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攻略(御炎)-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一个国家希望最先出现在他们国土上的是那个大帝国的军队,所以,他们就要走出去。和那个大帝国做生意,互相交流,通过商人之间的商业贸易,相互了解,商业贸易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进行政治上的交流,比如这个大帝国到底有没有和几百年前的强悍帝国一样的心思。

大唐的商人就此获得了进入西域土地和在西域国家经商的权利,代表着大唐外交部门行使着外交权利的纵横司首脑杜如晦亲自前往西突厥,在西突厥王庭和西域诸国的代表会面,友好的交谈,约定相互通商,互通有无,故汉丝绸之路没有打通,但是可以通过西突厥的大草原相互交流,西突厥的土地上,大唐的商人是可以自由行走的。

王庭会晤之后,西域诸国开放了各自的边境,迎接第一批来自于西突厥草原的大唐商人进入他们的领地,和他们的子民做生意,带来那些已经数百年都未曾见到过的丝绸和瓷器,还有奢侈品,沉醉在那个大帝国的善意当中。

当然,那些来自于大帝国的商人,也就成为了这些国家当中最受欢迎的人,他们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举手投足都散发着高贵的气息,一如那高贵不可方物的大唐帝国,这种高贵让他们迷醉,那种气质让他们沉醉,不到一个月,大唐带来的文明就席卷了西域诸国的各个阶层,穿丝绸,用瓷器,喝五色饮,说汉话,都成为了这些国家最为新潮的时尚风范。

与此同时,这些温文尔雅的来自于汉人大唐帝国的代表们,则成为了西域诸国高层统治者的座上客,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无时无刻不希望和他们交流,无时无刻都希望吸取来自于东方的先进文明,他们说,他们自从失去了和中原的交流之后,土地日益荒芜,水源日益枯竭,他们极其需要来自于东方大帝国的帮助,渴望他们带来的一切,可以滋润这片荒芜的土地。

代表们彬彬有礼的回答说,那是一定的,大唐是一个礼仪之邦,凡事都讲求公里,贵国需要大唐的帮助,那是大唐义不容辞的责任,你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可以从大唐国内带来什么,你们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的财富,就可以得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会滋润你们的土地,养育你们的人民,让你们得到滋润。

当然,若是想得到更多,就要在等一些时候,在等一些时日,等到大唐的军队控制这里所有的城池和土地,大唐的官员管理这里所有的民众和牲畜,大唐的百姓占据了这里所有的土壤与河流,大唐的一切都在这里得到了重现,那个时候,你们就会被滋润,就会茁壮成长了……

这些商人,这些肩负着特殊使命的商人,无一,不是纵横司血滴子组织里面的优秀佼佼者,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按照杜如晦仆射的要求,忍辱负重,成为一名商人,用他们的智慧,去赚取大唐发展所需要的钱财,为他们的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为大唐进一步打入西域,控制西域的方方面面而做准备。

交好这些国家的统治阶层,时不时给这些国家的那些贫苦人民施舍一些粮食和水,让他们可以度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大唐人民友好,善良的名声传遍西域诸国,将大唐是一个礼仪之邦的观念深深地植入西域所有百姓的心中,同时。不惜一切代价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控这些国家的日常生活,用对付西突厥的方式,对付他们。

在军队以钢刀和火器征服这里之前,先用仁爱与手段控制这里,引导舆论,将大唐塑造为他们的保护者,将大唐塑造为一个天堂一般的国度,等到大唐的军队和官员进驻这里正式实行统治之时,将他们的反抗和抵触情绪降到最低。让他们习惯接受大唐的统治。乃至于,让他们自我认同为一个大唐子民。

大唐人就是好人,这个观念,已经深深在西域诸国占据了主流地位。一些很有战略思想的高层人物对此表示忧虑。深深的担忧如今的这个大帝国并不像当初那个在这里设立西域都护府的帝国。他们一心争取的名望,却是他们原本国家政府统治的基石,这个大帝国在摧毁这些基石的同时又在塑造自己的基石。他们是想做什么?

西域都护府的存在并未干预这些国家的内政,而如今,这个国号叫做“唐”的帝国,想要在这片土地上设立什么?

