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约翰牛就是计算失误,高估了俄国人的实力造成局面失控,最后不得不拉美国人来救场。
  斐迪南或许做梦也没想到,在意大利人问题上摆了英国人一道,反而让约翰牛醒悟过来,明白了局势还不在他们的掌握之中,采取了更加保守的战略!
  短期来看这是好事,有助于协约国力量的联合,可以早日打败同盟国结束战争;长期来看就不一定了,保守的战略自然会大大降低英国人在这次大战中的损失,让他们在战后拥有更加强大的实力!
  英国人想要快点儿结束战争,法国人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西线可是在他们的本土上打的,可以说最拖不起的就是法国佬了!
  大家现在立场一致,于是一拍即合,一场针对同盟国的全面反击战即将爆发!
  而协约国中原本的主力,俄国人这次直接被排斥了在外!除了毛熊在之前的战争中元气大伤外,还有就是他们的实力太强大了!
  一旦让俄国人获得了德奥的工业,补足了最后一个短板,这又是一个德国!
  这也是约翰牛现在就要急着和同盟国决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冬天是毛熊最虚弱的时候,现在干掉了同盟国,他们也没有实力出来抢地盘!
  新一轮的国际秩序构建出来后,就算是毛熊恢复了元气,也没有实力面对整个欧洲大陆!
  西线协约国联军总指挥部,联军总司令官斐迪南福煦、英国远征军司令官道格拉斯…黑格、法军总指挥官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齐聚一堂。
  他们苦苦等待的战略反攻,时机终于来了,现在协约国在西线的兵力几乎已经到了极限,实力已经达到了巅峰!
  而对面的德国人,现在就有些苦逼了,意大利人在的时候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好歹也有一百多万军队,让双方在兵力上达到了平衡。
  现在虽然德国政府也增兵了,但是他们的军队仍然只有三百多万,在兵力上协约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作为联军总指挥官福煦傲气十足的说:“两位协约国已经做出了决定,在这个冬天和德国人进行决战,到时候保加利亚也会在南线发起进攻,但是我们才是这场战争中的主力!
  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更加全面而又完善的计划,在这个冬天重创德国人,以便早日结束战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协约国的大动作根本就没有想过要保密,政客们早就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来年结束战争!
  好吧,斐迪南表示这是他友情赞助的,不用感谢的!
  反正这也是协约国商议好的,他只不过是把这个消息提前暴露了出去,正好可以让各国用来安抚一下民众,让大家不用担心战争会一直持续下去。
  当然,这也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后遗症,万一在1917年协约国没有赢得战争,法国人肯定是要再次倒阁的,英国人也是不介意换首相的,虽然他们本来就该换届了,但是被人赶下台的和任期结束后下台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当然了,现在大家都很有信心,在消息泄露后,也没有进行封锁,反而在推波助澜。
  宣传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消息一传来,民众们就纷纷松了一口气,这场残酷的战争终于就要到头了,一时间两国政府的支持率大增!
  斐迪南的目的也达到了,英法两国的政客们已经上船了,上来容易下去就难了!
  反正普通的英法民众是不会听他们解释什么国家利益的,不管有多么大的利益,在普通民众看来早点儿打败同盟国结束战争才是当务之急!
  就算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政治生命,在这场战争中英法联军也必须要重创德国人!否则,来年他们靠什么结束战争?

'381。一百一十三章、德国内部的博弈'
  协约国大张旗鼓的行动,自然也瞒不过德国人,可是要怎么应对就是一个问题了。
  一旦协约国在东西南三线同时发力,同盟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现在奥匈帝国显然是无力同时牵制保俄两国了,就算是单独对上一家都有困难!
  本着能者多劳的原则,自然就要德国人亲自上了,然后问题就来了。首先同时兼顾三线德军的兵力会不足,其次后勤供应难以保障!
