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国江山-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樟恕
除了这些已经造成的损害外,地方各州的不稳也让钱镠头痛不已。比如温州将领丁章就趁着杭州变乱驱逐了钱镠任命的刺史朱敖,自己占领温州,如今和田覠眉来眼去,大有联合之意。
还有衢州刺史陈璋,前段时间田覠围困杭州时,修筑堡垒断绝往来的道路,钱镠为此很忧虑,召募能够夺取堡垒的人赏给他州刺史之位。而当时的衢州制置使陈璋当即率领兵卒三百人出城奋勇夺取了堡垒,钱镠对他的骁勇深表赞赏,当即依照承诺让陈璋担任衢州刺史。
但他没想到是,这个陈璋做了刺史后立即对钱镠三心二意起来,温州丁章派遣使者去联络田覠时大摇大摆的经过衢州,陈璋却对此视如不见,任凭两方使者来往,所以此人心思显而易见。
此外睦州刺史陈晟死后,他的儿子陈绍瓘因为陈晟的功劳而得以继承刺史之位。但武勇都之变后,陈晟的弟弟陈询趁机废除陈绍瓘自立为刺史。因为担心钱镠会追究此事,陈询这段时间也多番勾结田覠,如今名为钱镠麾下之臣,实际上已经自立一方了。
而处州刺史卢约在武勇都之乱前就只是名义上臣服于钱镠,他与钱镠的关系就仿佛当初冯弘铎与杨行密的关系一般。如今钱镠实力大减,卢约的野心自然更加膨胀。
钱镠在武勇都之前拥有十一州,但如今苏州、湖州失陷,温州、睦州、衢州、处州名义上属于他,实际上却大有自立之意,这样一来,现在他实际能掌控的州已经只有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和婺州这五个州了,损失之大让钱镠痛心不已。
“大王,难道我等就这样看着他们安然撤军吗?”身后,望着宣州军缓缓撤退,部将们脸上露出不甘之色。三个多月的奋斗损失惨重不说,到了最后还要向田覠缴纳“劳军费”,而且徐绾、许再思这两个罪魁祸首也只能看着他们逍遥在外。
钱镠叹了口气,部将们的心思他自然都清楚,但说道不甘,难道还有谁比他更不甘心吗?
“诸位将军,田覠也是长于军事之辈,虽然与我军达成协议,但他岂能没有防备?而我军经过三个多月苦战,好不容易打退了敌军,如今士兵们心中早就没了战意,我军追上去只怕未必能取得胜利!”一旁杜建微解释道。
如今城中两浙军只有两万人,而田覠一方却有近四万大军,双方兵力差距太大,若是守城还好,但出城进攻就有些吃力了。
“不错,更何况田覠之所以退军,并不是他打不过我们,而是被杨行密的使者召回去的,我军若是此时出城进攻他们只怕会给他们继续进攻的借口。”顾全武也开口说道:“更何况,田覠素来不怎么服杨行密,加上此次被淮南利用了,他心中怨气难消,以末将之见,接下来田覠肯定会起兵造反!”
钱镠这才来了兴趣,“你说得对,孤也是这么看的。所以此时我军非但不能出城进攻田覠,还要想办法和他交好,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让他放心大胆的去造反。以田覠的实力,只要他起兵造反,孤相信武勇都之乱给孤造成的损失一定会让他杨行密也品尝一遍!”
说道最后,钱镠有些咬牙切齿起来。相比于田覠,他心中更加记恨的是杨行密。一来相对于田覠,杨行密连续攻占他的苏州和杭州,说造成的危害自然更大。
二来当初对抗孙儒时,在杨行密最困难的时候钱镠曾经出手帮助过杨行密。虽然这仅仅出于“唇亡齿寒”的想法,但帮助就是帮助,如今杨行密非但不思报恩,反而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钱镠自然更加痛恨他。
“大王,杨行密不仁不义,我等自然无需和他客气。不过如今我等外有淮南压迫,内有睦州、温州、处州、衢州等地不服大王,内忧外患之下,还请大王先设法稳定内部!”
