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中海霸主之路-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鸡肋!”
  “婆罗洲地处东南亚,距离保加利亚实在是太远了,就算是从阿拉伯半岛出发,这个距离也不近,要控制该地区不是那么的容易!
  其次,开发成本也是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手中缺的不是殖民地,而是开发的问题,先集中资源开发世界岛,是我们的既定的国策。
  王室不可能因此而改变,政府无力投入大量的资源进去,全靠王室资源投入,还不少想办法获得隔壁的乌克兰。
  我们一样可以将那里变成王室的私产,并且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想要控制起来并不难。”小斐迪南分析道
  开发成本才是最大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资源丰富的婆罗洲,实际上现在保加利亚的作用并不大。
  从投资收益率上来说,小斐迪南也宁愿选择乌克兰地区,双方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你的意思是要暂时放弃该地区了?不过,你问过朱莉安娜的意思没有,会不会影响到你们的感情?”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父亲,我想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投资也是要讲回报的,只要我们象征式的投入一些资源,她就不能说什么的!
  总不能让我们扔几百个亿,在这一块不毛之地吧?那么多久才能收回成本?人口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小斐迪南想了想说
  “嗯,那好这个问题就交给你来处理了,婆罗洲地广人稀,保加利亚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移民去填那个无底洞。
  如果荷兰王国,能拿出三五百万移民的话,开发当地也不是不可以,现在控制几个主要城市就可以了,具体情况你看着办。”斐迪南想了想说
  婆罗洲的当地土著人数不多,理论上只要移民个三五百万,就可以获得当地的主导权,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
  实际上,却根本没有可行性,除非保加利亚的人口再增加一倍以上,否则根本就拿不出人来。
  荷兰王国,就更不用说了,要是移民三五百万,他们都可以举国搬迁了。
  要是真的可以做到的话,估计荷兰王国早就搬迁了,不要以为政客们就看不到南洋地区的发展潜力,在东南亚称王称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观欧洲大陆,荷兰王国就那么一偶之地,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在政治上走钢丝,一个不好就被强国吊打一顿。
  历史上,荷兰人也是牛逼过的,“海上马车夫”也不是白叫的,可惜敌人从陆地上打过来了,本土受损,想不没落都不行。
  “父亲,英国人的问题怎么处理?要处理婆罗洲的问题,就绕不来英国人,现在荷兰政府肯定是不会插手了,我们以什么样的名义和英国人接触?”小斐迪南皱着眉头说
  理论上,该地区是荷兰王储的私有财产,以荷兰王室的身份出面就可以了。但荷兰王储也是保加利亚王妃,以保加利亚王室的名义出面和英国人交涉也可以。
  现在已经不是中世纪了,以王室的名义和一个国家谈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必须要以政府的名义上,才更加的有说服力,这个问题就令人头疼了。
  荷兰政府肯定是不会出面的,荷兰王室也未必有能力让他们乖乖听话,那么就要保加利亚政府上了。
  对小斐迪南来说,这也是一件麻烦事,这需要消耗一定的政治资源,他看来有些得不偿失。
  “建立一个殖民地政府,以他们的名义和英国人接触好了,现在英国人正忙着呢,等等再和他们接触吧!
