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国江山-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审讯结果上报后,杨行密当场大怒,命麾下官员共议如何处置安仁义的罪行。

    众人皆以为昔日大将台濛战功赫赫,又是与杨行密一起起兵的老兄弟,但也因为贪腐之罪便罢免刺史之位;如今安仁义资历、功劳皆不如台濛,而所犯之事却远甚于台濛,所以即便考虑到他的功劳而免除他的死罪,那至少也应该将他贬为平民。

    杨行密沉吟后否决了众人的提议,他认为安仁义虽然所犯之事太大,但毕竟为他效力多年,当初与孙儒对抗时也多次立下大功,加上他也是难得的将才,就此贬为平民未免太过,最终决定罢免他的刺史之位,贬为先锋指挥使调往海州世子麾下效力,也好戴罪立功。

    淮南上下众官员对杨行密的宽容大度深受感激,但大家都认为这个处罚依旧太轻了,即便爱惜安仁义的才能而让他戴罪立功,至少也要将安仁义手下那几个直接出手犯下大罪的将领予以重处,不然何以平息民愤警示他人。

    而对于众人的请求这一次杨行密终于表示同意,并且下令派使者前往润州拘捕安仁义麾下有罪将领,并传达将安仁义贬官的旨意。

    消息传出,对这个结果众人虽然还有些不满意,但勉强也表示接受了;接着杨行密又下令让节度使府对那些控告安仁义的苦主进行妥善安置,并且用自己的私钱赏赐他们来作为赔偿,这一举动让百姓们纷纷称道吴王的仁义,而安仁义的名声自然就臭大街了。

    润州刺史府中。

    “啪!”

    随着一声清响,一件精美的青釉水波纹四系罐被摔成碎片,周围几个懂行的文士不禁嘴角连连抽。动,显然心疼的不行。

    这已经不是安仁义摔碎的第一件精美瓷器了,几天前润州百姓在节度使府前敲响登闻鼓控告他的诸多罪行,杨行密传令让他前往广陵问话的时候他便意识到了不妙,不过他那时还以为仅仅是少数几个刁民告状,只要没有什么重要证据,以他过去立下的功劳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所以那时他心中倒也不怎么在意。

    作为一个蔡州军出生的将领,加上他又是沙陀胡人,残暴好杀的性格早就深入骨髓了,即便投靠了杨行密依然改不了他的性格。

    当年杨行密攻占江淮各州时,都以一些为人正直的将领担任刺史,比如陶雅担任歙州刺史,李遇担任常州刺史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呼;唯独润州以安仁义为刺史,当地百姓听说后像是死了爹娘一样纷纷大哭道:“各州都有一个好刺史,为什么唯独我们润州却是安仁义这个胡人做刺史?”

    所以从一开始润州百姓就对他极为不满,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百姓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在担任刺史之后,这些年安仁义在润州做过多次破家灭族或者屠村的事,大部分事情他都做的隐秘,知情之人也都尽量灭口毁掉证据。

    然而不管他做得多隐秘总会有证据留下来,也会有证人活下来,并且最终被严可求发动的密探寻找到。

    等到杨行密下令让周隐彻查此案,而各种相关证据接连浮现时他才知道大事不妙。毕竟过去几年虽然有人逃脱了他的灭口,但那些人都只是些普通百姓,侥幸活下来后如何能收集到如此详实的证据?

    而且他们竟然是在同一时间聚集在节度使府门前敲响登闻鼓,安仁义觉得如果没有人在暗中组织,光靠这些苦主自发行动这一切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过不管是不是有人暗中在对付他,这些事情他却是实实在在的做过,加上有周隐这个公正的老家伙出面审查,即便他想要反驳都没有机会。

    如今广陵那边审讯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周隐毫不意外的宣布了他所犯的罪行,而这一结果也同样毫不意外的被广陵上下一致信服。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决定

    虽然杨行密还没做出最后决断,但广陵那边群情激愤,从官员到百姓都纷纷要求对他进行严惩,有的官员甚至叫出了杀安仁义以平民愤的口号。

    如今安仁义的儿子在广陵更是寸步难行,除了去衙门接受问话外平时根本就不敢出门;而安仁义派去打探消息的密探更是不敢透露出与润州的半点关系。

    “到底是谁在暗中密谋想要对付我?这种手段绝对不是那几个刁民能做到的。”