  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已经回到柏林了,接替他指挥部队的是德国名将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元帅。
  法金汉提议道:“陛下,现在俄国人已经残了,至少这个在冬天他们不能给我们造成麻烦;如果只是一个保加利亚,奥匈帝国应该可以应付,我们应该集中兵力在西线取得突破,只要能够攻破巴黎,我们就能够逼迫法国人退出战争!”
  显然刚刚在东线获得大胜的法金汉,还希望在西线继续复制这个奇迹,打出1:2甚至是1:3的交换比来,利用残酷的伤亡迫使法国人退出战争。
  不过他的提议并没有获得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支持,宰相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就质疑道:“参谋长阁下,你怎么能够确定我们在西线发起全面进攻后,俄国人就不会发动反攻?
  甚至俄国人都不用花多大的力气,只要配合一下保加利亚,奥匈帝国都会顶不住。我们的盟友现在已经虚弱到了极点,如果前线再发生大败的话,随时都有可能会发生崩溃!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在奥匈帝国崩溃之前击败法国人,那么又该怎么办?
  而且就算我们攻破了巴黎,但是法国人依然选择继续战争呢?我们是不是还要一直打下去?那么谁能告诉我,这场战争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位黑衣宰相意思很明显,德国现在所制定的战略目标超出了国力所能及,必须要降低战略目标!
  法金汉冷笑着说:“那么宰相先生有什么高见,可以让我们赢得这场战争?”
  贝特曼霍尔维格淡定的说:“和谈,利用外交手段结束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窘迫局面!
  协约国也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完全可以和他们分别进行和谈,结束掉这场战争!”
  “和谈”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了,甚至在私底下德国人已经和各国都接触过了,只不过双方条件差距太大,没有能够达成一致。
  这次贝特曼霍尔维格公开在这里提了出来,显然他的“和谈”与之前私底下进行的谈判完全不一样,德国必须要做出让步,拿出诚意出来!
  威廉二世面无表情的问道:“怎么谈?底线又是什么?”
  谈判不是那么简单的,这还涉及到了国内的各大利益集团,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做出让步,都会让一个或者是几个利益集团利益受损!
  因此,威廉二世即便是对“和谈”很感兴趣,他也不能流露出来,引起国内利益集团的反弹!
  贝特曼霍尔维格沉默了片刻功夫后,平静的说:“在和谈之前,我们先要学习一下英国人,分清楚谁是我们的首要敌人,谁是我们的次要敌人,还有谁是我们的潜在敌人!
  对待我们的主要敌人,必须要往死里打压,没有半点儿缓和的可能;对待次要敌人和潜在敌人,短期内我们是可以妥协,甚至进行合作的!”
  威廉二世现在的脸色很不好,贝特曼霍尔维格明显就是在指责他在以往的外交政策,没有分清楚主次才造成了现在尴尬的局面!
  停顿了一下,贝特曼霍尔维格又继续说道:“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早就有了答案了,我们主要是敌人就是法国人,次要敌人是英国人,潜在敌人是俄国和保加利亚!
  因此,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同短期内和我们利益冲突不大的俄国和保加利亚进行妥协,进行利益交换换取他们退出战争。
  俄国人现在的要价并不高,他们只是要求保持领土完整,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满足他们!
  保加利亚人的要价略高些,但是也在我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比如:我们可以默认保俄两国瓜分奥斯曼帝国,让保俄奥匈三国瓜分罗马尼亚,作为交易俄国人要从俄属波兰上割让我一块土地给我们作为补偿!
  其他地区则恢复到战前各国的边界线,这样一来我们就同时兼顾了奥匈帝国、保加利亚、俄罗斯帝国三国的利益,就可以先结束东线和南线的战争!
  当保俄两国退出战争后,再和大英帝国进行谈判,我们可以承诺放弃大海军计划,换取英国人的谅解,然后共同瓜分法国人的殖民地!
  只要做到了这些,就剩下了一个法国人,他们肯定不会拒绝我们的停战谈判的,那么这场战争我们也就赢了!”