  现在先不要采取军事行动,等英国人出兵婆罗洲的时候,我们再行动。”斐迪南想了想说
  英国人想要快点儿镇压叛乱,那是国内的政治压力给逼的,保加利亚就没有这个难题了。
  本来就不是在他们手中丢的,就算变成了王妃的嫁妆,在很多人眼中,这也是荷兰人的地盘。
  在欧洲夫妻双方的财产是分的非常清楚的,如果不是顾及到小斐迪南的感受,斐迪南完全可以假装不知道,不去过问这个问题。
  按照欧洲的规矩,朱莉安娜公主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向小斐迪南求助,他也有义务帮忙。
  和斐迪南这些老一辈就没有直接关系了,肯帮忙那是情分,不愿意出手那是本分。
  “嗯,明白了父亲!”小斐迪南说道
  斐迪南微微一笑,总算是在不影响家庭和睦的情况下,将这个麻烦处理掉了。
  ……

'565。一百三十六章、橡胶危机'
  “陛下,阿拉伯半岛环岛铁路竣工通车了,我们的大铁路计划,所有主干线均以完工,剩下的支线也会在未来两年内陆续竣工!”交通大臣贝希尔…伊万洛夫说道
  “这么快?”斐迪南有些诧异的问道
  “陛下,这个人多力量大,速度自然也就快了!”贝希尔解释道
  斐迪南点了点头,不用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估计又是哪里殖民地发生了叛乱,然后又增加了大量劳工。
  为了自己的利益,军方对抓劳工是非常积极的。
  他们提供的劳工,铁路公司也是需要支付工钱的,只不过这个工钱不是付给劳工的,而是直接支付给了军方,弥补军费的不足。
  现在保加利亚铁路公司都快要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奴隶主了,只不过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没有这些劳工的无私奉献,就没有今天的保加利亚。
  不光是保加利亚,很多国家都是如此崛起的,只不过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这种事情,斐迪南当然要假装不知道了,底下的人都是好臣子,会自动把黑锅背起来,绝对不会让他这个国王沾上污点的。
  历史书上只是会记载他们的丰功伟绩,最多会提一句,基层执法力度过猛,然后就没有了。
  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大家都一样,没有谁比谁更干净。
  “嗯,这次你们交通部做的很不错,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就是亚喀巴湾大运河了,那边的进度怎么样?”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陛下,请放心!亚喀巴湾运河的工作进度很快,我们调集了两千辆挖掘机,各类一万辆运输车辆,十五万劳工,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挖通大运河!”贝希尔信心十足的回答道
  斐迪南不是搞工程的,不知道这样的分配是否合理,不只是初略盘算了一下,以大运河318公里的长度计算:
  平均下来每公里内,就有62台挖掘机、3144辆汽车、4717人,这个密度已经够大了。
  而亚喀巴湾大运河的规划路线上,海拔都不是很高,海拔高度超过两百米的地方都很少,大部分地区海拔都不到三十米,很多地方还低于海平面。
  用两三年时间,把一条运河挖出来,应该是问题不大。
  在这样的大型土方工程面前,一台挖机的工作效率,是人工效率的百倍。当年法国人可以靠人工挖通苏伊士运河,美国人可以靠人工挖通巴拿马运河,没有道理现在有了机械,还不能够让效率更高。
  “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么?”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不是,理论上我们还可以更快,只不过成本会大幅度的提高,眼下我们采用的是最合理的搭配。
  同时兼顾了工期和成本,如果不惜代价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把工期缩短一半!”贝希尔想了想说
  “那还是按照现在的方案办吧,要是成本太高的话,性价比就不值得了!”斐迪南想了想说
  开挖亚喀巴湾大运河是为了摆脱英国人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将这条生命线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直接的原因,还是英国人收的过路费太高了,才促使保加利亚政府仓促上马了亚喀巴湾大运河,要是成本太高就得不偿失了。
  “是,陛下!”贝希尔回答道
  ……
  “陛下,受东南亚战争的影响,世界橡胶产量大减,1927年橡胶价格就上涨了两倍。
  1927年底,国际市场上的橡胶价格,已经是战前的36倍了。
  印尼叛乱虽然结束了,但是橡胶的价格不但没有回落,反而进一步上涨,已经是1924年橡胶价格的7倍了。
  高昂的橡胶价格,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们国内的工业发展,国内开辟的橡胶种植园,短时间内又看不到收获。
  我们的人工合成橡胶,目前质量还不过关,无法在工业生产中大规模作用,现在国内的橡胶制品价格,已经大幅度上涨了!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很多企业可能因为买不到合格的橡胶,而被迫停产!”工业大臣劳伦头疼的说
  “怎么回事?有人在国际市场上坐庄,炒作橡胶价格么?”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陛下,不是有人炒作橡胶价格的问题,而是市面上本来就缺货,自从东南亚叛乱爆发后,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橡胶产地,叛军的控制区域就减少了对外的橡胶出口量。
  印尼叛乱被镇压后,不甘失败的叛军捣毁了橡胶园,现在大家都担心其他地区的叛军也会学样。
  一旦东南亚的橡胶园没了,全球橡胶危机就要爆发了。
  现在舆论上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了,大家都在担心到时候买不到橡胶。再加上有财团在国际市场上哄抬橡胶价格,才出现了现在的天价橡胶!”工业大臣劳伦解释道
  斐迪南邹了邹眉头,如果橡胶价格持续走高,那么保加利亚就不得不用劣质的合成橡胶顶替了,不然这个天价橡胶企业用不起啊!