    发泄了一会怒火后,安仁义渐渐平静下来开始反思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他虽然不算多么英明的人,但毕竟身居高位这么多年,基本的政治嗅觉还是有的,联想到他和田覠、朱延寿最近密谋的造反之事,他不禁怀疑暗中想要对付他的人是不是就是他的那位顶头上司吴王杨行密。

    有了这个判断他自然不敢去广陵接受问话,反而迅速派使者前去联络田覠,询问是不是立即起兵造反。

    “坐以待毙肯定不行!唯一的办法只有立即造反!”安仁义心中思忖着。

    虽然还不知道杨行密最后会如何判罚,但他知道杨行密既然起意对付他,那么这一次肯定不会轻易饶他;如果真的轻易饶他,那就说明接下来的手段会更加严厉。

    总之一点,安分地等待杨行密的处罚是不行的,那只会让绑在他身上的绳索越来越紧。

    不过立即起兵的话又有些担心,毕竟如果真是杨行密在暗中想要对付他,那他此时起兵造反可就正中对方下怀了。

    更何况如今他的儿子还在广陵,而杨行密的最后判决还没出来,想到杨行密过去的宽仁,他心中始终还存在一点侥幸心理。

    “你们说,如今的情况本府该如何应对?”想了许久后安仁义始终拿不定主意,最终转头看向周围几个幕僚。

    这些天为了广陵的案子他心中常不自安,脾气也更加暴躁,昨天他最心爱的小妾因为服侍他的时候没让他如意,结果被他亲手掐死了;家中有几个奴仆在打扫书房时因为疏忽以至于地上有些没打扫干净,结果暴怒的安仁义立即命人将几人全部杖毙。

    如今府中众人都知道他们的刺史大人脾气不好,正是想要杀人的时候,所以各个都谨慎小心不敢犯下任何过错。而此时书房里仅有的几位为他出谋划策的文士也都大气不敢出,每句话都说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为自己找来祸害。

    “使君当年为吴王南征北战,立下的功劳何其之多?如今吴王就因为那几个泥腿子的几句话就派重臣来审问,广陵坊间谣言四起他也没有半点掩盖之意,显然吴王自己也有借这件事大肆发挥的想法。”过了半晌后眼见安仁义神色越发不耐烦,一位幕僚终于开口了。

    “这其中的原因以在下之见定然是吴王想要让世子上位,又担心世子年轻驾驭不住军中大将,所以猜忌像您这样的功臣。以属下之间,使君莫不如和宣州的田使君还有寿州的朱使君一起反了吴王便是。”有人带头后其幕僚见安仁义并没有发火这才大着胆子说道。

    “就是,如今李神福和杨渥等人率军出征在外,广陵兵力空虚,使君若是趁机起兵渡江攻破广陵,到时候田使君和朱使君起兵响应,必能成就大事!到时候与二位使君平分了淮南的土地,说不定使君您也能被朝廷封个郡王做做。”

    安仁义素来瞧不起文士,所以身边虽然也有几个文人为他谋划,但这几人的才能比起杨行密身边的戴友规、高勗、严可求等人可就差远了,即便是与田覠身边的沈文昌、殷文圭等人比也差的太远。

    若是平时帮安仁义想点主意如何盘剥百姓杀人灭口他们倒是很擅长,不过真正的军国大事他们就拿不出什么创见了。

    不过他们也知道安仁义心中本来就有造反的打算,所以如今顺着安仁义的心意说,果然,安仁义听了他们的话后脸色一喜,“你们也觉得本府该立即起兵吗?只是进攻广陵的话是不是太冒险了?”

    后面一句话却是他自言自语着,关于行军打仗,安仁义向来不容别人置喙。

    在他看来,润州军队只有一万人,而在广陵附近的淮南军队却多达五万人,即便李神福和杨渥已经率军出征,但留在广陵的淮南军队依然人数众多,远远不是他的润州军能对付的。

    加上杨行密真要是暗中对付他,那难免对方不会在广陵设下陷阱等着他去钻。

    正当他在犹豫时,从广陵来的最新消息也传到了。

    “什么?贬为先锋指挥使去海州效力?”

