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国江山-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孙琰,一来他说过不愿和钱镠交战,二来杨渥现在对他也不那么放心,所以杨渥暂时让他返回广陵,没有参加这次南征。
麾下士兵大增,加上多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都,如今杨渥手下掌握的军队终于强大起来,而他这个都指挥使的头衔也总算名副其实了。
除了整编军队以外,杨渥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让范遇派出细作前去湖州打探消息。毕竟湖州与苏州不同,苏州虽然地处前线,但与钱镠的根基之地杭州却相距较远,因而守军较少,只有万人。
而湖州离杭州更近,防御也更加严密,守军更是达到两万人。好在之前湖州刺史派他儿子高渭和湖州指挥使屠环智率领八千人去增援杭州,结果在灵隐山遭遇徐绾的伏击而大败,只有少数人在部将朱行先的率领下回到湖州。如今湖州的兵力应该只有一万三千人左右。
等到一切准备做好以后,十月二十日,杨渥率领张可宗、秦裴、朱思勍等将领共一万五千大军继续南下,目标直指湖州。但在攻打湖州之前,他还必须先拿下位于湖州和苏州之间的嘉兴。
相比于苏州、湖州这些大城,嘉兴这时候还只是一个县城,然而嘉兴如今同样人口众多,守备严密。
七年前,淮南军曾经一度围攻嘉兴,但当时的嘉兴守将曹圭极擅守城,在他的坚守下,淮南军队围攻嘉兴长达一年多却始终无法攻破城池,最后更是被前来解围的顾全武给打得大败。
这场多年前的防守战说明嘉兴虽然是个县城,但其防御设施却足够与苏州、湖州相比了。事实上,在历史上的三十多年后,吴越国正式将嘉兴划分出来,成立了新的秀州,治所就在嘉兴。
ps: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九十八章 嘉兴之战(一)
此时嘉兴城内,守将盛师友正愁眉苦脸的伏案疾书,
而身后侍卫们不用看猜到了他在写什么,如今这种情况,除了写求援信还能干什么?
“这都不知道是第几封求援信了。”侍卫暗自嘀咕着。
当年曹圭守嘉兴时,守军可是有七千多人,但后来苏州被两浙占领后,嘉兴成为后方城市,其防守重要性自然下降很多,如今的守军只有三千人了。
更何况,前些天苏州城外淮南军使用新式攻城器一举攻陷苏州的消息可是早就传开了,五百步的射程,上百斤的巨石,加上只需要少数人操作,日夜轰击,盛师友可没有信心在那种攻城利器的轰击下守住嘉兴。至于说出城与杨渥一战?别开玩笑了,他才三千人,对方却有足足两万人,所以出城一战绝对不可能。
“将军,我军细作回来了!”这时候,外面一个亲兵进来报告。
“有什么消息,说就是了。”盛师友头也没抬,有气无力的道了一句。
盛师友今年才三十多岁,在嘉兴担任守将却有五年了,自从曹圭离任以后,他便是这里的守将,而那时候嘉兴已经成了后方城市,既没有敌军来攻,也没有不开眼的盗匪肆虐,可以说他的日子过得很不错。
然而自从武勇都造反以后,淮南军出兵苏州,盛师友的逍遥日子也就到头了,整日里愁眉苦脸的,好像一下子老了足足有十岁。
一个多月前,杨渥率领的偏师先是攻占了常熟,接着又迅速攻下昆山和华亭,而苏州更是早早就被淮南军包围了。那时候他还在犹豫着是不是要出兵救援苏州,虽然他的兵力不多,但到底也是一份力量。然而,不等他作出决定,苏州被攻破的消息就迅速传来。
嘉兴这里本为后方,如今一下子也成了前线,淮南军要来攻打嘉兴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城中军民更是早就丧胆,许多部将都在劝说盛师友放弃嘉兴,然而盛师友却还想做一番努力。
倒不是他觉得自己能挡住淮南军,而是他认为淮南军一旦打下嘉兴接下来前往杭州的路就被打通了,淮南军有可能直接南下攻打杭州,使得本就危急的杭州局势更加危险。
所以他不断写信给湖州刺史高彦,希望他能派兵增援嘉兴。只要嘉兴守住了,杭州和湖州才会安全。
然而高彦给他的回信却是让他继续坚守嘉兴,对于援兵的事却只字未提。
“启禀将军,我军细作在苏州城外发现敌军出兵的迹象,目标应该就是嘉兴!”