  天然橡胶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弹性,稍带塑性,具有非常好的机械强度,滞后损失小,在多次变形时生热低,因此其耐屈挠性也很好,并且因为是非极性橡胶,所以电绝缘性能良好。
  合成橡胶就不行了,除了成本低外,大部分性能都比不上天然橡胶。
  当然,合成橡胶也不是没有性能好的,可惜性能提高了,成本也就上去了,性价比太低了,这个年代在工业上运用的不多。
  面对这个现实的问题,斐迪南也无能为力,要么牺牲质量,要么降低产量。
  “我们国内建立的橡胶园,什么时候才可以全面投产?”斐迪南关心的问道
  “陛下,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先开辟的橡胶园陆续收割了,还有一部分要等到两年后!
  也正是因为这一批收割的橡胶,我们才坚持到了现在,否则橡胶危机去年就要发生了。
  本来我们以为印尼叛乱结束后,东南亚地区的橡胶产量就会恢复,国际市场上的橡胶价格也会正常化,之前政府就忽视了这个问题。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即便是我们国内的橡胶园全部投产,也只能满足我们国内工业生产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需求,剩下的仍然需要进口!”康斯坦丁回答道
  这个问题,根本就是无解,橡胶不同于其他产物,最少也要五六年的种植期,想要马上提高橡胶产量,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的。
  “那么就加大合成橡胶的产量吧,我们优先解决特殊行业的橡胶供应量,能够用合成橡胶代替的,我们就用合成橡胶代替好了,先度过眼下这一关再说!
  同时,我们也要再开辟一些橡胶园,不能让橡胶卡住了我们的脖子!”斐迪南想了想说
  当然保加利亚还不是最惨的,好歹殖民地上还种植了一些,国内的重要产业还可以保证供应量的,无非是牺牲一些不太重要的企业。
  让这些普通企业,用劣质的合成橡胶充数,保证工业生产,总是可以顶过去的。
  最惨的当然是没有橡胶出产的工业国了,比如德国、奥匈帝国、瑞士、瑞典等没有殖民地的国家。
  没有自己的橡胶产业园,现在国际市场上橡胶价格暴涨,他们就不得不咬牙买下来,可惜还不是钱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有钱也买不到货!
  这个年代橡胶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商,一直都是英、法、荷兰,其次才是泰国,然后就没有了。
  主要产地,在暹罗(泰国)、越南、印尼、马来西亚。
  全部集中在了东南亚地区,而这次的殖民地叛乱恰恰就在印尼、越南、马来西亚三国,仅有一个泰国可以正常出口。
  这个问题就非常的严峻了,国际市场上的橡胶供应量,已经不足正常年份的四层了,而世界各国对橡胶的需求量却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了。
  既然是僧多粥少,那么就只能强了。这种时候,弱国肯定是抢不过强国的。
  英法保这些国家,毫无疑问会给暹罗政府施加政治压力,靠场外优势抢到最大的份额,剩下的才轮得到其他人分。
  不用想也知道,这么一点儿产量,三大国都不够分呢?
