,冯弘铎的士兵们为他的胸怀和气度所感动,纷纷欢呼起来。
于是,杨行密带着冯弘铎等人一起回归广陵。自此之后,冯弘铎再也没有背叛过他,而尚公乃在后来也成功截获了田覠的反书,并且报告给杨行密,最终没有辜负杨行密对他的期望。
******
此刻杨渥正在升州城内的一座府宅里坐着乘凉。
升州历史悠久,古名金陵。战国中期,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后来三国时期的孙权在此建都,改称建业。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此地有“六朝古都”之称。在隋唐两代,金陵受到定都长安的北方政权的刻意贬抑,但地理上的优势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到如今,升州一代非常繁华,更加胜过广陵。
杨渥居住的这座府宅占地较广,里面装饰非常奢华,以前正好属于那位在战场上被范遇杀死的颜建。在李神福率军入升州后,这里就被杨渥征辟为自己的府宅了。
“这座城池果然与众不同啊。即便经过隋唐两代的刻意打压,如今的升州还是如此的繁华。怪不得后来的南唐会把都城迁到这里来。再往后,朱元璋也是以这里为根基,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从南向北统一中国的壮举。”
“将来我成为淮南节度使后,是不是也要把治所迁移到这里来呢?”杨渥认真的思考着这个问题。
“不过,话说历史上定都这里的王朝可没有一个长命的。”
以前的六朝就不说了,就说后来的朱元璋,他辛辛苦苦筑石头城,号称天下第一城,可是只过了三十多年,南京就被从北京起兵的朱棣给攻破了;后来朱棣将都城又迁到了北京,所以明朝真正在南京定都的时间其实也就五十多年。至于更以后的太平天国和民国,虽然也建都在此,但寿命不长也是事实。
“难道说真是金陵的风水不好吗?”杨渥暗自嘀咕。
来到金陵后,听到当地人有传说,说是当年楚威王在这里赶走了越王,驻军在江边的狮子山上。他环望四周,看到此处风景雄丽,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可是突然,他的脸色却由晴转阴。周围大臣们忙问原因,楚威王有些烦躁地说:“这地方风景虽好,但王气太盛!”于是他听从巫师的建议,在狮子山上埋下一批黄金,用黄金镇压此地的王气,可保以后不再出帝王。
从此之后这里就被称为“金陵”,而金陵因为有黄金镇压王气,所以后来定都这里的王朝都不怎么长寿。
想到这个传说,杨渥失笑不已。作为后世人,他脑中更多的还是人定胜天,而不是这些虚无缥缈的王气之说。
这时候,刁彦能进来报告,“公子,有广陵来的使者,传达大王的命令。应该是对此次出征平叛的有功将士进行赏赐的旨意。”
经过前些天的一场共患难后,他对杨渥的忠诚度也迅速上升,在杨渥的查看下发现已经有了4点,与小翠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贴身侍女的忠诚度是一个级别的,这让杨渥感到非常高兴。
“使者现在在哪里?”