可是,他们的声音太微弱,太渺小,一如西突厥国内对于大唐通商计划抵触的高层人物,高层与底层的脱节,让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和大唐通商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时间不会有很多了,不需要在有多少时日,他们就会明白,他们在享受着金钱和权力的时候,他们的根基已经被大唐静悄悄的挖空了,只需要一双手轻轻一推,庞大的西突厥就会轰然崩塌。

这,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一个叫做韩信的华夏族人主导的计谋。

西域诸国沉浸在大唐的友好与善意当中,他们相信自己是交到了好运,但是有一些国家,却为此感到深深的嫉妒,比如一直以来对大唐实行敌视政策的吐谷浑。

吐谷浑到底有什么资本,有什么底气,这样敌视比它庞大数十倍,实力强它百倍的大唐,没人知道,但是,历史上并不仅仅是一个吐谷浑行如此夜郎自大遗笑千古之事,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诞生,就是因为一个渺小的国家自视甚高,轻视强汉帝国,结果被灭掉的典故。

吐谷浑的自大与愚蠢,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

从大唐立国开始,武德年间,一共九年,双方没有超过半年的和平,进入贞观时代,这个频率有所减小,但是仍然存在,它的屡次袭扰,让李二陛下烦不胜烦,终于下定决心,要对这个国家动手。

吐谷浑这个国家领土不大,差不多也就一个甘肃省的面积,但是人口倒是不少,据纵横司血滴子密报,这个国家的人口大约有三十万,军队在五万至八万之间,相对于西域诸国加在一块儿也不过十余万的常备军,是一个军事强国,这也是他敢于和大唐作对的底气所在。

但是在大唐君臣看来,这三十万人口,就是三十万奴隶,八万军队,就是八万精壮劳力,这对于大唐如今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得到了这样的情报,加上苏宁的推动,贞观七年年末出兵,争取在贞观八年新年到来之际取得大胜,在吐谷浑国都过年的战争策略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这需要一个理由。

杜如晦提供了这个理由。

西域诸国因为和大唐通商而获得了大量好处,这让吐谷浑看得很眼红,但是长期和大唐为敌的国策,还有大唐人憎恶吐谷浑,西突厥王庭会议上专门确定的各国不得与吐谷浑通商的事情,让吐谷浑并没有寄希望与和大唐展开正常的双边关系,曾经做的努力在天柱王这个铁杆鹰派的反对下不了了之。

你不给,我就抢!

他们定下了这样的国策,在杜如晦出手之前,一共有七支商队在从西突厥抵达西域的路程中遇难,损失百余人和大批货物,李二陛下大怒要求追查,却无论如何查不到凶手,最后只好下令阿史那泥孰派军队护送,如果西突厥军队不堪用,那就只好动用大唐驻军了。

阿史那泥孰对于此很关注,立刻表示不需要动用大唐驻军,立刻派出精锐军队护送大唐商队和各族商队,这才平定了弥漫于各族商人之间的恐慌情绪,西域诸国也陆续派遣军队在边境迎接,一路护送,以保证安全,这样的策略下,再也没有发生过商队被劫掠的事件。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能干出这个事情的,除了死不承认的吐谷浑,没有其他国家了,杜如晦抓住这个信息,立刻指示纵横司精锐密探扮作大唐不法商人和吐谷浑偷偷的交易,并且通过三次劫掠商队事件换取了吐谷浑著名鹰派大佬天柱王的信任。

那人,姓刘。

三百八十六大战将起

但凡可以在一个没有足够发达文明的国家里面成为领导者,其文韬武略都不会太差,因为在没有充分的法律和公义的维系之下的半农耕半游牧民族,想要单纯的凭血缘关系确立地位是不太实际的,只有靠手上的军队和自身的素质才能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还要时不时的关注一下自己的下属当中是否有一些心怀叛逆,这在这些部族里面经常出现。

就好像颉利可汗那一位现在正在长安深宫里面刻苦钻研舞蹈技巧的大可汗,或者是已经丧命的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任何一位可汗都不是草包,可是他们偏偏失败了,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遇上了等级远远高过他们的中华第二帝国最强的皇帝,李世民。

苏宁觉得就算是成吉思汗遇到了李世民也只能乖乖的躲在草原上风餐露宿,因为成吉思汗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有很多历史巧合的,比如中华第二帝国正处在最衰弱的宋末时期,百多年的重文轻武国策之下使得汉民族的勇武之气荡然无存,一群不知兵的愚蠢文官执掌着原本可以对抗蒙古军队的宋军。