历史上的顾全武在劝钱镠向杨行密求援时,曾盛赞杨行密是仁厚长者,必不会做出助贼为祸的事,但如今的他自然不会这么觉得了。不过他毕竟头脑清醒,对时局看得透彻,知道钱镠目前最需要做的不是去报复淮南而是尽快稳定内部。
钱镠点点头,他知道顾全武说的是对的,转身环顾众人,深深一拜道:“如今局势为难,还请诸位精诚合作,勠力同心,共度危难!钱镠感激不尽!”
众人吓了一跳,但也被钱镠的举动深深感动,当即拜倒在地:“我等愿为大王效死力!”
四周士兵们也为他们大王的诚意所感,纷纷拜倒:“愿为大王效死力!”
声音震动四野,大家精气神纷纷一震,过去三个月的苦战造成的创伤仿佛也在这一瞬间被抚平了一般。
……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使者(上)
广陵,淮南节度使府。
收到田覠撤军的消息时杨行密并没有什么反应,他知道此时的田覠还没做好造反的准备,至少在湖州的数万大军就足够逼迫他作出撤军的选择。
当然他也知道距离田覠起兵造反的时间更近了一步。虽然对当年亲如兄弟的二人逐渐走到了如今这一步感到有些惋惜,但杨行密并不为此后悔,田覠的勃勃野心注定了二人之间必然会走向分裂。
“戴先生那里有什么消息传来吗?”杨行密淡淡的问道。
早几天戴友规已经暗中启程前往寿州为联络崔太初、李厚和吕师周三人做准备,从时间上看此时应该有回信了才是。
“启禀大王,戴先生那里还没传回消息,想必有什么事情耽搁了吧!不过属如今李茂贞已经投降,还请大王早做打算!”一旁高勗答道。
如今已经是十一月底了,根据最新得到的消息,李茂勋已经派遣使者向朱全忠请求归降,并改名李周彝,答应将所辖的山南州镇都割让给蜀王王建,关中州镇都割让给朱全忠,并且密谋杀死宦官韩全诲来为他洗清“劫持天子”的罪行。
当初宰相崔胤召朱全忠起兵迎驾的目的就是借他之手除掉大宦官韩全诲,而韩全诲为了自保就与李茂贞勾结把天子劫持到凤翔,如今李茂贞已经坚持不住了,自然就想到用韩全诲来为自己赎罪。
对于这个结局,在场众人也早有预见,并不感到惊奇。
毕竟如今的朱全忠正处在全盛时期,实力之强大其他几大强藩都无法单独抗衡。王建处在蜀中,因为道路艰险又不与朱全忠接壤,所以与朱全忠没什么仇怨,反倒是与李茂贞为争夺山南州镇而发生战争,这一次更是站到朱全忠一方出兵趁火打劫。
而杨行密和李克用虽然是朱全忠的老仇家,两方很早前就结为同盟共同对抗朱全忠。但李克用自今年三月被围攻晋阳后,实力大不如前,即便想救李茂贞也有心无力;而杨行密如今战略重心又转移到了南方,也没有出兵讨伐朱全忠的想法。
失去了这两家的支持,李茂贞打不过朱全忠根本不奇怪。
“属下觉得虽然李茂贞已经投降,但朱全忠这次攻打凤翔的主要目的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朱全忠接下来还必须花几个月的时间来把持朝政。大王如果要解决田覠等人之事,最好要抓住这最后几个月的时机。”一旁严可求开口说道。
这时外面有黑衣侍卫匆匆进来道:“大王,青州平卢节度使王师范派使者前来求见!”
“王师范?”在场众人一愣,王师范与淮南可没有什么交情,况且这个王师范不是与朱全忠一伙的吗?他难道不知道淮南与朱全忠势如水火吗?此时他派使者来淮南若是被朱全忠知道了必然没他好果子吃。
杨行密皱了皱眉,转身问道:“严先生,你看这王师范派使者前来究竟是何目的?”
严可求也皱眉思索着,不过片刻后他便笑了起来:“恭喜大王又多了一个盟友!”
“盟友?”杨行密一愣,“严先生的意思是王师范是打算来结盟的?”
“不错,属下以为王师范这是觉得中原空虚,想要趁机起兵讨伐朱全忠,所以派使者来寻求大王的支持来的!”
“王师范要讨伐朱全忠?”杨行密等人大惊,纷纷难以置信。
要说在几个月前朱全忠和李茂贞之间的战事还在胶着时王师范有可能趁火打劫,但到了现在李茂贞已经投降了,王师范却忽然发来消息说打算起兵讨伐朱全忠,这有可能吗?