“在以前的升州刺史府中,李将军命人来请公子前去,想必其他有功将士也会一并前往。”
杨渥点点头,起身换了衣服,骑上马向刺史府行去。
刚进刺史府,果然见此次有功的将士们都到齐了,李神福、秦裴、吕师造等等都来了。
使者见众人已经到齐,当下取出一道旨意,当众宣读道:
“奉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吴王杨之命,将军李神福,为人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自属孤王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功莫大焉。今一举平定升州之乱,复为大功,特加为升州刺史,以褒其功。
淮南牙内诸军使杨渥,于任家庄之战,骤遇敌袭,指挥若定,奇谋突出,一举击败敌军,斩首六百余,俘敌千余,又阵斩敌军大将颜建,有功,特进都指挥使,许领兵三千人。”
……
一番宣读下来,众多将领基本都有赏赐,或者奖励财物,或者官职得到升迁。其中李神福还是如历史上那样被任命为升州刺史了,但杨渥这里却与历史上大大不同。
在历史上,杨渥被任命为牙内诸军使后数年,寸功未立,因而也没能得到升迁。一直到两年后,当时的宣州刺史台濛病死了,而杨行密当时也重病在身,为了加快培养继承人,杨行密这才将杨渥任命为宣州观察使,执掌宣州。
而现在的杨渥却因为在任家庄一战立下功劳,于是大喜过望的杨行密当即下令将他的官职升迁上来,手下统领的兵马也增加到三千人。这还是考虑到杨渥年纪还小,所以才只给他三千人。
杨行密给自己的儿子升官,又有实打实的功绩在那里摆着,众人自然也没谁敢反对,当即纷纷向他道喜。
杨渥自己也非常高兴,这次升官说明历史已经被他改变了,只要他继续努力,未来绝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暗淡。
另外他也感觉到了,在以前,他遇到军中将士的时候,虽然他们也很敬畏自己,但他却知道那些人敬畏的只是自己吴王长子的身份;前几天,当他在任家庄反败为胜后,一举击败敌军后,他再见到军中将士时,那些人的目光已经变了,他们开始敬畏他本人的威严了。
还有秦裴、李神福等人对他的态度也在改变,这些都说明,他终于在军中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威信,那些将领们也开始逐步认可他。这让他感到非常兴奋。
使者宣读完旨意后,又向李神福、杨渥等人道喜。
“恭喜李将军,恭喜长公子了!”使者一脸笑意,“大王派在下来之前,还对二位将军以后的部署都做了安排。李将军将留下来守升州,至于长公子,大王让长公子尽快赶回广陵。”
“不知父亲让我回广陵是为何事?”杨渥有些疑惑。
“这个在下就不知道了。”使者摇头答道。
杨渥想起历史上这个月杨行密曾经亲自带兵攻打宿州的事情,不禁在心中猜测道,“难道是因为父亲准备攻打朱全忠的事情吗?”
他想起之前刚刚收到的消息,岐王李茂贞亲自统帅大军已经从凤翔出发,目前应该正在与朱全忠在交战,虽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想来应该不容乐观。或许就是因此,杨行密打算主动攻打朱全忠,帮岐王减轻压力。
当下他也不再多想,回府去处理剩下的事情。
第二天,杨渥将重伤在身的士兵都留在了金陵养伤,他则带着剩下的两百多士兵登船返回广陵。同样重伤的朱思勍也被留了下来,他虽然已经醒过来,但身体还很虚弱,杨渥觉得还是留下来休养的好。
至于陈彦谦则直接前往润州,当初他在广陵的差事在杨渥的亲自过问下早就办好了,这次回润州准备交接了差事后再将家人接到金陵来。
原来杨渥见金陵繁华,觉得以后一定要好好经营这里,等以后自己登上节度使位置后就想办法将治所迁到这里来。于是他向李神福推荐了陈彦谦,希望能任命他为升州司马,帮提前经营好升州。
李神福也知道了陈彦谦的才能,又知道此人是杨渥的心腹,而自己忙于军务,正好没空处理升州的政务,当下欣然答应了杨渥的请求。
正文 第三十章 田覠的愤怒
第三十章田覠的愤怒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此刻的田覠就一脸忧愁的呆在自己的官邸。
这里是田覠设在广陵的宅子,此刻的他还不知道杨行密已经传令将李神福任命为升州刺史了。
在他看来,此次冯弘铎举兵造反,是他带领手下士兵在葛山一举击败了冯弘铎的主力,李神福他们最多算一个摘桃子的人,所以这升州刺史的职务理应交给他才对。
此次来升州,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杨行密求取升州。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虽然杨行密还没有直接拒绝,但他的请求得到准许的可能性也不大,这让他感到非常着急。他图谋升州多年,如今终于打败了冯弘铎,却最终得不到升州的话,这怎么能让他服气。
正当他在书房里坐立不安的来回走动时,有下人来报,“使君,外面有一人来求见使君,不知使君见是不见?”