    安仁义又惊又怒,虽然他早就预料到了杨行密会借此机会罢免他的官职,但等最后结果出来后他依然感到愤怒,对杨行密假惺惺的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更是深表不屑。

    先锋指挥使也就先锋官,在行军时负责为大军开道。这不仅意味着他的职务被连降数级,而且失去润州的钱粮供应后他的大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更重要的是担任先锋时若是在后方坐镇的杨渥暗中使些手脚,比如断绝他的军粮供应甚至故意泄露他的行军路线等,这些都有可能让他陷入险境。

    而且因为地处前线,即便杨渥使了手段让他兵败,但只要杨行密在后面帮忙遮掩,淮南上下肯定不会觉得世子有什么过错,反而可以轻易给他加个轻敌冒进的罪名。

    总之一点,只要他选择接受杨行密的处罚前往海州,那么接下来杨行密要对付他的手段可就多了去了。

    “看来除了立即起兵没有别的路子可走了!”安仁义终于下定了决心,不过此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他的儿子如今还在广陵,虽然他为人残暴不仁,但对自己的儿子还是看得很重的。

    正当他开始与幕僚商量如何趁着杨行密的使者尚未到来之前将自己儿子接应出来,这时外面侍卫来报说有一位不肯透露来历的使者前来,说是可以帮安仁义解决心中困扰。

    安仁义大喜过望,连忙接见了来使,一番商议后他当即决定再派一位使者前往宣州通告他起兵的决议。

    不过起兵也不是说发动就发动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时间来准备,所以安仁义一边等待田覠的回信,一边做好起兵准备。至于杨行密即将派来的使者他自然想办法拖延时间了。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

    正当安仁义刚刚下定决心准备起兵时,远在宣州的田覠却比他更早就作出了起兵的决定。

    三天之前,在周隐刚刚宣布安仁义所犯罪行时,田覠也收到了杨行密发来的一道诏令,内容是任命田覠的部下康儒为庐州刺史。

    康儒是淮南的老将,在田覠麾下效力多年,无论是资历还是功劳他担任刺史之位都是足够的;加上这些天广陵上下都在讨论安仁义的案子,所以对于这道任命书没有任何波澜就被通过了。

    然而也正是这道诏令让他感到无比担忧,甚至比杨行密即将做出的对安仁义的判罚还要担忧。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康儒追随他的时间实在太久了,对他的许多秘密都了如指掌,甚至他的军中经常出现的造反之言都没有避过。

    如果此人一心忠于他也就罢了,但此人却经常与他唱反调,上次从杭州撤军时,面对杨行密发来的军令,众将都认为那是乱命,应该继续进攻,唯独此人觉得吴王军令无论对错都必须服从。

    由此可见此人在忠于他与忠于杨行密之间的选择了。加上这一次杨行密突然传令任命康儒为庐州刺史,田覠心中不免会觉得是不是这个康儒已经出卖了他,所以杨行密才会给他加官进爵。

    而田覠心中本来对康儒的忍耐就到了极点,加上此事后心中杀心更是难以抑制。

    不过康儒为人正直,资历较老,过去的功劳也很大,在宣州军中的威望较高,与杨行密不能无故讨伐田覠、安仁义他们一样,田覠若是冒然杀了康儒那么宣州众人心中也可能会不服。

    而且无故斩杀杨行密刚刚任命的庐州刺史也意味着与杨行密的彻底翻脸,接下来也就只能立即起兵了。

    然而若是任由康儒去担任庐州刺史,那么宣州也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如果康儒离开了宣州后大肆宣扬田覠将要造反的事情,凭借他在宣州多年的经历,难免他不能掌握一些实际证据,那么接下来杨行密也就有了足够理由去对付他,这与他直接起兵造反又有何区别?