不过如今使者已经到了,想要知道王师范究竟怎么想的只要将使者召进来问问就知道了。
不一会儿,王师范派来的使者觐见。
“平卢节度使麾下使者袁立拜见大王!”王师范的使者袁立年约三十岁,身量中等,面容清瘦。
“使者请起,不知你家大帅派你前来所谓何事?”杨行密温言问道。
“谢大王!我家大帅眼见朱全忠逼迫天子,有弑君自立之野心,所以大帅想起兵讨伐逆贼朱全忠,特来与大王结盟!”袁立没有多废话就说出了他的来意。
杨行密心中一惊,转头看了看严可求,心中想着:“这位严先生料事如神,几乎不在当年袁袭之下啊!”
不过这也是好事,当初袁袭病逝后,高勗、戴友规二人虽然也能为他出谋划策,但高勗更加擅长处理政务,而戴友规更是个闲散人,主要帮杨行密打理情报,如今多了严可求这个擅长筹谋之人对他接下来处理田覠三人造反之事更加有利。
“你家大帅深明大义,能够起兵讨伐逆贼朱全忠这自然是好事,只是据我所知平卢节度使以前向来与朱全忠交好,不知如今为何突然想要与他决裂?”
虽然有了严可求提前提醒,但杨行密等人此时依然感到惊讶,毕竟根据王师范过去的所作所为来看,此人怎么看都不像忠于天子的人,至少在场之人没有谁相信王师范是个忠臣。
更何况,王师范如果要救援天子,那从去年十一月到如今的这整整一年时间他去干什么了?如今李茂贞都快要服软投降了他才准备起兵,这不是脑子有问题吗?
袁立大声说道:“效忠天子讨伐逆贼,这难道还要什么理由吗?我家大帅素来听说大王忠于天子,一直反抗着逆贼朱全忠,所以在此关键之时派在下前来向大王求援,还请大王能与我家大帅共同起兵,讨伐朱全忠!”
接着,袁立又将王师范收到天子诏书和张浚劝他起义兵的详细经过介绍了一遍。
听完整个过程,不仅杨行密更加费解了,便是严可求等人也是皱眉不已。
“诏书?张浚?”
杨行密总觉得这中间有什么不对,当初发到淮南的诏书里面可是任命朱瑾为平卢节度使的,换句话说就是,在名义上此时的王师范已经被天子给免职了。如果是面对一封将他免职的诏书,杨行密觉得王师范不破口大骂就不错了,还起兵勤王,怎么可能?
ps:以后会加快更新速度,另外建了一个qq群:94610602,有兴趣的可以加群讨论,有意见的欢迎指点。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
“看来肯定是这个张浚在暗中搞的鬼!”
杨行密等人相互对视一眼,各自都有了猜测。不过王师范起兵讨伐朱全忠这也是对淮南大大有利的事情,在场之人自然不会戳穿,反而大加赞赏道:“王节帅果然为我辈楷模,孤深表佩服!”
虽然对王师范起兵的理由感到困惑,但这并不妨碍在场之人对此感到高兴。毕竟平卢节度使还是有点实力的,趁着如今中原极度空虚之时起兵,说不定还真能给朱全忠造成点麻烦,这样一来解决淮南内部问题的时间又多了一点。
杨行密暗自欣喜:“不知你家大帅打算何时起兵?又需要我淮南如何配合?”
袁立听了杨行密的问话顿时一喜,知道杨行密已经答应了结盟之事。虽然地处北方,但杨行密宽仁的名声他是早有耳闻,知道这是一个“厚道人”,只要他答应了的事就肯定不会反悔,信誉比起阴险狡诈、反复无常的朱全忠、王建之辈要不知道好到哪里去。
至于说最近淮南趁火打劫夺取两浙的苏州和湖州,两家本来就是敌对关系,自然不能因此说杨行密的信誉不好。
“我家大帅说,如今朱全忠的主力都在关中,剩下中原的兵力又有大部分驻守在宿州,靠近青州的诸州兵力都很少,我平卢军足够对付他们,只希望大王能在我军起兵后尽量拖住在宿州的朱友宁部就行。至于时间,大帅说会很快,大概在明天一月!”