  说完,贝特曼霍尔维格就选择了闭嘴,他知道自己的提议肯定是没有那么容易通过,这意味着德国人要放弃大量已经到手的利益。
  这也意味着他站在了德国金融界、海军、容克贵族三大利益集团的对立面,想要通过难如登天!
  果然兴登堡开口反驳道:“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我们就白打了?不但在东线获得不了任何好处,甚至连我们最大的敌人法国都要留着?
  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打了这场战争,就是让你们这些政客来牺牲我们盟友的利益换取和平,这样的和平对伟大的德意志帝国有用么?”
  贝特曼霍尔维格没有回答,只是冷冷的瞪了兴登堡一眼,意思很明白,他在提醒兴登堡不要忘了资料是德意志帝国的军人,不能光站在容克贵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或许觉察到了这些,兴登堡说完之后就选择了闭嘴,再也不说话了。阶级立场让他不得不反对这场“和谈”,但是他又不得不认可这是当下让德意志帝国走出困境最简单的办法!
  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开口了,在这个问题上他不可能做出丝毫让步,这关系到了德意志帝国海军的未来,作为海权论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德国必须要有一支与国力相匹配的舰队!
  “宰相先生,如果为了和平就要放弃我们手中的剑,那么这样的和平靠什么来保障呢?
  就算是现在我们和协约国达成了一致,但是未来他们仍然可以再次组成联盟围堵帝国,我们能够继续妥协么?
  况且这次战争的教训还不够么?如果不是我们海军的实力有限,英国人能够对我们进行物资封锁么?
  要是没有物资封锁,这场战争我们已经赢了!为了帝国的未来不在受人要挟,我们不可能接受这样屈辱的和平!”
  贝特曼霍尔维格依然没有反驳,这些大道理谁都知道,唯独有一点大家没有重视,那就是德意志帝国并没有这么强大的国力!
  威廉二世非常的失望,虽然他也认为这些条件对德意志帝国有些苛刻,但是他是希望有人能够支持和谈,毕竟这场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前景越来越不乐观了。
  军方的反对,贝特曼霍尔维格没有丝毫意外,他只是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如果政府可以全力支持,他还可以说服威廉二世强制推行这次和谈。
  财政部长卡尔苦笑着说:“诸位,我们已经连续财政赤字十几年了,这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另外,据我所知国内的战略物资储备,也降到了开战以来的最低点,如果不是军方这次在俄国有所收获,或许现在我们就要饿肚子了!”
  内政部长配合道:“不错,我们的粮食储备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数字了,如果不是这次军方从俄国带回来五百多万吨粮食,我们这个冬天就难过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粮食进口国,每年都要从海外进口数百万吨农产品。自从战争爆发后,我们的就只能从几个中立国进口部分粮食,还要面对协约国的恶性竞争!
  由于战争的因素,国内的粮食产量还在继续下降,现在我们每年的粮食缺口都在三百万吨以上,如果战争持续下去,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并不光是我们缺少粮食,就连奥匈帝国也出现了粮食缺口,他们每年的粮食缺口也在一百万吨以上!
  至于意大利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粮食缺口比我们还要严重,我都不知道这个冬天他们该怎么度过去!”
  后勤部长补充道:“不光是粮食不足,其它的战略物资,也出现了不足,受限于原材料的因素,我们的军工生产几乎已经达到了极限!
  但是这个数字,并不足以支持前线的战争消耗,我们的武器弹药储备已经降到了十分危险的数字,无法同时支持三个战场!”
  大家都明白了过来,黑衣宰相这是在逼宫了,他已经赌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如果不能够说服各大政治派系联合压制国内的利益集团,那么他的宰相位置也就做到头了。
  在这方面,众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敢站在这么多利益集团的对立面,就算结束了战争,他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现在的决定权已经到了威廉二世的手中,如果他敢全力支持贝特曼霍尔维格的和谈计划,那么凭借着王室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就有很大的把握通过这项决议!
