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国江山-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中虽然恼怒,但杨渥面上却丝毫不显,他放下战报后,道:“战报中说,晋军用于偷袭的兵力并不多,不会超过万人。”
他看了看众将,接着道:“虽然更具体的情况还不清楚,但晋王已经主动发起挑战,接下来咱们也要让他们知道我军不是好惹的,要让他们有来无回,让他们感到畏惧才行!”
“回去之后,诸位将军立即行动起来,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各位都督还有严尚书,郭枢密都留下来,其他将军先回去吧!”
正文 第六百六十二章吴军的反击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不断有新的情报传来,这次晋军突袭郓州的行动始末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毫无疑问,这次的行动应该就是晋王和李嗣源两人做的冒险尝试;孤很是怀疑,这两人只怕都没有严格的计划就采取行动,完全就是‘先打了再说’的想法。”
崇政殿内,放下刚刚得到的情报文书后,杨渥有些哭笑不得的对周本等人说道。
这已经是郓州失陷后的第六天了,然而各方面的迹象都表明,晋军的突袭行动似乎只有开始的计划,却没有进一步的计划,以至于这些天晋军居然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不仅如此,河北传来的消息更是表明,晋王李存勖如今还在魏州,晋军的主力同样在魏州,而没有赶往杨刘渡前线!
“早就听说晋王用兵喜欢行险,如今看来果然不假。周将军,若你是晋王,你会如何用兵?”杨渥问道。
“大王,若是让臣来指挥晋军的话,臣一定会在派兵偷袭郓州之前就准备好后续兵力,一旦突袭成功,就趁势渡河发起进攻,赶在我军主力抵达前尽量夺取更多的地盘,以建立防御纵深,保证杨刘渡口的安全。”周本答道。
“不错,但晋军却没有这么做,甚至晋军的主力都还在魏州,这岂不可笑?”
郭崇韬却道:“大王,臣以为或许晋王本人也没有料到突袭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又或者他将主力留在魏州的目的就是为了迷惑我军,让我军误以为他们没有渡河的打算。”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杨渥点了点头,道:“不过现在讨论晋王的想法并没有多少意义。郓州既然已经丢了,那咱么就要将其收复。不仅是郓州,还有杨刘渡口,以及怀州、孟州、河中府等地,此次都要收复。”
既然局势已经明朗,而且这些天各军基本上都完成了动员,那么是时候发动反击了。
“不知大王打算如何用兵?”周本询问道。
杨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命人将大幅的地图悬挂起来,指着地图上的杨刘渡道:“此战的关键不在郓州,而在杨刘渡。若是我军能将渡口拿下,再用水军封锁大河,阶段两岸的通道,那么郓州迟早都是咱们的。”
“这么说大王打算率领大军直接进攻杨刘渡?”
“不,在进攻杨刘渡之前,孤打算先攻占这里。”杨渥指着地图上的一点道。
“卫州?”众将有些惊讶。
“不错,既然晋军能对我军发起突袭,那为何我军就不能对敌军发起突袭呢?”
“大王的意思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李承鼎有些兴奋的道。
“嗯,孤听说卫州刺史李存儒,此人本姓杨,名婆儿,因为会演戏,所以得到晋王的宠爱,赐给他姓名,任命其为刺史。这李存儒在卫州专门搜括民财,便是对守城的兵卒,也向他们每月征税。如此贪鄙之人,诸位觉得咱们有机会将其袭取吗?”
晋王李存勖喜爱优伶,这一点乃是远近闻名的事,在他身边有不少优伶因为唱戏唱的好而得到重用。
可惜这些靠着唱戏而得以幸进的往往都是贪财无能的小人,李存儒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李承鼎当即道:“大王,臣愿意亲自带人渡河突袭,给晋军还以颜色!”