如今是十一月底,到一月份也就一个月的时间,期间还要秘密调动军队,联络盟友,所以时间并不算长。
“晋王向来与朱全忠不和,你家大帅既然打算起兵讨伐朱全忠,不知可曾派使者去联络晋王?”
李克用与朱全忠乃是老仇家了,而且这人性子有些直,对于那些跟朱全忠作对的人向来都很支持,而且李克用和杨行密也是盟友,所以杨行密希望将李克用也拉入这次“反朱全忠同盟”里来。
“大王放心就是,我家大帅也久闻晋王大名,如今前往晋阳的使者应该早就到了才是。”袁立笑着答道。
接下来杨行密又细细询问了一番王师范的打算,最后说道:“王节帅若是愿意为天下百姓而举义兵,救大唐社稷于倒悬,将来成就必不下于郭令公!我淮南虽然兵力不多,但为天子效力也是理所应当,只要青州兵起,我淮南必起兵响应!”
“若是大王同意此次结盟,还请大王亲笔作书一封,好让在下带回去给我家大帅。”
“这是当然,不过使者远道而来,想必已经累了,来人,带使者下去休息!”
……
等袁立离去以后,书房里面顿时响起了几人爽朗的笑声。
“大王,我等刚刚都还在担心朱全忠击败李茂贞后腾出手来南下对付我淮南,如今有了王师范起兵,即便他不能趁机攻占中原州县,但也足以激怒朱全忠,让朱全忠将精力转移到青州去。”一旁高勗笑着说道。
王师范的实力虽然弱了点,但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即便打不过朱全忠,但朱全忠要想彻底消灭他至少也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这样一来淮南对付田覠等人的时间又充裕了一点。
“是啊,王师范将朱全忠的怒火点燃了,不过接下来想要平息他的怒火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严可求也笑道。
如今的朱全忠正有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势头,举目四望,天下诸多藩镇里面,最强的四大藩镇中李克用早就被揍得浑身是伤,李茂贞已经投降,王建躲在蜀中一心割据,杨行密也远远不是对手;至于其他小藩镇更是纷纷听命于朱全忠,甚至连天子和朝廷也即将落入朱全忠的掌控。
在这种情况王师范胆敢起兵摸朱全忠这只大老虎的屁。股绝对会死的很惨,不过在死前却肯定能帮淮南争取时间,倒也算“死得其所”了。
“传令,让李俨前来见我!”杨行密想起之前的猜测,连忙派人将李俨叫来问话。
李俨乃是张浚的第三子,张格的亲弟弟,或许他对这件事的其中缘由更加清楚一些。而这段时间杨行密对李俨也非常礼遇,将他安置在制敕院作为天子的代表。
李俨到后也不隐瞒,将张浚起意挑动王师范起兵的经过详细说了,在场众人不禁感激起远在长水的张浚起来。
“天子蒙难,我父担心朱全忠会弑君自立,这才筹划了此事,还请大王到时候起兵响应!”李俨最后拜倒在地请求道。
他本人其实对天子并没多少感情,不过他父亲既然一心想要报效天子他自然也要帮忙说话。
“你放心便是,朱全忠狼子野心,当年便是黄巢贼子,后来即便投降朝廷了,但他本质上还是奸贼一个;如今天子和朝廷即将落入此贼手中,孤深受天子厚恩,自然不能坐视!”
“孤已决定,明年一月份王师范起兵之时,孤也会起兵讨伐朱全忠!”