    可以说杨行密这一招完全是戳中了他的痛脚,让他左右为难。

    事实上,杨行密等人当初商议好的计划便是用这些不起眼的手段来逼迫田覠等人。像寻找苦主告发安仁义的罪行,因为安仁义本来就犯过这些罪行,所以杨行密借机对付他不仅没有遭到淮南上下的反感,反而获得一致叫好。

    再比如任命康儒为庐州刺史,这只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事任命,加上众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安仁义的身上,所以大家都没怎么将此事放心上,但这个任命对田覠来说却很致命。

    历史上杨行密在使出这一招后田覠不久便起兵了,如今在杨渥建议下杨行密提前使出这一招效果同样很好。

    倒是朱延寿那里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反而在新年期间派使者送了一些赏赐,完全一副不知道朱延寿已经与田覠他们勾结的样子。

    就在田覠左右为难时,安仁义派出的第一批使者到了。

    一番询问后,田覠知道,安仁义陷入了巨大的麻烦,如今与他一样正处在是否立即起兵的犹豫之中,这反而让田覠下定了决心。

    在他看来,若只是他一个人犹豫那也就罢了,如今安仁义也派使者前来询问,如果他不给出积极回应,那么他们这一方的士气就泄了;而如果连主帅的造反决心都不坚决的话,接下来造反的前景也就不难想到了。

    “几位先生,如今的情况你们也知道了,本帅决定立即起兵进攻升州,你们觉得如何?”

    事实上田覠造反的准备早就做的差不多了,此时之所以犹豫不过是想要等待更好的时机;而现在的时机虽然还没到最佳,但也不差。

    首先是军队,当初宣州军队只有三万多人,但去年六月份他从广陵回来后便大肆扩军,这才在武勇都之乱前将兵力扩充到了六万人。之后虽然在杭州的战事中损失了近万人,但徐绾、许再思的武勇都投靠他后又补充了近万人,所以他的麾下大军一直都维持着六万大军。

    以一州之地维持六万大军已经到了极限了,即便宣州富裕,加上从钱镠那里得到的五万贯钱也不过勉强维持,想要继续扩军却很难。

    而在盟友方面,历史上的朱延寿因为对节度留后的位置还抱有幻想,迟迟没有下定决心与田覠一起造反,一直到八月份朱延寿才同意与他共同起兵;但等后来杨行密使出装病计谋后朱延寿又中计丧命。

    但这个时空的朱延寿却在去年就下定了决心,有了朱延寿的更早加入,田覠对造反的前途自然更有信心。

    最后在造反的时机上,此时起兵或许却未必是最佳时间,但在军情的角度来看也是不错的机会。

    杨渥率领的广陵大军一路缓行,如今虽然刚到海州还没有和朱全忠大军交战,但急切间想要返回也没那么快。

    而升州李神福足智多谋,素来为田覠所忌惮,如今更是已经和杜洪的军队交战了,急切之间想要撤军返回难度更大。

    更何况如今升州兵力空虚,守将孙琰不过是一员降将,未必能让守军信服。要是自己趁机出兵袭破升州,一来可以断掉李神福的归路,二来也能用升州城中李神福的家人逼他投降。

    那样的话造反的成功率就大为提高。

    所以有了这些原因田覠也就比安仁义更早下定立即起兵的决心。

    “节帅,虽然我军已经做好了起兵的准备,但毕竟没有合适的理由,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是出师无名则只怕淮南上下多有不服啊!”殷文圭开口劝谏道。

    作为一个文士,他考虑的自然更多的是淮南的人心,或许此时造反在军事上或许是较好的时机,但没有合适的理由就冒然起兵对争取人心非常不利。

    不过田覠虽然看上去礼贤下士,但有的地方却很刚愎自用,此时他开口询问其实更多的是想得到幕僚的支持,所以即便殷文圭出言劝阻他,他也不想改变自己的决定,反而转头看向沈文昌。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排

    相比于比较正统古板的殷文圭,沈文昌就显得变通多了。

    他知道田覠此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起兵,旁人即便劝阻也难以改变他的决定,于是他开口说道:“不然,江淮之地向来都是我大唐的财帛贡赋所处之地,我大唐历经劫难之所以能始终屹立不倒,所依靠的就是淮南的财帛贡赋;但自从当今吴王当上淮南节度使后,江淮的财物就没有向朝廷进贡过哪怕一文钱,这便是对皇上的不忠不义!节帅大可以此为理由起兵,怎么能说出师无名呢?”

    田覠心中一喜道:“沈先生此言极好,甚合我意!”