“臣也愿意亲自带人突袭,还请大王准许。”周本等将领顿时都站出来请命。
杨渥笑道:“区区一个卫州,何必劳烦诸位都督?以孤之见,只需派一个指挥使领兵就足够了。”
他看向站在下方的刘仁赡道:“刘将军,这次突袭卫州的行动就由你来负责。”
刘仁赡见杨渥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当即喜道:“末将遵命,保证将卫州拿下。”
“嗯,孤也相信以你的能力,要将卫州拿下肯定不是问题。”杨渥点了点头。
随即,他又极为严肃的问道:“不过拿下卫州不难,但要守住卫州却是难点。卫州对晋国的重要性不在澶州之下,一旦落入我军手中,晋王肯定会发兵反击。”
“而我军的主力在拿下卫州后却要顺河而下去攻打杨刘渡,到时候你很可能要独自面对晋王大军的讨伐,你能守住城池吗?”
“这个……”刘仁赡顿时沉默了,而众将也明白了杨渥的意图。
只要将卫州拿下,吴军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以卫州来分晋军的兵势,从而减弱攻打杨刘渡的难度。
此外,只要卫州掌控在吴国手中,卫州以西的怀州、孟州就会被切断与河北的联系,将来收复这两地将变得容易许多。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刘仁赡能不能守住卫州。
晋王的威名可不是吹出来的,这十几年来他虽然偶有小败,但总体上晋军却连战连胜,锋芒正盛,不在吴军之下。
要率领五千兵力将卫州拿下,而且还要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守住城池,即便是刘仁赡都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成。
他犹豫片刻后,问道:“不知大王需要末将坚守多久?还有粮草供应和箭矢等辎重又如何保证?”
“你放心,在你攻下卫州之后,孤会给你运送大量钱粮辎重,保证至少半年的物资供应。你自己再想想办法,想必物资上应该没有问题。至于需要你坚守多久,那就要看杨刘渡口多久才能被攻破了。”
杨渥没法给出准确的时间,因为他也不能预料杨刘渡口的防御程度如何,需要多久才能将其攻破。
刘仁赡却不在犹豫,当即答道:“请大王放心,既然物资供应不缺,那么末将定会率军坚守到大王拿下杨刘渡的那一日!”
杨渥面带欣慰之色,历史上的刘仁赡因为守寿州而闻名,这一次让他守卫州,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历史上那般表现。
他转头看向李承鼎道:“李将军,你立即去做安排,尽快在酸枣储备足够五千军队半年使用的物资,尤其是用于守城的箭矢等,要尽量多储备。一旦刘将军成功袭取卫州,就要尽快将这些物资运送到卫州城去,你能做到吗?”
“大王放心,臣定会办好此事。”李承鼎连忙答道。
“好,你办事孤向来都放心。”杨渥点了点头,道:其他将军也要行动起来,除了留守的军队外,其他军队必须在三天之内赶到开封集合!”
“臣等遵命!”众将齐声答道。
随着杨渥的命令,沉寂了近两个月的吴军再度行动起来,原本驻守在各地的禁军纷纷向开封集结,等待出兵的命令。
……
吴军的大规模调动很快就引起了晋军密探的关注,不久之后就有消息传到魏州去。
魏州城中,正如杨渥所说的那样,李存勖发动的这次突袭行动的确只是一次冒险的尝试,能不能成他心中完全没底。
就像吴国对晋国的实力感到忌惮一样,晋国同样对吴国的实力深感忌惮,两家之间就如同棋逢对手的猛兽一般,充满警惕的同时又保持着小心翼翼,深怕会露出什么破绽来。
对李存勖来说,在镇州的麻烦迟迟未能解决的情况下,他原本是不愿冒险与吴国开战的,李嗣昭等众多将领同样反对此时与吴国开战。
唯有李嗣源极力主张现在就开战。
“若不趁此时机开战,等到吴国彻底消化了中原地盘,晋国将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
仅仅这一句话,就让李存勖下定了决心派兵突袭郓州,而李嗣源更是亲自提出担当此重任。
然而,如今冒险突袭郓州的尝试虽然成功了,但在袭取郓州之后,接下来该如何做李存勖和李嗣源二人就不清楚了。
这也是为何杨渥会说他们是“先打了再说”,根本没有进一步的计划,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
倒不是说“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在如今这么复杂的局势下,李存勖在搞清楚吴军的动向之前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等吴军做出应对后,再根据吴军的应对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不过这个策略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晋军将丧失主动权,从而让吴军能从容布置反击。
如今吴军已经在集结兵力,但吴军到底会选择在哪里发动反击却还不明确,所以李存勖只能同样集结兵力,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传来。
这一等就是三天时间,直到卫州失陷的消息传来。
“卫州被吴军袭取了?李存儒是做什么吃的?废物!真是废物!”