田覠不耐烦道,“这次又是什么人?不会又是吴王身边的那些微末小吏吧?”
下人道,“此人自报姓名,说叫什么黄大嘴,是广陵城内的狱吏。”
田覠大怒,“又是这群混账,当我田覠是什么人了?你带人去将他打出去!”
这两天上门来找他索要财物的人太多了,都是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吏,真正有分量的官员却没有一个上门的。这让他愤怒不已。
想他田覠在宣州手握大权,说一不二,麾下文官武将众多,对他从来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有丝毫违背。如今到了广陵,居然被一群小吏欺上门来索要贿赂,这怎能不让他动怒。
下人应诺,转身便准备出去照办,这时候田覠又制止了他。“回来,你先等等。”田覠深吸两口气,平静了一下心情,这才道,“你去引他进来,语气稍微客气点。”
“这…”下人有些迟疑,刚刚都说要让他打出去,怎么突然变了?
“叫你去你就去,还呆在这里干什么?”田覠见下人没有行动,厉声怒道。
“是,使君。小的这就去。”下人慌忙答道。
原来刚才田覠细想了一下后,觉得还是忍下这口气的好。他为人谨慎,觉得如今正是他求取升州的关键时候,他不想出现任何意外。那些微末小吏看似不起眼,但田覠却知道他们或许难以在吴王面前说上话,但在一些小事上刁难一下他,甚至坏掉他的好事也未必不可能。所以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那些小吏。
“哼,这种关键时候,只要提出的要求不太高,我田覠也就忍了!等以后再找机会收拾这些混账!”他暗自思量。
府宅外,来人名叫黄大嘴,乃是看管广陵城内监狱的小吏。平时他负责看管犯人,在监狱里面说一不二,经常毒打那些犯人。犯人的家属们为了不让自己的亲人在狱中受苦,都纷纷向黄大嘴行贿。一来二去,将黄大嘴的胃口也养大了,更加的变本加厉,到处搜刮财物起来。
昨天,他听到了一个消息,说宣州刺史田覠来广陵求取升州。
在以往,有外地为官的人来到广陵后,都会遭到各处小吏的刁难,这在广陵几乎都成了一个惯例了。当初陈彦谦来广陵就遭到了刁难,只因为他不愿向刁难他的小吏行贿,结果在广陵耽搁了一个多月,最后还是杨渥出面过问,这才办好差事。
说到底,广陵就好比淮南的都城,外地官员到了这里就好比来到了“天子脚下”,是龙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遇到小吏索取贿赂也只好忍了。
此次田覠进广陵,又是有所求而来,当下也受到了这种待遇。之前就有许多小吏公然上门向他索贿,田覠无奈之下只好忍了。这次黄大嘴上门也是打着同样的心事。
“听说宣州繁华,是淮南有名的富足之地。这田覠在宣州当刺史多年,一定非常富有,待会可不能手软。”黄大嘴暗自想着。
不久,果然有下人来将他引入书房。“想我平日一个微末小吏,根本不被那些大官放在眼里,没想到今日也能成为宣州刺史的座上宾。”黄大嘴更加得意。
进入书房后,田覠客客气气的让他坐了,又给他上了好茶,闲聊了几句后,这才开始询问黄大嘴的来意。
黄大嘴本来就在思考该怎么开口,如今见他问起,当下也不客气。他翘起二郎腿,端起茶杯大口的牛饮了一口后,又慢吞吞的放下茶杯,这才直言道,“在下听闻田使君在宣州为官多年,颇为豪富,今日上门不过是求取一些人事之物而已。”
所谓人事之物,自然就是钱财了。这人也不知在哪里学来的,居然还说得这么婉转。
田覠心中恼怒,暗道一声“果然如此”,脸上却不动声色,徐徐问道,“不知足下打算要多少人事之物?”
“不多,”黄大嘴见田覠没有当场发怒,只道对方已经答应了,当下更加得意,放心大胆的道,“一万贯就够了!”