    一旁殷文圭见了田覠的神色知道难以劝阻,只得叹息作罢,不再出言。

    “若是节帅不嫌在下才疏学浅,在下愿为节帅草书起兵檄文!”沈文昌肃然请命。

    田覠欣然笑道:“沈先生文采斐然,愿为本帅作檄文自然最好!”

    当即命沈文昌作起兵檄文,又下令将康儒全家收监,准备三天之后杀了祭旗!同时派使者前去润州和寿州两地向安仁义二人通报起兵的决定,让他们立即起兵响应。

    三日后,田覠在宣州起兵,将康儒全家族灭以祭战旗;而康儒在临死前,心中一片冰凉,口中狂呼着“我死了,田使君你也活不了几天”的话。

    田覠哂笑不已,下令立即行刑祭旗,又当场祭拜天地,宣读沈文昌作的檄文,其文字慷慨激昂,将杨行密骂得声文并茂,神工巧铸,不仅历数杨行密在江淮割据一方,对天子不忠不义,又列举杨行密各种罪行数十条,让在场众将听了激动不已,一时军心大振。

    天复三年二月初三,宁国节度使、宣州刺史田覠率军在宣州起兵造反,一场席卷淮南的巨大考验迅速降临。

    正当田覠在宣州发檄文起兵造反时,广陵节度使府的杨行密也收到了田覠起兵的消息。

    倒不是说他的消息这么灵通,而是田覠派往寿州联络朱延寿一同起兵的使者在经过广陵时被尚公乃的手下士兵截获了。

    田覠的使者共有两人,当时他们化妆成商人想要过境,不想最近几日淮南已经加强了南北通道上的巡逻力度,尚公乃正亲自率领士兵在附近巡查,看到两个使者时见他们神色有异于是上前盘问。

    使者心中畏惧想要逃走,结果被当场杀死一人,并且从他身上搜到了田覠写给朱延寿的亲笔信,而另一人也交代了他们此行的任务。

    “终于来了!”

    这个消息迅速上报到了杨行密那里,杨行密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候已经来了。他纵横江淮已经有二十年,自从清口大战一举挫败朱全忠南下的步伐后就从没遇到过这么重大的危机了。

    整个淮南总共才二十万大军,其中卷入了这场造反的就有近十万。好在此时朱全忠的主要精力都还放在朝中,一心想要尽快掌控朝局;而留在中原的大军此时也在葛从周、朱友宁的率领下正与王师范激烈大战着。

    没有了朱全忠的干涉后,杨行密就能集中全力去应对内部叛乱!

    他抬头看了看下面站着的严可求、高勖、周隐等人,见他们都纷纷松了口气,知道他们心中也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慨。

    “高书记,给李神福将军传令让他撤军回来平叛!”

    李神福在一个月前率领升州水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进攻叛将武昌节度使杜洪,前些天刚刚与杜洪的军队交战,但没想到田覠这么快就反了。

    虽然临阵撤军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杨行密相信足智多谋的李神福一定能安然完成任务的。

    下达完让李神福撤军的命令后,杨行密又下令让已经秘密潜伏到寿州城外的李承嗣立即展开行动。

    这也是事关这场战争成败的最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环。

    无论是李承嗣的三千沙坨骑兵被朱延寿提前发现了,还是在李承嗣发起突袭时寿州城中负责接应的人没有及时打开城门,再或者崔太初、李厚、吕师周三人中有谁出了变故,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突袭行动的失败。

    而一旦李承嗣不能迅速掌控寿州,逮捕或者杀死朱延寿,那么接下来北方战线都有可能陷入危局。

    毕竟崔太初三人掌控的军队只是寿州军队中的小部分,若是等反应过来的朱延寿带领剩下的士兵造反,甚至直接投降朱全忠,然后引朱全忠大军南下,到时候整个淮南北方防线都有可能陷入一场灾难。

    好在一直到现在从北方传来的都是好消息,李承嗣那边没有出任何差错就潜伏到了寿州城外;而寿州城中的情况都是戴友规在暗中负责,据他传来的消息,如今寿州城中没有任何异动,这一点得到了崔太初三人的分别确认。

    这三人都是由戴友规单线联系,彼此并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