如果说之前郓州失陷的消息让杨渥气的得骂娘的话,那么这次吴军这么犀利而迅速的反击就让李存勖不仅感到愤怒,同时也感到颜面大失。
晋军刚刚袭取郓州,吴军就反击卫州得手,这一巴掌打下来足以让每一个晋军将士感到沮丧。
原来就在一天前,几乎与李嗣源偷袭郓州一样的手段,吴军也是趁着夜色的掩护在石济津渡过黄河,然后急行军赶到卫州,在天亮之前发起进攻,一举破城,将李存儒生擒。
接着,刘仁赡马不停蹄继续发兵攻打距离卫州不远的共城、新乡、淇门三城,都在短时间内攻破,吴军大肆劫掠,将能带走的带走后,一把火烧掉剩下的辎重物资,然后迅速返回卫州。
“大王,不仅是卫州失守了,还有卫州以西的共城、新乡、淇门都失守了,我军损失军械储备无数……”
前来报告军情的军官胆战心惊的看着李存勖,生怕他迁怒之下下令将自己拉出去砍了。
好在李存勖虽然大怒,但他还是个有理智的人,不会随意迁怒他人。
卫州失守固然会极大影响到附近几州的守备,让相州、澶州等地受到威胁,与孟州、怀州的联系更是被切断,但那些军械物资方面的损失更是让李存勖感到心疼。
城池失守了还可以再夺回来,但那些损失的物资却是无法弥补,对晋国这个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打持久战的国家来说显然是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
留在魏州的众将听完后,许多人的反应和之前吴军将领在听说郓州失守后的反应差不多,也是感到惊慌。
还有不少人提出趁吴军立足未稳,迅速发兵攻打卫州,将城池夺回来。
李存勖的想法就是如此。
不过刚刚从澶州赶来李存审却站出来道:“大王,末将以为吴军袭取卫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我军的兵力,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夺回郓州。”
“要夺回郓州,就必须先占领杨刘渡,将我军与河南的联系切断。所以臣以为目前不应该急着发兵反攻卫州,而是应该加强杨刘渡的守备。”
李存勖不悦道:“难道就任凭吴军占领卫州,时刻威胁澶州、相州,甚至是魏州等地吗?若是不尽快夺回卫州,孟州、怀州等到都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失陷。”
孟州与怀州毕竟只是不久前才投降晋国,不仅对晋国没什么忠心,而且当地局势混乱,一旦遭到吴军进攻,而晋军援兵又不能及时赶到的话,这两地很可能会选择投降。
李存勖的心腹将领朱守殷站出来附和道:“大王所言甚是,吴军没有采取行动之前,我军当然不能贸然行动;但如今吴军都已经攻取卫州了,我军怎能继续坐视?”
其他将领也都纷纷道:“且杨刘渡口有李周将军坚守,就算吴军派兵急攻也难以将其攻下。我军完全可以先收复卫州,然后派兵增援杨刘渡。”
李存审顿时皱眉,现在看似吴军已经出手,但吴军的主力却没有动,若是晋军主力现在就出动,接下来一旦有什么新变局,晋军就要手忙脚乱了。
不过包括李存勖在内的众人都主张立即发兵反击卫州,他一个人也难以反对。
更何况李存审觉得,晋军在骑兵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随时都能前往救援杨刘渡,倒也不必太担心,所以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李存勖下令道:“李存审听令。”
“末将在。”
“命你为卫州招讨使,领兵两万攻取卫州!”李存勖虽然决意要尽快收复卫州,但他毕竟还没糊涂,只在卫州投入两万军队,其他主力依旧留在魏州等待局势的进一步变化。
“末将遵命!”李存审连忙答道。
正文 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杨刘
武义十五年三月中,吴军袭取卫州,报了郓州失陷的一箭之仇,同时也向晋军表明,吴国可不是任由欺凌的对象,而是浑身都带着尖刺的硬骨头。
卫州城中,刘仁赡取下头盔放在一边,看着下方满脸兴奋的众将,冷冷说道:“诸位将军别高兴太早,攻取卫州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守住卫州才更重要。而且大王派本将攻取卫州的主要目的乃是为了分散敌军的兵力,若是敌军并未分兵的话,那么本将就要主动出击了。各位要有苦战的准备。”
“将军请放心,我等行动顺利,将城中储备的钱粮物资全部缴获,又有从南岸紧急运来的军械辎重,守城的准备做得极为充分。只要大王那边能在半年之内取得胜利,咱们这边肯定没问题。”众多部属信心满满的答道。
刘仁赡冷笑道:“准备充分了?别的不说,卫州我军刚刚拿下,人心尚未归附,即便辎重储备足够,但怎能说已经准备充分了?而且晋军的实力咱们都听说过,不能轻敌啊!”