******
在晋阳,晋王李克用听说王师范打算起兵讨伐朱全忠后,虽然也感到很兴奋,并当即答应了会起兵响应,但等王师范的使者离开后他却迅速冷静下来。
如今的李克用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勇猛急躁的“李鸦儿”了,此时的他经过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早就知道了该藏拙时就藏拙,该缩头时就缩头,而不是一味的强硬。
十多年前的李克用还是当时最强大的藩镇势力,然而他性格急躁,经常感情用事,结果得罪了太多的藩镇,在外交上搞得一塌糊涂;而他的老仇家朱全忠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却凭借良好的外交手段越战越强,到如今更是完全压制住了河东。
今年三月河东军进攻晋州、绛州时在蒲县大败,而朱全忠的大军则乘胜攻下汾、慈、隰三州,并围住晋阳。要不是他运气好,恰好朱全忠大军发生瘟疫而被迫退兵,接下来晋阳能不能坚持下去都难说。
不过朱全忠的军队虽然退去,但李克用一方的损失也非常巨大,他深知此时还不是重新对朱全忠发动挑战的时候,所以对接下来王师范起兵的事情兴趣寥寥。
“到时候就派支偏师去意思一下吧!”李克用心中想着。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广陵
扬州城外,素裹银妆。
如今已经是十二月初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终于在这一天纷纷而下,漫天雪花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在地上覆盖起薄薄的一层,踏上去咯吱咯吱的作响。
今天是杨渥率军回到广陵的日子。从八月出兵到如今功成返回,前后近四个月的时间,并不算很久,但杨渥却感觉像是过了很多年一般。
“记得当初弟弟长得又矮又胖,如今是不是长高了一些?姐姐那时正在练字,如今是不是有了长进?还有梦洁,之前一段时间因为军中事务繁忙,都忘了给她写信,她是不是在心中埋怨?对了,还有依依,不知道她最近过得如何了?”杨渥骑在马上想着自己的心事。
在十多天前他率军击败朱行先后,先在嘉兴休整了几天,等得到张可宗攻克海盐,盛师友带着嘉兴和海盐两地守军乘船退往杭州的消息后才率军前往湖州,那时候湖州已经不战而下了。
到了湖州后,他本来还打算去看看湖州刺史高彦,却没想到高彦因为自家儿子高澧的不孝而怒急攻心,得了重病,在湖州城破的第三天便病死了。至于高澧,虽然有献城之功,但他的作为却让王茂章等淮南将领极为不齿,最后赏赐了一些钱财打发了。
这之后,因为要留在湖州给田覠施加压力,所以杨渥并没有立即撤军,正好湖州下面的各县如今尚未落入淮南手中,于是杨渥令陈А⒎端即拥雀髯粤毂叭スト :迷诘背醺哐逦思斜Ψ朗睾荩庑┫爻堑谋Χ嫉鞯胶莩橇耍韵旅娓飨夭⒚挥惺裁词鼐缶坏奖惴追卓峭督怠
等到诸多事物全部完成,新任湖州刺史李简也到达后,他才率军与王茂章一同返回广陵。
“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出兵湖州,结果却一仗都没打,太过无趣。世子,若是下次打仗的时候,还请您在大王面前为末将美言几句,让末将也能立立功劳!”一旁王茂章笑着开口道。
当初杨渥第一次进军营时,王茂章表面上对他客气,实际却也没怎么把他放在心上,最多就是看在他是吴王长子的份上给他点面子。
如今的王茂章对杨渥的态度却大为不同了,虽然二人的级别都是都指挥使,但两人并骑而行时,王茂章却很自觉的落后半个马头,以示上下之别。
“王将军何必担心没仗打呢?如今正逢乱世,各地征战不休,以父亲对你的看重,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让你独自领兵了吧?”杨渥笑着说道。
他记得历史上接下来便是王师范起兵讨伐朱全忠的战争,而王茂章正是在这场战争中率军七千人前往救援,并且与王师范联合大败朱友宁,接着又与朱全忠亲自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交战,多次击败对手,虽然最后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但王茂章也成功率军撤回了淮南。
正是这次战争中王茂章的卓越表现而让他一举名扬天下,成为淮南最顶尖的名将。
“不知道这一世王师范会不会还像历史上那样起兵?该不会因为我的缘故而导致历史发生改变吧?”杨渥暗自想到。
在历史上,接下来的天复三年仿佛是淮南的幸运年一般,淮南军队在各条战线上都纷纷取得大胜,先是李神福西进讨伐武昌节度使杜洪时将荆南节度使成汭率领的十万大军打得全军覆没,接着王茂章援助青州时大败朱友宁,将朱友宁传首淮南,再接着田覠、安仁义相继叛乱又迅速被压制下去,其中田覠在这一年年末便被斩杀,而安仁义则困守孤城,又过了一年才破城被杀。
光从战绩而言,这一年的淮南军无疑是战果辉煌的,但从结果上看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援助青州王师范的战争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李神福西进讨伐杜洪的战争虽然大获全胜,但还没等攻破武昌就因为田覠、安仁义的造反而撤军;唯一算的上收获的或许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