  现在尽管是国际市场上橡胶价格暴涨,大家还可以抢购。那是建立在三国政府还没有介入的前提下,一旦国内的资本家买不到足够的橡胶,政府介入就是必然的问题。
  “陛下,我们可以和暹罗政府沟通一下,优先订购一批橡胶,没有必要去国际市场上抢货!”外交大臣梅捷夫提议道
  “可以,这个问题就交给你们外交部去办了,政府各部门全力配合!”斐迪南想了想说
  “陛下,这次恐怕还要军方配合,我们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太小了,泰国政府未必会买我们的账!”梅捷夫解释道
  “嗯,没有问题,我会下令让军方配合你们的行动,必须的时刻你们可以采用特殊手段!”斐迪南无所谓的说道
  列强为什么叫做列强?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规矩来,那还叫列强么?
  尤其是现在还是帝国主义时代,作为一个合格的帝国主义国家,保加利亚政府的温文尔雅,那只是在没有利益冲突前提下的。
  现在这个时候,国内的企业都要因为原材料的问题,快要停产了,要是继续讲规矩,那还是列强么?
  不过斐迪南一贯的作风都是先礼后兵,只要双方谈的拢,那么一切好说,就算是价格高一些,现在保加利亚政府也认了。
  要是暹罗政府想要趁火打劫的话,那就要好好的讲一下道理了,而军舰就是这个年代最大的道理。
  不光是保加利亚,英法肯定也是要采取行动的。
  想要趁火打劫,也必须要把眼睛放亮一点儿,不是所有的对象,都是可以敲诈的。
  要知道,保加利亚建立这么多年,斐迪南就没有去主动侵略过任何国家,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奇迹!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凡是被斐迪南盯上的国家,最后都倒了血霉。
  无非是他手段高明了一点儿,制造出了合理的借口,从表面上来看,保加利亚都是被动反击的一方,无非是最后反击的太狠了一点儿。
  “是,陛下!”梅捷夫回答道
  不想搞事情的外交官,那就不是好的外交官!
  这个年代评价一个外交官的能力,那就是要看你搞了多少事情,又为国家带来了多少好处。
  可不是常人想象中的那种,协调好了各国直接的关系,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官了。
  那种八面玲珑的外交官,只适合生活在小国,各大列强的外交部就没有软柿子,论起搞事情的能力,大家都不差。
  只不过这个手段问题,就值得注意了,比如:大英帝国搞出来的事情最多,但是他们依然控制住了局面,所以他们的外交能力,就被大家公认为世界第一。
  又比如:反面例子德国,他们的也能搞事情,可惜他们的手段太差了,搞着搞着就把他们自己给搭进去了,就被大家看做是列强中,外交手段最差的。
  现在保加利亚外交部同样也不是省油的灯,只不过由他们发挥的空间太小了。
  当保加利亚崛起后,这个世界已经瓜分完了,剩下的独立国家已经很少了。
  要么是硬骨头,要么是利益太小,要么是国际关系太复杂,斐迪南对他们没有兴趣,保加利亚外交部自然不会去搞事情了。
  大家都只是正常的商业合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保加利亚已经吃饱了,没有继续扩张的欲望了!