盛师友先是一震,接着颓然叹了口气:“这么快就出兵了吗?”
他低头想了想问道:“你说,湖州那边到底会不会派援军来?”
或许在高彦看来,相比于嘉兴,湖州自身也需要守备。自从高渭和屠环智率领的湖州援军在灵隐山覆灭后,湖州的兵力同样捉襟见肘。更何况,杭州才是钱镠的根基之地,所以湖州即便有多余的兵力也肯定会用于增援杭州。
然而在盛师友看来,嘉兴的重要性不在湖州之下。高彦他们要是不来增援嘉兴,或许等到嘉兴失守了他才会后悔。
“高使君应该会派出援军吧?”侍卫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盛师友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回答他也没感到失望。他想了想,将刚才那封没写完的信撕掉又重新写了一封,“你带着这封信亲自去湖州,告诉高刺史,本将会在嘉兴坚守五天,五天后如果还不见湖州援军到来,本将就会放弃嘉兴,撤往杭州了!”
侍卫一愣,连忙接过信答应了,匆匆离去。
湖州刺史府中,大小官员此时已经汇聚一堂,共商眼前战事。
刺史高彦坐于主位上,下首坐着的便是朱行先、盛师友和沈行思等湖州将领。
“诸位都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吧!”高彦的声音有些沙哑,这些天为了战局他早就操碎了心。
高彦是钱镠的老部下了,当年湖州刺史李继微投降淮南后,钱镠便任命他为新的湖州刺史。
而高彦也没有辜负钱镠的信任,这一次杭州刚发生变故他便派儿子高渭和湖州指挥使屠环智前去救援,不想在灵隐山遇伏兵败。
来不及为自家儿子的死感到悲痛,接下来他就面临着保卫湖州的重任。
湖州与杭州一样,都是钱镠的根基之地,其重要性更在苏州之上。所以当苏州被围的消息传来后,他不仅没派一兵一卒去救援苏州,反而拼命加强湖州的防御。
然而苏州迅速失陷的消息依然让他感到震惊。接下来淮南军肯定会继续攻打嘉兴,对于是否要救援嘉兴,手下众多将领却有了分歧。
湖州和嘉兴所处的位置有些特别。湖州北临太湖,东面是嘉兴,西北面是升州、常州等淮南领地,西边是田覠的宣州,可谓三面都是敌人;而嘉兴北面是苏州,西面是湖州,南面却是杭州。
大部分将领都认为,湖州自身也处在前线,若是出兵救嘉兴,湖州防御就会空虚。淮南军只要在嘉兴拖住湖州主力,然后从升州、常州等地出兵从攻打湖州,到时候不仅嘉兴守不住,连湖州也有危险。
但也有人提出,若是不去救援嘉兴,等淮南军攻占嘉兴后直接南下杭州,凭借投石机之利,杭州只怕真要危险了。
毕竟田覠和淮南虽然不和,但名义上仍然是一家人,在对付两浙时两家有共同的敌人。要是淮南和田覠达成个协议,比如说淮南先帮田覠攻下杭州;田覠再反过来帮淮南攻下湖州,那么两家就有可能联合起来,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派军救援嘉兴。
两方人争论不休,连高彦也难以下定决心。
接着嘉兴守将盛师友又派人来威胁说,淮南军已经出兵南下了,若是湖州不派出援军,他就只会坚守嘉兴五天,五天时间一到他就会撤到杭州去。
对于这个消息,高彦等人除了大骂盛师友无耻以外,也没有别的主意。毕竟若是嘉兴真的迅速失守了,到时候万一淮南军南下与宣州田覠汇合,那他们如今坐视不理就真是两浙的罪人了。
ps: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九十九章 嘉兴之战(二)
随着盛师友发来的威胁信,湖州这边的意见终于开始统一了,接下来就是该派多少人去救嘉兴,又应该让谁领兵去救的问题。
湖州守军本来有两万人,但上次派高渭、屠环智二人率军八千人救援杭州在灵隐山遇伏大败,最后只有都头朱行先带着上千残兵返回湖州。如今湖州守军只有一万三千余人;而攻打嘉兴的淮南军却有一万五千大军。