“这个……不知将军打算怎么做?”
“很简单,城中所有大户都要严格管制起来,防止他们作乱;入夜之后街道上禁止有人行走,城中所有钱粮都要集中起来分配……”
刘仁赡一下子就列举了一大串需要禁止的事项,将众人听得面面相觑。
许多人虽然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刘仁赡有些小题大做了,但在他的坚持下,众人不得不听命行事。
后来李存审围城之时,也正是因为他采取的各种措施,才使得城池防备毫无漏洞,即便是李存审这种名将也只能徒呼奈何。
……
三月下旬,在听说李存审率军两万围攻卫州后,杨渥亲自率领十二万大军离开开封,向杨刘渡进兵,同时命刘信率领三万军队从兖州北进,围攻郓州。
虽说吴国还能调动更多的兵力投入战场,但考虑到各地刚刚收复,需要留一些兵力镇守;再加上一定的预备军用来防止不测,所以实际动用的兵力就是十五万人。
当然,即便只有十五万大军,但这个规模在面对晋军时已经占了绝对的兵力优势,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兵,而不是一味的堆砌兵力。
这一次用兵的重点是攻坚,不仅是攻打郓州城,还有杨刘渡口南岸晋军筑的城池以及河面上的浮桥、铁索等,这些地方的防守都很严实,要攻下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三月底,杨渥大军抵达东阿,开始修建营垒,准备对杨刘渡用兵;而刘信也率领军队进围郓州,建立营寨,将城池内外完全隔绝。
与此同时,晋王李存勖在得到吴军主力出动的消息后,同样率领六万大军赶赴杨刘,与杨刘守军汇合后,兵力达到七万余人。
对他来说,,这次用兵的主要目标就是保住杨刘渡口,打通通往郓州的道路,从而解除郓州之围。
只要能解除郓州之围,那么晋军就成功的在黄河南岸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据点,将来就可以以郓州为根本,逐渐攻取河南。
四月初,由晋王和吴王分别统领的两支大军终于在杨刘相遇,这两支当世最强大的军队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将会在这里分出一决高下;而这一战的胜败也很有可能将会决定哪一方最终能够统一天下。
东阿县城外,吴军的营帐延绵十多里,在中军主营内,此时众多将军已经汇聚在一起。
“大王,从刚刚侦查得来的消息来看,晋军在突袭郓州之前就做好了对杨刘渡的防守,南城的坚固程度不比郓州这种城池差,咱们或许要做好长期围城的准备。”李承鼎神色肃然的解说着军情。
对于杨刘渡这个关键点的防守,虽然杨渥等人已经尽量将其高估,但只有到了这里后才发现,之前还是有些小瞧了。
“李嗣源在杨刘渡经营了近半年时间,这期间他的心思一定都用在了如何防守上。怪不得李存勖敢于派他突袭郓州,看来是早有准备啊!”杨渥道。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正常,李嗣源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杨刘渡口对晋军的重要性,所以这段时期一直都在加强防守;等到他觉得渡口的防守足够强了才发起突袭,倒也不是莽撞行事。
“浮桥的情况如何?若是能将浮桥毁掉,将敌军隔断在黄河两岸,就算杨刘渡口再怎么坚固又有何用?”