  现在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斐迪南是对暹罗没有兴趣,可是保加利亚的工业需要泰国的橡胶,外交部自然要采取行动了。
  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能谈则谈,不能谈那就不知道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了,反正这个年代不要指望什么国际公理,他只是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

'566。一百三十七章、东南亚战略'
  “陛下,想要增加国内的橡胶产量,恐怕还有些难度!”康斯坦丁想了想说
  橡胶也不是那么容易种植的,不是斐迪南想种多少就可以种多少,它对气候、雨水、土壤均有要求。
  喜高温、高湿、静风和肥沃土壤,要求年平均温度2~27c,不耐寒,在温度5c以下就要挂掉了。
  要求年平均降水量50~2500毫米,但不宜在低湿的地方栽植。适于土层深厚、肥沃而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生长。
  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并降低产胶量。
  这么一大堆的要求下来,保加利亚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也就不多了,巴尔干部分地区还勉强可以,不过产量不高。
  斐迪南也没有计划在本土种植橡胶树,经济上不合算,而且还会打破国内的产业生产链。
  本土不行,那就只能是非洲殖民地了。
  后世非洲的橡胶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主产国在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喀麦隆、加纳和加蓬,恰好这些地区除了科特迪瓦外,都保加利亚控制范围之内。
  早在923年,保加利亚就开始在非洲开辟橡胶园了,在925年的时候达到了巅峰,之后的开辟速度逐步放缓。
  也就是说沿海地区,适合开辟橡胶园的地区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想要继续开辟橡胶园就必须要深入到内陆去。
  这意味着成本和风险会双重增加,橡胶园随时都有可能会面对当地部落的袭击,
  这些情况,斐迪南也是知道的,否则也不会在925年过后,就逐步停下了橡胶园建设。
  目前这些橡胶园的庄园主,基本上都是保加利亚的军功贵族,运气不好封地去了非洲,只能发展经济作物。
  斐迪南也不可能让他们不计成本的为国种橡胶,那是不现实的,人家也要追求经济利益啊?
  在这个私有土地神圣不可侵犯的年代,人家爱种啥种啥,只要不是种毒品斐迪南都管不着。
  “我都知道,不过我们东南亚不是有一块殖民地么?从气候环境上来说,应该是可以种植橡胶树的吧?”斐迪南笑呵呵的说
  “陛下,这个只是理论上可以,我们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过,还不能够下结论!”康斯坦丁想了想说
  “嗯,让当地的官员确定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就把棉兰老岛变成我们橡胶园好了!”斐迪南想了想说
  斐迪南记得菲律宾也是橡胶出口国之一,主要产地就是在棉兰老岛,好像附属岛屿也可以,前世他还在朋友空间里,看到过巴西兰岛的大片橡胶树。
  现在他一句话就决定了岛上百万人的命运,一旦棉兰老岛变成了保加利亚的橡胶园,当地人肯定会被移民。
  东南亚叛乱的教训,已经告诉殖民者们,土著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他们才不会在乎经济价值的,叛军可以将橡胶砍掉用来生火,就知道他们的知识水平了。
  这次叛乱表面上是革命思想的传入,激起了当地人的独立意识。
  这都是糊弄人的,完全是瞎扯淡,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话,当地人早就第一时间建立政权,然后和英国人谈判了。
  双方的实力差距那么悬殊,革命党人难道不知道和英国人死磕意味着什么?
  还不是他们虽然发起了革命,但并不是这次革命的领导者,并没有掌握大权,真正的掌权者依然是部落首领。
  这里面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当地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已经无法让他们躺着就能过得很舒服了,要是不劳动就要挨饿了。
  悲剧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只能够从事最简单的劳动,略微复杂一点儿的工作,他们就干不了。
  比如说:种地,这就是一项高技术活,当地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赶上中世纪,很多深山中的部落,文明程度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由于殖民者的到来,一些文化也被传播了过来,当地人也学到了不少知识,然后存活率就越来越高。
  后果就不用说了,人多了落后的生产力就养不活他们了,殖民政府也不是做慈善的,该压榨的还是要压榨。
  按照惯例,这个时候殖民政府就应该挑起他们之间的内斗,让当地的各大部族火拼,消耗掉多余的人口。
  可惜,久走夜路必闯鬼!这次殖民政府就撞鬼了,还没有来得及开始行动,当地人就反了,所有人都把矛头对准了殖民政府,然后就变成了现在的局面。
  长治久安的办法,就是计划生育了,要不是怕英法跟着学样,斐迪南早就祭出这项利器了。
  以这个年代的当地人均不足40岁的寿命,这项政策只要推出来,二十年当地人口就会减半。
  现在已经无所谓了,保加利亚大势已成,不用再担心英法的威胁了。
  况且,法国人执行这项计划,估计还有可能完成,英国人就不要做梦了,他们殖民地的人口太多了,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陛下,要在东南亚开辟橡胶园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该清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