若是去救援嘉兴的湖州军人数少则可能救援不成反被杨渥击败;但如果派较多人去救援,则湖州的守军就不足了,一旦对方从升州等地派兵围攻湖州,湖州自身就有危险。
所以派多少兵力去救援嘉兴是个问题,高彦必须慎重决定。
经过一番商议后,高彦终于决定冒险派出一万大军前去救援嘉兴,自己只带着剩下的三千人留守湖州。
一万人即便不能击败杨渥,但加上嘉兴城内的三千人,与杨渥对峙一段时间却是足够了。而高彦留下来的三千人即便面对敌军围城也足以守住湖州一段时间。所以这个方案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但接下来关于谁领兵的问题,高彦又难以下决心。毕竟之前灵隐山一战,湖州守军中善战的将领几乎都阵亡了,如今剩下来的三个指挥使许俊、沈行思以及朱行先三人都是匆忙由都头提拔起来的。
这三人若论资历,许俊、沈行思二人资历比朱行先要高一些;若论职位,三人都是刚刚从都头升职为指挥使;但说到能力,许俊、沈行思二人虽然骁勇,但失之于谨慎,高彦担心让他们作为统帅的话可能会冒险与杨渥一战,而朱行先却要谨慎小心的多,正是此时需要的统帅。
所以高彦稍微考虑之后还是决定让朱行先来统兵,希望他在成功带领残兵回到湖州后,再成功的完成这次的任务。
“朱将军,敌军兵多,我军兵少,所以你率军到了嘉兴以后,先不要忙着去解围,要先防守好自己,再寻找机会击败敌军。你这一万人已经是咱们湖州能够调动的最后一支部队了,必须慎重行事!”
“末将明白!”朱行先郑重答道。
“还有,虽说要谨慎行事,但你要是看到了战机也不要多犹豫,最好能一举击败淮南军,这个任务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的?”高彦拍了拍朱行先的肩膀,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朱行先毕竟只是刚刚从都头升迁为指挥使,如今立即就要担当起如此重任,不免感到有些沉重,面对高彦的目光他只能说道:“末将定当尽力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务!”
高彦有点失望,不过他也知道这个要求有点高,朱行先不可能给他保证什么,所以他又笑着说道:“不要这么沉重,或许那杨渥年轻气盛,露出破绽,到时候你一举击败了杨渥大军也说不定。再者,大军前出到嘉兴后,湖州这边守军毕竟太少,如果你没有击败敌军的把握,那就尽量拖延时间,至少帮助嘉兴坚守一个月!一个月后你就要想办法撤回湖州。!”
朱行先对拖延淮南军一段时间却有把握,当即大声答道:“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高彦这才点了点头,笑着摆摆手让他下去准备出兵。
二十二日,杨渥率军抵达嘉兴城外时,城中早已关闭城门等待淮南军的到来。
还是老规矩,杨渥先让大军修筑城寨,挖掘壕沟,做好防御准备,再设法切断嘉兴与外界的联系。
然而第二天,湖州出兵救援嘉兴的消息就迅速传来。
“什么?湖州这次竟然这么快就出兵了?”
本来按照杨行密的部署,应该是杨渥先攻占嘉兴,再西进湖州,到时候广陵会再派一支大军直接从升州方向南下,与杨渥汇合攻打湖州。不过现在情况显然有变动。
上次围攻苏州时,自始至终湖州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的援军,这次攻打嘉兴前杨渥还以为湖州同样不会排除援兵的。不过随即他就反应过来,高彦肯定是担心自己占领嘉兴后继续南下攻打杭州,所以才这么快出兵救嘉兴。
“领兵将领是谁?敌军到底有多少人?”
“领兵的将领叫做朱行先,以前是个都头,因为灵隐山兵败后带领残兵回到湖州,这才被高彦看重,提拔为指挥使。至于敌军兵力,应该在一万人左右。”
“敌军行军速度如何?阵型可严整?士气如何?”