“回禀大王,末将亲自去查看过,敌军在浮桥守备上也费了很大的心思。首先就是在浮桥上游设了两道铁锁。”身为水军统领的司马福答道。
“两道铁锁?”杨渥目光一凝,“之前的消息不是说只有一道铁锁吗?”
“是有两道,其中一道在河面上半步,一道则在河面下半步,之前得到的消息只提到河面上的那道铁锁,却没有提到河面下的那道。”
“你能确定吗?”杨渥问道。
“末将可以确定,这是末将亲自下水去查看过的,绝不可能有错。”
“若是这样的话,那就更麻烦了。用水军战船去冲,有希望将其冲断吗?”
吴军战船前端有锋利的撞角,这原本是用来在水面作战时冲撞敌军战船的,可惜不管是晋军还是梁军,他们的水军基本上都和没有差不多,根本用不上冲撞战术。
“恐怕不行。”司马福摇头:“两道铁锁十分牢固,战船的强度不够,若是强行冲撞的话,战船会有散架的危险。”
能装上撞角的都是大型战船,若是因此有个损失,司马福可要心疼了。
“不试一下怎么能行?就算因此损失一两艘战船也没关系。就当做个试验吧!”杨渥下令。
“是,明天末将就去安排。”司马福连忙答道。
“除了冲撞以外,两道铁锁在岸上的守备力量如何?可不可以派兵从岸上将铁锁拔掉?”杨渥接着问道。
“大王,敌军的铁锁直接绑在两岸城池之内,想要从岸边将其拔掉,就必须先将城池攻下来。”这次却是李承鼎回答。
杨渥皱眉,若是这样的话,那么吴军的战船就无法通过铁锁进到浮桥边发起进攻,而浮桥不毁掉的话,敌军就能通过浮桥源源不断的将北岸的援兵派往杨刘南城。
要攻破南城,必须先毁掉浮桥,要毁掉浮桥就要先将铁锁斩断,而要斩断铁锁就要先攻破城池,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
“大船过不了铁锁,那么小船呢?若是小船能过去的话,倒是能用小船载兵对浮桥进攻。”这时,郭崇韬询问道。
“小船倒是能够过去,不过运不了多少兵力,而且还比较麻烦;而晋军在浮桥上也有军队守备,想要一举毁掉浮桥只怕很难。”司马福犹豫道。
“再难也得尝试。你先派战船对铁锁进行冲撞,若是不能将其毁掉的话,那就派小船去进攻,一定要尽快毁掉浮桥!”
能否尽快毁掉浮桥是这一战成败的关键,由不得杨渥不上心。
“末将明白。”司马福答道。
杨渥接着看了看其他将领,道:“其他将军也别闲着,从明天开始就要对杨刘渡发起试探进攻。为了防止敌军猝然发动突袭,各军在进到杨刘渡城下后,必须深沟高垒,严密封锁!”
“末将等听命!”众人连忙应道。
第二天,各军按照今天商议的进行用兵,李承鼎等将领率领禁军从陆地上攻打杨刘南城,而水军则派遣大型战船用撞角去冲击铁锁。
然而,不管是水面上的战斗还是陆地上的战斗,吴军都没能取得突破。
陆地上,对杨刘南城的进攻毕竟只是牵制性的,即便没有成功也在预料之中;但水军战船冲撞铁锁,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有三艘船因为冲得过猛而倾覆了。
好在水军的将士都是南方人,熟悉水性,而且如今已经是四月,水温较为温暖,倒也没什么人员伤亡。
不过冲撞战术未能奏效,这还是让杨渥感到失望,因为这就意味着无法迅速毁掉浮桥,战事必将持久下去。
而战争一旦不能迅速取得胜利的话,军队的士气就会逐渐降低,到时候战事将会如何发展就很难说了。
冲撞既然没有奏效,接下来吴军只好改用小船装载士兵,越过铁索的拦截去攻打浮桥。
然而小船虽然吃水浅,但过铁索依旧不是那么容易的,每天只有在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