北方可以与之抗衡的游牧民族先后衰落,欧洲处于中世纪最黑暗的时刻,大瘟疫摧毁了他们超过一半的人口,中亚地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如贵霜和安息帝国那样可以阻止蒙古人西征的道路,加上他们得到了汉族先进的攻城技艺。于是乎,一个空前绝后的超级大帝国就这样诞生了。

可是诞生于巧合之中的草原帝国并不能持久,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维系和经济实力,这个大帝国只能走向分裂和衰落,而且即使是处于最衰落时期的中华第二帝国,成吉思汗依旧无法消灭它,甚至蒙古帝国还为此付出了一位大汗的代价,也正是这位蒙哥汗的死去,直接导致蒙古大帝国的衰落和分裂,等到忽必烈重整军队南下灭宋之时。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了。

所以说时势造英雄。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忽必烈之后,东亚蒙古人的运气用的差不多了,开始走向衰落。被奋起反击的汉族人赶回了老家。而在西亚和欧洲地区的蒙古人。阿提拉就是他们最后的运气,阿提拉死后,蒙古人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了。正如同此时此刻的吐谷浑和突厥人,不是他们不强,而是他们遇上了比他们更强的中华帝国。

在最强的皇帝领导下的最强的中华帝国,怎么可以容忍这群野蛮人在身边蹦达,时不时的还要咬上两口,大唐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武力也是世界上最强的,文明征服野蛮才是正确的发展,被野蛮吞噬的文明只能说自废武功,文明本身出了问题。

大唐没有这种问题,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都集中在了李二陛下一人身上,李二陛下跺跺脚,整个东亚都要抖三抖,当然了,这还不够,苏宁觉得,只有当李二一跺脚整个地球都要抖三抖的情况下,那才叫真的强大,而如今,一个三十万人口的吐谷浑都敢和大唐作对,要是不把他给收拾了,大唐会很没面子。

所以在得知了这个消息的同时,李二陛下感到相当惊喜,纵横司果然是一把利刃,这样就为他找到了出兵的绝佳借口,现在不会有人阻碍他出兵了,外国也不会,吐谷浑不仅仅劫杀大唐的商队,对西域诸国的商队也不放过,西域诸国对此都很不满,只是慑于吐谷浑兵马雄壮,他们打不过,尤其是一员名叫迟允的大将,相当生猛。

可是李二陛下把这个消息放了出去,还专门派使节送信,斥责伏允可汗为何如此做!

与此同时,西域诸国得知了吐谷浑劫杀大唐商队造成数百人死亡的消息,猛然意识到,大唐要对吐谷浑下手了,以往大唐商队遭劫都没有办法找到凶手,但是这一回,大唐居然找到了凶手,据说是大唐商队的护卫队死战,只有两个人逃脱,受伤很重,但是还是逃了出去,向西突厥大唐驻军报告了这一情况。

大唐驻军得知后立刻起兵赶往事发地,只看到一地鲜血和遍地护卫队死尸,原本大唐还不能够确定这件事情就是吐谷浑所做,要是以往也就死无对证,吐谷浑咬死不承认,可是这一次实在是事关重大,因为这一次商队的货物有整整五十箱大唐皇帝用来赈济西域诸国灾民的黄金!

之所以之前不说也就是担心消息泄露会带来灾祸,结果没有宣布的情况下商队还是被劫了!

此事一出,西域诸国哗然,吐谷浑仍然咬死不承认,但是西域诸国显然被激怒,纷纷表示要吐谷浑给他们一个说法,否则此事绝不善罢甘休,并且诸国隐隐有组成讨伐联军的架势,之前只是小打小闹,这一次却是让西域诸国动了真怒,这是黄金啊,五十箱赈济黄金啊,那得是多少钱啊!

涉及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西域诸国当真是无法再忍受了,若是说以往还可以忍受,这一次是忍无可忍,纷纷上表给大唐皇帝,请求大唐皇帝陛下出兵征讨吐谷浑,并且说大唐若出兵征战,他们一定竭尽全力相助,两面夹击吐谷浑!此时西突厥也参上一脚,表示若是大唐出兵,西突厥也会冲动精锐铁骑从北方打击吐谷浑!