“他们开始行走很快,但距离咱们五十里时突然放慢了速度,如今缓缓而行,阵型严整,士兵们看上去士气高昂,随时都可以作战。”
杨渥不禁有些失望,如今的情况,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先击败朱行先的援兵,到时候援兵已被击败,嘉兴守军说不定会不战而降。
但朱行先为人谨慎,不给他突袭的机会。而且敌军士气高,人数也有一万人;自己虽然有一万五千人,但必须分出一部分去牵制城内守军,真正能与朱行先交战的兵力并不怎么占优势,加上有大量苏州降兵被编入自己麾下,士气和战斗力肯定会有所下降。若是贸然和朱行先交战说不定还会被对方击败。
随即杨渥又想到一个问题,“湖州共有一万三千守军,如今敌军派了上万人前来解围,就是说留在湖州的只有三千人左右。”
想到这里,杨渥不禁眼前一亮。只留三千人想要守住湖州这种大城肯定不够,或许应该让广陵那边出手了?
“这次敌军派来救援嘉兴的有一万人,要是正面强攻,即便自己能击败对方,损失也不会小;而若是先避其锋芒,与朱行先对峙一段时间,同时派人去围攻湖州,这样朱行先肯定会撤军回去,而我则可趁着他撤军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不是更稳妥吗?”
杭州那边现在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泥潭,田覠和钱镠双方在那里征战不休,一时半会只怕分不出胜负。所以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攻打湖州,不急于这一时。
“传令,让张可宗率部牵制嘉兴守军,本将将会率领一万大军前去拦截敌方援军!”杨渥稍微思考后便下令道,随即又迅速写了一封求援信让信使带去广陵。
ps: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一百章 嘉兴之战(三)
而广陵淮南节度使府中,杨行密接到求援信后立即召集众将开始商议。
“诸位将军,世子从嘉兴传来消息,说湖州主力一万大军已经前往嘉兴解围,他会在那里拖住敌军,希望咱们提前出兵围攻湖州。对于这个建议诸位如何看?”
在拿下苏州以后,杨行密脸上的笑容多了很多,整个人也显得神采奕奕,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这段时期,他的侍妾王氏又怀孕了,据医者崔先生说,这次可能怀的是男孩,这让杨行密更加高兴起来。
长子有出息,统一南方的事业有了进展,膝下儿女也有不少了,如此完美的日子,他自然会高兴。
即便朱全忠派他侄子朱友宁率军六万南下宿州威胁到淮南北方防线的消息也没有让他感到忧虑。
毕竟他知道朱友宁只是想牵制一下他,不是真的想要南下,有寿州刺史朱延寿、涟水制置使台濛等人镇守他并不担心北方。
“大王,末将以为应该同意世子的请求,末将愿带麾下将士南下进攻湖州!”第一个站出来请战的是王茂章。
王茂章以前是杨行密的侍卫,因为作战勇敢很早就升迁为都指挥使了,然而他这几年始终没有得到立功的机会。
上次围攻宿州却因为军粮供应不上而草草撤军,让王茂章大为失望:这次围攻苏州又没有他的事,更是让他大为恼火。如今听说杨渥请求援军,他第一个便跳出来请战。
“末将也愿带兵前往!”有王茂章带头,在广陵的将军们一个个都站出来请战。
“诸位将军忠勇可嘉,孤甚是欣慰。孤以为,这一次出兵还是让王将军带兵前往吧!”
淮南经过多年征战,早就锻炼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可谓人才济济,南方诸多藩镇里面没有哪个能比得上。而诸多将领中,王茂章骁勇善战,是他极力培养的将领,如今见他请战,杨行密没多想就同意了。
“多谢大王信任,末将必定为大王拿下湖州!”
……
湖州城内,高彦独自看着最新的消息。
朱行先到达嘉兴后,果然没有找到击败杨渥军的机会,双方在嘉兴城外就此对峙了起来,而淮南军迅速派遣王茂章从背后围攻湖州。这些虽然高彦之前就有所预料,但他依然有些失望。
毕竟他最希望看到的还是朱行先能够创造奇迹,一举击败杨渥大军;只有击败了杨渥,嘉兴、湖州两地才能同时保全下来;而如今却不得不放弃嘉兴,接下来且不说杨渥一旦南下杭州可能造成的后果,即便对方西进湖州与王茂章汇合,湖州依然会陷入被动之中。
好在如今二十多天过去了,朱行先虽然没有击败对方,但同样没有给对方击败,而阻止杨渥迅速占领嘉兴的目的也基本达到了,所以这个结果高彦勉强也能接受。
“接下来就等朱行先带兵回来了!”