田覠大怒,一万贯钱,足够供养数千大军一个月的话费了,此人居然开口就索要一万贯,胃口未免太大了。不过他还是不想撕破脸,毕竟对方这么大的口气,说不定在广陵也有不小的背景,若是真要坏了他的好事,他找谁哭去?
“一万贯实在太多,还请足下减少一点。”田覠忍气吞声的道。
“我黄大嘴说一万贯就一万贯,绝不改口!”黄大嘴拿出平日里向那些犯人家属索要贿赂时的口气,又出言威胁道,“若是少了一文钱,嘿嘿……”
田覠看对方一副死不松口的样子,竟然还敢威胁他,这下终于彻底怒了。俗话说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呢,更何况田覠这个宁国军节度使,宣州的头号大佬?
田覠站起身来,大声怒道,“我如果不给足你财物,你这狱吏是不是还要把我抓进大牢里面去?”
当即命下人将黄大嘴乱棍打出去。黄大嘴一边躲闪,一边大声道,“你不给我钱财,终究得不到升州的!”
田覠更加恼怒,在打发了黄大嘴后,他换上朝服,直接前往节度使府面见杨行密。
“大王,属下昔日与大王约为兄弟,共同起兵,成就大业,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初孙儒兵强马壮,大王的军队屡战屡败,是属下为大王出谋划策,最终才打败孙儒的。如今冯弘铎率军袭击宣州,给我宣州造成巨大损失,是属下亲自带着水军在葛山一战击败冯弘铎的;如今属下来广陵向大王求取升州,大王却屡次推脱。今日面见大王,还请大王看在往日情分上,将升州赐予属下,属下感激不尽!”田覠一脸郑重,眼睛紧紧的盯着杨行密道。
杨行密见田覠说的这么直接,一点回转的余地也不留下,当即干脆对他直言道,“德臣,实不相瞒,不是我不愿将升州交给你,而是此次平定升州,李神福将军也出了大力气。他这几年为我淮南出生入死,屡次建立大功,去年更是活捉了两浙名将顾全武,前几日又攻陷了升州。他立下这么多的功劳,我如果不赏他恐怕难以服众。所以我已经将升州赐给他了,想必任命他为升州刺史的信使也早就到达升州了吧。”
田覠心中一震,这两日的不祥预感终于兑现了。杨行密已经将升州赐给了李神福,这说明他已经没机会得到升州了。
他感到非常愤怒,这几日他在升州忍气吞声的装孙子,对那些微末小吏的过分要求都是尽量答应,所为的还不是升州?哪知道他辛苦求取的升州居然早就被赏赐出去了,那他这几日在升州的所作所为到底算什么?跳梁小丑吗?
“德臣啊,说起来,你当初也被顾全武打败过,去年李将军活捉顾全武,却也是为你报仇了。如今他为升州刺史,你也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怎么这样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呢?”杨行密见田覠脸色阴沉,又对他道。
田覠心中恼怒,脸上却不显,又躬身请求道,“大王说的是,李神福将军的功劳的确足够担当升州刺史之职务。不过属下此次击败冯弘铎也有大功劳,还请大王将歙州和池州转为宁国军的巡属之地。”
这个时代许多刺史都兼任节度使之职务。比如田覠,他是杨行密的手下,为宣州刺史,手握重兵,但朝廷为了拉拢他就把他册封为宁国军节度使。与他同样待遇的还有寿州刺史朱延寿,也被朝廷册封为奉国军节度使。但这些节度使都只是虚职,都还是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的部下。
如今田覠要求将两州转为宁国军的巡属之地,这实际上和将两地转为他田覠的属地是差不多的。对于这个要求,杨行密当然不同意,当即冷下脸来,一口拒绝道,“此事绝对不可行。你就不要妄想了。”
他觉得田覠有些无理取闹,不准他获得升州一个州,他就提出索要池州和歙州两个州,这不是变本加厉吗?