三面夹击!

吐谷浑仍然在做最后的挣扎,表示这是子虚乌有之事,完全不曾发生过,什么黄金,吐谷浑从来都不知道,大唐不要仗着国家强大就可以污蔑人,这是**裸的污蔑!

他们的消息刚刚宣布,大唐这儿就传来了让他们崩溃的消息——一位刘姓商人自称是之前被吐谷浑劫持的商队里的商人,被劫持到吐谷浑当了奴隶。这一次趁着吐谷浑君臣因为劫持到了大量黄金而彻夜狂欢之时,偷偷潜入金库拿到了一块黄金,然后趁夜逃跑,跋山涉水跑到兰州才得到了大唐官方的庇护,他手中来自于吐谷浑却打上了大唐官方印记的黄金锭成为了铁证。

大唐皇帝李世民大怒不已,下达诏书,斥责吐谷浑为“不仁不义”“小人之国”“简直可恶”之类的,然后向所有周边国家宣布,大唐从此时开始就和吐谷浑进入战争状态,迅速调集兵马。准备起兵四万征讨吐谷浑。下诏西突厥和西域诸国准备兵马,和大唐一起出兵,三面夹击,彻底击灭吐谷浑。为蒙难之无辜百姓复仇!

事已至此。一切都成定局。

西域数国联军六万宣布成立。共同推举第一个和大唐有朝贡关系的高昌王麴文泰为军队统帅,听从大唐号令,西突厥也宣布出骑兵三万于北面等候大唐号令。只要大唐一声令下,立刻出兵。

大唐方面,李二陛下下令参谋总部左次长李世绩为统帅,任命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左武卫将军、积石道行军总管苏定方,刑部尚书任城王、鄯善道行军总管李道宗,凉州都督、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岷州都督、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利州刺史、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和归唐东突厥及契苾何力等军进击吐谷浑,马步军共四万人。

李二陛下下令,此战,只许胜不许败,务必将吐谷浑其国消灭,生擒其王伏允可汗入长安领罪才算完成任务,另外李二陛下秘密召见李世绩,嘱咐了他一些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尽量少的杀伤吐谷浑精兵,尽量多的俘虏,那些可都是壮劳力,修缮水利和城池都要用到,不可多杀。

李世绩表示领命。

吐谷浑获知消息之后,举国震恐,连忙向西域诸国发布告饶文书,又向西突厥送去告饶文书,同时南下向吐蕃发去求援文书,到处求饶求援,当时不可一世的模样现在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吐谷浑国主伏允可汗三天没吃饭三天没睡觉,整天愁眉苦脸,整个人瘦了一圈,和他一样,他的手下重臣天柱王也差不多。

“可汗,西域诸国把我们的使者都赶了回来,文书被焚,已经没有停战的希望了。”天柱王接到了一份通报,打开一看,脸色大变,然后一脸恐慌的向伏允可汗报告道,伏允可汗一拍桌子,大怒道:“这群混蛋!我不怕他们!当年我能打败他们,现在一样可以!”

话音刚落,又是一个士兵拿着一份文书递给了天柱王,天柱王急忙拆开,一看之下,更是惊恐:“可汗,西突厥可汗斩了我们的使者,直接说战场见……”

伏允可汗一愣,随后脸上苦笑连连:“好啊,好啊,李世民真是把我们给逼到绝路了,现在我们除了举国迎战,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吐蕃那里呢?吐蕃那里有没有消息传过来?要是能有吐蕃帮我们挡住唐军争取时间,我倒还有办法对付那群混蛋和西突厥,然后掉头收拾唐军,那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天柱王低着头颓丧道:“都是臣不好,都是臣的错,若是臣没有那样相信那该死的汉人,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现在可好,那该死的汉人居然能做出那种事情!”

伏允可汗眼中闪现一些恼怒,一直以来都是这个天柱王怂恿自己反抗唐朝,虽然自己曾经有过和唐朝和好的想法,但是被他给阻止了,他到底吃错了什么药和唐朝那么过不去?现在可汗,人家三支大军三面围攻过来,要是没有援军,必定亡国啊!