  当然,如果失败了后果也会十分的严重,军队可能会接管政权,皇室和政府将要被架空!

'382。一百一十四章、南斯拉夫民族大会'
  自从19世纪末,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后,巴尔干的历史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随着保加利亚的强势崛起,顺理成章的成为南斯拉夫民族新的领头羊,只不过之前因为忌惮奥匈帝国,斐迪南没有直接插手,但是暗地里的小动作还是少不了的。
  尤其是波黑地区,更是情报部门重点经营的地区;其次就是奥属塞尔维亚地区了,虽然在奥匈帝国的打压下塞尔维亚民族主义陷入了低潮,但是残余的抵抗力量仍然不小。
  随着世界大战的爆发,奥匈帝国的斯拉夫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了起来,这就给斐迪南创造了机会。
  不要看奥匈帝国的斯拉夫民族有七八百万,但是很多人都是哈登堡家族的忠实拥护者,指望他们起来造奥匈帝国的反还是算了吧!
  除了个别激进组织外,大部分人对老皇帝的统治还是很满意的,根本就不是后世流传的那样奥匈帝国民族矛盾有多么的严重,一个个少数民族都想要独立!
  生活在这个时代,斐迪南才知道哈登堡家族在奥匈帝国的威望有多高!
  即便是作死属性最高的匈牙利王国,在世界大战爆发前,人家最多也就是政客们在口头上说说而已,真要是让他们独立,也要先问一下匈牙利的民众答不答应!
  因此,即便是情报部门在奥匈帝国布局了很久,也没有策划民族起义,实在是闹不起来。
  除了极端民族主义者外,其他人根本就不想独立。一直等到老皇帝去世后,新继位的卡尔大公能力太差无法服众,又是一系列的昏招频出,加上世界大战的失败,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加起来才促使了帝国的崩溃!
  但是真正促使奥匈帝国分裂的核心原因,还是美国人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各民族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意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才走向了独立!
  当然,作为南斯拉夫民族的领头羊,斐迪南是不愁找不到带路党的,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企图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自然是不介意和保加利亚合作了。
  在这些理想主义者看来,建立一个斯拉夫民族的联合帝国,才是最佳的选择!
  好吧,只能说俄国人近百年的布局没有白费,他们还是有粉丝的!
  当然,俄国人太远了,巴尔干地区他们是够不到了,这些人自然就来找上了保加利亚。
  这也是欧洲的独特文化背景造成的了,简单的说这些人承认俄国人是斯拉夫民族的老大,也承认保加利亚是南斯拉夫民族的老大。
  俄国人想要建立斯拉夫帝国他们支持,斐迪南打算组建南斯拉夫联邦他们也欢迎,但是他们自己也要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王国、公国或者是自治领!
  反正不同的团体,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随着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激进团体的实力滚雪球般的发生了壮大,野心自然也开始滋生了,在情报组织的推波助澜之下,就有了这一次南斯拉夫民族大会。
  1916年底,来自奥匈帝国斯拉夫民族中三十多个团体,一百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事”。
  更奇葩的是,这里面还有哈登堡家族的忠实拥护者,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参加这次南斯拉夫民族的聚会。
  现在看来有些碍眼,如果是在中世纪大家就不会决得奇怪了,一个领主都可以同时向多个国家效忠,也可以获得在多个国家的爵位,即便是这些国家正在交战!
  虽然他们不是领主,他们正在用自己行为是表示:自己是斯拉夫民族中的一员,参加斯拉夫民族大会没有毛病!
  当然,如果是让他们造奥匈帝国的反,那就要具体考虑一下了,如果利益足够的话,也不是不行!
  好吧,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令斐迪南很受伤,不要看来参加的势力团体很多,大部分都是前来凑热闹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奥匈帝国崩溃后南斯拉夫能够那么快建立起来的原因,同样也是这个原因,让南斯拉夫走向了被崩溃!