湖州的重要性同样不在嘉兴之下,甚至比嘉兴更加重要。
毕竟嘉兴只是关系到南下杭州的道路,湖州却是钱镠手中最重要的州之一。所以如今湖州遭到围攻时他就必须先撤军守住湖州。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把朱行先的大军安全的撤回来。临阵撤兵向来都是兵家之大忌,历史上淝水之战前秦军只是稍微后撤了一点,结果就酿成了一场惨败,高彦可不希望朱行先遇到这种情况。
“传令给朱行先,就说湖州虽然被围困,但本官会尽力守城,让他不要担心,撤军时务必要小心行事,不要匆忙,免得给敌军可趁之机!”高彦写了一道命令,召来亲信侍卫,让他火速给朱行先带去。
虽说城中只有三千人,但王茂章才刚刚到达,等他彻底围城还有一段时间,而他修建攻城器械又需要一段时间;修好攻城器械后再到攻下城池还需要时间。
所以现在湖州看似情况危急,但实际上时间还充裕,他最担心的就是朱行先为了快速赶回来而匆忙撤军,到时候很可能会出现一场惨败。
打发了侍卫后,高彦重新坐下来长吁短叹着,“唉,还是兵力太少,良将太少啊!”
在平时,淮南军主力都被牵制在北方,每次进攻两浙时兵力都不会太多,而钱镠却能集中全部兵力去反击淮南;但如今朱全忠主力不在,淮南可以将北方的部分军队调过来进攻两浙,钱镠一方却因为杭州的变故而兵力大损,如今苏州失陷后,兵力不足的困境就更加显露无疑。
除了兵力不足以外,缺少名将也是钱镠的重要软肋。北方李克用、朱全忠那些强藩就不说了,单说淮南杨行密手下,李神福、周本、台濛、张训、陶雅、刘威等等,每一个拉出来都足以独当一面;如果再算上安仁义、朱延寿、田覠这三个不怎么听话的将领,以及李承嗣、朱瑾等不怎么领兵的北方将领的话,淮南一方的名将实在太多,远远不是南方其他藩镇能比。
至于钱镠麾下,最能让人称道的也就是顾全武一人了,其余将领相对来说就要差了一点。而具体到湖州,自从上次灵隐山之败后,湖州严重缺乏大将,以至于他只能临时从都头中提拔将领。
好在朱行先虽然没能击败对方,但至少也没被对方击败。
“只希望他能安全的把大军带回来吧!”想到这里,高彦微微叹了口气。
“老爷,小的何被求老爷做主!”这时候,他家中管家忽然前来求见,一进门便跪倒在地嚎嚎大哭,声音凄惨,像是死了亲人一般。
高彦闻言皱了皱眉,他此时心情非常烦躁,本来就对如今的时局感到焦虑,却不想何被这个时候跑过来。不过这个管家跟了他很多年了,一直忠心耿耿,平时也是个沉稳的人,没什么大事应该不会来麻烦自己。
高彦走上前去想将他扶起来,“老何,你这是干什么?有什么事起来再说!”
“请老爷为小的做主,小女被三公子给,给害死了,呜呜呜……”何被非但没有起来,反而哭得更加伤心了。
……
ps:求收藏,求推荐!
正文 第一百零一章 嘉兴之战(四)
高彦一心指望着朱行先能将大军安全带回来,然而与他想象的不同的是,朱行先此时其实已经控制不住手中大军了。
他以前只是个都头,因为带着残兵回到湖州才被提拔为指挥使。要不是灵隐山之败中,那些高层将领都兵败战死了,他们这些都头是很难被提拔为指挥使的。
不过,朱行先虽然以前职务低,但他却是个谨慎的人,头脑也比较清醒,知道自己实力不如杨渥,应该先防守好再找机会破敌。
他带兵来到嘉兴城外后,在距离杨渥的大军还有五十里时就放慢速度,缓缓而行,不给杨渥任何突袭的机会;之后在距离嘉兴城二十里扎营,把营地建得非常厚实。
对面杨渥面对朱行先的大军也没有发动攻击,而是一分为二,让张可宗率部牵制嘉兴守军,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