他当年虽然在庐州起家,但真正发展壮大却是在宣州。宣州钱粮充足,兵甲完备,本来就让杨行密感到忌惮了,如今田覠还想要两个州,这种要求,杨行密能答应才怪。
二人最后不欢而散,最后田覠勉强对杨行密道歉,这才告辞离去。
出了节度使府,田覠转过身来面对着府门。
他看着这座气派堂皇的府宅,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为杨行密征战,立下众多功劳;如今来到广陵只为了求取升州,杨行密拒绝他还不说,那些杨行密身边的微末小吏居然都欺到他头顶了,一时间怨愤不已。
他愤怒的指着府门道,“从今以后,我再不复进入此门中。”言罢,田覠转身上马,在侍卫们的护卫下出城回宣州。
正文 第三十一章 讨伐朱全忠
第三十一章讨伐朱全忠
就在田覠气冲冲的离开淮南节度使府后,杨行密也在大发怒火。
他向来都是一个仁厚的人,对部下宽仁,广施恩义,所以才能得到部下的忠心。但人心总是善变,许多以前忠心的部下在当了几年刺史后野心就会逐渐膨胀。
以前的田覠,与他是同乡故旧,一起起兵,约为兄弟。那时候的田覠对他忠心耿耿,屡次建立战功;而杨行密对田覠也非常看重,不仅在自己成为淮南节度使后,将宣州这个他的起家之地交给田覠留守,甚至对田覠的父母他都像对自己的长辈一样对待,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
但如今的田覠却野心如此的大,占有了宣州还不满足,如今还想要升州或者池州、歙州等地盘,这不能不让他愤怒。
听着侍卫进来对他汇报田覠刚才在节度使府门口说的话,他沉默了半天,这才阴沉着脸道,“看来渥儿说的对,我过去对他的确是太过放纵了结果导致他的野心如此之大。”
又想起来有密报表明,前些天任家庄之战的背后,是朱广德在暗中搞鬼,收买内应,又拉颜建来发动夜袭。这件事让杨行密对他那位小舅子更加警惕起来。
此外还有润州刺史安仁义,此人与田覠关系亲密,为至交好友。两人暗中结为盟友,互为掎角。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杨行密都是一清二楚的,但考虑到这几人以前立下的功劳实在太大,现在又没有明显造反的迹象,这才没有收拾他们,内心的忌惮却一天强过一天。
“寿州朱延寿,润州安仁义,还有宣州田覠!总有一天会收拾你们的。”他冷笑几声,随即又想道自己的长子,“还好我家渥儿有出息,这次出征没有给我丢脸。”
任家庄之战的消息刚传来的时候,他心中欣喜若狂,觉得自己儿子的表现总算对得起他的期望,对于将来把节度使位置传给长子的心思也更加坚定了。
不过后来具体的细节传过来时,他听说刘德全居然里通外合,差点就坏了杨渥的性命,心中在愤怒的同时,也感到非常庆幸。
“还好渥儿能够临危不乱,想出奇谋,加上那刘德全是新任命的营指挥,还不能完全控制他那一营的人,不然一整个营的人都造反的话,就算渥儿有天大的本事,只怕也要危险了。只是不知道他现在到了哪里,今天能不能赶上我出征呢?”
杨行密转向身边的高勗问道,“渥儿现在到哪里了?调拨给他的三千将士已经准备好了吗?”
高勗是杨行密身边的心腹,担任的是掌书记的官职,相当于杨行密的秘书,许多机密事情杨行密都没有避开他,刚才和田覠起冲突的经过他也在一旁见证了。
“回大王,根据才发回来的消息,长公子才刚刚从升州出发,可能明天晚上能回节度使府。至于给他调拨的三都士兵现在也已经准备妥当了,都是以前上过战场的老兵,各级指挥也是新提拔起来的,在忠诚上没有问题,长公子接手后只要稍微使些手段就能掌控这些人。”
按照军制,一营有500人,两个营就是一都共千人,设立都头一人,有时候也由指挥使出任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