  ……
  对于这次大会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斐迪南是不抱有任何期望的,当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这次会议还是必须要办的漂漂亮亮的。
  作为东道主,斐迪南肯定是要出面的,不过主持会议就算了,这些人还不够格让他亲自接待。
  “首相,这次南斯拉夫民族联合大会就由你替我主持吧!”
  “是!”康斯坦丁自信的回答道
  对于这样有助于提供保加利亚国际影响力的活动,他一直都是很热衷的。
  现实告诉了斐迪南,有时候保持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还更加容易收买人心!
  比如说现在,斐迪南只是在会议开始的时候露一次面,完全不参合会议上的讨论,这些人回去肯定还是会宣扬的他伟大。
  因为他是成功者,他带领保加利亚走向就了强大,他的高姿态在这些人看来就是应该的,国王就应该高高在上。
  如果他真的要是参与了进去,很明显会议中肯定会出现争议,甚至一个民族来了几个代表团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都要找斐迪南进行仲裁,无论他怎么处理都会有人感到不满意!
  并且近距离的接触,还会让“神”变成“人”!既然是“人”,自然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拥护了!
  康斯坦丁想了想说:“陛下,这次南斯拉夫各民族的利益诉求怎么办?如果他们要求独立建国,我们怎么答复?”
  这次南斯拉夫民族大会来得很突然,最初只是几个激进团体希望获得保加利亚支持他们独立,自然引不起斐迪南的重视了。
  不过后来走漏了消息,南斯拉夫各民族中的大一点的势力团体,基本上都派出了代表,规格自然就不一样了。
  不得不说,他们还是有眼光的,知道奥匈帝国这条破船有些不可靠了,想要提前准备后路。
  花花轿子人人抬,既然人家都给了面子,斐迪南自然要配合了,于是就演变成了南斯拉夫民族大会了。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我们现在的战略核心不在欧洲大陆,也没有实力同时兼顾欧亚!
  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保加利亚的目的是统一巴尔干半岛,如果他们想要独立的话,我们可以支持他们在巴尔干之外的地区建国!”
  虽然斐迪南也希望可以吞并他们,将他们融合同化,不过考虑到这里面各民族的复杂性,他还是打消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奥匈帝国的斯拉夫民族可是高达七八百万,里面的信仰也是乱七八糟的,真要是全部吞并了,后面光处理民族问题就令人崩溃。
  况且,保加利亚不是南斯拉夫,如果真要是把他们都统一了起来,这个势力范围就深入到了中欧地区了,势必要和法国人发生激烈的碰撞!
  这已经违背了斐迪南事先制定好的战略——尽力避免和欧洲大国发生核心利益上的冲突,保加利亚不可能为了这点儿利益,就改变向小亚细亚半岛扩张的国策!
  康斯坦丁满脸遗憾的说:“可惜了这个上好的机会,如果我们现在愿意,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南斯拉夫王国!”
  斐迪南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按照欧洲人的观念,欧洲大陆上的土地,可是要比海外殖民地值钱的多。
  如果建立一个南斯拉夫王国的话,保加利亚自然要兼并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甚至还可以在意大利的本土上切下一块来,比如威尼斯就很不错!
  当然作为代价,保加利亚就成了法国人要主宰欧洲大陆最大的拦路虎了!
  甚至由于在欧洲大陆攫取了大量的利益,保加利亚还不得不放弃大量的殖民地!
  显然,这些在当时人们看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一点看法德冲突就知道了,为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国相互敌对了百年,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最终毁灭了两个帝国!
  这在斐迪南看来,这是非常不合算的,即便是阿尔萨斯…洛林的资源再怎么丰富,也不值得为了这点儿地方就同归于尽啊!
  现在保加利亚在欧洲大陆继续扩张,大不了再增加十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到了极限,在实际价值上怎么可以和小亚细亚半岛相比呢?
  虽然在名义上,小亚细亚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