事已至此,现在也不能临阵乱人心,天柱王虽然坏事,但是打仗有一手,能依靠的将军不多,除了迟允,就是天柱王了,所以恼怒归恼怒,伏允可汗还是安抚了天柱王:“你就不要自责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也有本可汗的原因在里面,不全是你的错,现在还是想想如何对付唐军吧!

西域联军不是对手,很好对付,我们用三万军队可以挡住他们,至于西突厥,他们的骑兵倒是很厉害,也需要三万人去应对,唐军战斗力强大,没有六万人的话,估计难以与之对抗,可是,我们举国上下也就八万人的军队,还有四万人的缺口,怎么办?”

天柱王见伏允可汗没有怪罪他,心中松了口气,细细一想,只能说道:“现在没有吐蕃的消息,我们只能做最坏的打算,精壮男子没有了,年纪大一些的,和年纪小一些的,只要是男丁,也是可以上战场的,把他们送上去争取时间,让精锐军队对付唐军,打败了唐军,再掉过头来收拾掉西域和西突厥的军队,目前看来,只有这样了!”

三百八十六嚣张的李道彦

既然战书已下,这场战争就没有任何避免的可能了,李二陛下下令西突厥和西域联军立刻行动,屯兵于边境,等到大唐军队一到,立刻展开围攻,与此同时,杜如晦收到情报,吐谷浑伏允可汗以三分之一国土和人口牛羊马为代价,换来了吐蕃人三万援军,加上伏允可汗连日来强征数万人入伍,吐谷浑吐蕃联军人数已达十五万,看样子是要和大唐死战到底。

李二陛下召集参展诸将到书房开军事会议,李世绩就明言:“吐谷浑之口众不过三十万,却能征召十二万兵,岂止穷兵黩武乎?其精兵不过五万,余者尽皆为乌合之众,一战可定,只需击破五万精兵与吐蕃三万援军,便可彻底灭其国。

吐蕃者,与我大唐并无来往,居于高地之上,想来是有恃无恐,穷山恶水之下,必产悍兵,吐蕃三万精锐可抵吐谷浑五万精兵,不可小视,此番大唐征战,务必要使吐蕃三万精兵无一人可回,务必全歼之,而后屯兵与吐谷浑故地,设立军镇以对抗吐蕃,保证商道,为攻略西域诸国做准备。”

李道宗接着说道:“西域联军战力如何我等不了解,然其国有五,口众数倍于吐谷浑,吐谷浑只一国便可抗衡之,想来战力不高,难以与精兵抗衡,倒是可以与吐谷浑乌合之众相抗,至于西突厥三万骑兵乃是战力,可与吐蕃三万兵相抗,也可一试吐蕃战力。毕竟我等未曾与吐蕃交战,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苏定方第一次参与这样高规格的军事会议,觉得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便说道:“此战吐谷浑一败,必将逃窜,我军若不紧追不放,恐其东山再起,前隋屡攻之,一旦战胜便撤军。是以吐谷浑屡败屡战。屡屡侵扰我内地,此战我大唐起雄兵数万,必将一战而定之,势将其主力悉数歼灭。不使一人漏网。其人若逃。即便天涯海角,亦当穷追不舍!”

李二陛下很满意的看着苏定方,这还真是一个人才。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勋,不好大加提拔,此次让他参战获取功勋,也有安抚苏宁的意思在里面,毕竟苏宁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家伙了,而是一个即将年满十八的少年了。

苏宁也获得参与此次军事会议的机会,此时他的眼睛盯在地图上,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李二陛下觉得苏宁屡屡有奇谋,此次虽然不让苏宁出战,但是问一问他有什么高招,或许对战局有利,于是开口询问:“苏宁,你看着地图不语,是否有所思?且说出来,以供众将参询。”

大将们也看着苏宁,苏宁以这样的年纪参与这样高规格的军事会议,足以见识李二陛下对他的倚重,他的战功也的确是大,屡屡有奇谋,其谋略公认军中第一奇,若是被他看出了些什么,倒还真的有好处,于是大家都期待着看着苏宁。

苏宁方才在想的是在神机上注意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一场击灭吐谷浑之战,大唐虽然获得胜利,可是却有一个不好的插曲,事情就坏在参与此战的宗师李神通之子李道彦身上,这个事情说来也是李道彦自己作死,在大唐进攻吐谷浑的路上,会途经党项羌的领地,这党项羌也就是西夏党项族的先祖,世世代代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